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能認真傾聽并理解故事。
2、讓幼兒能將自己對故事的感受大膽的、連貫的、完整的敘述出來。
3、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并能進行簡單的復述,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流暢性和敘事的條理性。
4、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5、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二、活動重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
復述故事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第28頁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欣賞故事《北極熊賣雪糕》,初步形成感知故事的內容。
教師提問: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引導幼兒回答。
2、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分段欣賞故事。
提問:是誰給北極熊大電話訂購雪糕?北極熊都做了哪幾種顏色的雪糕?北極熊都做了哪幾種味道的雪糕?北極熊都做了哪幾種形狀的雪糕?北極熊想了什么辦法賣雪糕?
引導幼兒逐一回答問題,幫助幼兒理清思路。
3、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你覺得北極熊聰明嗎?為什么?"
請幼兒自由回答
4、復述故事
教師和幼兒一起回憶故事情節(jié)和故事內容。
引導幼兒嘗試復述故事
教師用圖片提示幼兒復述
翻開幼兒用書第28頁,邊看圖邊講故事,然后兩個小朋友之間互相講述故事。
延伸活動:引導幼兒表演故事。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chuàng)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于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么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后,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干什么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了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里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里發(fā)現(xiàn)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fā)現(xiàn),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么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啟發(fā)幼兒從物體發(fā)信號、用聲音發(fā)信號、用文字發(fā)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fā)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fā)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fā)傳真、發(fā)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fā)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xiàn)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qū)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3
設計思路:我們學校是圍棋特色學校,“科學認讀”是我們的研究課題,我在孩子們下棋前的“猜先”活動中發(fā)現(xiàn),這個就是“單雙數(shù)”,所以,我就把這個內容提前上,讓孩子了解單雙數(shù)。
一、活動要求:
1、結合圍棋活動,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自由探索了解單數(shù)和雙數(shù)。
2、感受同伴間相互交流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圍棋、記號筆、大數(shù)字卡片若干、一幅美麗的圖片(各類動植物若干)單雙數(shù)的漢字詞組卡片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游戲“猜棋”
我們小朋友都會下圍棋,今天老師就用圍棋和小朋友一起做個猜棋的游戲好嗎?(好)請小朋友每人抓一把棋子,數(shù)一數(shù)有幾顆棋子,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并找出數(shù)字卡片。兩個好朋友相互檢查一下拿得對不對。
2、探索單雙數(shù)――游戲“找朋友”
(1)現(xiàn)在老師請小朋友幫他們找好朋友,要2個2個做好朋友,看看他們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全都能找到好朋友的,你把你的數(shù)字卡片放在這塊有一個綠色磁鐵的黑板上,不能全部找到好朋友的數(shù)字卡片放在2個紅色圓點的黑板上。幼兒操作。
(2)師生共同檢驗:小朋友看一看你們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3)小結: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數(shù)字卡片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你們知道叫什么嗎?(雙數(shù))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數(shù)字卡片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什么?(單數(shù))出示漢字詞組。
(4)對啊!這些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數(shù)字叫“雙數(shù)”,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數(shù)字叫“單數(shù)”。那么,在我們下圍棋的時候,哪里會用到單雙數(shù)?(猜先),對了,在猜先的時候我們要用到單雙數(shù),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做一次“猜先”好嗎?
3、尋找單雙數(shù)――游戲“捉迷藏”
(1)單雙數(shù)在圍棋中要用到他,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會出現(xiàn)單雙數(shù)。現(xiàn)在他們就想我們做一個“捉迷藏”的游戲,你們愿意嗎?(出示畫面)單數(shù)和雙數(shù)就躲在這幅美麗的畫里,你們找找看畫里的哪些動植物是雙數(shù),哪些動植物是單數(shù),你可以用各種方法把它記錄下來,等會來告訴大家好嗎?
(2)幼兒再次操作
(3)誰先來介紹給大家聽,你找到哪些動植物是單雙數(shù)?(個別幼兒介紹)我知道小朋友都想介紹給大家聽對嗎?好,現(xiàn)在你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介紹一下你找到的單雙數(shù)。(生生互動)
4、結束:向你的好朋友介紹完后,可以向客人老師介紹。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4
一、活動目標
了解扎染這種民族工藝的基本過程;感受創(chuàng)作的多樣性;自由的表現(xiàn)、創(chuàng)作。
二、活動準備
手絹布(白色)一塊,廣告色或者扎染專用顏料,細繩。提前將廣告色調出來(濃一些為好)。
三、活動過程
1、出示白色手絹,引導小朋友注意到這塊手絹是白色的,可以在上面進行創(chuàng)作,做出一塊"花手絹"。我們可以采用一種辦法叫做"扎染"。
2、教師演示扎染的方法:任意選取手絹中的一點,作為頂點,將手絹團成錐形,然后用皮筋扎緊,然后將這個扎好的頭兒放到自己喜歡的彩色水里蘸一會兒,然后打開,就會發(fā)現(xiàn)白手絹上出現(xiàn)了一朵鮮亮的扎染花,小朋友可以繼續(xù)選取別的點進行操作,還可以更換顏色。
四、活動結束
可以將手絹換成大一點的白布,在白布上還可以用油畫棒來畫畫,畫完一個主題后再進行扎染,效果更佳。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讓幼二知道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并感知秋天收獲的喜悅。
2、欣賞秋天的色彩美。
3、學習合理構圖,注意疏密有致、近大遠小地安排畫面
活動準備
1、圖畫貼紙、小猴子(圖片)
2、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提問
1、請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嗎?(春、夏、秋、冬)
2、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秋季)
3、秋季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你知道有什么東西是在這個季節(jié)成熟的嗎?
你們想知道在小動物們眼中秋天是什么樣子的嗎?今天,動物園的熊貓老師正在給小動物們上畫畫課,楊老師帶你們去看看它們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好嗎?
二、講授新知
1、我們看看今天是哪四位小動物在上畫畫課呢?。(出示課件圖片:)
2、熊貓老師對小動物們說:今天,有好多小朋友來看你們上畫畫課了,現(xiàn)在就請你
們把自己看到的秋天畫出來告訴小朋友們秋天是什么樣的。你們想知道小動物們都畫了什么嗎?
