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是女人節日。
2、了解媽媽的工作和媽媽的喜好,喜歡媽媽。
3、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剪紙,表達對媽媽的祝賀。
二、活動準備。
1、布置活動場地。
2、小剪刀、膠水、各色彩紙三、活動過程1、說說三·八婦女節的由來,讓孩子們知道三·八節是婦女的節日。
三、教學過程。
1、全體幼兒在歌頌媽媽的樂曲《我的好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中表達對媽媽的愛。
2、幼兒說說媽媽在家的辛苦及對自己的關愛。
3、老師小結:我們的媽媽真能干、真辛苦呀,我們一起來給媽媽說一句悄悄話。如:我送媽媽連衣裙,祝媽媽永遠漂亮。老師記錄。
4、制作禮物————漂亮的剪紙。
說明:幼兒在強烈的愛媽媽的情感驅使下,主動性,積極性都會增強,所以,這時制作禮物,送禮物都是情緒的延續。
5、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制作剪紙說明:幼兒在制作禮物的過程中,都是那么的'細心、持之以恒。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表達著對媽媽濃濃的愛。
送禮物本次活動的亮點:幼兒在活動中講述了媽媽平時是如何照顧自己的,媽媽在家里要做許多許多的事情,在講述中,幼兒體驗到了媽媽的辛苦,表達了對媽媽的感激之情。在制作禮物的環節中平時不愿意動手的孩子在老師的鼓勵下,都能一步一步堅持完成,每個孩子都希望媽媽能夠收到禮物。
四、結束語:
快樂的時光總是這樣短暫,濃濃的親情總是這樣讓人留戀,小朋友們,今天你們玩的高興嗎?通過這次活動,我的感觸很深。小朋友們表達了對媽媽的愛,又互相一起展示了良好的合作精神。最后也祝愿所有的小朋友健康快樂,茁壯成長。謝謝,再見!
五、教學反思:
幼兒教學,關鍵是愛心和耐心,還有家長的支持非常重要。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2
設計思路:
前一階段圍繞“我家的人”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孩子們了解了爸爸媽媽的工作、爸爸媽媽小時侯的故事,特別是恰逢母親節,通過夸夸我的好媽媽,為媽媽制作禮物等活動提升了孩子愛媽媽的情感,孩子們萌發了一種想為媽媽做事的愿望。同時,“預防非典”也是當前孩子們的一個熱點,他們對幼兒園、班級、家中“防非”的簡單措施有了初步了解,對于預防、消毒的物品也產生了興趣。結合以上兩點,我預設這次活動,以幫媽媽選購消毒、預防用品為前提,以游戲實踐為途徑,幫助幼兒認識了解消毒、預防非典的物品,擴展防非知;同時滿足孩子為媽媽做事的愿望。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了解消毒、預防非典的物品,擴展有關“防非”的知識。
2.在購物過程中嘗試解決簡單的數量問題。
3.滿足幼兒為媽媽做事的愿望。
4.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防非物品、其他食品包裝盒。
2.每一物品上貼上價格標簽(5以內)
3.購物籃,自制紙幣。
活動過程:
(一).導入“母親節”我們想了很多辦法為媽媽做事,現在“母親節”過了,我們還要為媽媽做事嗎?為什么?
(二).啟發游戲
1.以媽媽的煩惱(媽媽想買預防非典的消毒等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可是媽媽上班沒時間)啟發幼兒幫媽媽購物。
引導:媽媽為什么要買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幼兒領錢。
要求:每人拿5元錢(老師準備1元、2元、3元、4元面值的.紙幣)引導:你用什么辦法拿到5元錢的?
如:xxx拿了1元錢,還要拿多少錢才到5元?
3.討論購物注意點。
引導:買東西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1)買什么?(預防非典的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怎么買?(價錢、禮貌用語、買的東西少于或等于5元錢)
(三).幼兒操作
1.觀察幼兒在挑選物品時出現的問題,啟發幼兒間相互檢查。
2.了解幼兒交易情況,引導幼兒了解所選物品價格與自己擁有錢數的關系。
(四).交流
1.相互檢查所購物品。
2.說說買了什么,有什么用,注意什么?(抓住
有價值的話題,擴展討論;幫助幼兒區分食品和用品兩類)。
(五).延伸我們幫媽媽買好了東西,媽媽很高興,接下來我們可以幫媽媽做什么?
