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小班社會課教案《紅綠燈》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較靈敏地根據信號做動作,讓幼兒知道汽車、行人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聽從紅綠燈的指揮,體驗模仿游戲的快樂,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社會課教案《紅綠燈》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汽車、行人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聽從紅綠燈的指揮。
2、能較靈敏地根據信號做動作。
3、體驗模仿游戲的快樂。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玩具小汽車、擬人化的紅燈、綠燈、黃燈各一個,電視機、DVD各一。
【活動過程】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幾張好看的圖片,想不想看?(想)
1、播放圖片(紅燈、綠燈)幼兒觀察提問:(1)看到了什么?(幼兒自由回答)(2)在哪里見過紅綠燈?(幼兒自由回答)
2、播放(等紅燈)圖片幼兒繼續觀察圖片師:紅燈亮了停一停
3、播放(綠燈行人走)圖片幼兒觀察師小結:紅、綠燈是指揮交通的,告訴我們紅燈亮了停,綠燈亮了行,是讓我們遵守交通規則,如果沒有紅綠燈,汽車通過十字路口時就很亂,容易發生危險,我們按交通規則行走才會安全的。(引出自制紅綠黃燈教具)師;老師這里也有紅、綠、黃燈,小朋友想不想看?(想)
4、出示(自制教具)找個別幼兒說出紅、綠燈的作用
師:我的還有一盞黃燈呢,誰知道黃燈是告訴我們什么呀?師引導說出黃燈的作用。
1、小游戲:“開汽車”
找個別幼兒模仿“開車”,師分別出示紅、綠、黃燈。(分組進行)引出玩具小汽車,師唱出:小汽車呀,真漂亮,真呀真漂亮,嘟嘟……師:是誰在唱歌?假裝找一找6、出示玩具小汽車、十字路口背景圖師:滴滴,滴滴,什么聲音啊?我來找一找(1、)師邊演示邊表演:(出示玩具小汽車)有輛小汽車剛從汽車制造廠里出來,對一切都覺得奇怪。它看到馬路上、大街上這么熱鬧,開心得“嘀嘀”直叫。它一會開到東,一會開到西,可自由了!忽然,它看到大街上有樣東西總是不停地眨眼睛,覺得非常奇怪。你們能告訴小汽車這是什么嗎?
2、提問個別幼兒:
(1)紅燈眨眼睛是告訴我們什么?綠燈眨眼睛又是告訴我們什么呢?
(2)如果沒有紅綠燈會怎么樣?
(3)小汽車不認識紅綠燈這樣在馬路上開行不行啊?
3、游戲:紅綠燈聽口令請幼兒做開車狀,教師交替出示“紅燈”、“綠燈”“行人”的信號牌,幼兒據此做出相應的動作。
4、小結小汽車開了一天它累了要回家了。小朋友們我們開車也累了,我們也休息一會吧?(好)
教學反思:
1、大部分幼兒都能明白紅綠燈的意義。
2、下次再上這堂活動時,應注意樹立榜樣,利用榜樣引導幼兒遵守秩序。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分清鞋的左右,學會自己動手穿鞋。
2、體驗自己穿鞋的成就感。
3、通過觀察鞋的正反及自己穿鞋的游戲,提高幼兒觀察辨別能力、手腳協調能力。
重點難點:
能分清鞋的左右,并學會自己主動穿鞋。
活動準備:
1、活動時間安排在午睡后。
2、一雙鞋。
活動過程:
一、老師把鞋穿反,導入主題
師:寶貝兒們,楊老師要你們幫我一個忙。剛剛吳老師說感覺我今天的打扮怪怪的,可是我沒看出哪兒不對呀,來,你們幫我看看吧。
生:楊老師,你的鞋子穿反啦!(若沒有幼兒發現,注意引導他們從頭到腳觀察:你們看嘛,我的臉上沒有臟東西吧?我的裙子也是干凈的呀?我的鞋子也干干凈凈的?)師:呀,真的穿反了!(尷尬)老師肯定是剛剛睡覺沒睡醒。你們自己也檢查一下,有沒有寶貝兒和楊老師一樣把鞋子穿反的?
