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數學《找規律》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找規律》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數學《找規律》教案1
活動設計背景
客觀世界的各種事物眾彩紛呈、千變萬化,但它們都有內在的規律。大班的孩子雖然處于前運算思維階段,可是在他們的生活空間里,常常了解或發現一些規律。在節日里,他們看到街上按紅、黃、綠得規律排列著一串串氣球或一排排彩旗,在晚上看到月亮從小到大,,又從大到小有規律地變化。這些都是他們的直覺感受,還沒有真正認識事物規律,更談不上掌握這些規律和運用規律。所以,找規律有利于幼兒的學習。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并運用事物排列規律。
2、能仔細觀察物品排列規律,發展幼兒觀察能力。
3、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有規律的意識,發現規律
活動準備
1、布置活動室,在室內掛有各種規律排列的物品(氣球、小旗、各種圖形)
2、三個大小不一的魔術盒、幼兒每人一套圖形
3、印章、珠子、蠟筆、粘貼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尋找活動:如何挑
1、孩子們聽音樂以有規律的踏點步進入活動室
2、師:“孩子們,你們看,今天我們的教師真美麗,你能發現有什么?”
(幼兒找出
①按顏色排列的規律:氣球是按紅黃順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紅藍得順序排列的……
②按圖形排列的規律:三角形、正方形、圓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長短等規律)
二、采用變魔術的形式,學習掌握事物的規律
1、師:“我這里有三個魔術盒,看看他們有什么規律。”(一個比一個小或一個比一個大)
師:“我們打開其中一個魔術盒,看看里面會變成什么?”從第一個魔術盒里找到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送個孩子們一個動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兩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師和幼兒一起練習動作,幼兒說一說其中的規律。
2、打開第二個魔術盒。里面“變”出來的是兩張圖片
帶領幼兒觀察圖片一:四個盤子,盤子里裝著糖果分別是2個、3個、4個、5個。請幼兒找出其中的.規律:一個盤子里的糖果比另一個盤子里的糖果多一個。
帶領幼兒觀察圖片二:四個魚缸,魚缸里游的金魚分別是2條、4條、6條、8條。請幼兒找出其中的規律:一個魚缸里游得金魚比另一個魚缸里游得金魚多兩條。
3、打開第三個魔術盒
送給每個幼兒一盒幾何圖形。幼兒自由擺一擺,要求有一定的規律。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訴老師和好朋友說一說自己是按什么樣的規律排列的。
三、幼兒動手操作復習對規律的認識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印章、珠子、蠟筆、粘貼圖片等,要求操作中體現一定的規律特點。
四、活動延伸:在街上、家里找一找那些東西是有一定規律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我以規律的廣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點而設計的。通過有趣的游戲形式展開活動,在活動中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寓教于樂。孩子們通過拍手拍腳的動作找出規律,通過觀察圖片找出遞增、遞減的規律,通過用擺圖形找出顏色、形狀的規律。最后幼兒在穿珠子、粘貼圖片等操作過程中去掌握規律的普遍存在,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2、在教法上我采用多層次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活動開始讓幼兒觀察活動室的物體,幼兒按顏色、形狀、大小、長短、高矮觀察其中的規律存在,逐漸過渡到永動作拍出的規律,用圖發現數的遞增、遞減規律,用圖形擺出規律等層層深入,為幼兒認識規律加深了難度。
3、活動中幼兒興趣很高,參與的欲望較強。幼兒通過觀察去尋找規律,用動手操作去發現規律,用動作去體現規律,用各種感官去變現規律。幼兒在看、說、動、做中思維十分活躍。
幼兒園大班數學《找規律》教案2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通過對圖與圖之間關系的分析,學習概括規律并接著排序。
2、引導幼兒在操作學習材料的過程中,發現規律并運用規律。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分析能力,激發幼兒探索問題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圖片三張、圖形卡若干
學具操作卡人手一張、兩種不同顏色的套環、同一顏色不同形狀的圖形、插板,兩種不同顏色同一形狀的插塑積木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師:今天老師來跟你們玩一個闖關游戲,每一關都有一個問題,你們想試試嗎?
好,我們一起來第一關的問題。
(1)出示圖片:
一只
小雞兩只
小雞一只
小雞兩只
小雞
瞧,老師帶來好多的小雞,并給它們排好了對,你們看看它們是怎樣排隊的?
