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1
活動目標
1、能獨立正確地按照底板進行1—5的排序。(重點)
2、愿意用語言表述操作的結果。(難點)
活動準備
1、幻燈片。
2、迎春花的枝條圖(5根長短不一、從短到長排列的枝條);迎春花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出示迎春花的圖片。
師:這是什么花?什么時候開放?你們覺得它開的美不美?
二、學習數字5以內的`排序。
1、初步感知5以內的排序。
師:蝴蝶也覺得迎春花開的很美,所以都飛來采花粉了。老師把蝴蝶排了排隊,你們看看蝴蝶是怎么排隊的?從上往下看,你有發現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2、鞏固5以內的排序。
師:不僅蝴蝶來采花粉了,蜜蜂也來了,請你們給蜜蜂像蝴蝶一樣排排隊,好嗎?
三、幼兒操作。
1、出示迎春花和枝條的圖片。
2、幼兒集體操作,教師相應的給以指導。
3、集體檢查糾錯。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2
活動目標
1、學習3的相鄰數,培養幼兒對相鄰數的興趣。
2、培養幼兒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3、通過學習3的相鄰數,進一步理解相鄰兩數多1少1的`關系。
活動準備
1、課件:數學卡- [1-34]數數,[1-39]數數
2、每人兩個紅圓片、三個黃圓片、四個藍圓片,數字卡片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數字3
2.教師游戲口吻:我是數字3,我想找到我的兩個好朋友,請小朋友
二、展開
1.出示數學卡:[1-34]數數
(1)請小朋友數一數,每個盤子里有幾個蘋果?
(2)進行比較
感知2、3、4之間的多1少1的關系。
2.出示數學卡:[1-39]數數
(1)請小朋友數一數,盤子里有幾個桔子。
(幼兒點數)
(2)提問:
2個桔子和3個桔子誰多誰少?
2和3誰多誰少?
。2比3少1,2是3的一個好朋友。
(3)數一數盤子里的桔子和個數相同的骰子進行連線。
。和ㄟ^比較,我們給數字3找到了兩個好朋友,他們分別是2和4。
3.幼兒操作活動:吹泡泡
請幼兒將2個紅圓片、3個黃圓片、4個藍圓,用并置法一對一對應排列。
說出誰多?誰少?多幾個?少幾個?
哪個應排在前面?哪個應排在后面?
啟發幼兒說出:2比3少1,4比3多1,
所以,2的好朋友是2和4
4.游戲:“找朋友”進行鞏固
玩法:每個幼兒帶一個數字(2、3、4)的胸飾,戴數字3的幼兒做找朋友的人,
聽著找朋友的音樂邊拍手邊找朋友,
音樂停,每人找兩個朋友,一個是數字2,一個是數字4。
找對了共同慶賀。游戲可反復進行。
三、結束
幼兒隨音樂拍手,自然結束。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3
一、集體活動
復習7的組成---碰球
今天我們來碰球,我的球和你們的球合起來是7。
二、小組活動,學習8的組成
A、第一、二組,給圓點涂色。
數一數,每個格子里的圓點有幾個?(8個)
將8個圓點分成兩份,請你分一分8個圓點有幾種分法,用油畫棒給圓點涂色。
B、第三、四組,分雪花片記錄。
C、印點子做記錄。
三、活動評價
1、復習8的組成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活動完成的對不對。先看看兩組數合起來是不是8?每一組的分合有沒有重復?8分成兩分有幾種分法?你們看哪一種分合式是有序的`?
2、引導幼兒觀察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補關系。
請小朋友看看左邊的數,下面一個總比上面一個數怎么樣?左邊的變成2多了1個,多的這個1是從哪里來的呢?(右邊的6比7少1,左邊多的那個數是右邊少的那個數)
請大家把分合式讀一遍,以后我們都要有序的分合和記錄。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4
一、設計意圖
孩子對六種圖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圓形、半圓形)基本有所認識,而計算課比較枯燥無味,怎樣才能把活動開展的更有趣呢?中班孩子會積極地運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鮮事物,他們總是不停地看、聽、摸、動。根據這一特性,我在活動中把圖形變成拼圖,讓孩子們在摸一摸、猜一猜、拼一拼、填一填等操作游戲中感知鞏固各種圖形,并盡可能運用語言來描述圖形的特征。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小手摸一摸來感知各種圖形,對探索活動產生興趣。
2、盡可能運用語言來描述圖形的特征,喜歡并愿意參與“摸一摸、猜一猜”游戲活動。
3、學習在拼版上做原形填空,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團體合作精神。
三、活動重難點
1、重點:盡可能運用語言來描述圖形的特征,喜歡并愿意參與“摸一摸、猜一猜”游戲活動。
2、難點:學習在拼版上做原形填空,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團體合作精神。
四、活動準備
1、大圖形拼圖方塊六塊;
2、各種小圖形方塊;
3、錄音機及磁帶。
五、活動過程
。ㄒ唬┟幻,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出示大布袋子),告訴幼兒這是一個奇妙的口袋,里面有許多有趣的東西,你想知道嗎?教師請幼兒將自己的眼睛蒙上,用手在紙盒里摸出圖形,向幼兒演示仔細摸的動作,然后說出圖形的名字,全體幼兒來做裁判。
2、請一名幼兒將眼睛蒙上,摸圖形,猜名字。猜對了,獲得一朵小紅花;猜錯了,請其他小朋友來描述這個圖形,繼續猜。如:三角形——有三個角,尖尖的;長方形——長長的,方方的,像一面旗子;圓形——圓圓的,像太陽。
3、教師將自己的眼睛蒙上摸圖形。摸到后,不要拿出來,也不要說出名字,而是向幼兒描述它的樣子。幼兒猜對了,鼓鼓掌;猜錯了,跺跺腳。
。ǘ┱J一認,復習所學過的圖形。
1、教師將幼兒容易猜錯的圖形挑出來,引導幼兒再一起辨認:這是什么圖形?它像什么?讓你想起了什么?它最好玩的`地方在哪里?你想用它來做什么?
