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小班教案:揪尾巴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揪尾巴,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教案:揪尾巴1
【活動目標】
1、練習快跑和躲閃的動作,提高幼兒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
2、培養幼兒能在游戲中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廢舊報紙條,彩色布條,音樂游戲光盤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隊列練習
列隊成四路縱隊,聽口立做動作:立正、稍息、向前看齊、齊步走、左右轉彎等
2、聽著音樂做熱身運動
教師自編,上肢————下蹲————體轉—————腹背————踢腿—————整理運動
二、游戲開始:
1、請幼兒想想兩人怎樣玩布條。
請幼兒自由找一朋友,分散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2、請幼兒示范玩法,把布條塞進褲腰,讓對方揪出布條。
教師講解玩法規則:兩人面對面站立,數一二三,同時開始左右挪動,瞅準機會揪對方的尾巴,但不得推拉,先揪下對方尾巴為勝,幼兒進行游戲。
3、教師提問:怎樣不被對方捉住尾而自己卻能捉住別人的尾巴?鼓勵幼兒快跑躲閃身體靈活動作要快。幼兒再次練習揪住尾巴的為勝利
三、自由玩布條
1、教師提問:你們知道,布條除了有這些玩法,還有其他什么有趣又好玩的方法嗎?自己去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2、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發現的新玩法。
3、探索用報紙條玩揪尾巴的游戲。
【延伸活動】
將幼兒探索的`新玩法用報紙條玩揪尾巴的游戲,利用晨間、戶外活動鼓勵幼兒自由組合玩游戲,回家后請家長與幼兒一起繼續探索報紙條的玩法,共同體驗游戲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教案:揪尾巴2
目標:
1、喜歡參與幼兒集體游戲活動。
2、學習聽口令做游戲,聽懂游戲規則。
3、與同伴合作進行的搭建游戲。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材料
提供小老鼠、花貓頭飾若干小老鼠的尾巴。
重點指導
1、告訴幼兒游戲規則,提醒幼兒要遵守游戲規則。
2、提醒幼兒跑時小腳要抬起來,兩手握拳,兩臂前后擺動。
3、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
(1)請幼兒說說什么動物有尾巴誰說出一個動物名,即給按上一條布尾巴。
(2)模仿小動物走路,來起到活動身體的效果。
2.基本部分。教師和幼兒共同游戲
游戲開始,教師說“捉尾巴的人來啦”!小動物四散跑開,教師想辦法把小動物的尾巴揪下來,小動物利用轉身、變速跑、左右躲閃等方法保護自己的尾巴,被捉到尾巴的幼兒暫時退出游戲。沒被捉掉尾巴的小朋友在自己的手腕上套一根牛皮筋。討論:怎樣做才不會被別人揪下尾巴。
幼兒游戲:幼兒兩人一組互相捉尾巴,勝利者套一根牛皮筋。(做兩遍)男女小朋友互相揪尾巴,勝利者套一根牛皮筋。
3.結束部分
(1)數一數自己在這次活動中一共的到幾根皮筋。
(2)告訴孩子得到幾根皮筋回活動室就可以的到幾顆糖果,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
(3)老師會把小朋友找到的保護尾巴的好辦法告訴小動物,他們一定會很高興的。
活動反思: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對于小班的孩子,跑跑跳跳的戶外游戲,對他們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戶外游戲《揪尾巴》,是孩子們最近時常玩的一種新的游戲。在游戲開始時,大部分幼兒不知道怎樣逃避別人的追趕,只顧自己跑自己的,不知道去抓同班的尾巴,沒有一定的技能和技巧。經過幾次反復的游戲后,幼兒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同伴間合作的意識也更強了。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孩子們十分興奮和喜歡,當夾尾巴的同伴來抓他們的尾巴時,他們都開心地跑向四周,角色很投入,所以面幾次的游戲進行的較順利,孩子們真正的從中體驗了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每次活動結束后,我都會根據活動情況進行活動反思,我認為活動中的優點是盡可能給了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沒有過多限制幼兒。不足之處是缺乏教師更大的靈活性、應變性。我想,小班的孩子其實還是喜歡玩易掌握的單一的動作的游戲,他們喜歡玩同一類游戲尤其喜歡角色化的游戲內容,而角逐、競賽、運動量大的游戲,對他們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小百科:尾巴基本的意義是指動物的身體器官,因其在身體的后部,后來延伸為事物主要部分的跟隨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