- 相關推薦
關于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范文錦集7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幾乎無一例外是在“糖水”中泡大的,但過于一帆風順的生活,并未塑造出他們良好的性格。相反,由于過度的呵護,使他們的心靈變得脆弱、敏感,只利己,不利他,稍有不如意,性格外向的就會嚎啕大哭,有的甚至以攻擊他人來發泄;性格內向的會整天郁郁寡歡,畏畏縮縮。根據我平時的觀察,這樣的'情況并不是個別,而帶有較廣的普遍性,因此,讓孩子學會“快樂”十分重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遭遇種種坎坷,教會孩子能在平凡中、困境中發現快樂、創造快樂,是我們給孩子一生最大的財富。
活動目標
1、通過情境練習,讓幼兒體驗快樂、發現快樂、創造快樂,培養他們樂觀的心態。
2、讓幼兒了解情緒可以自我控制,學習調節情緒的簡單方法。
3、教育幼兒有意識地幫助別人保持良好的心情。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投影片、輕松的音樂、有趣的玩具、好看的圖書、紙折的“笑笑鳥”,教師自編歌曲《我一只笑笑鳥》。
2、幼兒有過各種情感體驗。
活動過程
舉一舉:
讓幼兒通過舉牌,進行自我評價。(“哭笑表情”牌:一面為哭臉,一面為笑臉。)
說一說:
什么時候你會哭?什么時候你會笑?
看一看:
布袋木偶劇《哭哭鳥和笑笑鳥》(教師自編)
表演內容:
鳥媽媽有兩個鳥寶寶,它們都長著圓圓的腦袋,胖乎乎的身體,還有一身軟軟的絨毛,可愛極了,但它們兩個的脾氣卻不一樣,一個愛哭,一個愛笑,因此,鳥媽媽把它們叫做哭哭鳥和笑笑鳥。
這個星期天,鳥媽媽要帶哭哭鳥和笑笑鳥去春游,它倆甭提多開心了。可沒想到,早上起床一看,刮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鳥媽媽說:“下雨了,沒法去了,下個星期再去吧!”哭哭鳥了聽,“哇”地大哭起來:“我要去,我要去,在家多沒勁!”鳥媽媽說:“下個星期我們再去吧!”哭哭鳥不聽,還是哭個不停。笑笑鳥心里也很失望,可是它想:對呀,下雨天在家可以搭積木、看圖書、做游戲,一樣也可以玩得開開心心的。于是它就高高興興地和媽媽做起了游戲。
過了幾天,鳥媽媽帶兩只小鳥上街,哭哭鳥和笑笑鳥看見超市里有一輛遙控小汽車,只要輕輕地一按,它就會自己前進、后退、還會“嘀嘀嘀”地叫,好玩極了。哭哭鳥和笑笑鳥說:“媽媽,我想要。”可媽媽卻說:“家里已有那么多的汽車了,不能見一次買一次,下個月就是你們的生日了,到那時我再買了送給你們吧!”哭哭鳥一聽,又哭了起來:“我現在就要!我現在就要!”笑笑鳥望著那輛小汽車,也有點舍不得走,但當它想到下個月生日時媽媽就會買給它,心里就又高興了起來。
想一想:
你喜歡誰?
議一議:
哭好還是笑好?
記住:笑比哭好。
演一演:
我是一只笑笑鳥。
情境一:戶外體育活動時,方方和明明都想玩皮球,但玩具架上只有一只皮球了,他們兩個就爭了起來,鬧得很不高興,后來……(讓幼兒接著表演如何化解矛盾,使兩人心里都快樂的。)
情境二:手工課上,老師教小朋友折小青蛙,但芳芳卻怎么也折不好小青蛙的頭……(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分別接著表演芳芳如何克服困難,體驗成功的快樂。)
老師贈言:
我是一只笑笑鳥,臉上總是瞇瞇笑。
有時也會有煩惱,輕輕一笑就跑掉。
找一找:
我們身邊的“哭哭鳥”和“笑笑鳥”。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跳芭蕾舞的牛》這個繪本故事融藝術性、趣味性于一體,可讀性較強。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從集體閱讀到自主閱讀,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推測故事情節和人物心理活動,感受牛的成功。同時,我們通過語言示范和對幼兒語言的提升,幫助幼兒感受故事的語言美,并進一步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體驗閱讀的快樂。
目標:
1.能根據角色的表情、動作等圖片信息,推測人物的心理活動以及情節的發展變化,大膽表達自己對圖畫故事的理解。
2.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牛的成功在于堅持不懈,初步萌發做事要堅持到底的信念。
準備:
1.材料準備:
教師用的大書,幼兒用的小書及書袋,PPT課件。
2.經驗準備:
(1)觀看芭蕾舞光碟,初步了解有關芭蕾舞的知識。
(2)教師和幼兒交流在幼兒園或在家里是如何學習本領以及如何克服困難的。
過程:
一、談話討論,引出繪本內容
1.出示芭蕾舞的圖片,引發經驗聯想。
師:她們在干什么?這個舞蹈和我們平時跳的舞蹈有什么不同?跳芭蕾舞的演員身材怎么樣?
