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合集七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洗手》,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2.了解不洗手的危害,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洗手》;(2)一條臟毛巾。
活動過程:
一、幫助臟臟的小毛巾
1.出示臟臟的小毛巾,教師配音哭聲。
小毛巾怎么啦?
幼兒自由猜測。
2.小朋友手沒洗干凈就在我身上擦,把我擦臟了。
提問:
(1)毛巾為什么哭?
(2)怎樣讓小毛巾不哭呢?
(3)小手洗不干凈,會怎么樣?(讓幼兒知道不洗手或手沒洗干凈的危害,要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二、正確洗手方法
1.討論洗手的方法,該不該洗手。
怎樣把小手洗干凈?
2.配合教學掛圖念兒歌《洗手》,幼兒欣賞。
3.幼兒邊學兒歌邊練習洗手方法。
三、什么時候要洗手
1.什么時候需要洗手呢?(飯前、便后、手弄得很臟的時候都需要洗手)
2.怎么能知道小手洗干凈了沒?(看、聞、摸等多種感官方式)
活動延伸:
督促幼兒吃東西前要養成洗手的好習慣。
附:洗手歌
卷起袖、淋濕手,抹上肥皂搓一搓。
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縫里也搓搓。
清清水里洗呀洗,再把水滴甩干凈。
拿條小毛巾,小手擦干凈。
活動反思:
活動對幼兒進行勤洗手的良好習慣的培養與日常生活相結合。開始以一條臟毛巾的話題討論方式進入活動主題,讓幼兒知道為什么要洗手,鼓勵幼兒自己來介紹洗手的方法,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利用通俗易懂的`兒歌,具體形象的演示,富有激情的語言,再加上有徒手練習的鋪墊,先前進行個別的糾正和輔導,使得實際練習有條不紊的開展。讓幼兒真切觀察和感知到如何能把小手真正洗干凈的真實過程,都學會了用正確方法洗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風與樹葉之間的關系。
2、感受風吹樹葉飄動及風停了樹葉靜止的動靜結合之美。
3、學念兒歌《樹葉》。
4、理解兒歌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教學重點、難點
念兒歌《樹葉》。
活動準備
1、“風”頭飾一個。
2、樹葉31張。
活動過程
一、聽講兒歌《樹葉》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樹葉》,請幼兒仔細傾聽。
二、說一說
1、教師:風來的時候,樹葉怎么樣?
風走的時候,樹葉又怎么樣?
你們喜歡這些樹葉嗎?為什么?
2、教師朗誦兒歌(加動作),請幼兒小聲跟讀。
3、教師朗誦兒歌(加動作),請幼兒大聲跟讀。
三、游戲
1、飄起來,停下來。
教師戴頭飾幼兒拿樹葉,教師一邊跑一邊念“風來了”,幼兒把樹葉舉到頭頂左右搖晃,腳在原地碎步跑,一邊說“樹葉飄飄”,教師念“風走了”并往回跑,幼兒把樹葉放下站著不動,一邊念“樹葉悄悄” 。
2、跑跑停停。
請幾名幼兒上臺圍成圓圈,教師是風,幼兒是樹葉,教師邊跑邊念“風走來了,樹葉飄飄”,幼兒也跟著跑起來,教師念“風走了,樹葉悄悄”時停下來站著不動,幼兒也停下來站著不動,其余臺下幼兒配風聲“呼呼呼……”
四、回顧兒歌
幼兒和教師一起讀一遍兒歌。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活動目標明確、教學流程清晰、教具準備充分,能用直觀教具(“風”頭飾、實物樹葉)和游戲教學,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教師語言甜美、教學表情豐富、教學語言抑揚頓挫、注意組織課堂。但對于調動幼兒跟讀方面做得不到位,幼兒讀兒歌的參與率偏低;活動的結尾部分“回顧兒歌”設計得不好,由動到靜,對幼兒來說不適合,因為其動“動起來了”就很難收得住,再去回顧兒歌參與率必然低,幼兒活動的特點是由靜到動,孩子情緒高漲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在游戲中結束活動,那樣會更好。
小百科:樹葉是樹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葉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細心觀察,找尋,發現春天里美麗的景色。
2.感知春天的美好,喜歡春天,能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提問:現在是什么季節?
