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13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必備】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1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拾到東西應該還給失主,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導幼兒體驗丟失東西和撿到東西后的著急心情,找到東西和把東西還給別人時的不同情緒情感。
準備:
動物頭飾 情景表演
過程:
開始部分
(一)引起興趣,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要來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讓幼兒了解小貓丟了東西著急、難過的心情和小兔把東西還給它以后高興的心情。
提問:
1、小貓丟了什么?心里怎么樣?(著急、難過)
2、誰撿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撿到了帽子是怎么做的?(他說了什么?)
集體練習:請問,這是你丟的帽子嗎?
小結:把帽子還給了小貓,小貓可高興了,小兔著見小貓這么高興,他心理也很高興,我們小朋友要向小兔學習,拾到東西要還給別人。
2、討論,幫助幼兒體驗丟了東西、拾到東西還給別人等情況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沒有無過東西?丟過什么?心里怎樣?
(2)你丟了東西,別人拾了還給你,你心里怎樣?
(3)你有沒有拾到過別人的東西?你是怎么做的?心里怎么樣?
3、情景表演,激發幼兒幫助小動物的`動機,使他們體驗到幫助了別人會很快樂。
師:看看又發生了什么事,小動物們為什么難過?(看見他們難過,小朋友你們心里怎么樣?
(1)提問:小動物們這么難過?它們丟了東西心里怎樣?看見他們難過你的心里怎樣?那怎么辦呢?我們一起幫助他們(請問,剛才你們在哪里玩的?)我們到走廊里、樓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發現地上有東西就怎么辦?
(2)幼兒幫助小動物們找東西,(拾起來,拾起來以后怎么做呢?問問撿到東西后怎么說?請問這是你丟的東西嗎?
(3)幼兒找東西
(4)師:剛才我們幫助小動物找到了東西,還給了他們,他們一定很高興,他們肯定會來謝謝我們的,我們小朋友把東西還給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樣?(做一做高興的樣子,笑一笑)
(5)提問:剛才你撿到了什么東西?是怎樣還給丟東西的人的,說了什么話?
4、幼兒討論1)拾到了東西為什么要還給別人?
(a)人家會難過,會著急。
(b)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2)(表揚自己)
討論:找不到失主的東西該怎么辦呢?
(三)結束:
總結,今天我們小朋友幫助了小動物找東西,還給了他們,心里非常高興,以后我們撿到了東西都要想辦法還給別人,我們要保管好自己的東西。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有幼兒撿到東西后引導他自己找失主或幫助他一起找失主,并給予鼓勵表揚。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年齡:
4歲~6歲幼兒15人
時間長度:
約30分鐘左右(視情況取舍)
活動環境:
室內
活動準備:
1、白色布若干塊,規格約120cm×80cm和2cm×3cm的木條(也可用竹竿)各16根。取長短兩種木條各兩根扎成一個近似于“十”字的架子(如圖所示),再將布的四角系于木條的四端。尋一安全空間將此架子從中間懸吊起來,使之可以任意搖晃。
2、大小玻璃珠子若干分別置于幾個小水桶中,在桶中加入水粉顏料(或丙烯顏料),并加適當的水攪拌均勻待用。
3、小漏勺(每個桶中各放一把),小塑料盤若干(每個桶邊各放置一些)。
4、在活動空間旁邊另置一個裝了小半桶水的水桶,以供收集被大家用過的珠子。
5、懸掛或晾曬“作品”的地方及方法事先要選擇好,才方便及時給每個架子更換畫布。
靈感來源:童年的記憶——自家做豆腐。
教育可行性分析:幫助幼兒擴大經驗范圍是藝術教育中,甚至一般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項原則。擴大經驗范圍意味著我們以兒童個人的程度為基準,對兒童思想、情感和感受力通過活動予以啟發。尋找同一事物的不同側面也是啟發創造力的開端。
活動過程:
1、組對。
由幼兒自由組對,或者老師根據幼兒個體發展的快慢不同而調配成對。
2、規則宣講。
(1)兩人一組,每一次用漏勺在桶里取一勺珠子倒入塑料盤里拿回來,再將盤里的珠子倒入架子上的布里。
(2)兩人各執架子的一端搖晃架子。待珠子上的顏色搖盡后再用盤子將珠子舀出來倒入旁邊的大水桶里。
(3)之后,才可再去取別的顏料桶里的'珠子。
(4)直到畫布上被滾滿了彩色的線才可以更換畫布。
3、活動開始。
4、交流與欣賞。
在本過程中可帶領幼兒參觀他們的被展示出來的“杰作”,回顧搖晃成畫的過程,交流心得與體會。
5、教師總結,結束活動。
溫馨提示:
1、在此活動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幼兒的一舉一動,嚴防某些孩子將珠子誤吞入口中。
2、桶中的顏料應調得稠一些,太干或太稀都不方便珠子上掛滿顏料。
3、水粉顏料容易清洗,但留在布上的色彩干后不飽和。丙烯顏料弄到衣服上不易清洗,但色彩飽和。無論選擇何種顏料,都要告訴孩子們不可弄到臉上。
4、須在活動開始前給每個孩子穿好罩衣。并告誡幼兒不可大力胡亂搖晃架子,以防撞傷同伴。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分享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2、愿意將自己的玩具與零食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二、活動準備。
PPT視頻、好習慣寶寶貼畫。
三、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聽”故事提問導入:小猴子過生日發生了什么事情?請聽故事《小猴子的生日晚會》。
(二)基本部分。
1、安靜聽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動物們為什么都走了?