3、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都畫了什么(出示課件:按順序)
(1)、看看這是誰畫的?(小猴子)
(2)、它畫的是什么?(花果山)
(3)、花果山里都有什么水果?(紅色的蘋果、黃色的梨子、橙色的橘子、紫色的葡萄)
(4)我們再看看這是誰畫的?(松鼠)
(5)它畫的是什么?(樹林)
(6)樹林里都有什么樹?(梧桐樹和楓樹)它們的葉子是(黃色和紅色)
(7)為什么樹葉會變顏色?(植物自然生長的規(guī)律)
(8)下面這幅是誰畫的?(小貓)
(9)它畫的是什么?(田野)
(10)田野里有什么?(金黃的稻谷、紅彤彤的高粱)
(11)最后一幅是誰畫的呢?(小白兔)
(12)它畫的是什么?(花園)
(13)花園里有什么?(美麗的花朵)
4、看了4位小動物畫的畫,你知道秋天是什么樣子的了嗎?
教師總結:秋天是一個很甜蜜的季節(jié),因為它有香甜可口的水果和稻谷、高粱等待著我們去品嘗和收獲;秋天是一個很美麗的季節(jié),因為它有美麗的花園,像雪花一樣從天上飄落下來的楓葉和梧桐葉。你們喜歡這個季節(jié)嗎?
5、休息、游戲
6、小動物們畫了這么美麗的畫給小朋友們看,接下來小動物們就要來考考小朋友了,它們說:我們給自己畫用一段話寫出來了,看小朋友你們能不能通過這些考驗。
7、要求:請小朋友觀察右邊的圖片,跟著老師起做左邊的題目
8、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把填好的句子讀兩遍。
9、教師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去看了小動物們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知道了秋天是一個很甜蜜很美麗的季節(jié),還通過了小動物們給我們的考驗,你們高興嗎?
10、、請小朋友自己把貼紙貼在語言練習冊P4——5空白處。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練習多種跳的方法:單腳跳、雙腳跳。
2、通過游戲中不同障礙物的設置,嘗試多種跳的方法。
3、樂意參與跳的活動,并努力克服困難,一直跳到結束。
4、發(fā)展身體協(xié)調性。
5、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圈若干、椅子兩把。
三、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師:請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大家邊唱歌邊跳躍,可以手拉手跳,也可以自己叉腰跳,教師注意在過程中引導幼兒按照兒歌內容變換跳的姿勢。
(二)游戲活動:“跳跳小袋鼠”。
1、幼兒扮演:小袋鼠,教師帶領幼兒原地練習單腳跳及雙腳開合跳。再將幼兒分成數(shù)相等的兩隊站在場地的一端,另一端兩把小椅子。
2、游戲開始前,教師先師范講解動作要領及過程,讓幼兒明白游戲的規(guī)則及玩法。
游戲開始,排頭的兩位先單腳跳過圈,再繞過彎曲的小橋(即繩子),再進行開合跳圈,最后繞過小椅子,跑回自己的小隊,拍一下第二位幼兒的手,站至對尾,第二位幼兒繼續(xù)進行第一位幼兒的動作。
(三)放松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進行游戲“袋鼠跳”。
附兒歌:跳跳歌
跳跳跳,雙腳跳,
跳跳跳,單腳跳,
跳跳跳,轉身跳,
天天跳,身體棒。
四、教學反思:
幼兒第一次開始練習雙腳行進跳,因為有了布袋的約束,幼兒在練習時比較謹慎,慢慢地往前跳。等他們掌握了動作要領后,膽子漸漸大起來了,行進跳時能做到又穩(wěn)、又輕、又快。教師以觀察為主,讓幼兒在自身不時的嘗試、練習過程中,積累經驗,掌握動作要領。所有的幼兒在活動方面的素質和協(xié)作能力都不可能完全一樣,各有長短,教師應該從孩子出發(fā),當孩子表現(xiàn)沒有預想完美時,要學會看到的是孩子的進步。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7
大班科學:找空氣、玩空氣
設計意圖:
空氣是大自然的產物,它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客觀地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它占有一定的空間,但它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而且是我們人類與動植物都不可缺少的東西。空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能有很多可利用的價值,它對人們的生存、生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設計本次學習活動,首先,激發(fā)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主要特性;其次,簡單了解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增強利用空氣造福人類的意識;最后,教育幼兒要注意保護空氣的潔凈。
活動目標:
1、通過親自操作的實驗和游戲來感受空氣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2、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對科學小實驗感興趣。
3、能夠不怕困難和失敗,有一定的耐挫能力。
活動準備:
塑料袋、水盆、干的小毛巾、抹布、兩盆植物
活動過程:
一、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T: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是什么.好嗎?
T:謎面是這樣的: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是什么呀?(空氣)
T:是嗎?(是)它在哪里呀?我怎么看不見,你們去把它找來,看看好嗎?老師為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只小袋子,你們找到了把它裝在小袋子里,之后回來告訴大家:你在哪捉到了空氣?你看得見空氣嗎?能摸到空氣嗎?聞一下空氣是什么氣味的?
1、幼兒操作(找空氣)
2、組織幼兒討論(上述問題)老師示范給幼兒看,擰緊袋口,用手慢慢向下押,押不動,為什么?(袋里有空氣).
3、小結空氣的特性:我們的周圍充滿著空氣,它是~的氣體.
T:哦,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沒顏色沒味道的氣體,今天呀,老師根據(jù)空氣這些特性要和小朋友們來玩一個變魔術的游戲,想看老師的魔術表演嗎?老師:你們看好了.這有一只杯子,和一塊毛巾,我現(xiàn)在將這塊毛巾塞入杯子底里,請你們來告訴我這杯子里有什么?就毛巾嗎?如果我把這只杯子倒扣到這缸水里,會有什么樣的結果?毛巾會濕嗎?老師操作,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操作結果:毛巾不會濕。同時,請幼兒說說其中的原因。(是空氣把水頂住,不讓它流進杯子的,所以毛巾沒有濕)
4、激發(fā)小朋友的操作興趣,同時提出更高的操作要求。T: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玩?請你們也去試一試,請你們邊操作邊注意觀察,看看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可以提醒你們一下,剛才老師是杯底與缸底放平的,直著放下去的。如果將杯口傾斜一些呢?你們會看到什么呢?
