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匯編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環衛工人的工作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重點)
2、懂得尊重環衛工人并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難點)
3、發展身體協調性。
4、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環境創設
環衛工人的圖片、工作錄象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環衛工人的工作
(1)出示圖片: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環衛工人經常做什么事呢?我們今天來看看環衛工人都干哪些工作?
(2)觀看錄象:引導幼兒注意環衛工人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用了什么工具,經過環衛工人的工作,馬路有什么變化。
二、討論環衛工人的工作與人們生活的聯系。
(1)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環衛工人,他們在干什么?
(2)引導幼兒討論:如果沒有環衛工人會怎樣?
三、尊重、愛惜環衛工人和他們的勞動成果
(1)環衛工人很辛苦,不管刮風、下雨、下雪都在認真的工作。那么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呢?
(2)看看圖片上的行為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孩子們知道了我們生活的小區、街道等都是有清潔工打掃干凈的,他們的工作很辛苦,也很平凡,但卻很偉大。懂得尊重環衛工人并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并學會從整理自己周邊的環境衛生開始來養成個人講衛生的好習慣。在看看講講的過程中,幼兒發言的面很廣,興致很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目標
1. 使幼兒認識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較連貫的語言描述。
2. 讓幼兒知道米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裝有陳米的無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組1個;
每組1張16開或8開紙;
無色圖案紙(每人一張);
顏料(每組一盒)。
活動組織
讓幼兒搖動桌上的瓶子,以引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們輪流搖桌子上的瓶子,聽聽有沒有聲音,猜猜里面是什么。一個搖過了要給另一個,不要爭。
引發幼兒猜想瓶中的東西是什么
教師:剛才每個小朋友都搖過了,那你們猜猜瓶子里是什么呢?
引導幼觀察米,說出米的特征
教師:現在我們把瓶子蓋開開,把瓶子里的東西倒在紙上,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么東西,它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樣子的。小朋友可以一邊看一邊講給旁邊的小朋友聽。教師:誰愿意告訴大家米是什么顏色的,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說出米的好處
教師:小朋友知道米有什么用嗎?(米是糧食,可以做成飯,可以讓小朋友吃飽,長身體。
放映幻燈片,讓幼兒了解農民種糧的辛苦
教師:那么誰知道米是怎么來的呢,它在田里是什么樣子的呢?(自由討論)教師:我們每天吃的噴噴香的米飯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農民伯伯要插秧、澆水、施肥、除蟲、除草、收割、脫粒,然后食堂里的炊事員叔叔、阿姨做成白米飯。白米飯來的真不容易。我們要愛惜白米飯,一粒都不能浪費。
課后活動:粘貼米粒畫
讓幼兒在現有的無色圖案上粘貼米粒并著色,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美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鉆過70厘米高的障礙物,發展鉆的能力。