那接下去應該排什么呢?它們是按照什么規律排的?
師總結:原來小雞是按照1個2個1個2個這樣的規律來排隊的。
小朋友真能干,順利通過了第一關。
(2)那我們來接受第二關的挑戰吧!
出示圖片:
2個蘋果
2個梨2個蘋果2個梨
a、看看蘋果和梨又是怎樣排隊的?
b、想想接下來應該怎樣排隊?
現在我們一起來說說蘋果和梨是按什么規律來排隊的?
師小結:原來蘋果和梨是按2個2個這樣規律來排隊的。
你們真棒,又闖過了第二關。
(3)第三關,老師要請小朋友來進行單獨闖關,你們有信心嗎?
看,這是第三關的問題
1個氣球2個氣球2個氣球1個氣球2個氣球2個氣球
我們一起來看看氣球是怎樣排隊的?(1個2個2個1個2個2個)那請你給這些氣球按規律接著排隊,一邊排一邊說你是怎樣給它們排隊的?
幼兒操作。
展示幼兒作業,并總結規律。
你是怎樣給氣球排隊的?
師小結:原來氣球是按1個2個2個1個2個2個的規律排隊的。
你們闖過關了嗎?(沒有)我們一起來幫幫他,應該接下來排什么?
2、小組活動
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排列規律的知識,自己設計規律。
交代操作要求:
師:通過努力我們終于闖過了第三關,接下來是最后一關。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兩種不同顏色的套環、同一顏色不同形狀的圖形、插板、兩種不同顏色同一形狀的'插塑積木。請你選擇其中的一種,想一想你要用兩種不同顏色的套環、兩種不同形狀的圖形或兩種不同顏色的插塑積木設計一種怎樣的排隊規律?并說說是按什么規律給它們排隊的?
幼兒操作。
3、活動評價。
你剛才用哪種材料?你是怎樣玩的?
今天通過游戲我們學會了給物體按規律排隊的本領,小朋友表現都很好,現在我們休息一下吧!
幼兒園大班數學《找規律》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在9格內按照一定的順序有規律地進行排序。
2、對思維訓練活動感興趣,愿意用語言說出排序的規律。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教具:白板課件《找規律》、電子白板、筆記本電腦、移動白板、6組小動物圖片、白板筆。
學具:幼兒人手一套9格及小動物學具。
【活動過程】
一、復習游戲,喚醒已有經驗。
1、導入。
師:“今天我帶來了兩位好朋友,它們在哪呢?”
2、游戲“排隊”,復習ABAB模式。
二、學習按規律進行4格間隔排序。
1、出示2個小動物圖片和兩層樓房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2、師幼一起幫老虎和獅子分房間。
要求:橫排住的兩個小動物不一樣,豎排住的兩個小動物也不一樣。
三、學習按規律進行9格間隔排序。
1、出示3個小動物圖片和3層樓房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2、按幼兒的要求安排小動物住進第一橫排的房間,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們的排列順序。
3、請幼兒安排小動物住進第一豎排的房間。
四、幼兒操作,展示作業。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橫排住的3個小動物不一樣,豎排住的3個小動物也要不一樣。
(2)誰住第一間房間自己決定。
(3)分房間時要注意小動物的排列順序。
3、幼兒操作。
4、改錯。
教師出示一個錯誤的操作結果請個別幼兒改錯,集體檢查。
5、探索發現其規律:斜著的房間里住的小動物是一樣的。
6、展示幼兒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動反思】
《找規律》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較強,于是我本著“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教學產生的興趣,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體現數學的價值。”這一理念來設計、實施教學。回顧整節課,學生好像是在“節日”中度過,時時閃爍著創新思維的火花。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內容的真實性是教學成功的前提。
先是一支《快樂的節日》輕快的.歌聲引入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接著圍繞“裝扮我們的教室,過快樂的六一”這一主題,將學生置身于一個真實的現實場景中,將數學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在這美麗的“節日世界”里,學生用獨具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審美方式,以積極的心態去創造、去享受,以激發他們愛數學、發現美的情感,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2、探究性、活動化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和保障。
《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自主創造出不同層次的規律,有圖形形狀的規律,顏色的規律,掌聲的規律,小朋友自己上臺排隊的規律。學生經歷了探索規律的過程,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切身感受到數學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只要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活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便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一直在擔當著主人翁的角色,主動地探索規律、創造規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
3、聯系生活,感悟規律的美
