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范文集錦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
2、培養幼兒大膽說話的能力,并通過此活動激發幼兒熱愛幼兒園工作人員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要求家長配合了解一些電臺、電視臺、報紙的名稱,有目的地觀察或了解記者的工作。
2.收集本園部分工作人員的照片并對他們發出邀請,自制的簡易話筒、照相機、字卡、音樂、小卡片、筆等,“會議”場地及布置物品。
三、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引入主題。“小朋友,你們聽說過記者嗎?”(引導幼兒回憶日常經驗)“你們知道記者有什么本領嗎?他們去采訪的時候,通常要帶上什么用具?”引導幼兒了解如何做一名“小記者”。“你們想當小記者嗎?”
2.“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照片,你們去看看他們是誰?在干什么?”讓幼兒自由觀看。
3.提問: “小朋友,你們都看到了誰呀?在干什么?誰先來說說?”
4.“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我把照片上的一些園長、老師、阿姨請來了,你們都想當小記者,那么想問些什么問題呢?”讓幼兒自由說一說。
5.“哦!小記者,你們想采訪的事可真多呀,這樣吧,等一下,你們商量決定,愿意采訪誰,就和他說說,問問你們想知道的事。不過,怎樣才能讓別人愿意接受我們的采訪呢?”請幼兒學習記者使用禮貌用語:我可以問你問題嗎?你能接受我的采訪嗎?謝謝你的合作。
6.“如果你真的是一位記者,你喜歡在什么電臺、電視臺或報社工作呢?等一會兒,有禮貌地告訴你要采訪的人。”
7.“采訪完后,我們開個‘新聞發布會’把采訪到的事告訴大家。小記者們記住啦:主辦單位是 ,地點是 ,時間是 ,請準時參加。”
8.“為了工作和聯系方便,麻煩各位記者先登記一下單位,再帶上采訪用具去采訪。”請幼兒自報自己的服務單位,工作人員即時登記,****。老師和幼兒一起,自由去找自己的采訪對象談話。
9.師生共同采訪時,“工作人員”布置會議場地,音樂響后,集中幼兒開“新聞發布會”。
(1)開場白:老師代表“主辦單位”歡迎各位的到來并宣布“新聞發布會”開始。
(2)請幼兒自由發言,把采訪的事告訴大家。
(3)老師小結。
10.請幼兒代表“主辦單位”向幼兒園工作人員送上一份簡單的
禮物,謝謝他們對采訪工作的支持,并對他們的辛勤工作表示敬意。
11.讓小記者們與各位“大合照”結束。
四、各領域滲透
語言:開展多種語言游戲,游戲中重點加強禮貌用語的訓練并提高小朋友大膽說話的能力。
健康:通過讓幼兒玩一些體育游戲,向幼兒滲透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懂得我們的工作人員、社會上真正的記者為了工作都在辛勤勞動。
科學:認識攝影機、照相機、錄音機、話筒等的特點、用途。
美術:學習一些自制玩具的技能,嘗試自己制作話筒,照相機等。
五、生活中滲透
讓幼兒聽一些新聞廣播,給幼兒讀報,注意引導幼兒觀察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主動和幼兒園工作人員接觸。
六、環境中滲透
張貼一些記者采訪過程的照片,幼兒園工作人員的照片,剪報等。
七、家庭中滲透
請家長在家有目的地引導幼兒收看電視新聞,收聽廣播、讀報,并引導幼兒嘗試大膽地和身邊人交往。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為集體的成功感到高興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集體榮譽感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力
活動準備
1、雪花片2、五種顏色的獎牌若干
活動建議
一、 導入方法
教師身披彩帶,手拿五種顏色的獎牌,隨音樂走進教室。教師向幼兒講解五種獎項:作品造型獎、作品色彩獎、操作速度獎、助認為樂獎、努力認真獎。激發幼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活動過程
1、照圖拼擺,教師多角度評價
(1)教師將幼兒分成五組。講清哪組獲得獎牌多哪組就是勝利者。(強調集體合作精神)。
(2)教師出示圖1,用雪花片示范拼擺三角形并進行評價。然后請幼兒拼擺圖中的“飛機”。
(3)幼兒動手操作,照圖拼擺“飛機”。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發現每個幼兒活動中的特點。
(4)教師請幼兒對照圖1進行檢查。看拼擺是否正確。并對幼兒的活動進行多角度的評價。根據幼兒小組完成的情況頒發集體獎牌。
(5)教師依次出示圖2、圖3、圖4,讓幼兒照圖拼擺完成后教師進行多角度評價,為幼兒頒發小組集體獎牌。
2、自由拼擺,教師多角度評價
(1)教師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用雪花片自由拼擺一種物品,并說出其名稱。教師巡回指導,因人施教。
