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認識書中出現的事物,知道它們的主要特征,感受閱讀的有趣。
2、嘗試將顏色與食物配對,學說“××不是××色的,××是xx色的。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自制立體大圖書,各色香蕉,各色蘋果,顏色操作板(紫色、紅色、黃色、綠色},縷空圖卡(葡萄、草莓、西瓜、櫻桃檸檬),操作卡及色卡人手一份。
2、經驗準備:認識各種常見顏色,知道一些常見蔬果的特征。
活動過程:
一、魔術變一變,變出顏色來。(引出話題)
魔法語:咕嚕咕嚕變變變,變出美麗的顏色來。
提問:變出了什么顏色?
提問:想一想,你吃過什么東西是紅色的。
小結:原來一種顏色能讓我們想到很多好吃的食物,真有趣。
二、魔術變一變,變出食物來。(觀察辨別)
1、第一次魔術(變出紅色檸檬)
魔法語:咕嚕咕變變變,變出好吃的食物來。
提問:哇,我們變出了什么好吃的?
提問:這個檸檬看上去有點怪怪的,奇怪在哪兒呢?
小結:原來檸檬不是紅色的,檸檬是黃色的。
2、第二次魔術。(變出黃色的草莓、紫色的蘋果、橙色的葡萄)
魔法語咕嚕咕嚕變變變,變出好吃的食物來。
提問:我們變出了幾個食物寶寶?這些食物寶寶穿錯衣服了,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們吧。
提問:看它們錯在哪兒了?誰愿意來幫它們換一換呢?
追問蘋果只有紅色的嗎?(拓展經驗。)
小結:原來一種水果也會有很多種顏色,真有趣。
3、第三次魔術。(經驗遷移)
過渡:寶貝們,你們不僅能幫我變魔術,還把它們變得很漂亮,后面還有許多食物寶穿錯了衣服,要你們去幫忙。
要求:請你一邊念魔法語,一邊變魔術哦。記得要告訴它們正確的顏色。
驗證:收集幼兒的`操作卡并檢驗。
小結:原來,食物寶寶都有適合自己的顏色,在你們幫助下,它們都找對了顏色,可高興了。
三、魔術變一變,變出故事來。(完整欣賞繪本)
魔法語:咕嚕咕嚕變變變,變出好聽的故事來。
數師一邊翻閱大圖書,一邊講述故事,幼兒傾聽感受。
小結:當夜晚來領的時候,寶貝都睡著了,我們要說一句有魔法的話是什么?晚安,一起說說看。晚安。說了這句神奇的咒語,我們就進入了甜甜的夢鄉。今天我們就分享到這里,現在你知道這些水果是什么顏色的了嗎?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2
目標:
1、通過看VCD,了解三毛的生活背景,能用完整的話講出的主要情節。
2、知道我們的生活很幸福,要好好珍惜。
3、懂得互相幫助,互相關心。
準備:看VCD
過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聽過三毛的嗎?想聽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有關三毛的,這呀就藏在VCD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
2、觀看VCD《三毛流浪記》提問:
師:講了誰呀?為什么叫他三毛呀?
師:他是怎樣生活的`?(請小朋友說一說)
3、再次觀看一遍。
師:你覺得里的三毛是什么樣的孩子?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師:三毛和你們相比,誰的日子舒服?
4、討論:你想讓三毛過上幸福的日子嗎?怎樣讓他能和你們一樣呢?(幫助他)怎樣幫助他呢?(請小朋友說一說)
5、師:你們猜猜看,后來三毛會怎樣呢?(鼓勵幼兒大膽發揮想象,說出自己的見解)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3
目標
1.能跟隨老師念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及歡快的情緒情感。
2.產生喜愛上幼兒園的情感。
準備
1.在桌面上分別用紙箱設置幼兒園、家庭的簡易場景。
2.丁丁、爸爸、媽媽木偶各一個。
過程
1.看看丁丁的家。
――教師出示木偶丁丁及簡易場景。這是丁丁,這是他可愛的家,這是他喜歡的幼兒園。自從他上了幼兒園后,他就有兩個家了。
――原來他喜歡幼兒園就像喜歡自己的家一樣。
――我們一起來看看丁丁的家吧!
2.觀看木偶表演。
――教師借助木偶和簡易場景,邊念兒歌邊表演。
――早晨,丁丁是怎樣離開家的?他高興嗎?你是怎么離開家的?
――到了幼兒園后,丁丁做了些什么事?他高興嗎?你在幼兒園會做哪些事情呢?
3.學念兒歌。
――老師把丁丁的.事編成了兒歌,你們聽!
