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匯編八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媽媽是幼兒最熟悉、最親近的人。在孩子們的心目中,自己的媽媽永遠是最漂亮的。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用五彩的毛線擺弄出直的、彎的、螺旋形、波浪形等變化多樣的線條,來表現媽媽的新發型,以激發孩子們對這種表現手法的好奇心,從而產生較強的學習興趣。
目標:
1.嘗試用各種顏色的毛線和其他材料為媽媽設計發型,感受毛線貼畫的美。
2.樂意用自己的作品表達對媽媽的熱愛之情。
準備:
1.經驗準備:
觀察媽媽的發型;欣賞展示在區角中的各種發型照片。
2.材料準備:
(1)貼有空白頭像的即時貼,各色毛線、縐紋紙、彩色水筆等。
(2)用即時貼和毛線制作的范例。
過程:
一、引導幼兒欣賞教師的新發型,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老師要過生日了,做了個新發型。你們覺得怎么樣?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引導幼兒說說新發型美在什么地方或怎么設計更好看。)
二、引導幼兒講講自己媽媽的發型,幫助幼兒梳理已有經驗
師:剛才你們欣賞了老師的發型,F在請大家講講自己媽媽的發型。
(教師引導幼兒從頭發的長短、直卷、顏色以及是否有發飾等方面進行表述,體會各種發型的美。)
師(小結):媽媽們的頭發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直、有的卷,有的黑色、有的黃色、有的棕紅色,有的頭發上還有夾子等發飾。這些發型各有各的美,都很漂亮。
三、引導幼兒觀察范例,激發幼兒的創作愿望
1.教師展示自己為媽媽設計的發型,引導幼兒充分觀察。
師:這是我為媽媽設計的發型。你覺得最美、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
2.引導幼兒觀察制作材料及制作方法。
師:看一看,老師為媽媽設計的發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怎么做出來的?
(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毛線是直接粘貼在即時貼上的,發飾是用縐紋紙、泡沫紙、網紗等做出來的。)
3.請個別幼兒嘗試毛線的粘貼方法,引導幼兒從頭像的頭頂部位開始粘貼。
四、鼓勵幼兒為自己的媽媽設計發型
1.交代任務及要求。
師:現在請你們也來給自己的媽媽做發型吧。先想一想要給媽媽設計一個什么樣的發型,再用各種顏色、各種長度的毛線開始貼,貼的時候要從頭頂部位開始往下貼,不要讓頭發擋住媽媽的臉。發型做好后可在頭像上畫上媽媽的五官,還可以給媽媽畫個漂亮的淡妝。
2.幼兒自主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根據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提出不同要求。要求一:能夠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嘗試。要求二:能嘗試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創作。要求三:能設計富有特點的發型并化妝。
五、引導幼兒互相交流,進一步激發愛媽媽的情感
師:你給媽媽設計了一個什么發型?最美的地方在哪里?想一想,媽媽看到你為她設計的新發型會怎么樣?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夠知道幫助他人,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愿意給他人帶來快樂。
3.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故事"微笑"ppt、哭和笑的表情圖、白色圓形紙片、彩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表情圖片,說出自己的感受。
1.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他后你想到了什么? 為什么? 你喜歡哪- 一張表情?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看到圖片后想到的事是開心的還是不開心的?
2.請幼兒說出為什么喜歡這些表情,或是為什么不喜歡這些表情。
一一可以針對"微笑"的表情請幼兒進行充分的表達。
二、出示故事ppt 引導幼兒觀看圖片,了解故事內容。
一一提問: 小蝸牛為什么很著急呢?
1.小鳥、大象和小兔子他們為朋友做了什么? 朋友感到怎么樣?
2.想一下小蝸牛能為朋友做哪些事情呢?
3.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象,并說出來。
E、欣賞故事,感知微笑也是可以幫助他人的。
一一教師利用ppt 進行故事的欣賞。
1.小蝸牛做了什么讓朋友感到高興的事情?
2.為什么小蝸牛想把微笑送給朋友?
3.它是怎樣把微笑送給大家的? 小朋友們喜歡微笑嗎?
4.大家為什么認為蝸牛了不起呢?
三、支持幼兒談論對小蝸牛的看法,啟發幼兒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
一一你喜歡小蝸牛嗎? 為什么?
