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利用幼兒平常接觸到的、熟悉的事物并以情境講述的方式來設計數學活動,更容易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我們投放幼兒熟悉的材料,創設情景,讓幼兒去操作、思考、探索。通過第一環節學習排序,第二環節幼兒操作,第三環節搶答題,三個層層遞進的環節,感知物體大小、數量與形狀等排列的一種互逆關系。本次活動,發展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形狀、大小、數量排列順序。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幻燈。
2、幼兒操作:每幼兒1張長條紙,大小雪花片若干,木珠若干,糖、花生、紅棗若干,幾何圖形(圓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
小朋友們 ,你們好,這是我的好朋友唐老鴨,今天他我給大家運來了許多的禮物,瞧,都有些什么呀?
。ǘ┗静糠。
1、引導幼兒找出排列的規律,學習排序。
開來了第1列草莓火車,這列火車上裝的是什么?這些草莓都是按什么規律裝的?我們來看看這剩下來的.一節車廂該裝什么樣的草莓呢?
(按照大小的規律排列的)第2列火車進站了,又給我們運來了什么? 這些蘋果又是按什么規律排列?請你猜猜看這剩下來的車廂該怎么裝呢?
瞧瞧第3列火車又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種類的不同排列)
小結:原來按照物體的大小、數量、種類等排列順序,我們叫排序。
2、幼兒操作活動
唐老鴨火車長還帶來了好多的禮物,但他們都亂七八糟的,我們來幫助一下他怎么樣?這些禮物里都有一些已經是在這樣的紙上擺好的,請你找出前面的規律,繼續將這張紙排滿。然后我來幫你們送給唐老鴨?(請每5人一組分在各隊里)第一組幼兒按照食物的種類進行排列。糖、花生、紅棗······第二組幼兒按照幾何圖形的形狀和數量間隔排列如:
第三組幼兒按照雪花片的大小和數量間隔排列。1片大雪花片,3片小的雪花片······第四組幼兒將珠子按顏色和數量間隔排列。如2顆紅的、1顆藍的······(帶點貼紙獎勵做對的孩子)
3、分組游戲《搶答題》
小朋友送給唐老鴨的禮物都是根據大小、顏色、形狀、種類進行排序的,唐老鴨看了真高興,他還給我們帶來了問題要考考小朋友,老師先把小朋友分成三隊:蘋果隊、香蕉隊、草莓隊。瞧,問題來了,請聽題。
。ㄈ┙Y束部分。
唐老鴨今天跟小朋友玩的真開心,現在他要回家了。小朋友再見。
課前反思:
本次活動我以情境講述的形式貫穿于整節課,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操作活動的興趣。
通過第一環節的學習(排序),幼兒此時有一點的疲倦,學習興趣也從高漲的狀態,逐漸轉向低谷狀態。因此,在幼兒給唐老鴨送禮物的操作活動中,既起到鞏固作用,又起到引新作用。但是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幼兒探索一下可以按顏色、形狀等的不同方法來排序,我設計地半成品操作內容對于大班的幼兒過于簡單,最好是讓幼兒自己按這些物品來排序,然后讓他們相互檢查,這樣會比較好。最后一個環節我用搶答來再次激起幼兒的興趣,也再次突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整個活動我是根據幼兒的學習規律、有淺入深、循序漸進,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培養幼兒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發現,去探索掌握知識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教學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學習用教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2、學習描述人物的外表、行為,能進行合理的情節想象。
3、注意傾聽同伴講述,并樂意與同伴交流。
活動準備
1、物體沉浮實驗;袋鼠的習性特點。
2、指講訴圖片四幅。
活動重難點:仔細觀察圖片并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動物表情、動作,并通過充分想象完整的句子講述圖片的內容。
活動過程
1、導入激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有趣的圖畫,一起來看看圖片里講的是什么有趣的事。
2、觀察講述。(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發揮想象。)
。1)出示圖片一(遮擋住袋鼠)
提問:小兔和小熊在干什么?發生什么事?讓幼兒自由說一說。
教師小結: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興!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遠處飛去。。。。。。
。2)重點觀察圖二。提問:
足球不見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處找,它們看見了袋鼠媽媽,它們會對袋鼠媽媽說些什么話呢?