――教師完整朗誦兒歌一遍。
――教師以歡快的情緒帶領幼兒學念兒歌。
――教師與幼兒一起完整朗誦兒歌,念到“家”時加重語氣。
――教師引導幼兒邊自由地做動作,邊完整地朗誦兒歌一遍。
建議
1.讓幼兒體味兒歌所表現的積極情感,并產生喜愛幼兒園的情感,是本活動的重點。
2.用兩拍子的節奏來朗誦兒歌,較宜表現兒歌的韻律及歡快的情緒。在“家”處加重語氣是為了增強幼兒的朗誦興趣。
附: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親親爸爸,
親親媽媽,
高高興興離開家。
做做游戲,
聽聽故事,
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4
教學目標:
1、注意傾聽他人說話并能連貫地說出游戲中的語句。
2、引導幼兒愉快地參加游戲活動,在游戲中體驗按指令活動的愉快。
教學準備:
草地背景圖,小傘、大象、鴨子、青蛙、小鳥、動物等活動教具,頭飾(大象、蝴蝶、青蛙)各兩個,實物雨傘、動物卡片人手一份。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草地背景圖)天氣真好,小動物們都到草地上來玩了。看!誰來了?鴨子是怎么來的?(走來的)那我們就叫它是走走的朋友吧。猜猜還有哪些朋友也是走來的?(大象、企鵝……)
2、(出示兔子)誰來了?兔子是怎么來的?還有什么朋友是跳過來的?(青蛙、袋鼠……)我們叫它是跳跳的朋友。
3、還有什么朋友來呢?(小鳥)它是怎么來的?猜猜還有哪些朋友也是飛來的?
4、看圖說說:走走的朋友是誰?跳跳的朋友是誰?飛飛的朋友是誰?
二.基本部分
1、小動物在草地上玩得真高興,突然轟隆隆天要下雨了朋友們要淋濕了,怎么辦呢?(出示教具雨傘)傘兒說:轟隆隆雷響了,嘩啦啦下雨了,傘兒傘兒撐起來,飛飛的朋友請進來。傘兒請什么朋友進來?
2、學習短句:轟隆隆雷響了,嘩啦啦下雨了,傘兒傘兒撐起來。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示打雷、下雨、雨傘。
3、幼兒和老師一起讀短句,分別請"跳跳的朋友進來和飛飛的.朋友進來"雨傘下避雨。
3、小組游戲:教師扮傘,請個別幼兒戴上頭飾進行游戲。
4、集體游戲:發動物卡片每人一張,幼兒看清楚自己拿到的是什么動物,是什么朋友?教師撐雨傘進行游戲。請幼兒注意聽傘兒請什么朋友進來。
三.結束部分雨停了,太陽出來了,動物們回家了。(收拾學具)幼兒學小兔跳出活動室。
教學活動反思:
小班語言游戲《傘兒傘兒撐起來》是我從電腦上"搜"下來的。當然也經過了我的一番修改才形成了這樣一篇活動方案。我設計的語言游戲活動主要以層層遞進、由淺入深,以開心、有趣的游戲形式來完成的。5月10日上午,我在本園的小2班執教了這一活動。由于準備的材料豐富,孩子們很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幼兒對"走走的朋友"、"飛飛的朋友"、"跳跳的朋友"掌握的很好。大部分的幼兒都能積極參加與活動中去,也體會到語言游戲的快樂。當然在活動中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
1、在活動實踐的過程中,重點和難點不應該放在認識"XX的朋友"上,而應該放在引導幼兒角色進行游戲上。
2、在開始部分占用的時間長了點,有些拖拉、不夠緊湊。
3、教師的觀察。應變能力這不夠強,碰到一些突發事情處理不好。如"在念短句--轟隆隆打雷啦,嘩啦啦下雨啦,有一個幼兒說--淅瀝瀝下雨啦"教師并沒有及時評價或表揚、肯定這一幼兒運用豐富的語言詞匯。
4、在集體游戲這一環節中,雖然孩子們的興趣很高,但是這里也存在著一些教師忽略的小細節:交代游戲玩法還不清楚;幼兒自己拿著一張動物卡片,根據老師(傘)的指令進行避雨,這時可以讓小朋友相互檢查進對了沒有;還可以讓小朋友拿什么動物卡片就做相對應的動作(走、跳、飛)進行游戲?梢哉f雖然進行了游戲,但是游戲玩得還不夠深入,既然孩子興趣高,可以多玩兩遍。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熟悉作品中的主要對話,豐富詞匯:"噘"、"甩"、"叼"、"打個滾"。
2、感受作品中主人公接納同伴、喜歡同伴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桌面教具:大象、刺猬、小鳥、小兔、小貓。
2、背景圖一幅。
3、大象、刺猬、小鳥、小兔、小貓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了解故事中的'角色,認識大象、小雞、小兔、小貓引導:大象是動物幼兒園的老師,今天幼兒園新來了一位小朋友(出示刺猬)。你喜歡小刺猬嗎?為什么?小刺猬來到幼兒園發生了神魔事情呢?
二、教師講述故事請幼兒欣賞。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動物幼兒園里都有誰?
三、教師演示桌面教具,再次講述故事。
以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和角色。
1、小刺猬身上的刺象什么?碰一碰什么感覺?
師:大象老師讓小刺猬坐在小雞旁邊,小雞噘著尖嘴巴說什么?(請幼兒學一學噘著嘴巴的樣子)
2、大象老師又讓小刺猬坐在小兔旁邊,可小兔甩著長耳朵說什么?(請幼兒做一做甩耳朵的樣子)
師:大象老師帶小朋友到山上去玩,小貓嘴里……(引導幼兒說出釣著小魚,叼著青菜,叼著大青蟲。)
3、小刺猬想了什么辦法,把吃的東西都插在它的背上?