(2)教師為創作新穎,命名準確,造型優美的幼兒小組頒發獎牌。
三、結束方法
幼兒相互展示自己小組的獎牌,講講得獎牌的感受。教師通過幼兒小組的獎牌的多少評出優勝組,分享集體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植物生長記錄
有益的學習經驗:
學習觀察記錄的知識,樹立初步的觀察植物、照顧植物的任務意識。
準備:
每組一本植物生長記錄簿、種子完整生長過程的圖片,記錄樣例、標尺簽。
活動與指導:
1.出示植物完整生長的圖片,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激發幼兒觀察自己種植物的興趣。
2.提示幼兒植物生長是漫長的過程,不象錄相演的那樣快,希望小朋友注意觀察,看看種子什么時候發芽,什么時候開花……
3.啟發幼兒用畫和測量的形式來記錄它的生長。
4.示范記錄方法。
要求:看生長情況,數葉片,量株高,把觀察結果記錄在本上。記錄可以用寫數字或涂色高度、數量、空格的統計辦法。提醒幼兒植物未發芽前,用圓圈或三角形代表無變化。
5.請幼兒分組作記錄練習,提示幼兒每日的觀察記錄時間,以及輪流記錄的方法。
6.活動結束后注意觀察,觀察和督促幼兒的記錄,請幼兒定期向全班匯報記錄結果,逐漸形成責任心和任務意識。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在商店里
有益的學習經驗:
1.理解禮貌不僅是會使用文明用語,還要態度和氣。
2.學習用和藹、熱情的態度辦事。
準備:
商店角、情境表演一個。
活動與指導:
1.觀看情境表演:在商店里內容大意:甲售貨員說話和氣、辦事主動。例如,當她看見老奶奶來了主動詢問: “您買點什么呀?”“我要買牙膏”。“我們這兒的牌子很多,有小白兔、中華牙膏、藍天六必治、還有高露潔,你要哪一種呀?”當顧客買完東西,她還會說: “您慢走!再見!歡迎下次再來!”而乙售貨員則正相反,他態度不好,從不關注顧客的需要。見人來了也不問要什么,顧客所要的東西沒有,他也不主動介紹商品,一直站在那里沒事干。即便顧客走,他也不說再見。結果顧客一來就愛找甲,而乙則沒人搭理,他很奇怪為什么賣不出東西?
2.討論:
(1)你喜歡哪個售貨員?為什么?
(2)為什么甲能賣出東西,顧客盈門,而乙則冷冷清清呢?他該怎樣做才是好售貨員。
3.小結禮貌待客的方式是態度主動又和氣。
4.請五至六名幼兒扮演售貨員,其他幼兒扮演顧客玩商店購物游戲,練習正確禮貌交往。根據情況,游戲可輪換角色。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元宵節
有益的學習經驗:
知道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叫花燈節。了解相關的民俗文化。
準備:
有關元宵節的錄相、元宵一盒、花燈等。
活動與指導:
1.猜謎語:湯園。說說這是過什么節的一種吃食。引出談話主題:元宵節。
2.觀看錄相元宵節。讓幼兒說說從錄相中看到了什么。
3.講解元宵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讓幼兒知道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征著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點花燈是為了讓節日的夜晚明亮,歡快。人們為了增添娛樂的情趣,還在燈上寫上謎語,讓大家來猜,猜中有獎,非常有趣。這個節日從古代傳下來的,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花燈的樣子越做越多,工藝越來越復雜,每年過節時,各地都有花燈展,鼓勵小朋友隨家人節日去賞燈。井告訴幼兒電視臺屆時還要播放相關節目,請大家注意收看,體驗全家一起過節的樂趣。
3.請幼兒觀看傳統花燈的樣子和吃元宵。說說自己見過什么樣的花燈,吃過什么餡的元宵。
備注:
關于元宵節的來歷,有這樣一種傳說。元宵節起源于漢朝。據說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雉)臨朝稱制,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雉死后,周勃、陳平等人掃除諸呂,擁立劉恒為帝,即漢文帝。因為掃除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這夜,漢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傳說,教師了解即可,不必詳細講給幼兒聽,若講,酌情簡化。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小鳥和牽牛花
有益的學習經驗:
1.學習同情別人的疾病痛苦,知道病中的人需要關心和幫助。
2.了解給病人送溫暖的方式。
準備:故事、及圖片。
活動與指導:
1.看圖聽教師講故事《小鳥和牽牛花》。(故事見附錄)
2.提問:
(1)故事叫什么名字?有誰?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鳥生病時心里怎么想?它對風仙花、小草說了什么?小草和鳳仙花又是怎么做的?
