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錦集七篇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的韻律、節奏美,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能用身體動作表現兒歌并大膽表達。
3.理解兒歌內容,嘗試大膽朗誦兒歌。
活動準備
玩具小手 洗臉、漱口、穿衣的圖片 兒歌音頻 幻燈片等
活動重點
學會安靜傾聽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活動難點
能夠大膽的在同伴面前表演兒歌,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過程
一、利用手指游戲,了解小手的作用
1.師幼一起做游戲“聽我說、跟我做”,激發幼兒對手的興趣,認識小手。
師:(1)剛才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游戲,現在請數一數你有幾只手?比一比你的兩只手是不是一樣大?(知道兩只手合起來是一雙手。)(2)伸出我們的雙手,數數一共有幾個手指頭?(從拇指開始,按次序進行,手口一致地點數,數好后再換一只手數。)
2.根據出示的玩具小手和圖片的提示,請幼兒說說、做做穿衣、扣*等動作。
師:我們的小手能做什么?
二、安靜傾聽,感知兒歌的節奏感
1.播放音頻,請幼兒安靜傾聽兒歌。
師:你聽到了小手能做什么事情?
2.教師結合圖片朗誦兒歌,使幼兒感知兒歌押韻的特點。
三、利用幻燈片教師有感情朗誦,使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
教師播放幻燈片,根據圖片提示,請幼兒學說兒歌內容。
四、師幼表演兒歌,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在同伴面前大膽地表演,并朗誦兒歌
播放兒歌音樂,教師與幼兒一起伸出小手,表演兒歌。
小結:我們現在已經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才是最棒的小寶寶。
活動延伸
利用丙烯顏料進行手印畫:《我的小小手》。
附:
我有一雙小小手
我有一雙小小手,
一只左來,一只右,
小小手,小小手,
一共十個手指頭,
有了這雙小小手,
能洗臉來,能漱口,
會穿衣,會梳頭,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反思
直觀的教具能幫助幼兒更好的了解小手的作用。由于小班幼兒經驗缺乏,又喜歡模仿,因此,教師準備了各種貼近生活的圖片,來拓展幼兒的經驗。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體驗撓癢癢的快樂情緒。
2.樂意用手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嘗試情景表演。
(二)活動準備:
配班老師彈琴,毛毛蟲胸飾一個,歌曲課件,歌曲錄音。
(三)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體驗撓癢癢的快樂
(1)(大樹畫面)師:這是誰呀?大樹爺爺年紀大了,整天一個人站在那里很孤單:“哎!我一點都不開心,誰來陪我玩呀?!”“大樹爺爺,我來陪你玩……!”咦!是誰來了呢?(一條毛毛蟲)它們在一起會玩什么游戲呢?讓我們來看一看。
(2)欣賞故事課件欣賞后提問:毛毛蟲爬呀爬到大樹爺爺身上干什么呀?(給大樹爺爺撓癢癢)大樹爺爺癢不癢?你怎么知道的?學一學大樹爺爺大聲地笑起來?
(3)我也想玩撓癢癢的游戲,你們會撓癢癢嗎?撓哪些地方會癢癢?(師幼之間,幼幼之間互相撓癢癢)(評析:以故事導入,生動形象。由毛毛蟲撓癢癢,給大樹爺爺帶來快樂,喚起幼兒情感共鳴,引申到我們也來撓癢癢。通過師生之間,同伴之間互相撓癢癢,在一種輕松愉悅地氛圍中調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
2、學唱歌曲,樂意用手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1)師:撓癢癢真開心,這里還有一首撓癢癢的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欣賞課件歌曲一次)
(2)提問:歌曲好聽嗎?(根據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提出相應要求:跟著音樂拍拍手,點點頭,再次欣賞歌曲)(評析: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給幼兒帶來了視聽的雙重體驗,配上拍拍手,點點頭等身體動作,幼兒對歌曲的內容和旋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師手指表演及范唱歌曲師: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名字叫“撓癢癢”,唱得是誰給誰撓癢癢?(毛毛蟲給大樹爺爺撓癢癢)瞧!毛毛蟲唱著歌爬出來啦!(用手部動作表現毛毛蟲和大樹爺爺,即一根手指彎彎曲曲表現毛毛蟲爬出來,另一只手張開五指表現大樹形象)教師范唱第一、二樂句后提問:毛毛蟲爬呀爬到大樹爺爺的哪里停下來了?(樹腳下)語言提示:毛毛蟲要從樹腳下往上爬,去給大樹爺爺撓癢癢嘍!(范唱第三、四樂句)大樹爺爺笑得樹枝都抖起來,樹葉都抖落下來了,撓癢癢撓得真舒服呀!師:我們的小手也來變條毛毛蟲,一邊唱歌一邊給大樹爺爺撓癢癢,好嗎?(評析:手指游戲是小班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游戲形式,教師范唱和示范性的手指游戲,將幼兒帶入一個游戲的情境中,激發起幼兒進一步活動的興趣和愿望。)
