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四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沙是幼兒最喜歡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動性常常會使孩子激動不已:他們會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會把沙當成米、糖等做游戲;會在沙里種上一棵小樹或小草;會在沙坑里挖個洞做小動物的家……他們喜歡用各種各樣的工具來玩沙,相互比著各自沙的多與少,常常爭執不下。(因為大班幼兒對于長度、高矮有一定的測量經驗,但對于沙、米類的量的測量,幼兒缺乏經驗。)針對他們在玩沙過程中碰到這樣的實際問題,我設計了《量沙》這一活動。
本次活動主要引導幼兒兩兩合作、實驗、記錄,集體統計、比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科學的量沙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幼兒操作記錄中的數據作用。量沙活動始終結合在運沙游戲中,游戲性與探索性恰當地結合,使幼兒探究既有興趣,又有目標。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沙的科學方法。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3、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鉛筆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運沙游戲,你想用什么工具來運沙?
2、幼兒第一次運沙。
(1)提出要求:兩人一組輪流運沙,并記錄運沙的總次數。
(2)出示統計表格,記錄每組幼兒運沙次數,并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問題。(每組兩人使用一個工具運同一堆沙,為什么次數不一樣)
(3)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運沙:每一次要運得一樣多,通過討論、示范明確運沙的`具體操作規則(滿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兒第二次運沙,驗證。
(1)統計運沙次數
(2)引導觀察數據,得出結論:同一堆沙用同樣的工具,都裝滿抹平了來運,運的次數是一樣的。
4、幼兒第三次用不同工具運沙。
(1)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沙,運的次數會怎么樣?
(2)幼兒操作
(3)統計數據
(4)幼兒通過觀察數據得出:運的次數不一樣;大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大……
教師小結: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5、延伸游戲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來運沙,運的結果又會怎么樣?下次我們再來試一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使幼兒知道樹木的多種用途。
2、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樹對人,對環境的主要作用。
3、激發幼兒愛護樹木的感情。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發動幼兒搜集關于樹的多種用途的資料;錄象資料。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了解到的關于樹的用途的一些知識。
2、組織幼兒觀看搜集到的一些圖片,引導幼兒討論樹各部分的作用。
教師小結:樹根可以吸收、儲藏水分和養分,抓住泥土,使樹干牢固;樹根可以雕刻成工藝品,有的可以入藥、治病。樹干能為樹葉輸送養分;樹干可以做家具、工具、造紙,有的樹干還有奇特的作用,如橡膠樹的`樹干汁可以做膠鞋、輪胎。樹葉可以給草食動物做食物,還可以遮陽、做書簽、做肥料。果子可以吃,有的可以做肥皂、有的可以做藥、有的可以做種子。
3、引導幼兒討論森林與人類、動物及環境的關系。
(1)與動物的關系:提供豐富的食物和舒適的居住場所。
(2)與人類的關系:調節溫度,為人類提供大量的木材、藥材、食物。
(3)改善環境:防風固沙、防暑降溫、減低風速、保持水土、凈化污水、減少噪聲等。
4、組織幼兒觀看錄象,進一步了解樹木的作用。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背景分析:
幼兒園里常常能目睹這樣的情景:兩個孩子為了同一件玩具發生爭吵卻誰也不愿意認錯;有的孩子寧愿自己拿著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讓與別人玩。幼兒的這些行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現。
現在的孩子習慣了家長的呵護,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如何去關心別人,體會不到與人分享的快樂,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做錯了事情還不知悔過,從而失去更多朋友。針對幼兒這一狀況,我們著手設計一系列的教育活動,讓幼兒有機會去理解體驗不同的心理狀態,特別是理解他人的心理,有同情心,設身處地能為他人著想,從而學會在不同的場合、不同情境中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有良好自我調節能力的幼兒更易形成活潑、開朗、自信、進取等良好個性心理品質,從而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適應社會。為了讓孩子們學會交往、善待朋友,我設計了《大熊的擁抱節》這一活動方案,讓幼兒在欣賞故事的同時,知道霸道的行為會讓自己失去很多朋友,使幼兒領悟到“知錯就改”還是會得到朋友的原諒的,以此教育幼兒要珍惜友誼,與同伴友好相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培養幼兒學會認同他人是符合大班幼兒身心特點,是幼兒親社會行為的萌芽,認同他人是幼兒源于幼兒實際生活的道德學習,一切心理品質都是在學習中通過經驗積累建構的.。
活動目標:
、愿意聆聽故事,并能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逐步理解故事含義。
、體驗朋友之間互相寬容、相互珍惜的情誼。
活動準備:
課件《大熊的擁抱節》。
活動過程:
一、了解擁抱節
討論:猜猜什么是擁抱節?過擁抱節要做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小結:擁抱節是一個快樂、溫暖的,和抱一抱有關的節日。
二、聽故事,理解故事
、播放【第一段】。
討論:大熊在想什么?00是什么意思?(和00個人擁抱)
如果你來過擁抱節,你想和多少個人擁抱?