(3)為什么小鳥哭了?如果你生病時,沒人看你、陪你玩,你會不會難過?
(4)誰給小鳥送來了溫暖?牽牛花是怎樣關心生病的小鳥的?它的關心有什么用處?
3.請幼兒聯想自己說一說生病時的心情和痛苦的經歷,渴望得到哪些關懷,是誰給予了關懷,自己的心里怎樣想。
4.啟發:小朋友生病是很痛苦的事,得到關心愛護和幫助會感覺很幸福、溫暖。如果,小朋友、老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生病時,我們該怎樣讓他們也感到溫暖呢?我們應該說些什么話?做些什么事?
5.小結并肯定幼兒的想法,鼓勵幼兒付諸行動。
附故事:
小鳥和牽牛花
在一棵很高很高的大樹上,搭著一個鳥窩,里面住著一只小鳥。
小鳥每天飛到大樹下邊來,跟小花、小草一塊玩,在草地上捉蟲吃。
有一天,小鳥生病了。它孤單單地躲在窩里,心里很悶。小鳥想:“跟大樹下面的花兒、草兒玩玩多好!”可是它飛不下去了,只好慢慢地從窩里伸出頭來,對大樹下邊的鳳仙花說: “鳳仙花姐姐,我生病了,不能下來找你,請你上來跟我玩一會兒好嗎?”鳳仙花聽了,紅著臉兒說:“對不起,小鳥,我長得不夠高,也不會爬樹,不能上去和你玩了。”
小鳥又對大樹下面的小草說:“小草弟弟,我生病了,不能飛下來找你,請你上來跟我玩一會好嗎?”
小草聽了,搖了搖頭,說:“對不起,小鳥,我長得不夠高,也不會爬樹,不能上去和你玩了。”
小鳥看著鳳仙花和小草都不能上來跟它玩,嘆了口氣慢慢地把頭縮回去,躺在窩里哭起來了。
大樹下面的牽牛花聽見了,就繞著大樹用力往上爬。牽牛花爬呀,爬呀,爬到了鳥窩旁。
這時,小鳥已經睡著了。
牽牛花想讓小鳥知道朋友來看它,就輕輕的吹起它的小喇叭來:“嗒滴嗒滴,嗒嗒滴嗒……”一會兒,小鳥醒了,它睜開眼一看,咦?牽牛花站在旁邊吹喇叭呢。小鳥心里一高興,病就好多了。牽牛花看見小鳥的病好多了,就大聲吹起喇叭來:“嗒嗒滴滴嗒,滴滴嗒嗒嗒……”
小鳥隨著喇叭的聲音在樹枝上高興地跳起舞來了。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我家有誰
有益的學習經驗:
1.通過互相介紹家庭成員的情況,增近小朋友之間的個人情況了解。
2.認識家庭成員的勞動和家居生活,產生尊敬熱愛他們的情感。
準備:
幼兒自帶全家福照片,教師準備一塊展板或教室墻壁一角小房子數座。
活動與指導:
1.請幼兒觀察展板或墻飾一角帶有空白窗戶的幾座小房子。告訴幼兒,這是新建的房子還未有人入住。詢問幼兒是否樂于讓全家住進來?
2.入住新房、布置墻飾。請幼兒按小組為單位,每組幼兒將自己的全家福嵌入其中一座房屋。布置好后,互相欣賞。
3.教師請新住戶互相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以增近相互間了解。方式以一座房子―小組為單位,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是準?叫什么名字?做什么工作?是否和自己住在一起?每天在家做什么事情?