2、請幼兒閉上眼睛摸一摸這些圖形。說一說:它摸上去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ㄈ┢匆黄,進一步感知各種圖形
1、出示大拼圖板,讓幼兒說說,拼圖板上都少了哪些圖形。
教師:小朋友們,大拼圖板上都少了那些圖形呢,誰能把籃子里的小圖形拼上去?
2、請幼兒以組為單位,和小伙伴們一起合作把空出的圖形填上去。(老師巡回指導)
3、老師給每一組的小朋友都準備了很多小拼圖,請大家自己去摸一摸,認一認,拼一拼,看誰能將拼圖完成的又快又好。
。ㄋ模┭由旎顒
小組合作拼一個“我們的幼兒園”,拼好后各小組可進行交流。
六、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5
設計思路:
“有用的植物”這一主題活動的開展,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探索,孩子們發現了植物的許多秘密,特別在“綠色菜籃子”這個小主題中,正值秋季,更是一個收獲的季節,作為農村的孩子,離幼兒的生活經驗比較近,孩子們區別蔬菜的不同品種,了解蔬菜的品種越來越多。除了蔬菜,在菜地里孩子們也對其它農作物發生興趣;ㄉ推渲械囊粯,孩子們既熟悉又愛吃,于是我將這現成的實物教材牽引到本次主題活動中。
為了進一步讓孩子們去探索、發現花生的秘密,因此我預設了本次“剝花生”的活動。目的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嘗試學習用數字、符號來記錄花生的數量,感知發現花生果里花生仁數量的不同。老師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出了不同層次的操作要求,使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通過活動更讓幼兒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并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感知花生的特征,知道花生中花生仁的數量是不同的。
2、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花生的數量。
3、嘗試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活動準備:
1、花生果每組一盤(提供的花生仁的數量不等)、每組一盒彩筆,兩只空盤、小碗;記錄紙人手一份。
2、活動前洗凈雙手。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方式引出“花生”。
謎語:麻房子,紅帳子,里面住著白胖子。
2、猜猜花生有幾顆觀察盤中的花生,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你能猜對每顆花生里有幾顆花生仁?選一顆花生,先猜猜里面的顆數,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3、討論記錄方法想一想怎樣才能記清楚第一顆花生里有幾顆花生仁?
怎樣記錄?(師生共同討論)
4、探索體驗幼兒剝花生并作記錄。
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行為并給予幼兒適當的指導。
5、交流分享幼兒相互交流介紹自己的記錄情況。
與同伴共同分享、品嘗花生。
《剝花生》課后反思
這節作文課緊緊圍繞剝花生活動指導學生記敘作文。
導入新課時,我選入了一個生動、有趣的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著個百胖子,學生興趣高漲,熱情第齊答出了謎底。通過導入激發了學生興趣,學生從這個謎語中思考花生的特點,潛移默化第引導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回答出謎底以后,我及時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并交代這節作文課的目的和要求,這節作文課以記敘剝花生活動為目的,要求學生通過剝花生的三個環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團結協作和準確表達能力。學會記敘活動類作文。
活動開始前,學生觀察活動中的物品——花生的外形。用準確、生動的詞語形容。學生們仔細觀察后各抒己見,從顏色、形狀、大小、外殼的紋理等特點入手,準確、生動地說出了花生的外形。為寫作文時積累了豐富的詞句。
活動開始時,活動第一個環節——雙手剝花生。我先提出活動要求,從生活中常見的活動雙手剝花生入手,注意雙手的配合,看清晰兩只手是怎樣剝花生殼的?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常做這類活動,感覺很熟悉、輕松、氣氛活躍,許多學生仔細地觀察了剝花生過程中同學們的方法,神態、動作等。當我請同學上臺演示時,臺上的同學語言組織得很好,每一個動作分解得很到位。而臺下的同學聽得認真,并積極參與到補充討論中來,學生只見互相補充,將雙手剝花生的過程更加準確、生動地敘述出來,我也在黑板上將重點的動詞摘錄出來,為學生寫作文積累材料。
