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1
一、說活動教材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征或者規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征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系。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游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并鼓勵幼兒將之應用于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并結合《綱要》精神,我為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為“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并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2、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3、難點: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并學習排序。
分析:目標(1)為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現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通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對幼兒進行排序學習,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說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征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的排序等等。
2、環境材料創設準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墻(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范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環節
環節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此環節起到引題并激起幼兒學習興趣的作用。)
環節二: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進行分組操作。
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圍圍墻:按照炮彈顏色及節數規律排序。
做彩鏈:根據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律串彩鏈。
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律排序。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不同層次的.幼兒可以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便于分層指導、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環節三: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然后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
環節四: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這一環節通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活動延伸:
觀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進行再運用,有利于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使幼兒能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征按一定的規律排序。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3、幼兒能輕松愉悅的參與操作活動,充分體驗游戲活動的樂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排序的科學現象。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背景圖、小兔圖片、幾何圖形若干、雙面膠、各色彩紙若干張、木棒10根
活動過程實錄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游戲引入課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小朋友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來游戲吧!”教師做拍手、跺腳的.動作,引入課題。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老師做了什么動作,小朋友可以跟老師一起來做動作!
提問:“剛才老師做了什么動作,拍手后又干什么了?跺腳,那老師做拍手、跺腳的動作有沒有規律?”
幼兒思考回答。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做的動作規律是:拍兩次手,跺兩次腳,拍兩次手,跺兩次腳……小朋友可以試試按照這個規律做做動作。
幼兒嘗試根據規律做動作,教師指導。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小手、小腳丫圖片,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教師:“剛才小朋友已經記住我們做的動作了,為了加深記憶,現在我們用小手和小腳把剛才的動作記錄下來,拍手我們用小手來記錄,跺腳用小腳丫來記錄!
教師引導幼兒用小手、小腳丫記錄兩組,并提問:
。1)、小朋友看看我們把小手小腳排在一起有沒有什么規律?
兩只小手、兩只小腳,兩只小手、兩只小腳
(2)、繼續有規律的排列兩組。
。3)、幼兒發現規律。
。4)、引導幼兒明白什么是有規律的排序?
2、出示背景圖,小兔圖片,幾何圖形卡片,引導幼兒掌握規律。
教師:“小兔子餓了,要回家吃飯了,可是,它回家的路被大水沖斷了,正在搶修,但還沒有修好,我們小朋友一起幫它把路修好,讓它回家,好不好?”
出示背景圖,森林里一條沒有鋪好的路。
引導幼兒發現規律,說出規律,并把路修好。
請幼兒說說修好的路的規律。
3、教師小結:
引導幼兒明白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規律的現象和事情。
三、分組操作活動
教師:介紹不同的操作材料,強調操作要求(要按一定的規律來排序)。
1、鋪路。
2、水果運動會。
3、制作糖葫蘆。
4、我是小小設計師。
四、結束部分
游戲“音樂會”結束本課。
活動小結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幫小兔修好了回家的路,它非常開心,它邀請我們小朋友去參加森林音樂會,小朋友想去嗎?那我們就出發吧。”
要求小朋友有序排好隊:一位女生兩位男生的規律排隊。
幼兒有規律的排隊,去參加森林音樂會,結束本課。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排序。
2.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能夠正確地排序。
3.充分體驗排序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操作感知排序。
活動難點: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能夠正確地排序。
三、活動準備:
PPT、畫紙,不同顏色的圓形貼片
四、活動過程:
。ㄒ唬⿲氩糠
1.探索毛毛蟲身體顏色的排列規律。
2.小結:我們把物體按規律排列方法的叫作有規律的排序。
。ǘ┗静糠
<一>通過PPT初步感知排序,發現物體排列規律。
1.通過引導讓幼兒發現排球、小皮球的'排列規律,感知有規律的排序。
2.將圖中男孩女孩按規律排序,鞏固有規律的排序方式。
3.通過引導讓幼兒發現大樹、小鳥的排列規律,認識有規律的遞增排序。
4.填空練習,鞏固有規律的遞增排序。
<二>創設情景,引導幼兒排序。
游戲“拯救白雪公主”
1.游戲:修好彩石路。
2.游戲:填補“勇氣之星”魔法項鏈。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按有規律的排序或有規律的遞增排序自主設計“勇氣之星”魔法項鏈。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4
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3~4種樹葉外形特征的不同,并能根據樹葉的不同特征進行分類和排序。
2、能按一定特征或規律進行樹葉分類和排序,發展比較性觀察能力。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清潔好的白楊樹葉、楓樹葉、銀杏樹葉若干,混放在4~5個小筐內。
2、記錄紙、記號筆,分類用的小籃子3個。
活動過程
1、幼兒自取小筐,觀察樹葉的外形特點,比較它們的不同之處,并互相說說自己的發現。
2、將樹葉按品種進行分類,說說分類的理由。
3、按樹葉的顏色、品種或大小,如兩種樹葉交替排列等,在桌上進行有規律的樹葉排序活動,并在記錄紙上記錄自己的`排列結果。
4、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新排序形式,并及時將排列經驗分享給其他的小朋友,增強活動的挑戰性。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夠發現遞增、遞減排序規律,并根據規律往下排序。
2、能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排序中的快樂。
3、逐步養成仔細觀察、善于思考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發現遞增、遞減排序規律,并根據規律往下排序。
難點:逐步養成仔細觀察、善于思考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課件PPT,帶有遞增或遞減規律排序的圖形馬路若干條,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經驗準備:已經學過其它規律排序。
活動過程
1、以“為小貓鋪路回家”導入主題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房子。這個房子里住著四種顏色的小貓,他們約定今天一起出去玩,但他們回來的時發現,大灰狼在路上留下了四道難關,過關才能回家。小貓們想請小朋友幫幫他們,你們愿意幫助小貓嗎?
2、攻破四道難關,引導幼兒學會按照遞增、遞減的規律排序。
(1)大灰狼留給白色小貓的難題是:出道路示范,幼兒自己觀察,并請幼兒上來繼續排序。教師提問:為什么要這么擺放?
。2)大灰狼給黃色小貓留下的難題是:出道路示范,幼兒自己觀察,并請幼兒上來繼續排序,老師提問:為什么要這么擺放?
。3)增加難度,大灰狼給灰色小貓留下的難題是:出道路示范。出示這難題后,先列舉幾個例子幫助幼兒理解遞增的這個規律。先出示帶有遞增規律的馬路,例如,幼兒仔細觀察尋找規律,教師請幼兒上來進行操作。之后的幾個例子讓幼兒觀察后,請幼兒在自己拿到的馬路上來進行畫出接下來的規律。
幼兒理解之后,再請幼兒觀察大灰狼出難題。教師提問,你發現了什么?他們是怎么排列的,那后面應該怎么排列?然后教師分發帶有遞增規律的紙張,讓幼兒觀察并接著往下排序。幼兒自己操作完后,請幼兒分享自己,并說出為什么。引導幼兒發現規律,將圖形按照遞增規律進行排序。
。4)大灰狼給黑色小貓留下的難題是:給出道路示范排列。出示這個難題后,先幾個舉例幫助幼兒理解遞減的這個規律,先出示帶有遞減例子的馬路,例如,然后幼兒觀察并自己發現規律,請幼兒上來師操作。之后的.列舉的例子則在老師指引后,幼兒觀察后,請幼兒上來進行操作排序。
幼兒理解之后,教師分發大灰狼的難題,請幼兒自己觀察剛剛大灰狼所出的難題,并在后面自己畫出規律。幼兒操作完后。請幼兒上臺分享,并說出是怎么發現的。
。5)小結,哇,這些難關都闖過去了,小朋友們幫助小貓們順利回家,小貓說“謝謝小朋友們,你們闖過難關,真厲害!”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在幫助小貓回家的過程中,你們感覺哪一關是最難過的?為什么?那有誰發現了路上的圖形是按照幾種規律擺放的?
