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數學測量遠近教案

時間:2022-12-09 09:51:55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數學測量遠近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測量遠近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數學測量遠近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測量遠近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

  2、理解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

  3、知道物體的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二、重點與難點

  1、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2、理解物體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三、材料與環境創設

  1、材料:分類盒、天平、積木、彈子、雪花片等物品。

  2、環境創設:在數學區中放置各種供測量的物品和天平。

  四、設計思路

  本內容有兩個難點。對于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這難點,設計首先通過分類活動提示問題,使原來重的一類物體中產生輕的物體,輕的物體中產生重的物體。同時通過設問促使幼兒思考、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動讓幼兒進一步感知、體驗、助他們理解。

  第二個難點是理解物體小與輕重的關系。幼兒對物體小與輕重的關系總是認為在的物體是重的,小的物體是輕的。因此,設計通過游戲讓幼兒在猜錯的過程中糾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確的觀念即物體的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五、活動流程

  分類>討論>分類>游戲>排序

  1、通過分類活動積累有關特體輕重的感性經驗。

  (1)在數學區中提供天平和各種物品。物品放在盒子里,每個盒子里放兩件物品。

  (2)要求幼兒將物品按輕重分類,即將每個盒子里的物品按輕重分別放入有輕重標記的盒子里。

  2、通過討論確定區別輕重的方法。

  (1)出示兩件物品,提問: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這兩件東西哪個重哪個輕?

  (2)出示輕重差別很小的兩樣東西,討論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種方法更好。

  3、通過分類活動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1)幼兒每人取兩件物品,用天平稱出輕重后放入相應的分類盒中。

  (2)從標有重或輕的盒子里取出兩件物品,提問:這兩樣東西都是重的?然后放在天平上,讓幼兒思考,解答其中的原因。

  4、通過游戲理解的東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東西不一定是輕的。

  出示小不同的物體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后用天平驗證。如: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鐵塊。

  5、通過排序活動進一步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讓幼兒在數學區中將三個以上的物體按輕重排序,并作好記錄。

幼兒園大班數學測量遠近教案2

  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區別物體的遠近,并會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數量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

  3.會進行8以為的看圖列式計算。

  準備:

  1.確定場地,繩子、圈、尺子等測量工具若干。

  2.筆、紙人手一份。

  3.算式操作單。

  過程:

  1.目測物體的遠近:游戲"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

  幼兒按教師指定方向走,如走向滑滑梯、蹺蹺板等,聽到停止信號,幼兒立定。

  2.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不同物體的遠近。

  3.幼兒在次測量并進行記錄。啟發幼兒相互驗證遠近。

  4.引導幼兒用不同材料測量同一物體,發現測量工具

  與測得數據之間的關系。

  5.看圖列8以內的算式。

 。1)看圖列加法算式。

  (2)看圖列減法算式。

  (3)教師提供其他操作單,供幼兒練習。

幼兒園大班數學測量遠近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受并體驗遠近的含義,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學習用工具測量遠近,并能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次數也不同以及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越少。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按照正確的步驟用工具測量

  2、難點:

  (1)理解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越少越近

  (2)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越少活動準備:

  鉛筆,表格、路線圖每人一份、水彩筆蓋、短水彩筆、沒削過得鉛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師:今天,動物學校要舉行一場盛的運動會,小兔、小熊、小貓都報名參加了比賽。你們看,小動物們馬上就要從自己家里出發到學校去了,究竟是哪個小動物會最先到達體育館呢?

  二、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路線的遠近。

  1、(引導幼兒觀察路線圖)請幼兒觀察比較,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近?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遠?你是怎么知道的?這種方法準確嗎?

  2、師: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測法,但是目測法比一定準確,我們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判斷路線的.遠近呢?(請幼兒講講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繩子、積木等)老師今天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種測量工具,你們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工具?(水彩筆蓋)

  3、師:你們覺得這樣工具能測量小動物家到學校的距離么?(能)那咱們就先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要幾個水彩筆蓋,你會量嗎?(會),請你來試一試。

  在幼兒嘗試過程中教授測量方法,,邊演示邊引導幼兒一起講述測量的正確步驟(找起點,沿著線,接著量)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小貓家到學校量了5個水彩筆蓋)

  4、師:請你們也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并將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請你再量量其他兩個小動物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把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5、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的結果,教師小結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越少越近。

  6、師:鄭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兩種測量工具呢,我們就用這兩種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小椅子好不好。

  請幼兒示范測量方法,及時糾正不對的測量步驟。

  7、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結果,教師小結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越少。

  三、教師小結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能被當做測量工具呢,我們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會請你選一樣你喜歡的東西作為測量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桌子、黑板,還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幼兒園大班數學測量遠近教案4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測量工具來測量周圍物體,在探索比較中發現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

