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幼兒節奏活動故事化、游戲化教學是音樂教學新的嘗試,在節奏教學活動中,正確、有效地采取故事化、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將教學與故事、游戲有機整合,其實質是指在教師教、幼兒學的共同活動中,尊重幼兒,發揮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自主性。本次音樂游戲活動,我為孩子們創設了《貓和老鼠》的故事情境,通過“小老鼠拿回香腸”的情節設計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輕松聽辨音樂中樂句的開始和停頓。活動中,通過圖譜輔助、游戲體驗、動作創編等環節設計,讓孩子們自然融入音樂情境,輕松理解音樂結構,充分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借助“貓和老鼠”的故事情境和圖譜,感知音樂的結構和特色。
2、在音樂游戲中聽辨音樂中樂句的開始和停頓,并用不同造型表現出來。
3、能積極投入游戲活動中大膽表現,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過貓和老鼠的故事經驗。
物質準備:《爆米花》音樂、圖譜、老鼠和貓的頭飾、香腸若干。
活動重難點
在音樂游戲中聽辨音樂中樂句的開始和停頓,并用不同造型表現出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活動興趣。
1、“孩子們,我們最愛吃的香腸被那只總愛欺負別人的老貓搶走了,這可怎么辦啊?”
2、講述故事:“那天,老貓在家里走來走去看著那些香腸,我呢就偷偷的跟在它的后面,老貓走,我也走,老貓一轉身,我一動也不動。老貓走,我也走,老貓一轉身,我一動也不動。走走走走停,走走走走停,終于看見我的香腸啦,我跑呀跑呀,拿起香腸迅速的`跑回了家。”
“你們愿意幫助拿回剩下的香腸嗎?”
二、圖譜輔助,理解音樂節奏。
1、借助圖譜輔助,完整傾聽音樂。
“有一段音樂講的就是小老鼠拿回香腸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借助圖譜輔助,表現音樂節奏。
“小老鼠到老貓家一定要先學好本領,快讓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吧。”
三、情境游戲,表現音樂節奏。
1、跟隨音樂游戲。
“讓我們準備出發吧,去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2、創編情境動作。
“小老鼠的本領越來越大了,他還會變造型呢,變變變,試一下吧!”
四、結束活動,體驗活動樂趣。
“小老鼠們你們真能干,把香腸都拿回來了,真是令人高興,讓我們開個慶祝舞會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領域:小班藝術活動設計
活動名稱: 會跳舞的彩帶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引導幼兒觀察和發現各種不同方向的曲線,體驗曲線帶來的美感發展想象力和肢體動作的表現力。
2.引導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學畫不同方向的曲線并進行添畫,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大膽作畫,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會扭動爬行的動物如:蛇、蚯蚓、蝌蚪、毛毛蟲的課件。
2..彩帶人手一條(彩帶的一段系在木制的竹棍上)3.舒緩音樂、歡快音樂各一。
4..幼兒用的記錄紙人手一份(紙中央畫有小娃娃代表小朋友自己)
5. 貼有小魚、綿羊、毛衣的大畫紙若干。5. 水彩筆、油畫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線上律動:《三條魚》引導幼兒用軀體動作大膽表現小魚游的動作(舒緩音樂)
一條魚,水里游,孤孤單單在發愁,
二條魚,水里游,搖搖尾巴點點頭,
三條魚,水里游,快快樂樂做朋友。
二.基本部分:
1. 教師提問:
1).小朋友,你們剛才扮演的是哪一種小動物呀?(小魚)
2).小魚游得真好!小魚是怎樣游得啊?(引導幼兒再一次表演小魚在水里快活的游來游去的動作)豐富詞匯:扭來扭去。用筆記錄小魚在水里游的樣子:
3) 還有什么小動物走路的樣子是一扭一扭的?請幼兒大膽講述。
2.播放課件請幼兒認真觀察各種小動物的身體運動的樣子讓幼兒觀察和體驗“扭“的概念。用筆記錄各種小動物身體運動的樣子:
3.游戲活動:扭一扭(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小動物扭的樣子)
4.談話:老師扭的好看嗎?你覺得自己扭的像什么呢?(請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說出:如毛毛蟲,蚯蚓,蛇)
5.觀察曲線的畫法,引出彩帶跳舞,教師:小朋友,我們一起請彩帶寶寶跳舞吧!