教師:小猴生日,小動物都來為小猴慶祝生日,可是小猴卻說生日蛋糕是媽媽買給他的,他才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吃,大家都失望的回家了。
2、“看”動畫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愿意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吃嗎?
3、認真看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故事告訴我們什么是分享?
(2)寶寶學會分享了嗎?
(3)小朋友,我們以后應該怎樣與好朋友一起分享?
4、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故事告訴我們:分享就是將好吃的跟大家一起吃,好玩的玩具跟大家一起玩,同樣別人也會將好吃的和好玩的跟你一起分享,這樣你會得到更多的玩具,也會有更多的小朋友和你做好朋友。
5、圖譜演示。
教師出示兩張圖片并講述圖片故事,讓幼兒判斷對錯并說明原因。
教師看圖:小朋友分享是件快樂的事,我們除了要跟好朋友之間分享玩具外,還要跟爸爸媽媽分享幼兒園快樂!
(三)結束部分、游戲互動。
1、游戲名稱:《我會分享》。
2、游戲準備:圖書、零食、玩具若干。
3、游戲玩法:分組游戲,教師每組發一件物品,鼓勵幼兒學會分享。
(四)活動延伸。
1、帶領幼兒唱讀《弟子規》經典:“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2、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多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東西。
3、和家長聯系,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了解生活中各種各樣鞋子的基礎上,學習按照鞋子的不同特征從多種角度進行分類。
2、嘗試與同伴協商合作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實物投影儀,各種鞋子圖片、鞋架圖。
學具:每組各種鞋子圖片,鞋架圖,鉛筆,橡皮。
活動過程:
(一)看鞋、說鞋。了解各種鞋,體驗生活中離不開鞋子。
1、通過赤腳,體驗鞋子的作用。
"沒穿鞋子有什么感覺?""能不能一直不穿鞋子?為什么?"小結:鞋子可以御寒、可以保護我們的腳,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離不開鞋子。
穿鞋。"穿上鞋子以后感覺怎樣?"
2、說說各種各樣的鞋子。
"你現在穿的是什么鞋?"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鞋子。
"你以前還穿過什么鞋?你在什么時候穿過這種鞋?"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鞋子。
"你還知道什么鞋子?(你還看見過什么鞋子?)它是什么樣的`?"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鞋子。
(二)分鞋。嘗試從不同角度給鞋子分類。
1、感受把鞋子擺整齊并分類擺放的重要性。
"這么多的鞋子,都可以開一個鞋店啦!如果你來開鞋店,你怎樣放這些鞋子?"個別幼兒擺放。
體驗需要按類擺放。教師當顧客,讓幼兒幫忙找鞋子,在此過程中體驗不分類擺的話找鞋子就不容易。
2、討論從什么角度分鞋子。
"哎,買一雙鞋子,找得可真累。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能讓我們更快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想要買的鞋子呢?""你想把什么樣的鞋子歸類放在一起?"(同伴間商量討論)集中,根據幼兒商量情況引導幼兒討論用什么簡單的標記表示。
3、幼兒嘗試合作操作給鞋子分類。教師巡回指導。
要求:與同伴商量設計標記。
用多種方法分類。
4、交流、講評。
請個別幼兒組合介紹自己的分法和自己設計的標記的含義。
給"最佳合作獎""最佳設計獎"等發獎。
(三)結束:
"經過小朋友們一起動腦想辦法,我們把鞋店的鞋子擺放得又整齊又清楚,方便了顧客。現在,我們可以去鞋店買鞋子啦!"回教室。
教學反思:
在整個說課的過程中,從一開始準備我覺得自己還是挺認真的,我沒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設計這節課,我以為這會是好的,沒想到這卻成了偏題,說實話有一點兒傷心,不過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覺得應該是我在設計的課中并不能體現我的想法,所以老師們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會覺得我設計的課偏題了,這對于我來說是一個經驗教訓:在還沒有把課說好的情況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講究新穎,這樣反而會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達自己的本意可能還會很亂。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目標
1、感受、理解故事角色間真摯的友情。
2、懂得朋友間應互相關心、幫助。
準備
青蛙、癩蛤蟆的布絨玩具或自制指偶。
過程
1、青蛙和癩蛤蟆真要好。
――請幼兒完整傾聽一遍故事。
――生日那天晚上,癩蛤蟆為什么著急?它擔心什么?