你從哪里看出來的?(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小袋鼠的表情、動作,體驗小袋鼠的心理活動;同時啟發幼兒通過描述小動物間的.對話來豐富情節。)
過度語:奇怪了,足球到底在哪里?(掀開遮擋住的袋鼠,解開謎底)噢,原來足球在袋鼠媽媽的口袋里,怎么辦呢?
。3)出示圖片三。
提問:大象在做什么?它為什么要這樣做?
。4)出示圖片四。
提問:大象用什么辦法找到足球的?小熊、小兔和袋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里看出來?
3、自由講述。
請幼兒看圖自由講述,教師幫助幼兒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片并講述。
。1)這幾幅畫面說了一個故事,我們怎么看?(引導幼兒明確看圖的方法與要求:按順序從第一幅開始看。)
。2)請幼兒與旁邊的同看互相交流,看圖講述故事。(教師注意傾聽幼兒講述時是否能圍繞畫面內容展開,幫助幼兒想象小動物的對話和心理活動,豐富情節。)
4、集體講述。
。1)引導幼兒集體看圖,較完整、連貫地講述四幅圖的內容。
(2)提問:我們能不能將四幅圖連起來說一說呢?(引導幼兒按順序用完整的句子進行講述,教師注意提示和豐富相應的詞句,如很高很高、緊緊地捂著等。)
5、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6、討論。
(1)小象是怎么幫小兔、小熊找到足球的?你喜歡袋鼠媽媽嗎嗎?為什么?
。2)足球為什么能浮上來?(引發幼兒的經驗進行講述。)
活動建議
1、將講述圖片投放在區域中,讓幼兒繼續講述。
2、鼓勵幼兒嘗試將該故事講述給伙伴、家長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為了豐富幼兒的戶外體育活動,新學期,我在運動器材中投放了幾種新玩具:飛環,保齡球,竹蜻蜓,孩子們對新玩具非常好奇,不久,飛環,保齡球,就成了孩子們的新寵,可是竹蜻蜓卻依舊躺在盒子里,默默無聞,孩子們不知怎樣玩,我納悶,怎么沒人想到讓它轉起來?于是我拿起竹蜻蜓兩手夾住竿子一搓,竹蜻蜓轉起來了,頓時引來了孩子們驚喜的歡呼聲,紛紛圍著想試一試,只聽顧星凱小朋友說:“真好玩,像直升飛機上轉的一樣,我怎么沒有想到。”我隨口說:“是呀,你們怎么沒想到把它轉起來呢,你們想想,這么多玩具中還有什么能轉起來!蔽业膯栴}一出,許多小朋友紛紛嘗試,不久,有的小朋友告訴我:“老師,圈能轉。”“老師,飛環能轉!笨磥砜梢赃M行一次有關轉的探索活動了。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物體轉動的經驗,并引導幼兒發現轉動形成圓的現象。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幼兒對轉動現象的好奇和探索的愿望。
4、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5、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游戲,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玩圈、竹蜻蜓的'經驗。
2、幼兒操作材料:一元硬幣,乒乓球,皮球,塑料圈,圓盤,圓形積木,各種方形積木,竹蜻蜓等若干。
3、玩具汽車(自行車),螺絲(螺帽),吊扇(扇葉包紅色紙),鐘等。
4、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ㄒ唬┩嬉煌
1、請幼兒自由選取幾種操作材料玩一玩。
2、請幾名幼兒上來展示自己的玩法,對幼兒讓物體轉起來的玩法加以肯定、引導,“XXX小朋友讓XX轉起來了,這個玩法真好,還有誰也能讓你手里的東西轉起來?”
。ǘ┰囈辉
1、鼓勵幼兒再玩一次,試一試,讓你手中的東西轉起來。
2、請幼兒說說,你玩了哪幾樣東西,你怎樣讓它轉起來的?加以演示。
(三)看一看
1、幼兒再次操作,仔細觀察,“物體轉起來后你發現了什么?”