2、喜愛參加體育游戲活動,感受與同伴游戲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正確對待輸贏,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4、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材料及相關環境創設:
場地布置:松緊帶或彩繩2根,搭成小雞、小鴨的家(場地圖附后)
材料:小雞、小鴨的胸飾若干(為幼兒人數的一半);音樂磁帶。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會小雞走、小鴨走的動作;會唱“小雞小鴨”的歌曲。
活動過程:
1.教師扮媽媽,幼兒扮小雞、小鴨,隨音樂作準備活動,邊唱“小雞小鴨”歌曲邊做動作。
2.教師在場地中間,幼兒圍在四周,以游戲口吻邊示范動作邊介紹游戲的方法:“小雞小鴨是好朋友,早晨都住在自己家里,聽到媽媽的喊聲,馬上鉆出自己的家,來到草地上,找好朋友做游戲,從家里鉆出來的時候,一定要低頭,不要碰到家門,看誰是個乖寶寶”。
3.教師請幼兒分別回到自己的家中蹲下準備,聽到指令后從家里鉆出來,到草地中間跟隨錄音做游戲。
4.教師觀察幼兒鉆的動作,音樂游戲后進行簡單的評價,請動作協調的幼兒示范,指導低頭彎腰的動作要領。
5.請幼兒鉆回家中蹲好,聽指令繼續游戲。
6.鼓勵幼兒游戲中大膽與同伴共同愉快地游戲。
7.游戲結束時,教師帶幼兒作簡單模仿動作,輕輕放松整理。
相關經驗:
美工:小雞小鴨繪畫、手工粘貼
認知:比較認識小雞小鴨
活動評價:
在活動過程中觀察幼兒鉆時低頭、彎腰、移動重心的動作發展情況,判斷幼兒鉆的動作協調性。
根據幼兒找同伴共同游戲,觀察幼兒與同伴交往能力發展水平。
活動的延伸與擴展:
1.擴展游戲情節,進行小動物鉆山洞的游戲。
2.逐漸增加動作協調性的難度,將鉆、爬動作結合起來進行游戲。
小百科:朋友,就是感情很好,有共同語言而經常交流,相處起來很舒服,雙方有時間就相約在一起而聚一聚。除情人或親屬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其最高境界是知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強調:“嘗試使用工具的經驗將對幼兒終身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有益。”《小手請誰來幫忙》通過加工食物的實際操作,引導幼兒學習使用工具的正確方法,探索如何選擇合適的工具改變菜的形狀,從而讓孩子體驗到工具的不同功能和使用工具的便捷,從而獲得使用工具的經驗。另外,在活動中也滲透了情感、數學等方面的內容,如,通過加工食物場景,孩子體驗做父母的辛苦并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小工具改變食物形狀的正確方法,體驗使用工具的方便。
2.引發對生活中常則小工具的關注。
3.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同伴分享經驗。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嘗試運用小工具將食物變小的正確方法,引發對生活中常見小工具的關注。
活動難點:探索用適宜的工具把菜變小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幾樣廚房小工具,背景音樂。
2.菜若干(南瓜、芹菜、黃瓜、百葉),工具若干(剪刀、湯匙、小刀),塑料小碗,托盤,濕巾紙等。
活動過程
1.說一說:今天買了什么菜?
(1)教師拿出菜籃子。
“看看今天老師買了什么菜?你們認識嗎?”
“一起數數一共買了幾樣菜?”(一一點數。)
師:這是什么?看看這根黃瓜長的什么樣?
幼:長長的,細細的,綠綠的……
師:又粗又長的`黃瓜看起來真新鮮!
師:這根芹菜呢?
幼:也是長長的……
師:細細長長的芹菜一定很好吃!
師:四四方方的百葉你們吃過嗎?
幼1:吃過。
師:好吃嗎?
幼2:沒有。
師:百葉包肉吃過嗎?以后吃飯的時候仔細留意一下有沒有百葉包肉這道菜?
師:這個南瓜看上去怎么樣?
幼:很大,圓圓的。
師:可以用什么好聽的詞來說說?
評析:這個“說一說:今天買了什么菜?”環節的設置,既喚起了孩子的B有生活經驗,又滲透了數學元素,幫助孩子梳理出有關大小、長短和粗細的概念。
(2)討論:“菜買回來了,就這樣能吃嗎?該怎么辦?”
幼:燒一燒。
師:在燒之前,我們要做什么?
幼:洗一洗。
師:把菜洗一洗,然后怎么樣?
幼:切一切。
師:是啊!黃瓜一般要切成一片片,芹菜要切成一段段的才能做菜,平時爸爸媽媽就是這樣做的。用什么切呢?
評析:繼續喚起孩子的生活經驗。孩子回憶起家里爸爸媽媽做飯做菜的情景,為認識工具環節做鋪墊。
2.認一認:請誰來幫忙?
(1)認識刀。
“我這里有一把刀,你會用嗎?誰來試一試?”(請一名幼兒上前嘗試使用。)
師:看看他的一只手抓在哪里?(想一想手應該抓哪里?)
