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教案《排序》通用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教案《排序》,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教案《排序》1
準備材料:
1、有殼的花生、糖果、紅棗若干粒(分別放在三個盤子里)。
2、形式排列卡三張:紙制卡片,繪有按一定規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紅棗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3、牙簽若干
直接目的:嘗試用三種不同種類的食物按一定數量進行有規律地排列。
間接目的:
1、觀察能力的培養
2、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3、遷移能力的培養
活動提示:
1、將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請幼兒說出食物名稱。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張,請幼兒回答:“箭頭表示什么?”(從箭尾到箭頭表示一個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棗”的順序連續重復排列三組,教師用牙簽將形式圖劃分為三小節(牙簽放在棗與糖之間)。
4、請幼兒觀察并引導幼兒討論:
他們被分成了幾組?
每組有哪三種食物?
每組中誰在前?誰在后?誰在中間?
三組排列完全相同嗎?
5、請幼兒跟著老師將形式排列卡的內容點讀兩遍,注意每讀完一小節后要稍作停頓。鼓勵幼兒記住圖形排列規律。
6、請幼兒將實物與圖形從左往右對應,并按原有規律繼續排列。
7、排列完畢,老師與幼兒一起點讀并確認排列結果,如發現錯誤要及時調整。
8、分別出示第二張、第三張形式排列卡,引導幼兒獨立完成操作。
9、教具歸位時要注意從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組一組地收。
錯誤訂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2、教師的引導及幫助。
延伸變化:
1、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增的規律重復排列。
2、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減的規律重復排列。
3、學習將一個物體按數量遞增、另一個物體按數量遞減的規律同時排列。
中班數學教案:認識硬幣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5角、1元的硬幣。
2、能夠區分兩種硬幣。
活動準備:
5角、1元的硬幣每人一套,存錢罐1個,籃子20個,小盒子1個,教棍1根,幻燈片7張(5角、1元硬幣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張,5角、1元在一張圖的圖片一張),捐物箱2個,玩具若干,長桌2張。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認識5角、1元的硬幣
2、活動難點:區分兩種硬幣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出示存錢罐,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存錢罐)老師在里面存了好多硬幣。現在我把它請出來和小朋友交朋友。
2、基本部分
(1)幼兒找“朋友”,進行認識。
硬幣朋友最喜歡和輕輕拿,輕輕放的人交朋友了,你們能做到嗎?請你們在籃子里找一個“朋友”。
提問:
a、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形狀的?
b、它是什么顏色的?
c、上面有些什么圖案?
(2)幻燈片演示,教師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幣讓幼兒認識。
現在,請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籃子里,下面我們把這些硬幣放大了再來看一看。
認識5角,用幻燈片向幼兒展示5角的硬幣。
正面——提問:
a、這是多少錢的硬幣?(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么?
反面——提問:
a、這是5角的正面還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么圖案?(荷花)
正反面——這就是5角硬幣的正面和反面,請你們在籃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幣。(找到后)
提問:
a、請你們摸一摸,有什么感覺?(硬硬的、圓圓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么顏色的?是什么形狀的?(金色、圓形的)
認識1元,用幻燈片向幼兒展示1元的硬幣。
正面——提問: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幣?(1元)
b、上面都有些什么?
反面——提問:
a、這是正面還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么圖案?(菊花)
正反面——這個就是1元硬幣的正面和反面,請你把它找出來,好嗎?(找到后)
提問:
a、它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銀色、圓形的`)
b、數字是幾?(1)
c、上面的漢字是什么?(元)
(3)同時出示5角、1元的硬幣讓幼兒觀察、認識。
老師把5角、1元的硬幣都放到了一起,我們一起來看看。
提問:
a、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結:都是圓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幣,顏色不同,大小不同,數字不一樣,漢字也不一樣。
(4)區分硬幣以鞏固硬幣的認識。
我們認識了5角、1元的硬幣,現在我要考考旁邊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認識嗎?這是多少錢?(5角)要考倒爸爸媽媽可真難,現在我來考小朋友,看你們認識這些錢嗎?這是多少錢的硬幣?(1元)這呢?(5角)真棒!現在老師換一換,請你們在籃子里面找出5角的硬幣讓老師看看,你們還能找出1元的硬幣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看看嗎?剛才小朋友說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師這里有一個小盒子,里面放了許多5角、1元的硬幣,我請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個5角的。
3、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并進行簡單的購物。
今天,我們和硬幣交了朋友,都認識了5角、1元。看,老師請了2個售貨員阿姨來,請阿姨們說說她們賣的是什么東西?(售貨員介紹:小朋友們好,我是5角店的售貨員阿姨,里面有…)你們想買玩具嗎?(想)那老師請小朋友拿一枚硬幣去買一樣自己喜歡的玩具,買到后玩一會兒就把它捐給災區的小朋友。請1、2組的小朋友拿硬幣買玩具,請3、4組的小朋友拿硬幣買玩具,…小朋友你們看,這是捐物箱,我們把買到的玩具捐給災區的小朋友。(甘紅梅)
幼兒園中班教案《排序》2
【活動目標】
1、復習1—5的序數,能用序數詞表示5以內物體排列的次序,加深理解序數的含義。
2、能夠根據方向卡的提示,沿不同方向給物體排序。
【活動準備】
情境掛圖、動物磁性卡、1—5數字磁性卡兩套,方向指示卡,紅、黃、藍三色火車頭卡片和配套數字卡。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直觀感知。
(一)、師:今天,老師想帶小朋友們去一個地方,那里有小火車、摩天輪、過山車……猜猜看是什么地方?(兒童游樂場)來,我們一起坐上小火車,出發嘍!轟隆隆隆……轟隆隆隆……嗚---
(二)(出示情境掛圖)
師:游樂場到了,小朋友互相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幼兒互相交流后,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1、提問:
①火車頭是什么顏色?(變換提問方式,引導幼兒多方位思考問題)
②從火車頭的方向數第一節車廂是什么顏色?誰坐在里面?