活動第二個環節——單手剝花生,我提出要求后,重點強調剝花生的過程只能利用一只手。學生和第一個環節對比,馬上發現了兩個環節的不同之處,學生更加興趣盎然,學生剝花生的方法多種多樣,學生之間互相借鑒,氣氛熱烈,在展示環節中,臺上、臺下討論更加熱烈,學生總結出的詞句更加豐富,又許多學生甚至能通過活動聯想到現實生活,抒發自己的意見。
活動第三個環節——不用手剝花生,同樣是先提出活動要求,學生開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課怎樣剝呢?學生之間先自己想辦法試驗,也又寫學生觀察別人,總結經驗后再試,各種各樣的方法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學生們各顯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給別人觀看,學生們邊展示邊準確、生動的講述,當然,別的同學也不斷地提示和補充。學生們的興趣特別濃厚。當時還有很多同學聯系生活談了自己的感受。
通過三個環節,使簡單的活動更加層次清晰、有條理,學生記敘時也更能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學生邊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邊總結概括作文內容,氣氛輕松、自然。學生自己參加了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開放性。學生之間互評互議、總結概括,學生覺得這堂作文課又內容寫,想寫,也寫得好。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6
數學活動:
1、長高了嗎?長胖了嗎?
準備:每名幼兒在中班和大班的身長體重測量結果卡(中班、大班用不同顏色區分,身長、體重后留有空格讓幼兒做標記)
組織策略:
、耪勗捯鹩變簩Ρ=±蠋燇w檢測量身長體重的回憶。
、瞥鍪居變后w檢記錄卡,引導幼兒觀察記錄的內容。
、怯變罕容^自己中、大班的體檢記錄,并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生長。
、日故居變旱挠涗,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2、我找到了數字
準備:筆、紙
組織策略:
、盘釂栆鲈掝}:你找到了數字嗎?
⑵請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钦故居變旱挠涗洠捎媒Y伴及小組交流的方式說說自己的發現。
3、幼兒園里的數字
準備:選擇晴朗的天氣
組織策略:
、盘釂栆l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我們幼兒園里有沒有數字?哪里有數字?
、朴變鹤杂山Y伴在幼兒園里尋找數字。
、墙涣髡f一說自己的發現。
4、有哪些數字?
準備:幼兒與家長共同探索的記錄單,實物投影或視頻探頭。
組織策略:
、庞靡曨l探頭分別展示個別幼兒和家長探索發現的`記錄單,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和家長探索的結果。
⑵小結歸納幼兒與家長的發現。
、菍⒂變号c家長的探索結果放大,展示在活動室中,進一步激發探索的興趣,加深對數字的實際意義的理解。
5、我家里的數字
準備:幼兒自己的探索記錄卡或收集的有數字的實物,視頻探頭。
組織策略:
、沤Y伴交談:我家里也有數字
、普故居變禾剿鞯挠涗浛ú⒄堄變航榻B數字表示的用途。
、怯^察幼兒收集來的實物,討論:這些物品上的數字有什么用?
6、汽車上的數字
準備:事前與梁超小朋友的爸爸(汽車司機)取得聯系,做好介紹汽車上位置、不同部件上數字用途的準備
組織策略:
⑴提出前一次活動中的問題,引發興趣。
⑵介紹前來做客的梁叔叔。
、怯變合蚴迨逄岢鲎约禾剿髦杏龅降挠嘘P汽車上許多有關數字的問題。
⑷參觀叔叔的汽車,了解汽車上不同部件、不同位置上的數字的用途。
7、書寫數字1—10
(此活動可分幾次完成)
準備:筆,日字格紙,書寫在日字格中數字卡1—10,黑板,粉筆。
組織策略:
、庞^察數字卡片,了解數字的書寫要求
、平處熓痉稊底衷谌兆指裰袝鴮懸幏。
⑶幼兒練習,正確地書寫數字1—10。
8、數字連畫
。ù嘶顒涌煞旁趨^域活動中進行)
準備:數點圖(提供的圖片按序連接后呈一個具體的物體形象)
組織策略:
、耪乙徽覉D上有哪些數字?
⑵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讀一讀。
⑶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讀一讀。
、劝凑諗敌蜻B線,看看是什么?并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9、數字變形畫
準備:幼兒和教師共同收集的藏有數字的圖畫和由變形的數字組成的畫
組織策略:
、乓龑в變河^察圖上有什么?
、普乙徽1—10的數字躲藏在哪里?
