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1
1.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喜歡音樂。音樂也是幼兒表現情緒和情感的最好方式。新課標指出面向全體幼兒,注重幼兒個體發展是新時代音樂教學的重要理念。在這堂課中通過給幼兒一個機會,一種表現欲望,一種創新的動機和一種發散思維的環境,引導幼兒學習蝸牛身上那種對奮斗目標執著追求的頑強精神。
2.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2)了解歌曲中歡快活潑的特點,感受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
(3)大膽想象能夠用自己喜歡的動作表現歌曲的內容。
3活動準備:
(1)《蝸牛與黃鸝鳥》PPT
(2)蝸牛和黃鸝鳥,兩只小動物的教學紙片各一張。
(3)奧爾夫樂器手鈴16對
4.教學過程:
(1)導入環節(甲)老師;(乙)幼兒
甲:小朋友們,你們好!昨天呀,老師去動物園里轉了一圈。小朋友們想一想動物園里都有什么呢?請小朋友們把答案埋在自己心里。然后老師要跟小朋友們玩一個逛三園的游戲。(玩游戲)今天老師從動物園里請來了兩只小動物。小朋友們看一看。他們是哪兩只小動物呀!互動問題①小朋友們先看老師的右手里拿的是什么小動物呀?請小朋友們舉手回答。小朋友們回答的可真棒呀!這的確是一只鳥。但是它是一只漂亮的黃鸝鳥。互動問題②那就有請小朋友們再看看老師的右手拿的是一只什么動物呀?請小朋友們舉手回答。哦,它是一只蝸牛呀。但是老是覺得他是一只悠閑自在的蝸牛。互動問題③那老師想問問小朋友們想不想和他們一起玩,一起做朋友呢?好的,小黃鸝鳥和蝸牛給老師來了一封信,說道:“小朋友們,你們好呀!如果你們想要和我們一起玩,一起做朋友的話,你們就要和老師一起學會一首關于我們的兒歌,還要學會老師的動作進行表演,小朋友們加油哦!”原來這就是黃鸝鳥和蝸牛給小朋友們的寫的信呀!互動問題④那小朋友們愿不愿意和老師一起學習這首好聽的兒歌呢?好的。
(2)教師表演:小朋友們這首兒歌的名字就叫做《蝸牛與黃鸝鳥》,現在老師先唱一遍,小朋友們仔細聽,仔細看哦。
歌詞
阿門阿前一顆葡萄樹, 阿嫩阿綠的剛發芽。
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 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阿樹阿上兩只黃鸝鳥, 阿嘻阿嘻哈哈在笑他。
葡萄成熟了還早得很哪,現在上來干什么。
阿黃阿黃鸝兒不要笑, 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3)小朋友們跟老師學習
甲:小朋友們,老師唱完啦,現在老師要分給你們一些樂器。需要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學唱這首兒歌。老師一句小朋友們唱一句。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老師帶領幼兒唱一遍。)小朋友們剛跟老師學習了一遍,老師看到有些小朋友對對兒歌還是不太熟練。那現在就有請小朋友們在跟老師學習一遍。(老師帶領幼兒再唱一遍)
(4)小蝸牛和黃鸝鳥跟小朋友們一起表演
甲:小朋友們唱的可真好呀!看來小朋友們現在已經學會了這首兒歌。互動問題⑤小朋友們,看那邊是誰來了呀?小朋友們說的`可真棒呀!原來是小蝸牛和黃鸝鳥要來看小朋友們的表演。那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完整的表演第一遍。)哇,小朋友們學的可真快呀!小蝸牛和黃鸝鳥看了高興極啦。他們激動地想和小朋友們一起來表演。那就有請小朋友們和小蝸牛和黃鸝鳥一起再表演一遍吧。(第二遍,蝸牛和黃鸝鳥一起加入表演。)
5.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蝸牛與黃鸝鳥》的兒歌。老師布置一個小小的作業。那這個作業就是小朋友們今天回家都要去當小小老師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教一下這首《蝸牛與黃鸝鳥》的兒歌!
6.活動結束:
(叮咚)小朋友們,小蝸牛和小黃鸝鳥到了回家的時間。他們壓鋼隊老師說你們表演的非常的棒,想以后邀請你們一起去動物園里去找他們玩,好不好呀?
好啦,各位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的課就上完了,小朋友們再見!