(4) 引導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邊唱邊動作師:一條毛毛蟲唱著歌爬出來了!按髽錉敔,我來啦!”,(邊唱邊表演手指游戲)師:一條毛毛蟲又來了一條是幾條?兩條毛毛蟲撓癢癢一定更開心。(三條,四條……,分別用不同數量的手指表現毛毛蟲爬行和撓癢癢動作)(評析:手指游戲的運用,增進了幼兒學唱歌曲的趣味性和主動參與性。幼兒在一條、兩條等多條毛毛蟲出來撓癢癢的手指游戲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反復表演和學唱歌曲,體驗到了歌唱活動的輕松和快樂。)
3、嘗試表演,體驗情境游戲的快樂
(1)教師扮演毛毛蟲,請一幼兒扮演大樹,其他幼兒唱歌。邊唱邊表演:第一、第二樂句毛毛蟲爬出來停在樹腳下;第三、第四樂句毛毛蟲撓大樹癢癢,幼兒發出哈哈大笑或做出怕癢的樣子。
(2)師:誰愿意來做大樹?做大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站在地上一動也不能動。(請部分幼兒做大樹,部分幼兒扮演毛毛蟲,聽歌曲錄音表演游戲)
(3)全體幼兒一起參加游戲。(評析:從教師與個別幼兒的游戲,到部分幼兒的參與,再到集體的共同游戲,為小班幼兒搭建了一個積極模仿、學習的平臺。其次,幼兒自主選擇角色進行游戲,更主動更愉快。)
三、教學反思活動生動有趣,層次清晰。
教師在遵循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的基礎上對活動進行設計和組織,創設輕松愉悅地心理環境和游戲情境,提高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首先,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幼兒情緒愉悅,積極參與。其次,游戲情境的創設,包括手指游戲和情境表演游戲。尤其是手指游戲的創新運用,調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幼兒在玩中學,手指動一動,唱一唱,體驗到歌唱活動的輕松和愉悅。 藝術活動的價值在于幼兒情感的體驗和創造性的表達。而幼兒的學習有個慢慢內化的過程,因此在第一次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必操之過急,應該給孩子留一些內化的時間,情緒到了幼兒自然就唱地更好了。
四、活動評價
1、內容的適宜性
新《綱要》指出音樂相當于興奮的語言,它對年幼兒童具有愉悅的功能。通過音樂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提高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歌曲“撓癢癢” 旋律優美、內容簡單而富有情趣,貼近幼兒的生活體驗,非常適合在小班幼兒中組織開展。
2、過程的趣味性
幼兒的生活即游戲,幼兒的學習即游戲。而小班幼兒又具有活潑好動、好模仿、情緒性強、自制力差、認知以具體形象為主等年齡特點。因此,在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善于創設有趣的游戲情境,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師生之間互相撓癢癢體現一個“趣”字,手指游戲學唱歌曲體現一個“趣”字,情景表演游戲同樣體現一個“趣”字。
3、學習的主動性
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才是有效地學習。活動過程中無論是寬松的心理環境還是有趣的游戲情境的創設,都較好地調動起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愿望。與此同時,在活動的最后一個游戲環節中,幼兒通過向老師學,向同伴學,再到自主選擇角色進行表演游戲,則體現了一種自主學習的過程和方式。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促進幼兒有效地發展。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我是一個粉刷匠》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歌詞較少,曲調簡單輕快,非常適合小中班幼兒。希望這首歌能夠讓小朋友們愉快的進入音樂氣氛,感受音樂中不同樂器的節奏,培養幼兒親自參加音樂表演,感受其中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能用歡快、活潑的歌聲和動作來表達歌曲的情感。
2.初步學唱歌曲,體驗粉刷匠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粉刷匠》、舊報紙做的帽子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
1.師: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我說一個謎語你們猜一猜,仔細聽好了“兩棵樹,十個叉,不長葉,不開花,吃飯勞動全靠它”。(手)
2.說說你們的小手能干什么?