、前凑諗敌蝽様岛偷箶怠
10、數字的加減
(結合主題探索活動超市購物活動進行)
11、音樂中的數字
。ǘ哙线洌
準備:汪明子和媽媽收集的音樂教室里的音階圖,學習樂器的孩
子們收集的樂譜。
組織策略:
、庞^察幼兒收集來的圖片和樂譜
、普垈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探索。
、怯贸x一讀樂譜中的數字。
。ù嘶顒雍髞戆l展成為一個圍繞音樂進行的主題探索活動)
12、我做的……上有數字
準備:筆、紙、幼兒收集的廢舊紙盒、漿糊、膠帶等
組織策略:
、耪勗挘骸拔蚁胱觥
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想制作的物體以及上面數字的意義。
、朴變鹤杂山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設想。
、怯變河霉P畫出自己的設計。
、扔變豪米约簻蕚浜玫牟牧,根據自己的設計、制作一件有數字的物體。
。ù嘶顒臃譃榍昂髢纱芜M行,前一次為談話設計,后一次為制作。兩次活動之間給幼兒1—2天收集、準備材料的時間)
13、我們來測量
準備:幼兒收集的各種測量工具。
組織策略:
⑴認識各種測量工具,了解量尺上的數字的作用。
、朴懻摚涸鯓訙y量
、翘剿鳎何沂沁@樣測量的
(此活動后來發展成為一個圍繞測量進行的主題探索活動)
14、認識時鐘 準備:幼兒收集的各種時鐘
組織策略:
、判⌒r鐘展
、茣r鐘是怎樣表示時間的?
、亲约鹤鰰r鐘
⑷我設計的時鐘
(此活動后來發展成為一個圍繞時鐘進行的主題探索活動)
15、舉辦“有用的數字”展覽
準備:幼兒收集的有數字的實物,幼兒自己設計制作的有數字的物體,辦展覽需要的材料(紙、筆、泡沫板、大頭針、回形針、 膠帶、積木等)
組織策略:
、耪勗挘耗銈冞想用大家收集的和自己制作的有數字的物品做什么?
、朴懻摚涸谀睦镛k展覽?
⑶自己動手,為展覽作準備(選擇場地、物品分類、布置展覽等)。
⑷舉辦“有用的數字”展。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7
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收口一致點數的方法,能點數至30,知道30里面有3個10.
2、懂得數數時要專心,輕聲地數,不影響別人。
3、體驗數數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會手口一致點數的方法。
物質準備:
教具:雞蛋圖片一張(上面有30個雞蛋),彩筆一支。
學具:《幼兒用書》P3
活動過程
一、數數雞蛋有多少
1、師出示雞蛋圖片:瞧,媽媽上街買了什么?
2、這么多雞蛋,媽媽都數不過來了,我們一起幫媽媽數雞蛋吧。
3、請個別幼兒示范數雞蛋,提醒幼兒指一個數一個,鞏固手口一致點數的`方法。
4、師:一共有多少個雞蛋?他數得對不對呢?
5、鼓勵幼兒集體再數一次,引導幼兒每數到10個雞蛋畫一個圈把它們圈起來。數完后看一看一共有幾個圈,說一說30里面有幾個10。
二、幼兒操作活動
1、數一數,圈一圈
先點數每格中有多少雞蛋,每數到10個就畫一個圈,最后說一說XX里面有X個10。提醒幼兒要輕輕地數,不影響旁邊的小朋友。
2、找出相同數量的雞蛋。
數一數左邊和右邊貨架上的雞蛋,請連線找出一樣多的雞蛋。
三、活動評價
1、教師帶來全體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雞蛋,再請幼兒說說自己圈了幾個圈。
2、鼓勵專心認真數數的幼兒,提醒幼兒在數數活動中要輕一點,不影響別人。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8
一、設計意圖
數學是抽象性、思維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指導幼兒粗淺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創造精神和各種能力,促進其智力發展。通過指導幼兒初步感知時間這個概念,發展幼兒的“時間感”。建立幼兒的時間觀念,是在豐富的感性經驗基礎之上逐步形成的。
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幼兒識字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時間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為此,我在活動設計中,將“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數字和故事巧妙結合,使原本抽象、復雜的概念變得具體、簡明、易于理解,為幼兒主動探究學習留下余地。
二、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系;運用不同的數數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日歷。日歷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別。
活動重點:運用不同的數數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動難點:大小月分別是哪幾個月?頂小月又是哪個月?
三、活動準備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張;自制外形似房子狀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歷(大月、小月、2月數房子大小有區分);小字卡(年、月、日)數字卡(12、30、31、28、365)幼兒人手一份。
2、各類掛歷、臺歷、月歷、日歷。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并提問有幾座房子?大的有幾座?小的.有幾座?
2、出示數字卡(12、30、31、365、28),猜猜與“房子”有什么聯系,明確探索任務。
設疑:為什么老師把有的房子畫得大,有的畫得小呢?
