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錦集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撕紙既是小班孩子比較初級的手工活動,而且也是幼兒比較喜歡的。結合《過年啦》的主題,產生了本次活動,使整個學習活動在一個有設定故事情節的游戲情景中進行,從中讓幼兒在手部小肌肉進一步得到發展。
活動在想象的情景中開始,在玩耍中撕紙,利用已有的環境積累有關色彩和數的經驗,是一個體現整合意識的活動。本活動共分為四個環節,第一環節:激發興趣,通過談話,感受季節特征,引出活動,第二環節:打扮太陽寶寶,老師示范涂色太陽的方法,第三環節:請小動物們一起出來曬太陽,將貼紙粘貼在畫面上,鍛煉手指的靈活性,豐富畫面內容,第四環節:交流與分享,說說喜歡哪一張畫,及時鼓勵進步的幼兒。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涂色、撕貼等方法打扮太陽寶寶。
2、感知冬季氣候特征,愿意參加曬太陽等活動。
活動準備
操作材料包、蠟筆、彩色紙、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通過談話,感受季節特征,引出活動
1、小朋友,天氣越來越冷了,你們都有什么辦法讓自己暖和起來?(曬太陽、穿厚衣服......)
:原來在室內我們可以開空調,在室外我們可以戴上圍巾帽子手套,還有站在暖暖的陽光下,曬太陽。
2、太陽是什么顏色的?冬天為什么要曬太陽?(紅的、黃的,暖暖的)
:原來當我們感覺冷的時候,可以曬曬太陽。
二、打扮太陽寶寶——老師示范涂色太陽的方法
今天小動物們也很冷,我們做個太陽送給他們吧。
1、引導幼兒用紅色、黃色的蠟筆打扮太陽寶寶。
(要求在框內涂色,涂均勻)
指:先把圍墻打好,再朝一個方向均勻的涂色。
2、用彩紙撕成條讓太陽發出五顏六色的光。
(要求撕成細細的條黏貼)
指:小紙片撕下來,涂上固體膠,貼一貼,按一按。
:小動物的太陽做好了,那小動物呢。
三、請小動物們一起出來曬太陽——將貼紙粘貼在畫面上,鍛煉手指的靈活性,豐富畫面內容
1、我們一起把小動物請出來吧。(將貼紙上的人和小動物貼在畫面上,讓他們曬曬太陽)
2、說說冬天還有誰喜歡曬太陽。(小貓,小狗。小鳥)
:小動物謝謝你們做得太陽,真暖和啊。
四、交流與分享——說說喜歡哪一張畫,及時鼓勵進步的幼兒
幼兒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作墻面裝飾。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發現小烏龜的明顯特征。
2.激起幼兒對小動物好奇、喜歡的情感。
3.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4.體會集體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烏龜、小盤子、飼料、地毯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烏龜,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1. 看看小烏龜。
教師:小烏龜今天到我們班來做客,想和小朋友們交朋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烏龜吧。讓幼兒圍到小烏龜周圍,看看小烏龜是什么樣子的。
2.摸摸小烏龜。
教師:小烏龜第一次到我們班做客,有點害羞,小朋友主動一些,來和小烏龜握握手吧。
鼓勵幼兒摸摸小烏龜,讓幼兒自由說出感覺,教師也可以提問,引導幼兒發現小烏龜的明顯特征。
教師:小朋友,小烏龜累了,現在要休息一會兒,小朋友也回去休息一會兒吧!現在請小烏龜哥哥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它。
教師提問問題,請幼兒回答。
(1) 小烏龜長什么樣?(有殼、四條腿、頭、尾巴、殼上有花紋)
(2) 摸小烏龜的殼有什么感覺?豐富詞匯 硬硬的
(3) 摸小烏龜的手有什么感覺?豐富詞匯 軟乎乎
(4) 和小烏龜握手時它有什么反應? (縮進殼里)
豐富詞匯 縮進去
我們不碰它時有什么反應?