小百科:母親,簡稱母,是一種親屬關系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學會撕紙片,用膠棒粘貼。
2、知道小鳥是人類的好朋友,要關心照顧它們。
3、幼兒能很好的完成粘貼等精細動作,以促進小肌肉的發展。
二、活動準備:
1、紅、黃、綠色彩紙,膠棒、小筐等。
2、小鳥圖片若干,大樹背景圖。
3、背景音樂《快樂的小鳥》。
三、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通過談話,激發幼兒產生幫助小鳥的愿望。
聽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做小鳥飛的動作進活動室,停在大樹圖邊:“小朋友看這是什么?你們知道這是誰的家嗎?”
“這里原來是小鳥的家,可是為什么大樹上面一只小鳥也沒有?”
“大樹媽媽一片樹葉都沒有了,小鳥們都不愿意回來了,大樹媽媽真傷心呀!小朋友你們能想辦法讓小鳥快點回家嗎?”
“小朋友們剛才說的都很好,也幫大樹媽媽想了許多辦法,現在我們就用撕樹葉、粘貼樹葉的方法來幫助大樹媽媽好不好?
(二)、教師示范方法步驟。
教師出示綠色彩紙,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輕輕撕成塊狀做“樹葉”。然后用膠棒涂在“樹葉”的一面,輕輕的貼到大樹上。”教師再次示范一遍。
教師可增加點難度,讓幼兒學習撕各種各樣的樹葉。
(三)、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將紅、黃、綠色彩紙、膠棒放到小筐里,引導幼兒自由的.選擇彩紙進行撕樹葉、粘貼大樹的活動。教師提醒每個小朋友撕完樹葉后要把廢紙、還有膠棒都要放到小筐里面,不能亂扔垃圾。
(四)、出示小鳥,送小鳥回家。
教師:“小朋友,小鳥聽說大樹媽媽又長出了許多樹葉,都高興的飛來了。讓我們一起送小鳥回家好不好?”教師和個別幼兒一起將小鳥圖片粘貼到大樹上。
四、活動延伸
教師“小鳥們都回來了,大樹媽媽非常開心,也非常感謝你們幫助了它,它希望我們再幫它一個忙,讓我們去告訴所有的人們,以后不能隨便摘樹葉,要愛護我們的大樹,愛護小鳥,現在我們就一起去告訴幼兒園里所有的小朋友好不好?”活動結束,教師帶領幼兒出活動室。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4
活動目標
1.看看議議畫畫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事,嘗試大膽地表現表達。
2.體驗媽媽懷孕時的辛苦,萌發對媽媽的關愛之情。
3. 培養幼兒手腕的靈活性,在涂鴉中掌握圖形的畫法。
4. 養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5. 能呈現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重點難點
1. 自由發揮,能初步畫出圖形。
2. 體會媽媽的辛苦,激發幼兒的愛心。
活動準備
1.翻看和閱讀成長相冊。
2.區域活動中“我在媽媽肚子里”的材料收集與布置。
3.動畫片、圖片欣賞、白紙、彩色紙、水彩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播放動畫片,讓幼兒欣賞。
二.基本環節:
1. 與幼兒一起看看議議,教師提示性問題:
(1)從哪里看出媽媽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媽媽累不累,辛苦嗎?
(2)媽媽大肚子的時候是如何照顧寶寶的。
(幼兒通過身體表演了媽媽的辛苦)
2.鼓勵幼兒用畫筆來嘗試表現,教師分發白紙,彩紙,讓幼兒自行做出選擇,教師可做出提示性問題:
(1)你在媽媽肚子里幾個月了?
(2)媽媽是怎么照顧你的?
