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范文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年齡:
4歲~6歲幼兒15人
時間長度:
約30分鐘左右(視情況取舍)
活動環境:
室內
活動準備:
1.白色布若干塊,規格約120cm×80cm和2cm×3cm的木條(也可用竹竿)各16根。取長短兩種木條各兩根扎成一個近似于“十”字的架子(如圖所示),再將布的四角系于木條的四端。尋一安全空間將此架子從中間懸吊起來,使之可以任意搖晃。
2.大小玻璃珠子若干分別置于幾個小水桶中,在桶中加入水粉顏料(或丙烯顏料),并加適當的水攪拌均勻待用。
3.小漏勺(每個桶中各放一把),小塑料盤若干(每個桶邊各放置一些)。
4.在活動空間旁邊另置一個裝了小半桶水的水桶,以供收集被大家用過的珠子。
5.懸掛或晾曬“作品”的地方及方法事先要選擇好,才方便及時給每個架子更換畫布。
靈感來源:童年的記憶——自家做豆腐。
教育可行性分析:幫助幼兒擴大經驗范圍是藝術教育中,甚至一般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項原則。擴大經驗范圍意味著我們以兒童個人的程度為基準,對兒童思想、情感和感受力通過活動予以啟發。尋找同一事物的不同側面也是啟發創造力的開端。
活動過程:
1.組對。
由幼兒自由組對,或者老師根據幼兒個體發展的快慢不同而調配成對。
2.規則宣講。
(1)兩人一組,每一次用漏勺在桶里取一勺珠子倒入塑料盤里拿回來,再將盤里的珠子倒入架子上的布里。
(2)兩人各執架子的一端搖晃架子。待珠子上的顏色搖盡后再用盤子將珠子舀出來倒入旁邊的大水桶里。
(3)之后,才可再去取別的顏料桶里的珠子。
(4)直到畫布上被滾滿了彩色的線才可以更換畫布。
3.活動開始。
4.交流與欣賞。
在本過程中可帶領幼兒參觀他們的.被展示出來的“杰作”,回顧搖晃成畫的過程,交流心得與體會。
5.教師總結,結束活動。
溫馨提示:
1.在此活動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幼兒的一舉一動,嚴防某些孩子將珠子誤吞入口中。
2.桶中的顏料應調得稠一些,太干或太稀都不方便珠子上掛滿顏料。
3.水粉顏料容易清洗,但留在布上的色彩干后不飽和。丙烯顏料弄到衣服上不易清洗,但色彩飽和。無論選擇何種顏料,都要告訴孩子們不可弄到臉上。
4.須在活動開始前給每個孩子穿好罩衣。并告誡幼兒不可大力胡亂搖晃架子,以防撞傷同伴。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在這個課件中讓孩子要愛護小動物、講究衛生和注意日常生活。以課件的形式生動的表達更能讓幼兒明白。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對生活習慣有正確的對待。
2、讓幼兒區分正確生活習慣和錯誤的生活習慣
三、活動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圖片
四、過程建議
第一步:問幼兒什么樣的孩子是好孩子?(讓幼兒自己回答)
第二步:大家觀看課件(教師邊看邊講解)1、大家說里面誰是好孩子呢?2、看完以后,試著讓幼兒用自己的話講課件的內容,這樣有利于鍛煉幼兒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步:用圖片來講解好孩子應該怎么樣做,并讓幼兒說說自己應該在幼兒園和在家里應該怎么樣做老師和爸爸媽媽的好孩子。
第四步:設計一個場景,讓幾個孩子參與不同的.角色,其余的孩子來判斷是否應該那樣做是不是一個好孩子。
第五步:教師總結以上的過程,并讓孩子更理解做好孩子的重要。
五、延伸提示
1、鼓勵孩子們以后要養成好孩子的生活習慣。
2、家長和老師共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扮演司機開車的樂趣,建立基本的交通安全概念,認識不同車子的功能及特點。
活動準備:各種車的圖片
活動重、難點:認識不同車子的功能及特點。
活動過程:
1 、講述故事《威威愛大怪手》。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呀?(教師講述故事)
提問:
故事里的大怪手車到底是什么車?(挖土車)
除了故事里提到的車,你還認識什么車?