請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來,分別認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講述故事,回答問題,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
4、引導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探究回答問題:很久以前的這個媽媽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媽媽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媽媽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12座)?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幾個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幾個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頂小的月是幾個(1個)?有多少日(28天)?年媽媽共有多少個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數數法了解)。
5、猜謎。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日歷。了解日歷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別。
6、引導幼兒觀察展品是哪一年的,臺歷、掛歷、日歷的區別在哪里,你會用嗎?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學習查看日歷的方法。
2、組織幼兒觀察閏年掛歷,引導他們發現二月,從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會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9
活動目標:
1、通過拼拼、說說、做做鞏固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認識。
2、初步感知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3、積極參與活動,有一定的觀察力,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人手一份拼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圖形寶寶,拼圖板。
2、人手一列火車拼圖及有一定難度的火車拼圖。
3、教師示范圖三套及火車音樂。
活動過程:
一、以“給圖形寶寶找家”引起幼兒拼圖的興趣。
1、瞧!這些都是圖形寶寶,他們郊游回來一時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看,這些都是圖形寶寶的家,都有哪些形狀的家呀?(三角形、圓形、正方形。)讓我們一起來給圖形寶寶找個正方形的家吧!不過圖形寶寶住到正方形的家里要不大不小,正好住滿。(把正方形放到家中,引導幼兒要不大不小正好住滿。)看!桌上還有好多圖形寶寶沒有找到他們的家呢?讓我們一起動手,趕快幫圖形寶寶找到他們的家吧!要讓他們不大不小正好住滿這個家。
二、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提醒幼兒讓圖形寶寶住進家中要不大不小正好住滿。(對于先完成的幼兒可以幫助動作慢的孩子。)
(2)操作完成后,“請小朋友端好板輕輕的回到位置上看看你是怎樣幫圖形寶寶找到家的呀?”
等幼兒都回到位置上時,“好,現在讓我們把圖形寶寶躺在小腳前休息一下吧!”(找找幼兒的眼睛,讓所有的孩子都安靜下來。)
(3)你是怎樣給圖形寶寶找家的呀?這個三角形的家里住了什么形狀的圖形寶寶?那我也來把圖形寶寶住到三角形的家里去吧!(教師重點講一下翻一翻。)這幾個小圖形應該住到哪個家里?(圓形)誰會來幫他住一住的.?(重點講一下轉一轉。)
(4)請小朋友再次嘗試。剛才我還發現有的小朋友沒能讓圖形寶寶不大不小住滿他們的家,讓我們重新來擺一下吧。(擺好了,請小朋友放到前面讓圖形寶寶休息一會。)
三、出示火車,激發幼兒能讓圖形寶寶坐滿車廂。
(1)圖形寶寶看小朋友這么能干,可高興了,他們想坐著火車去旅游呢?看!都有些什么形狀的車廂呀?圖形寶寶坐進車廂要跟剛才一樣不大不小,正好坐滿車廂。會嗎?那讓我們拿起椅子下的小籃子到后面找個空一點的地方,幫圖形寶寶送上火車吧!(提醒幼兒不大不小,正好坐滿車廂。)
(2)嗚!火車要出發了,讓我們快來檢查一下圖形寶寶有沒有坐滿火車了?(沒坐滿的請小朋友幫忙。)
(3)嗚!火車要開到江陰了(放音樂)。嗚!江陰到了,小朋友們把圖形娃娃送下車吧!送到他的籃子里去。
(4)c
開往北京去的火車馬上要出發了,讓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圖形寶寶有沒有都坐滿火車了?
四、檢查并結束活動。
嗚!火車出發了,小朋友,讓我們跟著圖形寶寶坐著火車一塊去上海旅游吧!(放音樂)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10
活動目標:
1.能在繪本《爸爸回來啦!》中認識時鐘,知道時針、分針的名稱以及運轉規律;
2.嘗試自制時鐘,學會看整點與半點;
3.與同伴合作游戲“茂茂的一天”,感受時間與自己一日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PPT準備。
《爸爸回來啦!》中有關時鐘畫面的截圖;圖書3-4頁內容;整點、半點轉動的鬧鐘;繪本第二頁的8點和第五頁的8點合并圖。
2.幼兒操作材料準備。
個人操作卡:在一張操作卡上有四個圓形鐘面,鐘面上只有12個刻度。
每組一套集體操作卡:時鐘上時間為8:30;1O:00;12:00;2:30;3:30:5:00。
實物展示臺。
活動過程:
一、繪本引入,認識時鐘
1.教師提問:“你們看過繪本《爸爸回來啦!》嗎?”“繪本中有一個圖案在每一頁都有出現,你們發現了嗎?是什么呢?”
2.觀察課件,認識鐘面。
提問:每一頁都出現的圖案是什么?每只鐘面上有什么?(幼兒找出宅中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兩顆針有什么不同?(長短、粗細)它們的名稱叫什么?(時針、分針)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3,6,9)
二、自制時鐘,認識整點
1.介紹操作卡,嘗試第一次制作。
師:“今天我想和寶寶們一起來制作時鐘,操作卡上有四個鐘面,請你選一個鐘面制作一個時鐘,你能行嗎?”(PPT不關閉)
幼兒制作,教師觀察幼兒是否完成鐘面上所有內容:12個數字的有序排列,時針與分針不同。
2.請幼兒介紹自己制作的時鐘。
教師提問或追問:“你的小鐘上12個數字是如何排列的?怎么能分清時針與分針呢?你們和他一樣嗎?哪里不一樣?誰的更正確?”