(3) 你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
(幼兒討論很激烈,并展示了許多的圖片資料)
3. 幼兒開始自己涂畫,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作畫,不限制幼兒的繪畫自由。(個別幼兒需要教師的特別關照,協助畫一點)
三.結束環節:
幼兒作品完成后,互相欣賞交流:請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我和媽媽的故事。
活動延伸:
(一)游戲活動:區域活動
1、階段目標:
(1).大膽選擇喜愛的游戲內容和材料,自主、愉快地進行游戲;
(2).知道游戲后要將材料物歸原處。
2、材料的提供:
小小工作室:水粉顏料、棉簽、蠟筆、牙刷、各類紙張、廢舊材料等;
廚房:玩具蔬菜、新鮮蔬菜、杯子、碟子、勺子、鍋子等;
臥室:娃娃、桌子、毛巾、頭飾、穿線板等;
書房:圖書、耳機、字母板、照相冊、木偶、指偶、磁鐵板等;
聰明屋:建構積木、數字卡片、撲克牌、打氣筒、水、玻璃珠等。
(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玩的很開心,充分融入了角色中)
3、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在活動中對各種材料的使用情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
(2).關注個別幼兒的活動情況,鼓勵他們愉快、友好的參與游戲
(二)回家把畫送給媽媽,并對嗎說一句好聽的話,表達對媽媽的關愛之情。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完后,最大的感觸是:幼兒的想象力很豐富,幼兒涂鴉的能力更是強大。在上課的過程中,幼兒準備的很充分,我們教師也是幼兒探索的合作者,啟發幼兒充分利用同伴之間的資源,幫助幼兒在研討與交流的過程互相幫助,在相互啟動的學習氛圍中,分享探索的經驗,體驗成功的快樂。我是以一個“無知者”的身份在跟幼兒一起討論,一起學習,我的“無知”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讓他們有自由發揮的空間,他們的表現充分展示了以幼兒為主題的學習形式。他們通過探討,傾聽,得到了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信息,并對自己的媽媽萌生了更深的愛。都在說:“媽媽好辛苦”“我愛媽媽”等讓人感動的話,還有個寶貝竟然說:“以后媽媽再懷我,我就跳下來自己走,不讓媽媽這么累!”多么讓人心疼、感動的話語,孩子的想法永遠都是天真無邪的。在幼兒繪畫的時候,我并沒有參與進來,沒有給幼兒做出示范,這是想讓幼兒有充分的自由發揮的空間,不限制他們的自由。但是由于有些寶貝年齡較小,畫出的圖畫我們雖然看不出來,但是他自己卻能講解的很好。如果再上一次這個課,我需要準備的更充分一些,使用一些課件來完成。這節課總體來說還是很成功的,是我比較滿意,希望以后我能做的更好!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我為媽媽做窗簾”體驗關心、親近媽媽的美好情感。
2、在活動中感知長短、粗細、色彩;獲得初淺的感悟:紙條長做的圈圈就大,紙條短則相反。
3、在生生互動中積累粘貼的經驗。
設計思路: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 ”。根據規程,最近我班展開了孩子十分喜歡的”娃娃家” 為主題的活動。目的是通過活動,使他們在得到愛的同時,學會也要輸出愛。
本次活動:“我為媽媽做窗簾”就是在這樣的主題背景下產生的。
整個預設活動我形成這樣的思路:
首先將愛的情感和成功的體驗貫穿于活動始終。通過為媽媽做窗簾的情節,讓他們把平時老師、媽媽對他們的關愛的行為進行遷移。愛的奉獻得到了媽媽愉快的回報,從而獲得這樣的情感感受:關心媽媽媽媽快樂我也快樂!
在整個預設過程中淡化單純追求知識技能的學習價值取向,強化為后繼學習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的學習價值取向。重視知識的廣度降低深度。如初步感受色彩、粗細、長短,進行數數等等。數學知識屬于皮亞杰所說的邏輯數理知識,它所反映的是一種關系.所以我讓他們在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思考,初步發現構建數學關系:紙條長做的圈圈大、短的則相反。
內容選擇:
根據指南:以幼兒的現實生活為軸心,注重從幼兒的自主活動中挖掘教材。窗簾是幼兒生活中最常見的,每天孩子們午睡強烈的陽光照射到活動室,午睡要拉上窗簾已成為孩子們的習慣。娃娃家更是孩子們喜歡去的地方,故確定了“我為媽媽做窗簾”的活動內容。替換了學習活動上的內容:小圍兜。
組織形式:
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在關注每個
幼兒的操作特點的基礎上,提供了有層次性的操作材料。對能力強的幼兒引導他們有規律連接,所以提供了有規律串聯的范例,但并沒有要求孩子們去達到這樣的要求,只是讓他們感受;建構初步的數學關系:紙條長的做的紙圈大,短的則相反。對無從著手的幼兒引導他們運用簡單剝開雙面膠的方法,鼓勵他們大膽嘗試。使每個幼兒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了發展,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室一角創設好“娃娃家”的環境。特別是娃娃家里很夸張的陽光.
2、材料準備:粗細、長短、顏色有差異的紙條、不同的粘合劑.廢紙箱一個。
3、已有初步粘貼圈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激發情感:
以玩娃娃家游戲,媽媽今天不舒服導入,讓孩子說說我們怎么來關心媽媽?
提出要求:比一比誰是最關心媽媽的好娃娃!
從娃娃家的環境(強烈的陽光照進娃娃家)引導出為媽媽做窗簾的情節。
: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好娃娃:想到好吃的要分享;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媽媽的`事情幫著做;懂得在幼兒園高高興興不讓媽媽擔心!