3.下面看看老師的手能干什么?(拍手、掃地、洗衣服、刷牙、洗臉、粉刷)
二、做一做
師:小朋友們一看就知道老師的手在做什么,我們一起來坐一坐,看誰的小手最能干。
三、初識兒歌
師:小朋友,老師把剛才粉刷墻壁的動作編成了一首小兒歌,你們仔細聽(邊念邊拍語詞節奏)
1.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2.刷了房頂又刷墻,刷子飛一樣。哎呀我的'小鼻子,變呀變了樣。
3.認識語詞節奏,××××︱×××︱××××︱×-‖
4.“今天我們就把這首好聽的小兒歌配上音樂唱出來!
四、學習歌曲(清唱、伴奏)
1.幼兒欣賞歌曲。
2.幼兒學唱歌曲。
五、配合歌曲,幼兒邊唱邊進行表演。
1.啟發幼兒用動作來表現歌曲。
2.啟發幼兒想象,用不一樣的動作來進行表演。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4
課題:風兒找媽媽
活動目標:
1、通過演唱歌曲,使幼兒能夠體驗、表達歌曲中思念媽媽的情感。
2、引導幼兒唱準休止符與弱起旋律。
3、在教師的指揮下練習雙聲部合唱,體驗與別人協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風琴、散文錄音 、《世上只有媽媽好》的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師聲問好。師:歡快的音樂響起來了,讓我們也快樂的動起來吧!讓幼兒隨音樂進教室。
2、 幼兒演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進行律動活動。
二、新授部分
1、 情景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愛你們的媽媽嗎?假若你與你媽媽走散了,你會怎么樣呢?講述故事
提問:風兒問過誰?風兒捎給媽媽什么話?風兒是怎樣找媽媽的?
2、 發聲訓練
3、 學習新歌
。1)、教師范唱,讓幼兒聽后談談自己的感受。
。2)、讓幼兒聽錄音范唱。
小朋友請閉上你們的小眼睛,靜靜的聆聽,看看你們的腦海中會出現什么樣的畫面,聽時可用手隨音樂輕輕拍。
(3)、幼兒跟教師朗誦歌詞,體驗風兒思念媽媽的情感。
。4)、幼兒跟唱,可采用多種形式演唱,教師隨時進行評價。
。5)、幼兒隨琴有表情的演唱。
風兒問過誰?(讓幼兒重點學習休止符與弱起拍的唱法)
風兒捎給媽媽什么話?(重點:最后一句漸慢結束)
。6)、用樂器為歌曲伴奏,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4、 練習雙聲部合唱(一組哼唱,一組唱歌詞)
5、 延伸:編寫第三段歌詞
。1)、風兒找到它的媽媽了嗎?你們愿意幫幫風兒嗎/小朋友們想想風兒的媽媽會在哪里?如果你找不到媽媽時,你會怎么做?教師引導幼兒為歌曲編寫第三段歌詞。
(2)、請小朋友演唱所編歌曲(太陽回家了,月亮回家了,風兒風兒還在刮,他在找媽媽。問過小朋友,問過老師,請你幫我找媽媽,風兒想回家。)
三、結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們不但學會了一首好聽的歌曲,還會為歌曲伴奏,并會編寫歌曲。用兩個聲部合唱。真是讓老師高興極了!你們高興嗎?
聆聽散文(風兒和我),安靜休息。自然結束!
教育反思:
通過演唱歌曲《風兒找媽媽》,使幼兒能夠體驗,表達歌曲中思念媽媽的情感。也能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媽媽的把我們養大不容易,知道母愛的偉大,長大后要好好孝敬父母。同時幼兒學會了創編歌曲,知道了休止符的唱法,在練習雙聲部合唱的基礎上,體驗了與別人協作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跟隨音樂學唱歌曲。
2.用手指表示6以內的數量。
重點難點:
重點:跟隨音樂學唱歌曲。
難點:用手指表示6以內的數量。
活動準備:
1.歌曲《我家有幾口》
2.鋼琴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請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家里有幾個人。
1.你家里有些什么人?
2.家里一共有幾口人?(請幼兒掰手指數一數)
三、教師一邊彈鋼琴一邊示范歌曲《我家有幾口》,請幼兒掰手指數出歌曲里面家人的數量。
1.剛才歌曲里是怎么數我家人的?