7.活動反思:
在這課的設計中,我注意從幼兒的興趣愛好出發,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幼兒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并本著“變難為易、變厭為趣、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幼兒聽辨、感受音樂旋律能力為指導思想,充分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作力,突出了“面向全體幼兒,注重個性發展”的教學理念,整節課來看幼兒在輕松活潑、愉快合作的氛圍不僅很快地學會了歌曲,還理解到了這一課的含義。
在這課的設計中,我注意從幼兒的興趣愛好出發,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幼兒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并本著“變難為易、變厭為趣、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幼兒聽辨、感受音樂旋律能力為指導思想,充分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作力,突出了“面向全體幼兒,注重個性發展”的教學理念,整節課來看幼兒在輕松活潑、愉快合作的氛圍不僅很快地學會了歌曲,還理解到了這一課的含義。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傾聽樂曲,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2.幼兒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樂曲中出現的角色,感受樂曲輕松、活潑的特點。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音樂、小狗圖片、口哨與小狗動畫片、多媒體設備。
經驗準備:幼兒對吹口哨有一定的認知和體驗;欣賞過優秀的小狗動作舞蹈,能夠模仿一些小狗的姿態、動作;教師熟悉樂曲的旋律、作者、背景及表現內容。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師:“孩子們,跟著老師一起,咱們聽著音樂(第一遍音樂)做動作進活動室。”
分析:教師帶領幼兒聽《口哨與小狗》的音樂邊走邊做簡單的律動,教師引導幼兒隨著音樂樂段的變化改變動作,對幼兒進行適當的隱性提示。
師:“剛才我們聽到了一首樂曲,好聽嗎?你聽完這首樂曲有什么感覺?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感覺。(高興、歡快)小朋友們說得真好!這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樂曲。剛才你們在樂曲快結束的時候聽到誰在叫?對了,是小狗,它和誰在一起?我們再來聽一聽。”
2.完整欣賞樂曲(第二遍音樂)
(1)請幼兒完整欣賞音樂。在傾聽的同時,教師隨音樂做一些簡單的聲勢動作,動作根據音樂樂段的變化而變化,給幼兒隱性的提示。
(2)請幼兒回答問題:小狗和誰在一起?小主人和小狗發生了什么事?去做什么?(這首樂曲說的是小主人帶著他心愛的小狗出去散步時發生的有趣的事)
3.分段欣賞樂曲
(l)引導幼兒聽樂曲第一段的A段(不播放前奏)
師:“剛才你們說到口哨聲,是這一段嗎?猜猜這一段樂曲中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請小朋友模仿小主人高興的時候是怎樣走路的。”(幼兒模仿時音樂音量減弱)
師:(總結)“這段樂曲表現的是小主人拉著他心愛的小狗正在林蔭璐上散步。”
(2)引導幼兒聽樂曲第一段的B段(重點樂段)
師:“接下來又發生什么事了?”教師引導幼兒仔細傾聽下一段音樂。
師:“這段音樂表現的是誰?小狗想做什么?”鼓勵幼兒根據生活中的已有經驗大膽聯想、發現、表現。
師:“剛才有一段不一樣的音樂,你聽出來了嗎?(師提出音樂中的關鍵點)我們再來聽一聽。”教師重點提出急板部分的音樂,請幼兒傾聽。
師:“這段音樂有什么不一樣?音樂為什么越來越快?發生了什么事,小狗為什么那么著急?”教師引導幼兒聯想,體會出小狗想玩卻不能去的焦急心情。
(3)引導幼兒聽樂曲第二段的A段(非重點樂段)
師:“小狗想去玩,可是小主人不愿意讓小狗離開他,還是帶著它往前走。”
(4)引導幼兒聽樂曲第二段的B段(重點樂段)
師:“他們到哪兒了?發生了什么事?”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聯想。(小主人也遇到了小伙伴,帶著小狗一起玩起來)“我們聽聽是不是這樣?他們會玩什么?怎樣玩?請小朋友模仿一下小主人的動作。”
“小狗會怎樣玩?除了音樂,老師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圖片,我們來看一看,圖片上的小狗是怎么玩的?”教師播放圖片,帶領幼兒逐張欣賞圖片,引導幼兒感受小狗的可愛,并通過欣賞圖片直觀地理解小狗的各種動作,鼓勵幼兒逐一模仿一下。
(5)引導幼兒聽樂曲第三段
師:“玩了那么長時間,小主人和小狗都很盡興,他們該做什么了?”(回家)
師:“接下來我們聽這一段,請小朋友們注意:小主人是怎樣招呼小狗的?小主人吹了口哨,小狗做了什么?(叫)我們來學一學。”
(6)完整表現樂曲
師:“剛才我們分段把樂曲聽了一遍,下面請小朋友跟著音樂一起來學一學樂曲星的小主人和小狗吧。”幼兒分組模仿小主人和小狗。
(7)給樂曲起名字
師:“剛才我們說了這么多樂曲里發生的事,小朋友們也模仿了小主人和小狗,可我們還不知道這首樂曲的名字呢,我們來給它起個名字吧?”
師:“剛才小朋友們說得真好,給樂曲起的'名字都很好聽。這首樂曲的作者自己也給樂曲取了一個名字,叫《口哨與小狗》。這首樂曲的作者是美國的作曲家普萊亞,他分別用輕快的三連音和口哨的聲音表現小狗主人歡快、高興的心情,又用低音樂器演奏出雄壯有力的旋律來表現小狗的活動。”
4.活動結束
師;“魏老師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動畫片,里面也表現了一個小主人和他的小狗散步時的情景,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幼兒觀看動畫片。
師:“下次我們還模仿動畫片里小主人和小狗的動作,我們一定玩得更高興。”幼兒伴隨音樂離開活動室,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擬人化兒歌的語言特點和念兒歌的樂趣、
2、認讀字詞"畫筆、桌子、衣、"。
3、教育幼兒不亂涂亂畫,正確掌握畫筆的使用方法。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5、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播放課件1:小朋友們好!我是小畫筆,我想跟你們做朋友。你們的桌子,衣服真漂亮,我想在你們的桌子、衣服上跳舞可以嗎?