豐富詞匯 伸出來
(5) 小朋友們,我們來學一學,縮進去,伸出來。
(6) 為什么縮進去?
哦!原來是有人或是小動物碰它,就立刻把頭和四肢縮進硬殼里,烏龜身上堅硬的殼能很好地保護自己。
二、引導幼兒學學小烏龜爬、游泳的動作和喂喂小烏龜。
1. 學學小烏龜爬。
教師:讓烏龜哥哥表演一下它的本領吧!(爬)
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小烏龜是怎樣爬的,爬得怎樣?
一起學一學小烏龜爬,看誰爬得最像。
2. 學學小烏龜游泳。
教師:小烏龜會在地上爬,它在水里會怎么樣呢?
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小烏龜是怎樣游泳的?可以請膽量大的小朋友幫助老師拿小烏龜,輕輕放進水盆里。
一起學一學小烏龜游泳,看誰游得最像。
3. 喂喂小烏龜。
教師:小烏龜和我們玩了這么長時間,一定很餓,我們請它吃點東西吧?提問:你知道小烏龜愛吃什么嗎?引導幼兒回答。(小魚、蝦、嫩葉、瓜皮)
三、分享快樂。
教師:小烏龜今天到我們班做客,和小朋友們交上了朋友,小烏龜真高興,小朋友也很高興,我們和小烏龜一起來去外面做游戲吧!活動自然結束。
小百科:烏龜(Chincmys reevesii )隸屬于龜科、烏龜屬的一種。有時特指 烏龜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于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學習將兩種物品按ABAB的規律排序。
在活動中發現和探索簡單的排序規律。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分水果”情境圖片;“按規律排序”組圖。
紙面教具:《一起來修路》。
材料準備:固體膠。
活動過程
出示情境圖片“分水果”,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發現水果排列規律。
今天天氣真好,河馬壯壯邀請小伙伴們來家里做客,看,壯壯還準備了許多水果要分給大家吃,分著分著,壯壯發現水果少了一個,壯壯不知道該拿什么水果補上?小朋友你們能幫幫他嗎?
每個人的位置上都有哪些水果?
這些水果是怎么擺的?
最后一個位置要擺什么水果?
出示組圖“按規律排序”,引導幼兒嘗試按規律完成排序。
1、出示組圖“按規律排序—1”。
聚會開始啦,可是餐具還沒有擺好,小朋友們快來幫幫他們找出餐具擺放的規律。
2、出示組圖“按規律排序—2”。
餐具擺好了,可以吃小點心了,怎么小點心少了,小朋友們快把缺了的小點心補上。
3、出示組圖“按規律排序—3”。
今天一天過的真快樂,小伙伴們為了感謝壯壯的請客,每個人都送給壯壯兩份禮物。請小朋友們將禮物盒按規律排好。
小結:像按照“一個碟子一把叉一個碟子一把叉”、“一塊蛋糕一塊餅干一塊蛋糕一塊餅干”或者“一個紅色禮物盒一個黃色禮物盒一個紅色禮物盒一個黃色禮物盒”這樣順序排列的,就叫按ABAB的規律排序。
發放紙面教具《一起來修路》,幼兒動手找規律排序,鞏固已有經驗。
1、發放紙面教具,幼兒動手按規律排序。
小伙伴們邀請壯壯一起去游樂園玩,可是路壞了,去不了了,請小朋友們按照規律將路修好。
認真觀察圖片,在問號的地方畫上正確的圖形。不要修錯路哦。
2、引導幼兒交流分享。
在閱讀區,投放按各種規律排序的繪本或圖書,鞏固幼兒的按規律排序能力。
家園共育
家長可以下載寶寶巴士APP《寶寶學排序》,在家里和幼兒一起學習,但需注意控制觀看手機的時間,保護眼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
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說教材
《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熟悉而且喜歡的小動物小白兔、小雞、小貓為角色,講述了小白兔在下雨的時候想辦法用樹葉當傘,并且幫助小雞和小貓的故事情節,既有趣又蘊含了許多的美德。現在的小朋友都是獨生子女,個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用了這一教材。
說教學目標
《綱要》指出:要“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綱要》精神和我班幼兒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以及教材需要,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難點:
由于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為主,在故事教學中,我把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語言的發展是反復練習、不斷改正、逐步規范的過程,幼兒在使用不同的語調表現角色語言,用語言的感情色彩表現故事的背景,情節發展和故事角色,因此我把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作為本活動的難點。
說教、學具的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為幼兒準備了生動有趣的動畫課件,小白兔、小雞、小貓頭飾。
2、知識上的準備
我在活動前讓幼兒了解了下雨天需要的各種雨具。
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為了有效地掌握重點難點,我采用了視、聽、講、演相結合的方法。