4.結束時,教師把座座小房子布置在準備開設的娃娃家的墻壁上方,告訴幼兒剛才大家通過介紹互相作了家庭情況的初步了解,希望小朋友回家各自觀察家人的勞動和家居生活,在即將開設的娃娃家游戲中扮演他們。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片說出自己和小班小朋友的不同,感受自己是一個中班的小朋友,為自己變能干而高興。
2、能用繪畫表達自己想和弟弟妹妹做的事。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我升中班了》
2、畫筆、畫紙。
活動準備:
一.談話引入
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現在是一名中班小朋友了,心里是什么樣的感覺,現在當哥哥姐姐了,和小班的弟弟妹妹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二.看圖說話
閱讀《小朋友的書.我升中班了》第5頁"我和弟弟妹妹不一樣",教師提問,幼兒自由表達。
1.第一幅圖上畫的是什么?你們還記得自己剛上幼兒園的時候的樣子和心情嗎?現在我們和小班的弟弟妹妹有什么不一樣?
2.第二幅圖上畫的是什么?我們還會做什么?我們與小班的弟弟妹妹有什么不一樣?
3.第三幅圖上畫的是什么?中班的哥哥姐姐在做什么?弟弟妹妹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我們還學到了什么本領和弟弟妹妹不一樣?
4.第四幅圖上畫的是什么?你想和弟弟妹妹玩什么呢?說說你想和弟弟妹妹一起做什么事情。
三.畫畫自己想和弟弟妹妹一起做的事
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和知道,完成后可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畫。
四.教師總結
總結中班小朋友和小班小朋友的不同,激發幼兒當各個姐姐的角色意識,為下一次活動做鋪墊。
(結束)
中班主題活動《不一樣的你和我》中有一堂社會領域活動《我和弟弟妹妹不一樣》。這堂課不僅要讓孩子們根據圖片說出自己和小班孩子的不同,而且還要感受自己是一個中班小朋友,為自己變能干而高興。活動一開始,我便直入主題:小朋友,請你們說一說我們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心里有什么感覺?一個問題拋出,舉手的孩子寥寥無幾,我納悶了:是他們沒能理解我的問題嗎?于是我換了種提問方式:小朋友,升入中班當哥哥姐姐了,你們高興嗎?(高興)除了高興你們還覺得怎么樣?接著五花八門的回答陸續的來了,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反思:老師提問方式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幼兒對問題的思考)。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我便接著剛才的話題順勢問孩子們:當了哥哥姐姐,你覺得哪些地方比弟弟妹妹能干了呢?刷,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舉起了雙手,說明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評價還是有的,看得出他們自豪,自信!想到這,我的心里無比高興!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一、對各種職業帽子具有探索興趣;
二、能夠認真觀察廚師、醫生、警察、建筑工人的帽子;
三、知道有些帽子可以代表職業,并能通過帽子分辨出;
【活動目標】
一、對各種職業帽子具有探索興趣。
二、能夠認真觀察廚師、醫生、警察、建筑工人的帽子,并能大膽表達自己的認識。
三、知道有些帽子可以代表職業,并能通過帽子分辨出人們從事的不同職業。
【活動準備】
物質:廚師、醫生、警察、建筑工人的帽子(數量與幼兒相當),家長資源(廚師、護士、建筑工人、警察)。
心理:認識幾種較為常見的職業,如醫生、警察等。
活動重點:知道有些帽子可以代表職業
活動難點:知道警察帽子的共同特點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跟老師打招呼
2、小朋友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一家帽子商店,看看那里的帽子,你都見過嗎?它會是給誰戴的呢?
3、集合:孩子們,這里的帽子可真多,是給小朋友們戴的嗎?那是給誰戴的呢?來,咱們坐下來說一說。
二、展開
1、商店的帽子是給工作人員戴的。
過渡:你看到了什么樣的帽子?誰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去把你認識的帽子拿過來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
幼兒一:這頂帽子什么顏色?像什么?會是給誰戴的?戴上看看,像不像?誰還看到了不一樣的帽子?(選擇4名幼兒)
安全帽的引導語:這頂帽子是給誰戴的?你摸一摸、捏一捏,什么感覺?很結實,建筑工人戴上它有什么好處?這是建筑工人的安全帽。
區分護士與醫生的帽子。
提問:這里的帽子到底是給誰戴的?