2.春天到了,春姑娘來到了我們幼兒園,給我們小朋友送禮物啦。
(播放課件出示一首歌和一些照片)
3.歌曲里面唱了些什么?
二.引導幼兒觀察春天的美景
1.師:春姑娘變成了許多小精靈,藏在了這些圖片中,請我們小朋友用你們的大眼睛找一找,把這些春天里的小精靈都找出來。
2.教師示范找一個小精靈
3.幼兒自由的尋找,老師做一些講解。
4.小結:春天有……,真是太美了,看,有兩個小朋友在春天里做游戲,真開心。他們說:"春天真是太美了,我們要擁抱美麗的'春天。"你們覺得春天美嗎?那讓我們也來擁抱春天吧。
三.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幼兒與老師再次表演唱《春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通過觀察、辨別筷子顏色、圖案的不同,找相應,并進行分類。
2. 激發幼兒對筷子的樂趣。
3. 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4. 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 紅、綠、黃三種顏色的筷子,并事先用布遮好。
2. 三種顏色的插筷筒,事先用布遮好。
3. 場地布置: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三種形狀的“山洞”。
活動難點:
學習二次分類:找一對一模一樣的筷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情景。
1.教師出示筷子寶寶
師:今天啊筷子寶寶要和小朋友們去旅行了。來!我們每個人都拿一只筷子吧!
2.給筷子寶寶找一個朋友
師:呀!一只筷子寶寶出去旅行實在是太孤單了。那我們來給它們再找一個朋友,好嗎?
師:咦?我發現了一個地方(教師指向已遮好的布,里面藏著筷子寶寶),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呀?
師:好,那就要和我一起數哦!一,二,三!哇!是什么呀?
幼兒:是筷子。
師:哇,這么多筷子寶寶呀,那我們就在這里給它們找一個朋友吧。來,每個人起來去找一找吧!
3.教師請完成了的幼兒站到自己面前,并檢查幼兒是否都已拿到筷子。
師:好,拿好筷子的小朋友趕快到老師這里來。把你們的筷子都舉起來讓我看看,你們都找到了嗎?
師:哇,你們都找到了呀,筷子寶寶真開心呀!那我們現在一起去玩吧。一起跟我說:“筷子筷子真開心,筷子筷子去旅行!”
二、幼兒學習顏色配對。
1.教師將幼兒帶到“水池”(插筷桶)前。
師:哎喲,筷子寶寶走得真累呀,滿頭大汗。我們趕快坐下來休息下吧。
師:哎呀,筷子突然覺得身上很熱很熱,真想馬上跳到水池里洗個澡!但是哪里有水池呀?我來找找看。
師:(教師走到“水池”前)誒!我發現這里有個不一樣的地方。說不定這里會有水池的哦。
2. 教師將遮在上面的布揭開,幼兒說出“水池”有哪些不同。
師:哇,被我猜中了!真的有“水池”呀,這里有幾個水池呀?
幼兒:三個
師:對,這里有三個“水池”。那這三個“水池”有什么不一樣呢?
幼兒:這里有紅色的“水池”,黃色的“水池”,還有綠色的“水池”。
師:說得真棒!這里的“水池”顏色不一樣。
3.教師引導幼兒進行顏色配對。
師:待會兒呢“水池”要請和它顏色一樣的筷子寶寶進去洗澡。綠顏色的“水池”要請綠顏色的筷子寶寶到里面洗澡。紅顏色的“水池”要請紅顏色的筷子寶寶到里面去洗澡。那黃顏色的水池要請誰到里面洗澡呢?
幼兒:黃顏色的筷子。
師:說得真棒!那請你們想一想看,自己的筷子寶寶應該到哪里去洗澡呢?想好了就把它們送到“水池”里面去,讓它們痛痛快快洗個澡,好嗎?
4. 教師和幼兒共同檢查配對是否正確。
師:好,請送好了的小朋友坐到老師的旁邊來。
師:(等幼兒都已經送好并且都坐下來以后)我們現在轉過頭來看一看,我們剛才都送對了沒有?
幼兒:都送對了。
師:你們真厲害,都把筷子寶寶送對了!