③藍色車廂是第幾節?
④第五節車廂是什么顏色?
⑤第三節車廂里沒有人,它去哪兒了?(胖胖豬在過山車上),從而引出下一個環節。
2、提問:
①從下往上數胖胖豬坐在第幾個座位上?
②貝貝羊的座位排第幾?
③如果從上往下數,第幾個座位是空的?
④胖胖豬排在第幾?
3、師:我的一個好朋友叫“小美麗”,她穿著一件漂亮的黃裙子,手里拿著紅色的汽球,她也在游樂場里玩,可是我現在找不到她了,小朋友們能幫我找一找嗎?
提問:
①從售票亭的方向數,“小美麗”排在第幾?
②排在第一的是誰?
二、利用教具操作演示。
1、師:還有幾個小動物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它們是誰呢?(教師一一出示胖胖豬、寶寶兔、嘟嘟牛、貝貝羊、樂樂龜,散亂地擺放在磁板上,請小朋友給它們排排隊。)
2、出示“→”標志卡,把“→”卡放到小動物的左側
提問:現在我們從箭頭的方向數,誰排在第1?(找出對應的數字卡片放在該小動物的下面)依次給其它小動物排序,送上數字卡。
3、變換箭頭方向和小動物的`位置,練習雙向排序。
三、幼兒體驗,鞏固加深雙向排序
1、請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站成一排,其他小朋友的手里拿有一張數字卡片。
師:老師要變魔術了(手拿“→”卡片站在小朋友的左側)提問:從箭頭的方向數,XX小朋友排在第幾(第2),請下面手拿數字2的小朋友把數字寶寶送給他。請其他幼兒將手里的數字卡片送出去。
2、將“→”換成“←”,另選一組幼兒練習雙向排序。
四、游戲:小朋友們,剛才你們是怎么來的?(坐火車來的)現在我們要坐火車回家了,誰愿意來當火車頭?(請3名幼兒到前面扮演火車頭,分掛上別紅、黃、藍色火車標志卡)。
發給其他幼兒每人一張火車票,請幼兒根據顏色和數字按順序上車,請小朋友互相檢查一下,是否正確。“出發嘍!”隨音樂開車離開。
幼兒園中班教案《排序》3
活動目標:
1、能發現、再現物體的序列,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在操作活動中有規律地設計圖案,提高動手能力。
2、培養幼兒思維的多樣性,初步感知數學中的規律美。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彩色珠子、彩皮、腰帶、彩帶等。
3、玩具小熊一個,籃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感知規律
1、觀看課件,引導幼兒發現并講出其中的規律出示玩具小熊,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呀?(小熊)
師:小熊他今天可開心了,因為他搬新家了,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家的新房子吧!(觀看課件畫面)小熊的新家漂亮嗎?(漂亮)
師:今天小熊還請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做客呢,看看他們是誰呀?(小兔,小貓,小狗)
師:三位好朋友接到小熊的邀請可高興了,他們要出發啦!
師:(觀看課件畫面)哦,這三位好朋友每人都走了一條小路,哇小路上還有好看的小石頭呢!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走的小路上的小石頭是怎樣的。
師:先來看小兔,他走的小路上的石頭是怎樣的呢?(一塊紅色一塊綠色一塊紅色一塊綠色……)
師:小兔走的小路是一格一排列的石頭小路。小貓走的小路呢?(一塊綠色兩塊藍色一塊綠色兩塊藍色……)
師:小貓走的路是一格二排列的石頭小路。小狗呢?(一塊紅色一塊藍色一塊黑色一塊紅色一塊藍色一塊黑色……)
師:小狗走的小路是一、一、一排列的石頭小路。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這三條小路看上去漂亮嗎?(漂亮)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小石頭的排列有規律)
2、觀看課件,引導幼兒按規律排列
(1)引導幼兒發現并嘗試接著規律排列師:到了小熊家,小熊請三位好朋友吃點心啦!咦?怎么是個空盤子呀?原來這是個神奇的盤子哦,盤子上有一些花紋,只要將盤子上的花紋按一定的規律說下去,好吃的點心就會出現了。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呀?(想)師:看看小兔拿到的盤子是什么花紋?(一塊紅色一塊黃色一塊紅色一塊黃色)接下來應該怎么排呢?(與老師一起講述)(一塊紅色一塊黃色一塊紅色一塊黃色……)看看對不對?哇,是什么好吃的點心呀?(蘿卜)師:小貓的'盤子呢?(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接下來應該怎樣呢?(請幼兒講述)(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是什么點心呀?(小魚)幼兒與老師一起吃美味的"小魚"。
師:我們也來幫幫小狗吧!誰愿意來說一說?(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接下來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骨頭出現)
(2)拓展幼兒思維師:小朋友,除了這些排列,你們還有沒有不一樣的排列?(兩個高人兩個矮人……三個大碗兩個小碗……)
二、應用創作師:吃完了點心,小熊要請大家唱歌跳舞啦,你們看,小熊打扮的漂亮嗎?(漂亮)那讓我們也把自己打扮一下和小熊一起跳舞吧!
1.簡單介紹各小組的活動內容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材料:花環和大小彩色花;彩色珠子和線;腰帶和彩色絲帶。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動吧!
2.幼兒自選小組活動(1)裝飾花環(2)串項鏈(3)裝飾彩帶裙
三、評價活動師:誰來介紹一下你的作品呢?