2.引導嘗試用腳尖跳舞,感受芭蕾舞的特點。
師:你剛才用腳尖跳芭蕾舞有什么感覺?
3.引出繪本內容。
師:有頭牛也要跳芭蕾舞,你覺得他能成功嗎?為什么?
(析:教師首先引導幼兒從了解芭蕾舞特點入手,通過親身學跳芭蕾舞感受學芭蕾舞的不易,進而引出故事。接著,教師將芭蕾舞演員身材的苗條輕盈與牛的肥胖笨重進行對比,從而揭示矛盾點,既引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也自然引出了繪本內容。)
二、共同閱讀,理解繪本內容
1.閱讀封面。
(1)出示大書,指讀故事題目。
師:老師今天帶來一本大書,里面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是與芭蕾舞有關的,我們來看一看。
(2)猜測故事主角。
師:看了封面,你們知道這個繪本主要會講誰的故事呢?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
2.逐頁閱讀。
●第一頁
師:你看到了什么?請用一句話完整地說一說。(牛在收看芭蕾舞節目。)
師:牛是怎么看的?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牛看得很認真?(引導幼兒從牛的眼睛、動作、神態來觀察分析。)
師(小結):月亮出來了,星星也出來了,已經是夜深人靜的時候了,可牛還在看芭蕾舞節目,它被芭蕾舞深深地吸引了。
●第二頁
師:看著看著,牛忍不住跟著電視跳起了芭蕾舞。你看,它跳的時候怎么樣了?(滿頭大汗。)
師:牛學跳芭蕾舞的事情被誰發現了?羊和鴨子看到牛在學跳芭蕾舞,臉上是什么表情?它們有可能會說什么?
●第三頁
師:農場里的動物都知道了牛學跳芭蕾舞的事情,它們紛紛嘲笑牛。看一看,動物們是怎么嘲笑牛的?
師:鴨子在干什么?你怎么看出來它是在學牛呢?(引導幼兒理解圓圈里圖畫的含義。)
師:羊的動作和表情是怎樣的?它又會怎么嘲笑牛呢?誰愿意來表演一下?
師:農場里的動物們都在嘲笑牛。你們覺得牛會放棄學跳芭蕾舞嗎?
●第四頁
師:牛到底有沒有放棄學跳芭蕾舞呢?
師:它的伙伴看到他在跳芭蕾舞會怎么想?會對它說什么呢?
師(小結):牛學跳芭蕾舞肯定非常辛苦,但動物們嘲笑它,和它朝夕相處的伙伴也不看好它。你覺得這時牛還會堅持嗎?你看到這么認真執著的牛會嘲笑它嗎?你想對它說什么呢?
師:牛堅持學跳芭蕾舞的事情還被誰發現了?農場主爺爺看到后會支持和鼓勵它嗎?
(析:教師逐頁引導幼兒觀察牛的動作和神態,感受牛的認真和專注。同時,逐頁引導幼兒觀察農場里其他動物對于牛學跳芭蕾舞的反應,分析角色的心理活動,從而幫助幼兒感受牛堅持不懈學跳芭蕾舞的不易,進而促進幼兒的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3.自主閱讀。
(1)幼兒自主閱讀小書(第5至第8頁)。
師:你看到牛成功了嗎?你在哪一頁的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隨機選擇第5至第8頁的PPT畫面,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如:
●第五頁
師:你在這頁上看出牛成功了嗎?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師:牛來到了哪里?爺爺一家人是什么表情?會對牛說些什么呢?爺爺一家還為牛準備了什么?
師(小結):爺爺被牛的精彩舞姿打動了,把它請到了家里。爺爺心想如果牛穿上漂亮的芭蕾舞裙,跳起來一定會更加好看。
●第六頁
師:在這一頁上你從什么地方看出牛成功了呢?
師:牛在空中翩翩起舞,你們覺得牛在空中飛舞的樣子像什么?
師:爺爺一家人看得怎么樣?