建議: 教師在提問中要引導幼兒運用語言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用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如: 因為小蝸牛笑的甜,兩一個微笑的表情。因為小蝸牛愿意幫助人,畫一只手表示。
四、微笑快遞,愿意給他人帶來快樂。
一一引導幼兒把自己微笑畫在紙上,制作兩張,一張留給自己一張用快遞游戲的方式郵寄個他人,把微笑傳遞給他人。
活動延伸:
藝術區: 引導幼兒制作班級的標志或小組標記。
圖書區: 制作微笑大書,把大家畫好的笑容都進行裝訂,進行翻看和講述。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氣溫、天氣、水文、植物動物的生活、農業生產、人的生活等。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比較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使學生體會到,大自然是不斷變化的。
二、教學準備
1.課前觀察:當地的氣溫、天氣、河湖、池塘、植物生長情況、動物的出沒、農業生產、人的衣著等,與春天相比有什么變化。
2.掛圖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1.提問:誰能說一說春天有什么特征?(可以用歌謠回答。)
2.談話:現在是什么季節?
3.講述:這節課,我們來認識夏天有什么特征。(板書課題。)
。ǘ⿲W習新課
1.比較圖中的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1)出示掛圖或投影片──春天、夏大
。2)分組觀察、討論: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3)匯報觀察、討論結果:
認識夏天的一般特點,是為了使學生獲得關于夏天的基礎知識,從而更好地認識當地夏天的特征。
、偬炜沼惺裁床煌浚ㄏ奶斓奶炜斩嘣啤#
、跇淠居惺裁床煌?(夏天的樹葉茂密,桃樹結出了桃子。)
、厶镆袄锏那f稼有什么變化?(玉米長高,小麥成熟,開始收割。)
、芎影、河水有什么變化?(河岸長滿綠草;河水增多,水中荷花開放。)
、萑说囊轮惺裁醋兓浚〒Q了夏裝。)
、藓⒆觽冊趹敉馔媸裁?(游泳)這說明夏天的天氣怎樣?(變暖。)
。4)分組討論:每幅圖說明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5)教師小結:夏天與春天的不同。(可參照下表中的內容進行小結。)
2.比較當地的夏天與春天的不同
。1)講述:課前,你們觀察了我們這個地方在這個季節的自然情況,下面來匯報一下。
。2)匯報觀察結果:
認識當天夏天的特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傥覀冞@個地方的夏天與春天有什么個同?
、谖覀冞@個地方的夏天與圖中的夏天有什么不同?
。ㄒ陨蟽蓚問題,如果學生不能系統進行比較,可以分別提出一些問題──天氣、河水、樹木、莊稼、鳥、昆蟲、農業生產等進行比較。)
。3)教師小結:各地夏天的一般特征是相似的,但具體的特征(例如天氣熱的程度、什么樹開花、什么莊稼和果實成熟、什么鳥飛來等)有所不同,夏天到來的早晚、延續的時間長短也有所不同。在我國,一般來說,南方夏天到來的早,延續的時間長,天氣特別熱;北方夏天到來的較晚,延續的時間較短,天氣也沒那么熱。
這個問題的講解,有助于學生了解夏天的共性及地方性,避免教學的局限性。
(三)鞏固練習
1.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夏天的特征。
2.學習歌謠──夏天
此歌謠只能反映夏季的一般特點,教師可以參照此歌謠,根據當地夏天的特點重新編寫。這樣,學生學起來更親切,更有意義。
夏天天氣好炎熱,
天氣多雨河水多。
柳葉茂盛桃子熟,
野草開花滿山坡。
布谷鳥在樹上啼,
蟬在樹上高聲歌。
玉米長高麥收割,
小孩游泳樂呵呵。
。ㄋ模┎贾米鳂I
繼續觀察我們周圍的大自然,隨著季節的推移有什么變化。
四、教學參考知識
夏天的特征
。1)夏天天氣炎熱,有時會下暴雨,天亮得早,黑得晚,白天長,夜晚短;
。2)夏天,各種昆蟲,小動物都出來活動,許多鳥開始脫羽毛,有許多獸的毛也脫落了;
(3)夏天,植物生長十分茂盛;
。4)夏天是農民最忙的時期,他們要進行三夏(夏收、夏種、夏管)勞動;
。5)夏天,人們穿淺色和單薄的衣服,許多人都積極參加游泳活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學做小記者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學做小記者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
2、培養幼兒大膽說話的能力,并通過此活動激發幼兒熱愛幼兒園工作人員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要求家長配合了解一些電臺、電視臺、報紙的名稱,有目的地觀察或了解記者的工作。
2.收集本園部分工作人員的照片并對他們發出邀請,自制的簡易話筒、照相機、字卡、音樂、小卡片、筆等,“會議”場地及布置物品。
三、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引入主題!靶∨笥,你們聽說過記者嗎?”(引導幼兒回憶日常經驗)“你們知道記者有什么本領嗎?他們去采訪的時候,通常要帶上什么用具?”引導幼兒了解如何做一名“小記者”。“你們想當小記者嗎?”