――再次請幼兒完整傾聽一遍故事。
――癩蛤蟆準備好長繩子、提燈、平底鍋,想去干什么?
――青蛙為什么來遲了?它為什么要送癩蛤蟆一個臺鐘?
――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青蛙和癩蛤蟆是一對好朋友?
2、學學青蛙與癩蛤蟆的對話。
――出示青蛙、癩蛤蟆的布絨玩具或自制指偶,引導幼兒思考:癩蛤蟆看到青蛙來了心情怎樣?該怎樣表現?
――教師左手操作“青蛙”,右手操作“癩蛤蟆”,表現癩蛤蟆連珠炮似的發問過程,引導幼兒體驗癩蛤蟆焦急、關切的心情。
――教師扮演癩蛤蟆,幼兒扮青蛙,學學它們的對話。
3、有朋友真好。
――癩蛤蟆看到好朋友青蛙沒來,十分擔心,青蛙是為了給好朋友準備生日禮物而遲到的,它倆互相關心,真是一對好朋友。
――有朋友真好,你有好朋友嗎?
――有的小朋友暫時沒有朋友,我們應該怎么幫助他呢?
建議
1、生日那天,癩蛤蟆不見朋友青蛙前來,心中涌現出一連串可怕的`遐想,它準備去救助青蛙。作品對癩蛤蟆這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和動作描寫得十分細膩,真切地傳達了它們之間純潔、真摯的友情,質樸但具有感染力。
2、該活動可重點引導幼兒了解故事角色的思想、情感。從而對自己的交往行為產生影響。
附:有朋友真好
生日那天晚上,癩蛤蟆燒了很多很多好吃的菜,還準備了蛋糕。他說:“青蛙還沒有來。” 他看看鐘,鐘上的針不動,這才想起鐘已經壞了。他開了門望著外面,天已經暗下來了,看不見青蛙。 “等得我真心急。”癩蛤蟆說,“青蛙會不會遇到了可怕的事情?會不會跌進一個深深的窟窿里,出不來了?如果真是這樣,我就永遠看不到他了!” 癩蛤蟆第二次開門,仍舊沒看見青蛙。
他說:“青蛙會不會在樹林里迷路了?他是不是著涼,淋濕了,餓壞了?他會不會讓大野獸抓住,給大野獸的尖牙齒吃掉了?”他大哭起來,“我的好朋友永遠不會和我在一起過生日了!” 癩蛤蟆在地窖里找了一根長繩子,說:“我用它把青蛙從窟窿里救出來。”他又在閣樓里找到一盞提燈,說:“青蛙看見燈,就能夠走出樹林了。”他又在廚房里找到一只長柄平底鍋,說:“我要用它來打那只大野獸,把它的尖牙齒全部打下來。”癩蛤蟆拿著繩子、提燈、平底鍋,大聲喊著:“青蛙,不要急,我來幫助你了!”癩蛤蟆跑出房子,咦,前面就是青蛙。
青蛙說:“癩蛤蟆,你好!我來遲了,很抱歉!我是在給你準備禮物。”癩蛤蟆問:“你沒有跌進深深的窟窿里嗎?”青蛙回答:“沒有。”癩蛤蟆又問:“你沒有在樹林里迷路?”青蛙回答:“沒有。”癩蛤蟆又問:“你沒有被一只大野獸吃掉嗎?”青蛙回答:“沒有,完全沒有。”癩蛤蟆說:“哈哈,和你一塊兒過生日多么愉快啊!”癩蛤蟆打開青蛙的禮物,是一只美麗的新臺鐘。兩個好朋友坐在火爐旁邊,一起吃蛋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懂得保護視力的重要性。
2、了解學習-些保護視力的有關常識,逐步養成好習慣。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使幼兒知道“近視”會給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不方便。
2、難點:學會保護視力的方法并養成相應的好習慣。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1、提供一本可供教師講故事用的大圖書《倒霉的大近視眼》
(《生活》教材第79頁)。
2、提供做游戲用的眼罩。
3、“幼兒看電視時間”記錄卡。
4、與幼兒共同制作保護視力安全圖或“公約”圖。
提供有關材料:現成的可剪剪貼貼的畫片、作底版用的舊掛歷(反面)膠水、剪刀、彩色筆。水粉顏料等等。
四、設計思路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少戴眼鏡者。但是他們并不了解“近視患者”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不便與困難,也不懂得“近視眼”必須從小預防,更是缺乏保護視力的應有常識。而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大班孩子參加各類用眼要求較高的活動的比率有所增加,時間也相應延長。此時,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保護視力的教育十分必要。