(在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性這一部分活動中,我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導入,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幼兒進行捕捉空氣的操作活動,同時要求他們對捕捉到的空氣通過將空氣擰住后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來探索、發(fā)現(xiàn)空氣的特性;然后,應用小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與其特性,最后達到讓幼兒掌握空氣特性的目標。)
二、認識空氣的作用。
T:空氣既然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的,那要它有什么用呢?我想沒有它也罷。(幼兒討論空氣的作用)
1、幼兒體驗沒有空氣是不行的:請幼兒捂住口鼻,說說有什么感覺?(很悶,不能呼吸了)
2、做小實驗:點燃兩支蠟燭,將其中的一支用杯子扣住看結果,發(fā)現(xiàn)被扣住的蠟燭火熄滅了,而沒有扣住的還在繼續(xù)燃燒。
3、討論:除了我們人需要空氣,還有誰也需要空氣?(動物、花、草、樹木等)
4、小結:除了我們人類離不開空氣外,還有動物、植物它們都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需要空氣。出示兩盆一樣的種植,將其中的一盆用塑料袋包裝住,一盆就這樣繼續(xù)生長。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主要是讓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觀看小實驗來了解空氣的作用,知道我們人類和動植物都需要空氣,空氣對我們和大自然的萬物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三、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放風箏、制作的降落傘等。
(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幼兒能說出這些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對空氣的簡單的利用,激發(fā)他們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
四、討論保護空氣的潔凈。(不亂扔垃圾、不亂焚燒、在日常生活中,要想獲得清新的空氣,關鍵是要減少空氣污染。對室內污濁的空氣,必須靠開窗通風等手段來改善等)
活動延伸:課后觀察植物的變化。
活動反思:
首先,我能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和發(fā)展情況,制定明確、實在的活動目標和要求,我把它定位在了我們班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幼兒通過跳一跳能獲得相關的知識內容和操作技能。其次,對本次活動的課前準備工作,我做得比較充分,為幼兒探索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再次,我對活動過程設計得比較好,主要是這樣的一個活動流程:以謎語的導入引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捕捉空氣,感知空氣的存在―通過小實驗等,探索、發(fā)現(xiàn)空氣的特性,―探討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懂得空氣的重要,知道要保護空氣的潔凈,這樣一個有淺到難、層層深入、活動層次非常清楚的學習活動。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著積極、興奮的參與情緒,活動氣氛活躍。他們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他們樂意探索,發(fā)言積極。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知道了空氣無時無刻都存在于我們的周圍,掌握了空氣的特性;知道了空氣的作用與重要;對探索科學活動感興趣,學會了簡單的操作實驗方法,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幫助幼兒積累10以內數(shù)量組合的經驗。
2、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大中小體操圈若干、數(shù)字點卡
活動過程:
一、介紹游戲,激發(fā)幼兒興趣
提問:你們玩過“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嗎?今天老師想和你們玩一個“狼抓羊”的游戲,玩游戲前請聽清楚游戲規(guī)則:
(1)小羊躲到圈里,狼就不能抓羊。
(2)每個圈里只能站一只羊。
(3)沒輪到游戲的小羊們要保持安靜。
二、游戲——狼抓羊
●6的組合
1、第一次游戲:六只小羊六個圈。
請六只小羊做游戲。
小結:六只小羊六個圈,每個圈里都站了一只羊,狼就不能抓羊了。
2、第二次游戲:六只小羊五個圈。
提問:拿掉一個圈,讓六只小羊全部站在圈里,有什么辦法?
出示大圈,一個大圈可以站兩只羊,用五個圈做游戲,怎么換?
六只小羊做游戲,并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3、第三次游戲:六只小羊四個圈。
提問:用四個圈行不行?怎么換?
六只小羊做游戲,并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4、第四次游戲:六只小羊三個圈。
提問:圈的數(shù)量還能再減少嗎?你覺得最少幾個圈就能站下六只羊?
小結:每個大圈里站兩只羊,一共有三個圈,合起來是六。
●8的組合
1、第一次游戲
提問:增加小羊的數(shù)量,請八只小羊做游戲,你們覺得最少要用幾個圈?
提問:四個怎樣的圈?請個別幼兒放一放,數(shù)一數(shù)。
八只小羊做游戲,并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2、第二次游戲
提問:還要減少圈的數(shù)量,行不行?你們覺得可以怎樣做?(教師出示最大圈)這個圈可以站幾只羊?
請幼兒換圈,再次游戲。
小結:原來圈的數(shù)量一樣,放的方式不一樣。
3、第三次游戲
再次減少圈數(shù),進行游戲。
●10組合
1、第一次游戲
提問:再次增加小羊數(shù)量,請十只小羊做游戲,需要幾個圈?
請幼兒放圈,進行游戲。
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2、第二次游戲
減少圈數(shù),再次游戲。
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三、延伸活動
如果還要減少圈的數(shù)量,我們就需要更大一些的圈,下次我們再來一起游戲吧。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9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侗鄉(xiāng)之夜》初步了解傣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2、通過現(xiàn)場欣賞巴烏等樂器演奏及隨音樂舞蹈多通道感受樂曲柔美、流暢等特點.
3、積累合作舞蹈的智慧體驗其中的樂趣.
4、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5、感知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二、活動準備:
1、樂器(巴烏、葫蘆絲、笛子、陶塤)錄音帶.
2、教師用的少數(shù)民族服裝幼兒用的自制羽毛腕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一起隨音樂進入活動室完整欣賞錄音樂曲第一遍感受樂曲的美妙、動聽.
教師:老師有一首好聽的曲子,請小朋友一起來聽聽
2、幼兒欣賞樂曲第二遍教師引發(fā)幼兒注意聽辨主奏樂器--巴烏.
教師:這首曲子好聽嗎?你聽出這首曲子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
3、教師播放用笛子、陶塤、葫蘆絲、巴烏分別演奏的樂曲請幼兒分辨樂曲中的主奏樂器.
教師:請小朋友來聽聽這首曲子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4、教師用巴烏現(xiàn)場完整演奏樂曲.
教師:老師把巴烏帶來了呢,想不想聽老師現(xiàn)場給你們演奏曲子啊?
5、教師與幼兒討論樂曲的相關信息如云南、傣族、以及曲名等.
教師:聽了這首曲子,你覺得他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你還聽過什么曲子?我們一起來觀看云南傣族人民生活和歌舞的錄像資料
6、男女教師穿上傣族服裝合作舞蹈.
第一在男女教師表演雙人舞之前如果教師能預先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兩位教師是如何配合的具體有哪些動作或造型表演之后教師再組織幼兒交流和嘗試那么幼兒即興跳雙人舞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7、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帶上腕飾參與表演分別進行孔雀舞表演及模仿吹葫蘆絲表演教師提示幼兒跟隨音樂旋律、節(jié)奏做不同動作.
8、幼兒分角色兩兩組合隨音樂完整表演1-2遍.自我反思活動以音樂欣賞為主線用整合的手段營造了一個審美的藝術氛圍借助巴烏、陶塤、笛子、少數(shù)民族服裝、孔雀舞、教師現(xiàn)場演奏等多種與樂曲相關的要素幫助幼兒全面感受、理解樂曲.幼兒通過多通道的參與發(fā)展審美能力.男女教師共同執(zhí)教為幼兒雙人舞表演提供了模仿的榜樣.