四、幼兒戴頭飾分角色表演故事。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6
教案方針:
1、喜愛春天,知道春天花卉、樹木的變革。
2、能運用身體語言表達詩歌內容。
3、相識詩歌的句式特點,進修簡樸仿編詩歌。
4、認讀重點字詞:屋檐、水塘、草地、孩子。
教案籌備:
1、常識履歷籌備。
教案前西席組織幼兒調查春天的風景;學會歌曲《春天》。
2、物質籌備。掛圖、音帶、灌音機、大字卡;詩歌讀本人手一冊、小字卡、頭飾(小燕子、蝴蝶、蜜蜂、小白兔各10個)。
3、情況籌備。
創設主題墻面“春天來了”。
教案進程:
一、預備教案
師幼相互問候,韻律教案《春天》,幼兒隨音樂一起有節拍的鼓掌舞蹈。
二、感知領略教案
1、西席與幼兒一起接頭看到的春天的風景。
“適才我們一起去了找春天,你找到了春天嗎?它藏在那邊?”
2、說春天。
引導語:“你找到了春天嗎?它藏在那邊?”
請幼兒一一說出來,并接頭幼兒運用得當的詞匯表達。
3、 西席出示掛圖,朗誦詩歌,引導幼兒說出春天來到了小河、水塘、草地。
、俅禾靵砹,屋檐上為什么會流水?西席隨機出示大字卡“屋檐”,請幼兒仿照流水聲。
“屋檐上的流水發出了什么聲音?”
、诖禾斓男『邮悄魏蔚?春天的小河發出奈何的聲音?幼兒仿照小河道水的聲音。
③春天的水塘里誰來了?西席出示大字卡“水塘”,請幼兒仿照小鴨的啼聲。想象小鴨“嘎嘎”地叫什么呢?
、艽禾斓牟莸厣险l來了?他們“嘻嘻,哈哈”,大概在做什么。引導幼兒想象出孩子在草地上做的工作,如放鷂子、打滾、踢球、翻跟頭等。西席隨機出示大字卡“草地”“孩子”。
5、接頭:他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三、體驗教案
1、西席播放詩歌灌音帶,幼兒看書跟讀詩歌。
2、幼兒在詩歌的伴奏下,演出詩歌。接頭: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閱讀完后幼兒有序收書。
四、游戲教案
游戲:找春天。
教案園地上畫若干圓圈,圈內放上“屋檐”、“水塘”、“草地”、“孩子”等大字卡。幼兒飾演小動物,按照西席說的字詞,快速站在放有相應大字卡的'圓圈內,并說出春天在那邊。
五、締造教案
西席引導幼兒團結屋檐、水塘、草地等場景創編詩歌。
如:屋檐下的燕子,唧唧喳喳;水塘里的小蝌蚪,游呀游呀;草地上的蜜蜂,嗡嗡嗡嗡……
幼兒實驗演出創編的詩歌。
六、竣事教案
交換小結,播放音樂,幼兒有序地整理本身的物品。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幼兒了解并掌握方位詞,幼兒學說短句"小貓在X X的上面(下面)"。
2.幼兒能仔細觀察畫面,并喜歡參與動腦筋的活動。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一(背景圖,傷心的貓媽媽,小貓),請幼兒猜一猜發生了什么事情。
1.師:貓媽媽怎么了?會發生什么事情?
2.鼓勵幼兒猜測貓媽媽焦急的原因,并給予適時回應。
師:你們說了好多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讓我們一起來問問貓媽媽吧!
師:原來貓媽媽帶著寶寶出來做游戲,可是貓寶寶不見了,難怪貓媽媽那么著急的,大家想想,我們怎么來幫助貓媽媽呢?
二、出示圖二觀察尋找1.出示工具箱(望遠鏡、網子、神秘工具)。
師:(播放工具箱的音樂)我們一起來看看工具箱里都有什么工具可以幫助我們!
讓我們拿望遠鏡一起去找找吧。如果找到小貓了,快點告訴我,說"停,停,停,找到了"。
2.幼兒集體尋找。
教師移動望遠鏡,引導幼兒尋找藏起來的小貓。
三、出示圖片三(屋頂上、樹下、窗戶里、車子后、……),重新尋找1.讓幼兒具體說出小貓的方位,引導幼兒使用方位詞"上"、"下"、"前"、"后"、"里"。
師:這樣吧,我們用照相機把拍下來,請大家仔細的來找一找。
在抓小貓之前我們再來看看我們的工具箱,有沒有什么工具能夠幫助我們抓住小貓?
2.教師總結小貓躲的位置,再一次引導幼兒正確使用方位詞。
師:說對了,這只藏起來的小貓就出來跟大家打招呼啦!
四、出示圖片四(房子、胡蘿卜、小魚、骨頭),找出貓寶寶的.家師:我們一共找到了5只小貓,讓我們一起把他們送回家吧!可是哪個房子才是他們的家呢?
五、出示圖片五(柜子里、床上、桌子下、沙發后面、……),找出小貓睡覺的地方。
師:頑皮的小貓剛回到家,就趁貓媽媽不注意又躲了起來,這次他們又躲在哪了呢?