設計該活動時應注意兩點:
第一,要運用各種方法手段,引起幼兒對“近視眼”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情況作關注。比如,可以選幾則詼諧有趣的小故事、幽默、夸張小品或啞劇表演;可以啟發幼兒觀察調查身邊的“近視眼”,從而了解他們的困難,然后開展討論“近視眼是否有苦惱”“他們不能干哪些工作,不能參加哪些運動”等問題,使得幼兒懂得“保護視力”的重要性,更好地激發其保護視力的自覺性。
第二,預防近視,保護視力的常識所涉及的內容較多,既有空間距離方面的要求,也有時間方面的要求。因此,要切忌用“幾要幾不要”的枯燥說教,而應根據幼兒空間知覺、時間知覺發展的水平與特點,結合日常活動,運用一些幼兒能感知的事物作為“參照物”。如視物距離30 厘米左右,可讓幼兒用自己的手臂測量,看電視的距離可用小腳掌來測量。控制時間長短,可教幼兒學用計時工具----定時器、鐘等等,以便幼兒操作實踐。
五、活動流程
感知討論 操作實踐 強化鞏固
1、引導幼兒感知、討論有關“近視眼”的問題。
建議教師根據班級實際,循序漸進地開展以下-些活動。
活動-:在圖書區內擺放一本自制的大圖書《倒霉的大近視眼》,并提供錄音,供幼兒閱讀。
活動二:啟發幼兒觀察、了解周圍一些“近視患者”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有哪些不方便,有哪些困難,以及形成“近視眼”的原因。
活動三:帶領幼兒共同訪問幾位“近視患者”,或請他們來到幼兒園,講講自己的“苦惱”。
活動四:擇時開展討論活動:
設問:你周圍有哪些人也是“倒霉的近視眼”?他們在生活、工作、學習時有哪些不方便?碰到過哪些不愉快的事?遇到哪些困難?“近視眼”不能干哪些工作,為什么?他們怎么會變成“近視眼”的?“近視眼”能不能從小預防?怎樣預防?
2、以集體或分組的形式,開展操作實踐活動。
活動一:《學學、做做》
結合-些用眼要求較高的活動,向幼兒介紹一些看書、寫字、繪畫剪紙等活動中保護視力的常識,幼兒在活動中進行實踐。看書、書寫或繪畫時,要有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眼睛離視物30厘米左右。(可讓幼兒坐在桌前學學、做做棗將胳膊肘撐在桌上,將小臂和手掌伸直,中指點到鼻尖或額頭,即距離30厘米左右)。
不在過強、過弱的光線下看書、繪畫或制作手工作品。(可與幼兒共同看一看、找一找,活動室的哪些部位光線過強。過弱,不宜開展上述活動)。
看書、書寫及繪畫等活動的時間,每次約30~45分鐘,進行這些活動后,最好能向遠處望一會兒。(教幼兒學習用定時器。鬧鐘,或看時鐘來控制時間)。
不躺著、走著,或者在動蕩的車廂里看書。(可演個小小啞劇)。
活動:《看電視和玩游戲機》。
在組織幼兒看電視、玩兒童電腦游戲機前介紹保護視力的常識,鼓勵幼兒積極實踐。盡可能坐在電視機的正前方,距離不小于2米。
活動《三只蝴蝶》教學研討
陳:目標——1.感受蝴蝶與花對待朋友的熱情,積極幫助故事中的角色想辦法解決問題。
2.嘗試理解只有合理的幫助才能最終給大家帶來快樂。
以往的活動中是體現蝴蝶的相親相愛,但為什么不能分開躲雨呢?能不能從故事出發讓孩子引發思考,理性地對待這樣的問題。上課中社會和語言還是有較多的說教。
王:目標中不是熱情,故事中傳遞出的語氣是有些對朋友的.不熱情。原故事中的體現不是這樣的。
冰:我一問孩子就說分開來躲。
王:這個故事的載體合適不合適。目標2中好像活動中沒有體現而且
吳:這個活動應該不是幫助,而是合理的解決問題。
王:以前的價值觀和現在的價值觀的轉變,
吳:能否把小朋友生活中的問題再現。
陳:社會領域比較容易說教,
丹:孩子的理解還是蠻淺層次的。
沙:第一個孩子處理辦法就比較好,說出在同一朵花下的幾片葉子。