你們關心媽媽,媽媽好開心!你們
心里怎么樣? 讓他們獲得“關心媽媽媽媽高興我也高興”的情感體驗。
二、用媽媽對娃娃做窗簾的三個要求為線索展開活動:看一看,變一變,想一想。
(一)觀察比較:感受色彩和初步的數學知識。(看一看)
1、比較觀察紙條有什么不一樣:長短、粗細、顏色。
2、點數紙條。
(二)實踐操作:
把紙條變成紙圈。(變一變)
讓兩個孩子操作,在生生互動中提醒孩子們以前粘貼中存在的問題。
糨糊涂在紙的一端,雙面膠剝開即可。
圍圈——用抱娃娃的方法。
粘貼的牢固——小手握握緊。
(三)分析思考:
簡單的邏輯關系:紙條長做的圈圈大、短的則相反。(想一想)
為什么紙條做的紙圈有大有小?
三、集體操作活動。
交代任務:把紙圈連接起來,做成長長的窗簾,然后掛到娃娃家。
老師關注:孩子的思維特點和制作中出現的問題。
啟發孩子在操作中初步感悟:紙條長做的圈圈大、短的則相反。
四、展示作品,體驗成功!
老師用媽媽高興的心情再一次激起幼兒
的激情:關心媽媽媽媽開心我也開心!關心媽媽媽媽快樂我也快樂!并為自己成功的體驗感到愉悅
五、活動延伸
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你們還可以做媽媽喜歡的東西!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6
學習目標
1專心聽故事,理解故事的基本內容,能回答有關故事的問題。
2 能用動作和語言向媽 媽表達愛意。
活動準備
1 幼兒和媽 媽的合影。
2《我爸爸我媽 媽》幼兒用書或電子書10-11頁。
學習領域:
形式:集體
1. 向幼兒提問:“你昨天和媽 媽一起做了什么?”
2. 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10-11頁,與幼兒分享故事:
冬冬的媽 媽說:“和冬冬在一起,我很快樂。”冬冬問:“為什么?”媽 媽說:”因為冬冬很關心媽 媽、愛媽 媽。媽 媽累了,冬冬會給媽 媽捶背;媽 媽做蛋糕時,冬冬會來幫忙;冬冬在幼兒園學了新歌,會唱給媽 媽聽;冬冬有什么好吃的東西,總會留給媽 媽吃。”冬冬說:“因為媽 媽是我最愛的人。”
冬冬對媽 媽說:“和媽 媽在一起,我也很快樂。”媽 媽問:“為什么呢?”冬冬說:”因為媽 媽會做香噴噴的飯菜給我吃,和我一起玩游戲,還給我講故事。”媽 媽說:“因為冬冬是我最愛的人。”
3. 與幼兒討論:
媽 媽說她和冬冬在一起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小冬冬會為媽 媽做什么?(冬冬會給媽 媽捶背、幫媽 媽做蛋糕、唱歌給媽 媽聽,還會把好吃的`食物留給媽 媽。)
冬冬說他和媽 媽在一起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媽 媽會為冬冬做什么?(媽 媽會做蛋糕給冬冬吃、和冬冬一起玩游戲、講故事給冬冬聽。)
為什么冬冬和媽 媽最喜歡和對方在一起?(因為他們都很愛對方。)
4. 請幼兒出示和媽 媽的合影,兩兩一組向小朋友介紹自己喜歡和媽 媽一起做什么。
5. 請幼兒交流如何用動作和語言向媽 媽表達愛意。例如捶背、擁抱或親臉頰等動作;嘗試使用故事中的語言。
6. 請幼兒回家用這些動作和語言向媽 媽表達愛意。
活動評價
能專心地聽故事。
能回答有關故事的問題,說明故事的主要人物與語言。
能用動作向媽 媽表達愛意。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7
活動目標:
1、了解祖國新貌,介紹中國之最,激發幼兒作為中國兒童的自豪感,萌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2、通過系列活動,使幼兒理解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了解幾個主要的少數民族,培養幼兒尊重少數民族。
活動時間:
2周環境創設:
1、在升旗活動中,開展爭做小棋手的活動。
2、在教室里懸掛中國地圖,讓幼兒隨時觀察并提出自己不懂得問題。
3、玩玩做做:西藏裙、西藏頭飾(編彩辮)新疆帽、朝鮮裙大飄帶等,進行展示
4、布置祖國風光圖片展覽會
家長工作:
1、協助幼兒收集祖國各地的圖片或照片,并講出圖片的內容。
2、向幼兒介紹一處名勝古跡。
3、向幼兒介紹各民族的小常識。
4、向孩子介紹自己熟悉的省市情況(出差去過的地方)使幼兒知道中國很大,各地很美等。活動內容:社會—美麗的祖國社會—各族兒童喜洋洋科學—學習2的組成科學—學習3的組成藝術—繪畫:天安門藝術—律動:擠奶藝術—舞蹈:小伙伴,你好
分區活動:
我們的祖國真大
游戲活動:
祖國知識我知道
游戲活動:
談話—美麗的家鄉游戲活動:繪畫—美麗的家鄉
活動內容:
社會—美麗的祖國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認知能力。
3、使幼兒初步了解我國的幾個“世界之最”,知道祖國地域遼闊。
4、使幼兒初步知道萬里長城、故宮都是勤勞的中國人民建造的。
活動準備:
有關長城、故宮的圖片和錄像。中國地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了解祖國的興趣)請幼兒說出我們國家首都的名字。請幼兒分別談談自己去過哪些地方,看到些什么?