“視”,就是引導幼兒觀察動畫課件中的內容。
“聽”,是引導幼兒傾聽老師的語言啟發、誘導。
“講”是幼兒講,滿足幼兒說的愿望。
“演”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角色間的對話,滿足幼兒樂于表現的愿望。
學法:
本次活動多采用游戲法,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能在角色扮演中充分表現自我。還結合了觀察法,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獲得直接的印象。“結果前置提問法”是讓幼兒在想像、創造性思維中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是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說活動過程: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及重點難點,我整個活動貫穿于游戲之中,把活動分為三個部分,設計以下教學程序:
1、導入活動:猜謎游戲,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這一環節旨在短時間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感知游戲內容。
2、理解故事,掌握學習方法
(1)運用“結果前置”的提問方法,教師有感情地講述第一遍故事在講述故事時,教師不出示任何教具,是為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在邊傾聽邊思考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故事內容。講述完后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么?”“故事里有誰?”
(2)觀看動畫課件,完整欣賞故事,滲透情感體驗。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的內容非常生動、有趣,我通過設置懸念,讓幼兒猜猜葉子的作用,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另外,盡管在活動中有時幼兒表達的意思不一定正確,但他們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我對幼兒的回答都給予了一定的肯定和表揚。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用連貫語言講出角色間的對話。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我運用課件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豐富的動態語言環境,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連平時寡言少語的幼兒也不由自主地回答了我的提問,幼兒的注意力能投入到活動中來。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我根據幼兒喜歡游戲的特點組織了角色游戲活動,通過游戲角色分配,游戲中的相互合作,力爭讓每個幼兒都能做到開心、開口。盡管在游戲過程中,有的幼兒純粹是在玩,但是他同樣也在感受著語言的氛圍。存在問題:1、課件畫面轉換的速度太慢,而小朋友說話的速度快,本來我想讓小朋友一邊看課件一邊跟著說一說,因此沒有達到我意想中的效果。2、本次活動的難點是教育幼兒同伴間要互相幫助,后來在情感遷移的過程中,我問小朋友最喜歡哪個小動物,為什么?小朋友的回答各種各樣,有的說喜歡小貓,有的說喜歡小雞,也有的說喜歡小兔,問他們為什么喜歡,他們都說不出原因。后來我說馬上說:“老師喜歡小兔,因為它喜歡幫助別人。”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給幼兒太多的思考時間,如果讓小朋友相互討論一下,或許效果會好一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接受成人對自己的評價。
2.根據成人的評價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我很乖”、“我做對了”等評價。
3.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對”(YES)與“錯”(NO)標志牌若干及彩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結合圖片,引出兒歌內容,并與幼兒分析兒歌內容
(二)對比兒歌,評判行為
1.請幼兒對比兒歌中的小動物行為,然后回答每種行為的對與錯,對的舉“YES”,錯的舉“NO”。
2.評價自己,如:你走路的時候像小花貓嗎?是就舉起YES(對于坐著、唱歌的提問,依次類推)。
3.介紹三個新朋友,請幼兒根據三個朋友的要求進行自我評價,分別是走路輕悄悄、吃飯不挑食,不偏食、睡覺靜悄悄,如果做對了,給花涂上顏色;如果沒做好,給圓圈涂上顏色,教師觀察、指導幼兒進行自我評價。
(三)學習故事
1.教師引出故事《三個好朋友》,講述前半段,請幼兒續講。
2.提問:你有像三個好朋友一樣的小毛病嗎?應該怎樣改正?