師(小結):牛跳得太棒了,大家看了都很喜歡,奶奶熱情地鼓掌,小弟弟大聲地歡呼,妹妹看得好羨慕,爺爺還為它伴奏呢。
●第七頁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牛的表演已經非常成功了?(賣門票、掛金牌、貼海報。)
師:牛跳芭蕾舞出了名,動物們都爭先恐后買票來看演出了。這時候鴨子和羊的表現怎么樣?它們為什么會這樣?
●第八頁
師:牛演出成功嗎?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空中撒下了五顏六色的花瓣,燈光聚焦在牛身上,動物們鼓掌歡呼)這時候動物們會說什么呢?
師(小結):牛的演出非常成功,人們把燈光、鮮花、掌聲都送給了牛,其中鴨子和羊還拍得特別響呢。
(析: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閱讀,可幫助幼兒獲得自主閱讀能力。自主閱讀后的集體閱讀又可以幫助幼兒進一步觀察畫面,梳理情節,加深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幼兒自主閱讀每一頁后都會小結,將幼兒的理解和畫面內容對應起來,同時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感受優美的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討論、總結、分享
師:故事結束了,誰能告訴大家牛是怎么成功的?
師: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牛獲得成功的過程(結合PPT課件):產生興趣→認真學習→堅持練習→取得成功。
師:這么重、這么胖的牛都能學會芭蕾舞,看來我們做事情只要認真努力、堅持不懈就能成功。
(析:教師運用PPT課件幫助幼兒梳理牛的成功經歷這一故事情節發展線索,既幫助幼兒深刻理解了故事內容,也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到了牛的可貴品質。)
四、完整閱讀,加深對主題的理解
1.再次帶領幼兒配樂完整閱讀一遍故事。(教師閱讀大書,幼兒閱讀小書。)
2.加深幼兒對主題的理解。
師:你有喜歡卻很難做好的事情嗎?我們要怎么做才能成功呢?
(析:教師優美的語言配上優美的音樂,給幼兒帶來了美好的閱讀體驗。通過對牛認真努力、堅持不懈精神的深刻理解,幼兒初步萌發了做事要堅持到底的信念。)
附自編故事:
農場里有一頭特別喜歡芭蕾舞的牛,它常常收看芭蕾舞電視節目。星星出來了,月亮出來了,夜已經很深了,牛都沒有察覺,它被芭蕾舞深深地吸引了。看著看著,牛還忍不住學起了芭蕾舞,它跳得滿頭大汗。羊和鴨子發現了,非常驚訝,還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農場里的其他動物。動物們紛紛嘲笑牛:“牛怎么能跳芭蕾舞呢?這簡直是做夢!”和牛朝夕相處的同伴們也不看好它,但它還是堅持跳,一直跳……爺爺被牛的精彩舞姿打動了,邀請它到家里跳舞,還為它準備了漂亮的芭蕾舞裙。牛在空中翩翩起舞。哇!跳得太棒了。大家看得激動極了。牛跳芭蕾舞出了名,動物們都想一睹牛的風采,爭先恐后地去劇場看牛的演出。牛的表演非常成功。人們把燈光、鮮花、掌聲都送給了牛。誰說牛不能跳芭蕾舞呢?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設計:《開心照片》
活動目標:
1、知道笑有很多種,能用體態、表情、笑聲等方式表現各種笑。
2、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快樂經驗,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活動準備:
1、教師收集自己開心大笑的照片以及各種人物、動物不同笑態的圖片或實物。
2、幼兒收集自己開心的照片,并在父母的幫助下回憶起當時開心的原因。
活動過程:
一、我們的笑
1、教師出示自己開心大笑的照片,說一說自己笑成什么樣,為什么那么開心。
2、分組交流:向同伴介紹自己開心的'照片,說一說自己笑成什么樣。為什么這么開心。
3、學學你的笑。模仿同伴照片中開心的表情和樣子。
4、不同的笑。把自己的照片與同伴的照片擺放在一起比一比,看看笑得有什么不同。
二、誰在笑
1、逐一出示各種人物、動物不同笑態的圖片,說一說是誰在笑,是怎么笑的。
2、學一學圖片中人或動物笑的表情和樣子。
3、說一說,看看這些圖片后自己的感覺和心情。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參與數量、身高、重量、時間等比較,作出判斷,解決故事中的問題,完善故事情節。
2.體驗故事內容的有趣,對獲勝者的機智勇敢、認真負責有認同感。
活動準備
幼兒入手一份多媒體課件、統計表、筆。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引出話題
1.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多媒體演示故事前半段,邊欣賞邊梳理情節)。
(1)提問:山上的大灰狼越來越多,羊村里的羊越來越少,這是為什么呢?
(2)提問:山羊公公和小羊們在森林里貼出了廣告,上面說了些什么?為什么要招聘守衛?