2.“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照片,你們去看看他們是誰?在干什么?”讓幼兒自由觀看。
3.提問: “小朋友,你們都看到了誰呀?在干什么?誰先來說說?”
4.“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我把照片上的一些園長、老師、阿姨請來了,你們都想當小記者,那么想問些什么問題呢?”讓幼兒自由說一說。
5.“哦!小記者,你們想采訪的事可真多呀,這樣吧,等一下,你們商量決定,愿意采訪誰,就和他說說,問問你們想知道的事。不過,怎樣才能讓別人愿意接受我們的采訪呢?”請幼兒學習記者使用禮貌用語:我可以問你問題嗎?你能接受我的采訪嗎?謝謝你的合作。
6.“如果你真的是一位記者,你喜歡在什么電臺、電視臺或報社工作呢?等一會兒,有禮貌地告訴你要采訪的人!
7.“采訪完后,我們開個‘新聞發布會’把采訪到的事告訴大家。小記者們記住啦:主辦單位是 ,地點是 ,時間是 ,請準時參加!
8.“為了工作和聯系方便,麻煩各位記者先登記一下單位,再帶上采訪用具去采訪!闭堄變鹤詧笞约旱姆⻊諉挝唬ぷ魅藛T即時登記,****。老師和幼兒一起,自由去找自己的采訪對象談話。
9.師生共同采訪時,“工作人員”布置會議場地,音樂響后,集中幼兒開“新聞發布會”。
(1)開場白:老師代表“主辦單位”歡迎各位的到來并宣布“新聞發布會”開始。
(2)請幼兒自由發言,把采訪的事告訴大家。
(3)老師小結。
10.請幼兒代表“主辦單位”向幼兒園工作人員送上一份簡單的
禮物,謝謝他們對采訪工作的支持,并對他們的辛勤工作表示敬意。
11.讓小記者們與各位“大合照”結束。
四、各領域滲透
語言:開展多種語言游戲,游戲中重點加強禮貌用語的訓練并提高小朋友大膽說話的能力。
健康:通過讓幼兒玩一些體育游戲,向幼兒滲透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懂得我們的工作人員、社會上真正的記者為了工作都在辛勤勞動。
科學:認識攝影機、照相機、錄音機、話筒等的特點、用途。
美術:學習一些自制玩具的技能,嘗試自己制作話筒,照相機等。
五、生活中滲透
讓幼兒聽一些新聞廣播,給幼兒讀報,注意引導幼兒觀察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主動和幼兒園工作人員接觸。
六、環境中滲透
張貼一些記者采訪過程的照片,幼兒園工作人員的照片,剪報等。
七、家庭中滲透
請家長在家有目的地引導幼兒收看電視新聞,收聽廣播、讀報,并引導幼兒嘗試大膽地和身邊人交往。
中班社會活動:《特殊的電話號碼》
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特殊的電話號碼(119、110、120)感興趣,在活動中感知它們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2、樂意學習撥打特殊電話并正確描述情境,初步積累在緊急情況下報警求救保護生命的經驗。
活動準備:
1、海報背景圖三幅,正面分別寫著110、119、120,背面貼有雙面膠的卡片若干,活動記錄表張。
2、自制課件,不同的電話機、手機。
活動過程:
一、感知辨別
1、引出特殊的電話號碼
師:最近,我們收集了許多不同的電話機和手機。小朋友在介紹自己知道的電話號碼時發現,家里的電話號碼有8位數字,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碼有11位數字。黃老師還知道三個特殊的電話號碼只有3位數字,這三個號碼是人們在碰到危險或緊急情況時使用的,你們知道是哪三個號碼嗎?(110、119、120)
小結:我們班有小朋友知道這三個電話號碼。這三個特殊的電話號碼是人們在危險或緊急情況下使用的,所以只用三個數字,這樣記起來容易,撥起來也快。
2、配對游戲
課件中出示房子著火、打架、有人病重的三幅場景圖與三個電話號碼,請幼兒仔細觀察每一幅圖。
師:這里發生了什么事情?
幼:著火了。/有人生病了。/馬路上有人在打架。
師:發生這樣的危險和緊急情況該撥打什么電話?房子著火了該打哪個電話?
幼119。(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操作課件,將號碼119與著火的房子相配。)
師.原來,發生了火災要打火警電話119。那有人生病了該撥打哪個電話號碼呢?