3.放課件,認識整點。
教師提問:“這個鐘面表示多少時間呢?”(教師在展示臺上出示一個幼兒整點鐘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放課件,讓幼兒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律。
課件內容時針、分針都指到“12”上,然后分針轉一圈,又回到了“12”上,時針指到“1”同時發出整點的鐘聲。提問幼兒是幾點,這樣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字“12”上,時針指到數字幾上就是幾點整。
4.認識整點,嘗試第二次制作。
師提問:“你們認識了整點,現在會制作鬧鐘了嗎?”“制作一個整點的鬧鐘要注意什么呢?”(數字的排列,時針與分針所指的位置)幼兒在操作卡上選擇一個空鐘面制作一個整點鬧鐘。
5.介紹鐘面,聯系繪本做動作。
教師展示3個幼兒制作的時鐘進行提問:“你們知道這是幾點鐘嗎?”“是怎么知道的!薄安虏吕L本中XX點的時候茂茂在干什么呢?”
6.同伴互動:介紹自己制作的整點鬧鐘,猜想此時茂茂在干什么?
三、認識半點
1.放課件,讓幼兒再次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律。
出示半點鐘面,提問:“你認識這是幾點嗎?為什么不能讀出是幾點?”
課件演示:時針和分針都指到數字“12”上,然后將分針轉半圈,指到數字“6”上,讓幼兒觀察時針有什么變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間)。
提問幼兒是幾點?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字“6”上,時針指到兩個數的中間,時針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2.放PPT2,(圖書3~4頁內容)知道時間與我們一天生活的關系
茂茂8:30入園;1O:OO與小朋友游戲;12:OO吃午飯;2:30午睡起床;3:30做手工;5:OO放學。
教師提問:茂茂一天都干了些什么呢?上面的時間你都認識嗎?這個時間茂茂在干什么?(幼兒邊說時間邊做相應的動作)
小結:小朋友認識了時鐘,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表上的時間按時上班,按時做游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所以,時鐘是一種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我們現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人類的好朋友。
四、游戲:茂茂的一天
游戲規則:幼兒自由組合,6人一組。一人當時鐘出示卡片(卡片有8:30;1O:00;12:OO;2:30;3:30;5:OO等5張)其余的幼兒當故事中的茂茂。當時鐘幼兒舉出卡片時茂茂要說出正確的時間并作出相應的動作,幼兒相互監督,出錯者罰停游戲一次。
五、延伸活動:不同的8點鐘
出示PPT(繪本第二頁的8點和第五頁的8點合并圖)教師提問:這是幾點鐘?是表示一天的同一時刻嗎?為什么?為什么一天會有兩個8點鐘?請小朋友回家和家人一起討論。
編輯:cicy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11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對稱》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2.通過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蝴蝶24,剪刀。
2.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
1.出示圖片:蝴蝶,感知理解對稱。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
你覺得這些圖片好看嗎?你發現這些圖片奇妙的地方了嗎?
(幼兒互相議論。)
2.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
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
3.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演示圖形對折。
。1)教師:那么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折,會怎么樣呢?對折后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
4.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感受對稱美
。1)出示蝴蝶風箏、、面具(臉譜)、飛機等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
提問:它們對稱嗎?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里?)
(2)為什么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么樣?
(平衡感、整齊、美觀)
二、尋找身邊的對稱物品,鞏固理解對稱含義。
1.出示實物若干(望遠鏡、梳子、衣服、鏡子等)
提要求:選一件對稱的物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說說為什么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
對稱軸在哪里?
(引導幼兒發現對折后能重合,即是對稱)
三、幼兒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
1.出示作品(眼鏡)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它對稱嗎?
你們知道還有什么是對稱的嗎?