6.教師在優美的音樂中隨著節奏的變化用彩帶示范各種各樣方向的曲線,并賦予一定的意義(水草,波浪,花邊,彎彎的'頭發)
7.教師與幼兒一起手持彩帶隨著音樂有節奏的舞動在游戲中感受曲線。
8.請幼兒觀察彩帶是怎么樣跳舞的,談話:你覺得你扮演的像什么呢?幼兒:老師,我扮演的是蚯蚓;老師我扮演的是小蛇;老師我扮演的是波浪和水草;老師,我覺的我的彩帶像小尾巴,一擺一擺……
9.請個別幼兒說說彩帶是如何跳舞的,幼兒每說出一種,教師請大家模仿。
10.幼兒記錄自己舞動彩帶時彩帶的樣子請小朋友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跳過的,和老師一起畫下來,好嗎?(發放記錄紙)
11.教師小結小朋友畫的各種曲線和圖案。
12.教師請幼兒找一找在教室里、自己身上有沒有曲線裝飾的物品,充分感受曲線帶來的美感,
活動結束:
分組活動:引導幼兒把自己體會的各種類型的曲線,以組畫和添畫的行式表現在紙上,完成紙上的作業。
第一組:作業小魚游(完成添畫波紋,小魚身上的花邊,水草)
第二組:作業小綿羊(完成小綿羊身上的添畫,卷卷毛)
第三組:作業小毛衣(完成毛衣花邊的添畫)。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感知并體會到天冷我不怕的心情。
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大恐龍從冷到不冷的原因。
知道運動能讓身體暖和起來。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怕冷的大恐龍》故事音頻及圖片。
活動過程
談話導入,聯系幼兒已有經驗,引導幼兒討論讓身體暖和起來的方法。
——你們覺得冬天冷不冷?
——怎樣能讓自己的身體暖和起來呢?
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怕冷的大恐龍》,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知道運動能讓身體暖和起來。
——有一只大恐龍非常怕冷,我們一起看看它是怎么讓自己暖和起來的.。
1.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第一段。
——小姑娘想到了什么辦法讓大恐龍暖和起來?
——大恐龍感到暖和了嗎?為什么?
小結:大恐龍冷得直打噴嚏,小姑娘開了暖氣想請大恐龍進屋取暖,可是大恐龍太大了,它的身子卡在了外面,所以它還是很冷。
2.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第二段。
——大家想到了什么辦法讓大恐龍暖和起來?
——他們成功了嗎?
——為什么大人的衣服也只蓋住了大恐龍的腳趾頭?
小結:大家給大恐龍蓋上棉衣取暖,可是大恐龍太大了,棉衣只能蓋住大恐龍的腳趾頭,所以大恐龍還是覺得冷。
3.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第三段。
——大家又想到了什么辦法?
——被子蓋得住大恐龍嗎?還有哪些地方露在外面?
——紅紅的火看起來很暖和,可為什么大恐龍還是覺得冷呢?
小結:大家給大恐龍蓋上了棉被、生了火堆。但是大恐龍太大了,棉被只能蓋住大恐龍身體的一小部分,火堆也很小,所以大恐龍還是覺得冷。
4.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第四段。
——最后大恐龍是怎么讓自己暖和起來的?
——為什么沒開暖氣、沒穿厚衣服、沒蓋棉被、沒生火堆大恐龍也會暖和起來呢?
小結:大恐龍和小朋友們一起運動,終于讓自己暖和起來了。運動能讓我們的身體產生熱量,就不會怕冷了。
組織幼兒到戶外活動,引導幼兒在實踐中感受運動能讓身體暖和起來。
——我們可以做哪些運動讓身體暖和起來?
——現在讓我們到操場上一起做運動吧。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多參加戶外體育鍛煉。
附【故事】
怕冷的大恐龍
天真冷,大恐龍來到城里。“阿嚏!阿嚏!”大恐龍說:“真冷呀,去暖和暖和!”
小姑娘聽見了,急忙喊:“我家有暖氣,進來暖和暖和吧!”大恐龍伸長脖子把腦袋探進去,可身子卻卡在外面,大恐龍還是覺得冷。
“阿嚏!阿嚏!”大恐龍的噴嚏打得更厲害了。老奶奶看見了,說:“可憐的孩子,你怎么不穿衣服呀?”
大家都來了,他們脫下棉衣,給大恐龍蓋上,可只蓋住了大恐龍的腳趾頭。
大家拿被子蓋在大恐龍的背上,可是大恐龍的大部分身子還露在外面。
大家在大恐龍旁邊點起火堆,可大恐龍還是覺得冷。
這時,一群小朋友看見大恐龍冷得直打哆嗦,忙喊:“來,大家一起來運動。”于是,大恐龍扔掉了棉衣、棉被,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了起來。
嘿嘿!大恐龍身上還冒汗了呢!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將物體按一定的規律排序,初步體驗按規律排序的美感。
2、在教師的啟發下,愿意進行思考。
3、喜歡參加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有一行的按規律排序的經驗;
物質準備:幼兒用書人手一份。小兔子家院子的場景。
活動過程:
一、小兔的新家。
(1)教師帶領幼兒來到布置好的小兔子家院子里。
(2)教師:小兔搬新家了,這兩天正忙著裝修呢!瞧,院子里的地磚才鋪了幾塊還沒鋪好,我來幫幫他吧!