王:社會活動應該來源于生活,到底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這個活動還是老師選擇的。
陳:今天的思路是………………………………。可是今天上出來不是這樣的,孩子一下子就能說出來,是否有必要開始。
王:課件里與問題,花朵很多,蝴蝶一看就覺得有地方躲。還有好多細節,花這么多蝴蝶完全可以躲,畫面馬上跳到下雨,應該有一幅突出好朋友的情節。在表演時應該投放一些胸飾。
丹:這個活動中還有一個相親相愛有很多中方法,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的方式也就是
沙:老師講故事的時候語氣較平,故事不生動。
王:老教材和時代有些脫節,而且情節很淡薄。需要借助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王:三只蝴蝶還有什么其他的角度。
丹:相親相愛的角度能不能挖進去。
吳:用生活的問題。
王:不過相親相愛的教材有更多優秀的教材。針對這個活動還是不用這個教材。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2、愿意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中秋夜圓月圖片
2、《嫦娥奔月》故事與視頻
3、各地過中秋節相關習俗的圖片
4、準備幾塊月餅
活動過程:
1、看圖引入
出示中秋節夜景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中秋節的夜景,鼓勵幼兒想象月亮上有什么?
2、介紹《嫦娥奔月》的傳說,引導幼兒說說他們知道的中秋節習俗。
播放《嫦娥奔月》的動畫視頻,讓幼兒了解中秋節的有關傳說。
教師引導幼兒說說故事的內容,并與幼兒討論故事內容: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后,西王母送給后羿什么東西作為獎勵?
嫦娥吃下仙丹后,飛到了什么地方?
月亮上除了嫦娥,還有誰呀?
了解各地過中秋節的習俗。
引導幼兒講述中秋節的習俗;
教師出示各地過中秋節的照片。
賞月:
吃月餅:
北京—玩兔兒爺:
3、吃月餅,感受中秋節的快樂
教師把準備好的月餅切塊,大家一起分享品嘗月餅。
延伸活動
區角活動:在閱讀區,投放中秋節相關的.繪本,幼兒可以自行閱讀,并與伙伴討論故事內容。
家園共育:爸爸媽媽和幼兒一起討論當地的中秋節習俗。如,浙江觀潮
活動資料
嫦娥奔月(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同時出現了十個太陽。天氣變得很熱很熱,太陽曬干了河流,小花小草也都枯死了。
有一個叫后羿的人,為了受苦的人們,勇敢的射下了天上的九個太陽。西王母十分欣賞后羿的勇氣,送了后羿一顆仙丹作為獎勵。后羿只要吃了這個仙丹,就可以飛到天上住。可是,后羿舍不得離開嫦娥,就讓嫦娥把仙丹收了起來。有一個壞人知道了這件事,想搶奪仙丹。他趁后羿不在家,沖進了后羿家里。為了不讓壞人得到仙丹,嫦娥沒有辦法,只好自己吃下了仙丹。吃下仙丹后,嫦娥發現自己飄了起來,還越飄越高,向天上飛去。嫦娥舍不得后羿,于是飛到了離地面最近的月亮上住下。月亮上一個人都沒有,只有一只不知道哪里來的小兔子陪著嫦娥。從此以后,后羿都只能在夜里,望著月亮思念嫦娥。
人們聽說了這件事,都在自家的院子里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喜歡吃的食物,在月亮下祭拜嫦娥,祈求后羿與嫦娥可以早日團圓。也祈求自己的家人平安喜樂。從此以后,中秋節賞月、拜月、祭月的習俗也慢慢流傳了下來。
兔兒爺
兔兒爺是中秋節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
兔兒爺是北京的吉祥物,平安的守護神,深得北京人的喜歡與尊敬。
關于兔兒爺的來歷有一個神奇的傳說故事:
古時候,老北京城里發生了一場奇怪的瘟疫,幾乎家家都有人染上了重病,一旦病了就無藥可醫,郎中們一個個束手無策。一時間京城的老百姓死難無數,到處是一片凄慘的景象。