互相觀賞,評價個別作品,表揚有創意的幼兒。
四、結束活動
師:孩子們,把自己打扮起來吧!(一起把自己的作品戴在身上歡樂起舞)
師:時間不早啦,我們該和小熊說再見了,小熊再見!(揮手離開小熊家)
五、課后反思:
我本來想達到這樣的目標,讓孩子主動發現ABAB和ABBABB的排序規律,于是我依據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教學活動,以“小動物召開運動會”為線索,巧妙地滲透各種具有規律排序的事物,讓孩子在運動會布置的會場和動物排隊進場的規律,讓孩子去發現其中的規律,達到教學活動的目標。
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時,發現孩子們對今天的教學內容非常感興趣,這可能利用課件與情境的設置和層層遞進的環節有關系,而且孩子們也發現了其中的規律,但在讓孩子操作這個環節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1、“孩子操作”的環節,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要求,要根據項鏈上的規律繼續往下穿。
2、老師提供的材料過于單一,都是穿的,可以是貼的等。
我想這節課的教案是比較完整的,在材料上在加以調整,活動效果一定會更好。
幼兒園中班教案《排序》4
知識目標:
1、探索發現多種規律排序的方法。
2、能掌握排序的規律及遞進關系。
操作目標:能利用操作板及棋子進行拼擺幾種不同規律的排序。
能力目標:
1、能進行兩種以上的規律排序。
2、能有創新可進行知識遷移。
3、能進行完全自檢和互檢,并大膽表述。
活動內容:《探索多種規律排序方法》
活動準備:棋子、操作板,上一次幼兒操作成果。
活動過程:
一、回顧
1、回顧上一次活動情況。
請幼兒觀察上一次幼兒的排序成果,并說一說有幾種方法。
2、向幼兒交待本次活動的要求、任務。
二、幼兒動手探索實踐新方法
1、讓幼兒復習一下簡單的排序方法,然后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排的`。
2、探索發現新方法
鼓勵幼兒比自己上次拼擺要好,要和別人不一樣,拼擺后自己檢查是否有規律,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3、請幼兒間進行交流作品。
你是怎樣排的?有什么規律?
那種方法是自己新想出來的?
三、 活動延伸
1、成果展示,幼兒互相參觀、交流。
2、將材料投放活動區,供幼兒主動練習。
案例反思:
從今天的活動中發現,幼兒有了創新的意識,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新的提高。大多數幼兒都能拼出兩種以上的規律排序:有的按數量排的,有的按顏色變化排的,有的是變換方向排的,不僅如此,幼兒都能做到邊拼擺,邊檢查,發現不對的地方,馬上進行調整,這體現了幼兒已經掌握了規律排序的基本要求,還體現了幼兒的創新意識。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例:有些幼兒仍停留在最簡單的水平線上,只能排出紅的、綠的,紅的綠的,我覺得對于這樣的幼兒就需要老師在日常活動中加以個別指導,使他們循序漸進的掌握更多、更新的排序方法。真正達到既掌握知識,又增強動手能力。老師切忌急燥或放任,要做耐心的指導。
幼兒園中班教案《排序》5
設計意圖: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以幼兒生活中熟悉的動畫片《巴布工程師》為主引導幼兒在幫助巴布工程師裝飾莊園的過程中學習有規律的排序。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新規律,并感知排序可以按顏色、形狀、圖案等多種規律排序。由易到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主動學習,以幼兒為主教師引導的方式學習。在活動中鼓勵幼兒、肯定幼兒的表現并給與幼兒相應的獎勵。
活動目的:
1、發現ABAB、ABB、AAB的排列規律,感知一定規律排序的美。
2、初步感知物體某一方面的特征進行排序,并能用排序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能進行自檢和互檢,并大膽表述交流。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重難點:
重點:發現ABAB、ABB、AAB的排列規律,感知一定規律排序的美。
難點:能按照物體某一方面的特征進行排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觀看過生活中各種有規律的圖片。
物質準備:巴布莊園的環境,圖片、彩夾、排序操作卡、花片、地墊、印章
活動過程:
一、出示“巴布工程師”導入,激發幼兒興趣引導語:大家好,我是巴布工程師,今天我要帶大家一起裝飾一個有規律的莊園,莊園里所有的東西都是有規律的,先來看看我的這條欄桿吧。
二、引導發現ABAB、ABB、AAB的排列規律
1、觀察莊園欄桿的排列順序提問:
(1)這些花朵有什么不同,這兩種顏色是怎么排列的?
(2)如果我想接著往下排,應該怎樣排?
(3)這兩朵中間應該排什么?
小結:第一條欄桿是一朵黃一朵紅一朵黃一朵紅一個隔著一個這樣的規律一直往下排的;第二條欄桿是一朵黃兩多紅一朵黃兩多紅一個隔著兩個這樣的規律一直往下排的;第三條欄桿是兩朵黃一個紅兩朵黃一個紅兩個隔著一個這樣的規律一直往下排的。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引導幼兒用彩夾按一定的順序排列。
(2)提醒幼兒從紙板有箭頭的方向開始夾。
(3)拿材料前要先思考我要用什么規律裝飾我的花朵,想好了再動手。
三、觀看PPT,引導幼兒能按照物體某一方面的特征進行排序
1、引導語:巴布還裝飾一些房子,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房子有哪些規律
(1)你看懂了那一座房子,它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
(2)如果我想接著往下排,應該怎么排?