三、幼兒學習二次分類。
1.教師走到“水池”前,抽出一只筷子。
師:噓。咦?我聽見有一只筷子寶寶在很小聲地說話(教師作出傾聽的樣子走向“水池”)。
師:(教師從水池中抽出一只紅色的,帶有圓形圖案的筷子)哇!這只筷子動作真快,已經洗完了!咦!你們看,它洗完澡以后,還戴上了一頂好看的帽子。它的帽子是什么形狀的呀?
幼兒:圓形
師:哦,它戴上了圓形的帽子,真漂亮!
師:那我現在要去給它找一個一模一樣的朋友。
2. 教師作示范,找一只同樣是紅色的,帶有圓形圖案的筷子。
師:你們看,我找的對嗎?
幼兒:對!
師:我的兩只筷子寶寶顏色一樣,都是什么顏色呀?
幼兒:紅色。
師:對!而且它們的形狀也一樣,都是什么形狀呀?
幼兒:都是圓形。
師:你們說得真棒!所以啊我的兩只筷子是一對一模一樣的朋友!
師:筷子寶寶又要出去玩了,但是呢要先請你們去找兩只一模一樣的筷子寶寶。
3. 教師請完成了的幼兒站到自己面前,并檢查幼兒是否配對正確。
師:好,找到了的小朋友請你到我這里來。把你們的筷子寶寶舉起來,舉得高高的,讓我看看你們都找對了沒有。
師:哇,你們真棒!全都找對了!
師:小筷子又要出去玩咯!我們剛才旅行的`時候是怎么說的呀,還記得嗎?
幼兒:筷子筷子真開心,筷子筷子去旅行!
4. 教師帶領幼兒走進三個不同形狀的“山洞”
師:哇!我發現前面這里有三個山洞,而且這三個山洞的形狀都是不一樣的。你們看,這個山洞(教師指向圓形的山洞)是什么形狀的呀?
幼兒:圓形的
師:(教師指向三角形的山洞)那這個是什么形狀的呀?
幼兒:三角形的
師:(教師指向正方形的山洞)那這個呢?
幼兒:正方形的
師:你們說得真棒,都已經認識它們了!
師:等會兒呀圓形的山洞會邀請戴著圓形帽子的寶寶去里面玩,三角形的山洞會邀請戴著三角形帽子的寶寶去里面玩,那正方形的山洞會邀請誰呢?
幼兒:正方形的寶寶
師:你們說的很對!那你們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山洞呢?趕快去找找你們的山洞在哪里吧!
5. 幼兒各自去找“山洞”,教師檢查是否正確。
師:好,你們都站到自己的山洞里,我來看看你們都找對了嗎?
師:真厲害!你們都找到了,但是有誰能告訴我,我的山洞在哪里呀?我好著急呀!
幼兒:趙老師應該在正方形的山洞里。
師:好的,謝謝你們!
6. 舉行“山洞聯歡會”,教師和幼兒邊聽音樂邊敲筷子。
師:大家都站起來,
來,舉起你們的筷子。我有一個好主意,我們就在山洞里舉行一個聯歡會,好嗎?
幼兒:好!
師:那我們就一邊跳舞,一邊讓筷子發出好聽的聲音。你們想怎么敲都可以,但是哦要注意千萬不要傷到你旁邊的小朋友,好嗎?
師:(教師準備放音樂)音樂就要開始嘍!準備好了嗎?
四、活動延伸
師:山洞里面好玩嗎?
師:那我們再到別的地方玩一玩,好嗎?
我們一起說:“筷子筷子真開心,筷子筷子去旅行!”
活動反思:
本學期的這節公開課是我第一次接觸小班計算領域。為了能圓滿的完成任務,也為了讓孩子們學的開心,課前我按照預設的教案做了充分的準備。下面我就這節活動的優點和不足作下反思。
首先從整個活動上下來,基本上是在預設的范圍之內展開教學活動的,感覺總體上是完整的,并在教學語態上,力求生動與親切。在這方面我覺得自己做的比較成功!