2、請問為什么不可以?(幼兒自由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幼兒猜想會發生什么事?出示課件2
2、桌子怎么了?衣服怎么了?是誰把桌子衣服弄臟的?小畫筆淘氣嘛?(小畫筆真淘氣,弄臟桌子,弄臟衣)
3、小朋友你們喜歡這樣的畫筆嗎?見到這樣的畫筆你們會怎樣做?(小畫筆沒人理,人人見了都遠離)
4、沒人喜歡小畫筆,他會怎么樣?以后會怎么樣?(小畫筆知道錯,再也不會亂涂抹。)
5、出示兒歌名字,帶領幼兒用各種方法學習朗讀兒歌。
6、兒歌學得真快,可是有幾個比小畫筆還淘氣的字寶寶不見了,你們看誰跑掉了?出示課件3
7、幼兒依次猜出字寶寶認讀,這次字寶寶要和我們做個傳卡片的游戲。播放音樂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小朋友你們說小畫筆真的會自己在桌子和衣服上跳舞嗎?小畫筆真的很委屈,是誰干的呢?對了就是不會用筆的小朋友?以后我們該怎么做?出示課件4(要正確使用畫筆,不亂涂亂畫才能讓我們的桌子、衣服更漂亮、更干凈)。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中班語言仿編詩歌,在進行活動設計的時候,我首先確定了符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的'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的結構特點,學習用替換詞語的方法仿編詩歌。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語言表達能力。然后圍繞目標,以變魔術的方式引入活動,極大的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同時讓幼兒感受了詩歌的結構特點;然后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幼兒欣賞詩歌,并完整朗誦詩歌;接下來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結合生活經驗進行仿編詩歌,并把幼兒編出的內容用圖片或畫圖形式來及時展現出來,使幼兒積極思考并大膽表現,整節活動幼兒積極性很高,以至于延伸活動幼兒都非常有興致地連著完成下來,效果很好。我在活動中注意發揮幼兒的主體能動性,能讓幼兒說出的一定讓幼兒自己說出,充分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風格,學唱歌曲。
2.在創編歌詞和演唱中感受歌曲所帶來的愉快情緒。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借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活動準備:
白板
活動過程:
1.律動進場
2.熟悉旋律,學唱“咿呀咿呀呦” (跟著音樂兩遍)
師:有一位王老先生只要一高興就喜歡唱歌,聽聽,他唱了什么?
聽伴奏,教師邊聳肩邊唱“咿呀咿呀呦”
師:王老先生唱的是什么?他唱的時候高興嗎?你從哪里看出來他很高興?(表情、動作、聲音)
師:是的,他的表情是笑瞇瞇的,而且還做出了好看的動作,他的動作是怎么做的呢?(做聳肩動作)這個動作叫什么?(聳肩)讓我們來試一試吧!
師:高興了除了做聳肩動作還可以做什么動作?(拍手、拍肩等)
師:讓我們也來唱一唱吧!(引導幼兒用高興、響亮、整齊的聲音演唱“咿呀咿呀呦”)(唱兩遍)
3.進一步熟悉歌曲的歌詞(完整兩遍)
師:王老先生這么高興,你們知道他為什么這么高興嗎?可能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幼兒猜測)
師:那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你們仔細聽好了
完整播放音樂,教師范唱
師:聽出來了嗎?歌曲里怎么說?(有雞、有地……)
師:原來呀,王老先生有塊地,他在地里養小雞(說完教師唱出來)
師:王老先生的小雞在干什么?(吃蟲子)還有呢?(小雞還唱出了好聽的歌曲呢!)
師:小雞是怎么唱歌的呢?(白板點擊節奏卡,教師范唱“雞雞雞,雞雞雞……”)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學一學呢?(兩遍,第一遍唱,第二遍加上動作)
4.完整欣賞歌曲并學唱(完整三遍)
師:這首歌好聽嗎?讓我們完整地聽一遍吧!
師: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經都忍不住唱出來了,那就一起來唱出來把!
師:我聽到某某的.聲音真好聽,王老先生喜歡你,待會兒要和你一起做游戲了,其他人也加油!我們在唱的時候可以加上動作哦!
師:我發現某某不光動作好看,而且表情也很高興呢!我們其他人也試試看把你高興的樣子做出來,好嗎?
5.分角色演唱
師:王老先生覺得你們的聲音太美了,他要和你們一起做游戲呢!
教師交代游戲規則:現在我來做王老先生,你們做什么?(小雞)我呀,先來唱,小雞什么時候出來唱呀?(雞雞雞,雞雞雞……)
師:來一起試試看
師:你們有沒有發現,王老先生剛剛是怎么走路的呢?一起學一學
教師可以找兩只三名幼兒一起做王老先生,其余幼兒做小雞,再唱一遍
6.創編歌詞
師:王老先生的地里除了有小雞,還有什么小動物呀?是怎么叫的呢?一起學一學
師:現在讓我們完整地把地里的小動物唱一遍把!
7.結束部分
律動出場
小百科:“的、地、得”這三個詞使用頻率高,出錯率也高。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根據音樂節奏合拍地做游戲動作。
2、能用小椅子作為道具創編動作。
3、體驗、表現律動的情趣,感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音樂《潑水歌》,幼兒每人一張椅子,排列成圓形。
2、經驗準備:已有和椅子游戲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導入、熟悉音樂旋律
教師:今天,小椅子想和我們一起來做游戲。小椅子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教師:小手聽了音樂想唱歌了,我們一起聽著音樂讓小手來唱一唱。
2、創編小手和椅子唱歌的動作。
教師:小手啊還想跟小椅子來唱歌呢,怎么唱呢?可以拍椅子的什么地方?
教師:聽著音樂讓小手和椅子來唱唱歌吧!