二、按規律鋪地磚。
(1)師幼觀察按一一規律排列不完全的地磚,說出地磚的排列規律:一塊紅一塊綠,一塊紅一塊綠……啟發幼兒思考接下去應該怎么鋪呢?
(2)引導幼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并嘗試接下去鋪地磚,分別詢問幼兒是如何鋪地磚的。
三、按一二規律砌圍墻。
(1)師生共同觀察砌墻的磚塊形狀(長方形、半圓形)并討論圍墻的排列形式。
(2)引導幼兒按一塊半圓形兩塊長方形來砌圍墻,請個別小朋友先試一試,引導幼兒觀察并檢查他所砌的圍墻是否正確。
(3)師幼再次嘗試按規律把小兔喜愛的圍墻砌好,師幼共同檢查自己所砌的圍墻是否按規律排列。
四、游戲《找朋友》。
(1)教師:小兔院里的地磚和圍墻都裝修好了,小兔可高興呢,它非常感謝我們,邀請我們和它一塊兒跳一個找朋友的舞蹈。
(2)帶領幼兒隨著音樂,與同伴、教師共同玩游戲——找朋友。 在活動區中為幼兒提供各種材料,讓步幼兒有規律的`排序或裝飾花邊。
反思:
在環節設置上,我采用了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方法。整個活動我以小兔造了新房子為線索,層層展開,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注意力集中,精神也比較飽滿。活動內容選擇符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活動中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不過在活動中還是有點不足,就是我提供的范例圖形是一樣的,這讓許多幼兒缺少了思考的機會,多數在模仿老師的范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畫封閉圓,并體驗豐富色彩。
2、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4、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的顏料,棉簽,畫有瓶子形狀的繪畫紙。
活動過程:
1、演示與討論
(1)小朋友知道這是什么嗎?糖豆豆,看看它在哪里啊?(瓶子里)知道它是怎么進去的嗎?(裝進去的)對,剛才熊寶寶打電話告訴李老師,說今天是它的生日,它想邀請李老師和我們小三班的小朋友去參加他的生日宴會,小朋友想不想去啊,(想)老師知道熊寶寶最喜歡吃糖豆豆了,看這是李老師為熊寶寶準備的生日禮物,小朋友想不想為熊寶寶準備生日禮物啊,(想)今天李老師為小朋友也準備了一個漂亮的瓶子,請小朋友在瓶子里裝上顏色豐富的糖豆豆,看誰裝得多,裝的顏色豐富,一會熊寶寶就請誰吃糖豆豆。
(2)請每位小朋友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顏色,來往瓶子里裝糖豆豆,小綿簽的本領可大了,能把無顏六色的糖豆的都裝進這個漂亮的瓶子里,小朋友一定要認真學哦。
(3)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是怎么把顏色豐富的糖豆豆裝進這個漂亮的瓶子里的。
2、出示畫好有瓶子的作業紙
(1)小朋友看著是什么呀?(瓶子)小朋友知道這個瓶子是干什么用的嗎?(裝糖豆豆),今天老師就請小朋友用這些顏色豐富的顏料,把無顏六色的糖豆豆裝進這個漂亮的瓶子里。
(2)教師邊示范邊講解。
一、創作要求
1、要把無顏六色的.糖豆豆,都裝進這個瓶子里,這樣瓶寶寶就會變得更漂亮了。
2、提醒幼兒吧袖子卷起來作畫。
二、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引導幼兒大膽作畫,并換不同的顏色。
三、引導評價
請小朋友說說你的瓶子里都裝了那些顏色的糖豆豆。
四、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一、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入園時間短,團結協作的能力差,為了培養孩子團結協作的能力,體驗協作的.樂趣,我設計了這個游戲。
二、活動目標:
1、能夠積極參與集體游戲活動,并能在活動中聽老師的指揮。
2、訓練幼兒手拉手拉一個圓圈,體驗共同協作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一塊足夠大的場地。
四、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引起幼兒的興趣。
1、你們玩過氣球嗎?
2、喜歡玩氣球嗎?
3、與幼兒一起回憶玩氣球的情景:說說氣球的顏色、形狀、大小等,激發幼兒學習的動機。
4、今天我們用我們的身體來變一個大氣球好嗎?