從剛開始出現的幾幅彩旗圖,讓學生選擇哪條看著最舒服,最工整時,學生就對規律的美有所體驗了,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斷營造出規律的美的感受。最后,聯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中也處處充滿這美麗的規律。并讓學生舉例子,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一是在這節課上我發現自己平時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不夠,體現在讓學生獨立或合作設計幾組有規律的動作或圖案時,學生大多設計的規律沒什么新意。二是合作學習是新課標積極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但對于一年級學生,教師應該注意合作策略的指導。引導學生更和諧地進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但在本節課中我還是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合作還不夠。三是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發現規律,而我在顏色的處理上,甚至擺圖形給學生的提示太多,沒有做到循序漸進,對學生的審題或思維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我將以課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為契機,加強學習研討,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中反思,反思后再實踐,努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幼兒園大班數學《找規律》教案4
活動目標:
1.在各種事物中,尋找其不同的排列規律,并初步學習表述。
2.在探索尋求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序。
3.有初步的推理能力。
重點:
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規律,并學習表述。
難點:
在有規律的排序中會表現2—3種規律。
環境與材料:
1.環境布置:有規律及無規律物體。
2.幼兒人手一份圖:上有三種不完整規律,需添上的圖片。
3.各種實物:塑料珠,塑料鈕扣,印章,套塔
活動流程:
自由探索——發現規律——交流討論——嘗試自由排序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在環境中探索:在環境布置中找有規律的東西,并在有規律的地方貼上寫有名字的標簽。
2.討論找到的`有規律的東西,并講講其排列順序(出示物品由易到難)
二、發現規律
1、剛才請小朋友找了有規律的東西,現在我這里有了條規律不完整,請小朋友看看每條規律是怎么排的,還缺了什么?(請幼兒補規律)
2、幼兒動手操作,把缺的補上去,把規律補完整。
3、教師講評幾種規律。
三、嘗試自由排序
1、剛才找了規律。也補了規律,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去做有規律的東西,手上有數字2的小朋友,按兩種規律來做。
2、講評1—2件作品
3、請做好的去送給弟弟妹妹,并對客人老師說再見。
教后感:
主動活動教育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興趣地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促使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
在接觸了探索型教學模式后,我有幾點體會:
1.主動活動應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由于幼兒不可能處在同一發展的起跑線上,所以主動活動內容內化為幼兒發展需要時,必須要符合幼兒個體的原有發展水平,如在找規律活動準備教學具時按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有2—3種規律,能力差有——種規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展水平進行個別指導,個別教育,使之也成為主動活動教育大特色。
2要實施主動活動,提供幼兒主動活動的機會與條件,教師必須安排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生動在趣的活動內容,寓學習于活動中,這樣提高了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3.教育心理理論告訴我們,在各項活動中,幼兒積極,主動地參加與被動地參加,創設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創造條件,激勵與引導幼兒主動地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幼兒園大班數學《找規律》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能按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排列規律進行排序。
2、幼兒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排序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課件、圖形娃娃若干、小花朵、長圓形、紅色、藍色、黃色圖卡
三、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拍鈴鼓游戲,引出活動主題
小朋友們,請你們聽聽老師是按什么方法拍鈴鼓的?
2、引導幼兒發現拍鼓中的秘密,并用圖示記錄其中的規律
老師這有一些圖型娃娃,請你想一想怎樣用圖形娃娃來表示我們剛才拍鼓的規律?
(1)大聲小聲大聲小聲
(2)大聲小聲小聲大聲小聲小聲
3、播放本課課件:“給顏色排隊”
(1)教師引導幼兒觀看課件同時出示紅色圖卡和黃色圖卡。
教師:紅色娃娃和黃色娃娃要去參加顏色王國的晚會,它們排著隊要出發啦!(教師邊說邊把圖卡按紅—黃—紅—黃的順序排列。)
(2)引導幼兒說一說紅色和黃色排隊的規律,紅色的.后面應該是什么顏色?
(3)教師:藍色也要和紅色、黃色一起去,它們要重新排隊了
教師:按紅-黃-藍-紅-黃-藍的順序排隊。請幼兒找出規律排序并說說藍色后面應該怎么排?