幼:刀把。
師:另一只手做什么?
幼:按住菜。
師:按住菜,不讓菜滾來滾去。
師:快快的刀口朝哪邊?
幼:下面。
師:快快的刀口要朝下。小刀很危險,你要小心啊!
“除了刀,還可以請什么工具來幫忙把食物變小呢?”(看看今天誰也來幫忙了?)
(2)認識剪刀。
“這是什么?你會用嗎?看看這把剪刀哪里最危險?”
幼:剪刀頭、里面……
師:是這里嗎?張開的大嘴巴是很危險的地方,你的手可不能伸進去啊!小朋友們剛開始用剪刀,所以要加倍小心啊。
(3)認識勺子。
師:“我們平時用勺子來做什么?”
幼:吃飯,吃菜……
師:現在我們不吃飯,也不喝湯,勺子會幫誰的忙,讓它變小呢?待會兒試試看!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除了勺子是孩子們會用的,像剪刀、小刀,特別是小刀,出于安全角受考慮,我們通常不太會讓小班孩子嘗試。其實只要教給孩子正確的使甬方法(當然也要考慮這種工具是否適合孩子,孩子小嘰肉是否發展勤司以掌握這種工具的程度),告訴他們哪里比較危險,讓孩子試著去剪一剪,切一切,對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生活能力都是有幫助的。
3.試一試:哪種工具更方便?
(1)了解操作要求
①現在請大家轉過身來,桌子上有已經洗干凈的黃瓜、芹菜、百葉,還有南瓜。按順序指,讓幼兒說出名稱。
②交代任務:南瓜組,請選擇合適的工具把南瓜肉放到小碗里;黃瓜組、芹菜組、百葉組請試試用哪個工具幫忙可以把它變小。
③提出要求:每組的桌子上都有剪刀、刀和勺子。你們都去選一選,試一試,看看哪種工具用起來更方便!用工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輕輕地拿輕輕地放,保護好自己,也不要傷害到其他小朋友。在開始之前可別忘記用紙巾把小手擦擦干凈,注意衛生啊!
(2)幼兒操作,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評析:在“試一試”環節,孩子親自操作,在“做中學,玩中學”,體驗到使用工具的方便,發現小手和工具的關系,在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身邊的科學。
(3)交流。
①黃瓜
師:你請誰來幫忙把黃瓜變小的?
幼:小刀。
師:怎么用的?
師:你覺得用小刀切黃瓜方便嗎?還有誰也把黃瓜變小了,但用了不同的工具?
幼:剪刀。
師:你覺得用剪刀把黃瓜變小方便嗎?
梳理經驗:讓黃瓜變小用小刀比較方便。
②芹菜
師:把芹菜變小你們是請誰來幫忙的?
幼:刀,剪刀。
師:你們覺得哪個更加方便?
梳理經驗:用刀和剪刀都可以把芹菜變小,用剪刀會更快更方便一些!
③百葉
師:誰把百葉變小了?用了什么工具?
幼:剪刀。
梳理經驗:看來用剪刀做事還真方便!
④南瓜
師:南瓜肉都放到小碗里了嗎?
幼:還有一點沒有挖完。
師:你是請誰幫忙的?怎么做到的?
幼:用勺子挖的。
梳理經驗:原來勺子除了可以用來吃飯,喝湯,還能挖南瓜肉呢,真方便!以后有什么需要挖的,可以請勺子來幫忙哦!
(4)小結:剛才我們的小手請了刀、剪刀幫忙,切一切,剪一剪,把黃瓜、芹菜和百葉變小;請了勺子來幫忙,把南瓜肉挖出來了,等會兒廚師就可以做菜啦!這些小工具的用處還真大,謝謝你們幫忙!
評析:在交流環節,主要幫助孩子梳理出選擇合適小工具的經驗,如,黃瓜用小刀切比較方便。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工具
(1)出示開瓶器、餃子器等,了解用處。
師:我在廚房還找到了幾樣小工具,看看是什么?