3、創編小腳和椅子跳舞的'動作。
教師:剛才小手和椅子來唱歌了,現在小腳想和椅子來跳舞,他們會怎么跳呢?站以來,聽著音樂試一試。 教師觀察幼兒的動作,提煉動作。 教師:剛才我們是在椅子后面點一點,還可以在哪里點一點?還可以在椅子的旁邊前面點一點,后面點一點。
4、創編身體和椅子的動作。
教師:小手、小腳和椅子唱歌、跳舞了,我們的身體可以跟椅子跳舞嗎?怎么跳呢?我們一起來試試。
教師:我們可以用小碎步跟椅子跳個圓圈舞,兩腳并攏,腳尖踮起來,輕輕的、快快的向前走。這個啊叫小碎步。我們一起用小碎步跳圓圈舞。
5、拍手,掌握節奏型| xx x|。
教師:和小椅子唱歌、跳舞開心嗎?開心的時候你會做什么動作呢?引導說出拍手。 教師:開心的時候可以拍拍手,教師哼唱拍手,幼兒學習。
6、完整表演音樂。
教師:剛才小手和小椅子是怎么唱歌的?先拍拍椅邊再拍拍椅背。接著干什么了?小腳和椅子跳舞了,怎么跳的?扶好椅背,這邊點,那邊點,站在椅子旁邊,前面點,后面點,再跳個圓圈舞,拍拍手。
教師:我們一起聽著音樂跟椅子來唱歌、跳舞吧!2—3遍。
潑水歌1=f 2/4
11123|115|3232123|111|4446|56543|4446|5654 6|3232 123|11 5|323223|11 1||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6
教學目標:初步掌握繞腕組合動作。
復習《勾繃腳》,要求用較規范的動作完成。
喜歡律動活動,從中培養幼兒助人為樂的思想品德。
教學準備:錄音機;《森林狂想曲》、《鋼琴曲》、《鳥飛》、《健康歌》音樂磁帶;墊子。
教學過程:
一、熱身運動《健康歌》
幼兒手拿墊子跟隨老師聽音樂合節奏做熱身運動進場(幼兒自由散開,盡量舒展動作)
二、導語
(手機:鈴……)“喂,您好!哦,是小紅帽的媽媽呀,您很忙請我們去她外婆家把她接回來 是嗎?好的',您放心好了。恩,好的,再見。”“小朋友,小紅
帽的媽媽讓我們去她外婆家把她接回 來,我們小朋友愿意嗎?”(愿意)好的,讓我們采些水果和鮮花去好嗎?要采水果和鮮花要轉動手腕才可以,先看老師做一
遍。(音樂)
三、新授手腕組合
A、教師完整示范動作。
B、幼兒非步驟學習繞腕組合
1、幼兒學習采蘋果的動作
(動作要領:立直、拍腿、提腕、轉腕、壓腕)
2、聽口令做一遍才蘋果的動作。
3、學習采鮮花的動作
(動作要領:跪坐、攤手、轉腕、推手)
4、聽口令做一遍采鮮花的動作。
C、聽口令完整跟老師連起來做動作。
D、聽音樂合節奏跟學動作。
小朋友真棒,都學會了采蘋果和采鮮花的本領了,好的,現在我們就去嘍!
四、復習‘勾繃腳’
“帶上我們的禮物,還要穿過一片森林才能到小紅帽外婆的家,小腳丫準備了”復習‘勾繃腳’音樂:森林狂想曲
“外婆家到了,送給您外婆,外婆夸我們呢!小朋友真棒!小朋友,剛才我們的小腳丫走了 這么久,一定累壞了吧?我們讓它休息一下吧!”音樂:搖籃曲。
五、退場
“天黑了,我們還要送小紅帽回家呢,仙女讓我們變成了小天使飛回去。我們回家嘍!
音樂:律動鳥飛碎步退場。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聽音樂,感知音樂曲調,能根據樂曲節奏快慢間隙線條彩帶表演
2、幼兒自主創編動作,培養幼兒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魔法棒、彩帶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有一位老爺爺做了很多木偶,小木偶很羨慕小朋友的生活,它每天都在學習小朋友的本領,我們一起來看看他都學會了那些本領。
第一次感受音樂。(教師表演小朋友模仿)
師:剛才老師把魔法的動作都做了一遍,有誰可以告訴我老師都做了哪些本領?
我們一起來學學這些本領吧!
播放音樂學做動作!
有一位美麗的仙女她看到我們每天練習本領非常辛苦,她給了我一根魔法棒,她告訴我,如果我們能完成仙女給我們的三個挑戰,她就會把小木偶變成小朋友。首先我們用魔法打開這個魔法棒!
二、探索彩帶變線條的方法
1、教師用魔法把魔法棒變成彩帶,完成仙女姐姐的第一個挑戰。
師:巴拉巴拉變,我們要完成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把彩帶玩出美麗的線條。昨天我在仙女姐姐那里學會了,小朋友們看看老師是怎么舞動的?
提問:請看老師用彩帶舞出了那些線條?
第一次播放音樂,老師跟隨音樂做舞動線條的動作!幼兒感受音樂,并學習老師的.舞蹈動作。
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都看到了什么樣的線條呢?
幼兒回答:像蛇,像龍卷風......
師問:剛才的這些線條,哪一個先出現哪一個后出現呢?
請幼兒上臺回答
師:小木偶們,剛才小朋友做的對嗎?有的小木偶點頭說對,有的說不對,我們有什么好辦法能驗證一下,到底哪個先出現哪個后出現呢?
2、第二次感受音樂幼兒通過觀察老師動作探索彩帶舞動的方法。
提問:誰能告訴我這次我都舞出了哪些線條呢?
3、教師出示圖譜,認識波浪線、弧線、蛇形線、龍卷線。
師:誰能告訴老師。這些線條都分別出現了幾次呢?
幼兒回答:2次,4次......
提問:那條線先出現的?
4、第三次感受音樂
幼兒跟隨音樂和老師一起舞動動作,幼兒通過觀察老師表演記住線條的出現次序。
師:老師給我們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魔法彩帶,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是怎么打開彩帶的呢?首先我們先找到彩帶的小尾巴,下面我們來試一試,巴拉巴拉變,小木偶們都打開自己的彩帶了嗎?