嫦娥在月宮里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難過,就派月宮中搗藥的玉兔下界去為百姓們治病。得了嫦娥的令旗,玉兔變成了一個白衣郎中懷抱著玉杵和藥臼來到了民間。
老百姓不知道玉兔的來歷,都忌諱玉兔的一身白衣,不愿意給他開門。機靈的玉兔就來到廟里借了神像的一身盔甲衣裝穿上,這下老百姓感覺玉兔像下凡的神仙,紛紛打開家門迎接他。
玉兔挨家挨戶地走,很快治好了很多人。
為了盡早結束老百姓的苦難,地上的老虎、大象、梅花鹿、天上的麒麟等各種動物們都來幫助玉兔,日夜載著玉兔東奔西走,玉兔在大伙的齊心幫助下很快消除了京城內外的瘟疫,回月宮去了。
北京城的老百姓感激玉兔的恩德,就請能工巧匠用泥塑彩繪做成玉兔的樣子供奉在堂前,尊稱為:“兔兒爺”,逢年過節或有喜事的日子會擺上新鮮的果蔬五谷供奉祭拜,在老百姓心里兔兒爺會保佑全家平安吉祥,是幸福平安的守護之神。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菜場里有品種繁多的蔬菜和其他食品,是人們買菜和賣菜的地方。
2.能大膽地參與買菜活動。
3.對菜場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大膽地參與買菜活動。
活動準備:
1.與幼兒附近的菜場聯系,取得對方協助,對菜場環境進行了解,確定幼兒參觀路線和參觀與活動的地點等。
2.每位幼兒準備1元錢,共買菜時使用。
活動過程:
一、參觀前的談話。
提問:我們吃的各種菜是從哪兒買來的?菜場里面有什么?人們是怎樣買菜和賣菜的?(幼兒根據經驗交流)
二、現場參觀。
1.觀察菜場的大門、標牌。
2.引導幼兒觀察菜場有許多食品攤位、知道食品攤位都是分類擺放的,如:魚、肉、雞蛋、豆制品、蔬菜等,人們到這里能買到各種各樣的菜。
3.重點觀察蔬菜攤點,加深對蔬菜的`認識。
三、學習買菜。
1.引導幼兒觀察顧客是怎樣買菜的,營業員是怎樣賣菜的,他們怎樣說,又是怎樣做的。了解買菜的過程。
2.鼓勵幼兒與營業員交流。用1元錢買回自己想吃的蔬菜。
將幼兒分組,教師分別帶領幼兒到不同的攤位上,讓幼兒自主買自己喜歡吃的蔬菜。
四、嘗試互相交流。
相互觀察各自買回的蔬菜,交流買菜過程及回家后準備怎樣燒自己買回的蔬菜。
活動反思:
為了豐富孩子對蔬菜的認識,我們和孩子一起去菜場參觀。孩子們認識、了解了更多的蔬菜。菜場上的蔬菜可真多呀!孩子們一邊仔細地觀察,一邊還不停地說著、問著:“我知道這是芹菜?”“我知道這是青菜!”通過參觀菜場, 他們發現了各種各樣不同的蔬菜?在認認說說中積累了一些蔬菜特征、名稱的初步經驗。
通過參觀菜場,孩子們認識了菜場,知道菜場是買菜和賣菜的地方。觀察到市場的人和食物、豐富了孩子們對蔬菜的認識,提高了他們的觀察力和問題意識。并了解菜場中物品擺放和人際交往的特點,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9
預設目標:
1、通過收集、交流、分享相關的資料,激發幼兒表現與表達的欲望。
2、通過活動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周圍的人,發現他們的了不起地方,產生敬佩的情感。發現自己的長處,樹立自信心。
活動準備:
1、圍繞主題活動“了不起的人”,收集相關資料。
2、幼兒的畫稿、老師的畫稿、收集的物品、紙、筆等。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 游戲
我們上個星期去了消防隊看看找找消防員了不起的地方,你們找到了嗎?他們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
今天我們就來玩個游戲,只要你們說出消防員了不起的事,這里的星星就會變。
二、介紹身邊了不起的人
1、消防員叔叔很了不起的,他們為了保護我們的安全每天都在刻苦訓練本領,而且哪里有困難有危險,他們就去哪里幫助。
2、我聽張楨琦說他的媽媽也很了不起,他也很佩服自己的媽媽。還聽其他小朋友也說了他們認識的.誰誰誰也很了不起的,我可想聽聽他們的故事啦,你們想嗎?