。6)活動延伸:根據幼兒對于遞增和遞減規律排序的掌握情況,再次設計教育活動,鞏固幼兒按遞增遞減規律排序。
活動總結
此次活動利用小貓求助的方式吸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能夠在情境中發現規律,既不會感覺無趣,也能感受排序的樂趣。由于班級中幼兒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只是進行遞增規律的排序會讓快速掌握的幼兒失去興趣,因此,此次活動以遞增的規律排序為主,遞減規律按照當時情況進行,根據班級大部分幼兒的具體情況并對于下一次活動進行設計,目的在于讓幼兒在下次活動中鞏固遞增規律,理解掌握遞減規律,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按不同規律排序。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6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仔細觀察,找出規律進行排序。
2.在操作中能探索多種方法交替重復地排序。
3.增強幼兒動手能力和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彩色粒珠,印有不同圖案的紙條若干。
2.學具準備:幾種印章,彩筆,長條白紙,彩色粒珠和彩色珠及繩子若干,彩色紙條,膠水若干。
活動過程:
1.常規活動:問候走線。
線上:五只猴子蕩秋千。
2.集體活動。
。1)教師給每組幼兒幾個不同圖案的印章和長紙條,請幼兒按重復交替的規律印畫自己喜歡的圖案。
。2)觀察自己的'彩條圖案,說說有什么特點,引導幼兒說出是重復的交替著排列的。
。3)教師小結,這些排序的規律有的是ABABAB......有的是ABCABCABC......有的是AAAAAA......這些排列是有規律的,是重復交替的。
3.操作活動:
幼兒操作學具,用彩色粒珠在桌子上擺串珠,擺好后說說自己是怎么排列的。
4.分組活動:
做彩環,將長條紙兩頭粘成圈,并按交替重復的規律一環套一環。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彩環及幼兒欣賞評價。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7
活動目標:
1、按規律進行數列推理(如:根據物體符號排序)。
2、通過實際操作,獲得有關容積守恒的經驗。
3、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操作學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幼聽音樂,做拍手、轉手腕動作,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請你聽音樂跟隨劉老師來做拍手動作好嗎?提醒幼兒記住自己做過的動作。
提問:剛才咱們做了什么動作?拍了幾次手?手腕轉動了幾次?我們做的動作有什么規律?
小結:我們剛才做的動作規律是:拍兩次手,轉兩次手腕,拍兩次手,轉兩次手腕,如果記住了規律,就容易記住動作。再次放音樂,讓幼兒根據規律記動手,體驗規律對記憶的幫助。
二、復習所學過的排序發放教玩具,讓幼兒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排序。
1、小結:讓幼兒自己說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進行排序的`(有按顏色、大小、形狀、高矮、長短進行排序的)。
2、引出新課,按符號排序。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組排序,請小朋友幫我觀察下,和你們之前的排序有什么不一樣。(讓幼兒從中找出規律)
4.如果接著往下掛你們知道該掛什么嗎?完成(操作圖卡)
三、動手實踐創造規律
1.你們想來設計一些有規律的圖案嗎?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不同符號的小卡片,現在請你們自由選擇你們喜歡的小卡片,利用這些材料,小組合作在桌子上擺出一條有規律的圖形。
四、 幼兒操作練習。
五、結束:"游戲"開火車"自然結束:
師:"走我們一起坐火車到外面去參觀吧,按一個女孩一個男孩的規律上車",老師戴上火車胸飾扮演司機,幼兒按規律有秩序上車,將火車開到寢室自然結束!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8
教材分析
大班小朋友特別喜歡幫雪花片積木排隊、串珠、穿項鏈等,結合大班科學領域的活動目標,本次活動使幼兒對有規律的排序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引導幼兒聯想生活中有規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兒感受到規律排序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在活動中,可提供給幼兒多種等級的材料,讓幼兒進行操作,重點是鼓勵幼兒開動腦筋,發現規律,大膽創造,變換不同的排序形式,體驗創造的快樂。如在“給小貓鋪路”這一環節中,啟發幼兒用求異思維設計各種各樣的小路;在“為小貓設計項鏈和彩環”這一環節中,引導幼兒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或遞減的規律穿項鏈、做彩環。通過這些分類排序活動,培養幼兒認真細心、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或遞減等規律進行排序。