幼110。120。(根據幼兒回答操作課件,110與病人的圖片配對失敗,120配對成功!課件中響起歡呼聲、)
師.這次對了。原來有人突然生病或受傷了要撥打急救電話120。那馬路上有人打架要撥打哪個電話號碼呢?
幼:110。(配對成功。)
師:對l如果有人打架,周圍的人可以打報警電話110。
拉拉(幼兒喜歡的卡通形象、天線寶寶拉拉j.小朋友真聰明-那你們知道為什么說這三個電話是特殊的電話號碼嗎?(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回答。)
幼.因為這三個號碼是三個數字的。/因為這三個號碼是人們在危險時用的。/因為這三個號碼是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的。
師:哦,我也有一個理由,這三個電話號碼在我們國家的每個地方都可以用,而且平時我們不能隨意撥打這三個電話。拉拉,我們說得對嗎?
拉拉小朋友和黃老師都說對了,告訴你們,之所以說這三個電話特殊,還因為它們都是免費的。好了,現在我們起跟這三個特殊的電話號碼做個“誰不見了”的游戲吧(教師播放課件,先同時呈現三個號碼.點擊讓其中一個突然消失,請幼兒說出消失的是哪個號碼,目的是讓幼兒進一步熟悉并記住這三個特殊的電話號碼。)
拉拉、黃老師,你們班的小朋友真聰明,這么快就記住了這三個特殊的電話號碼,那么你們會用這三個電話號碼嗎?
二、模擬實踐
1、學習撥打火警電話119師:拉拉問我們會用這三個號碼嗎?你們會嗎?讓我們試試吧
師:(播放課件,幼兒園大門口的真實照片配flash的火焰,表示門房間著火了。看,這里發生了什么事?誰愿意來打電話?
師:記得要像上次火災逃生演習一樣快,要不小火很快就會變成大火。(播放課件,出現電話的圖像,請一個幼兒用真實的電話機邊說邊拔119。幼兒撥完后,課件里的電話鈴響起,消防員出現在畫面中。)
中班社會活動:給椅子洗洗澡
設計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從小參加勞動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確實勞動不止是一種態度、一種習慣、更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而現在的孩子對成人的依賴性日趨漸強,獨立生活的能力則越來越差,缺乏勞動的概念,更缺乏對勞動的體驗。于是我設計、組織了“給椅子洗洗澡”的社會活動,本活動來源于《幼兒園課程指導》中班(上),我以“為椅子洗澡的情節”貫穿于整個活動, 本活動注重趣味性,做到寓教于樂,在玩中培養幼兒愛勞動的情感,在做中樹立勞動光榮、勞動快樂的思想,讓幼兒逐漸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表達勞動的過程,感受勞動的快樂。
2、鼓勵幼兒學習勞動方法,即使用清潔工具有順序地洗椅子。
3、教育幼兒要愛護小椅子,輕拿輕放,養成良好的習慣。
重點:教育幼兒要愛護小椅子,輕拿輕放,養成良好的習慣。
難點:學習使用清潔工具洗椅子,感受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椅子每人1張;水盆若干,抹布若干(數量和幼兒人數相同)、音樂、“椅子”錄音。
活動過程:設計意圖:
一、椅子哭了
●錄音:“嗚嗚……”師:是誰在哭呢?
●椅子:“嗚嗚……”小朋友,我是小椅子,你們身上都很干凈,你們看,我的身上很臟,我身上為什么會這么臟呢?
●你們能幫我洗個澡嗎?
二、我來給你洗洗澡
1、洗椅子
●師:你們愿意幫助小椅子洗澡嗎?那我們用什么來給小椅子洗澡呢?(老師在肯定幼兒正確回答的基礎上出示抹布、水盆)今天我們請它們來幫忙。怎么樣才能把小椅子擦干凈?(每個地方都要擦到)
●幼兒嘗試用抹布開始擦洗椅子,鼓勵幼兒積極表達自己在勞動過程中的快樂。
2、交流
你是怎么洗椅子的?鼓勵個別幼兒來示范并用語言表達洗椅子的過程。
3、總結
●胡老師還把擦椅子的步驟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邊念兒歌一邊擦椅子,這樣我們會把小椅子擦得更干凈。
●師幼一起邊念兒歌邊擦椅子。(小抹布,洗一洗、擰一擰;椅子面、擦一擦;椅子背,擦一擦;椅子腳,擦一擦;椅子檔,擦一擦,小椅子,開心啦!)
●椅子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還應該怎么更好地愛護它?
三、送椅子“回家”
●椅子:小朋友,謝謝你們把我洗得這么干凈,以后你們要好好的愛護我噢!
●我們去看看小椅子干了沒有,我們帶小椅子一起回活動室吧!