小結:這里的帽子是給廚師、警察、護士、建筑工人這些工作人員戴的。
2、帽子代表不同的職業。
引導:今天,帽子商店來了幾位顧客,歡迎他們。
家長:小朋友們好!
幼兒:叔叔阿姨好!
(1)引導:這些叔叔阿姨從事著不同的工作,你知道這位叔叔是干什么工作的嗎?(廚師站中間)我來變個魔術你就知道了!閉上眼睛,變變變,他是一位?從哪里看出來的?這頂帽子告訴我們叔叔是一位廚師!
請小朋友猜一猜這位叔叔是干什么工作的?我來幫他選一頂帽子你就知道了。他是一位?(建筑工人)
小結:你們瞧,帽子能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干什么工作的。
(2)還有兩位阿姨,這位阿姨是一位?這位阿姨呢?她們應該戴什么樣帽子呢?誰來幫她們選一頂合適的帽子?你想幫誰選?他們選得對嗎?
提問:小朋友們仔細看,這幾位叔叔阿姨的帽子一樣嗎?
小結:不同的工作有不一樣的帽子,帽子能告訴我們人們是干什么工作的。謝謝叔叔阿
姨,歡迎你們下次再來。(家長下場)
3、同一種職業,也有不同樣式的帽子。
(1)男女不同
過渡:剛才小朋友們為警察阿姨選擇了一頂這樣的帽子,其實,警察還有很多種帽子,你們瞧,我有一個魔術盒,只要我們一起說它會變出各種各樣的`警察帽子。
一起說“魔盒魔盒,變變變”,出示男警察的帽子,這兩頂帽子一樣嗎?這頂帽子是誰戴的?是男警察的帽子。
小結:男警察和女警察的帽子樣式不一樣。誰想戴上試試,一幼兒,他應該戴哪一頂呢?
(2)四季不同
一起喊“魔盒魔盒,變變變”,出示棉帽、夏帽,一下變出了兩頂帽子,這頂帽子很特別,你覺得會是什么時候戴的?誰來戴上試試,感覺怎么樣?這是警察的棉帽,有了它,就算是下雪,警察叔叔也不會怕冷了。
小結:不同的季節,警察的帽子也不一樣。
(3)接到報警電話,警察馬上要執行任務去了,戴什么樣的帽子呢?“魔盒魔盒,變變變”他們就會戴上這頂作訓帽去執行任務。
(4)你們猜我的魔盒還有帽子嗎?請一位幼兒當魔術師,一起喊“魔盒魔盒,變變變”,你們見過這種帽子嗎?誰戴這樣的帽子?(交警)
課件小結:男警察和女警察的帽子樣式不一樣;不同的季節,警察有不同的帽子;執行任務時的帽子和平時戴的不一樣;交通警察的帽子和普通警察的帽子也不一樣;警察的帽子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只要你仔細看,你會發現它們有相同的地方,(手指暗示)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帽子上都有一個標志,指一指,在哪?這是警察的帽徽,(ppt)只要看到了帽徽,就知道是警察的帽子。
(5)發現帽徽上的秘密。
你們看帽徽上有什么?一共有幾顆星?在哪里見過這五顆星?在我們中國的國旗上,也有這樣的五顆星星,看到這五顆星星我們想到了中國,有五顆星的帽徽會是哪個國家的警察才有的?
小結:這種帽徽是我們中國人民警察的標志。
小結:原來,帽子上還有這么多的秘密!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帽子,同一種工作,帽子也有不同的樣式和作用。
4、有的工作沒有帽子。
提問:你們喜歡這些帽子嗎?我也喜歡,我是一名老師,老師應該戴什么帽子呢? 小結:原來,有的工作有特別的帽子,有的工作是沒有帽子的。
三、結束:幼兒自主選帽子
過渡:接下來,我們來玩角色扮演的游戲吧,我想扮演護士,你想扮演誰?你呢?到帽子商店去選一頂合適的帽子吧!選好了嗎?誰在小醫院工作?站到這邊來,讓大家看看像不像?小警察在哪里?站到這邊,給大家敬個禮吧!敬禮!小建筑師在哪?小廚師?讓大家看看像不像?
