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4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意圖】
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保證幼兒的安全。因為生命是第一位的,地震破壞性大,給人們的傷痛是無法忘記的。而我們的幼兒年齡小,只有通過各種感官才能印象深刻地了解地震的有關常識,懂得自救的方法。
【活動目標】
1、知道地震是一種自然災害。
2、培養幼兒反應能力和安全意識。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地震哪里藏課件。
2、家庭,影院,超市,戶外,野外五個模擬場地。
3、地震怪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1、利用多媒體課件,聽聲音,看圖片,說說圖中發生了什么?
2、簡單介紹地震是。
3、在場景中選擇安全的地方。
十秒鐘幫明明找個安全的藏身之處,如果找到安全的地方就會出現好聽的音樂,還會說“祝賀你,找到了正確的藏身的地方。”如果找錯了就會“哐”敲頭音樂,還會說你的'選擇的地方很危險,重新找。
4、游戲:地震來了哪里藏。
玩法和規則:
聽到地震的聲音表示地震來了,趕快找個安全的地方藏身,等音樂停了就不要動,老師戴上怪人頭飾當地震怪,我只捉躲在危險的地方的孩子,然后吃掉。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教學意圖:
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兒內在生命本質的展現,正是好奇心驅使著幼兒去探索求和。幼兒有關科學領域的探究和學習,往往受到好奇心和興趣的直接驅使,可以說好奇心和興趣是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前提,針對幼兒這一特點設計了此次活動《嘀嘀噠》。
運用幼兒各種感官,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進行感知、觀察、操作、探索,發現問題并尋找答案的探究過程;是教師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為幼兒創設條件、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內容、提供充分的物質材料,通過運用不同的方式設計與組織幼兒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索活動;是幫助幼兒主動獲取科學經驗、建構概念、發展智能、養成科學態度的過程。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豐富幼兒有關自然界的知識,而且能激發幼兒對自然的關心和興趣,初步形成幼兒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正確態度,對幼兒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1、觀察畫面,在看看、說說中了解牽牛花生長的`過程。
2、在活動中愿意大膽交流、積極表現。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們歡迎嗎?”
“客人是誰呢?那就請它自己來介紹吧!”
2、觀察畫面
牽牛花的自述中,引導幼兒猜測想象,了解其生長過程。
畫面一:
牽:這是我,還有我的兄弟姐妹們。
師提問:哎,他是誰呀?幼兒猜測。
畫面二:
牽:我被埋進了土里,心里好害怕……
師:哎呀!怎么被埋進土里了呢?它應該怎么做呀?
畫面三:
牽:我拼命往外鉆……
引導孩子們一起學往外鉆的動作。
牽:總算鉆了出來,咦?我怎么變成了這樣?
師:它變成什么樣了?
小結:啊,原來小客人是一顆種子,那它會是什么種子呢?還是讓小客人繼續介紹下去吧!
畫面四:
牽:我頂著皺巴巴的葉子
師:什么是皺巴巴呀?你們還看到什么東西也是皺巴巴的呢?
畫面五、六:
牽:我用力撐開皺巴巴的葉子。瞧!我像什么呀?
畫面七:
牽:沒幾天,我的身上又冒出一片毛乎乎的葉子。
師:咦!它說的葉子是什么樣的呢?
(毛茸茸)
畫面八:
牽:小葉子長啊長,長成這么大!
繼續播放畫面九、十、十一、十二:
牽:有一天,嗤溜溜,我的身上冒出了一根藤。
師:啊,真有趣,這顆種子先長出的葉子,現在又長了一根藤,看這根長長的藤它想干什么呀?
牽:是爬向左邊?還是爬向右邊?唉,要是有誰來幫幫忙就好了。
師:噢喲,它想找人來幫忙,找誰來幫助它呢?
畫面十三:
師:看,它找到了什么?接下來這根藤會怎么做呢?
引導幼兒一起學習藤往上繞的動作。
師:誰來學學藤往上繞的樣子?
畫面十四、十五:
牽:現在,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嘍。
師:來,孩子們,我們也一起學它往上爬嘍。
師以兒歌的語言活躍氣氛:藤兒藤兒真有趣,順著竹竿往上爬,爬呀爬,繞呀繞,哎呀呀,頭暈了,繞糊涂了,理順了再接著爬吧!
畫面十六:
牽:繞啊繞,長啊長,這是我現在的樣子。葉子多得數也數不清。
畫面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牽:又有一天,我躲在又冒出了一樣東西,嘿嘿,猜猜這是什么?
師:它越長越大,越長越鼓,哎,顏色也變漂亮了,是什么呢?
畫面二十一:
牽:啪,打開啦!哈哈,我是牽牛花!
師:哦,這位神秘的小客人原來是牽牛花呀!
師:牽牛花像什么呢?怎么吹的?
嘀嘀嗒、嘀嘀嗒有節奏的。
畫面二十二、二十三:
師:看小喇叭越來越多,好熱鬧啊!他們一起唱啊、跳啊,玩的真開心啊!
畫面二十四:
師:哎,牽牛花怎么啦?我們來聽聽它自己是怎么說的。
牽:一到晚上,我就會收攏小喇叭,靜靜睡一覺。
師:噢,原來牽牛花和我們小朋友一樣,也要睡覺的。
畫面二十五:
師:看,第二天早晨,牽牛花早早的醒來,張開小喇叭,嗨,你們聽它在吹:“嘀嘀嗒,小朋友該起床啦!”