2.幼兒操作,探索用紙片折疊對稱圖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認識了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折疊對稱的圖形,
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
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1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游戲、動手操作來復習鞏固10以內的數字認讀。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靈敏的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
、沤虒W課件(第一幅圖出現10個小數字人物化舞蹈的情形,第二副至最后一幅依次出現1-10 ,每幅畫出現一個數字)
、1——10的數字頭飾。
⑶用廢舊的紙盒做立體的小火車一列(要有10個車廂,并且把10個數字依次貼在車廂上)10種不同水果的卡片各一張。
2、學具
幼兒每人一支膠棒,一套10種不同水果的卡片各一套,1—10數字卡片各一套 ,一列平面的地小火車(10節車廂,在每節車廂上刻一條縫,讓幼兒能把水果卡片放進去)
[活動過程]
一、看電視了
1、教師引起幼兒看電視的興趣
2、教師演示課件第一幅圖,引導幼兒說出這是些數字娃娃,并且說出數字的名字。
3、依次演示課件其他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圖上的數字,并且說出與數字對應的'象形,如:1像鉛筆、2像小鴨。加深幼兒對數字的認識。
二、數字娃娃來和我們做游戲了
1、引導幼兒參與和數字娃娃做游戲。
2、10個小朋友分別戴上1—10的數字頭飾,走進活動室,分別自我介紹自己是數字娃娃1—10。
3、全體幼兒認讀數字娃娃頭飾上的數字。
4、玩數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戲。
游戲過程:
教師找一名幼兒找出教師所說數字娃娃的名字,找對了,數字娃娃把頭飾送給找對自己的小朋友,并且說:“對,我的名字是x(數字),我把頭飾送給你,我們是好朋友!比缓笠黄鸹氐阶簧。游戲持續到數字娃娃全部找到好朋友為止。
三、果園里的水果成熟了,大家快來運水果吧。
師:果園里的水果都熟透了,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什么運水果?(火車)對,是火車,再看看老師帶來的火車廂上有什么?(數字)
1、請幼兒一起復習火車廂上的數字1—10。
2、出示水果卡片,請幼兒將水果卡片放入教師規定的數字車廂里,如教師說把蘋果裝入6號車廂里,上來的幼兒便將蘋果卡片插入6號車廂內。直道將水果卡片全部放入車廂。
3、教師說出水果名,幼兒回答在幾號車廂內。
4、教師說出車廂號,幼兒說出車廂里裝的是什么水果。反復練習,加深幼兒對數字的認識。 四、小朋友都來運水果了。
5、發給幼兒學具,讓幼兒按順序粘貼數字,靠近火車頭的第一節車廂上貼數字“1”,最后一節車廂上貼數字“10”,中間依次排開。
6、要求幼兒根據教師的要求將水果卡片插入相應的車廂里。教師作巡回指導。
[活動延伸]
讓幼兒同伴之間相互玩,一個幼兒提出口令將什么水果卡片放入幾號車廂,另一名幼兒動手操作,然后交換角色,游戲反復進行。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13
活動目標
1.幼兒會根據實物圖片用三句話講出圖意。
2.幼兒會根據各種實物圖片的內容列出算式。
3.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若干張
2.活動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復習順數,按要求數數。
(從4―13、17―29、56―65)
2.碰球游戲
復習9的分解組成。
二、展開
1.依次出示圖片
教師啟發幼兒逐幅觀察圖片,并用自己的語言講出圖意。
例:樹上有5個蘋果,掉下來3個,樹上還剩下幾個?
2.請幼兒列出算式,并把算式讀兩遍。
5-2=3
3.幼兒分組活動
(1)看花瓣顏色記錄。
(2)看算式寫答案。
。3)圓點涂色記錄。
。4)看圖填算式。
。5)看圖編應用題。
三、結束
1、請各組幼兒講述活動結果。
2、活動評價
表揚活動時遵守規則的幼兒。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14
一、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動物圖片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對部分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有一定的了解。
二、指導要點:
1、活動重難點:自定分類標準
2、指導要點:指導幼兒進行多角度的分類,老師做簡單的記錄。
三、活動過程:
1、游戲:我喜歡的小動物園。(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圖片,每人一張)
反思:幼兒拿到動物圖片時都非常興奮,同時也有個別幼兒因為沒有拿到自己最喜歡的動物圖片有些沮喪,不過在老師的協調下,幼兒情緒穩定。在今后的'活動中我將做好調整,增加同類動物圖片的數量。
2、請幼兒隨意把動物圖片貼在黑板上,說說動物的名稱和它們的外形特征。
(1)教師可以先為幼兒做一次示范,例如:“我喜歡海豚,海豚生活在大海里,它會唱歌,是人類的朋友。”
。2)幼兒輪流進行講述,教師可以適當補充。
反思:在圖片的選擇上我都是選擇幼兒比較常見的動物,例如:海豚、小貓、小鳥等。并且在課前鞏固過這些動物的生活形態,幼兒講述時對動物的外形、生活環境以及喜好都描述到了,不過在語言的組織與流暢性上還稍微欠佳。
3、引導幼兒自訂分類標準,把上述的動物分類。(可以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只要幼兒言之有理便可。例如:可以按動物的生活環境、有沒有毛、會不會飛等特征來分類。)
。1)教師小結,將話題導向分類環節。例如:這么多動物能生活在一起嗎?為什么?該怎樣分類呢?