2.引出“超級擂臺賽”。
(1)提問:這么多動物都來應聘,這可怎么辦呢?山羊公公用的是什么辦法?“超級擂臺賽”是什么意思?
(2)小結:“超級擂臺賽”就是讓動物們進行PK,誰獲勝,誰就能成為守衛。
二、統計單項比賽結果
(多媒體演示“擂臺賽”四場比賽的內容及記錄表。)
1.了解“擂臺賽”的項目(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多媒體畫面)。
看看說說:共有哪些比賽項目呢?每場比賽的獲勝標準是什么?
2.幼兒嘗試做裁判,記錄比賽結果。
3.幼兒交流和驗證。
接飛盤比賽——觀察幾位裁判的記錄,說說是否正確?有沒有更快、更方便的統計方法(多媒體顯示,同時將接住飛盤的動物圈出來,讓幼兒進行比對)?
身高比賽——說說這場比賽的.獲勝標準是什么?100厘米在哪里?幾個動物勝出了(多媒體橫向拉出一條100厘米的身高線,讓幼兒進行比對)?
舉重比賽——說說哪些動物舉重超過了110公斤,如何記錄(多媒體顯示統計結果,讓幼兒進行比對)?
跑步比賽——獲勝的標準是什么?怎樣才能知道動物們的比賽成績呢(多媒體提示需在12點1O分之前完成比賽,多媒體上有時鐘顯示)?
三、合計比賽結果
1.單項比賽的結果已經出來了,到底誰是最后的獲勝者?
提問:用什么辦法可以知道誰是最后的獲勝者?
2.幼兒思考。
3.出示統計表,并交流獲勝結果(三個動物獲勝)。
4.小結:把四場比賽的結果合在一起,就能看出最終的結果。你們的統計方法真不錯。
四、揭曉故事結尾
(多媒體演示故事結尾。)
1.說說怎樣選出最后的獲勝者?
2.看看山羊公公的辦法(請三個獲勝者分別和羊群一起上山)。
提問:你們知道誰能成為小羊們的守衛了嗎?為什么?
3.小結:因為小狗機智勇敢,認真負責地看管羊群,獲得了大家的肯定。最終它以多數選票獲勝,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祝賀它獲得守衛的工作。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大獅子找朋友的經過,懂得朋友之間應該真心相待。
2、樂于與同伴交往,并學會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馬戲團里的`大獅子》。
2、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幼兒有禮貌地交往、成為好朋友的事例。
活動過程:
1、師幼相互交流,引出話題:——“你有朋友嗎?你們是怎么成為好朋友的?”
2、教師出示圖書,幼兒認讀故事名稱,了解主要內容:——“你看到一些什么?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3、看看議議,理解故事主要情節:——“獅子想了哪些辦法來找朋友?”“小動物們愿意和獅子交朋友嗎?為什么?”“獅子找到朋友以后,心里會怎么想?”
4、聽賞錄音故事,幼兒質疑:——“你還有什麼地方不明白?”“假如大獅子找你做朋友,你會怎么做?”
5、生活經驗回憶,分享不同的感受:——“你會用哪些辦法找到朋友?找到朋友你有什么感覺?”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目標:
1、 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自己喜歡的動物的相關信息
2、 能按動物的特征或習性進行分類,嘗試創編自己喜歡動物的謎語。
3、 萌發喜愛動物的情感準備:
動物圖片 PPT過程:
一、猜謎引出主題一物長來真奇怪,肚皮下面長口袋,孩子袋里吃和睡,跑得不快跳得快。(打一動物)謎底 :袋鼠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干。 (打一動物) 謎底: 大象八只腳,抬面鼓,兩把剪刀鼓前舞,生來橫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打一動物)謎底 :螃蟹師:剛才我們猜出來的謎底它們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嗎?
二、自由交流
1、你最喜歡什么動物?說說喜歡的理由
2、你知道關于它的有趣的.事嗎?(幼兒結伴交流,教師巡回指導)
三、提升經驗
1、教師展示動物圖片ppt
2、請個別幼兒講述,教師指導,提升談話經驗。
四、嘗試分類
1、引導幼兒根據空中、陸地、水生分類,或根據家養和野生進行分類
2、引導幼兒從動物的食性(食肉、食草)、習性(溫順、兇猛)等方面進行分類,也可以按照毛茸茸的動物、皺皺皮的動物來分五、互相交流,嘗試給自己喜歡的動物編謎語。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層次一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以及風與樹、花、草和四季的關系。
學習新詞:翩翩起舞、頻頻點頭、涼爽、銀裝。
2.引導幼兒感覺詩歌的意境,學會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一幅與詩歌內容相關的圖畫。
活動過程
1.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引出主題:你們通過用眼睛看,發現風從什么地方來了?讓幼兒充分發表意見。
2.教師富有感染力地朗誦一遍詩歌,要求幼兒仔細聽,詩歌里說了些什么?是怎么說的?