2.家里有幾口人。克麄兪钦l?那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
四、幼兒跟隨著教師學唱歌曲2~3遍,并在唱到“爸爸媽媽,還有我…….”時用手指表示其相應的數量。
五、小結。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中媽媽和寶寶的動作,感受母愛的溫柔。
2.嘗試表達自己對圖畫色彩的感受。
重點難點:
觀察畫面中媽媽和寶寶的動作,感受母愛的溫柔。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清潔寶寶》。
2.畫者簡介與作品簡介。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媽媽的溫柔。
1.每個媽媽都愛自己的寶寶,你的媽媽做過一些什么事情讓你覺得媽媽很愛你呢?
2.每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寶貝,媽媽總是溫柔地愛寶寶。
三、引導幼兒欣賞封底的名畫《洗澡》。
1.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畫面的內容。
----美國的一位畫家卡薩特,畫了一幅《洗澡》的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畫面都有誰?她們在干什么?
----畫面中媽媽和小女孩的眼睛在看什么地方?
----你覺得這位媽媽怎么樣?你覺得這時的寶寶在想什么?
----你喜歡這幅畫嗎?喜歡這幅畫的什么地方?
2.請幼兒觀察并感受畫面的色彩。
----這幅畫面中都有一些什么顏色。
----媽媽裙子上的條紋和洗腳盆哪里的條紋的顏色是一樣的?
----能說說是什么顏色嗎?
----想象一下,如果畫面沒有白色,你會喜歡這幅畫嗎?(讓幼兒感受到這幅畫中白色也是一種重要的顏色)
四、欣賞封底小朋友的作品。
1.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的“洗澡”和“刷牙”的作品。
2.這是用什么筆畫的?
3.你覺得畫面中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五、小結。
活動反思:
在每次名畫欣賞中,效果總是不太理想,分析原因,估計主要是因為這樣的畫作他們不喜歡,不像卡通圖片這些顏色鮮艷、淺顯易懂;還有就是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前一個問題不感興趣,第二個問題就不聽了,就玩別的去了。這幅畫反應的是媽媽愛寶寶的情感,只有幾個孩子感受到了畫面傳遞出的母愛親情,表示要永遠愛自己的媽媽。在以后的名畫欣賞中,還要加強反思,如何讓幼兒認真聽、仔細看。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聲音辨別樂器,并能找到相應的擺放位置。(這一目標對于小班幼兒獨立完成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尤其是要能找到相應的位置估計大部分幼兒沒有辦法完成,所以教師要及時加以指導。)
2、能仔細聆聽聲音,按規則操作。
二、活動重點:
能夠仔細聽辨聲音,認真操作活動材料。
三、活動準備:
鈴鼓、三角鐵等樂器;顒硬牧系6頁
四、活動過程:
。ㄒ唬、什么樂器在唱歌。(這一環節通過三個步驟幫幼兒記住打擊樂器的名稱。如:先介紹“這是鈴鼓“;介紹完五種樂器之后,可以讓幼兒指認鈴鼓在哪里;最后指著鈴鼓問”這是什么“,看幼兒能否準確說出鈴鼓的名稱。如果幼兒因為種類多而記不住,可以將樂器投放到區域角進一步加以鞏固。)
1、教師一次介紹樂器的名稱并演奏,幼兒根據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指認“xx(樂器名)在哪里”。
2、請幼兒閉上眼睛聽樂器發出的聲音,辨別是什么樂器在唱歌。
3、請個別幼兒蒙上眼睛,聽聽什么樂器在哪個位置唱歌。
。ǘ、樂器在哪里(這一環節教師再幫幼兒梳理一遍各種樂器的聲音特點,以便更好地開展下一個環節的活動。)
1、出示格子底板,將鈴鼓、三角鐵、圓舞板、雙向筒、鼓的圖片貼在相應的格子里。
2、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或幼兒)一次演奏五種樂器。幼兒睜開眼睛,根據聽覺辯論“十字格”中相應的樂器。
。ㄈ、樂器位置在哪里
1、翻到幼兒操作材料第6頁。(這一環節教師一定要把操作要點跟幼兒落實清楚:先找藍色的“十字格”圖里的樂器,再看看空白“十字格”中的符號“▲”,分別與什么樂器的位置相對應。)
2、請幼兒先用手指做連線動作,確定之后再把樂器和十字格中相應位置的“▲“連上線。
3、巡回觀察,給需要幫助的幼兒提供指導。
五、活動延伸:,可以將樂器投放到區域角進一步加以鞏固,使幼兒知道樂器的名字。
六、附欄:
七、活動反思: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石頭的藝術》教案01-16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06-13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12-28
推薦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08-06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舞步12-20
有關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09-15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范文09-20
關于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09-15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模板09-07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水果歌》的小班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