反思:老師對幼兒在黑板上無規律貼出的動物進行提問,幼兒馬上回應所以的動物不能生活在一起,可是有個幼兒卻說“他們都生活在地球上。”我首先肯定這名幼兒的回答,同時也將幼兒的注意力引到動物的生活環境中來討論,例如:“海豚和小鳥能在一起生活嗎?它們有什么不同呢?”幼兒的注意力一下被問題拉了回來!拔覀儊硖嫠鼈兎诸惏,可以怎么分呢?”幼兒首先提出按生活環境分起。這是幼兒比較熟悉的分法,分好后,我重新激發幼兒的發散性思維,“還能怎么分呢?”引導幼兒進行討論。
(2)幼兒討論分類標準。例如:可以按動物的生活環境、有沒有毛、會不會飛等特征來分類。
反思: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又從其它方面進行分類。剛開始還需要老師啟發,后來孩子們的想法越來越多,有的幼兒提出可以按它們吃什么東西來分類,還有的幼兒提出按身上有沒有毛來分類等等。
。3)請幼兒按討論后的標準進行分類,老師幫助幼兒劃分分類區域,并為幼兒示范記錄。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15
采用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方式,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體驗發現物品形體特征的樂趣。
課題生成:
語言教育活動中的聽說游戲在課程書中的設計形式一般比較單一。如何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設計教案,調動幼兒最大的積極性來參與教育活動,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現代國內外許多教育家提出的幼兒園教育應注重“感知教育”,重視教育過程的觀點,使我茅塞頓開。因此,我選擇了幼兒身邊無處不在,隨處可觸的“圓”作為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充分實施感知教育探索的開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圓形并用恰當的語言描述:××是圓形的,×××也是圓形的。
2、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力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3、提高幼兒的競賽意識和快速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足球、乒乓球、籃球等一些具有圓形特征的物體。
2、水果如蘋果、桔子、荔枝等。
3、大量具有各種形狀的玩具。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1)請小朋友們猜一猜紅布下到底藏了什么呢?引發幼兒討論和有意注意。(足球、籃球、乒乓球、鐘表、鼓等。)
。2)慢慢揭開紅布,向幼兒展示物體,誘導幼兒邊看邊說它們的名稱和形狀,引出活動主題“有趣的圓”。
2、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感知“圓”的特性。
。1)請個別幼兒上前觸摸各種球體,去發現其特征在老師下說出自己對“圓”的感受。(很光滑,圓溜溜的沒有尖尖的角。
。2)請小朋友們和老師比賽好嗎?看誰在教室內找到的。又多又快(2分鐘)。組織全體幼兒在室內尋找。
。3)讓我們蒙起眼睛試試看,還能摸到“圓”嗎(3分鐘)。
3、室外發現,開拓思維。
小朋友,教室外面還有圓嗎?(有)多嗎?(多)讓我們一起到室外去找一找。(5分鐘)
開拓幼兒想像力和創造性,豐富幼兒對“圓”的經驗。
4、擊鼓傳花,聽說競賽。
(1)說明游戲競賽規則:幼兒分為兩隊,各代表紅花隊和黃花
①鼓點響起,兩隊各自傳花:鼓點一停,兩隊持花者站起,紅隊持花者說上句:××是圓形的,后由黃隊持花者說下句也是圓形的。說對者可由老師在黑板上相應花前貼上一枚圓片,如說錯和重復別人的句子都不能貼磁片。
②游戲雙方兩隊以圓形磁片多者為勝方。
。2)賽后,老師進行簡單小結,為勝方鼓掌祝賀,同時也為方增強信心鼓掌支持。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以“有趣的圓”為主題進行繪畫。
課題評價:
一、效果分析
在這一教育活動中,游戲貫穿始終。我首先采用“猜”引起幼兒極大興趣,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接下來不斷地以游戲的方式幼兒動口、動手、動腦,使幼兒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保持著積極主動、穩定的.學習情緒。平時不愛發言的小朋友也能高舉小手“老師,我知道!”從而較好地達到了預期教育目的。
為何這次活動能取得良好效果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兩個的原因:
一是給每一位幼兒都創造了參與成功的機會,充分發幼兒的主體作用;
二是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感知能力。
二、專家點評
幼兒總是對他們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有趣的圓》以游戲方式,通過讓幼兒一猜、二看、三說、四找、五摸、六發現、七競賽。僅使幼兒在表面和經驗的層面上獲得更深一步的感知印象,還為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提供了條件。
教育活動中的室內、室外轉換,不拘泥于空間的限制,在學中玩,活躍了氣氛,拓寬了教學途徑,更符合中班年齡的幼兒活潑、好動、思維具體形象性的特征。
設計的環節以繪畫的方式進行延伸活動,可使幼兒大膽不僅鞏固了本次教育活動的成果,而且讓幼兒獲得了創造潛以充分發揮和表現的機會。
總之,此活動設計對我們拓展幼兒數學教育內容和活動都是有所啟發的。
三、反思與討論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幫助幼兒建構數的概念,你還有好主意嗎?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幼兒園感知數學的教案設計12-17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02-15
小班幼兒園數學活動教案設計01-06
關于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教案設計12-19
幼兒園中班數學的教案設計12-19
關于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12-16
幼兒園中班的數學教案設計12-15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設計12-03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設計12-20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設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