2、請說一說你的發現。
3、請幼兒觀看吊扇“怎樣讓電扇轉起來?”(打開開關)師開開關,由慢到快,“電扇轉起來后你發現了什么?”(圓)
。ㄋ模┱乙徽
1、幼兒再次操作,尋找觀察物體轉動后形成的圓,“找一找,你手里的東西轉起來后有沒有出現圓?”
2、幼兒互相交流。
小結:物體轉動后形成圓。
。ㄎ澹┱f一說
1、你知道還有什么東西會轉?轉動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
例:電扇的葉子會轉,轉起來后吹出了風。
2、小結:今天我們發現了許多會轉的東西,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會轉的東西,這些東西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認真看,仔細想,你還會發現更多有趣的東西,如果你發現了,請告訴我,或告訴你的好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解故事內容故事,能以肢體動作和語言表現故事情景。
2、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
3、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PPT,幼兒經驗準備。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1、出示拖鞋圖片,提問引起幼兒興趣。
師:這是什么?你知道拖鞋在古代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又是用什么做的嗎?
2、出示木屐,告訴其名字。
師:拖鞋在古代的'時候叫做木屐,木屐用什么做的?
那木屐是怎么來的呢?有個民間傳說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表現故事情景: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2、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聽完故事你知道木屐是怎么來的嗎?
。2)他們為什么要做木屐呢?
小結:做木屐原來是要木屐發出咯嘰嘰的聲音,讓大熊不來傷害他們。
。3)他們在做木屐前是怎么對付黑熊的呢?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聽完故事要請小朋友來扮演老婆婆和老公公這兩個角色,所以請大家仔細聽。
3、再次完整欣賞故事,為故事表演做準備。
師:那用木屐之前老公公和老婆婆是怎么來逃避黑熊的傷害呢?
他們上山的時候,心情會怎么樣?那山下的人呢?大聲喊的時候表情怎么樣?為什么要這樣的表情?
那你們愿意來做做老公公和老婆婆嗎?
4、幼兒分角色扮演,用肢體和語言表現情景。
預設:老婆婆上山的時候為什么左看看,右看看?老公公為什么不停地大聲喊?
你們發現剛剛上山的老公公好像很緊張,為什么?
三、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
師:現在你知道木屐的由來了嗎?
小結:其實這只是一個為了紀念木屐誕生的小故事,但人們能編出這樣的故事,也體現勞動人民的聰明。
師:可能現在我們中國船木屐的人比較少了,那你知道哪個國家的人民總是穿著木屐呢?原來,別的國家的人們穿著我們中國人發明的木屐,你會有什么感覺?
四、拓展:
除了木屐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你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是我們中國發明的,而且這些發明其他國家的人也在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大樹“穿新衣”了》,讓幼兒懂得有關科學保護樹木的粗淺知識,理解樹木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以及樹木對人們帶來的好處及人們對樹木的利用。讓孩子知道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培養孩子愛綠化,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活動時間
20xx年11月7日星期五
三、活動地點
江高公園
四、活動對象
大班級全體老師、幼兒及家長
五、活動具體安排
1)級組長講解這次活動的意義以及活動的具體安排。