附兒歌:
《學好樣》
走路要像小花貓,腳步輕輕靜悄悄;
不要學那小螃蟹,橫沖直撞真霸道。
坐著要學小公雞,昂首挺胸真精神;
不要學那大青蝦,彎腰駝背真糟糕。
唱歌要學百靈鳥,聲音響亮多美妙;
不要學那小烏鴉,唱起歌來呱呱呱。
附故事:
《三個好朋友》
森林里有三個好朋友,他們是“呼呼豬”、“唧唧鼠”和“皮皮猴”,他們十分友愛,可是他們都有一些小毛病。“呼呼豬”最怕鍛煉身體,“唧唧鼠”最愛挑食,“皮皮猴”太好動,上課時總是安靜不下來。
后來發生了一些事,三個好朋友都改正了缺點。那么,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呢?(請幼兒發揮想象,續講故事的后半部分)
小百科:Yes英語單詞,表示“是,好,對”等肯定意思。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練習清晰的發音。
2、發展記憶力。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理解繞口令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活動準備
圖片-山羊、水牛和豬。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請小朋友說出他們叫什么。
幼兒往往能說出動物是羊、牛、豬。
2、肯定他們的說法。
并介紹“這是山羊,能爬很高、很陡的山”,以及它的角與別的羊的不同。水牛喜歡呆在水里……
3、一段一段地教幼兒說繞口令。
4、老師一次舉一張圖片,幼兒看見圖就說相應的兩句繞口令。
鼓勵小朋友課后互相比賽,看誰能說好。
繞口令:
山羊上山
山羊上山,
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河,
水沒水牛腰。
豬仔進圈,
豬拱大豬槽。
小百科:山羊又稱夏羊、黑羊或羖羊,和綿羊一樣,是最早被人類馴化的家畜之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唱《幸福拍手歌》
教學目標: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學習在弱起歌曲的強拍開始做動作,合拍地邊唱邊表演。
2.創編新歌詞,并合著音樂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3.愉快地參與創編、表演活動,表達對幸福生活的積極態度。教學重點:學唱歌曲《幸福拍手歌》。
教學難點:感受音樂作品歡快的情緒,用歌聲及恰當的肢體語言表現情緒。教具準備:鋼琴、《幸福拍手歌》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情境導入。
1.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好?
生:您好,您好,老師您好!
2.談話導入:
老師:“同學們,你們認識黑板上的“幸福”這兩個字嗎?你們知道它的意思嗎?(學生答)
老師:“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讓我們感到幸福?說一說。”(學生自由說)
老師:“同學們,當你感到幸福的時候,你會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學生回答)老師:“讓我們來聽一首歌,聽完告訴老師,這首歌里是怎樣表達幸福的?”(肢體表達)
二、發聲練習。
師彈:1234|555‖
生唱:幸福幸福幸福
師彈:|1‖
生唱:幸福幸福幸福(要求:氣息平穩而有支持,聲音圓潤連貫)
三、學唱歌曲:
1.初聽歌曲《幸福拍手歌》
問:誰來告訴我?(拍拍手、跺跺腳、打打肩膀、握握手)
2.這些都是用肢體語言來表示的,對嗎?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唱一首日本兒童歌曲《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這首歌曲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幸福拍手歌》”。(板書課題)
4.請同學們打開書,看著書完整的聽一遍這首歌曲。
要求:(可跟著歌曲的節拍隨意做做動作,但是嘴巴不能發出聲音)
問:這首歌的節奏怎樣?
5.出示本首歌歌譜,解釋并學習。
6.老師讀第一段歌詞,學生仔細看歌詞。
7.老師:“同學們能不能按照節奏讀歌詞呢?”