二、引導幼兒觀察,總結經驗
生:老師,**(或我)的鞋穿反了。(若小朋友沒有發現,老師可以主動觀察:我看到有寶貝兒把鞋也穿反了)師:看來我們班還是有寶貝兒和老師一樣把鞋穿反的,那怎樣才知道自己的鞋有沒有穿反呢?(幼兒思考中…)師:你們看,楊老師現在的鞋子是穿對的,然后腳尖碰著腳尖現在鞋子是不是像老師的嘴巴一樣,微笑的樣子,我的鞋子在說:"楊老師,你好棒,鞋子就是這樣穿的!"你們看,現在楊老師的鞋子穿反了,然后腳尖碰著腳尖,我的腳都已經不能站了,鞋子就像我的'嘴巴一樣撅著:"楊老師,不對不對!你的鞋子又穿反啦!"是不是不高興的樣子?
小結:
1、兩個好朋友,頭兒碰著頭,中間有個小嘴巴,對我笑哈哈。(鞋子穿對的話,鞋子寶寶就是笑瞇瞇的;如果沒有穿對,她就撅著小嘴巴。)
2、小粘粘,放兩邊。(針對有粘粘的鞋)
三、幼兒脫鞋,玩"碰一碰"的游戲
師:寶貝兒們,那你們現在還會不會把鞋穿反了?(不會/會)恩,我不信,現在把鞋子都脫下來放到前面來(提醒:走路的時候小心一點,不然穿著襪子容易滑倒)。然后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做好。(整頓紀律:12334,56778,123坐好了)師:我看哪一桌的小朋友最先做好,就最先穿鞋。穿對的小朋友楊老師就在額頭上給他印一個棒棒的章。
師:這一桌的小朋友先來。(一桌一桌的穿,老師用兒歌引導,鼓勵幼兒自己穿。)游戲中結束活動,老師總結:今天小二班的好多寶貝兒都得了棒棒的印章,你們都非常棒!那明天早上你們起床的時候就跟媽媽說:媽媽,我會自己穿鞋了!我要自己穿!對不對?明天來幼兒園楊老師要問你們的家長,看哪些寶貝兒是自己穿的,哪些是最棒的孩子!
師:現在寶貝兒們去排隊洗手,因為剛剛我們穿了鞋,手上又有了好多細菌。
活動延伸:
1、我是乖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勵幼兒盡量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比如自己穿鞋,自己穿衣服,做一個能干的好孩子!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增強幼兒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樂于幫助得意識。
2.使幼兒進一步體驗樂于助人的快樂。
3.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重點
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提問,幼兒將幫助別人后的快樂情緒和體驗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1.可變換表情的蝸牛圖兩幅(蝸牛殼上分散貼上雙面膠)。
2.彩色皺紋紙若干張,電話一部。
3.一面鈴鼓,粘在夾子上的彩帶(同幼兒人數一樣多)。
活動過程
(一) 知道自己的幫助能使別人和自己都高興
1.師生圍坐在地毯上講故事:
森林里在開動物聯歡會,小蝸牛被小河擋住了路還沒來,它很著急。
師:請小朋友幫它想想辦法。
2.繼續講述并提問:
大家幫小蝸牛過了河,小蝸牛真高興,臉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師:小蝸牛為什么露出了微笑?
是誰幫它想的辦法?
你幫了小蝸牛,你心里感覺怎樣?
3.小結:別人有困難時,你幫助了他,他會很高興,你自己心里也很高興。
(二) 體會自己的幫助能使別人和自己都高興
小蝸牛打電話說想參加服裝表演,可自己的衣服不漂亮,很著急,怎么辦?