(二)活動指導。
1、請小朋友手拉手拉成一個大圓圈。
2、老師說放氣時,大家嘴巴里發出放氣的聲音并向圓中心走,小手不能放掉;當老師說打氣時小朋友立即后退把圓圈拉大,但是手不能放掉,放掉了氣球就爆炸了。
3、組織幼兒游戲。師隨時關注幼兒、提醒幼兒要慢慢的走,當心氣球爆炸。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戶外模仿氣球來回飄動、旋轉、下落等的樣子,感受快樂的情緒。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一個小小茶葉蛋引發了一個長長的故事, “茶葉蛋的媽媽是誰?”“是茶葉媽媽。”“是老虎媽媽。”“是雞媽媽。”
------在孩子們七嘴八舌中“蛋”的主題產生了。
先前我們已經參觀了小菜場,發現了許多有關蛋的“秘密”,在參觀采訪中,孩子也了解到雞、鴨、鵪鶉、鵝會生蛋。回來后,大家還津津樂道,家長們也積極參與了此活動,并和孩子收集“哪些動物會生蛋”的資料。
今天的活動就是在此基礎上展開的。 在組織形式上,我充分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嘗試用游戲的形式來開展分享交流,而且也將新近開展的英語教學結合進去,注重了內容間的有機整合 。
活動目標:
通過游戲、同伴之間的交流了解哪些動物會生蛋,體驗游戲的樂趣。 2、嘗試用英文說說動物的名稱。
活動準備:
有關動物生蛋的演示文稿、動物圖片、版面上貼有YES、NO 字樣,并畫有兩個圓圈供孩子選擇用。
活動過程:
1、智游:Yes or No
玩法:教師拿出一動物圖片,如:出示小鳥圖片,
師問:這是誰?并用英文“Hello hello bird”與小鳥打招呼,孩子們也跟它打招呼。
師再問:Bird 會生egg嗎?
師說:“One two start。”
孩子們開始選擇(站在兩個代表YES、NO的圓圈中間)。如有爭議就請“電腦博士”、搭班老師或有此經驗的孩子等方式進行確認。 確認后,請孩子將動物媽媽貼在版面上,以此加深印象(會生蛋的貼在YES一面,反之就貼在NO一面)。 說對的孩子給一顆紅五星獎勵。
2、交流經驗: 說說還有哪些動物媽媽也生蛋寶寶的.?
3、評出冠軍:
(1)數數你得到了幾顆星。
(2)請得紅五星最多的孩子登上“寶座”,大家一起和冠軍照相。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向成人提出各種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十分膚淺、幼稚,但對他們理智感、求知欲的發展有極大的啟迪作用。作為教師要有靈敏的雙耳、敏銳的目光去聆聽、去捕捉孩子中間生成的問題。
通過這一活動,孩子們發現了蛋有“外形的不同、蛋殼顏色的不同”,知道了哪些動物會生蛋。這個過程中,幼兒不斷地生成問題、解決問題,而且對外界事物的敏感度有了很大的增強。當然我們的活動還在繼續。
在活動中教師既像孩子一樣在學習、探索,又是整個活動的支持者、指導者、協作者,既是他們的同伴又是他們的老師,從而靈活地起到了輔導、向導的作用,感受最深的是我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種資源,因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社會、家庭的大力配合。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準備:
1、培養幼兒對泥工活動的興趣。
2、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3、引導幼兒學習擰麻花的方法,學習和鞏固搓泥、分泥的技能。。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已進行過搓長條練習。
2、橡皮泥若干。
3、實物麻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實物麻花,引導幼兒觀察麻花的形狀,一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鐘老師手上拿的是什么呀?"麻花'
師:對了,它是麻花。
師:它是什么形狀的呀?
師:那它能不能吃呀?你們吃過嗎?
師:誰來說說麻花有幾種味道。
師:那現在請小朋友聞一聞,說說它是什么味道。
師:麻花有甜的、有咸的。
師:誰來說說麻花它是怎么樣制作出來的。
師:在我們平時吃的麻花是用面粉制作出來的,把它進行發酵然后進行搓條編成一個長條在表面撒點麻子最后經過油炸。
二、引導幼兒討論您麻花的`方法。
師:我們一起搓長條做面條,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做出麻花來。
引導幼兒用橡皮泥試一試,請幼兒上臺演示自己想處理的方法,引導幼兒討論那種方法好。
三、制作介紹
我們先把泥團分成兩塊,然后兩塊都搓成長條形狀,在把兩個人條擰在一起,用手分別捏住兩頭,兩只手向兩個不同的方向轉動,就擰成了麻花。
四、幼兒學擰麻花,教師進行巡回指導。
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學習和鞏固分泥、搓泥的技巧。引導幼兒比較擰麻花是,少擰幾圈與多擰幾圈做出的麻花有什么不同。
五、幼兒進行展示作品,比一比誰的麻花擰的像、擰的好。
六、小小送貨員
教師要求幼兒扮演送貨員,老師剛剛接到一個緊急的電話是超市了的叔叔打過來的,說現在超市的麻花都賣完了,要求我們小朋友馬上把做好的麻花送到超市里去,在送的過程中不能把麻花掉了,而且要快速的送到超市。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15篇01-18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8
幼兒園小班經典教案02-22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3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20
幼兒園的小班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