要求:學生試一試。哪些句子讀的不好,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8.學生跟錄音范唱輕聲唱一唱。
9.老師彈伴奏,學生跟唱全曲。
要求:(1)學生聽好前奏,聽老師喊拍起唱。
(2)解釋弱起,開始的這一拍要唱的弱一點。重音在小節線的后面。
(3)這一遍歌唱中不做動作。
10.完整演唱歌曲。
三、小組合作創編。
1.激發創作靈感“同學們,你們還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達自己幸福的情感與心情呢?”讓我們當一回小小作詞家!(一段)
2.小組合作,自由編演(教師巡行檢查、指導)
3.唱一唱、演一演。
4.比一比、評一評。
四、小結
快樂的四十分鐘又要過去了,最后老師想在我的歌聲中結束我們的'這節音樂課好嗎?同學要配合呦啊!
師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點點頭。生做動作:點頭
師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跟我走。生做動作;走兩步
師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說再見、再見!生唱:再見、再見!師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說再見!生唱:再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使幼兒懂得防火的粗淺知識和自救的能力。
2、在活動中培養幼兒大膽清楚地講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收集火災的案例及錄像。
2、有消防車聲音的錄音帶、濕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播放錄音帶,小朋友聽一下,這是什么聲音?發生什么事情了?
2、這里有一段關于火災的錄像,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時的情景。
(二)、避免火災的發生及自救的方法
避免火災的發生:
出示圖片
1、(一個小朋友在玩火)這個小朋友這樣做對嗎?
2、(小朋友喜歡的玩具掉到床下的墻角了,一個小朋友在用火柴照明)小朋友這樣做安全嗎?
小結:這兩個小朋友的做法都不對,這樣做容易引起火災。
幼兒自救的方法:
1、小朋友假如我們碰到火災了,我們怎么做呢?(幼兒可自由討論,撥打火警電話119;根據圖標趕快離開現場,到鄰居家呼救;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免被濃煙熏著暈倒;走安全出口等)
2、剛才小朋友第一個想到的辦法是打火警電話"119", 讓他們來幫助我們。
3、小結:我們撥打火警電話時一定要講清楚自已家的地址,這樣可以讓消防員們迅速趕到你家來滅火。
4、那著火的時候,消防叔叔還沒到,我們自己要做些什么呢?
(三)消防演練
1、播放消防演習視頻,讓幼兒自己觀察,說出自救辦法--濕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巴,用滅火器滅火,從安全出口離開…….
2、消防演習活動,組織幼兒迅速按規定的疏散線路帶領幼兒有序下樓,集中到操場安全地帶,再清點人數。 在規定的時間內,確保幼兒快速、安全、有序地脫離受災地點,做到無遺漏、無丟失、無傷害。
(四)活動結束
總結幼兒在消防演習中遇到的問題,再次加深幼兒多消防知識的認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剛入園,對新環境比較陌生,再加上他們年齡小,既沒有主動與人交往的意識,也缺乏交往技能,因而較難盡快融入集體生活。為此,該活動借助幼兒喜歡的天線寶寶形象,創設與天線寶寶交朋友的游戲情境,使幼兒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各活動環節中,積極參與活動,自覺學習常用禮貌用語,與同伴一起跳舞、擁抱,體驗初次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目標:
1、樂意參加集體活動,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2、學說“你好”“再見”等禮貌用語,學習與同伴交往。
準備:
1、天線寶寶的動畫片片段,天線寶寶大玩偶4個。用彩色卡紙剪制的小天線寶寶紙偶人手一個。
2、“天線寶寶樂園”的情境,有藍天、白云、草地、山坡、花朵等,其中山坡有4個,分別貼有丁丁、迪西、拉拉、小波的頭像。
過程:
一、到天線寶寶樂園去
1、今天天線寶寶請我們去他們的樂園玩,我們出發吧!