2.能大膽創新,探索按多種規律排序。
3.在排序中,體驗事物重復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1.雪花片每人l份,自制小貓的家每組1座。2.紅、藍彩色珠子,繩子,彩色紙條,膠水若干。3.教室中懸掛紅、綠兩色按遞增和遞減規律交替、重復做成的兩條彩旗掛飾。
經驗準備:觀察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貓新房子中物件的擺放,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或遞減等規律進行排序。
1.設置情境:小貓家蓋了一座新房子,它準備鋪一條小路,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幫助小貓鋪一條漂亮的小路?如:可引導幼兒發表自已排序的多種方法,緒合教室里懸掛的彩旗,重點引導幼兒按雪花片數量遞增或遞減的規律,交替、重復地鋪一條小路。
2.幼兒操作:用雪花片在小貓房前鋪一條重復、交替、有規律的.、有創意的小路。
3.幼兒互相觀察,說說自己鋪的小路有什么特點。
小結:這些小路鋪設得非常漂亮,有的是ABBB、ABBB式,有的足ABCD、ABGD、
ABCD式,有的是AB、AABB、AAABBB式,有的是AAABRB、AABB、AB式,有的是
AB、ABB、ABBB、ABBBB式,有的是AAAAB、AAAB、AAB式……這些排列是有規律的,是重復交替的。
二、分組為小貓設計項鏈和彩環,能大膽創新,探索按多種規律排序。
1.第1組:穿項鏈。幼兒用長繩將彩珠穿成項鏈,比比誰穿得漂亮,引導幼兒求異想象,按交替、重復的規律來穿珠子。如:幼兒可按紅珠子的數量不變,藍珠子逐一增加這個規律穿珠子。如圖:紅藍紅藍藍紅藍藍藍。
2.第2組:做彩環。幼兒將彩色長條紙兩頭粘合成圈,按交替、重復的規律一環套一環做成彩環。教師重點鼓勵幼兒變換多種方式排序,如:按黃、藍、綠紙條間隔,紅條逐一減少的規律粘彩環。如圖:黃紅紅紅紅藍紅紅紅綠紅紅黃紅紅紅紅
三、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尋找作品中的規律體驗事物重復變化的樂趣。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制作彩環的創作規律,互相探索小朋友作品中的規律,
大家推出設計新穎的彩環、項鏈,送給小貓當禮物裝飾房子。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9
活動目標
1.能夠細致觀察并發現排序的規律。
2.能夠合作發現兩種以上排序規律,并按照規律進行排序。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有規律排序》ppt,大卡紙4張,一段舒緩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人:小朋友有沒有發現,今天我們座位排列的順序有什么規律?(一個男孩、一個女孩)有一組圖形寶寶排列的順序和我們很相似,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誰。
二、基本部分
1.ppt依次出示三種排列規律,請幼兒讀一讀每張圖片是什么,發現了什么規律。
(1)出示圖片一,提問:有哪些圖形在排隊?它們的隊伍是怎么排列的?(www_dakao8_com)后面還可以怎么排? (引導幼兒用ABABAB分組。)
(2)出示圖片二,提問:它們是誰?都是怎么排的?后面應該怎么排列呢? (引導幼兒ABB ABBABB分組。)
(3)同樣,出示圖示三,引導幼兒小結ABCABCABC排列的規律。
2.幼兒自創排序規律。
創設情境,提出要求:動物園的小路壞了,要幫助小動物們鋪一條小路。要求:有規律,與眾不同。
3.展示作品,總結作品中的創新之處。
4.游戲:幼兒用身體動作排序,拓展排序方法。
(1)幼兒自由探索用身體動作排序。
(2)聽音樂,自創有規律的動作并與同伴交流。
5.引導幼兒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有規律的現象。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規律的現象和事情,比如說斑馬身上的條紋、斑馬線、項鏈、毛衣花紋、花壇、晝夜交替、四季輪換等。鼓勵幼兒將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規律和現象與同伴進行交流。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幾種簡單的規律,這些簡單的規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我們稍加注意就能發現,讓我們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規律,好嗎?