小結:第一座房子是顏色不一樣,一個紅星星,兩個綠星星一個隔著一個這樣的規律一直往下排第二座大小不一樣,一個大三角形兩個小三角形一個大三角形兩個小三角形一個隔著兩個這樣的規律一直往下排第三座房子形狀不一樣一個圓形兩正方形一個圓形兩正方形一個隔著兩個個這樣的規律一直往下排
2、引導幼兒操作排列,鞏固ABB和AAB的規律
四、以“布置莊園”的情境,引導幼兒按規律布置。
引導語:現在你們都已經學會了有規律裝飾的本領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巴布莊園里都有哪些東西需要我們裝飾的.(出示圖譜)
1、教師介紹組別:
(1)、房子組:投放顏色不同的花片、印章、形狀不同的圖形還有水彩筆
(2)、圍墻組:投放形狀不同的彩練、樹樁(在桌面上完成后在拿過去拼接起來)
(3)、鋪路組:綠色和紅色地墊(從中間的點開始向旁邊鋪路)
(4)、整理花朵組:要求按顏色規律排好花朵。
2、幼兒分組操作。
(1)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組別,能按不同的規律布置莊園。
(2)鼓勵幼兒按自己喜歡的規律進行有順序的排列,感受規律排序的美。
(3)能進行自檢和互檢,相互交流。
3、莊園落成,展示幼兒成果,體驗感受規律排序的美。
五、欣賞課件,感受生活中常見的規律美活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繼續尋找生活中一些有規律的東西.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按規律排序》,目的在于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整個活動以收到禮物貫穿主線。分三個環節完成,層次清晰,第一個環節通過讓幼兒自己觀察去發現圖形排隊是有規律的。通過圖形的對比引導幼兒感知圖形排隊的基本特征。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第二個環節讓幼兒在發現規律的基礎上采用啟發法、提示法,引導幼兒進一步掌握并概括圖形的排列特征。讓幼兒感受了不同顏色,不同圖形按規律排序的樂趣,也訓練了幼兒的觀察力,思維的敏捷性。
在活動中還設置一些分難易層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
幼兒園中班教案《排序》6
活動目標
1、復習1-7的數字排序。
2、正確感知7以內物體的數量。
活動準備
1、數量1-7的實物;
2、分別寫有1-7的`動物頭飾7種;
3、1-7的數字卡每人一套;
4、地上畫有各種寫上數字的圖形。
活動過程
一、復習數數1-7和1-7的排序。
1、教師:今天圣誕老人帶來了七位客人,我們請他出來。
2、7位幼兒帶著動物頭飾出場,其他幼兒數出場的順序,按頭飾上的數字說出1-7的排序,復習認識1-7。
3、“圣誕老人”帶來了一袋的禮物,“圣誕老人”拿出一種禮物,幼兒說出有多少。請個別幼兒點數看。
二、運用多種感官7感知以內的數量。
1、教師敲鈴幾下,幼兒說出相應的數字,并伸出相應的手指。
2、教師舉起一個數卡,幼兒輕輕拍手幾下。
3、游戲:站圖形音樂響起,幼兒按圖形里數字的數量多少站進圖形里。音樂停止,幼兒一起說出三角形里的是數字幾,有幾個人;正方形里的是數字幾,有幾人……。
三、幼兒操作,復習點數1-7的物體。
請幼兒數一數,每行數量是多少,再按數字涂色。
幼兒園中班教案《排序》7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物體的兩種特征進行排序。
2.體驗排序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PPT,大小、長短、高矮、顏色、圖形的'圖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讓幼兒感知按物體特征排序
1.幻燈片2:大小排序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物體有什么不一樣?(教師總結按大小排序)出示幻燈片3讓幼兒操作。
2.幻燈片4:顏色排序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物體有什么不一樣?(教師總結按顏色排序)出示幻燈片5讓幼兒操作。
3.幻燈片6:高矮排序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物體有什么不一樣?(教師總結按高矮排序)出示幻燈片6讓幼兒操作。
4.幻燈片8:圖形排序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物體有哪幾種圖形?在出示幾張圖片,提問是按什么方法來排序?(教師總結按高矮排序)讓幼兒操作。
5.幻燈片9:長短排序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物體有什么不一樣?(教師總結按長短排序)出示幻燈片10讓幼兒操作。
6.幻燈片10:總結一共出示了五種方法進行了排序有大小排序、顏色排序、高矮排序、圖形排序、長短排序。
(二)動手練一練
1.排一排、畫一畫
2.畫路標
幼兒園中班教案《排序》8
設計意圖:
排序是將兩個以上組成一組的物體排出序列,幼兒可根據大小、形狀、顏色、數量、名稱等排列物體,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規律的排序方法。中班的孩子在操作擺弄物品時,已逐漸認識了事物的一些屬性,如:大小、長短、顏色、形狀等,能發現其明顯的差異性,也能感受到有關規律的經驗。本次活動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生活實際以游戲情景貫穿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觀察并發現規律,促進幼兒觀察、比較、思考及創造能力的發展,使幼兒在游戲中學數學、用數學,并在此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感受生活中物體排序的'規律美。
活動目標:
1.能夠發現并清楚講述物體的排列規律。
2.學會按物體的1-2個特征有規律的排序。
3.能運用有規律排序的方法裝飾物體,感受生活中物體排序的規律美。
活動重點:學會按物體的1-2個特征有規律的排序。
活動難點:能夠發現并清楚講述物體的排列規律。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有初步有規律排序的經驗,觀察過生活中有規律排序的物品。
2.物質準備:
(1)PPT(生活中有規律的排序的圖如靠墊、珠簾等);
(2)幼兒操作材料:
①穿手鏈:毛根、各種有顏色的筆套、珠子;
②裝飾腰帶:自制腰帶、各種自制的操作圖形;
③裝飾相框:自制相框、各種有顏色的工字釘;
④裝飾帽子:自制帽子、大小不同的亮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有規律排序的圖片
1、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
2.引導幼兒找規律,并用完整的話講述排列規律
3.教師
二、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1.教師示范講解操作材料
(1)裝飾相框:用工字釘有規律的裝飾一個漂亮的相框送給小兔。
(2)裝飾帽子:用不同大小的亮片有規律的裝飾一頂漂亮的帽子送給小兔。
(3)裝飾腰帶:用各種圖形寶寶有規律的裝飾一條腰帶送給小兔。
(4)做手鏈:珠子和筆套串項鏈,用毛根穿水彩筆筆套,按規律穿一條漂亮的手鏈送給小兔。
2.提操作要求
(1)用工字釘操作時要注意安全,操作時要保持安靜,若有問題請舉手;
(2)小朋友可以用剛才我們說過的規律裝飾,也可以想出不一樣的規律裝飾;
(3)如果你很快就裝飾完一種禮物,你還可以到另外一組裝飾別的禮物。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能力強幼兒大膽創編排序規律
三、展示幼兒作品,師幼共同講評。
1.教師重點挑出1-3種排序規律進行講評
2.自然結束,引導幼兒課后互相檢查,并把裝飾好的禮物送給小兔。
幼兒園中班教案《排序》9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形的排列規律進行排序。
2、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與比較能力,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排序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能根據圖形的排列規律進行排序。
活動準備
1、各種圖形若干,膠水
2、幼兒操作紙
活動過程
1、老師:“今天我收到了圖形王國送來的禮物,你們想看嗎?”(想)
“好,我么一起來看,是什么禮物?”
