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小班教案

時間:2023-04-09 12:57:24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匯總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匯總6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因為我班幼兒年齡小,所以我設計了這堂涂一涂,目標是讓幼兒能自己大膽地用色,大膽地涂色,打破了以往教師畫幼兒跟著畫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擺圖的方法,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大膽用色,大膽涂色。

  3.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4.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大膽用色,大膽涂色,幼兒涂色時,保持畫面清潔。

  活動準備

  黑板一塊,范畫一張,油畫棒每人一盒,印有蒼蠅的畫紙若干,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聽錄音:蒼蠅的叫聲,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

  1. 教師出示范畫,瞧,這里藏著許多蒼蠅,你們知道蒼蠅會做那些壞事嗎?

  2. 蒼蠅這么壞,我們怎樣才能消滅他們呢?

  3. 出示油畫棒,今天我們把油畫棒當作滅蠅藥膏,用力涂在蒼蠅上,來消滅可惡的蒼蠅。

  4. 幼兒涂色,教師巡回指導,及時對幼兒的涂色方法加以肯定或引導

  提示幼兒把“藥膏”用力均勻地涂在蒼蠅身上,尤其是蒼蠅的嘴和腳上,鼓勵幼兒大膽地選擇多種顏色的油畫棒,進行涂色,盡量不要把顏色涂在畫面之外。

  三.結束部分:

  1. 教師與幼兒一起欣賞,評析作品。

  2.教師小結:

  小朋友真能干,消滅了那么多蒼蠅,以后我們還要想辦法消滅蚊子,因為他們都是害蟲。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設計體現了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首先教師根據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放錄音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把油畫棒當成消滅蒼蠅的藥膏,教師讓幼兒大膽地,獨立作畫,教師只是給予指導和鼓勵,打破了以往教師先作畫,幼兒跟畫的'過程,這一環節激發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幼兒能大膽地選用自己喜愛的顏色,雖然有的幼兒把顏色涂在了畫面之外,但幼兒還是敢于涂色,從中知道了蒼蠅,蚊子對人類有害,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繞圈的方法練習畫蘋果。

  2、理解故事內容,愿意照顧蘋果樹。

  活動準備:

  1、教師范圖《蘋果樹》

  2、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材料包、畫筆)

  活動重點:嘗試用繞圈的方法練習畫蘋果。

  活動過程:

  1蘋果呢?

  故事導入激發興趣意圖:故事導入,激發興趣。、教師出示范畫提問:這是一棵什么樹?樹上有什么?有幾個蘋果?為什么只有一個

  2、教師講述故事,幼兒理解內容。

  秋天到了,許多蘋果樹上都長滿了又大又紅的蘋果。然而,有一棵蘋果樹卻只結了一個蘋果。大家都不喜歡它。這棵蘋果樹難過地說:“我也想長出更多的蘋果,只是沒有人來照顧我。”蘋果樹需要寶寶們的照顧。剛才蘋果樹說什么了?寶寶們要怎樣照顧蘋果樹呢?

  3、教師小(來自:小班美術教案蘋果樹)結:我們寶寶都愿意照顧蘋果樹,可以幫助小樹捉蟲子,清掃樹下面的垃圾,為蘋果樹澆水、施肥、修剪枝葉等。

  師幼示范了解畫法

  意圖:教師幼兒示范,了解蘋果的畫法

  1、第二年的秋天,蘋果樹上結了許多又大又紅的蘋果。教師用繞線的'方法畫蘋果,邊畫邊念:繞繞繞,繞圈圈,蘋果長大啦。

  2、請幾個幼兒來模仿老師畫蘋果的方法來畫蘋果。同時糾正畫法,要用繞圈的方法畫蘋果。

  3、教師分發操作,請幼兒獨立畫畫。

  要求:把白色的地方涂滿,不留空白,繞圈不畫到輪廓線以外。

  意圖:展示作品,體驗快樂。

  1、請幼兒把自己的作品貼到黑板上

  2、比比誰的蘋果畫的又大又圓。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并了解兒歌,感受兒歌所表現的“逗”趣。

  2.在游戲中體驗邊念兒歌邊進行角色表演的快樂。

  3.初步學會用適當的詞語更換兒歌中的飯菜名。

  4.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5.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課前自制黃米飯、炒青菜若干盤,毛竹筷一雙,螞蟻卡片兩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興趣。

  1.猜一猜。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請來一位客人,猜猜會是誰呢?