級組長:“今天,我們來到江高公園給大樹穿上漂亮的“新衣”。但是,你們知道為什么要給大樹穿“新衣”嗎?(請小朋友回答)小朋友都說得很好,除了不讓蟲蛀以外還有其他作用的,譬如,晚上,司機在馬路上開車的時候,當燈光照到馬路兩旁的白色樹干上時,司機就能判斷路旁的交通情況,以免發生交通意外。
樹除了能綠化環境以外,你知道還有什么作用嗎?(請小朋友回答)小朋友都回答得很好,
2)親子游戲
游戲一:珍惜水源
活動目標:
1、讓大家懂得生活用水的來源及水資源是有限的,必須節約用水。
2、能在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行為,自覺愛惜潔凈水,并教育身邊的人也節約用水。
活動準備:
小水桶八個,大水桶四個
游戲玩法:
1、幼兒分成四隊,站在起跑線后,家長也分成四隊,站在指定的位置。
2、老師交代要求,送水的過程中,水不能蕩溢出來。
3、幼兒把水送到家長手里,由家長把水送到終點。
游戲二:大家來種樹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使大家懂得樹是人類的好朋友,它能減少噪聲,凈化環境。
2、教育大家要愛護樹木,自覺保護我們的環境。
活動準備:
障礙物八個,小樹八棵,裝有沙子的盆四個。
游戲玩法:
1、幼兒分成四隊,站在起跑線后,家長也分成四隊,站在指定的位置。
2、教師講述玩法:幼兒繞過障礙物把樹送給家長,由家長送到終點并進行“種植”。
3、活動結束。
3)活動:《大樹“穿新衣”了》,家長與幼兒以及教師全體開始進行涂樹。
4)活動結束,各班收拾工具,清理現場的衛生。
5)各班回去組織
幼兒進行小結工作。
六、活動評價
經過這次活動,不但讓孩子懂得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同時還影響到孩子身邊的'人(家長),我們的孩子從小就生長在城鎮郊區里,教育的氛圍不是很濃家庭的個人素質教養不算高。因此,孩子們雖然在學校受到教育,但這樣是遠遠不夠的。通過這樣的社區互動教育使大家都好好地上了環境教育課,也受到廣大家長的稱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學會使用圓舞板、鈴鼓、雙響演奏歌曲。
2、難點:能根據圖譜演奏歌曲。
活動目標:
1、知道樂譜是4/4拍,能根據圖譜進行演奏
2、懂得用適合的樂器來演奏樂曲。
3、通過樂曲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4、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1、圓舞板,鈴鼓和雙響筒若干。
2、節奏卡片五張,分別是|XOXO|、|XXXO|、|XXXX|、|X---|、|XXOXXO|,3、幼兒已經在日常生活中聽過大中國這首歌。
4、音樂磁帶,樂曲的節奏圖譜。
5、幼兒圍坐成馬蹄形。
6、經驗準備:熟悉歌曲,熟悉各個樂器。
活動過程:
一、熟悉音樂,激發興趣。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樂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播放大中國音樂)2、幼兒邊聽音樂邊拍手感受樂曲。
師:你聽到這首樂曲心里有什么感覺?
二、熟悉節奏,學習拍打。
師:在這首樂曲中還有一些節奏呢,看看你會拍嗎?
1、教師依次出示|XOXO|、|XXXO|、|XXXX|節奏卡片,幫助幼兒回憶經驗,復習節奏。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告訴大家,節奏卡是怎么看的?X的時候是該干嘛。O的時候是該干嘛。
幼:X的時候是拍手,O的時候不拍手。
師:那我們一起來拍手練習練習這些節奏卡。
2、學習新的節奏類型:|X---|、|XXOXXO|師:這些是我們新的節奏卡,你會嗎?來試一試。
(1)幼兒自主拍節奏。
(2)師:在|X---|中,這個“—”短橫線是什么意思?你來猜一猜。(這是我們的延長符號,并不是停下不拍節奏。)
(3)教師鼓勵幼兒用各種動作表示延長符號。
師:我們一起來創造新的動作來表示延長符號吧。
(4)師:|XXOXXO|,誰來拍拍這種節奏?教師引導幼兒與第一種節奏進行對比,體驗快速拍節奏的感覺。
師:這個和我們剛剛出示的|XOXO|有什么 不同啊?是不是速度變快了。
師小結:我們在通過學習節奏卡后,了解了新的節奏,那我們接下去就要看圖譜,讓我們跟著圖譜來來嘗試著演奏歌曲。
三、觀看圖譜,連貫拍節奏。
1、教師出示圖譜,鼓勵幼兒自主的邊看圖譜邊拍節奏。
師:小朋友們在拍節奏的.時候,覺的哪里有困難?我們一起來練習一遍(教師幫助幼兒鞏固練習。)
2、教師與幼兒一起看圖譜拍節奏。
3、幼兒邊聽樂曲邊拍節奏兩次,提出具體的要求。
師:下面要請小朋友自己來拍節奏了,請大家看好圖譜,一起演奏。
師小結:演奏過2次后,老師覺得小朋友都很不錯,那你們想拿上樂器來試一試嗎?