但是,在活動中我也發現有幾個需要我在將來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我發現在布置教學場地的時候太倉促,造成活動場地較為擁擠,容易讓孩子分心。例如,孩子圍坐成馬蹄形以后,有七八個孩子坐著的地方有柜子,高度正好頂著孩子的后腦勺,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教具筷子(已用布遮住)放在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孩子非常容易破壞,很有可能影響教學進度。
關于這點,我在以后的活動中會特別注意在事先布置的時候應該先把教具,例如這次的活動教具——用布遮住的筷子,盡量王遠放。這樣就可以在活動中自然地引導孩子往遠處坐,從而避免孩子教具堆在一起的情況。
2、我發現教學的各個環節過渡地不夠熟練。在給孩子下達每一個指令的時候,語言不夠簡練,有時怕孩子理解不了在相同的事情上贅述,導致整節課的重點把握的不夠好,時間上也和預設的不一致,比預設的時間少了七分鐘。
關于這一點,我會在以后的實踐中重點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在預設的時候把整節課重點進行具體描述,不需要重復的地方一句話帶過。
3、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孩子的能力已經超過了我的想象,在這之中我沒有有效的引導,有些甚至沒有及時發現,錯過了教育的機會。
關于這一點,我想有時并不是孩子理解不了,而是作為老師束縛了自己的思想,束縛了自己的手腳。所以我認為,教學悟性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提升!
4、在整個活動中場面上雖然沒有出現較大失誤,但仍有些細節把握地不穩。一方面,這節計算活動孩子感覺很新鮮,較平時興奮,而我在給孩子下達指令的時候不夠干脆,導致一些孩子心沒有及時收攏,注意力還集中在上一個活動環節中。另一方面,當時我預設好的兩個孩子沒有準時來上課,所以臨時借班來上,這也可能是一個因素。
由于這兩方面因素的存在,影響到了這節課。在以后的實踐中我會繼續加強對孩子常規的培養。
有人說:“有行為,就有反思;有反思,就有改進;有改進,就有提高”!這次的公開課實踐帶給我很大的收獲,使我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通過這一堂課的教學,我發現了自己的缺點和失誤,以此告誡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該注意的問題,希望自己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積累,使自己的教學更機智,更富有特色與魅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作品欣賞]
《問答歌》以設問作答的方式,向幼兒介紹四種昆蟲的顯著特征,內容是幼兒易觀察到的、有趣的知識。作品句式簡單,音韻和諧,語言淺顯形象,形式活潑。幼兒在快樂的氣氛中唱頌,具有游戲性。幼兒樂于學習,易于掌握。
[活動目標]
1、通過朗誦詩歌,初步領略問答歌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風格。
2、要求幼兒較有節奏地朗誦詩歌,讀出問句的語調。
3、鞏固有關的知識。
[活動準備]
1、節奏卡片。
2、蜜蜂、蝴蝶、蜻蜓、螢火蟲的圖片。
3、課件:蜜蜂、蝴蝶、蜻蜓、螢火蟲的本領和生活習性。
[活動過程]
1、游戲《小蜂窩》。問:是誰飛走了?答:蜜蜂。瞧!蜜蜂又飛來了。
2、出示節奏卡片,引導幼兒按節奏拍手。出示四種飛蟲的圖片,引導幼兒按語言節奏說出:x x飛來了,歡迎x x的句子。
3、創設情景,理解詩歌內容。請小朋友說說都有誰?它們都有什么樣的本領和特點。通過幼兒討論,教師總結四這種昆蟲的本領。讓我們一塊來看看我們說的對不對。引導幼兒觀看課件。
4、游戲《看誰飛的`快》,按照飛蟲不同的特點飛到相應的圖片旁。
5、學習詩歌,教師結合圖片提問,幼兒用填空的形式回答提問。教師示范讀,教師注意讀出疑問句的語調。
6、分段欣賞,指導幼兒讀出疑問句的語調。
7、將幼兒分為兩大組,一組讀問句,一組讀答句。
8、創編:結合以上學習的形式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兒歌《什么圓圓》
什么圓圓紅彤彤?太陽圓圓紅彤彤。
什么圓圓響咚咚?小鼓圓圓響咚咚。
什么圓圓蹦蹦跳?皮球圓圓蹦蹦跳。
什么圓圓空中飄?氣球圓圓飄空中
[活動延伸]
將活動的頭飾和掛圖放到表演區,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昆蟲進行表演!加深幼兒對昆蟲的印象!
附兒歌:
什么蟲天天忙采蜜?
什么蟲愛穿花衣裙?
什么蟲飛翔象飛機?
什么蟲提只小燈籠?