  2.喊一喊。師:哦,原來是螞蟻啊,誰來把螞蟻喊過來?

  3.想一想,說一說。師:我們想一個什么辦法逗螞蟻來呢?

  二、在游戲中學習兒歌,體驗“逗”趣。

  1.逗引螞蟻

  運用黃米飯與炒青菜逗引螞蟻。

  2.學習兒歌,進行扮演。

  (1)教師朗誦兒歌,幼兒傾聽。

  (2)幼兒在教師動作與語言的提示下朗誦兒歌。

  提醒幼兒注意整首兒歌的完整,加上動作朗誦。

  (3)玩游戲。根據兒歌內容,創設游戲情境。交代規則:先請兩位螞蟻躲在“洞”里,其他幼兒逗螞蟻。第二遍,全體幼兒做螞蟻,老師來逗螞蟻。提醒螞蟻們別忘了自己與老師的'對話。

  三、創編兒歌

  1.啟發幼兒想象并表達,要請螞蟻再來做客,還可以準備別的什么菜呢?

  將新的米飯和菜的名稱編到兒歌里,大家一起念一念,說一說。

  2.活動延伸: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編新的逗螞蟻的兒歌,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這個游戲。

  活動反思:

  上完這節小班語言研討課,我收獲頗多。從活動設計來看,目標難易適中,程序設計新穎,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兒歌,并創設情境使他們切身體會兒歌“逗”的主題。特別是活動中,我一改以往兒歌教學中聽一聽、學一學的模式,而是以猜一猜、想一想、逗一逗的形式導入活動,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直接深入活動的主題“逗趣”,挖掘了這首兒歌自身的游戲性、趣味性,充分發揮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使得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兒歌輕松愉快。

  在后面的集體進行角色扮演的環節中,雖然沒有任何頭飾或手偶,幼兒依然能沉浸在做螞蟻的角色意識中,但由于情緒過于興奮,他們沒有理解邊念兒歌邊游戲的規則,一味地忙著來回搬運“米飯”,只有少數幾名幼兒邊玩游戲邊念著兒歌。這給活動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遺憾。如果教師在覺察了幼兒異常興奮之后,能采取有效措施提醒幼兒,使他們的注意力專注于游戲的同時能做到遵守游戲規則,相信后兩次的游戲水平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小百科:螞蟻是一種昆蟲,別名蟻、玄駒、昆蜉、蚍蜉螞,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蟻科。螞蟻的種類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種,有21亞科283屬,中國境內已確定的螞蟻種類有600多種。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目標:

  1、對觀察冰塊有興趣。

  2、樂于將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準備:

  有太陽的冬天,一處有冰塊的地方、粉筆

  過程:

  一、觀察冰塊

  1、冰是什么顏色的?

  2、鼓勵幼兒用手摸摸冰塊,說說有什么感覺。

  3、怎樣才能有冰塊?

  4、小結:冰是冷冷的、滑滑的`。很冷的天,水會結成冰的。

  二、尋找有冰的地方

  1、請幼兒將有冰的地方告訴大家。

  2、請幼兒運冰塊。每人拿一塊冰塊在陽光的空地上。

  3、請幼兒觀察陽光下的冰塊,冰變成了什么?

  三、欣賞冰畫

  1、請幼兒看看場地上的冰塊化成了什么?