繼續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方位詞說出小貓的位置。
六、游戲:找小貓教師提出游戲的規則,啟發幼兒活動場地內可以躲的位置,注意安全。
師:貓媽媽邀請我們一起來玩"找小貓"的游戲吧!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8
一、活動目的:
1、學習“雞”、“青”“呱”等字的音,學習大聲地念兒歌。
2、學習運用形體動作和聲音模仿動物,初步了解動物的特征。
二、活動準備:
準備畫有小雞、青蛙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先扮演小雞或青蛙。用形體動作和聲音模仿小雞,請幼兒猜猜看,教師模仿的是什么動物;再學青蛙的叫聲,請幼兒用形體動作“說出”答案。
2、指導幼兒念兒歌注意"嘰""呱"的發音練習,并鼓勵幼兒大聲念出來。
3、請幼兒學學兒歌里面各種動物的動作,分組按教師給他看的`動物圖卡表演該動物的特征,哪組最快猜出的,就得一朵紅花。
4、帶幼兒念兒歌《你和我,我和你》。
5、幼兒邊念兒歌邊表演,自由結束。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9
目標:
1、提高幼兒對奧運知識的求知興趣,在了解奧運比賽項目的過程中激發參與鍛煉的積極性。
2、發展幼兒繪畫能力,能夠大膽獨立的進行添畫與涂色活動。
比賽形式與要求:
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確定幼兒繪畫內容為:教師提供動態福娃的底板,由幼兒根據福娃造型選擇相應的色彩,然后進行自主添畫。
比賽時間和地點:
14周周五上午9:30開始進行,到10:45結束。方法為:每班一位教師錯班參與,大班對小班。
評比標準:
1、能夠進行添畫。
2、表現具有童趣,涂色 均勻,能大膽使用各種顏色,搭配合理。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各班再次組織幼兒討論奧運,了解奧運知識,激發幼兒參與繪畫活動的積極性。
2、畫有奧運福娃輪廓的底板每位幼兒一份。
活動過程:
一、教師發放繪有福娃動態的底板。
二、教師講解作畫要求:
1、幼兒根據福娃形象為福娃圖上相應的色彩。
2、幼兒根據自身知識經驗進行大膽添畫。
3、幼兒在規定時間60分鐘完成。
三、幼兒進行繪畫,教師換班進行組織與指導。
四、評獎活動。
設全園性質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活動小結:
結合繪畫的迎奧運活動,在期待已久的目光中展開。經過了將近一個月的準備家長和孩子們已經摩拳擦掌了。本次繪畫活動不僅為了提高幼兒的繪畫水平更主要的也讓家長參與到繪畫的指導中來,同時與孩子一起走進奧運。但是繪畫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練習與平實的積累。在活動開始是我們就下發了倡議書,鼓勵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從活動中來看,每一位孩子都在家進行了一定的練習,所以在繪畫比賽中雖然是小班的幼兒也沒有一名幼兒不參與。孩子們專心致志,十分投入。不僅幫助福娃船隊了自己的衣服還能夠根據福娃的運動項目天花草地、大樹、水、魚等背景,十分有趣。雖然評獎結果出來后,有些參差不齊,但是整體水平上都在提高,活動圓滿成功!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和表述,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對美術作品《酸奶瓶》的添畫,培養與鍛煉幼兒的組合能力,促進幼兒組合想像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1.材料:酸奶瓶圖片、畫筆、顏料、圖畫紙。
2.環境:布置一面墻飾――《我讓塑料酸奶瓶變成了新東西》和《我編出的新故事》,展示幼兒的作品。
3.前期經驗:幼兒已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能力,班上開展過圖形組合的活動。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畫著一個小朋友在看著一個塑料酸奶瓶。)
師:你們從這幅畫上看到了什么?
幼:一個小孩。
師:還有嗎?
幼:一個酸奶瓶。
師:一個小朋友在看著一個塑料酸奶瓶。他為什么這樣看著酸奶瓶呢?原來他在想:我能把這個酸奶瓶變成什么呢?你們都來幫這位小朋友想想,這個塑料酸奶瓶到底可以變成什么呢?
幼兒聽了沒有作出回答,只是雙眼看著老師。在觀察了孩子們的表現后.我進行了分析:幼兒對我提出的問題沒有反應,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是幼兒沒有理解我的問題,所以不能作出反應;一個是幼兒聽明白了我的問題,但是由于沒有過此方面的經驗.加之思路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不能馬上回答出來。針對這種現象,我調整了自己的故事講述順序,緊接著出示了第二幅圖,為幼兒做擴思訓練的鋪墊。
2.教師出示第二幅圖片,引發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想像。(畫面上畫著小朋友坐上了用酸奶瓶改裝成的“汽車”。)
幼:哇!變成汽車了。(幼兒看到圖畫,馬上有了積極的反應。)
師:原來這個小朋友把酸奶瓶和車轱轆組合在一起,變成了小汽車,你們會把酸奶瓶變成什么呢?
3.請幼兒大膽地把自己的想像說出來,并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平面制作。
幼1:我想把它變成飛機。
師:你怎么就能把它變成飛機呢?
幼1:在瓶子的兩邊加上兩個硬紙片,做成翅膀,就行了。
這是用結構組合的方法來實現的。老師與幼兒的對話,目的是幫助幼兒明確怎樣才能把酸奶瓶改變成自己想像的東西。
幼2:我要把酸奶瓶做成斑馬的腿。
師:要做成斑馬的腿,怎么做呢?幼2:用四個瓶子,口在下面,底在上面,再安上一個身子。
師:斑馬身上會有什么呢?怎么才能一看就知道是斑馬呢?