大家都選好了帽子,走,我們回到班里到區域去玩游戲吧。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觀察各種各樣的小草,了解小草的多樣性。
2、認識有關愛護草坪的標志,知道要愛護小草。
活動準備:
1、家長與幼兒一起到野外尋找野菜,并拔2-3棵放入塑料袋。
2、蠟筆、紙張等。
活動過程:
1、感知
1)說說各自帶來的小草是什么顏色的?長得怎么樣?有什么用?他們是哪些小動物的食物?
2)帶幼兒進入可進入的草地,講講自己的感覺。
3)我們拔的野草和草坪上的小草一樣嗎?人們為什么要種那么多的草?
2、學習“愛護草地“的有關標志。
1)看一看、猜一猜,這些標志表示什么意思?
2)你還在哪里看到過這些標志?
3、畫標志
幼兒自己制作并張貼
反思:
通過活動,幼兒開始喜歡小草,喜歡周圍的植物,對他們充滿愛心和好奇心,更加懂得要愛護小草,保護環境。設計標志,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思考能力,并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把“愛護小草,保護環境”逐漸內化為自覺的行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背景分析:
活動以滑梯的自述引發了幼兒的一系列回憶,這正是幼兒園三年成長的掠影,聽著這個故事,幼兒會回想起自己經歷過的生活、學習片段,從而使自己對幼兒園的留戀情感體驗更具體、更清晰。在日常活動中玩滑梯,教師可以有意識的設問:小班的時候你是怎么玩的?中班的時候,你在這里發生了什么事?讓幼兒進行有意義的回憶、聯想、體驗幼兒園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給自己帶來過的樂趣。
本活動的教學目標是:讓幼兒從滑梯的回憶中感受到自己在成長,萌發對幼兒園的留念;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表達對滑梯的感激之情。
活動實錄及分析:
師:小朋友們,你們玩過滑滑梯嗎?
幼:玩過。
師:你們還記得在小班的時候是怎樣玩滑梯的?
幼:坐在上面一個個滑下來。
幼:要排好隊,不推不擠。
師:現在你們又是怎樣玩滑梯的?
幼:還是和以前一樣。
幼:更懂得了謙讓。
分析:通過問題:“你們玩過滑滑梯嗎?小班時是怎樣玩滑梯的?現在又是怎樣玩滑梯的?”讓幼兒回憶自己在小班和現在玩滑梯時的不同情景。
師:小朋友們都記得自己在小班、大班是怎樣玩滑梯的,滑梯也記得你們,滑梯還有很多話要對你們說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師:故事中的小不點,在小班時是怎樣玩滑梯的?
幼:一步一步爬上來,往下一看,那么高,小不點兒哭起來。
幼:小不點兒的媽媽上了滑梯,把小不點兒抱在懷里“忽悠悠”滑下來。
師:故事中的小不點成了中班的孩子,又是怎樣玩滑梯的?
幼:每天“蹬蹬蹬”,爬上滑梯,“哧溜”一下滑到底。不滑到滿頭大汗,他不肯回去。
師:到了大班,小不點玩出了什么花樣?
幼:他說滑梯是直升飛機,一下子就從空中飛下來,他把滑梯當飛船,自己當外星人。
師:今天大班的孩子和滑梯怎樣說的,滑梯又是怎么想的?
幼:滑梯,滑梯,我舍不得你。我要去上小學了。我會非常非常想你。
幼:我也會想你。你來滑滑梯,我很快活。滑著、滑著,你從害怕變得大膽。滑著、滑著,你從小不點兒變成大班的孩子。可是,我是滑滑梯,我要留在幼兒園里。這里還有那么多孩子喜歡我。歡迎你以后常回來看我。
分析:通過故事《滑梯的回憶》,讓幼兒再次回憶起三年中自己與滑梯間發生的趣事,從害怕、膽怯的小不點到膽大、勇敢的大孩子,滑梯陪伴他們度過了快樂的時光。
師:滑梯真好,你們從害怕變得膽大,從小不點變成大班的孩子,它一直陪伴著你們,給了你們那么多的快樂,你們想怎樣感謝滑梯?