活動反思:
上個星期,聆聽了張老師的一節《按規律排序》的公開活動,這是我第一次聆聽張老師的公開課,發現張老師這個活動上得特別成功。我想,成功的背后肯定付出的許多,比如課前準備等都非常的充分。一開始,她用情境的導入法進行,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去。花環的出現,提高了孩子們的'興趣,使他們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尋找花環的排序方式。在這個環節中,我發現張老師很會處理活動的活動的重點,在孩子回答的同時,請孩子共同復述,是一個不錯的亮點,這樣即提高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讓孩子明白花環是按照什么規律排序的。所以,孩子在操作時就顯得異常的輕松,孩子也樂意參與到活動中去。接著在老師出示半成品腰帶,請孩子先讀出腰帶的規律,在老師操作,請孩子檢驗,這樣孩子很容易發現老師操作上存在錯誤-----在這個環節上,我發現張老師請孩子先讀腰帶的規律,然后請孩子檢驗,把難點分解的比較好,這樣邊讀邊操作,孩子就不容易出錯。
這個活動從開始到結束,老師始終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孩子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真正體現了活動的主體性。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10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細致觀察、勤于動腦并發現排序的規律。
2、能夠小組合作并按照規律進行排序,體驗思維訓練的樂趣。
3、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二、活動準備:
音樂《火車開了》 、幻燈片、白乳膠、卡片
三、活動過程
。ㄒ唬、導入播放音樂《火車開了》
根據男女、男女的順序進行排列播放音樂進行導入課堂,今天我們站隊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樣?
(二)、基本部分
1、森林里的小動物們要舉行音樂會,這次活動由遲老師來負責,有一件事情讓我特別頭痛,會場太亂,工作太多,老師實在忙不過來,所以想請小朋友來幫忙。(播放幻燈片1)小朋友愿意開動腦筋來幫助我嗎?現在請小朋友開動小腦筋我們要開始工作了。
2、先看第一份工作小彩旗(幻燈片2),小彩旗是按照什么順序排列的?接下來該怎樣做?小朋友是根據小彩旗的什么特點進行排序的?總結是由顏色進行排序
3、第二份工作(幻燈片3)總結是由大小進行排序的
4、第三份工作(幻燈片4)總結是由形狀進行排序的
5、第四份工作(幻燈片5)總結是由男女進行排序的
6、小朋友太棒了,我們一起看看我們的工作成果并總結是按照顏色、大小、形狀、男女進行排序的。
7、下面還有一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小朋友去合作完成,小朋友們有信心嗎?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各種材料需要小朋友按照規律來完成任務,在工作過程中小朋友要互相幫助,積極聽取其他小朋友的意見。(幼兒操作,并貼黑板展示)
。ㄈ┙Y束部分一起討論生活中還有那些物品是按照規律排序的四、活動延伸下課時把你所觀察的畫下來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以孩子們的操作為主,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活動過程首先讓幼兒找到小動物的排隊規律,然后讓孩子排一排,說一說身邊什么是有規律的,最后讓孩子們擺一擺,讓孩子們在展示的基礎上,老師加以總結。活動的目的基本達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規律排序;顒拥倪^程能兼顧全體幼兒的需要,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幼兒都有成功和進步的體驗。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11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2、探索有規律地排序,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夾子若干、直尺若干、汽車卡人手一份(汽車卡分四種顏色,上面分別貼有4-10不等的數字)、場地上貼有四種顏色的汽車標記。小鈴、教師用數字卡一套。
活動過程:
一、觀察夾子,說說夾子的不同特征。
二、玩夾夾子游戲,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1、看數字,夾夾子。教師任意出示一個10以內的數,幼兒按數在直尺上夾夾子。
2、聽鈴聲,夾夾子。
、俳處熑我馇免,鈴聲數在10以內,幼兒按鈴聲數夾夾子。
②教師任意敲鈴,讓幼兒夾比鈴聲次數多1的夾子。
三、給夾子排隊,探索有規律地排序。
1、幼兒自由給小夾子排隊,感受探索的樂趣。
2、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怎么給小夾子排隊的.,引導幼兒發現有的小朋友給小夾子排的隊是有規律的。
3、鼓勵幼兒有規律地排序,并說一說是按什么規律給小夾子排序4、啟發幼兒變換不同規律給夾子排隊。
四、游戲"開汽車",練習分類、按數排序。
1、坐車。請幼兒手持汽車卡將相同數量的小夾子夾在汽車卡上,數量和車身上的數字相同。
2、汽車排隊。幼兒做小司機,手持夾了夾子的汽車卡,找到與自己車身顏色相同的汽車標記,并根據車身上的數字按一定的順序排好。
3、開汽車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1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學生在幼兒園已有初步的接觸,接受起來不是很困難。但學生大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為此,教學的重點就要落在“為什么是這樣的”,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弄清比較大小的方法,真正會比較數的大小。另外,大于號、小于號的運用也是個難點,學生容易混淆,所以要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兒歌形式教學,便于學生記憶,從而降低難度,正確應用。另外,在練習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題目:
游戲:排排隊。請10位學生上來當數字娃娃1、2、3、4、5、6、7、8、9、10,小朋友們,你們能給它們排排隊嗎?