1.小蝸牛又有困難了,我們應該怎樣做?
2.幫小蝸牛裝飾衣服。
(1)觀察小蝸牛的表情(不高興)。
(2)演示裝飾方法:將皺紋紙團過后粘在蝸牛殼上有膠的地方。
(3)幼兒分兩組裝飾。
(4)觀察小蝸牛的表情(高興)。
師:小蝸牛為什么笑了?誰幫它們穿的花衣服?
你幫助了小蝸牛,他們很高興,你心里怎樣?
請你看看你身旁的小朋友臉上怎樣?
3.小結。
(三) 通過游戲,進一步體驗和表達互助帶來的愉快情緒
1.繼續敘述故事:小蝸牛的衣服最漂亮,得了第一名。
2.小蝸牛送來了許多彩帶感謝小朋友,大家用彩帶做一個《揪辮子》的游戲。
(1)出示彩帶,講解游戲方法及規則。
(2)提示幼兒互相幫助夾辮子。
(3)教師與小朋友一起用鼓聲當信號游戲。
延伸活動
到戶外繼續游戲。
教學反思:
微笑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表情,在孩子們的交往中,都需要對別人微笑,因為微笑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的表示。微笑能讓自己和別人都感覺開心。在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中,微笑可以說是他們與人交往的一個重要方式。我們在設計這個活動時,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讓孩子們通過動手的操作、語言的表達等來進行活動。并運用了圖片、視頻等形式讓幼兒進一步的了解微笑無處不在,同時也讓幼兒感覺到微笑的重要性,使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用微笑來對待每件事。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珍惜、愛護我們生活環境的情感。
2、讓幼兒關注生活中的大氣污染,使幼兒初步了解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危害及減少大氣污染的方法。
重點:初步了解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危害及減少大氣污染的方法。
難點:激發幼兒珍惜、愛護我們生活環境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有關圖片資料。
2、小實驗所需要的物品。
3、故事、彩筆、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請小朋友捏住鼻子,你有什么感覺?
師:我們的生活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空氣,可是現在空氣質量發生了變化,今天我們一起看一看,哪些事情對空氣有影響。
二、讓幼兒看有關圖片。
1、做飯時冒出的油煙。
2、工廠煙囪冒出的黑煙。
3、焚燒垃圾時產生的濃煙。
4、汽車、摩托車排出的廢氣。
5、正在吸煙的人。
6、路邊燒烤產生的濃煙。
三、頭腦風暴。
1、看完圖片后你有什么感受?(難受、嗓子癢、想咳嗽)
2、你認為這些事情對大氣有沒有影響?
四、提問:污染的大氣對動植物和人類有什么危害呢?
五、小實驗。
將兩只昆蟲分別放入兩個玻璃瓶里,其中一瓶內懸掛幾支點燃的香煙,另一瓶作為對比實驗。觀察結果:瓶內掛有香煙的昆蟲急噪、不安,想跳出去,而另一瓶內的昆蟲很平靜。
六、小結:空氣被污染不僅對動植物有危害,如果我們人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就容易患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病,嚴重的還會導致肺癌,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
七、實地調查:帶幼兒進行戶外實地調查污染大氣的行為,并要求幼兒把結果用圖畫畫出或用符號標出來。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自己在家是個小主人,學會當小主人的基本禮儀。
2、培養幼兒做小主人的能力。
準備:圖片三幅
重點:引導幼兒學做小主人
難點:學會當小主人的基本禮儀
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出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說說圖片上畫了什么?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小結:圖片上的小朋友看到客人會很有禮貌的和客人主動打招呼,會端上茶給客人喝,大人在說話時不隨便插嘴……,她真是一個有禮貌得好孩子。
二、幼兒討論:平時你家來了客人,你是怎么來招待她的?(幼兒自由講述)
三、情景表演
請幼兒扮演角色,表演怎樣來做有禮貌的小主人。
引導幼兒欣賞兒歌“我是小主人”
家中門鈴叮咚響,小小客人到我家。
你好你好快請進,我請客人快坐下。
找來玩具讓他玩,拿出糖果招待他。
兩人一起做游戲,大家樂得笑哈哈。
我做主人有禮貌,爸爸媽媽把我夸。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樂意與教師、同伴共同念兒歌。
2.知道兒歌的名字和主要內容。
3.借助畫面的情景和動作的提示,理解并初步記憶兒歌內容。
4.讓幼兒了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5.讓學生了解節日的習俗。
活動準備
準備好過年時的一些視頻、教學大書、幼兒用書、教學CD。
活動過程
一、(導入)及觀察視頻討論過年有哪些開心的事
——小朋友喜歡過年嗎?