幼2:加上一道黑一道白。
孩子的組合想法有些出人意料,不過.她能提出這種大膽、新穎的想法.正是我們目前培養幼兒創新能力所努力追求的效果。她的想法似乎給了其他幼兒一些啟發,在后來的表述中孩子們有了更多的想法。
幼3:我想把酸奶瓶當成尖房頂。
師:什么樣的房頂?房子用什么做呢?
幼3:我用盒子當房子,把瓶子放在上面當房頂。
孩子的話使我受到了啟發,我們在努力培養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同時.如果能夠鼓勵幼兒用美工制作或是繪畫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這樣的一個成果肯定會對幼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幼4:我想把酸奶瓶做成火箭。
師:你打算怎么做火箭呢?
幼4:上面加個尖,下面加上火,就像火箭了。
師:你想得太棒了!(我為孩子的想像不由自主地歡呼起來。)
幼5:我想要用好多的瓶子,接起來當火車。
師:火車!太棒了!還要在車身上貼上……
幼5:轱轆。
幼7:我要做小人。
師:怎么就做成小人了呢?
幼7:酸奶瓶當身子,再加上頭、胳膊和腿就行了。
這都是用結構組合的方法實現的。我們千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維方式去評判幼兒的想法,正是在這個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能夠越來越清楚地體驗到,只要采用適當的組合方法.就能使一個事物發生改變,變成自己想像到的許多其他事物。這種通過組合實現的思維發散,是最為可貴的。
4.利用幼兒自己制作的平面圖畫,鼓勵幼兒運用圖片進行自由組合。并根據自己的組合簡單地創編并講述故事。
當幼兒用語言表述了自己想把塑料酸奶瓶所變成的東西后,我請幼兒把自己的想像畫出來。于是。就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的畫面。接下來我把這些圖畫都展示在教室的墻飾上,并鼓勵幼兒把這些圖片自由組合起來,創編一個故事并講述出來。于是,有的孩子把圖1、圖2組合在一起講述一個短小的故事:一個小朋友和他的媽媽一起出去玩,他們坐著飛機到了很遠的地方,后來又坐著飛機回來了。有的孩子把圖1、圖2、圖3組合在一起講述:明明要去奶奶家,奶奶家很遠,明明坐了火車,又坐了飛機才到了奶奶家,在飛機上明明看見了云彩。還有的孩子把圖1、圖2、圖3、圖4組合在一起講述:小斑馬坐著火車來到了動物園,住在漂亮的房子里,有一天還坐著火箭出國了……
幼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他們自主地進行圖片的任意組合。創編出一個個故事。一個幼兒的講述,又啟發了其他幼兒的想像,開拓了思路,從而引發出更多的新組合。教師在活動中不斷引導幼兒大膽地突破時空限制。并結合個人生活經驗,去變換童話形象的位置,或做童話形象的重新組合。用這些再造的童話形象構造出新的童話故事。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了發展,他們的組合能力乃至其他創新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汪老師以培養幼兒創新精神為己任,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開展了《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組合與變通能力》的“十一五”課題的研究,從培養小班幼兒創新意識人手,進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篇小班語言活動設計及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思考和幼兒的表現即是她研究的一部分;顒佑幸恍┆毜降牡胤街档么蠹医梃b。
首先是選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貼近幼兒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視野,既要適合幼兒當前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酸奶瓶是孩子們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對故事的關注。而且故事內容簡單。人物動作和物品形象突出、單純,故事過程就是由酸奶瓶變東西,過程簡單,線索清晰,又留有一定的想像空間,很適宜新小班幼兒觀察、思考、想像、創新。
其次是教法。一個好的內容能否充分發揮它的教育價值,使孩子們從中獲得更多的教益,教法很重要,這是需要深入細致地研究的;顒又形覀儾浑y看到。開始的培養是艱難的,因為新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加上在理解他人語言和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方面都還比較弱等因素謄當教師提出問題希望引發幼兒主動思考和學習,并和教師展開互動時,常常得不到回應。這時,就需要教師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啟發幼兒,喚起貼近幼兒生活的已有經驗,開啟幼兒的思維,使他們知道如何去想像和創新。在這個活動的開始,教師并沒有完整地講述故事。而是根據培養幼兒組合創新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的目標出發,出示了一幅畫面讓幼兒觀察,并提出請幼兒幫助想想“能把塑料酸奶瓶變成什么?,的問題?吹接變喊胩觳徽Z的情況,教師進行了認真分析,并嘗試為幼兒搭建適宜的臺階,引發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想像。第二幅圖的出現。讓冥思苦想不知答案卻又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幼兒恍然大悟,找到了思考的路徑。然而,巧妙的是,教師并沒有僅讓幼兒說出變成了什么,而是引導幼兒觀察怎么變的,酸奶瓶是如何和其他物品組合的,讓他們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這就為以后幼兒有目的地想像和表達奠定了基礎。這個難點的突破自然地讓孩子們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在教師的鼓勵下,幼兒大膽想像出飛機、火箭、斑馬、火車等,每一次想像,教師都給予鼓勵,并請幼兒說清怎樣使用酸奶瓶,怎樣組合等,不斷地幫助幼JL明晰自己的思路,避免幼兒的想像漫無邊際為幼兒展開創造活動鋪路。