3、幼兒之間相互交流自己想要介紹的身邊的了不起的人物,并且有實物的介紹,讓幼兒有直觀的認識,從而產生敬佩的感情。
4、原來我們身邊有那么多的了不起的人,有些人不像有名的人那樣大家都知道他們,但是他們在各自的工作中都很努力的,我們都覺得他們是了不起的人啊。
5、今天我們這里就有許多的客人老師,說不定他們中也有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事,你們去問問他們好嗎?
三、教師自制畫冊
我認為我自己也有了不起的地方,你們知道我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嗎?我把我自己了不起的事情畫下來了,我會……,哦,還有,我做了十年老師了,這些啊都是我的學生們,有好多好多的,他們有的已經是中學生了啊。我還會燒好吃的東西呢,我們家的人都愛吃,夸我很能干的,今天我也帶來了,想給你們嘗嘗呢。
四、延伸活動
你們有誰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地嗎?你的好朋友中有了不起的嗎?把自己的了不起畫下來。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試試中發現到達一個地方可以有不同的路,并能比較路的遠近。
2、嘗試和同伴合作按標記找到目的地,體驗找路的樂趣。
活動準備:
線路圖一張,小明圖片一張;三個信封里面有找路的要求,分別有出發地點和終點及紅、藍、綠線路圖。
活動流程:
一、問題導入
介紹小明。引導幼兒打招呼。
小明最近搬了新家,他第一天7點出發去上學,可是當他到幼兒園時,卻遲到了。
第二天他也是7點去上學,當他到幼兒園時沒有遲到,正好。
第三天小明還是7點去上學,可是當他到幼兒園時還很早,小朋友們還沒有來呢。請你們猜猜這時怎么回事呢?
幼兒自由討論。
二、觀察討論
老師出示線路圖
看看圖上有什么?從小明家到幼兒園可以怎么走?一共有幾條路?
小明第一天上學走了哪條路?
第二天走了哪條路?第三天走了哪條路?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師把小明三天走的路線用不同的顏色的箭頭表示出來,第一天是紅色的線;第二天是藍色的線;第三天是綠色的線。比較三條路的長短。
教師總結:原來到同一個地方可以走不同的路,只不過有的路遠,花的時間多;有的路近,我們花少的時間就可以到了。
三、感知體驗
今天我們也來試試不同的路能不能到同一個地方。
1、看,這是什么地方?(幼兒園的動物房)
這就是我們要到的地方。老師這里有三張線路圖,按里面的線路走就能到達動物房。
2、請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到老師這里領線路圖。
提出要求:只能走,不能跑;要按線路圖走;要一組上小朋友同時到。
3、幼兒分組按線路圖的指示從不同的'路線到達動物房。
4、比較哪組先到,哪組最后一個到,找找原因:為什么從同一個地方出發到同一個地方會有的先到,有的慢到?
感受不同路線的遠近。
四、延伸活動
我們還可以試試從幼兒園的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有哪些路,哪條路近,哪條路遠,可以記錄下來,做成地圖貼在幼兒園里,這樣可以幫助其他的老師和小朋友快點到達他們要去的地方。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做事要耐心、仔細。
2、培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操作卡片《小貓釣魚》、電視機、展示儀
2、室內布置一大池塘。
3、貓媽媽頭飾一只。
活動過程
1、幼兒游戲,為幼兒理解故事做鋪墊。
教師帶上頭飾,引導幼兒進入情境。
小貓最喜歡吃魚了,今天貓媽媽就帶小貓到池塘邊學習自己釣魚。
2、讓幼兒邊看電視邊聽故事《小貓釣魚》,并組織幼兒討論。
(1)、提問:貓媽媽釣到魚了嗎?小貓有沒有釣到魚呢?
(2)、小貓一開始釣到魚了嗎?為什么?
(3)、為什么后來釣到魚了呢?
(4)、小朋友們說說怎樣才能釣到魚?