蜜蜂天天忙采蜜。
蝴蝶愛穿花衣裙。
蜻蜓飛行象飛機。
螢火蟲提只小燈籠。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教案目標:
1.通過多種方式初步了解小腳丫的結構、功能
2.能和老師、同伴一起討論、總結如何保護小腳丫
3.喜歡小腳丫,萌發保護小腳丫的意識
教案準備:
PPT、圖片、各種材質的材料
教案過程:
(一)律動導入激發興趣教師:春天來了,讓我們帶著小腳丫去旅行吧。小腳丫來到了圓圈上,我們一起走圓圈。
播放音樂《拉個圓圈走走》進行律動
(二)多種方法認識腳丫
1.觀察小腳丫的結構
(1)看一看。
教師:小腳丫累了,快坐下讓我們的小腳丫休息一下。看一看我們的小腳丫上有什么呀?
(2)數一數。
教師:有小朋友說有腳趾。讓我們來動一動自己的腳趾,數一數每個小腳丫上有幾個腳趾頭啊?這些腳趾頭長得一樣嗎?哪個腳趾頭最大?(大腳趾)哪個腳趾頭最小?(小腳趾)
(3)撓一撓。、教師:我們的小腳丫上還有什么呀?(引導幼兒說出腳心或腳底)我們撓一撓好朋友的腳底,有什么感覺呀?
(4)摸一摸幼兒園教案。
教師:那我們摸一摸小腳丫上像山坡一樣拱出來的這個叫什么?(引導幼兒說出腳背)
2.感知小腳丫的功能
(1)走一走--感受不同質地的材料教師:小腳丫休息了一下,又要去旅行了,跟著我慢慢走哦!
每走過一種質地的材料(毛毯、獨木橋、防滑毯、海綿墊),提問:我們走過xx怎么樣?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的小腳丫走了毛毯、獨木橋、防滑毯和海綿墊,小腳丫都有不同的.感受呢!
教師:那我們的小腳丫除了會走,還有什么本領呢?這些本領就藏在黑板上的圖片里,請小朋友分組去看著圖片學一學吧!
(2)學一學--自主探索小腳丫的不同本領幼兒自主學一學:跑、跳、踢、跺腳等動作。
(播放常規音樂)教師:快讓小腳丫站到圓圈上休息一下吧!
教師總結:我們的小腳丫還會干什么?(根據幼兒回答帶領幼兒學一學)
(三)討論總結保護腳
丫教師:小腳丫站了這么久,一定累了,快坐下休息一下。小腳丫有這么多本領,我們應該怎么保護它呢?請小朋友來說一說。
教師出示圖片、視頻幫助幼兒
總結:
1.注意衛生。教師:我聽到有小朋友說要勤洗腳、勤換襪子、勤剪腳趾甲,這是告訴我們要注意保持小腳丫的衛生。看看你的小腳丫的腳趾甲長不長?聞一聞你的小腳丫有沒有味道呀?
2.戶外活動的時候注意安全。教師:有的小朋友說我們跑步的時候要當心不要踩到其他小朋友的腳、不要從太高的地方跳下來。這告訴我們呀,戶外活動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保護小腳丫不要受傷。
3.坐電瓶車腳分開。播放視頻。教師:我們看看這個小朋友的小腳丫怎么了呀?那我們坐電瓶車來幼兒園的時候應該怎么保護小腳丫呢?(腳分開)
4.穿合適的鞋襪。教師:我還聽到有的小朋友說呀,我們要穿上合適的襪子、鞋子來保護小腳丫不受傷、不著涼。那趕緊穿上我們的襪子,小腳丫又要去旅行啦!
(四)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領域滲透:美術活動《小腳丫印畫》。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講出月亮上會發生什么事。
2、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
3、能用連貫的語言表達。
活動準備
1、范畫-月亮的故事
2、幼兒用圖畫紙、彩筆。
活動過程
1、出示一幅嫦娥奔月的圖畫,引起幼兒興趣。
2、教師講述月亮上的故事?
3、教師:其實月亮上沒有人,老師講的這個故事是虛構的`,是編出來的。
4、請小朋友發揮自己的想象,想一想月亮上還會有什么故事?講給大家聽。
5、請小朋友將自己的故事畫在紙上。
6、作品展覽。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15篇01-18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8
幼兒園小班經典教案02-22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3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20
幼兒園的小班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