四、選擇樂器,探索合奏。
1、教師介紹樂器,幼兒按意愿選擇樂器,在自主看圖譜的基礎上邊聽樂曲邊用樂器演奏。
師:請你選擇樂器,請一種樂器的小朋友坐一起。
2、請幼兒為樂器找相對應的圖譜做朋友。
師:每個樂器在圖譜上都有相應的標記,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地方是需要哪些樂器演奏的吧。
3、教師指導幼兒進行輪奏練習,即根據圖譜上的樂器標記演奏相應的節奏,在輪奏的基礎上進行合奏。
師:既然我們找到哪里需要哪種樂器演奏后,那我們來一起試試吧。
4、幼兒聽樂曲演奏。
師:比一比,哪一組的節奏拍的最穩最有力。
5、教師鼓勵幼兒采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合奏部分的節奏。
活動反思:
《大中國》是一首節奏感很強的樂曲,給人的感覺是熱烈、奔放的,與我們平時教孩子唱的兒歌不同,可能孩子們的在幼兒園里接觸到像這樣的樂曲比較少,所以在聽到音樂時,很快的隨著樂曲美妙的音樂不自覺的有節奏的拍起手來,嘴里還不停的唱著。我想這就是音樂的魅力的吧,孩子們在無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隨著樂感不由自主的快樂的手舞足蹈起來。孩子們學的很開心。有些句子因為比較成人化,孩子在學唱中有些困難,特別是對于“經過那個多少那個風吹和雨打”歌詞的理解,我就用孩子們的語言給所以的孩子做了解釋:因為我們祖國有許多的寶物,外國的人想來搶走我們祖國的寶物,所以他們來打我們,經過戰爭,我們中國人終于把這些外國人趕出去了。孩子們基本上能完整的演唱第一段的歌詞,而且在演唱中,流露出一種自豪、開心的感覺。最后,請幼兒欣賞音樂,自由舞動起來,一些孩子還能合作表演,效果較好!通過傾聽、理解、欣賞、表演,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景色,再次浮現在幼兒的面前,讓幼兒在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時,既愉悅了身心,又豐富了幼兒的想像。我想音樂的魅力也就在于此!洞笾袊吩谖覀兊母杪曋袌A滿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這本圖畫書故事溫馨,情節曲折,視角非常生活化,讀來讓人會心一笑。似曾相識的事情,讓人不由自主想起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孩子經常會有不喜歡吃的東西,比起生硬的說教,這個故事里的熊爸爸、熊媽媽、熊爺爺、熊奶奶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小熊的心理轉變非常孩子氣,也非常自然,這將會讓許多孩子喜歡上這個可愛的、和自己很像的熊寶寶。
這本圖畫書始終貫穿著溫暖的愛和關懷,看得人心里軟軟的、香香的,這也許就是作者送給我們的最好禮物吧。
活動目標
感受小熊家溫馨快樂的氣氛以及故事緊張曲折的情節。
理解故事,知道究竟是誰吃了小熊的粥。
學習動詞"搖""放""采""吃"。
活動準備
生活經驗準備:幼兒已有吃粥的生活經驗并了解"魔鬼"的意思。
教材教具準備:《誰吃了我的粥》圖畫書一本、視頻展示儀一臺、微波爐一臺,小碗與小勺每人一套,甜粥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 引起興趣,導入話題。
(1)教師出示盛甜粥的小盆,詢問幼兒:你們吃過粥嗎?喜歡吃嗎?
(2)教師往粥中加蜂蜜和葡萄干,引起幼兒興趣,并告訴他們:這是小熊的粥喔!想知道小熊吃掉它了嗎?
。3)配班老師扮演的小熊把粥端走了。
2. 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情節,感受故事緊張曲折的節奏。
。1)教師和幼兒一同翻看圖畫書,共同認知故事中的人物:小熊、熊媽媽、熊爸爸、熊爺爺、熊奶奶。
。2)講述《誰吃了我的粥》。
在每一次小熊去老樹樁那兒的時候,請小朋友猜測:他的粥還在不在?被誰吃了?
引導幼兒體驗小熊的粥兩次被"魔鬼熊"吃掉以后的那種既緊張又有點舍不得的復雜心理。
(3) 再次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用動作理解故事。
模仿故事中小熊的表情,感受小熊從不喜歡粥到喜歡粥的心理變化。
模仿故事中的動作:"搖頭""采果子""爬上樹張望""放在外面""咝溜咝溜地吃粥",熟悉故事有趣而曲折的情節。
教師提問:究竟是誰吃了小熊的粥?