2、教師和小朋友們玩“猜謎”的游戲。
“小朋友們都很聰明,認識各種各樣的車。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我們來玩一個猜謎的游戲。請你聽清楚老師出的題目,然后回答這是什么車?明白了嗎?好,現在請聽題。”
——下雨車,下雨車,邊下雨來邊唱歌。請問這是什么車?(灑水車)
——大嘴車,大嘴車,邊吃垃圾邊唱歌。請問這是什么車?(垃圾車)
——長長一條龍,走路轟隆隆,跨河又鉆洞,嗚嗚向前沖,
——載客又運貨,運輸立大功。請問這是什么車?(火車)
——用腳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車。(自行車)
——要排隊等,一個一個投幣才能坐的車。(公共汽車)
——你只要上車,告訴司機要到哪里,司機就會打表并送你到目的地。(出租車)
——失火的時候一定需要它幫忙。(消防車)
——抓壞人的`時候,警察就會開著它出來。(警車)
——可以救人的車子。(救護車、警車、消防車。)
——撥打電話119,開來的是什么車?
——撥打120,開來的是什么車?
——那110呢?
3 、聽聲音,辨車子。
小朋友們真棒!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些車子會發出特別的聲音,請小朋友聽一聽,猜猜是什么車?(放錄音)
4 、演唱歌曲〈小汽車〉:小朋友們一邊唱歌一邊自由模仿開汽車的動作。
5、游戲:聽指令開車。教師:小司機們,我們出發吧!
附:故事
威威愛大怪手
隔壁的工地正在蓋房子,那里有許多工程車,威威趴在窗臺上睜著大眼睛瞧呀瞧,還興奮地大聲叫。
怪手車有個彎彎的大手,一挖就挖起很多土;吊車有個長長的鉤子,一下子吊起了粗鋼筋;還有水泥攪拌車,圓圓的肚子呼嚕呼嚕轉,一會兒就流出泥漿來了。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預設目標:
1、通過收集、交流、分享相關的資料,激發幼兒表現與表達的欲望。
2、通過活動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周圍的人,發現他們的了不起地方,產生敬佩的情感。發現自己的長處,樹立自信心。
活動準備:
1、圍繞主題活動“了不起的人”,收集相關資料。
2、幼兒的畫稿、老師的畫稿、收集的物品、紙、筆等。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 游戲
我們上個星期去了消防隊看看找找消防員了不起的地方,你們找到了嗎?他們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
今天我們就來玩個游戲,只要你們說出消防員了不起的事,這里的星星就會變。
二、介紹身邊了不起的人
1、消防員叔叔很了不起的,他們為了保護我們的安全每天都在刻苦訓練本領,而且哪里有困難有危險,他們就去哪里幫助。
2、我聽張楨琦說他的媽媽也很了不起,他也很佩服自己的媽媽。還聽其他小朋友也說了他們認識的誰誰誰也很了不起的,我可想聽聽他們的故事啦,你們想嗎?
3、幼兒之間相互交流自己想要介紹的.身邊的了不起的人物,并且有實物的介紹,讓幼兒有直觀的認識,從而產生敬佩的感情。
4、原來我們身邊有那么多的了不起的人,有些人不像有名的人那樣大家都知道他們,但是他們在各自的工作中都很努力的,我們都覺得他們是了不起的人啊。
5、今天我們這里就有許多的客人老師,說不定他們中也有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事,你們去問問他們好嗎?