老師教小木偶們魔法彩帶的變換動作,跟隨音樂,一起變出美麗的魔法線條。
5、第四次感受音樂教師和幼兒共同表演
師:我想問問小木偶們,剛才跟隨音樂做彩帶動作的時候,有沒有出現什么問題呢?
幼兒:彩帶打了蝴蝶結
師:由于我們的小木偶們力度不夠,所以有的小木偶們的彩帶打了蝴蝶結,那么下面小木偶們舞動彩帶的時候要有力度好不好?
三、完成仙女給小木偶們的第二個挑戰
師:我們的第一個挑戰已經完成了,下面我們要完成仙女姐姐給我們的第二個挑戰了。
播放音樂,幼兒獨立完成舞動彩帶的動作
師:這次的挑戰有的小木偶的彩帶又打結了,這說明小木偶們的力度還是不夠大,我覺得這次的挑戰不夠成功,我們再來挑戰一次好不好?
再次播放音樂,小木偶們再一次完成挑戰任務。
師:這次的音樂怎么了?音樂長了一段,這個就是仙女姐姐給我們的第三次挑戰,通過用長出來的音樂,小木偶們自己想想能做出什么樣的線條?
小木偶們你們自己能做出什么樣的線條呢?
四、播放音樂,讓幼兒做出自己喜歡的線條,完成仙女姐姐的第三個挑戰。
師:小木偶們看看現在發生了什么?(老師做小木偶變回小朋友的動作)
現在小木偶們都完成仙女姐姐的挑戰了,現在我們都變成小朋友了,太棒了!
五、教師小結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游戲,初步感應語詞節奏,能用肢體節奏表現童謠。
2、通過認識食物與排泄物的關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活動準備:
軟墊每人一塊,女孩圖片、糞便、實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觀察圖片上的女孩怎么了?為什么會肚子疼?
二、了解食物與糞便的關系。
三、吃壞了肚子會發出什么聲音呢?幼兒模仿,引導說疊詞。
四、聽音樂,學說歌詞。
1、教師帶領小朋友一起跟音樂說歌詞,做動作。
2、提煉歌詞,練習疊詞發音Pee Pee Poo Poo
五、音樂游戲
1、出示道具軟墊,用軟墊當小馬桶,聽到句尾的詞語迅速跳到軟墊上。
2、兩人一組游戲。教師先示范,一名幼兒模仿上廁所,另一名幼兒手拿軟墊當馬桶去接。
3、幼兒和家長一起游戲。
六、教師小結:引導幼兒喜歡吃各種有營養的食物,知道飯前洗手,飯后擦嘴與漱口及常喝水的習慣。
活動反思:
小班上學期的幼兒,多數孩子會產生如廁的問題。他們有的是因為還沒有學會這項生活技能,有的是因為玩得太投入忘記了如廁等等,這樣不利于他們的身體健康。《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小班上學期健康領域的目標是要養成自己大小便的衛生習慣,因此我選擇奧爾夫音樂游戲《peepeepoopoo》。因為游戲和模仿是小班幼兒學習的特點,而音樂游戲不僅給孩子們提供了情節,而且充滿了趣味性,并且給孩子音樂的享受。在音樂的伴奏下,幼兒通過模仿動作和表情表現排便,讓他們在快樂的游戲中體會到上廁所其實也是件快樂的事情。
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在音樂伴奏下用動作和表情來表現排便。幼兒通過模仿、經驗的`遷移學會玩這個游戲,并且每一次的游戲都會有新的要求,這些要求是層層遞進的,幼兒在這樣的挑戰中始終保持愉快的情緒。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9
【設計思路】
這首童謠音樂曲風幽默風趣、節奏清晰明了,蚊子的習性和幼兒生活非常貼近,為孩子們將生活轉化為藝術進行肢體表現做好了鋪墊。我把它作為素材,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孩子們在游戲中體驗、探索、表達和合作,充分領略音樂的有趣。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樂句與節奏,用動作表現趕蚊子、蚊子叮、生氣、拍蚊子等情節。
2、通過觀察、討論、模仿的方法來共建游戲玩法。
3、體驗和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蚊子指偶、幼兒會念兒歌
【活動過程】
1、體驗蚊子飛和趕蚊子的音樂情節和節奏。
(1)教師講‘小孩兒睡覺,蚊子叮小孩,小孩兒趕蚊子,最后打蚊子’的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游戲內容。
(2)“蚊子怎么飛?”(哼樂句學習動作)“它飛來了,趕快把它趕走吧!怎么趕?一起來趕一趕!”(哼樂句一起學趕的動作)
(4)“我們來做做蚊子飛和趕的動作吧!”(帶幼兒跟音樂進行飛和趕交替動作)
(5)師幼進行兩遍角色互換(一個當蚊子,一個當小孩兒)的樂句交替練習。
2、體驗蚊子叮的音樂情節和節奏
(1)“(出示蚊子教具)它飛到手上來叮我了!蚊子還跟著兒歌的節奏一下一下叮我呢!”(教師示范叮的動作和節奏)
(2)“把你的一根手指頭變成臭蚊子,在你身上一下一下的叮!(播放兒歌)
3、討論、觀察和創造生氣的.姿態。
(1)你們被叮醒了生氣嗎?生氣的樣子是什么樣的?