3. 分享"小熊的甜粥",體驗吃粥的快樂。
配班老師扮小熊端著粥出來,在微波爐中熱一下,請大家分享。
延伸活動出去一起玩"魔鬼熊和小熊"的游戲。
場地:沒有障礙的道路兩條。
材料:大塑料碗人手一個,漿果樹若干(用塑料飲料瓶裝飾而成)、小橋、石頭路、山洞。
規則:幼兒按意愿分別扮魔鬼熊和小熊,誰先跑到對面的樹樁處(用凳子代替),捧起大碗"咝溜咝溜"地吃粥,誰就勝利了,就可以拿到老師事先放在那兒的獎品。
活動反思
1. 活動目標
一開始,我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設定為:幼兒自主閱讀,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充分體驗小熊一家的幸福和諧,理解家長對孩子深沉的愛。后來,通過討論,我們認為,《誰吃了我的粥?》這本書的.內容和教育價值對于3歲左右的幼兒來說有些復雜和深奧,情感目標定得較大,在幼兒沒有深入理解故事內容的時候,這些情感得共鳴是無法傳遞到的。于是我們及時進行了調整。調整后閱讀活動的教育目標是:幼兒自主探索故事過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認識到“厭食”是不好的生活習慣,初步理解全家人對小熊的愛。
根據目標,我把此次閱讀活動調整為三個階段完成,也就是三個課時。把“充分體驗小熊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的同時,理解家長對幼兒深沉的愛”放在最后一個課時,將小熊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的情感體驗遷移到幼兒自身的情感當中,幫助他們理解家長對自己深沉的愛,并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話向父母表達感恩之情。
2. 活動開場白
在以往的繪本閱讀活動中,老師習慣于這樣開場:“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边@樣的開場往往導致教師和幼兒不能把閱讀活動和故事講述、看圖說話區分開來。閱讀活動的目標是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并不是單純地讓幼兒掌握一個故事,學會看圖講述。
我園關于繪本閱讀的理念是“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每天堅持,讓活動持續地開展下去。這一點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沒那么容易。首先,每天要有固定的閱讀時間,還要保證在固定的閱讀時間里讓幼兒有新鮮的閱讀體驗,所以每次活動的開場顯得尤為重要,既要抓住孩子的心,還要把這種閱讀理念滲入幼兒的心里;谝陨系拈喿x要求,我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為閱讀活動起了一個固定的名稱——“閱讀故事屋”,并且根據幼兒對咒語的特別偏好,設置了一個閱讀咒語“故事屋,故事屋,開門吧”。經過幾次實踐,我們改良成一個固定的“圖畫書閱讀屋”開始儀式,就是活動開始時師幼共同的開場白。
我們發現,幼兒非常期待每次繪本閱讀之前的這個開場,也因此而對閱讀活動表現出很高的興趣。同時,開場的這一環節不僅能幫助幼兒做好閱讀前的心理準備,還建立了良好的秩序感,讓幼兒帶著一顆愉悅心開始閱讀。
3. 重點環節設計
本次閱讀活動的第四個環節,即“片斷賞析”環節是調整過的,一開始的安排是,播放重點頁面PPT,讓幼兒通過自己對圖畫的理解,找出線索,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小班幼兒雖然已具備一定的觀察和理解能力,能夠大致讀懂故事,但他們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不能支持他們對自身理解的順利表述,因此這個環節師幼之間產生不了有效的互動,進而導致幼兒注意力不集中,參與積極性低。于是,我們重新做了調整,一邊播放畫面,一邊教師朗讀。圖文結合的閱讀方式,使幼兒對圖畫和內容的理解更加清晰,增進了幼兒的閱讀自信心的同時,也大大增強了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這樣一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能夠在歸納故事大意的時候說出“因為小熊不愛吃粥,所以家人才把粥放到了樹樁上讓魔鬼熊吃”這樣的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秋葉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秋葉》并掌握其三拍子節奏。
2、能用合適的肢體語言表現樹葉在風中飄落的形態。
3、通過歌唱、朗誦等藝術活動感知秋天,從而喜歡秋天。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1、三拍子的把握。
2、對秋天的認識與感知。
教學準備
多媒體設備(課件),碰鈴。
教學過程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反思
組織教學
教學常規
師生問好。
師生問好。
導入
今年的天氣一直是暖洋洋的,但秋天還是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小朋友,你們發現了嗎?你們從哪些跡象可以看出,可以感受到秋天的到來?