①出示一個自制頭飾,讓幼兒自己去發現這一飾物,從而激發他們自制頭飾的興趣。
②老師打開第一個禮物盒:“哇!是一個漂亮的頭飾。”(老師戴在頭上)
“好看嗎?這漂亮的頭飾是用什么顏色的圖形做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小紅旗:紅色正方形 黃色圓形 紅色正方形 黃色圓形……
③小結:圖形王國送來的頭飾是用圖形有規律的排隊的。
2、引導幼兒根據圖形排列規律接著排圖形。
“我們來看看第二個盒子里的禮物是什么?哇!也是漂亮的頭飾。但是它還沒做完,圖形國王請你們來幫忙呢!你們愿意嗎?”
①小紅旗:黃三角形 藍圓形 黃三角形 藍圓形……
②小紅旗:黃圓形 綠三角形 綠三角形 黃圓形 綠三角形綠三角形……
小結:原來圖形王國的頭飾是用圖形有規律排隊的,所以很漂亮。
3、操作活動:(裝飾頭飾)啟發幼兒依樣接著給圖形排序。
我們再來看看第三個盒子里的禮物是什么?(一張請柬)
“上面寫得是什么?我來讀一下。”老師讀請柬,“小朋友今天圖形國王邀請你們去參加一個舞會,但是你們要打扮一下自己。每個小朋友要按照圖形有規律的裝飾自己的頭飾。戴上頭飾才能進去參加舞會。”
“小朋友,你們想去參加舞會嗎?”(想)
老師出示為幼兒準備的操作材料,有頭帶、各種圖形,請幼兒按照圖形規律依樣接著有規律的排序。
老師:“好,我們開始做好,做好了,請雙面膠幫忙。”
4、幼兒操作活動。
5、活動評價。
①老師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請幼兒說說,他是怎樣做的?
②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③帶領幼兒一起去參加舞會。
6、老師:“好,舞會開始了,我們一起去參加吧!”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按規律排序》,目的在于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整個活動以收到禮物貫穿主線。分三個環節完成,層次清晰,第一個環節通過讓幼兒自己觀察去發現圖形排隊是有規律的。通過圖形的對比引導幼兒感知圖形排隊的基本特征。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第二個環節讓幼兒在發現規律的基礎上采用啟發法、提示法,引導幼兒進一步掌握并概括圖形的排列特征。讓幼兒感受了不同顏色,不同圖形按規律排序的樂趣,也訓練了幼兒的觀察力,思維的敏捷性。
在活動中還設置一些分難易層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
幼兒園中班教案《排序》10
教學目標:
1、探索、發現故事中隱藏的排序規律。
2、積極參與排序活動,在活動中嘗試自主按規律排序。
3、培養幼兒遇到問題積極想辦法的意識。
教學重點:
發現并理解故事中的排序規律,積極地動腦、動手操作按規律排序。
教學難點:
幼兒自主的按規律進行排序。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操作卡人手一份、膠棒。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導入,激發學習興趣。師:小朋友,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困難,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有一位調皮的公主也遇到了困難。我們一起來幫幫她吧。播放課件:小公主在出去玩時迷路了,她的家在規律之城里面,我們一起開動腦筋,幫她找找回家的路吧。去規律之城要經過哪些地方呢?
二、故事情節貫穿,理解排序規律。
1、觀看課件,引出排序的規律。(播放課件)師:公主來到了城門口,可是門是鎖著的,守門的大樹怪搖晃著樹枝不讓公主進去,并告訴公主你要自己在樹上找到打開城門的鑰匙。
(切換課件)師:每棵樹上都有一把鑰匙,到底哪一把才是打開城門的呢?我們來聽聽大樹怪的提示(出示提示)
師:那棵樹上的果子是從下往上以蘋果、蘋果、梨的規律排列的。請小朋友跟我一起來讀讀。現在請你們找找看哪棵樹上的鑰匙符合大樹怪的提示呢?這棵樹上的果子正好是從下往上蘋果蘋果梨,又是蘋果蘋果梨的規律來排列的,和大樹怪的提示一樣,原來這把鑰匙就是打開城門的鑰匙。我們再看看其它樹上果子是怎么排列的.,一起讀讀這棵樹上的果子。小朋友們真聰明,幫助公主找到了鑰匙。
小結:像剛才那棵樹上的排列方式一樣,能按照蘋果蘋果梨這樣的順序一直說下去,這就是有規律的排序。
2、尋找規律,鞏固對規律的認識。(操作課件)師:公主走進規律之城,在她前面出現一條彩色的大路,你們看看這是一條怎樣的路,你發現了什么?(幼兒發現有三種顏色排序的彩色的路)走著走著突然前方出現了很多岔口,那公主走哪條路才行呢?請你們幫忙找找看。(幼兒發現和大路顏色排列順序一樣的小路,個別幼兒上前點出自己認為正確的路。)
3、填補空缺的地方,完成規律。
師:公主繼續往前走,來到了河邊,你們發現了什么?怎么辦呢?(發現三座需要修補的橋)。我們一起幫公主把橋修好吧。我們先修第一座橋,你們仔細看看空缺的地方應該補什么?為什么?(引導幼兒觀察并按月亮、月亮、星星的排列順序)
修好以后一起讀一讀。我們把第一座橋修好了,接下來我請小朋友來修另外兩座橋,有誰愿意來試試的。(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按照前面的排列順序將空缺的部分添補好)。小結:在你們的幫助下橋都修好啦,第一座橋的木板排隊方法是按照月亮、月亮、星星的規律進行排列;第二座橋的木板排隊方法是按月亮、星星、云朵的規律進行排列;第三座橋的木板排隊方法是云朵、云朵、月亮的規律進行排列。
三、動手操作練習,運用規律排序。
1、引出操作任務。師:公主在大家的幫助下順利的過了河,繼續往前走,翻過一座山,前面又出現一條河,哎呀,這條河上的橋怎么了呀?一塊完整的木板也沒有,全壞了。你們愿意挑戰一下來修這條橋嗎?那么咱們先設計一下這座橋是按什么規律來修(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討論出不同的規律。)
2、出示材料,交代操作要求。師:老師給你們每人都準備了一張操作卡,另外還有許多星星、月亮、云朵的小木板,請你們將這些小木板有規律的排好隊,注意不能有縫隙,不然橋會不穩的。(幼兒了解操作內容以及操作要求。)
3、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幼兒自由操作,運用規律排序。)
四、交流分享活動,體驗活動快樂。
幼兒相互參觀同伴制作的橋,并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制作的橋是按照什么規律排序的。師:你是怎么排的?有誰是和他一樣的?(個別幼兒介紹自己排列規律,其他幼兒幫助檢查。)師:在你們的幫助下,公主過了橋,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家。你們通過積極的動腦筋,想辦法,幫助迷路的公主到了家,你們高興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公主住的城堡是什么樣的嗎?(幼兒看課件活動結束)