四、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小百科:江南,中國地理區(qū)域,廣義上是指長江下游之南,一般多指長江下游南岸區(qū)域。先秦時期,江南屬漢地九州。江南以才子佳人、繁榮水鄉(xiāng)、教育發(fā)達等著稱。江南是一個人杰地靈、山清水秀的地方,從古到今"江南"始終代表著美麗富饒的水鄉(xiāng)景象,現(xiàn)今也是自然條件優(yōu)越,物產資源豐富、商品生產發(fā)達、工業(yè)物鏈齊全,是中國綜合水平最高的發(fā)達地區(qū)。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10
一、活動目標:
1、有關旅游知識的了解,促進幼兒對旅游經歷的回憶。
2、培養(yǎng)幼兒快速整理、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的能力。
3、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4、體會集體合作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服裝、帽子、票子、紅旗、食品、包等。
三、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1、師:你和爸爸媽媽出去旅游過嗎?除了你們一家,還有誰也在旅游?你們和其他人不認識怎么會在一起旅游?旅游團里除了游客還有誰?導游負責干什么?司機呢?
2、師:春天快到了,旅游的好時機又來了。娃娃家、單位里的人都會組織去旅游。今天我們就增加旅游團的游戲。
(二)幫助幼兒增加對旅游知識的了解。
1、旅游前要做些什么準備?(去旅行社報名,買好旅游時所需要的物品,準備好背包……)
2、旅行社要為游客安排好司機、導游以及旅游時的路線等。
(三)分配角色:
旅行社接待員兩名,導游一名,司機一名。
其余游戲組自選負責人,自由組合進行游戲。
(四)幼兒游戲:
1、重點指導:指導旅行社的旅游報名登記工作,啟發(fā)接待員應向游客介紹有哪些旅游路線?什么時候報名?要帶哪些東西?
2、幫助導游進行自身形象的包裝。(如:戴上鴨舌帽、隨身帶紅旗、包等)
3、指導娃娃家把家中的環(huán)境整理干凈,要去旅游的一定要帶好物品,做好準備。
(五)游戲評價:
1、重點評價旅行社的開展情況:
接待員的接待情況?導游的介紹?游客的參與情況……
2、幼兒分組快速整理游戲材料。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11
班級大一記錄
活動名稱制作心意卡
活動領域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通過制作心意卡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拓印以及剪的動作。
間接目的在制作心意卡的同時能有目的的將心意卡進行藝術加工創(chuàng)作。
適用年齡5歲左右
探究過程就是指幼兒的操作過程,在對幼兒進行觀察后才能寫
1.從健康區(qū)取出材料放在桌面進行操作。
2.認真觀察這份工作半成品與成品之間的異同點。
3.按照成品的模式對半成品進行加工點綴。
4.已經做好的成品可以帶回家欣賞。
教師的反思可能這份工作幼兒們都很感興趣,很喜歡操作。但在操作的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這份工作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幼兒很容易就完成了,但在剪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剪出來的線條不夠流暢,所以在剪的技巧這一方面還需要加強。
活動延伸在幼兒熟悉制作心意卡程序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提供各種材料的紙張供幼兒選擇。并且可以讓孩子們自己來設計心意卡的形狀,并且可以自己添上各種美麗的圖案。
照片或圖示
“全科學與全藝術”課程個別探究材料提升方案
班級大一班記錄
活動名稱對折剪圖案
活動領域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鍛煉幼兒的小肌肉和使用剪刀的靈活性。
間接目的:通過制作剪,使幼兒進一步認識剪紙——把紙折起來剪,就會有新的效果。
適用年齡5歲左右
探究過程就是指幼兒的操作過程,在對幼兒進行觀察后才能寫
1.取出材料放于桌面。
2.參照教師提供的成品及半成品找出需要剪的部分。
3.幼兒沿著實線進行剪的工作
4.打開剪好的作品檢查。
5.已經做好的作品可以帶回家欣賞。
教師的反思
1.這個工作孩子都很感興趣,都很愿意來選擇這份工作,但剪得有些不夠流暢,個別幼兒完成不了。下一步的工作是想辦法提升,將這份工作設計的更好。
活動延伸
1.剪好以后可在其圖形上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
2.帶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
照片或圖示
“全科學與全藝術”課程個別探究材料提升方案
班級大一班記錄
活動名稱刺圖案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12
文章提要:
區(qū)角活動是教師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發(fā)展目標,創(chuàng)設多種領域的學習區(qū)域。并提供活動材料,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擺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而教師的任務是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的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穑纬珊献魈骄渴降膸熒印?/p>
關鍵詞:區(qū)角活動
愛玩游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游戲一直以他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shù)的孩子。人們對游戲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而區(qū)角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游戲活動,同樣受到了孩子們的普遍歡迎。它重在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提供豐富的材料,以及選擇廣泛的內容。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因此,孩子們學的特別輕松、自然、沒有壓力,他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當前幼兒園《綱要》所提出:“尊重幼兒在發(fā)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成功和滿足”的最有效的措施。
一、建立活動區(qū)規(guī)則,引導幼兒自主進行區(qū)域活動。
活動區(qū)是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為所欲為。而應該是掌握規(guī)則之后的一種自主游戲,在創(chuàng)設活動前就必須考慮規(guī)則問題。而制定區(qū)角
活動的主體應該是教師和幼兒,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1、在活動前提出規(guī)則