(喜歡)因為過年有新衣穿,有糖吃,放鞭炮(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過年真開心,老師也非常喜歡過年,瞧!老師把過年時候看到的熱鬧情景,拍了下來,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是怎么過年?等下請小朋友告訴老師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過年是和他們一樣嗎?
二、出示教學大書,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1.教師手捧大書,用喜悅的語氣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教師:新年到,真熱鬧,這里還有很多小朋友也都在過年,看看圖片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樣慶祝新年的?
2.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觀察畫面內容。
教師:⑴畫面上有什么?(小朋友、燈籠、鞭炮)
⑵他們在干什么?(敲鑼打鼓、開心的大笑)。
三、創編兒歌
1、教師和幼兒討論畫面內容,說到相關內容時,教師自然念出兒歌,加深幼兒對兒歌的印象,如當幼兒觀察到燈籠、鞭炮的時候,教師自然的念出“掛燈籠,放鞭炮”。
2、教師完整而有感情的朗誦兒歌,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的內容。
3、師幼觀察畫面共同創編新年兒歌。
四、發幼兒用書
小百科: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為世界多數國家通行的節日。世界各國,特別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現代世界多數國家為公元制紀年的1月1日。現代將“元旦”稱為公歷新年,將“春節”稱為農歷新年。當日,人們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慶祝新年的到來。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天冷了,要做好保暖工作。
2、鼓勵幼兒不怕冷, 堅持天天按時來園,做一個勇敢的人。
3、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圖片
活動流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們,天氣冷了,你怕不怕?那你聽聽這些人怕不怕冷,他們是誰,好嗎?
二、教師結合圖片,講述故事。
教師提問:
1、你聽到了有哪些人?
2、他們分別在干什么?
3、他們怕不怕冷?他們勇敢嗎?
教師小結: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真勇敢,雖然天很冷,但是他們不怕冷,仍然像以前那樣,打掃馬路,洗菜,鍛煉身體,去上學,那小朋友你們怕冷嗎?你們現在是怎么在做的呢?