幼兒園中班教案《排序》11
一、活動目標
能對5個以內物體按大小排序,初步理解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及雙重意義。
二、重點與難點
理解物體在序列中的雙重意義。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1、材料:套杯、紙制水果(動物、娃娃……)、幾何圖形、排序板。
2、環境創設:將各種材料按難易程度編號后放在教學活動區內讓幼兒依次操作擺弄。
四、設計思路
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理解序列中物體之間的關系,即每個物體比前一個物體大,同時又比后一個物體小。但是,由于中班幼兒思維的可逆性還比較差,理解這種關系會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活動設計首先要為幼兒提供由易到難的操作活動,讓幼兒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然后采用討論的形式讓幼兒邊思考邊操作,引起幼兒對序列中物體雙重意義的`思索。通過由淺入深的討論,使幼兒的排序水平從直觀向抽象發展,從而形成系列化的邏輯觀念,為理解抽象的數序奠定基礎。
五、活動流程
操作探索——討論理解——復習鞏固
1、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積累感性經驗。
(1)玩各種形狀的套杯。
(2)給大小差別明顯的物體排序。
(3)給大小差別細微的物體排序。
(4)排幾何圖形。說明
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要貼在相同大小的底板上,使幼兒在比大小時不能采用重疊的方法,只能通過目測完成。
2、通過討論活動幫助幼兒理解序列中物體之間的關系。
(1)出示大小不同的動物讓幼兒排序。(三只動物)
提問:為什么XX排在最前面,XX排在最后,XX排在中間?
討論:(指中間一只動物)它為什么排在中間?(讓幼兒初步理解物體在序列中的雙重意義,即相比較前一動物,它是小的;相比較后一動物,它又是大的了。)
(2)出示兩只動物,要求幼兒把它們排進剛才的序列中,并討論排得是否正確。
(3)出示5個娃娃,讓幼兒思考怎樣可以排得又快又對。
說明
教師可以先示范依次找出最大的,第二大的,然后讓幼兒接著往下排,幫助幼兒理解,如果每次教拿出最大的,那么相繼其后拿出的總是比已經拿出的小,而比沒拿出的都大。
3、通過復習活動為幼兒提供運用系列化觀念的機會。
(1)找錯。讓幼兒找出排錯的物體并糾正。
(2)給5個以上物體排序。
幼兒園中班教案《排序》12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排序(即序列)處于探索的狀態,他們在游戲的時候,常常會很有興趣地或按顏色或按形狀有規律地用間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積木,拼搭玩具等。為了引導幼兒將這些經驗加以統合整理,使幼兒對物體按規律排列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形成初步的邏輯思維,我們根據大班幼兒的發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導孩子自己動手給材料排隊,學習從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并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促進幼兒觀察、比較、思考及創造能力的發展,提高幼兒的思維水平。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自由排序,讓幼兒在自由的探索活動中,嘗試和發現不同的排序方法,并體驗排序活動的樂趣。
2、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3、了解排序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并學習將排序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動準備:
排序材料:積木、幾何圖形、吸管、數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有關排序圖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項鏈、毛巾、建筑物等等。
活動過程:
一、玩“給物品娃娃排隊”的游戲,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想象,嘗試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師向
幼兒介紹各種物品娃娃,并請幼兒給物品娃娃玩排隊的游戲。
2、幼兒自己選擇物品娃娃進行排隊,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結果,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方法。
1、提出問題:你是怎樣跟物品娃娃排隊的?
2、根據幼兒的操作結果,引導幼兒發現不同的排序方法。
教師小結:排序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狀、顏色、數量、長短等特征來排隊,排序的規律也有很多,如:abab、aa、abcabc????
三、引導幼兒再次嘗試,探索用同一材料創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師根據幼兒實際情況,提出如下問題:除了上面這些排法,還有其它不同的排法嗎?誰想到了?除了橫著排,還可以怎樣排?
2、幼兒自己選擇物品,探索同一材料創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3、教師巡回觀察,鼓勵幼兒排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
4、交流探索結果
教師小結:原來同一種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規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四、談談排序跟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在我們的生活中,什么地方會運用到排序的方法?(如:舞蹈的動作編排、晝夜的更替、服裝的裝飾??)