因為幼兒操作能力有限,教師特意根據幼兒的想像提供了一些平面材料:如酸奶瓶圖片、其他一些幾何圖形、彩色底紙,讓幼兒將自己的想像不僅用語言;還用圖形拼擺組合的方式進行表達,將想像變成現實,再次鼓勵他們想像和創新。而后;又創設相應的環境,讓幼兒將自己的創作貼在墻上。鼓勵幼兒將小朋友的畫任意組合成新的故事,進行再創新,極大地激發了幼兒表達創新的興趣。幼兒爭相講述,互相感染,創新呈現出層出不窮的趨勢,非常喜人。幼兒之所以能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教師不僅在教學上幫助幼兒突破了難點,更在于教師活動后的思考和設計、對環境的創設,給幼兒提供了想像和創造的空間,讓幼兒有了充分表達自我及和同伴交流的空間。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和情節。
2、知道圓形和方形都廣泛地應用在人們的生活中。
活動準備:
1、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圖片各一張。
2、故事配圖。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欣賞故事的興趣。
出示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圖片,教師介紹人物。
2、完整地欣賞故事。
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誰
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都找到了哪些東西
3、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結合掛圖再次講述故事,重點幫助幼兒感知故事中的事物都是圓和方相結合的特點。
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圓形和方形的東西,它們合在一起就變出了許多有用的.東西,圓形和方形都是我們的好朋友。
建議:
該活動還可以采用故事《圓圓和方方》進行。
評價:
1、對故事內容感興趣。
2、知道生活中有許多圓和方相結合的物體。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12
小班語言活動:
吃香蕉
活動目標:
1、在有趣的活動中,學會“乖、扔、鼠”的正確發音,吃香蕉。
2、培養良好的公共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小豬、小老鼠吃香蕉的圖片各一張;實物香蕉一個;紙簍。
活動過程:
一、進行游戲,激發幼兒興趣。
1、“吃水果”游戲:請你跟我吃××!
2、剛才我們把香蕉吃完了,香蕉皮扔在哪里呢?
3、出示香蕉,小豬和小老鼠剛才也吃了香蕉,我們來看看它們是怎么樣吃香蕉的。
二、學習兒歌。
1、(出示圖一)圖片上有誰?它在干什么?
2、小豬把香蕉皮扔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看出來的?(認識垃圾筒標記)
我們把小豬吃香蕉的'樣子編成了一首兒歌。幼兒學念兒歌,老師注意幫助幼兒正音(乖、扔),幼兒教案《吃香蕉》。
3、(出示圖二)小老鼠和乖小豬吃香蕉的方法一樣嗎?它做得對嗎?為什么?(幼兒泛講)
教師小結:對,把香蕉皮扔在地上很不安全,也不衛生。
4、我們再編一段小老鼠吃香蕉的兒歌,鼓勵發準“鼠”的音。
小結:我們要學乖小豬,在公共場所做個講衛生的好寶寶。
三、進一步養成良好的公共衛生習慣。
除了香蕉皮可以扔在垃圾筒里,還有什么東西也可以扔進垃圾筒里?(幼兒泛講)
四、活動延伸:
今天大家的表現真棒,等一下請你們吃香蕉好嗎?
附兒歌:
吃香蕉
乖小豬,吃香蕉,
香蕉皮,拿手上,
拿手上,干什么?
把它扔進垃圾筒。
小老鼠,吃香蕉,
香蕉皮,扔地上,
不小心,踩上去,
摔個跟頭淚汪汪。
這是我馬上要進行的一次公開教學活動,還請大家多提建議:)
_________________
為了孩子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分享,一起進步!
吃香蕉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13
目標:
1.學習并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所表現的童趣。
2.體驗角色表演的快樂。
3.嘗試用適當的詞語替換兒歌中的飯菜名,發展創造能力。
準備:
活動前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制的黃米飯、炒青菜若干盤,毛竹筷一雙,螞蟻卡片2~3張,黑板一塊。
過程:
一、產生興趣
1.猜一猜。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請一位客人一起來做游戲(慢慢拉開黑板上的紙簾,露出螞蟻觸角和上半個頭),猜猜它是誰?
(幼兒猜測一番后,教師出示整只螞蟻卡片。)
幼:是螞蟻。
(用猜想形式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同時,逐步出示的`方式可引導幼兒有方向地猜測,避免漫無邊際。)
2.喊一喊。
師:誰能把螞蟻喊到身邊來?
幼:小螞蟻!小螞蟻!
幼:小螞蟻快來,我們有許多小朋友。
(教師扮演螞蟻邊搖頭邊向前走,但表示拒絕走到幼兒身邊。)
師:螞蟻不肯過來,我們要想一個辦法逗逗它,把它引過來。
3.逗一逗。
師:我們怎樣喊才能把螞蟻引過來呢?
幼:螞蟻來呀來。
師:拿什么逗它?
幼:螞蟻螞蟻我給你小汽車玩具/螞蟻螞蟻我帶你去春游/螞蟻螞蟻我有好看的書/螞蟻螞蟻我給你吃巧克力……
師:我們還是一起來試一試吧。(大家一起招手喊:“螞蟻來呀來,我給你……”)
(教師設計了游戲情境“逗螞蟻”,可引導幼兒充分展開想象,理解兒歌內容,并熟悉兒歌句式“螞蟻來呀來”。)
二、在游戲中學習兒歌
1.逗引螞蟻。
師:咦。今天早晨我們做了什么飯菜?