創設情景,幫助產生想幫助小椅子的欲望。
開拓幼兒的思維,讓幼兒自己去發現用什么材料與方法去進行清潔小椅子。
幼兒在操作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并鼓勵幼兒用語言來表達,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結合兒歌,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擦椅子的步驟。
通過討論培養幼兒愛護小椅子,輕拿輕放的好習慣。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請到我家來做客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請到我家來做客
活動目標
1.感受與朋友交往的快樂。
2.能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3.正確使用請、謝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到朋友家做客
2.趣味練習:給東西和接東西的禮節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問題導入課題。
提問:有人到你家里面先要說什么?
主人給我們端水,請我們吃水果、糕點,我們應該說什么?
在別人家里我們要怎樣表現?
離開時我們要說什么?
二、展開
1.經驗講述:做客。
提問:我們到別人家做客,意見活動過程
2.趣味練習:到朋友家做客
提問:到朋友家做客,你應該說些什么呢?
見到大人的時候。
大人給點心的時候。
回家的時候。
小結:去別人家做客,見到主人我們首先要問:“您好”,
吃東西要向主人說“謝謝”,
做客時不能在別人家里亂跑,不隨便亂動人家的東西,
離開時要跟主人說:“再見”。
3.交流活動:請客。
。1)幼兒自由討論,說說請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需要說那些話、做哪些事。
指導語:客人來了,熱情地請客人進門,給客人遞拖鞋,為客人端水。
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閱讀圖書,還可以晴爸爸媽媽幫忙招待。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使用“你好、請、謝謝、不客氣、再見、歡迎再來”等禮貌用語。
4.開展游戲:請到我家來做客。
引導幼兒分組利用環境布置“家”進行游戲,教師積極參與指導。
5.知識拓展:給東西和接東西的禮節
比如:鉛筆,剪刀
給東西的小朋友怎樣做?接東西的小朋友怎樣做?
三、結束
1.活動講評:根據幼兒參與活動使用禮貌用語情況進行講評。
2.活動延伸:要求幼兒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禮貌用語。
活動《三只蝴蝶》教學研討
陳:目標——1.感受蝴蝶與花對待朋友的熱情,積極幫助故事中的角色想辦法解決問題。
2.嘗試理解只有合理的幫助才能最終給大家帶來快樂。
以往的活動中是體現蝴蝶的相親相愛,但為什么不能分開躲雨呢?能不能從故事出發讓孩子引發思考,理性地對待這樣的問題。上課中社會和語言還是有較多的說教。
王:目標中不是熱情,故事中傳遞出的語氣是有些對朋友的不熱情。原故事中的體現不是這樣的。
冰:我一問孩子就說分開來躲。
王:這個故事的載體合適不合適。目標2中好像活動中沒有體現而且
吳:這個活動應該不是幫助,而是合理的解決問題。
王:以前的價值觀和現在的價值觀的轉變,
吳:能否把小朋友生活中的問題再現。
陳:社會領域比較容易說教,
丹:孩子的理解還是蠻淺層次的。
沙:第一個孩子處理辦法就比較好,說出在同一朵花下的幾片葉子。
王:社會活動應該來源于生活,到底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這個活動還是老師選擇的。
陳:今天的思路是………………………………?墒墙裉焐铣鰜聿皇沁@樣的,孩子一下子就能說出來,是否有必要開始。
王:課件里與問題,花朵很多,蝴蝶一看就覺得有地方躲。還有好多細節,花這么多蝴蝶完全可以躲,畫面馬上跳到下雨,應該有一幅突出好朋友的情節。在表演時應該投放一些胸飾。
丹:這個活動中還有一個相親相愛有很多中方法,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的方式也就是
沙:老師講故事的時候語氣較平,故事不生動。
王:老教材和時代有些脫節,而且情節很淡薄。需要借助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王:三只蝴蝶還有什么其他的角度。
丹:相親相愛的角度能不能挖進去。
吳:用生活的問題。
王:不過相親相愛的教材有更多優秀的教材。針對這個活動還是不用這個教材。
中班社會教案:拾到東西要歸還
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拾到東西應該還給失主, 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導幼兒體驗丟失東西和撿到東西后的著急心情, 找到東西和把東西還給別人時的不同情緒情感。
準備:動物頭飾、情景表演
過程:
開始部分
(一) 引起興趣,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要來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讓幼兒了解小貓丟了東西著急、 難過的心情和小兔把東西還給它以后高興的心情。
提問: 1、小貓丟了什么?心里怎么樣?(著急、難過)
2、誰撿到了帽子? (小兔)
3、小兔撿到了帽子是怎么做的? (他說了什么?)