①開瓶器:這個是什么?它有什么本領?
②餃子器:知道這個是什么嗎?可以做什么?
③刨絲器和打蛋器一起出示:這兩個你們認識嗎?
師:不認識沒關系,可能你家的廚房里就有哦,回家可以找一找,問問大人是什么工具?
(2)引發幼兒尋找生活中常用小工具的興趣。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請小工具來幫忙做事。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明天來說一說好嗎?
評析:在活動的最后環節,出示了更多小工具,引發孩子對工具的關注。
活動反思
1.活動中孩子們積極性高,通過情景設疑、探索操作和交流分享等環節,孩子嘗試運用各種小工具將食物變小,并從中體驗到每種工具的方便之處。另外,小班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弱,在活動中,教師創造了一個家庭式的溫馨活動氛圍,引導、啟發和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2.活動環節層層遞進,重點突出。從“買菜”情節到引出生活中的幾種常見小工具,過渡自然并貼近孩子的生活。在活動中始終貫穿著安全教育、常規教育等內容,特別是在認識小工具的環節,重點強調了刀和剪刀的正確使用方法。
3.比較注重活動中的一些細節。如,背景音樂的介入,既能調動氣氛,又能控制時間。再如,提供的幾種食材(芹菜、黃瓜、南瓜、百葉)既干凈衛生,又利于孩子的操作和探索。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重點:
1、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感知4以內的數量,能按數取物。
2、培養幼兒具有初步的分類能力。
活動準備:
透明的袋子若干個(貼有2-4的圓點);紅、黃、藍三種顏色的糖果;貼絨動物卡片四只;貨價三個;
活動指導:
1、小豬的“旺旺食品店”要開業了,激發幼兒的興趣。
“我是只快樂的小胖豬,下午我的“旺旺食品店”就要開業了,食品店里的糖漂亮嗎?是什么顏色的?我一個人忙不過來,瞧,我的好朋友都來幫忙了。”(兔子、小狗、小貓)
“有幾只兔子?幾只小狗?幾只小貓?”
“兩只兔子和招牌上的什么東西一樣多?三只小狗和誰一樣多?四只小貓和誰一樣多?”
“小動物們說要幫助小豬包裝糖,小朋友愿意一起來幫助小豬嗎?
2、幫助小豬裝糖:
(1)“包裝時,小朋友要先看清楚袋子上有幾個圓點?是什么顏色的?然后就裝上和圓點一樣多顏色相同的糖。”
(2)“小朋友把糖裝好后,可以和旁邊的朋友說說:我裝了幾個什么顏色的糖。也可以互相檢查裝對了沒有。”
(3)先請幼兒互相交流:我裝了幾個什么顏色的糖?請幾個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老師提醒幼兒把話說完整)
3、幫助小豬將糖果按貨架上的標記歸類擺放好。(難點)
(1)請幼兒看看貨架上有什么標記?(畫有糖的卡片標記、數字2、3、4)
(2)貨架有幾層?每一層有什么標記?(顏色不同)
(3)提出糖果擺放要求:兩個糖就擺在和它一樣多的貨架上,紅顏色的糖就擺在紅色那一層。
(4)幼兒分組按標記擺放。
4、游戲:找朋友
“小朋友幫助小豬把糖歸類擺得這么整齊,小豬說謝謝小朋友,下午我們一起玩食品店的游戲,你們高興嗎?那我們來唱首歌慶祝食品店開業,好嗎?”
游戲規則:當老師唱3個朋友圍成圈時,三個朋友就要手拉手圍成圈。
5、活動延伸:
(1)請幼兒飯后檢查食品店的糖有沒有擺錯的。
(2)下午請幼兒來玩食品店的游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8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3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20
幼兒園的小班教案08-26
幼兒園小班經典的教案08-27
幼兒園小班經典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