幼:黃米飯/炒青菜。
師:把它們拿出來逗逗螞蟻吧。
(師幼一起擺出“黃米飯”“炒青菜”和毛竹筷,引導幼兒再次逗螞蟻。)
幼:螞蟻來呀來。
師(扮演螞蟻搖頭):嗯,不來不來。
幼:來吃飯,快快來吃飯。
師(扮演螞蟻):什么飯?
幼:黃米飯。
師:什么菜?
幼:炒青菜。
師:什么筷?
幼:毛竹筷。
師(扮螞蟻來到餐桌前做聞一聞并吃得很香的動作,然后眉頭一皺):吃不完,怎么辦?
幼:搬回去。
師:搬回去干什么呢?
幼:留著以后吃/留給姐姐吃/留給爸爸媽媽吃/留給爺爺奶奶吃……
師:螞蟻有了好吃的東西能想到別人,真是好樣的。一想到有更多的螞蟻能吃到好吃的黃米飯、炒青菜,它在搬的時候心情會怎么樣?
幼:高興/快樂。
(教師一邊做螞蟻搬東西的動作一邊念“哼喲哼喲搬得歡”。)
師:為什么螞蟻搬米飯時要“哼喲哼喲”的?
幼:它搬得多/它力氣。浵佉稽c點大,很吃力。
師:它一次能搬多少米飯?為什么?
幼:兩粒/一粒。
師:螞蟻個頭那么小,還沒有米粒大。它一次搬一粒還很辛苦呢,所以它們走得很慢。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哼喲哼喲搬得歡”的動作。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抓住了兒歌中的“哼喲哼喲搬得歡”,啟發幼兒分別對“哼喲哼喲”與“搬得歡”進行聯想,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加深了幼兒對螞蟻體型小、力氣小的印象;二是發揮了移情作用,讓幼兒明白有了好東西與他人分享是快樂的事。)
師(出示黑板上的另一張螞蟻卡片):還有一只螞蟻呢,我們再來逗逗它。(幼兒再次逗螞蟻,教師扮螞蟻與幼兒互動:螞蟻來呀來,快快來吃飯……)
(幼兒逗引螞蟻的過程就是熟悉兒歌內容的過程,十分有趣,激發了幼兒表達的欲望。教師扮演螞蟻有助于幼兒更快地進入游戲情境,在對話與扮演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兒歌的情趣,熟悉兒歌的句式。)
2.學習兒歌,并進行表演游戲。
(1)學習兒歌。
師:把剛才我們逗螞蟻吃飯的游戲連起來說一說就是一首兒歌,你們聽――(教師朗誦兒歌《逗螞蟻》。)
(教師朗誦兒歌是為了完整呈現兒歌的問答句式,以加深幼兒的印象。)
師:請小朋友也來說一說。(幼兒在教師的提示下朗誦兒歌數遍。教師提醒幼兒可加上招招手、聞一聞、吃一吃的動作,并提醒幼兒注意區分問和答,以幫助幼兒準確理解兒歌內容。)
(2)游戲。
玩法:先請兩位幼兒和教師扮演螞蟻,一起躲在“洞”里,讓其他幼兒來逗螞蟻。大家喊第一句“螞蟻來呀來”,螞蟻說“嗯”,大家喊第二句“快快來吃飯”,螞蟻問:“什么飯?”大家答:“黃米飯。”螞蟻問:“什么菜?”大家答:“炒青菜!蔽浵亞枺骸笆裁纯?”大家答:“毛竹筷!敝笪浵伮艹鰜恚瑏淼讲妥狼奥勔宦労笤俪裕燥柡笪浵佌f:“吃不了!贝蠹艺f:“往回搬!庇谑,螞蟻邊念“哼喲哼喲搬得歡”邊搬“黃米飯”(一次搬一粒)。第二次游戲時,一組幼兒做螞蟻,其余幼兒邊念兒歌邊逗螞蟻。第三次游戲時,全體幼兒扮演螞蟻,教師逗螞蟻。
(小班幼兒年齡小,較容易進入游戲情境,但主動性往往不夠,所以教師的參與既是一種示范,又能幫助幼兒開展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三、替換兒歌中的飯菜名稱
1.師: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要再請螞蟻來做客,還可以準備些什么飯菜?
幼:紅豆/蛋炒飯/揚州炒飯/白米飯/黑米粥……
幼:炒菠菜/紅燒肉……
(教師引導幼兒將新的飯菜名編到兒歌里,大家一起念。)
2.師:小朋友回到家里還可以編編新的兒歌,和爸爸媽媽一起玩玩這個游戲。
(這是一個調動幼兒已知經驗的環節,既貼近幼兒生活,又可以將游戲延續下去,使幼兒充分體驗學習兒歌的快樂,并推動幼兒與家長互動。)
附:逗螞蟻
螞蟻來呀來,快快來吃飯。
什么飯?黃米飯。
什么菜?炒青菜。
什么筷?毛竹筷。
吃不了,往回搬,
哼喲哼喲搬得歡。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14
語言活動:
說說表情(講述活動)
活動目的:
1、幼兒熟知各種表情,了解不同表情帶給我們的不同心情。
2、體驗交談活動的愉快。
活動準備:
不同表情圖示(高興、傷心、害怕、生氣、得意、神氣)
活動過程:
。ㄒ唬┟鎺θ,高興地問小朋友,你們猜猜看,老師今天的心情怎么樣?(高興)為什么高興呢?(幼兒自由發言)我們除了高興還有那些表情呢?出示表情圖示:
1、出示'高興'表情:什么情況下你們會高興?