(2)蚊子一個一個叮過來了,被叮的孩子醒過來做一個不一樣的生氣的木頭人。
(3)你們生氣的都想把蚊子怎么樣了?一起來拍蚊子吧!什么時候拍呢?仔細看。(教師示范,引導幼兒知道在“打干凈”后面拍。共同練習幾次。)
(3)“聽!這兒也有拍蚊子的聲音呢!”(播放聲音)“還有個奇怪的聲音你覺得是什么?”(死掉)“你覺得蚊子在空中怎么樣以后才死掉的呢?再聽一遍!”(引導幼兒理解蚊子轉圈圈,死掉了!請個別幼兒表演‘轉圈圈,死掉了!’的樣子,之后一起表演。)
4、加入前面的飛和趕的情節完整進行游戲。
(1)第一遍教師哼,第二遍跟音樂。
(2)個別幼兒當蚊子進行游戲。
(3)一半兒幼兒當蚊子,一半兒有當小孩兒,進行兩兩游戲。之后交換
5、結束
把好玩的游戲教給其他的朋友,做滅蚊專家。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上的是小班音樂游戲《拍蚊子》。活動中,主要引導孩子學會拍蚊子、撓癢癢、擦藥以及睡覺的動作。活動以完整欣賞音樂導入,老師在幼兒感知音樂的同時,配上了動作提示。活動中,我還借助兒歌幫助孩子記憶動作順序,孩子們都能跟著音樂作出動作。但是活動中還是出現許多不足,以下是我作出的反思:
1、活動目標一中,感受音樂的節奏與動感,比較沒有表現出來。活動的目標二:體樂意參與游戲,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其中,合作的環節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應該放在中班。
2、活動的導入環節花費的時間較長。當幼兒回答不出問題時,老師應給予適當的詳細的提示。活動中老師的語言及問題都比較多,讓孩子說的機會比較少,拋出的問題也比較范,缺乏啟發性的提問。在今后的活動中,老師應該注意語言的簡化,并用幼兒能理解的語言提問。
3、活動缺少讓孩子安靜、完整傾聽音樂的機會。應該先讓孩子完整傾聽、感受音樂的節奏,再以動作提示。分段感受音樂時,蚊子的不同方位和節奏要重點體現出來,才不會導致幼兒亂拍。游戲后,缺乏有效性的評價。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快慢不同的節奏,能用身體動作表現小羊、大羊、老羊走路的不同。
2、在活動中感受戰勝大灰狼的喜悅,有成功感。
活動準備:
1、小羊、大羊、老羊的圖片,大灰狼的頭飾。
2、相關音樂。
活動過程:
一、完整欣賞音樂
1、講述故事:
2、完整欣賞音樂:故事里還藏了好聽的音樂,聽一聽,音樂有幾段?說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分段欣賞音樂,用動作表現三段音樂的不同:
1、邊放音樂邊出示圖片:聽一聽誰來了(小羊),它是怎樣走路的'?(幼兒自由表現后集體練習。)
2、用同樣的方法學羊爸爸、羊爺爺走路。
3、完整表演:山坡上有很多青草,我們跟著三只羊一起去吃草吧!聽,誰先上山,我們就跟著它一起上山。(不斷變換音樂,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身體動作表現。)
三、感受戰勝大灰狼的喜悅。
1、你們吃草吃得開心嗎?草的味道怎么樣?一起做做高興的樣子。
2、播放恐怖音樂一位小朋友扮演大灰狼出場:誰來了?小羊心里怎樣?
3、小羊、大羊、老羊們不要害怕,我們一起想辦法對付它。想想怎樣才能打敗大灰狼?
4、教師與幼兒一起做頂、踢、撞的動作。
5、總結:你們真能干,想了這么多的好辦法,如果再遇上大灰狼,我們就團結起來用剛才想的辦法對付它。
四、完整表演后結束:
1、師:現在我們繼續吃草吧!
2、時間不早了,我們一起下山吧!(幼兒邊聽音樂完整地表演一遍)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11
教學目的:
1、注意聆聽描寫小動物的音樂,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和睦相處。
2、夠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動物說話》。
3、音樂中感受動物的可愛形象,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想象中的動作,在表演中表達出對小動物的愛護之情。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教學準備:
大象頭飾、小雞、老鼠、小貓、小狗、小蜜蜂、小兔、獅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教師模仿大象的動作)小朋友們,你們猜我是誰呀?(咳)對了,我就是大象伯伯,今天我們動物們要開一個聯歡會想邀請你們參加,愿意嗎?
二、學習新歌《動物說話》
(一)帶領學生朗讀歌詞下面我們就請出第一只小動物,你們看他是誰呀?(小雞)小雞是怎么說話的呀?(嘰嘰嘰)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說:小雞怎樣叫?嘰嘰嘰嘰嘰
(二)聽范唱大家知道嗎?小雞不僅會說話,它還會唱歌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聽范唱)
(三)試著演唱歌曲
1、剛才,小朋友們聽的特別認真,我們試著唱一唱好嗎?
2、誰道小雞是長什么樣的?(毛茸茸,尖尖的嘴)那好大家邊唱邊把小雞可愛的樣子表現出來。(教師伴奏)3幼兒創編歌詞。師:你還知道什么小動物會唱歌呀?
三、想象小動物的形象,理解音樂。
(一)森林那么大,一點都不熱鬧,再請出一些小動物行嗎?師:聽森林里來了誰?教師范唱。請大家輕輕的把眼睛閉上感覺又出現了什么動物?表演本段音樂。
(二)聽作品辨別小動物老師發現大家特別有想象力,還特別喜愛動物,有很多偉大的作曲家也特別的喜愛小動物,他們寫了很多描寫小動物的曲子,都有什么呀?我們來聽聽誰第一個出場啦!
1、放小蜜蜂音樂,音樂里呀用小提琴的'演奏模仿了小蜜蜂抖動翅膀的樣子聽出來了嗎?
2、聽小狗音樂。你們聽又有誰來了?怎么聽出來的?誰能學學小狗的動作?