二、展開
1、讓幼兒看“大地圖”,使他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很大
(1)請幼兒在地圖上找出首都北京的位置。
(2)請幼兒在地圖上找出中國最北、最南的地方。(最北的.地方是漠河,那里天氣很冷,到那里去要穿厚厚的皮大衣。中國的最南面是南沙群島,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熱,到那里要穿很薄的衣服)
(3)向幼兒介紹我國的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東北的大片森林和我國的兩條河流:長江、黃河。
2、引導幼兒看圖片,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
(1)師生共同觀看《長城》錄像,給幼兒講解:長城的一頭在山海關,另一頭是嘉峪關,彎彎曲曲,上上下下,很長很長
(2)師生共同觀看《故宮》錄像或圖片,教師講解: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有近一萬間房屋。房屋的頂是金黃的琉璃瓦,四周裝飾著各色的圖案,雕刻著龍、鳳等吉祥物。故宮里有大量的珍貴文物,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
3、教師小結
三、結束
請幼兒“游覽”美麗的祖國幼兒自由結伴,在大地圖上的“各地”游覽,說說自己來到了祖國的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些什么。
活動內容:社會—各族兒童喜洋洋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動作的表現,感受歌曲的韻律。
2、初步體驗父母與寶寶之間愛的情感。
教學準備:
錄音帶,照片,地墊每人一個,娃娃家
教學過程:
一、活動開始
1、入場:
小朋友們,娃娃家里用漂亮的小墊子鋪成了小路,我們爬上去吧。
2、熱身活動:
腳尖碰一碰,碰一碰!小手繞一繞,啪啪啪!頭兒搖一搖,搖一搖!
3、讓我們象小鐘表一樣,擺一擺我們的'身體。
二、基本過程
1、放錄音:聽一聽這是什么歌曲?歌曲里唱了什么啊?
2、看看媽媽的照片,激發孩子對媽媽的感情。
“小朋友,平時媽媽親你是什么感覺啊?你們喜歡不喜歡媽媽親你呀?
3、“那么今天我們在娃娃家里,很開心的,我們一起和媽媽親親好不好呀?“
4、教師演示教具唱歌曲,唱第一句可用手指指在小臉上,唱第二句搖搖頭,唱第三句雙手懷抱,念第四句,搖搖身體。(幼兒可自由跟唱)
5、老師放一段好聽的音樂,我們伴著音樂來做動作.
(三)教師帶領小兒唱歌曲。
(四)教師:“你們唱得真好聽,我們今天回家就唱給媽媽聽好不好呀?”
三、活動結束。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9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讓幼兒理解自己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在上班,能高興地等待媽媽來。
活動準備
毛絨玩具小猴子若干、籃子、音樂磁帶、FLASH“猴媽媽上班”、錄像“我的媽媽在上班”
活動過程
●感知體驗
通過“猴寶寶哭了”的情境創設,引導幼兒幫助猴寶寶,讓幼兒感知寶寶上幼兒園,媽媽要上班。
1、是誰在哭呀?(猴寶寶)它為什么哭?(幼兒泛議)
:猴寶寶在幼兒園想媽媽了。
2、那么猴媽媽送好寶寶上幼兒園,又到那里去了呀?它在干什么呢?(觀看FLASH)
:猴媽媽去上班了。它在果園里忙著摘果子、分果子,還要賣果子賺錢,很辛苦的。它也很想寶寶的,下班就來接寶寶。
3、(出示許多猴寶寶)哎呀,這么多猴寶寶都在哭,我們來抱抱它們吧!(發現、引導幼兒的動作與語言)
動作——親一親,抱一抱,拍一拍;幫猴寶寶擦眼淚……
●遷移生活
觀看“我的媽媽在上班”的`錄像,進一步體驗我在幼兒園,媽媽在上班。
1、你們的媽媽又到哪里去了呢?(觀看錄像)
2、媽媽說什么呀?想寶寶的時候心里有什么感覺?