(回答)
豐收,樹葉的色彩變化,大雁南飛……
新課教學
1、天空 秋天的天空很高,很藍,藍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云,抬頭深深地吸一口氣:“哇!好清爽!”真是秋高氣爽。偶爾還有大雁飛過。
2、秋收 水稻成熟了,金黃的稻穗把農民伯伯的'笑容都點燃了,還有累累碩果,換回了他們一年辛勤的汗水。
3、秋景 欣賞紅葉黃葉圖片,秋天,樹葉被霜染上了五彩斑斕的顏色,給山川丘陵穿上了一件花衣。這時,一陣風吹過,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了。
4、兒歌 樹葉娃娃,媽媽抱大。只會拍手,不會說話。秋風羞它,臉兒紅了。一個一個,跳到地下。
5、古詩 有人不喜歡秋天,覺得秋天沒有春天百花的燦爛,沒有夏天林木的蔥郁,也沒有冬天冰雪的晶瑩,但有人卻喜愛秋天,因為秋天有金色的收獲,有多彩的樹葉。
6、歌曲 小朋友們也喜歡秋天,喜歡秋天的樹葉。
1、天上大雁飛過。
2、水稻成熟了,橘子熟了。
3、楓葉紅了,樹葉黃了,隨風一片一片飄落下來了。
4、跟著老師念兒歌。
5、念一念古詩,感受詩的意境。
6、學習歌曲。
A、先感受歌曲的節奏,試著擊掌練習。
B、跟著音樂學唱歌曲。
C、用優美的聲音表現歌曲。
D、用碰鈴敲擊強拍。
課題延伸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學習也是如此,只有在平時努力學習,才能收獲好成績。
從秋天的收獲想到學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引發幼兒觀察月亮的興趣,培養細心、持久的觀察態度。
2、了解一些中秋節的習俗,以及月亮的圓缺變化。
3、積極主動的參加有關中秋節的活動。
活動準備:
1、收集月餅盒,布置中秋圓月及嫦娥跳舞的情節。
2、集中展示幼兒“月亮上面有些啥”的創作畫。
3、在教室中擺放月餅、柿子等時令食品,了解中秋習俗。
4、將幼兒“月亮變化圖”的`觀察本,展示在墻面上。
活動過程:
1、請家長協助幼兒做好每晚觀察月亮及三天畫一次月亮圖,并寫上觀察日期的工作。
2、 請家長豐富幼兒有關中秋節的知識經驗,給幼兒講講月亮的傳說。
3、 請家長幫助收集月餅盒及攜帶各式月餅,積極配合幼兒園的教學工作。
活動區域安排:
科學區: 提供有關宇宙、太陽、行星等圖片,激發幼兒對天體宇宙的興趣。
數學區:提供月亮的變化圖以及不同大小的月亮拼圖。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識字游戲:找位置
目的:
1.教孩子學會將象棋子擺在棋盤的固定位置上,認記讀象棋上的字。
2.培養幼兒初步的空間感知力。
準備:32枚與棋子一樣大的圓形紙板,將原象棋上所有的'字,用紅綠兩色筆分別照抄在圓板紙的一面。
玩法:1.將棋盤鋪好,成人用膠水將圓紙板粘在棋盤的正確位置上,露出有字一面。
2.將原棋子倒出,由孩子分為紅綠棋兩組,成人引導孩子根據棋子上的字在棋盤上對號入座,把棋子擺在棋盤的對應位置上。
3.孩子會擺會,成人和孩子各擺一組,看誰速度快,誰為第一。
4.孩子擺熟后,將圓字板拿走,讓孩子試著把棋子直接在棋盤的正確位置上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