有些活動規(guī)則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要求幼兒在活動中務必要遵守,對于這類規(guī)則,我們可以在活動前就向幼兒提出來,比如:使用玩具時需注意的衛(wèi)生、安全問題,游戲結束后的整理、歸放。活動中遇到問題應開動腦筋想辦法等等。區(qū)角活動規(guī)則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2、在自然活動中形成規(guī)則。
在小班的孩子經常會帶一些自己的玩具到幼兒園,當區(qū)角活動時,他們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時是玩自己的,有時和別的小朋友交換著玩。過了一段時間,通過老師和孩子一起討論,班上就逐漸有了一個全體認定的規(guī)則:無論是誰,不一定要將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但是在玩別人的玩具時,一定要事先征求別人的同意。
3、在解決問題中建立規(guī)則。
幼兒在活動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急著幫忙解決問題,而應當引導幼兒自主的尋找解決問題的措施,并建立起相應的活動規(guī)則。比如:在建構游戲中,孩子們玩的很盡興,可到最后卻沒有多少作品展示,這是為什么呢?當我把問題拋給幼兒后,得到了多種答案。有的說:“我搭了一間漂亮的房子,但被別人搗亂推倒了”,有的說:“收玩具時我們自己拆掉了”還有的說:“我快搭完時,自己倒下來了”等等。“那怎么才能讓老師看到你們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時候你來告訴我好嗎?”經過多次玩后,孩子們把發(fā)現(xiàn)告訴了我:“玩的時候搭牢一點,建房子時在旁邊建一條路,別人就不會不小心踩壞了。不要有太多人擠在一起,以免撞壞。”在大家的建議下,孩子們掌握了保護作品的方法,同時玩游戲的規(guī)則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
二、根據(jù)近期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fā)展需要,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和材料
首先,要利用有限的空間使每一個區(qū)域都有相對寬松的
活動范圍,同時也有利于材料的擺放與收整。某些內容相近區(qū)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區(qū)、語言區(qū)、美工區(qū)、計算區(qū)等放在小籮筐中合并為一個區(qū),可以讓孩子資源共享,也便于老師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和浪費。
其次,材料的投放要為教育目標服務。比如:小班生活區(qū)的目標是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那么,應投放一些為娃娃穿衣、戴手套、扣紐扣、喂動物寶寶吃東西等材料,做到目標在前,選材在后,使材料有效的為目標服務。
另外,材料的選擇要考慮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幼兒總是喜歡在一個區(qū)活動,而對別的區(qū)角卻沒有興趣,但我們又不能強迫那個幼兒一定要離開那個區(qū),或是一定要去某個區(qū)活動。此刻,我們就要對照目標看一下,所選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戲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兒才愛玩。比如:小班時,總有幾個幼兒喜歡玩娃娃家的游戲,而對美工區(qū)、生活區(qū)不感興趣。于是我采用表揚美工區(qū)和生活區(qū)的幼兒,并在這兩個區(qū)內投放更多有趣、可操作的材料。果然,沒多久那幾名幼兒也開始進這個區(qū)玩了。因此,投放材料時要突出材料的新穎性和趣味性,要不斷增添新的活動材料,不可一勞永逸,要常換常新。
三、參與孩子的活動,成為孩子的合作者、引導者。
首先,在活動中,我們要相信孩子。通過觀察,我們看到孩子并不是無知和無能的,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和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游戲活動中,我們要成為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與他們平等相待,將角色轉向幼兒的合作者及引導者。
其次,在幼兒的活動中,我們要關注他們的活動,了解他們當前已有的經驗,觀察他們對什么感興趣,是否應在哪方面給予幫助。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戲水平做標準來要求孩子。當出現(xiàn)突發(fā)情況時,進行隨機教育。如:娃娃家不小心把桌子打翻了,東西灑了一地。這時,小朋友們都涌向娃娃家看熱鬧,教室里一下子亂了起來。面對這一場面,我們不能馬上責備孩子,不管是打翻桌子或是湊熱鬧的,我們可以輕輕的招呼孩子一起整理娃娃家,又可以用游戲的口吻說:“剛才在娃娃家的小朋友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以后你們
可要小心一點,今天這么多熱心的小朋友幫助了你們,下次娃娃家可要好好準備,請大家來做客,表示感謝。”這樣闖禍的小朋友緊張的情緒大大減少,其他孩子也穩(wěn)定下來了。不但教育了小朋友,而且豐富了游戲情節(jié)。
四、注重幼兒能力差異,安排適當內容
每一個孩子總會在某一方面表現(xiàn)出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在許多人眼里的乖孩子可能在動手能力方面卻差強人意,而一個平時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建構區(qū)可能會有突出的表現(xiàn)。因此,我們根據(jù)幼兒的能力差異,設立榜樣,組織幼兒“說第一”活動,讓幼兒說說自己哪方面最棒。并在區(qū)角設立成果展示臺,隨時放上幼兒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絕技”。此外,我們還開展區(qū)角內的手拉手活動,鼓勵幼兒互相指教,體驗同伴間互動學習的快樂。
在區(qū)角活動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都在不斷的積累經驗,只有做到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尊重孩子的想法,才是開展區(qū)角活動的真正意義所在。
幼兒園大班區(qū)域活動設計《農藝園》
一、區(qū)域名稱:農藝園
設計意圖: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要讓孩子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性,了解一些接觸到的多元文化”。因此,圍繞我園重點課程《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在農村家庭與幼兒中進行初步的調查與摸底,發(fā)現(xiàn)孩子對農作物制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同時許多家長在秸桿插接方面有著獨特的見解和精堪的技藝(因為家長小時侯玩過)。于是我們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并結合孩子的興趣點,把民間農作物制作藝術運用到幼兒園區(qū)域游戲活動中,進行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1、農作物秸桿制作
目標:
民間農作物制作與農村兒童在藝術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傾向有相通之處,可以說民間農作物制作藝術和藝術活動有內在的共同特征。活動的開展可以鍛煉孩子們手的協(xié)調能力及智力的開發(fā),是一項促進孩子們全面發(fā)展的活動。