、播放【第二段】。
討論: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大熊擁抱?誰會愿意和你擁抱呢?
小結:擁抱是有理由的:我們是好朋友,我們是家人,等等。
引導幼兒推測故事結局:大熊非常難過,孤零零的一個人跑回家了。小熊平時喜歡欺負小動物,在
擁抱節這天小動物們會原諒大熊嗎?你認為他們會怎么做呢?
3、播放【第三段】。
討論:小動物們不和大熊擁抱的理由。
4、播放【第四段】。
討論:小動物們是否原諒了大熊?為什么?
你有沒有和朋友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呢?是怎么互相原諒的?
小結:每個人都可能有意無意地做對不起別人的事情,但是做了錯事要及時改正。
5、播放【第五段】。
討論:大熊在擁抱節的愿望實現了嗎?怎么實現的?
小結:做了錯事,自己要改正;作為朋友,也要原諒他。
三、一起來過擁抱節
引導幼兒情感遷移, 一起過擁抱節,讓幼兒找到好朋友說說悄悄話,并體驗擁抱的快樂。
可播放【背景音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目標:
1 根據方向標記和序數找到對應的物品,或給指定物品標出方向,用正確的序數表示其位置。
2 建立初步的雙向排序的概念。
3 體驗游戲的樂趣。
準備:
1 幼兒已對左、右方位比較熟悉。
2 1~10的`數字卡,PPT(演示文稿),方向標記,操作單,筆。
過程:
一、復習1~10的順逆唱數
1 出示1~10的數字卡,復習順數與逆數。
2 演示PPT畫面,引導幼兒觀察,在圓圈內填上合適的數字。
二、初步按照左、右方向判斷物體的位置
1 演示PPT畫面,請幼兒說說一共有幾只蘋果。
2 介紹方向標記“→”“←”。
師:看看,這表示什么方向?我們用動作來表示一下。
3 嘗試將方向標記和序數結合起來尋找對應的蘋果。
師:請你找找從左往右數第四個蘋果是哪只?我們可以用“4”表示。
三、根據PPT畫面嘗試雙向排序與定位
1 根據方向標記為每一只小動物確定位置并用序數表示。
2 根據序數和方向標記找找是哪個小動物,如“5”“2”。
3 根據表示小動物位置的序數找到對應的方向標記。
四、通過操作體驗同一位置的物體可以用不同序數來表示
操作一:引導幼兒根據方向標記在括號內填上恰當的數字,或根據序數畫上方向標記,注意觀察每個幼兒判斷方向、確定序數的方法和步驟,了解幼兒解決問題的策略。
操作二:引導幼兒根據序數和方向標記找到對應的胡蘿卜并把它圈出來,同時在后面相反方向標記下寫出這個胡蘿卜相反方向的序數。
五、延伸活動
1 把幼兒完成的操作卡展示在益智區,供幼兒互相評價、驗證。
2 拓展幼兒關于排序的方法,如前后排序、上下排序、環形排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