集體練習: 請問,這是你丟的帽子嗎?
小結: 把帽子還給了小貓,小貓可高興了,小兔著見小貓這么高興,他心理也很高興,我們小朋友要向小兔學習,拾到東西要還給別人。
2、討論,幫助幼兒體驗丟了東西、 拾到東西還給別人等情況下的不同情感。
(1) 小朋友有沒有無過東西? 丟過什么? 心里怎樣?
(2) 你丟了東西,別人拾了還給你,你心里怎樣?
(3) 你有沒有拾到過別人的東西? 你是怎么做的? 心里怎么樣?
3、情景表演,激發幼兒幫助小動物的動機, 使他們體驗到幫助了別人會很快樂。
師: 看看又發生了什么事,小動物們為什么難過? (看見他們難過,小朋友你們心里怎么樣?
(1) 提問: 小動物們這么難過? 它們丟了東西心里怎樣? 看見他們難過你的心里怎樣? 那怎么辦呢? 我們一起幫助他們(請問, 剛才你們在哪里玩的?) 我們到走廊里、樓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 如果發現地上有東西就怎么辦?
(2) 幼兒幫助小動物們找東西,(拾起來,拾起來以后怎么做呢? 問問撿到東西后怎么說? 請問這是你丟的東西嗎?
(3) 幼兒找東西
(4) 師: 剛才我們幫助小動物找到了東西,還給了他們, 他們一定很高興,他們肯定會來謝謝我們的,我們小朋友把東西還給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樣? (做一做高興的樣子,笑一笑)
(5) 提問: 剛才你撿到了什么東西? 是怎樣還給丟東西的人的, 說了什么話?
4、幼兒討論:
(1)拾到了東西為什么要還給別人?
(a)人家會難過,會著急。
(b)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2) (表揚自己)
討論: 找不到失主的東西該怎么辦呢?
(三) 結束: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年齡:
4歲~6歲幼兒15人
時間長度:
約30分鐘左右(視情況取舍)
活動環境:
室內
活動準備:
1.白色布若干塊,規格約120cm×80cm和2cm×3cm的木條(也可用竹竿)各16根。取長短兩種木條各兩根扎成一個近似于“十”字的架子(如圖所示),再將布的四角系于木條的四端。尋一安全空間將此架子從中間懸吊起來,使之可以任意搖晃。
2.大小玻璃珠子若干分別置于幾個小水桶中,在桶中加入水粉顏料(或丙烯顏料),并加適當的水攪拌均勻待用。
3.小漏勺(每個桶中各放一把),小塑料盤若干(每個桶邊各放置一些)。
4.在活動空間旁邊另置一個裝了小半桶水的水桶,以供收集被大家用過的珠子。
5.懸掛或晾曬“作品”的地方及方法事先要選擇好,才方便及時給每個架子更換畫布。
靈感來源:童年的記憶——自家做豆腐。
教育可行性分析:幫助幼兒擴大經驗范圍是藝術教育中,甚至一般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項原則。擴大經驗范圍意味著我們以兒童個人的程度為基準,對兒童思想、情感和感受力通過活動予以啟發。尋找同一事物的不同側面也是啟發創造力的開端。
活動過程:
1.組對。
由幼兒自由組對,或者老師根據幼兒個體發展的快慢不同而調配成對。
2.規則宣講。
(1)兩人一組,每一次用漏勺在桶里取一勺珠子倒入塑料盤里拿回來,再將盤里的珠子倒入架子上的布里。
(2)兩人各執架子的一端搖晃架子。待珠子上的顏色搖盡后再用盤子將珠子舀出來倒入旁邊的大水桶里。
(3)之后,才可再去取別的顏料桶里的珠子。
(4)直到畫布上被滾滿了彩色的線才可以更換畫布。
3.活動開始。
4.交流與欣賞。
在本過程中可帶領幼兒參觀他們的被展示出來的“杰作”,回顧搖晃成畫的過程,交流心得與體會。
5.教師總結,結束活動。
溫馨提示:
1.在此活動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幼兒的一舉一動,嚴防某些孩子將珠子誤吞入口中。
2.桶中的顏料應調得稠一些,太干或太稀都不方便珠子上掛滿顏料。
3.水粉顏料容易清洗,但留在布上的色彩干后不飽和。丙烯顏料弄到衣服上不易清洗,但色彩飽和。無論選擇何種顏料,都要告訴孩子們不可弄到臉上。
4.須在活動開始前給每個孩子穿好罩衣。并告誡幼兒不可大力胡亂搖晃架子,以防撞傷同伴。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了解輪子的特性及用途。
2.激發幼兒的嘗試興趣,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小筐,內有帶輪子的玩具及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積木各一塊。
2.小推車、書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桌上的'東西,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可以在桌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請小朋友試著玩一玩你面前的東西,看看誰玩的方法最多、最有趣。
幼兒自由玩,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幼兒談一談,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樣玩的?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找出能滾動的東西
師:剛才小朋友玩的方法很多、很有趣,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動腦筋。試一試、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可以滾動的?把不可以滾動的東西放到前面塑料筐里。幼兒嘗試并找出能滾動的東西:帶輪子的玩具、輪子。
三、幼兒第二次嘗試:認識輪子的特性及用途
1.提問:為什么這些玩具都能滾動呢?