:媽媽幸福地想念著寶寶,所以你們也要高高興興地想著等著媽媽來。
3、你在幼兒園里有什么快樂的事情告訴媽媽嗎?
:快樂的想著媽媽你也能把快樂帶給媽媽。
●情感表現
歌表演“笑一個吧”,體驗幼兒園里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做游戲,真開心。
1、跟隨音樂歌表演。
2、屏幕上滾動播放所有寶寶在幼兒園快樂游戲的照片。
:我們在幼兒園唱歌跳舞學本領真開心,媽媽很快就會來接我們的。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10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及與同伴的交流中,能夠從五官、發型、服裝等不同的方面表現媽媽的特征。
2.以歌曲和繪畫的藝術形式表現對媽媽的愛,愿意主動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記號筆、油畫棒。
2.幼兒已會唱歌曲《我的好媽媽》
3.幼兒用書《我的好媽媽》
【活動過程】
(一)演唱歌曲《我的好媽媽》,引出話題。
教師:你們愛媽媽嗎?我們一起唱一首歌送給媽媽吧!
(二)引導幼兒從五官、發型、服裝等方面抓住媽媽的'特征進行描述。
1.教師:誰愿意來介紹一下你的媽媽呢?說一說她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教師:媽媽的發型是什么樣子的?長頭發還是短頭發?卷的還是直的啊?披著還是扎著?眼睛大不大?戴不戴眼鏡?媽媽個子高不高?是胖還是瘦?她還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你最喜歡媽媽穿什么衣服?是什么顏色?是什么樣子的?媽媽最喜歡做什么事情呢?
(三)教師分發幼兒用書,鼓勵幼兒抓住媽媽的特征并在作品中體現。
教師:你的媽媽長得什么樣?她有哪些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請你試著畫出來。你畫的媽媽正在做什么事情呢?畫好以后給媽媽涂上漂亮的顏色吧!
(四)展覽幼兒作品,鼓勵幼兒回到家將自己的作品作為禮物送給媽媽,并為媽媽唱一首歌。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11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歌詞內容,體會歌詞表達出來的情感。
2、能掌握歌曲旋律,學會唱這首歌。
3、通過角色游戲,享受游戲帶來的快樂,并能更實際
地表達對母親的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生活中與媽媽在家里的互動。
物質準備:小桌子、小椅子、杯子、媽媽頭像的掛飾,
能表現歌曲內容的.圖片三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理解歌詞大意,體會歌詞情感
1、提出問題,引入情景
師問:"小朋友們,你們覺得自己的媽媽平時工作辛不辛苦呀?"(幼兒初步感受歌詞表達的情感)
幼兒:…
師問:"小朋友們,你們愛不愛自己的媽媽?媽媽下班回到家時,你在做什么?對媽媽辛苦工作回到家,有什么表示嗎?"(幼兒進一步體會歌曲情感)
幼兒:…
(二)展開部分
(1)、觀察圖片,講解歌詞大意及情感
教師向幼兒按歌詞內容分別展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
片并表述自己的感受,讓幼兒形象具體地理解歌詞內容,直觀感受到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的對媽媽的愛。
(2),掌握歌曲旋律,清楚有感情地演唱。
1、教師示范,熟悉旋律
教師先用手打著拍子,將歌曲旋律表現出來。幼兒跟著教師大拍子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在唱的時候能抓準節奏。
2、教師領唱,幼兒學唱
教師有感情地先將歌曲演唱一遍,然后在分段讓幼兒跟著學唱。在幼兒學唱時,教師要強調,把握節奏,充滿感情地演唱。
(三)結束部分
角色游戲-我的好媽媽
將幼兒分為兩組,一組扮演歌曲中媽媽,一組扮演歌曲中幼兒。幼兒邊唱邊表演歌曲內容,然后角色進行互換。 幼兒在表演過程中,不僅能感受到歌曲帶來的快樂,而且能懂得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媽媽的愛。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12
一、活動目標
看一看、想一想,猜猜這個是誰的小朋友的媽媽的過程中,學習有意識地關注和愛護自己的媽媽,體驗與媽媽在一起的快樂和媽媽對自己的關愛。
二、活動準備
PPT上小朋友與媽媽的照片、《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DVD。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你們愛你們的媽媽嗎?