三、教師自制畫冊
我認為我自己也有了不起的地方,你們知道我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嗎?我把我自己了不起的事情畫下來了,我會……,哦,還有,我做了十年老師了,這些啊都是我的學生們,有好多好多的,他們有的已經是中學生了啊。我還會燒好吃的東西呢,我們家的人都愛吃,夸我很能干的,今天我也帶來了,想給你們嘗嘗呢。
四、延伸活動
你們有誰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地嗎?你的好朋友中有了不起的嗎?把自己的了不起畫下來。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合理推測畫面中人物的角色身份和行為。
2、仔細觀察畫面,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創設公交車情境,模擬坐車(出現公共汽車場景,播放汽車行駛的聲音)
聽聽看看,一輛什么車開來了?(公交車)你們乘過公交車嗎?你們乘坐公交車去過哪里?誰來說說,有沒有去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公交車能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
二、看看猜猜下車的人。
(一) 播放汽車到站了的聲音,觀看PPT:媽媽下車了。
1、誒,到站了。我們看看誰下車了?她是誰呀?
2、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公共汽車到站了,下來了一位年輕漂亮的媽媽。看看媽媽到了哪里呢?
3、你怎么知道這是菜場?(哦,有好多新鮮的魚;綠綠的青菜;菜場里的菜可多著呢,誰能一下子說好幾個的?蘿卜、黃瓜、西紅柿,土豆、毛豆、小豌豆;肉類、水產、豆制品的營養可好呢,點心、早飯)。
4、媽媽看到這么多菜,她想干嘛呢?把菜買回家會做給誰吃呢?做一桌香噴噴的菜給家人吃是一件多么開心、幸福的事情呀。
小結:媽媽下車買了全家人都喜歡的菜。嘀嘀……坐好咯,車子又要開了,準備回家了。
(二)播放汽車到站了的聲音,觀看PPT:建筑工人下車了。
1、這次公交車會開到哪里去呢?我們先來聽聽看?你聽到了什么聲音呀?聽出來了嗎?這回公交車開到了哪里啊?我們來看看到底到了哪里?
2、到了建筑工地誰會下車呢?我們來看一看,他們是誰?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戴著黃黃的安全帽的工人,手里拿著施工圖紙的)工人是怎么造房子的?來做做看,搬磚頭、釘釘子、刷墻壁。
3、這么多的工人可能是在造什么呢?(娛樂場所、游樂場、醫療設施、住宅區、飯店、賓館)
4、是呀,我們身邊這么多房子都是工人叔叔造出來的,你們有沒有什么話想對他們說的'?
小結:我們都想感謝他們,對他們說一聲辛苦啦。公共汽車到站了,工人叔叔下車了,他們給我們造了各種各樣的房子。嘀嘀……我們的公交車又要出發啦。
(三)播放汽車到站了的聲音,觀看PPT:到游樂場的人下車了。
1、這下會開到哪里去?猜猜。真的開到游樂場啦,你們喜不喜歡?那游樂場里有什么呀?游樂場里到處都是好玩的。誰會在這里下車呢?
2、去玩的小朋友下車了,除了去玩的小朋友,想一想,還有誰也要在這站下車,你們知道嗎?還有很多人在游樂場里工作呢。有誰呀?(保安叔叔、清潔工、維修工、售貨員、維修員、檢票員)
小結:公共汽車到站了,去游樂場玩的人還有游樂場的工作人員都下車了。有了這些工作人員我們才能在游樂場里玩的更開心、更安全。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搓、剪、貼的來表現自己眼中的柳條、迎春花和桃花等。
2、體驗與同伴合作設計、裝飾門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組織觀察認識迎春花和發芽的柳條,了解它們的外形特征。
組織幼兒學會用皺紋紙搓樹條,并且每人先搓好一條。
綠色及黃色的皺紋紙、剪刀、膠水等。
教師做好迎春花門簾范例,《春天在哪里》的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 請幼兒回憶說出柳條和迎春花是什么樣子的?它們的顏色與形狀有什么不一樣?
引發幼兒制作花門簾的興趣,了解做花門簾的材料和方法。
(1)用語言或范例激發幼兒的'制作興趣。
(2)出示已經搓好的柳條和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討論:怎樣用我們的材料讓這些枝條開花發芽?