2.出示輪子后提問:這是什么?(輪子)輪子是什么樣的?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如果用長方形或正方形做輪子會怎么樣呢?你還見過哪些東西是有輪子的?你發現它們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嗎?
四、第三次嘗試:探索輪子能省力
師:(出示小輪車和書)我這里有小推車和書,請兩個小朋友上來比賽,一個用小推車運書,一個小朋友用手抱書,看誰跑得快,誰愿意來試一試?為什么用小推車快呢?
幼兒自由組合,二人一組,比賽運書、運玩具,看誰快。幼兒通過嘗試,理解輪子能省力。
五、結束
在比賽的熱烈氣氛中,自然地結束本活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應怎樣與人相處。
2.教育幼兒能選擇一種處理問題的較好的方式方法。
3.學習初步簡單的分析問題。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應怎樣與人相處。
難點:學習初步簡單的分析問題,教育幼兒選擇一種處理問題的較好的方式方法。
[活動準備]
看錄像
[活動過程]
。ㄒ唬⿲虢M織幼兒看一段錄像。
兩個小朋友在玩一盒玩具,玩著玩著,他們同時發現了一件新玩具。為此吵了起來,后來又動手相互打對方。
。ǘ┱归_
1.引導幼兒分析解決問題。
1)教師請幼兒舉手發言,知道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教師:"錄像看完了,我請小朋友說說,這兩個小朋友做得好不好,為什么?"。
2)幫助幼兒分析問題。教師:他們兩個不對。他們互相爭、搶、打,只會浪費時間,結果他們誰玩到新玩具了?(誰都沒有玩到)誰都玩不到新玩具,大家還都不高興,那么中二班的小朋友,誰能幫他們想個好辦法?
教師請幼兒動腦筋、想辦法,說出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幼兒園里這種經常發生,解決的辦法:a小朋友要相互謙讓,也可以一起玩。b可以商量,相互輪流玩。c可以利用"石頭、剪子、布"的游戲輪換著玩。
2.組織幼兒再看一遍錄像,引出新問題。
教師:請小朋友接著看錄像,他們兩個又發生了什么事兒?
錄像內容:戶外游戲時,一個幼兒往前跑時潮后面看,不小心撞了前面的小朋友,他趕緊說:"對不起。"被撞的小朋友不原諒他,動手又打了他一下。
1)看了錄像,請幼兒判斷:誰做的隊,誰做的不對?并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
2)教師教幼兒學習分析:"如果別人打了你一下,你要看他是不是有意的,如果他是無意碰到你,又向你道歉,應該原諒他,說:'沒關系'。"
3.教師提出一個新問題,請幼兒思考:你站在那兒玩,別人跑過來故意打你一下,你怎么辦?
教師幫助幼兒分析:
1)他為什么打你?是不是妨礙了別人?是不是別人和你逗著玩?
2)他打疼你了嗎?疼說明了什么?不疼說明了什么?
3)他打疼了你,你怎么做?
4)他總是那么做,你怎么辦?