幼:我們愛我們的媽媽。
師:是嗎?那我們今天就找一找我們的媽媽,誰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就舉手。
(二)觀察表達
師:你們看,這個屏幕里有一個小朋友的媽媽,請你們看一看,她是我們班的哪個小朋友的媽媽?
師:(PPT展示局部眼睛)這是一雙怎樣的眼睛呀?你的眼睛長得怎么樣的?
師:(PPT露出鼻子)這是一雙怎樣的鼻子呀?你的鼻子長得怎么樣的?
師:(露出全臉)現在猜猜她是誰的媽媽?
PPT上逐個展示六位媽媽的頭像,幼兒指出是自己的媽媽。
(三)交流一:(在教師的啟發下完成)
師:好!小朋友們都把自己的媽媽給找出來了,現在請這幾位小朋友站到前面來,請你們每人說出媽媽的一個優點。(注意啊,小朋友們不要重復別的小朋友媽媽的優點,要找一個媽媽的另外的優點出來。)
幼1:我的媽媽會開車送我上幼兒園。
師:哦!媽媽會開車,開車送你上幼兒園,媽媽真愛你。
幼2:我的媽媽每個星期六會送我去學跳舞。
師:哦!媽媽真愛你,送你去學跳舞。
幼3:我的媽媽最會做飯,她做的土豆燒牛肉最好吃。
師:哦!你的媽媽真能干,媽媽真愛你。
幼4:我的媽媽最會講故事,她每天晚上都會給我講好聽的故事。
師:哦!你的媽媽真愛你,你真幸福。
幼5:我的`媽媽很會包餃子,她常常給我包餃子吃,她包的餃子可好吃啦。
師:哦!看你多開心,你的媽媽真愛你,你真有口福。
幼6:我的媽媽很會烤蛋糕,我最喜歡吃她烤的蛋糕啦。
師:哦!你的媽媽真疼你,你過的多幸福。
評述:
今天我們說的是我們的好媽媽,老師知道,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位好媽媽,媽媽很愛我們,很關心我們,照顧我們,我們才可以健健康康的長大,那么我們要怎么樣愛護我們的媽媽呢?
現在我們再請前面的這六位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再請出六位小朋友來到臺前,說一說他們今后會怎么樣愛護自己的媽媽,能為她做點什么?
(四)交流二:(在教師的啟發下完成)
幼1:媽媽送我上幼兒園,我給媽媽唱歌。
幼2:媽媽給我做飯很好吃,我幫媽媽洗菜。
幼3:媽媽給我削蘋果吃,我給媽媽也吃蘋果。
幼4:媽媽給我洗衣服,我幫媽媽晾衣服。
幼5:媽媽送我去學習跳舞,我跳舞給媽媽看。
幼6:媽媽給我講故事,我給媽媽一個吻。
評述:看來小朋友們都愛自己的媽媽,都很會關心自己的媽媽,我們也要同樣關心自己的爸爸,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其他小朋友,這樣我們才是爸爸媽媽的好寶寶。
版本2大班語言《跑跑鎮》公開課視頻+希沃白板課件+教案(送PPT課件音樂)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13
一、活動目的
1、體會媽媽養育的辛苦,懂得感恩。
2、用自己的方式為媽媽送去節日的祝福。
3、幼兒用實際行動為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活動準備
1、歌曲《我的`好媽媽》;
2、活動PPT;
3、收集媽媽勞動的照片及幼兒幫助媽媽勞動的照片。
4、手工制作的材料每人一份。絲帶、白色卡紙、紅色顏料、彩色筆
三、活動時間
xx月xx日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配樂《我的好媽媽》)師:寶貝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關于媽媽的歌,你們想聽聽嗎?(想)師:為什么要聽這首歌呢?
幼:因為媽媽要過節了。
師:對了,因為媽媽要過節了,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媽媽過的這個日子哦,我們給這個日子取個名字吧。
師:母親節
二)、基本部分
1、觀看課件PPT
2、感知媽媽一天的勞動師:寶貝們,看看這是誰?她在做什么呢?
師:寶貝們,你們知道了媽媽是非常辛苦的,那你們在家就要乖乖的,不要惹媽媽生氣,你是怎樣感謝和關心照顧媽媽的呢?