2、出示'傷心'表情:什么情況下你們會傷心呢?
3、出示'害怕'表情:什么情況下你們會害怕呢?
4、出示'生氣'、'得意'表情:什么情況下你們會生氣、得意呢?
5、出示'神氣'表情:你們什么情況下會神氣呢?
。ǘ┱堄變焊鶕砬閳D示表演一下。
(三)組織幼兒玩《覺得怎么樣》的游戲,以擊鼓傳花的'形式請幼兒說說"圖片上我的表情是怎么樣?"并請大家模仿他的表情。
。ㄋ模┗顒咏Y束:與幼兒說說你最喜歡什么樣的表情,大家都喜歡什么樣的表情。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15
設計意圖:
小班的孩子依戀情結很重,特別需要安全感。小班的寶寶們希望大人抱抱她親親她,他們需要愛的支持。孩子有了被愛的經歷,才會學會愛別人、愛社會,友好的與人相處。愛是孩子情感世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綱要》中教育內容與要求對語言領域的要點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在此次活動中,我希望營造的即是一種暖暖的美好而深情的氛圍。通過教師與幼兒共同對繪本故事《媽媽抱抱我》的解讀,從動物媽媽和寶寶之間愛的親密動作,讓孩子感受媽媽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從而讓幼兒體會到媽媽對孩子的情感和擁抱的溫暖;顒拥闹攸c就是讓幼兒在尊重、寬容接納的氛圍當中,積極踴躍的表達。
一、活動目標
。ㄒ唬┯^察圖畫,了解動物媽媽對動物寶寶表達愛的方式,并引導幼兒說出"媽媽用抱他的寶寶"。
。ǘ⿵膭游锏膿肀е,感受媽媽的愛和擁抱的溫暖。
活動準備繪本《媽媽抱抱我》和PPT課件背景音樂歌曲《我的好媽媽》
活動過程一、歌曲導入,感受母愛的表達教師和幼兒共同表演歌曲《我的好媽媽》
老師—小朋友,你愛你的的媽媽嗎?為什么呢?
幼兒—媽媽愛我們。
老師—那媽媽是怎樣愛你的呢?
幼兒—媽媽給我買吃的、媽媽給我講故事、媽媽喜歡抱抱我等。
二、教師導入故事,感受動物媽媽對小動物表達愛的`方式。
—你們想不想知道小動物的媽媽是怎樣愛他們的寶寶的?我們來聽聽故事。
1、感受雞媽媽的愛—(出示第二張圖片)看看圖片上有誰?(可以說說小雞的媽媽是母雞,而公雞是小雞的爸爸)—你們猜雞媽媽是怎樣愛小雞的呢?
—(出示第三張圖片)原來雞媽媽用翅膀抱她的孩子。
2、感受狗媽媽的愛—那小朋友你來看看,這又是誰呢?它是怎樣愛寶寶的呢?
—(出示第四張圖片)原來是狗媽媽和他的孩子。狗媽媽是怎樣愛他的孩子的呢?
—(出示第五張圖片)狗媽媽用舌頭輕輕地舔她的孩子。
3、了解鳥媽媽的愛—接下來小朋友猜猜誰又來了呢?猜謎語:個頭小,本領大,常在空中玩耍,愛在樹上睡覺。
—(出示第六張圖片)是鳥媽媽和他們的孩子呀。他們在藍天中玩耍,在大樹上搭一個鳥窩睡覺。
—(出示第七張圖片)鳥媽媽在干什么呢?原來鳥媽媽用媽媽用嘴巴輕輕地給孩子撓癢癢。
4、了解大象媽媽的愛—(觀察第八張圖片)小女孩回到家中,翻出一本書,看到了什么?(幼兒觀察)—(出示第九張圖片)象媽媽用鼻子溫柔地撫摸小象。
三、情景表演,教師和幼兒邊表演邊述說。
。úシ疟尘耙魳罚┍硌萃炅耍适逻沒有完,故事(講述第十、十一圖片)小女孩和媽媽幸福的抱在一起。
—好溫暖的故事呀,故事里有許許多多的愛。
四、討論其他動物媽媽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用肢體表現。
—原來媽媽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他們表達愛的方式都不一樣。你還知道其他動物媽媽是怎樣愛他的孩子的嗎?(幼兒討論)小結:除了抱媽媽,還有好多時候,好多事情都可以知道你很愛他,記得要說出來,做出來哦!
寶貝們你們知道我們是怎么愛寶寶的,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ㄒ魳仿蓜佑螒颍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04-04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06-08
鐵馬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12-02
《鼓》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12-02
《蘋果》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01-16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小雞教案05-13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春風08-24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熱】11-12
幼兒園小班語言主題活動教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