材料準備:玉米棒、絲瓜囊、麥草、稻草等農作物秸桿以及各色彩紙、彩帶、繪畫材料、剪刀、膠棒等裝飾材料和輔助工具等。
指導要點:
教師遵循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指導:
(1)、充分培養(yǎng)孩子們的初步動手操作能力,學會簡單的制作。
(2)、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造出新的制作物。
(3)、幼兒在原有的操作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編制作。
2、種子粘貼畫
目標:
(1)、能利用種子進行鑲嵌作畫,根據(jù)其外形和顏色的特點表現(xiàn)一定的形象。
(2)、發(fā)現(xiàn)自然材料組合的美,體驗成功的喜悅。
材料準備:
(1)、不同種類的種子(如瓜子、芝麻、花生等)。
(2)、繪畫材料(記號筆、油畫棒、紙等)
指導要點:
(1)、利用種子的外形特征組合不同的'圖案。
(2)、能細致地制作種子粘貼畫。
二、區(qū)域名稱:福娃超市
目標:
1、了解超市的擺布和物品的擺放。
2、掌握簡單的購物規(guī)則與要求。
材料準備:
活動前將超市的物品擺放有序。
指導要點:
1、帶領幼兒參觀超市。
2、交流超市購物的簡單規(guī)則。
購物規(guī)則:先選擇物品,再到收銀臺付錢。(不付錢不可以將物品帶回家)
3、幼兒活動。
選一名幼兒做經理,選一名幼兒收銀員,選四名孩子做營業(yè)員,其他孩子做顧客買東西。
4、交換角色進行游戲。
5、指導幼兒收拾整理物品。(分類擺放)
另外我班還根據(jù)主題活動的實施,開展了小小服裝設計師、百變小偶人等區(qū)域供幼兒自由選擇游戲。
1、 小小服裝設計師
目標:
運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成服裝并運用多種方式對其進行裝飾。
材料準備:
塑料袋、報紙、掛歷紙、彩色卡紙、剪刀、膠棒等。
指導要點:
(1)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嘗試各種方式制作服裝。
(2) 鼓勵幼兒大膽對所制作的服裝進行裝飾。
2、 百變小偶人
目標:
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制作小偶人。
材料準備:
木制飯勺、木制刷柄、棍子、各式卡紙、剪刀、記號筆等。
指導要點:
(1) 指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選擇木偶類型來制作。
(2) 邊玩木偶邊講故事。
幼兒園大班區(qū)域活動設計:農藝園
一、區(qū)域名稱:農藝園
設計意圖: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要讓孩子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性,了解一些接觸到的多元文化”。因此,圍繞我園重點課程《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在農村家庭與幼兒中進行初步的調查與摸底,發(fā)現(xiàn)孩子對農作物制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同時許多家長在秸桿插接方面有著獨特的見解和精堪的技藝(因為家長小時侯玩過)。于是我們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并結合孩子的興趣點,把民間農作物制作藝術運用到幼兒園區(qū)域游戲活動中,進行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1、農作物秸桿制作
目標:
民間農作物制作與農村兒童在藝術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傾向有相通之處,可以說民間農作物制作藝術和藝術活動有內在的共同特征。活動的開展可以鍛煉孩子們手的協(xié)調能力及智力的開發(fā),是一項促進孩子們全面發(fā)展的活動。
材料準備:玉米棒、絲瓜囊、麥草、稻草等農作物秸桿以及各色彩紙、彩帶、繪畫材料、剪刀、膠棒等裝飾材料和輔助工具等。
指導要點:
教師遵循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指導:
(1)、充分培養(yǎng)孩子們的初步動手操作能力,學會簡單的制作。
(2)、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造出新的制作物。
(3)、幼兒在原有的操作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編制作。
2、種子粘貼畫
目標:
(1)能利用種子進行鑲嵌作畫,根據(jù)其外形和顏色的特點表現(xiàn)一定的形象。
(2)發(fā)現(xiàn)自然材料組合的美,體驗成功的喜悅。
材料準備:
(1)不同種類的種子(如瓜子、芝麻、花生等)。
(2)繪畫材料(記號筆、油畫棒、紙等)
指導要點:
(1)利用種子的外形特征組合不同的圖案。
(2)能細致地制作種子粘貼畫。
二、區(qū)域名稱:福娃超市
目標:
1、了解超市的擺布和物品的擺放。
2、掌握簡單的購物規(guī)則與要求。
材料準備:
活動前將超市的物品擺放有序。
指導要點:
1、帶領幼兒參觀超市。
2、交流超市購物的簡單規(guī)則。
購物規(guī)則:先選擇物品,再到收銀臺付錢。(不付錢不可以將物品帶回家)
3、幼兒活動。
選一名幼兒做經理,選一名幼兒收銀員,選四名孩子做營業(yè)員,其他孩子做顧客買東西。
4、交換角色進行游戲。
5、指導幼兒收拾整理物品。(分類擺放)
另外我班還根據(jù)主題活動的實施,開展了小小服裝設計師、百變小偶人等區(qū)域供幼兒自由選擇游戲。
三、小小服裝設計師
目標:
運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成服裝并運用多種方式對其進行裝飾。
材料準備:
塑料袋、報紙、掛歷紙、彩色卡紙、剪刀、膠棒等。
指導要點:
(1)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嘗試各種方式制作服裝。
(2) 鼓勵幼兒大膽對所制作的服裝進行裝飾。
四、百變小偶人
目標:
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制作小偶人。
材料準備:
木制飯勺、木制刷柄、棍子、各式卡紙、剪刀、記號筆等。
指導要點:
(1)指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選擇木偶類型來制作。
(2)邊玩木偶邊講故事。
幼兒園大班區(qū)域活動設計:小企鵝超市
設計意圖:
區(qū)域活動是讓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完善的活動。皮亞杰的理論告訴我們,學前幼兒的身心、心理的發(fā)展主要是通過感知和操作來認識周圍事物的。根據(jù)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置了一個區(qū)域――小企鵝超市。給幼兒一個相對寬松的活動氛圍。而我所提供的材料也正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廢舊飲料空瓶、包裝盒、包裝袋等。模擬了一個超市場景,使他們自然地投入到活動中來,去操作、探索、交流、合作,體驗活動帶給他們的快樂,也使幼兒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運用的更加自然、愉快!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學習按物體的名稱、用途或性質進行分類。
2、通過扮演“售貨員”與“小顧客”進行角色游戲,使用“貨幣”購買相應的物品,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