3、咱們再請出一個動物,聽?是誰呀?小老鼠、小花貓四、看動物軟件剛才,我們唱的聽的特別認真,森林里的動物們真的來參加我們的聯歡會了。
四、扮演小動物開動物聯歡會老師表演兔子媽媽并擔任解說。
動物聯歡會就要開始了,今天就由森林之王主持大會。小狗第一個來表演節目,他迫不及待的手舞足蹈起來了(放音樂小狗乖乖)森林里烏龜大哥和小兔子商議比賽呢?你看他們來了。小蜜蜂們來到大森林里準備收集花粉采蜜呢!(放音樂)動物聯歡回快要結束了小動物門全體起立站到臺前一起聯歡,最后動物們高高興興的回了家。
活動反思:
喜愛小動物是孩子們的天性,但模仿小動物的動作、神態、叫聲等活動就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觀察力、模仿力、表現力。以孩子的興趣入手,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注意聆聽,養成細心的習慣,把學生對動物的興趣自然而然地轉移到對音樂的興趣,是我們音樂課堂教學的目的之一。注意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使他們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享受到美。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演唱歌曲《娃哈哈》,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
2、學習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墊步。嘗試手腳協調地跟著音樂表演新疆舞《娃哈哈》。
【活動準備】
舞蹈編排:
(1)腳步以墊步貫穿始終。
(2)聽歌詞,記動作次數。
第一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兩次,雙手在左上方一高一低轉動手腕兩次。
第二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兩次,雙手在右上方一高一低轉動手腕兩次。
第三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兩次,雙手側平舉,轉動手腕兩次。
第四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兩次,雙手在頭頂上方轉動手腕兩次。
第五句歌詞:雙手在胸前一邊拍手一邊自轉一圈。
第六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三次,最后雙手翹起大拇指擺個造型。
【活動過程】
一、學唱歌曲環節。
1、聊聊新疆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風土人情,進一步了解新疆,喜歡新疆,激發幼兒學習新疆歌舞的興趣。
2、學唱歌曲,熟悉歌曲,強調在重拍上的歌詞要唱得短促有力些,如:我、是、花、真等,為學習墊步打好基礎。
二、學習墊步。
1、創設一個“乘坐火車去新疆旅游”的情景,輔助提問:“火車怎么開呢?”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示范的火車開法:雙手叉腰,做墊步。
2、交流自己的發現。如:“一只腳在另一只腳的后面一點用腳尖踩。”“腳踩下去的時候身體要長高。”……幼兒模仿嘗試,教師觀察指導。
3、教師邀請“火車開得好”的幼兒示范,再次幫助幼兒了解墊步的要領,知道只有這樣開火車才能到新疆。
4、出示鈴鼓,介紹這是新疆叔叔跳舞時用的樂器。教師跟著音樂拍鈴鼓,請幼兒跟著示范者再次開火車去新疆旅行。用鈴鼓聲給幼兒信號,在聽到鼓聲的同時腳踩下去,幫助幼兒踏上音樂的節奏。
5、請一位把握節奏較好的幼兒來做新疆叔叔拍鈴鼓,帶大家游覽新疆美景。
三、學跳新疆舞。
1、教師示范舞蹈。輔助提問:“新疆阿姨是怎么跳的`?”“手腕轉動和扭動脖子表示什么意思?”聯想到摘葡萄和葡萄很好吃的意思。“不同方位轉動手腕表示什么意思?”幼兒聯想是在摘不同地方的葡萄。
2、按舞蹈動作的順序編成了一首兒歌:
左邊的葡萄大又大,
右邊的葡萄甜又甜,
旁邊的葡萄多又多,
上邊的葡萄數不清。
娃哈哈,娃哈哈,
新疆的葡萄亞克西。
3、在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的過程中學會舞蹈。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認真聽故事,積極參與游戲,體驗隨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2.感受音樂能用動作等形式表現不同的樂句,體驗通過合作找到“寶藏”的快樂。
活動準備:
瑪麗尋寶音樂、骰子、教師扮演怪物,三箱禮物盒。
一、故事導入本次活動。
在大森林里住著一群聰明、勇敢、團結的小瑪麗,他們辛勤的勞動換來了很多很多寶貝,可是有一天來了一個怪物,它把瑪麗的寶貝都給奪走了,小瑪麗們覺得找到怪物,奪回寶貝,我今天就是瑪麗隊長,你們就是小瑪麗。
二、幼兒欣賞完整音樂。
瑪麗隊長先出發,小瑪麗仔細看在遇到怪物之前都做了什么動作。
剛才遇到怪物之前都做了哪幾個動作?(集合、走...)
三、播放第二遍音樂。
我們再仔細看看,遇到怪物前先做了哪些動作后做了哪些動作。
剛才我做了哪幾個動作?先做了哪個?我記不清你們來幫幫我(集合、尋找寶貝、走..)
遇到了怪物我們應該怎么辦?幼兒回答。師:它來了我們不要動看一看它要干嘛。
三、播放第三遍音樂,怪物出場。
所有的小瑪麗在我這里集合,我們一起尋找寶貝。
我的小瑪麗剛才有沒有北怪物帶走啊?剛才怪物來了你是怎么樣做的?給自己鼓鼓掌,真是一群勇敢的小瑪麗。
四、播放第四遍音樂,怪物出場與小瑪麗玩游戲。
教師小結:小瑪麗們剛才我們跟著隊長一起出發,都很神氣的做動作,要是你們能跟我一起喊口號而且做動作那就更好了。
怪物好像醒來了,來聽聽它會跟我們說什么?(怪物:小瑪麗們其實我也不想拿你們的寶貝,可是我一個人在山上太無聊了,就想找人和我玩游戲,我最喜歡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你們一起跟我玩一下好不好?口號:1234一起加油吧。你們想拿回你們的寶貝就和我一起玩游戲吧!)