五、延伸活動:裝飾服裝。
幼兒園中班教案《排序》13
設計理念: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華東師大學黃瑾教授指出:“幼兒教師要有一雙發現數學的眼睛。”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規律排序,孩子們在生活中會有意無意的發現這些規律美,我們教師正是發現、運用和創造這些有規律美的引導者。
因此,在《有趣的排序》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拖拉放大、無限克隆、拍圖上傳、屏幕標注等功能,增強活動的游戲性。讓幼兒與白板互動,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滿足幼兒探索和操作的需要,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認知。
活動目標:
1、能發現并說出物體排列的規律,并嘗試根據已有經驗創編新的排列規律。
2、學習按顏色、形狀等某種模式進行重復性排序,提高推理能力及動手能力。
3、體驗幫助別人及獲得成功后的快樂。
學情分析:
中班幼兒喜歡動手操作,具有創新意識,常常在游戲的時候進行排列活動,我們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幼兒共同發現和創造豐富的排列模式,使幼兒對物體按規律排列的認識有所提升,幫助幼兒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信息準備:希沃交互式電子白板課件;
物質準備:串項鏈的各類珠子及線繩等操作材料。
活動特色:
本次活動中的亮點在于充分運用了電子白板的互動和展示功能,為課堂教學提供趣味操作的同時,人機互動,共享交流,這是以往傳統教學手段所難以媲美的。
1、白板的互動:在幼兒園的數學活動中,幼兒的實踐操作是重要的學習手段。我們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將交互式白板和常規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遵循幼兒數學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規律,通過設置情趣化的游戲“走小路”、“過小橋”、“爬雪山”等操作環節,使幼兒始終處于主動探索的狀態,并引導幼兒得出結論,讓幼兒在“玩中學,做中學”。這樣,不僅輕松地解決了活動重點和難點,更使活動錦上添花,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2、白板的展示:白板和手機助手相結合的展示功能為教師提供了一個非常具體的展示平臺,幼兒的操作過程及作品通過在線直播或拍圖上傳等展示方式讓幼兒更直觀形象的進行學習,并相互比較,相互欣賞。實現了師幼互動、人機互動和幼兒間的互動交流。
活動重點:
分析感知規律并能按規律排序。
活動難點:
嘗試創造不同的排列方法,實現自由排序。
信息技術的'應用:
1、遮擋隱藏:在導入環節通過遮擋隱藏功能制造出小龍人一半身體藏在大樹后面,一半身體露在外面的表象,當幼兒輕點小龍人時,小龍人出現,展現出被幼兒找到的樣子,增加神秘感,引起幼兒濃厚興趣。
2、無限克隆:在幼兒發現排列規律并操作的基礎環節里,我們用無限克隆和拖拉功能,設計了三次闖關活動讓幼兒進行操作。如在“走小路”環節,讓幼兒在白板上將小路按規律鋪好,屏幕下方設有圓形、三角形、長方形三個克隆圖形,幼兒可以在這三個圖形上無限克隆出多個圖形,并拖拉到“小路”上進行排列。讓幼兒在拖拉的過程中,滿足幼兒操作的需要,感受電子白板的神奇。
3、聲音插入:我們在白板中插入錄制的人物聲音,將幼兒帶入故事情境,讓幼兒大膽猜測并激發其進一步探索的興趣。省去老師的引導,讓活動自然地進入下一環節。
4、拍圖上傳:在幼兒分享作品提升經驗環節,我們利用希沃助手實現手機與白板結合的功能,將幼兒串成的項鏈作品展示到大屏幕上,拖拉放大,使全體幼兒能看到每個人的作品。讓幼兒講解自己排列的規律,進行相互比較相互欣賞,實現了師幼互動、人機互動和幼兒間的互動交流。
5、屏幕標注:在幼兒分享作品提升經驗環節里,為了能較好地引導幼兒重點觀察分析排列的規律,強化認知排列模式,我們用白板中“畫筆”的標注功能圈出作品,便于幼兒辨別區分。
6、插入背景音樂:在幼兒動手串項鏈環節中,我們插入《為了媽媽》這首背景音樂。讓孩子們再次融入到情境中,使枯燥的數學操作活動在寬松快樂的音樂氛圍中進行,幼兒情感得到共鳴升華,同時增加了完成任務的動力。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以故事《小龍人找媽媽》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通過幼兒喜歡的游戲形式導入活動,激發幼兒操作白板的興趣。
師:你們都玩過捉迷藏嗎?今天老師請來了1位小客人,他也愛玩捉迷藏,我們一起來找找他吧!
教師邀請幼兒上臺操作,找找小客人在哪兒?
點擊隱藏的小龍人,播放哭泣音頻。
2、能關注別人的情緒,并想辦法讓他快樂起來。
(1)師:他是誰?他怎么了?發生了什么事情?
幼兒大膽猜測,播放《小龍人找媽媽》故事音效,幼兒傾聽。
(2)師:小龍人好傷心呀,怎樣讓他快樂起來呢?
二、基本部分:按規律進行排序。
師:我們要去幫小龍人找媽媽,會經歷很多的困難和挫折,你們怕不怕?一起出發吧!
1、線索一:走小路——尋找女媧娘娘
師:翠翠婆婆告訴小龍人,他的媽媽是女媧娘娘,要找到女媧娘娘我們要走過一條智慧小路。小路上排列了各種形狀的磚塊,我們必須找出磚塊的規律,按照規律來走,才能成功,一起試試吧!
(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幼兒操作,闖關成功時,出現音頻喝彩聲。
點擊女媧娘娘,播放音頻:“孩子們,我不是小龍人的媽媽,小龍人的媽媽是龍女,你們去龍宮找她吧!”
師:女媧娘娘不是小龍人的媽媽,她說小龍人的媽媽是誰呀?那我們繼續找吧!
2、線索二:過小橋——尋找龍女
師:去龍宮找龍女會經過一座橋,可是這座橋上少了幾塊木板,大家動腦筋,幫忙補齊吧!
(紅紅黃黃藍藍紅紅黃黃藍藍……)
幼兒操作,闖關成功時,出現音頻喝彩聲。
點擊龍女,播放音頻:“孩子們,我不是小龍人的媽媽,小龍人的媽媽是雪山女神,你們去雪山找她吧!”