三、請幼兒說說自己平時的表現。
師:天雖然變冷了,但我們小朋友仍然能堅持天天按時來園,是個勇敢的人對嗎?(可結合個別幼兒遲到現象進行隨機教育)
師:但是,雖然我們都是小勇士,但是還是得注意一些必要的保暖工作,比如早上來園時要戴手套、圍巾等等,保護自己的身體。
四、延伸活動:到戶外做鍛煉
師:你覺得現在外面冷嗎?但是我的小勇士們,你們怕冷嗎?那我們一起到外面去鍛煉身體好嗎?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實驗,進一步了解糖和鹽的特性,能說出它們的異同和用途。
2.粗略知道糖和鹽是怎么來的,萌發對科學的興趣。
3.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加鹽和糖的制品。
4.知道吃甜食和含鹽量食品的衛生要求。
活動準備:
1.每人兩只小杯(最好是透明的),分別放些精鹽和綿白糖,杯里各放一個小勺。
2.每桌放一個分格盤,格內分別放著精鹽、粗鹽、紅糖、白砂糖、綿白糖、冰糖等。濕毛巾若干塊。
3.幻燈機、錄音機各一架,幻燈片3張,磁帶一盒。
4.酒精燈、燒杯。 活動過程:
一、區分糖和鹽
1.啟發幼兒運用眼、鼻、口等感官辨別出哪一杯是糖、哪一杯是鹽。說說它們各是什么味道,你又是怎 么知道的。 (提示小朋友用眼看、用鼻聞、用手捏、用嘴嘗,并把自己的感受用“悄悄話”告訴老師。幼兒間亦可悄 聲交談,然后請幼兒舉手發言)
2.教師小結: 小朋友知道一只杯子里放的是糖,一只杯子里放的是鹽。用嘴嘗,糖是甜的,鹽的咸的;用鼻子聞鹽沒有氣味,糖有點香味;用手捏,鹽是松的,糖有些粘乎乎的。糖和鹽都可以食用。
二、小實驗:糖和鹽的溶解
1.有兩個小朋友,一個叫圓圓,一個叫方方。圓圓想喝糖水;方方想喝鹽水,怎樣做糖水和鹽水呢?(讓孩子自由交談,說出方法,老師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操作實驗)
2.老師為每個幼兒的杯里加溫開水,先讓幼兒觀察糖和鹽的變化,再請幼兒用小勺輕輕攪拌,直至看不 見糖和鹽。 水倒進有糖(鹽)的杯子里,糖(鹽)有什么變化?(變少了)小勺攪拌以后,糖(鹽)怎么樣了?(看不見了)它們到哪兒去了?(化掉了)糖水是甜的,給誰喝?(給圓圓喝)鹽水是咸的,給誰喝?(給方方喝 )
3.幼兒品嘗自制的糖水和鹽水。
三、糖和鹽的用處
1.讓幼兒自由觀察分格盤里糖和鹽的品種,并能講出它們的名稱(紅糖、白糖和冰糖,粗鹽、細鹽)。
2.讓幼兒想想說說,自己知道哪些糖和鹽的制品,鼓勵孩子說得不一樣,說得越多越好。
3.請大家說說吃糖和鹽制品要注意什么? 幼兒充分發言后教師概括:糖制食品不能吃得太多,吃了以后要漱口。睡覺前最好不吃糖和甜點心。鹽制食品很香也很好吃,一個人不吃鹽就會沒有力氣,要生病,但吃得過量對身體也有害處,也會得病,所以食用 鹽制食品要適量。
四、糖和鹽從哪里來
1.教師放“糖的制作過程”的幻燈片,同時放錄音作介紹: 我們的名字分別叫紅糖、白糖和冰糖。我們都是用甘蔗或甜菜做出來的。人們把甘蔗或甜菜榨成汁,去掉里面的雜質,放在容器中蒸煮,提取出來的棕色的帶粘性的顆粒,就變成了紅糖。在紅糖里加上一種特殊的吸色劑后再煮,糖里的紅顏色被吸走了,就變成了白糖。白糖里含有一定的水分,再把這些水分蒸發掉,剩下冰 塊似的東西,就是冰糖。
2.放“鹽的來源”幻燈片,并播放錄音作介紹: 我的名字叫鹽,大海是我的家鄉。人們把海灘攔成一塊塊淺淺的鹽田,鹽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蒸發掉了,白花花的鹽就留在了地面上,那就是粗鹽。工人叔叔再把這些粗鹽送到工廠,經過加工提煉,就變成精鹽(也 叫細鹽)。
3.小實驗:煮甘蔗汁和鹽水,觀察糖和鹽的形成。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社會《開飯了》教案12-27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2-17
幼兒園小班社會優質教案05-13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06-03
幼兒園小班社會環保教案04-07
小班社會我的幼兒園教案04-07
幼兒園小班社會春分教案03-08
幼兒園小班的社會教案08-27
《輕輕》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