(1)按大小排隊。(學生可以用數字卡片自己擺擺看,再交流)
。2)誰最大?誰最?你能選出其中兩個數比大小嗎?(每個學生用“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12
【活動目的】
。.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比較,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并進行排序。
。.培養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
。.學具:
、儆變悍纸M操作材料:a、鋪地磚;b、串彩鏈;c、圍圍墻;d、排排隊
、诨ㄆ
、酆诎追綁K若干。
。.環境創設:小動物的家。
【活動過程】
(一)以小朋友為“小動物布置新家”引入課題。
。ǘ┯變鹤灾魈剿魑矬w簡單的排序規律。
1.幼兒分組操作。
a、鋪地磚:提供藍、白兩種顏色的泡沫地磚,讓幼兒按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b、圍圍墻:提供四種顏色炮彈玩具,讓幼兒按顏色及節數按規律排序。
c、做彩鏈:提供不同長短、寬窄、顏色長條手工紙讓幼兒根據紙條多種特征串成彩鏈條。
d、種樹:提供高矮、品種不同的樹木,讓幼兒按其形狀、高矮不同的規律排序。
[評析:讓幼兒設計物體的排序規律,是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幼兒可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便于分層指導、因材施教。]
2.自主探索活動內容的交流:
1.取分組活動的內容若干,提問:你是怎么排的?
。.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排法,請幼兒排一排,教師強調規律性。
3.針對幼兒的疑惑進行討論。
。.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排序的方法有多種,可按形狀、顏色、數量等多種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張大卡片,引導幼兒發現并說出它們的排列規律
。ǖ谝粡埡蛔,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張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第三張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
。墼u析: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現了圖形排序的規律。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
。ㄋ模┳層變鹤匀〔煌伾ㄆ瑢W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
(五)欣賞黑白序列
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
(六)設計“黑白配”小毛巾
1.運用以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
。.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
【活動延伸】
觀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
評析:讓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
生活情景之中并進行再運用,有利于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13
背景:
在前三次的非式活動中,發現第一次非式活動時,幼兒只是對新材料感興趣,許多幼兒觀察能力不強,拿到模式沒有仔細的觀察,而是急于排。在第二次的非式活動中,通過老師在活動前向幼兒提出要求讓幼兒仔細看一看火車上的動物寶寶是怎么排隊的,然后請幼兒一邊看,一邊說,一邊排,這樣在第二次非式活動中,引起了幼兒觀察模式的興趣,并嘗試著按模式排ABAB、 AABB。在第三次非式活動中,我在材料上作了一些調整,增加了AABB,ABC模式,讓幼兒嘗試。在前三次非式活動的基礎上,這是一次排序的正式活動,由于在非式活動中積累一些經驗,引發幼兒仔細觀察大膽表述排序的方法的欲望,并從中比較AABB、ABAB 排序模式的不同。
目標:
1、在非式活動積累經驗的基礎上,能根據模式排序,并能根據大小、顏色、名稱表述排序的方法。
2、通過活動初步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準備:卡車若干、蘋果、生梨等水果若干、各種蔬菜、食品等、貨架若干。
過程:
(一)創設情景
1 、小兔開了一家超市,貨架上擺滿了各種物品,可是超市里沒有水果怎么辦呢?(幼兒議論)請小朋友幫忙去運水果。
2、運水果時要仔細的看一看卡車上的水果寶寶是怎么排隊的?
。ǘ﹪L試操作
每位幼兒自選一輛汽車裝運水果。
老師進行個別指導。
。ㄈw納小結
1、請幼兒把汽車開到停車場。
2、幼兒和老師一起驗證
(1)看一看紅汽車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隊的?
小結:一個蘋果一個生梨……是一個隔一個排的。
。2)看一看綠汽車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隊的?
小結:二個蘋果二個生梨……是二個隔二個排的。
(3)比較
紅汽車上的水果排隊與綠汽車上的水果排隊有什么不一樣?