4、老師小結:這種按照一定規律把物體排隊的方法就叫做排序。剛才我們都是根據物體大小顏色不同按一定的規律排序。我們還可以根據物體的長短、粗細、高矮等不同進行排序呢?
5再次播放課件
(1)引導幼兒觀察并說說排序的規律是什么?
(2)觀看課件圖片,引導幼兒完成課件練習。
4、幼兒操作活動“串項鏈”
發給幼兒若干小花朵和長圓形,按一定規律串項鏈
5、結束部分
小朋友,我們串好項鏈一起去參加顏色王國的晚會,好嗎?
幼兒園大班數學《找規律》教案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讓幼兒發現再現物體的序列,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
2、初步感知數學中的規律,并能清楚地說出發現的規律,培養幼兒多樣性思維。
3、感受生活和數學的聯系,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娃娃課件幾組(拍手娃娃、拍肩娃娃、拍肚娃娃、拍腿娃娃。)
2、"奇妙的書"課件(封面是彩虹,從第一頁到第七頁依次是一顆紅色的草莓、兩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黃色的香蕉、四只綠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蘋果、六顆藍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
活動過程:
一、利用游戲感知規律小朋友們,我們先來玩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動作接龍",先看,當我停下來,你接下去。
1、拍手—拍肩;拍手—拍肩;拍手—拍肩
2、拍手—拍肩—叉腰;拍手—拍肩—叉腰;拍手—拍肩—叉腰
3、拍手—拍肩—叉腰—拍腿;拍手—拍肩—叉腰—拍腿;拍手—拍肩—叉腰—拍腿
二、情景導入發現規律剛才小朋友們很厲害,仔細看了,就能把動作接龍下去,今天老師還請來一些朋友和我們玩這個游戲,先認識一下吧!
1、(出示課件)拍手娃娃、拍肩娃娃、拍肚娃娃、拍腿娃娃—拍手娃娃、拍肩娃娃、拍肚娃娃、拍腿娃娃—拍手娃娃、拍肩娃娃、拍肚娃娃、拍腿娃娃老師操作,幼兒集體說:手—肩—肚—腿。
師:這些娃娃是按什么順序排下去的?
師:像這樣按手、肩、肚、腿的順序一直重復排下去,這就叫規律。
2、娃娃們想重新排隊,這條規律是按什么順序排的?(教師重新操作課件)肩—手—肚—腿。跟著新規律,我們一起學學。
3、娃娃們又要變了,看仔細。(手—腿—肩—肚)老師排前2組,請幼兒排第三組、第四組。
老師和孩子一起跟著節奏拍一遍。
三、通過游戲使用規律
1、娃娃們想跟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戲,幼兒閉眼,教師操作。(拿掉一只)少了哪個娃娃?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我們一起檢驗一下。
2、(拿掉2只)我們再來玩一玩。
3、今天你們表現太棒了,不僅知道了規律,還會使用規律,娃娃想請你們幫忙做一本"奇妙的書"。(課件"奇妙的.書")不過娃娃們說了,這本奇妙的書,需要你們使用今天學的找規律的本領才能完成哦封面是彩虹,顏色依次為紅、橙、黃、綠、青、藍、紫;第一頁上是一顆紅草莓;第二頁上是兩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頁上是三根黃香蕉。請幼兒依次猜猜后面幾頁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頁碼猜水果的個數,按照彩虹的顏色來猜水果的顏色。)教師肯定幼兒的猜測,再引導幼兒完整地閱讀大書,發現書中的規律。(水果的個數跟書頁數一樣都是從少到多:水果的顏色跟彩虹顏色排列的規律一樣,都是從紅色到紫色。)四、全身參與體驗規律娃娃們表揚你們呢,我們也來學學他們玩動作接龍游戲吧!看大屏幕。
(手—腿—肩—肚)幼兒用肢體排序,表示規律。
【幼兒園大班數學《找規律》教案】相關文章:
找規律幼兒園大班教案01-28
《找規律》幼兒園大班教案12-19
幼兒園大班教案《找規律》04-02
幼兒園數學教案:找規律09-30
找規律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04-25
找規律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04-25
幼兒園大班教案《找規律》4篇06-10
幼兒園中班數學:找規律教案04-01
《找規律》幼兒園教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