幼:我會給媽媽倒水喝,我會給媽媽捶捶背,媽媽下班后給媽媽拿拖鞋。親親媽媽,給媽媽唱歌、跳舞等讓媽媽高興。
3、做關心媽媽的好孩子師:媽媽為了照顧我們,讓我們能夠健康成長,她付出了很多很多。那今天我們回家的任務是小朋友們幫媽媽做事的照片。【主題墻創設】
師;媽媽雖然很辛苦,但是小朋友們都能夠體諒媽媽的辛苦,關心媽媽、幫助媽媽,媽媽再辛苦心里也是甜的。今天是媽媽的節日,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用歌聲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我的好媽媽】
4、手工【手工花朵】:
制作手工卡片,送給媽媽。學會感恩,并對媽媽說一聲:媽媽您辛苦了。
5、錄制一份VCR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14
活動目的: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
2.大膽嘗試用動作表演歌曲。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有發聲練習的經驗。
2.物質準備:音樂、播放器、大紙、筆等。
活動過程:
一、發聲游戲引入。
引導語:9月10日式老師的節日,我們來玩問候游戲。
二、熟悉歌曲,理解內容。
1.引導幼兒談論教師的工作:教師每天都做了些什么?怎樣關心小朋友?你們覺得老師像家里的`誰?你們愛老師嗎?
2.欣賞歌曲。
播放歌曲,請幼兒欣賞。
提問:聽了歌曲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歌曲里說了些什么?
教師小結,幫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再次播放歌曲,讓幼兒欣賞,鼓勵幼兒跟唱歌曲。
三、跟唱歌曲。
1.教師彈唱歌曲,幼兒跟唱。
2.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歌曲:可以用那些動作來表演歌曲呢?
3.教師篩選幼兒的動作,用簡筆畫記錄在大紙上,制作成舞蹈動作圖譜。
4.引導幼兒學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歌曲內容。
5.引導幼兒集體表演歌曲。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15
【教學目標】
1、觀察自己媽媽照片中的明顯特征,運用多種線條繪畫媽媽的畫像。
2、通過繪畫媽媽畫像的過程加深自己對媽媽的了解,并與同伴互相介紹自己的媽媽。
【教學準備】
(材料準備)記號筆、油畫棒、媽媽的照片。
(認知準備)幼兒已掌握直線、曲線等線條的繪畫方法。
重點:運用直線、波浪線、電話線等多種線條表現不同發型。
難點:根據媽媽的特征進行接龍式的添畫。
【教學過程】
一、主題引入
提問:孩子們,你們知道你們是從哪里來的嗎?(幼兒發言)
過渡:你們說對了,我們都是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的,媽媽厲不厲害?那我們今天就來畫畫我們的媽媽!
二、仔細看看我的媽媽
提問: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帶來了媽媽的照片,自己看看你的媽媽有什么特征?(幼兒自由發言)
過渡:原來你們的媽媽有那么多特征,那她們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
小結:有的媽媽發型一樣,有的媽媽臉型一樣。
提問:那么有什么有趣又簡單的方法能把我們的媽媽畫得又像又快?(重點)
小結:先畫出媽媽的臉型(圓形、方形、三角等),在臉上進行五官的添畫(單雙眼皮、高低鼻子、厚薄嘴唇等),然后畫上媽媽的發型(卷發就用波浪線、電話線,直發就用直線)
三、畫畫我的媽媽
過渡:剛剛那個方法畫得快不快?現在讓我們來畫畫自己的媽媽吧!
教師巡回指導,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
重點指導:提示幼兒通過接龍方式添畫(臉型、五官、發型)進行作畫(難點)
提示幼兒通過不同的線條表現不同發型。
畫完之后可以用蠟筆再給媽媽穿上顏色鮮艷漂亮的衣服,幫媽媽打扮打扮。
四、介紹我的媽媽
畫完之后,和好朋友們來介紹一下你的媽媽,可以讓好朋友先來猜猜你的媽媽有什么特征,也可以直接告訴他們你的媽媽有什么特征,還可以和他們分享分享平時生活中媽媽和你之間有趣的事情哦!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相關文章:
我的媽媽幼兒園教案07-11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08-26
幼兒園《我的好媽媽》教案01-12
幼兒園教案:《我愛媽媽》08-23
幼兒園我的好媽媽教案09-26
《我的好媽媽》幼兒園教案09-24
幼兒園教案《媽媽抱抱我》11-24
幼兒園教案:我和媽媽11-23
幼兒園媽媽抱抱我教案08-25
幼兒園小班《我的媽媽》教案范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