3、線索三:爬雪山——尋找雪山女神
師:我們要爬上雪山,必須把空缺的腳印補齊才能登上山頂,一起試試吧!(單雙單雙雙單雙單雙雙……)
幼兒操作,闖關成功時,出現音頻喝彩聲。
出示雪山背景,播放音頻:“孩子們,我就是小龍人的媽媽,可是在一次雪崩中我為了救一只受傷的北極熊,被雪山老妖抓走壓在雪山底下,現在需要小朋友們親自動手做一串神奇項鏈,掛到雪山頂上,我才能夠重獲自由,你們愿意幫助我嗎?”
4、線索四——制作神奇項鏈
師:現在需要我們動手做一串神奇項鏈,掛到雪山頂上,才能救出雪山女神。一定要用自己的規律去排列項鏈才能變的神奇,一起努力吧!
播放背景音樂《為了媽媽》,幼兒自由按規律排序。
將幼兒作品拍圖上傳,拖拉放大,幼兒介紹自己項鏈的規律,體驗成功的樂趣。
師:作品完成了,我們把它放到雪山頂上吧!
將圖片縮小并拖拉至山頂,點擊雪山頂上放光芒的特效,闖關成功,出現音頻喝彩聲。
點擊出現雪山女神動畫,播放雪山女神音頻:“孩子們,謝謝你們,我終于可以和我的孩子團聚了,謝謝大家!”
點擊出現小龍人動畫,播放小龍人音頻:“謝謝小朋友們幫我找到媽媽,我現在好開心好快樂呀!”
師:你們幫小龍人找到了媽媽,你們開心嗎?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孩子們,你們真棒!
三、結束部分
師:神奇項鏈呀,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它能夠給人帶來快樂,我們把神奇項鏈送給更多需要的人吧!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周圍環境中的一些規律,如排隊時、做動作游戲時。
活動反思:
1、幼兒層面。本次活動有效的證明,在幼兒園數學排序的活動中,恰當的運用新媒體新技術,能更加提高幼兒數學的學習興趣,更契合幼兒數學教學游戲化的特點。讓枯燥的排序教學活動變得趣味無窮。使幼兒真正的化被動為主動,做學習的小主人。
2、教師層面。我們通過對信息技術的研究,使用互交式白板進行教學,不僅滿足了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對于教師而言,活動的準備工作也愈加變得有意思了。在以前的準備活動中,教師也許要分飾多個角色,而有了互交式白板的幫助,組織活動時更得心應手了,教師在教具的準備方面節省了很多的時間。同時,制作白板課件的過程,也是教師熟悉課程、自我反思與精益求精的過程。
3、不足之處在于很多活動設計有時難以實現,對于白板圖庫的資源,如果能多設計些適合幼兒園教學的交互式和多媒體模板,方便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操作就更好了。
幼兒園中班教案《排序》14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能找出規律進行排序。
2、能按大小顏色等交替重復的規律玩排序游戲。
3、對數學活動感興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吹泡泡”
2、學具準備:”吹泡泡“;橡皮泥若干,彩筆、各種顏色的短毛線若干。
3、《操作側》第四冊第5—6頁。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大家一起來拍手,第一個幼兒拍1下,第二個幼兒拍2下,第三個幼兒拍3下,第四個幼兒拍4下,依次拍下去。
二、集體活動。
創設情境:小櫻子和小柚子給我們送來了他們自己吹的泡泡(教師出示教具“吹泡泡”)。
1、全班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為櫻子組,一組為柚子組。2組幼兒分別操作學具中的紅色泡泡和藍色泡泡排列出有規律的圖案。
2、師:小櫻子和小柚子吹的泡泡到了天空中混合在了一起,我們一起給他們的泡泡排排隊吧。
幼兒操作學具“吹泡泡”,按顏色、大小交替的規律排序。
3、交流小結,展示有創意排序的幼兒作品。
三、分組活動。
第一組:“搓糖珠”的游戲。
第二組:做涂色練習。
第三組:玩“結繩“游戲。
四、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五、完成《操作冊》第四冊5—6頁的活動。
活動提示:
排序學習不要太機械,教師要變換多種形式讓幼兒練習,注意游戲性和趣味性,可適當增加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
生活中的數學:
1、完成《作業紙》第四冊第9—12頁的活動。
2、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如糖果、瓜子讓孩子練習排序,增強找規律的'能力。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幼兒園中班教案《排序》15
籌備質料:
1、有殼的花生、糖果、紅棗若干粒(別離放在三個盤子里)。
2、形式分列卡三張:紙制卡片,繪有按必然紀律分列的花生、糖果、紅棗及暗示分列偏向的箭頭。
3、牙簽若干
直接目標:實驗用三種差異種類的食物按必然數量舉辦有紀律地分列。
間接目標:
1、調查本領的造就
2、邏輯思維本領的造就
3、遷移本領的造就
勾當提示:
1、將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請幼兒說出食物名稱。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張,請幼兒答復:“箭頭暗示什么?”(從箭尾到箭頭暗示一個偏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棗”的順序持續反復分列三組,西席用牙簽將形式圖分別為三小節(牙簽放在棗與糖之間)。
4、請幼兒調查并引導幼兒接頭:
他們被分成了幾組?
每組有哪三種食物?
每組中誰在前?誰在后?誰在中間?
三組分列完全溝通嗎?
5、請幼兒隨著老師將形式分列卡的內容點讀兩遍,留意每讀完一小節后要稍作擱淺。勉勵幼兒記著圖形分列紀律。
6、請幼兒將實物與圖形從左往右對應,并按原有紀律繼承分列。
7、分列完畢,老師與幼兒一起點讀并確認分列功效,如發明錯誤要實時調解。
8、別離出示第二張、第三張形式分列卡,引導幼兒獨立完成操縱。
9、教具歸位時要留意從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組一組地收。
錯誤訂正:
1、形式分列卡及暗示分列偏向的箭頭。
2、西席的引導及輔佐。
延伸變革:
1、進修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增的'紀律反復分列。
2、進修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減的紀律反復分列。
3、進修將一個物體按數量遞增、另一個物體按數量遞減的紀律同時分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