3.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詩歌內容,理解詩歌語言。可提下列問題:①風在哪里?詩歌中有誰回答了這個問題,它是怎么說的?②誰知道“翩翩起舞”“頻頻點頭”是什么意思?(可借助動作幫助幼兒理解)③為什么說“春天,它吹綠了大地;夏天,它送來了涼爽;秋天,它飄來了果香;冬天,它帶了銀裝”?
4.借助圖片,幼兒學習詩歌。可配上抒情的音樂,注意指導幼兒正確地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5.幼兒朗誦詩歌。可邊朗誦邊做動作,也可以分角色表演,如四人一組,一人扮尋找風的人,另外三人分別扮樹、花、草,最后一段大家共同表演。
層次二
活動目標
1.圍繞詩歌內容,豐富幼兒有關風的知識,培養幼兒探究自然界奧妙的愿望。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并用優美的語句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小風車;幼兒自帶可產生風的工具,如小扇子、小氣筒等;幼兒已認識過空氣。
活動過程
1.小實驗:風是怎樣產生的。
①幼兒用手在臉旁扇動,產生風,從而知道空氣流動形成了風。
②利用小風車的轉動,讓幼兒了解到:空氣流動得越快,風就越大,反之風就越小。
③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讓身邊的空氣流動起來,產生風,如用扇子扇,壓打氣筒。
④同伴之間互相交流:怎樣才能產生風?
2.戶外觀察。
①指導幼兒觀察風來時天空、陸地、水的變化,并聯想這些變化的形態像什么,學習用詩歌的語句描述出來,如彩球說:“當我在天空中輕盈地飛舞,那是風在吹過。”
②鼓勵幼兒回家后,把看到的、想到的風來時引起的變化畫出來,教師要布置一個“風來的時候”小畫展。
層次三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分析詩歌的結構及語言運用方面的特點。
2.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采用詩歌的結構進行仿編活動。
活動準備
抒情的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一起回憶詩歌內容,并在音樂的伴奏下有表情地朗誦。
2.幫助幼兒分析詩歌的結構。提問:詩歌共有幾段?前三段有什么地方相同?讓幼兒清楚地知道,前三段首、尾句結構相同,句子的數量也相同。
3.教師示范仿編詩歌,然后請幼兒說說老師編的詩歌與原來的詩歌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幫助幼兒掌握仿編的方法。
4.指導幼兒進行仿編活動。
①幼兒自由地坐在椅子上仿編,教師注意觀察指導。②請一二名幼兒朗誦自己仿編的詩歌,教師引導幼兒評價,幫助幼兒正確仿編。③幼兒自由地選擇朋友,互相朗誦自己仿編的詩歌。④請部分幼兒在音樂伴奏下朗誦新詩。
(建議:仿編活動的安排可視幼兒水平做適當調整,如可看圖仿編,也可三人聯合仿編)
評析:
活動一開始,教師讓幼兒觀察畫面,再聆聽詩歌朗誦,使幼兒對詩歌內容和畫面有了基本的認識。討論、配樂朗誦、詩歌表演等多種手段的運用又幫助幼兒理解了一個個具體的語言符號以及它們的涵義,避免了機械記憶背誦文學作品,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同時,有利于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在幼兒學習作品后,安排一系列有關風的活動,可以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作者筆下的物質世界和情感世界,將文學作品內容加以整合納入自己的經驗范疇,完成直接經驗與文學作品間接經驗的雙向遷移。
前兩層次的活動為幼兒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第三層次再重點幫助幼兒分析詩歌的語言結構,就使得幼兒的仿編不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
縱觀整個活動,目標具有層次性、遞進性、網絡性,體現了從理解到表達,從模仿到創新,從接受到運用的要求。每一層次的目標既是前一層次的延續,又是后一層次的前奏,環環緊扣,層層推進,為幼兒的學習與發展鋪設了階梯。
附詩歌:風在哪里
風在哪里?/樹兒說:/當我的枝葉翩翩起舞,/那是風在吹過。//風在哪里?/花兒說:/當我的花朵頻頻點頭,/那是風在吹過。//風在哪里?/草兒說:/當我的身體輕輕晃動,/那是風在吹過。//風在哪里?/風就在我們身邊。/春天,它吹綠了大地;/夏天,它送來了涼爽;/秋天,它飄來了果香;/冬天,它帶來了銀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