  2、了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幼兒參與測量的興趣。

  3、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初步的測量經驗。

  2、尺子、繩子、軟尺、吸管、小棒、短積木、鉛筆、筷子、紙卡段、盒子、書等物品。

  3、記錄表、水彩筆、磁性板。

  活動過程:

  一、引題:提出任務

  今天小朋友來當“小小測量員”,用三種不同的工具來測量相同的一條邊,并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二、、探索:分組測量并記錄

  1、幼兒兩人自由結伴協商、自主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來測量物體同一條邊。

  2、教師巡回觀察、傾聽、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

  3、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并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三、分享: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

  1、將各組幼兒的測量記錄表張貼在磁性板上,幼兒邊看邊交流,討論測量的過程和結果。

  2、引導幼兒分析記錄結果,說說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果?并在分析比較中獲得用不同測量工具測量同一條邊測量結果不同的經驗。

  四、游戲:問答競賽小游戲,啟發幼兒再次測量。

  1、測量黑板的長邊,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數最少(或最多)?為什么?試一試。

  2、測量活動室長度有三種長短不同的工具,選取什么工具測量速度最快?為什么?試一試。

  3、如果沒有這些工具,我們還能用什么辦法來測量活動室的長度?試一試。

  五、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再次嘗試探索用各種不同的工具來測量物體的高度、遠近等。

幼兒園大班數學測量遠近教案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區別物體的遠近,并會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數量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

  3、感受測量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圖紙和記錄表,記號筆。

  2、操作材料:人手一張操作紙,一支筆。每桌一份操作材料(圍棋子、方積木、吸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你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故事里誰贏了?”

  教師:“兔子不服氣,今天約了烏龜進行三項全能比賽,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二、目測遠近。

  第一場:游泳比賽。

  比賽規則:一分鐘,誰游得遠,誰就獲勝。!、快思、礁網出處!

  教師:“誰游得遠?”“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小結:“用眼睛一下子就能看出來誰遠誰近,這種測量方法叫目測!

  現學現用。

  第一局:烏龜獲勝。

  三、第一次操作:比較遠近。

  第二場:跑步比賽。

  1、介紹跑道及跑步規則。

  2、教師:“一分鐘到了,誰跑得遠?你為什么這么猜?”

  教師:“彎道中,目測得出的結論不一定正確。怎么準備知道跑了多遠?”

  “可以用什么量?”

  介紹尺子。

  介紹棋子測量。

  3、幼兒操作。

  4、交流。

  教師:“誰遠?為什么?”

  教師小結:“比較遠近時,要用同一種工具進行測量,測得的數字,說明這段距離遠;測得的數字小,說明這段距離近。”

  第二局:兔子獲勝。

  四、第二次操作:同一距離不同工具。

  第三場:跳遠比賽。

  1、教師:“用三種工具記錄兔子的成績!

  2、幼兒操作。

  3、交流操作結果。

  教師:“為什么測得的數字不一樣?”

  教師總結:“測量同一段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結果也不同。工具越短,需要數量越多;工具越長,需要數量越少。”

  教師:“烏龜因不會跳遠放棄比賽!

  第三局:兔子獲勝。

  五、結束。

  三局兩勝,兔子贏得比賽。

  教師:“除了剛才我們使用的這些工具,還有很多其他工具,我們的小腳、小手也能用來測量!我們下樓去試一試!”

  活動思:

  《綱要》提出的:“引導幼兒體會數學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初步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幼兒參加數學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探索數學規律的愿望。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活動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幼兒園大班數學測量遠近教案6

  一、活動目標:

  了解測量的概念、條件和方法,形成比較的概念。

  二、活動準備:

  塑料繩、卡紙、紙繩、皮尺等。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班了,家都長了一歲了,今年我還發現小朋友都長高了。

  2、設置疑問:但是你們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說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卻說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準確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兒猜想及記錄:請幼兒以玩游戲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貼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選擇的工具。

  4、驗證:請每位幼兒找一位好朋友進行測量,并把測量結果貼到記錄紙上進行比較。

  5、活動延伸:我們想比較某件事物的長短光靠目測是不準確的,要用比較的方法才能準確的知道。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

  6、引發新問題:我們的高度通過小朋友的聰明才智現在知道了誰最高,你們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長的呢?

【幼兒園大班數學測量遠近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數學自然測量教案11-03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測量》08-27

幼兒園大班數學《有趣的測量》教案08-19

幼兒園大班數學《自然測量》教案12-05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有趣的測量教案11-15

自然測量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01-13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自然測量01-21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自然測量》01-20

幼兒園數學測量教案12-18

幼兒園大班數學自然測量教案6篇11-03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午夜视频免费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欧美亚洲国产另类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 三级国产人成在线 | 亚洲综合图区天堂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