3、愿意交流獲得的經驗,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投放材料:廢舊飲料空瓶、包裝紙袋、包裝盒、柜臺、自制錢幣等。
方法一:
請小朋友來做小小售貨員,給他們可以投放到超市中的塑料瓶、食品包裝、糖果等,請幼兒自由擺放這些物品到貨架上,引導他們按物品的類別、用途進行分類,并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驗填寫價格標簽。 此時,可以提供給他們更多獨立交往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自主的游戲中獲得知識與經驗。
方法二:
分給每一名幼兒不同的“錢幣”,請他們購買所喜歡的食品、飲料、文具等,要注意商品的價格與用途,使幼兒根據(jù)手中錢的多少,而選擇所要購買的物品。
方法三:
在買賣過程中,鼓勵小顧客和售貨員之間相互多主動對話,如:商量商品的價格、生產時間、保質期限、用途等多方面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或者與同伴講述購買了什么商品、用來做什么、用了多少錢,發(fā)展幼兒之間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社會交往能力。
幼兒園大班區(qū)域活動――紙(綜合區(qū)角教案))
活動次主題:
紙的發(fā)明、紙的種類
紙的特質
紙的用途及發(fā)展
紙文化
年齡組:大班、學前班
一、活動區(qū)導入活動:什么東西在里面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種類的紙。
2.初步感知這些紙的特性。
(二)活動準備
1.口袋一個。
2.各種紙:蠟光紙、植絨紙、牛皮紙、圖畫紙、砂紙、宣紙等。
3.蔡倫造紙過程小書、紙的種類三段卡、造紙術的傳播示意圖三個活動。
(三)活動過程
1.以神秘的情景口吻開始活動:我收到了一個郵包,請小朋友們告訴大家里面是什么?只能夠用手去摸,不能夠用眼睛看,看小朋友說的對不對。
2.請小朋友把手放進口袋里觸摸里面的紙,說出是什么紙之后,把它拿出來。大家看他說的對不對,如果不對,請小朋友一起摸一摸,說出其名稱。
3.介紹活動區(qū)里關于紙的各種活動,請小朋友說出其操作方法,建議小朋友找到自己喜愛的活動去探究紙的不同種類的紙。
二、活動區(qū)指導
1.小朋友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活動區(qū)域。教師根據(jù)活動區(qū)的表格多少來調控進入區(qū)域的人數(shù)。
2.教師分別指導各個區(qū)域活動的小朋友,對小朋友提出的問題加以引導,對于小朋友操作不熟悉的材料進行單獨示范和講解。
3.記錄小朋友在活動區(qū)域的活動情況,并及時引導小朋友深入的進行自己的活動。
4.根據(jù)小朋友在各自活動區(qū)域內活動情況進行小組講評。
5.聽音樂聲小朋友整理活動用具離開活動區(qū)域。
三、區(qū)域活動設置
(一)環(huán)境中對主題的體現(xiàn)
1.主墻布置立體連環(huán)畫蔡倫造紙過程示意圖。
2.蔡倫造紙過程的內容拼音講解及配對過程數(shù)字。
3.走廊的各種紙制品博覽會:各種紙制品的名稱標記(文字及拼音)。
4.各個活動室的各種紙制品裝飾:幼兒制作的紙環(huán)、紙盤子裝飾、撕紙作品、紙制作蜻蜓、剪紙作品、折紙作品、紙的編織作品、紙的拓印作品、懸垂的紙的吊飾柳樹的枝條等。
(二)語言活動區(qū)域
拼讀蔡倫造紙過程的圖片
制作蔡倫造紙的過程小書
紙的拼音的拼讀及描寫
紙的漢字的描寫
利用廢舊圖書制作的故事板3塊;圖片100余個,種類包括植物、動物、鳥類、人物、環(huán)境背景等。
紙制作的各種卡片:反義詞卡、動詞卡、環(huán)境卡、謎語卡等。
具體活動設計:
本小組為5人活動:
1.兩人合作進行蔡倫造紙術的小書的制作,學前班級的小朋友拼讀拼音內容,大班兒童尋找相應的圖片。
2.三人一起進行故事板的活動,每個人選擇一個或者幾個動物、人物、鳥類的角色,分別出場,展開角色對話,有錄音機記錄其故事內容。
(三)益智活動區(qū)域
紙的種類三段卡
紙的吸水性的實驗
紙的承重實驗
紙的神秘袋
紙制商標分類
紙制七巧板
具體活動設計:
1.兩人合作進行紙的承重的實驗,一個人進行實驗,一個人記錄其結果。
2.兩人進行紙的種類三段卡的活動,一個人出示圖文卡,另一個人出示圖卡,出示字卡的時候一個人讀字,一個人找位置。
3.兩個人進行紙的吸水性實驗,教師指導,一個放紙一個記錄時間。
(四)美術活動區(qū)域
嘗試制紙的過程
貼紙模型(紙制花瓶)
粘貼紙花卉
紙的編織
搓紙球做雞蛋
折紙、看圖示折紙
制作紙花
粘貼:紙環(huán)
宣紙染紙
各種紙的拓印
繩子畫:在不同紙上進行
玻璃球畫:在不同紙上進行
粘貼活動:飄動的紙帶
(五)音樂活動區(qū)域
制作紙盒琴
敲擊紙盒打節(jié)奏
用紙制品探究各種音色
用紙棒打擊節(jié)奏
各種樂器三段卡
感知水瓶琴、沙棰琴
制作沙錘琴
具體活動設計:
1.兩人合作進行紙花瓶制作,一個抹膠水,一個粘貼。輪流進行。
2.兩人合作做紙盒琴。
3.兩人一起用紙棒為音樂伴奏。
(六)建構活動區(qū)域
各種鞋盒
各種大小、材質的包裝盒子
各種建筑的主題圖片
記號筆
具體活動設計:
通過活動建構房屋讓孩子學習如何合作、分工,如何合理的進行房屋的承重、支撐等設計。同時使孩子感受紙制品游戲帶來的游戲的樂趣
四、家長工作
1.請家長幫助收集各種關于紙的多方面的資料,與大家一起分享。
2.登陸班級推薦的紙文化的網站,了解相關資訊。
3.和孩子一起尋找家庭中出現(xiàn)的各種紙制品,并將收集到各種紙制品到班級和大家分享。
4.和孩子一起按照親子活動中關于紙的DIY的介紹動手制作手工紙。
幼兒園小班區(qū)域活動――小小電話亭
活動目標:
1、 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有與其他人交流的意愿。
2、 學習有意識地記住家里或親人的電話號碼。
3、 知道電話的用途,會進行簡單的操作。
材料提供:
1、 自制電話若干個。
2、 應急電話號碼幾自制小動物電話卡若干。
操作層次:
第一層次:幼兒隨意擺弄電話,模仿打電話狀進行有話題地講述。
第二層次:知道怎么打電話,并嘗試看應急電話卡進行撥號呼叫。
第三層次:給小動物打電話,并自由地進行想象性表述。
第四層次:同伴間互打電話,能配合對方的思路進行交流。
指導建議:
1、 為幼兒營造一個樂說、敢說的環(huán)境。
2、 鼓勵幼兒與同伴大膽地交流,自由表達自己的情感。
3、 讓幼兒知道只有在求救的情況下,才能撥打應急電話。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1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雪遇熱融化成水。
2、仔細觀察畫面,了解雪孩子舍身救兔寶寶的動人情節(jié)。
活動準備:
大圖書、照片。
活動過程:
一、組織談話,引發(fā)傾聽故事的興趣。
1、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冬天)
2、冬天會下什么?(雪)
3、你會和雪玩什么游戲?
4、小結:小朋友喜歡跟雪玩游戲,兔寶寶也喜歡和雪玩游戲,你想不想聽聽兔寶寶和雪玩什么游戲?(想)下面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有關兔寶寶和雪的故事,故事的名稱叫:“雪孩子”
二、引導幼兒逐幅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
1、觀察畫面一、二、三
(1)天上下了雪,家里沒有東西吃了?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猜猜兔媽媽會去干什么?兔寶寶會怎樣?媽媽有沒有答應?為什么?
(2)教師小結:兔媽媽要出去找東西,沒有帶兔寶寶,為了讓兔寶寶乖乖在家里,兔媽媽會怎樣做?
2、觀察畫面四、五
(1) 兔媽媽想什么辦法?雪孩子頭上、脖子上有什么?
(2)教師小結:兔寶寶和雪孩子玩了一會兒,天氣真冷,兔寶寶會怎樣做?