(3)請幼兒觀察制作材料,師幼共同討論材料的用途,和操作方法,紅色的皺紋紙可以做桃花,綠色的皺紋紙可以做柳條等,可以用撕、剪、扭等方法。
幼兒在背景音樂的伴奏下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制作,也可以合作完成。教師提醒幼兒細心,粘貼時注意距離間隔和方向。
活動反思:
通過這個活動幼兒基本掌握了搓,剪、貼的手上細小動作,認識了柳條、迎春花的特征,但有些幼兒不能把動作做的很細致,迎春花剪得不太像。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找園徽、設計海報的環節,萌發對幼兒園的熱愛之情。
2、識別并能表達清楚幼兒園的名稱、地理位置等。
3、知道園徽的作用,嘗試為幼兒園設計宣傳海報。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參觀幼兒園,教師介紹幼兒園在社區的位置和園內的設施等。
2、空白廣告牌;筆;幼兒園的名字與標識;幼兒園廣告宣傳單。
活動過程:
1、討論參觀所見所聞。
(1)幼兒說說:我們的幼兒園名稱是什么?在哪個位置?周圍都有什么?
(2)教師提問:我們的書包上都有一個標識,哪里還能找到這樣的標識?
2、再次參觀幼兒園場地,尋找園徽標識。
3、幼兒講述幼兒園標識的作用。
(1)提問:你在哪里看到園徽的`標識了,為什么我們幼兒園要有標識呢?
(2)教師小結:看到標識就能明白是幼兒園,標識就像廣告一樣,讓很多的人認識我的幼兒園。
4、提出問題,引出任務。
(1)你們想不想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的幼兒園?
(2)你有什么其他的方法介紹我們的幼兒園?
(3)今天我們先嘗試用小海報的方法來介紹我們的幼兒園,你想介紹什么呢?
5、幼兒嘗試設計小海報。
提醒幼兒將想要宣傳的內容放在海報最顯眼的位置上;鼓勵幼兒選擇各種材料,繼續制作海報。
活動建議:
1、最后環節的活動,可延續紙區域活動中進行,可以個別指導幼兒選擇各種材,料制作幼兒園小海報,也可以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一起制作海報。當幼兒完成海報后,可組織幼兒展示、介紹海報。
2、美工區投放園徽的模板,讓那個幼兒用拓印的方法印出園徽的形狀。還可投放不同園徽、園服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并比較園服的顏色、款式和園徽的異同。
3、準備品面圖、字卡及圖片,協助幼兒以所屬的教室為中心點,在平面圖上找出其他場所的位置。例如,保健室隔壁就是洗手間,然后貼上合適的圖卡,并說出其功能。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與朋友交往的快樂。
2.能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3.正確使用請、謝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到朋友家做客
2.趣味練習:給東西和接東西的禮節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問題導入課題。
提問:有人到你家里面先要說什么?
主人給我們端水,請我們吃水果、糕點,我們應該說什么?
在別人家里我們要怎樣表現?
離開時我們要說什么?
二、展開
1.經驗講述:做客。
提問:我們到別人家做客,意見活動過程
2.趣味練習:到朋友家做客
提問:到朋友家做客,你應該說些什么呢?
見到大人的.時候。
大人給點心的時候。
回家的時候。
小結:去別人家做客,見到主人我們首先要問:“您好”,
吃東西要向主人說“謝謝”,
做客時不能在別人家里亂跑,不隨便亂動人家的東西,
離開時要跟主人說:“再見”。
3.交流活動:請客。
(1)幼兒自由討論,說說請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需要說那些話、做哪些事。
指導語:客人來了,熱情地請客人進門,給客人遞拖鞋,為客人端水。
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閱讀圖書,還可以晴爸爸媽媽幫忙招待。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使用“你好、請、謝謝、不客氣、再見、歡迎再來”等禮貌用語。
4.開展游戲:請到我家來做客。
引導幼兒分組利用環境布置“家”進行游戲,教師積極參與指導。
5.知識拓展:給東西和接東西的禮節
比如:鉛筆,剪刀
給東西的小朋友怎樣做?接東西的小朋友怎樣做?