(5)、教師小結:
只要一心一意,認真仔細、耐心地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3、組織幼兒繼續玩釣魚的游戲。
延伸活動:
在日常教育中繼續教育幼兒做事要有耐心。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充分發揮想象力,畫出一些新式的汽車,激發起創造性繪畫的熱情和興趣。
2、能大膽地用擬人化的手法表現汽車的外觀造型。
活動準備:
記號筆、油畫棒、圖畫紙,錄音機、錄音帶《夢幻曲》、未來城的馬路背景圖,范例長翅膀的車。
活動過程:
一、夢游未來城:以夢幻形式帶幼兒到未來城去旅行,引出課題。
1、幼兒閉上眼睛,靜靜聽教師隨音樂講述:我們開著時空車,來到了未來城,未來城里的汽車和我們見過的可不一樣,有的汽車長著翅膀,可以在天空自由地飛,也可以在地上開;有的汽車長得象西瓜一樣圓圓地;有的汽車有許多輪子,有的車身象彎月亮。想一想,你看見了什么樣新式的汽車?
2、以問答的形式豐富幼兒對未來車的想象。
二、繪畫活動:
1、請幼兒根據想象,動手設計未來的汽車。
師:請小朋友也來設計一部未來城的汽車。想一想汽車由哪幾部分組成?怎么才能設計得和別人不一樣?
3、幼兒作畫,老師指導。繼續播放夢幼曲,啟發
幼兒的`想象。
三、講評小結:展示幼兒的繪畫作品,對有獨創性的作品給予特別介紹并表揚肯定。
結束:請全體幼兒“開”著自己設計的汽車,參觀未來城。
分區活動:
1、汽車制造廠。(重點指導:用大色塊的即時貼裝飾汽車)
材料:紙盒、圓形板、即時貼紙。剪刀、鉛筆、雙面膠等。
2、畫未來城的汽車設計圖。
材料:作畫工具。
3、開汽車、交通警。(重點指導:交通警維持秩序)
材料:紙盒汽車、交通警袖章、紅綠燈。
4、為未來城造新房。
5、娃娃家、小醫院、超市。
6、機動:圖書館(放交通工具的圖片、書)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傾聽、感受故事內容
2.進一步了解大豆的廣泛用途,產生探索豆類植物的好奇。
活動準備:
故事掛圖、故事、各種生活中的豆制品、蛋糕一個
活動過程:
一、實物導入
師:小朋友們請看這是什么?(出示蛋糕)
師:今天我們班要舉行一個特殊的生日patt,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是誰過生日?
師:(出示圖片:老豆爺爺)今天是老豆爺爺的生日,豆子寶寶們想給爺爺個驚喜,想把爺爺所有的子孫都叫來,可是豆寶寶們不知道家族中還有誰?于是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我們小朋友。
師:小朋友猜一猜,除了豆寶寶外還會有哪些是老豆爺爺的子孫?(討論)
二、初步欣賞故事,結合圖片欣賞故事。
師:有一個有心的豆寶寶也在努力的尋找,它在網上找了很多老豆爺爺的子孫,小朋友們一起來聽聽都有誰來給老豆爺爺過生日?為什么小豆不讓他們來給老豆爺爺過生日?
三、帶著問題再次欣賞故事。
師:為什么肥皂、油漆、輪子、帽子也來為老豆爺爺過生日呢?
師小結:原來啊肥皂、油漆、輪子、帽子都是用大都做成的,都是豆爺爺的子孫,所以來給老爺爺過生日。
四、故事表演,活躍氣氛。
1、理解故事,帶領幼兒討論:小豆長大了能做什么?
2、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談一談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用大豆做成的。
師:你們想不想來做小豆呢?我們來邊聽故事邊表演吧。
3、 教師小結:大豆制品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而大豆做成的食物品種更是繁多,比如:豆腐、豆皮、豆腐腦、臭豆腐、豆芽菜等,他們都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所以我們要多吃豆類食品,讓我們的身體長得更高!更壯!更漂亮!
五、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到區域中觀察、比較已投放的各種豆類,如:綠豆、扁豆、豌豆、蠶豆等,了解其用途。
2、收集有關大豆用途的信息。
小結及反思:
幼兒對農貿市場很陌生,大部分幼兒都沒有買菜的`經驗,不知道怎樣去買菜,因此,我設計了《農貿市場真熱鬧》這節活動。主要是讓幼兒了解更多蔬菜的種類,營養與價格,同時讓幼兒自己去買菜,自己問叔叔阿姨菜的價格等等。幼兒非常感興趣,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在愉快的社會實踐中豐富了自己的知識,我覺得本次活動很滿意。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社會的教案02-06
幼兒園中班社會《勇氣》教案12-06
幼兒園中班的社會教案12-16
幼兒園社會教案中班06-23
幼兒園中班社會優秀教案04-21
幼兒園中班社會微笑教案05-13
幼兒園中班社會課教案09-05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11-28
幼兒園中班社會課教案09-30
幼兒園中班社會領域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