  2、有粉筆將冰融化的地方勾出輪廓,請幼兒說說像什么?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愿意參與仿編活動,體驗仿編的樂趣。

  2、在活動中認識更多的顏色和彩色的食物。

  3、大膽嘗試替換兒歌中的食物“草莓”和顏色“紅”進行仿編,感受蝸牛的快樂與活潑。

  4、朗誦兒歌時能發準“牛、爬、草、吃、只”等字音。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愿意參與仿編活動,體驗仿編的樂趣。

  難點:幼兒嘗試替換兒歌中的食物和顏色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幼兒已熟悉兒歌《蝸牛變變變》并掌握了兒歌的節奏;

  (2)幼兒與家長一起進行“彩色的食物”調查,記錄平常看過的、吃過的有顏色的食物。

  2、環境材料準備:

  (1)、幼兒操作卡片,有蔬菜的和水果的。

  (2)、配樂兒歌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以多種形式朗誦兒歌,感受兒歌的結構。

  1、教師操作教具朗誦兒歌。(一只蝸牛慢慢爬到草莓上)

  2、幼兒和教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朗誦時注意發準字音。

  3、有節奏的拍手朗誦兒歌,感受兒歌的節奏與結構。

  二、利用圖片,引導幼兒替換故事中的食物與相應的顏色嘗試仿編。

  1、啟發幼兒想象。

  師問:你還知道哪些顏色蔬菜、水果?它們的顏色是什么樣的?

  2、幼兒扮演蝸牛,學習仿編詩句。

  教師將各種顏色食物(圖片)擺放在桌子上,幼兒扮演蝸牛一邊爬一邊找食物,并進行仿編。如:蝸牛蝸牛爬呀爬,一爬爬到(香蕉)上,咔吧咔吧吃掉它,變成一只(黃)蝸牛,高高興興爬回家。

  3、看操作卡,幼兒邊連線邊嘗試仿編兒歌。

  告訴幼兒,記著替換兒歌中的食物“草莓”和顏色“紅”進行仿編。

  三、幼兒自由仿編。

  教師引導幼兒聯系生活經驗想象仿編,幼兒將自己仿編的兒歌清楚的朗誦給大家聽。

  教學反思

  1、這是幼兒小班的一節語言活動課,我考慮到小班幼兒的特點,在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注意到認知、情意、技能三方面的培養與提高。把“愿意參與仿編活動,體驗仿編的樂趣”設為教學重點,把“幼兒大膽嘗試替換兒歌中的食物以及相應的顏色進行仿編,感受蝸牛的快樂與活潑”設為教學的難點。我通過這一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2、在教學過程中,幼兒特別是回家和家長一起進行了“彩色食物”調查的,在課堂上相當活躍,大聲的說出自己見過的、吃過的有各種顏色的.食物,看著老師準備的操作卡高興極了。一些孩子拿著自己喜歡的食物就是不放下,說個不停。積極地與幼兒、老師互動,課堂生動。接下來的仿編也在老師的引導下很順利的完成了。有些幼兒說出了食物,但相應的顏色卻不能替換,其他幼兒積極地補充修改。在不知不覺中孩子認識了許多顏色、許多蔬菜,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學會了仿編兒歌,學會了大膽地說話、交流,他們在體驗蝸牛的快樂中,自己也活潑著、快樂著。

  3、這節課下來我很高興,孩子們也很愉快。聽我課的老師也很快樂,在也不覺得幼兒班的課沒啥聽頭了。當然我知道這不是一節最好的課,如果教學環境布置在草坪在,把食物放在草叢里,幼兒自己去尋找,去認識,我想讓孩子回到大自然,這更會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會獲得更多的發展。

  小百科:蝸牛并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只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2、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戲,激發其探索科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電筒。

  三、活動流程:

  1、以猜迷語的方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有時掛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月亮)

  2、教師講述故事《猴子撈月亮》。

  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并讓幼兒討論:

  (1)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

  (2)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么撈不上來?

  3、接著欣賞故事,教師進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發現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來一看什么反應?老猴子呢?

  (4)它們用什么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么撈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么?它對小猴子說了什么?

  (6)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組進行小實驗《水中成像》。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并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么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5、教師小結:我們在生活中遇事應該多動腦筋、認真思考。

  6、完整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四、活動延伸:

  讓幼兒閱讀用書,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香蕉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观看 | 一色屋成人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少妇一区二区 | 色五月激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