教師總結:這個怪物喜歡玩什么游戲?怪物在什么時候出的拳?哪個字出的拳?(吧出拳)有那么多寶貝想不想拿,我們一起去拿吧,怪物想跟我們一起玩那我們就跟他一起玩。
(怪物:我看看我出的是布,你們出的是什么?我發現小瑪麗有個秘密,你們出了拳都沒有變,你們輸了也沒有變很誠實,所以這一次讓你們自己選個小寶貝回家)
五、播放音樂幼兒一起游戲。
師:看看他會給我們帶回什么寶貝?這是書。剛才我們的小瑪麗都很誠實,所以這個怪物很開心,把禮物還給我們了,它走的時候還留了一個骰子,這次想換一個玩法,我想請你們丟骰子,丟到了幾就得有幾個以上小朋友贏了我,我才能把禮物還給你們。這次我想把骰子交給小瑪麗隊長。(小朋友丟骰子)等會有三個小朋友贏怪物。
六、播放音樂再次出發拿寶貝。
怪物:我出的是布你們出什么才能贏了我?剛剛你們丟骰子丟了幾?現在有九個人贏了我,你們能不能拿上寶貝?
瑪麗隊長跟怪物是拿寶貝。師:看看這次會給我們帶回什么寶貝?還有一箱寶貝,我們回去再想一想看,我們丟了三,但是有九個小朋友贏了它。我們在想想。我們在玩一次。
怪物:我出的是拳頭,你們出什么才能贏我?把布舉起了數一數,隊長跟我去拿寶貝。
師:這次拿回來是什么?我們回去再一起分享。
七、結束部分。
師:小怪物你下次想跟大家玩游戲,你可以跟我們好好
說,亂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音樂的旋律,在魔法棒的提示下學習分辨音樂的結構。
2.能依據自己的生活和游戲經驗做出不一樣的動作。
3.自然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游戲"木頭人",模仿各種運動動作。
2.課件《動物狂想曲》、自制魔法棒。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的開始部分,為活動做準備。
師:這段音樂聽過嗎?(介紹音樂名稱)聽到音樂你會想到什么動物?他們在做什么?
二、欣賞音樂,學習分辨音樂的結構。
1.課件出示魔法棒,欣賞音樂。
師:看!這是什么?它有很強的`魔法,在《動物狂想曲》里它會出現,我們一起聽一聽,(教案:)看看它在音樂中一共出現幾次?每次出現都發生什么事情?
2.師:音樂中魔法棒一共出現了幾次?
魔法棒第一次出現發生什么事?(幼兒坐在座位上做小動物動作)
3.聽第一段的音樂,幼兒做動作。
4.師:魔法棒第二次出現發生什么事?
這些玩具你會玩嗎?
你可以玩得和小動物不一樣嗎?
5.聽第二段音樂,幼兒做運動。(此處幼兒若感興趣可重復做)
6.師:魔法棒第三次出現時又發生什么事?
如果魔法棒指向你們,你想變成什么樣子的雕像?(出示自制魔法棒,幼兒做各種雕像的動作)
7.聽第三段音樂,音樂的最后幼兒做自己想做的雕像動作。
三、完整進行音樂活動,體驗喜悅情感。
聽音樂完整進行活動,根據幼兒當時情況結束音樂活動。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看圖譜學習用溫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2、感受寶寶對媽媽深深的愛。
活動準備:
歌曲錄音、音樂圖譜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我們都知道媽媽很愛你們,那你們愛媽媽嗎?愛媽媽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呢?
二、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1)聽一聽歌里面的寶寶是怎么愛媽媽的?(欣賞歌曲)
(2)歌曲里的寶寶用什么動作表示愛媽媽?(親親)你們有沒有親過媽媽?我們用什么親媽媽的?(小嘴巴)(出示圖)我們來看看這張圖,上面有紅紅的小嘴巴,就表示什么?(親親),那小手表示什么呢?(摸摸)
(3)歌曲里的寶寶親媽媽哪里了?小手摸媽媽哪里?
(4)寶寶是按什么順序親親和摸摸媽媽的呢?我們再來聽聽歌曲!(再次欣賞)
(5)(出示歌曲圖譜)我把它按順序畫了下來,誰看懂了來說一說?
(6)我們看著圖譜一起來說說寶寶是按什么順序親親和摸摸媽媽的`。(一遍)
(7)這次我們配上音樂,看著圖譜,大膽的說出來。(二遍,最后一遍老師唱)
2、學唱歌曲,表演歌曲
(1)剛才聽到老師跟著音樂唱起來了,我知道你們一定也很想唱,要不要試試?(第一遍跟歌曲唱,第二遍放伴奏:師大聲,幼兒輕聲)
(2)你們唱的很棒!獎勵你們一個游戲《用手指出來》,我們一邊唱一邊把你唱到的用手指出來,好嗎?(跟著音樂做動作一起演唱歌曲)
(3)媽媽愛你們,老師也像媽媽一樣愛你們,你們想不想親親我這個老師媽媽?好,那你們用好聽的聲音,好看的動作向我表示你們的愛吧。(幼兒表演唱)
三、替換歌詞
1、除了媽媽愛你們,還有誰也愛你們那你們想不想也親親、摸摸他?我們可以怎樣唱呢?(爸爸我要親親你等)
2、看著圖譜替換歌詞演唱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03-05
幼兒園中班律動音樂教案04-27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15篇03-05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15篇)03-05
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集錦15篇)03-05
幼兒園律動活動教案08-27
王老先生有塊地幼兒園中班律動教案08-26
幼兒園音樂律動教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