3、鞏固對牽牛花生長過程的了解。
師:哎呀,今天來我們班作客的是誰呀?
聽了它的自我介紹,你們知道它是怎樣長大的嗎?
根據孩子們的回憶,老師圖片箭頭表示牽牛花的生成過程。
四、延伸活動:
出示牽牛花的種子,到種植園地種植牽牛花。
師:牽牛花給小朋友帶禮物來啦!看看,這些都是它的兄弟姐妹,我們趕緊把它們埋到地里,讓它們也快快長大,開出美麗的小喇叭來,好嗎?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實驗記錄為幼兒調整認識、整理經驗、形成科學的概念奠定了基礎。鼓勵性提問應面向全體而不是針對某個單獨個體,教師應設法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回答問題,或在某個孩子回答之后讓其他幼兒發表不同看法或分享某個觀點。培養幼兒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使幼兒樂于探究,逐漸理解科學結論必須建立在事實之上,從而形成正確的科學探究態度。總之,要想提高幼兒科學探究中記錄的質量,使幼兒的科學記錄變得生動而有意義,我們仍然需要從內容到形式、從作用到時機,作進一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究,以積累經驗,改進策略,完善認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系,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重點與難點
1.重點: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系,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難點: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粗細不同的兩根小棒、一顆空心的珠子。
2.粗細不同、顏色不同(紅、黃、綠)的圓柱體三個。
3.粗細不同的圓柱體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游戲“穿珠子”,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不同。
(1)幼兒用兩根粗細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小棒穿不進去,引導幼兒講述為什么。
師:今天呢,老師和小朋友們來玩一個游戲,小棒串珠子,每個孩子有兩根小棒,請你把這個珠子在小棒上穿一穿。
師:有的小棒穿不進去,你們的也都這樣嗎?那這是為什么呢?
(2)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兩根小棍粗細不同,所以粗一點的小棒珠子穿不進去。
2.觀察三個圓柱體積木,進行兩兩比較,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1)教師根據需要提出問題。
這三個圓柱體的積木一樣嗎?哪里不一樣?你是怎么知道的?
最粗的積木是哪一個?最細的積木是哪一個?
黃色積木和紅色積木哪根細?黃色和綠色比哪根粗?為什么黃色積木一會我們說它粗一會說它細呢?
(2)結:原來物體的粗細是比出來的,要看看它們和誰比,才能知道是粗的'還是細的。
3.游戲“排排隊”。
(1)請幼兒按照物體的粗細順序排排隊,說說是怎么排的。
師:老師這里有很多的積木,現在就請小朋友按照粗細的規律來給這些積木排排隊。請小朋友說你是怎么排的?
(2)小結:小朋友們排的方法都不一樣,有的按照從粗到細的順序排的,從粗到細排一個比一個細;有的按照從細到粗的順序排的,從細到粗排,一個比一個粗。
4.尋找粗細,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能力。
(1)引導幼兒從自身找出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胳膊和腿比,大拇指和小拇指比。
(2)周圍環境中尋找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樹干和樹枝比,電線桿的粗細,大象的腿粗尾巴細等。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幼兒園的樹,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粗細的樹,并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2.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3.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
小百科:粗指長條東西直徑大的東西。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觀察熊貓的外形特點,了解熊貓的生活習性。
2、了解動物、獸類、野獸、熊貓的關系,學習歸類,并學習用比喻、形容詞來描述熊貓的形態。
3、知道熊貓是我國獨有的野生動物,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幻燈片—熊貓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熊貓,引發幼兒對熊貓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么動物?
謎語:像熊比熊小,像貓比貓大,竹筍當糧食,竹林里安家。
二、觀看幻燈片,感知像貓的外形特征。
1。提問:你知道熊貓生活在什么地方?熊貓長的是什么樣子?他們喜歡吃什么?
讓幼兒和同伴自由交談。
2。教師講解熊貓生活的相應區域“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知道熊貓是雜食動物。
三、感知講述熊貓的形態和生活習性。
1。講述熊貓的外形特征。
2。提問:熊貓的頭上有什么?身體是怎樣的?身上有什么?熊貓的身上和身下有什么?
3。引導幼兒自然的表述自己的觀看感受,有序的梳理熊貓的形態。
表達自己對熊貓的喜愛,講述熊貓性情溫和、憨厚、胖嘟嘟的樣子,十分逗人喜愛,
以及熊貓走路、爬樹慢悠悠的姿態。
教師:你知道熊貓喜歡生活在哪些地方?它們是怎么生活的'?
四、知道熊貓是我們珍愛的國寶。
1。教師:熊貓為什么是我們中國的動物寶貝?
(熊貓是我們中國獨有的動物,熊貓的數量很少,熊貓生出來的寶寶很小,只有150克,
媽媽每次只生1—2只,兩年后離開媽媽生活,壽命只有20—30年等。)
2。教師:熊貓被全世界人們喜愛,是我們國家珍貴的一級保護動物,
我國除了在各地的動物園有熊貓展覽館外,還把它作為珍貴的禮物送給一些有好國家,
你知道我們送給哪些國家的朋友觀賞嗎?
五、欣賞教師朗誦兒歌《大熊貓》,感知可愛的大熊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