教師啟發幼兒回答:a告訴老師,請老師解決。B學會躲閃。C給他以有力的回擊,保護自己。
。ㄈ┙Y束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要團結友愛、相互幫助,不允許其父別的小朋友。當別人打了你,你要了解清楚是"為什么",然后再選擇合適的好的解決辦法。
。ㄋ模┗顒友由欤航M織幼兒聽故事。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菜場里有品種繁多的蔬菜和其他食品,是人們買菜和賣菜的地方。
2.能大膽地參與買菜活動。
3.對菜場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大膽地參與買菜活動。
活動準備:
1.與幼兒附近的菜場聯系,取得對方協助,對菜場環境進行了解,確定幼兒參觀路線和參觀與活動的地點等。
2.每位幼兒準備1元錢,共買菜時使用。
活動過程:
一、參觀前的談話。
提問:我們吃的各種菜是從哪兒買來的?菜場里面有什么?人們是怎樣買菜和賣菜的?(幼兒根據經驗交流)
二、現場參觀。
1.觀察菜場的大門、標牌。
2.引導幼兒觀察菜場有許多食品攤位、知道食品攤位都是分類擺放的,如:魚、肉、雞蛋、豆制品、蔬菜等,人們到這里能買到各種各樣的菜。
3.重點觀察蔬菜攤點,加深對蔬菜的認識。
三、學習買菜。
1.引導幼兒觀察顧客是怎樣買菜的,營業員是怎樣賣菜的,他們怎樣說,又是怎樣做的。了解買菜的過程。
2.鼓勵幼兒與營業員交流。用1元錢買回自己想吃的蔬菜。
將幼兒分組,教師分別帶領幼兒到不同的攤位上,讓幼兒自主買自己喜歡吃的蔬菜。
四、嘗試互相交流。
相互觀察各自買回的蔬菜,交流買菜過程及回家后準備怎樣燒自己買回的蔬菜。
活動反思:
為了豐富孩子對蔬菜的認識,我們和孩子一起去菜場參觀。孩子們認識、了解了更多的蔬菜。菜場上的蔬菜可真多呀!孩子們一邊仔細地觀察,一邊還不停地說著、問著:“我知道這是芹菜?”“我知道這是青菜!”通過參觀菜場, 他們發現了各種各樣不同的蔬菜?在認認說說中積累了一些蔬菜特征、名稱的初步經驗。
通過參觀菜場,孩子們認識了菜場,知道菜場是買菜和賣菜的地方。觀察到市場的人和食物、豐富了孩子們對蔬菜的認識,提高了他們的觀察力和問題意識。并了解菜場中物品擺放和人際交往的特點,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傾聽、感受故事內容
2.進一步了解大豆的廣泛用途,產生探索豆類植物的好奇。
活動準備:
故事掛圖、故事、各種生活中的豆制品、蛋糕一個
活動過程:
一、實物導入
師:小朋友們請看這是什么?(出示蛋糕)
師:今天我們班要舉行一個特殊的生日patt,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是誰過生日?
師:(出示圖片:老豆爺爺)今天是老豆爺爺的生日,豆子寶寶們想給爺爺個驚喜,想把爺爺所有的子孫都叫來,可是豆寶寶們不知道家族中還有誰?于是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我們小朋友。
師:小朋友猜一猜,除了豆寶寶外還會有哪些是老豆爺爺的子孫?(討論)
二、初步欣賞故事,結合圖片欣賞故事。
師:有一個有心的豆寶寶也在努力的尋找,它在網上找了很多老豆爺爺的子孫,小朋友們一起來聽聽都有誰來給老豆爺爺過生日?為什么小豆不讓他們來給老豆爺爺過生日?
三、帶著問題再次欣賞故事。
師:為什么肥皂、油漆、輪子、帽子也來為老豆爺爺過生日呢?
師小結:原來啊肥皂、油漆、輪子、帽子都是用大都做成的,都是豆爺爺的子孫,所以來給老爺爺過生日。
四、故事表演,活躍氣氛。
1、理解故事,帶領幼兒討論:小豆長大了能做什么?
2、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談一談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用大豆做成的。
師:你們想不想來做小豆呢?我們來邊聽故事邊表演吧。
3、 教師小結:大豆制品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而大豆做成的食物品種更是繁多,比如:豆腐、豆皮、豆腐腦、臭豆腐、豆芽菜等,他們都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所以我們要多吃豆類食品,讓我們的身體長得更高!更壯!更漂亮!
五、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到區域中觀察、比較已投放的各種豆類,如:綠豆、扁豆、豌豆、蠶豆等,了解其用途。
2、收集有關大豆用途的信息。
小結及反思:
幼兒對農貿市場很陌生,大部分幼兒都沒有買菜的經驗,不知道怎樣去買菜,因此,我設計了《農貿市場真熱鬧》這節活動。主要是讓幼兒了解更多蔬菜的種類,營養與價格,同時讓幼兒自己去買菜,自己問叔叔阿姨菜的價格等等。幼兒非常感興趣,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在愉快的社會實踐中豐富了自己的知識,我覺得本次活動很滿意。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11-24
幼兒園中班的社會教案12-16
幼兒園中班社會優秀教案04-21
幼兒園中班社會微笑教案05-13
幼兒園中班社會課教案09-05
幼兒園中班社會領域教案04-02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06-01
幼兒園中班社會優質教案06-08
幼兒園中班社會課教案09-30
幼兒園中班社會《勇氣》教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