2、幼兒聽音樂到“天線寶寶樂園”并入座。
二、問候天線寶寶
1、認識天線寶寶。
教師播放動畫片,在天線寶寶出場時令畫面定格并提問:有幾個天線寶寶?它們叫什么名字?是什么顏色的?(丁丁、迪西、拉拉、小波;紫色、綠色、黃色、紅色。)
2、學說禮貌用語。
教師完整播放動畫片并提問:天線寶寶見面時說什么?離開時說什么?我們怎么和天線寶寶打招呼?(你好、再見。)
三、和天線寶寶交朋友
1、認寶寶。
教師操作天線寶寶大玩偶從山坡后逐一跳出,幼兒根據天線寶寶的顏色及天線說出它們的名字,并一一問好。
2、捉迷藏。
教師請幼兒自由去找布置在“天線寶寶樂園”中的小天線寶寶紙偶,找到后說“××你好”“抱抱”,并貼在胸前。
3、抱一抱。
教師放vcd片段,師幼共舞。教師邊跳邊與每個幼兒擁抱,同時鼓勵幼兒相互擁抱。
四、送天線寶寶回家
1、幼兒根據天線寶寶的特征,把自己手里的小天線寶寶紙偶分別送回相應的山坡。
2、和天線寶寶說再見,活動結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感知AB兩段不同的音樂,感應AB曲式。
2、嘗試樂器演奏,學會正確的演奏方式。
3、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道具準備:彩色沙巾若干、手搖鈴人手一個、配套音樂和掛圖。
2、情感經驗準備:有觀察云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師播放音樂,同時講訴白云在天上一會一個樣,一會兒變成什么,一會兒變成什么和白云乘著風在天上飄動的故事,讓幼兒感知音樂。
二、音樂律動。
1、個別體驗:
A、教師帶著幼兒坐下或跳躍,空手抓白云的動作。
B、跟著音樂,前后、左右搖擺。
2、兩人一組牽手。
在聽到A段音樂是請幼兒到處逍遙的走動,當聽到B段音樂的時候就請幼兒面對面或背靠背坐著,左右搖晃
三、造型游戲,感知音樂。
配合音樂,教師做大象云的造型,在A段音樂時伸出長長的鼻子或大大的耳朵到處走;B段音樂時用鼻子或耳朵左右搖擺。
四、利用樂器感知音樂。
1、教師介紹樂器,并激發多種演奏方式的創編。
2、A段敲奏手搖鈴,B段搖奏手搖鈴,原地搖晃。
活動反思:
活動實施下來,發現幼兒對A段歌曲學習比較困難,而且不樂意跟著表現歌曲,在老師的啟發和指導下,會跟著拍子做上下、左右搖擺的動作;B段的爵士樂比較活潑,加上讓幼兒共同配合表演蕩秋千這一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幼兒情緒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而且氣氛非常活躍,看到孩子們生動有趣的表演,真是讓人忍俊不禁。所以,這節活動總體來說很適合我們的孩子。
在用紗巾變動物造型的時候,孩子們一拿到紗巾時都很高興,拿著紗巾擺來擺去的,當老師提出要求——用紗巾變動物(大象)造型的時候,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用紗巾做出大象長長的鼻子,并隨著拍子搖擺,只有1個孩子沒有參與表演,變小魚的時候幼兒就覺得有些困難,有的幼兒會把紗巾放在身體后面當魚尾巴左右搖擺,有的幼兒則不會(如:苗嘉豪、李佳俊,這兩個孩子本身在動作協調性方面就很差,而且模仿能力也較差,所以站在原地不動)。雖然這是課前準備時讓幼兒練習過,但由于幼兒協調能力等的限制,對幼兒來說還是有點困難。
由于幼兒年齡比較小,組織活動時間較長,個別幼兒已經不耐煩,坐不住了,所以在積極引導這一塊做得不夠好。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8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3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20
幼兒園小班經典的教案08-27
幼兒園的小班教案08-26
幼兒園小班經典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