。ㄋ模┯螒颍ㄕ义e)
小兔給物品排隊,一不小心,有的地方忘了、漏了,請小朋友把漏的地方找出來、說一說,然后補上去。
1、幼兒在貨架上找錯,找到了說一說,再補上去。
2、請幼兒找個朋友講一講這些物品是怎么排隊的?
3、請個別幼兒說說找到哪里錯了?這些物品是怎么排隊的?
(五)遷移
出示ABC模式,讓幼兒看看,這些水果是怎么排隊的?請幼兒下次在角落活動時再去試一試。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14
設計背景
幼兒對于一些事物,不懂得是有規律的。特設此課,使幼兒進一步了解事物的規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按物品的顏色,大小,形狀等特點進行有規律的排序。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
學會觀察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
活動準備
教學圖,不同形狀,顏色的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請幼兒觀察一幅圖片,并說一說大家都發現了什么有趣的地方。(塔、樹、花朵),總結規律。
二、內容呈現:
教師分組排列卡片,請幼兒觀察本組卡片的'規律,并上前面來把剩下的卡片排列完。(大小、形狀、顏色、種類)。
三、鞏固游戲:
1.給幼兒每人準備一組卡片或玩具,鼓勵幼兒自己進行排序。
2.互動:分組請幼兒做游戲,按照老師所畫的規律排列。(站蹲、舉放、男女。)
結束:
1.請小朋友認真看一看在我們周圍還有那些東西也是有規律的、排序的。
2.請幼兒在成排(2男2女)的順序離開活動場地。
教學反思
本節活動課較為成功,幼兒動手及互動的環節比較多。帶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活動結束進行自身排序時,幼兒有些不懂自己該站在怎樣的位置。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15
活動目標:
1.通過數的比較游戲,訓練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2.幼兒能夠以量為基礎感知不同數的大小,會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給10以內的數排序。
3.通過動手操作,幼兒喜歡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演示板一套。
2.思維學具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教師播放律動音樂,幼兒有序取思維學具入座。
一、復習導入
教師請幼兒一起從1數到10,再從10數到1,復習10以內數的正數和倒數。
二、操作探索
游戲一:比較量的多與少
1.教師向幼兒閃看兩張數字卡片(如6、8),每次閃看后讓幼兒在思維板上擺放相應數量的思維體。
2.教師和幼兒一起手口一致地點數,比較兩組思維體的多少,并用語言表述,如:“1,2,3,4,5,6,第一排是6個思維體;1,2,3,4,5,6,7,8,第二排是8個思維體。8個思維體比6個思維體多,6個思維體比8個思維體少!
3.讓幼兒從數字卡片中找出數字6和8,擺放在相應數量的思維體旁邊。
教師:“請小朋友猜一猜,數字‘6’和數字‘8’,誰大?誰小?”
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教師:“為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8個思維體比6個思維體多,8比6大;6個思維體比8個思維體少,6比8小!
游戲二:數字比大小
教師向幼兒出示任意兩張數字卡片,讓幼兒說一說哪個數大,哪個數小,是通過什么方式知道的。
引導幼兒思考后再動手操作,通過量的比較獲得大小的概念。
游戲三:最大數,最小數
教師向幼兒出示三張數字卡片,讓幼兒想一想最大的數是誰,最小的.數是誰。
如果幼兒說對了,請幼兒說一說為什么(如“2、5、7”三個數,幼兒可以說“2個、5個和7個相比,7個最多,2個最少,所以7最大,2最小”);如果幼兒說錯了,可以用思維體在思維板上為幼兒演示,引導幼兒通過比較量的多少找出大數和小數。
游戲四:學習數的排列
1.教師:“請聽題!
幼兒:“訓練耳朵!
教師:“請快速拿出下列數字卡片:1、8、3、9、6。預備——開始。”
幼兒操作。
2.教師:“請把這些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擺成一排!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請操作正確的幼兒說一說他是怎樣排出來的。
3.教師在思維板的1-5排插放相應數量的思維體,讓幼兒將這些思維體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移至6-10排,驗證正確的排列順序為1,3,6,8,9。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排序》03-18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02-12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排序》12-14
幼兒園關于排序的大班計算教案12-10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8篇07-20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三篇07-20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四篇07-27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7篇07-26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九篇07-26
幼兒園大班排序教案六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