3、觀察畫面六、七、八
(1)兔寶寶回到家里干什么?兔寶寶困了以后干什么?
(2)教師小結:兔寶寶睡了,猜猜雪孩子在干什么?
4、觀察畫面九、十
雪孩子在干什么?看見了什么?
5、觀察畫面十一、十二
(1)雪孩子沖進兔寶寶的家,身上感覺怎樣?雪孩子最怕什么?為什么?
(2 )雪孩子有沒有救出兔寶寶?
6、觀察畫面十三、十四
(1)兔媽媽回來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會怎樣說?(寶寶,快點醒醒!家里著火了,你怎么躺在這里?)
(2)兔寶寶會怎么說?兔寶寶有沒有找到雪孩子?
7、觀察畫面十五、十六
(1)雪孩子變成了什么?(水)變成水的雪孩子,后來還會變成了什么?
(2)教師小結:雪孩子變成了水氣,輕輕地往往上飄呀飄呀,一直飄到藍藍的天上,變成了一朵白云,他微笑著朝兔媽媽、兔寶寶招招手呢。
三.完整欣賞故事。
四. 組織討論
了解雪孩子舍身救兔寶寶的感人事跡。
(1)在這個故事里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2)你喜歡故事里那幅圖?為什么?
五、活動延伸:
1、在科學區(qū)投放多種材料,繼續(xù)引導幼兒探索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科學實驗,進一步理解雪遇熱融化,蒸發(fā)形成白云的科學原理。
2、課后通過將故事磁帶及角色頭飾放在表演區(qū),小朋友們可以欣賞和表演故事,進一步感受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美德。
3、將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弟弟、妹妹、哥哥、姐姐聽。
教學反思:
《雪孩子》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大班的孩子是道德觀正在形成的過程中,《雪孩子》這個故事從發(fā)生,發(fā)展到結束,情節(jié)線索非常明顯,是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大班的孩子形象性思維占主要位置,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孩子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來理解故事中發(fā)生的事情。在看到小兔子睡覺的時候發(fā)生的事情,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唯恐把自己的精彩答案給遺漏了,當然也有及個別的孩子表達不出來,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更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們都能夠運用恰當?shù)恼Z言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見解。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漢字游戲、對字中常見的偏旁產生興趣,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漢字知識的愿望;
2、鍛煉幼兒積極思索,充分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認識一些常見的與“木”有關的漢字。
難點:認識偏旁,知道這幾個字的構成規(guī)律。
活動準備
木頭圖片1張;
與木有關的漢字卡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木頭圖片引題:“這是什么,如果用我們學過的漢字來表示,應該用什么字呢?”(出示“木”字)
小結:今天木字帶來了他的小伙伴,都是和“木”字有關的,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吧。
二、認識與“木”有關的漢字。
1、以圖猜字。
教師出示一幅圖片,請幼兒看圖猜漢字,并在猜出漢字之后給出與圖對應的正確漢字,教幼兒進行認讀。
2、認識偏旁木,知道幾個常用字的構成規(guī)律。
三、游戲:漢字“森林”。
1、老師說字,請幼兒在一堆卡片中相應的漢字卡片;
2、請幼兒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到的森林小樹相對應的漢字,并貼到相應的位置。
四、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木字的幾個小伙伴,比如我們坐的椅子,寫字的桌子,都是木頭做成的,他們都是與木有關的,現(xiàn)在還有一些其他的小伙伴在等著我們去認識呢。
五、延伸活動。
在區(qū)角活動中,投放不同偏旁的漢字進行認讀分類。
教學反思
通過這個活動,我基本上完成了活動目標,漢字認讀對于學前兒童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單純的對漢字進行反復認識、拼讀書寫,會使識字課上得枯燥無味,幼兒缺少興趣,不易接受。以游戲的形式進行識字,激發(fā)幼兒對漢字的認讀興趣,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在這節(jié)課上,我應該樹立一個更高的目標,既照顧能力強的幼兒,又讓能力稍弱的幼兒跳起來伸伸手就能夠著,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再投入一到兩個游戲進行鞏固,效果會更好。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1、學會看導游圖、了解導游圖的作用;
2、能利用導游圖設計游覽路線、解決實際問題;
3、能與同伴協(xié)商合作完成任務、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會看游覽圖、并了解其作用。
難點:能夠利用游覽圖解決實際問題設計游覽路線。
三、活動準備
動物園游覽圖、彩色打印圖每組一張;彩筆、抹布。
四、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主題。
小朋友、我們今天去一個好玩的地方:亞洲最大的野生動物主題園、你們想去嗎?為了方便我們參觀動物園、管理員給我們寄來了一張動物園的景點游覽圖、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吧。
(二)出示游覽圖、指導幼兒觀察線路。
1、先整體感知、然后分區(qū)觀察。
(1)這張游覽圖你們能看懂嗎?上面有什么?
(2)引導幼兒分區(qū)觀察:動物管理員悄悄告訴我、為了方便大家參觀、他們把動物們進行了歸類分區(qū)、現(xiàn)在請你們來找一找、一共分為哪幾個區(qū)?
(3)這里除了有許許多的動物、你還發(fā)現(xiàn)有什么標志、這些標志告訴我們什么?
2、我說你猜:進一步熟悉動物場館在導游圖中的方位。
(1)教師通過不同場館的方位提示描述動物館的位置、請幼兒猜一猜。
(2)請個別幼兒按照剛才教師師范的方法描述動物場館的位置、其他幼兒猜。
四、實踐活動
(一)找一找:老師指定某個動物場館、讓幼兒嘗試尋找到達的路線、比一比誰找的路線短、為之后分組選擇路線打下基礎。
(二)畫一畫:按要求畫出指定游覽路線。
1、提出畫路線圖要求:參觀動物園有許多條路線可以走、到底選哪條呢?為了增加游戲的難度、要求每組的路線必須滿足所有組員的愿望、而有線路不能重復走、還必須要經過兩個洗手間。
2、請小朋友六人一組進行自由結伴分組、并學會協(xié)商、誰負責拿筆記錄、誰適合作介紹。
(三)介紹各組的路線。
請每組選出的代表說出自己組走的路線、經過了哪些動物館。
五、延伸活動
(一)你還在哪里見過類似的平面圖?這些圖可以為我們提供哪些幫助?
(二)教師小結:生活中的平面圖可以幫助我們盡快地熟悉陌生的環(huán)境、并且能順利地到達想要去的地方。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1
幼兒園大班教案12-16
幼兒園教案大班10-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幼兒園的大班教案08-26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1-14
大班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模板12-14
實驗幼兒園大班教案03-15
幼兒園大班Safety教案03-22
幼兒園大班禁煙教案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