三、結束
1.活動講評:根據幼兒參與活動使用禮貌用語情況進行講評。
2.活動延伸:要求幼兒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禮貌用語。
中班社會活動:給椅子洗洗澡
設計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從小參加勞動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確實勞動不止是一種態度、一種習慣、更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而現在的孩子對成人的依賴性日趨漸強,獨立生活的能力則越來越差,缺乏勞動的概念,更缺乏對勞動的體驗。于是我設計、組織了“給椅子洗洗澡”的社會活動,本活動來源于《幼兒園課程指導》中班(上),我以“為椅子洗澡的情節”貫穿于整個活動, 本活動注重趣味性,做到寓教于樂,在玩中培養幼兒愛勞動的情感,在做中樹立勞動光榮、勞動快樂的思想,讓幼兒逐漸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9
一、活動要求:
1.了解常見社會成員的工作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并尊重他們的勞動。
2.樂意按提供的線索積極思考,嘗試大膽表達。
二、活動準備:PPT、卡片、粘紙小花
三、活動流程:
1.說一說(介紹爸爸媽媽的工作,引起幼兒興趣)
出示“工作”,認識這兩個字嗎?你的爸爸媽媽都有工作嗎?能不能介紹一下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
小結:人長大以后,都需要找一份工作。
2.猜一猜(猜猜老婆婆的四個兒子分別找到了什么工作)
(1) 出示老婆婆和4個兒子,幫助老婆婆猜猜兒子們都找到了什么工作。
(2) 猜猜大兒子的工作(聽聲音猜)
這是什么聲音?大兒子可能是做什么工作的?為什么?
(3) 猜猜二兒子的工作(看照片猜)
這是誰?你看過他的表演嗎?看過哪些表演?
(4) 猜猜三兒子的工作(通過提示)
三兒子的工作必須戴著帽子,什么工作需要戴帽子?為什么建筑工人要戴這樣的帽子?
(5)猜猜小兒子的工作(通過提示)
小兒子每天工作時都得騎著自行車,可能是什么工作?
(6)小結:4個兒子都分別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大兒子當上了一名公共汽車司機、二兒子成為了一名魔術師、三兒子當上了建筑工人、小兒子成了一名郵遞員。
3.找一找(尋找與工作相關的提示)
幼兒根據拿到的圖片,與4個兒子的“工作”進行配對。
根據圖片分別介紹四個工作,了解他們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4.評一評(評評誰的工作最辛苦)
給自己認為最辛苦的'工作帖上小花,并相互說說理由。
小結:4個兒子的工作都很辛苦,都是為我們大家服務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的工作,所以我們要尊重他們的勞動。
5.想一想(猜猜女兒的工作)
看提示,想想老婆婆的女兒是做這么工作的?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廚師的工作特點和職業裝扮。
2、嘗試畫出廚師的工作特征。
活動準備:
教學資源、《你好、廚師》、畫筆,畫紙
活動過程:
一、運用教學電子資源中的相關照片,引導幼兒展開談論,加強對廚師這個職業的.了解。
1、你們知道廚師是干什么的?
2、他們會在哪里工作?
3、你身邊有從事廚師這個職業的人嗎?
4、廚師的工作服是什么樣的?
5、為什么頭上要戴帽子呢?
6、他們的工作內容包括哪些?
7、你覺得什么樣的廚師是一個好廚師呢?
8、你感覺他們的工作有什么比較難的地方?
二、請幼兒畫一個廚師的形象,可以想象這為廚師正在做什么菜?糕點等。
三、將幼兒完成分享的作品進行分享,看一看畫面上的這些廚師都在忙著做什么?教師再分享幼兒的作品時,可以進行簡單的遐想游戲。
1、朵朵畫的廚師正在做西紅柿湯,哪位客人想要點那道菜?
2、點點畫的廚師在做包子,誰想要吃包子?請問這個什么掐兒的包子?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社會的教案02-06
幼兒園中班的社會教案12-16
幼兒園中班社會《勇氣》教案12-06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11-28
幼兒園中班社會優秀教案04-21
幼兒園中班社會微笑教案05-13
幼兒園中班社會課教案09-05
中班社會幼兒園的標識教案03-31
幼兒園中班社會領域教案04-02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