幼:為滑梯清理身上的灰塵。
幼:給他畫一幅畫,作為紀念。
師小結:“小朋友們想出了那么多感謝滑梯的辦法,有的要給滑梯寫信,有的要給滑梯畫相,有的要給滑梯送花,有的要給滑梯折東西,有的要對滑梯說祝福的話,有的還要把滑梯打扮的很漂亮……為了實現小朋友的這些愿望,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白紙和彩筆,你們想好了要為滑梯做什么后,就自己去畫,可以自己畫,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畫。”
小朋友做的時候可要抓緊時間啊,現在長針指到幾,當指到幾的時候要做完。
老師觀察幼兒的操作,幫助遇到困難的孩子,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幫助同伴。
3、打扮滑梯。
師:“小朋友為滑梯做了那么多的事情,那我們怎樣讓滑梯知道?
分析:用“感謝滑梯”的方式讓幼兒大膽給滑梯裝扮,以表達對滑梯的感激之情。
案例分析:
活動《滑梯的回憶》旨在讓孩子們從滑梯的回憶中感受到自己在成長,萌發對幼兒園的留戀。我想,這樣的題材一定得結合孩子的切身感受。滑梯是孩子十分喜歡玩的一種大型玩具,發生在孩子與滑梯之間的故事一定有很多,孩子們一定會有很多話想說的。怎樣抓住情感主線讓他們有話想說,激發他們內在的情感,是我這堂課要抓住的點。主要通過讓幼兒回憶在滑梯上曾經發生了什么樣的事。孩子們興奮了,他們說起了以前的故事:和某某小朋友怎樣怎樣玩這個滑梯,玩得怎樣開心等等。看他們迫不及待想說的樣子,我就讓他們說給邊上的同伴聽聽。從孩子們的交流、表達中聽出他們對滑梯有著較深的感情,例如在交流自己怎樣感謝滑梯時,有的孩子說“我會永遠愛你”,有的說“到了小學,我還會來看你的。”有的說“我會想你的”,有的說“你臟了,我會幫你擦干凈。”從這也看出孩子理解、思維能力的不斷提高。
課后,我讓孩子們分組去親近滑梯,他們在組長的帶領下,一本正經地奔向滑梯,表達了對滑梯的喜愛之情。回來后,他們向我匯報,有的說:“我去親了親滑梯。”有的說:“我去對滑梯說悄悄話了。”
孩子就是孩子,在他們心中也有很深的情感,他們可以對沒有生命的東西賦予純真的感情,這就是孩子們可愛的地方。給孩子們上課,如果帶著情感去上,那么這就是一種享受。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陌生人"的含義,懂得不輕信陌生人的道理。
2.能初步識別陌生人的哄騙行為,樹立初步的防范意識。
3.提高遇到危險沉著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視頻:《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我不怕》PPT
2.歌曲《小兔子乖乖》
活動過程:
一、歌曲引入,了解哄騙提問
1.播放歌曲《小兔乖乖》。這首兒歌小朋友們熟悉嗎?這首兒歌的名字誰知道?那《小兔乖乖》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
2.小兔子開門了嗎?
3.小兔子是怎么知道大灰狼不是媽媽的?
教師小結:小兔子讓大灰狼把尾巴從門縫里伸進來瞧一瞧,判斷出這不是媽媽的尾巴。小兔子真聰明,遇到問題不慌不忙,動腦筋想辦法,值得我們學習。
4.提問:如果小朋友一個人在家,有人來敲門,你會怎么做呢?是所有的人敲門都不開嗎?(引導幼兒聯系實際思考判斷。并通過追問:是所有的人敲門都不開嗎?進一步引導幼兒判別自己的親朋好友等熟悉的人會開門,不認識的人就不開門。)
教師小結:當敲門的是自己熟悉的叔叔、阿姨時我們可以開門,不認識的人我們就不能開門,我們把這些不認識,不熟悉的人稱為"陌生人"。
5.討論:為什么不能給陌生人開門呢?(會騙人、會偷東西、會把小孩帶走……)教師小結:對,陌生人有可能是壞人,我們不能輕易相信陌生人。
二、觀看事例,引發思考
1.有個叫小雨的小朋友自己在街上玩的時候碰到了一位陌生的阿姨,我們來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2.播放視頻《不跟陌生人走》,到"阿姨想帶小雨走"停止。
提問:
(1)如果你是小雨,會跟那位阿姨走嗎?
(2)為什么?
3.我們看一下小雨到底會怎樣做,繼續播放視頻,請幼兒看完后提問:
(1)那位阿姨是怎樣把小雨騙走的呢?(她說媽媽有事,請她來幫忙接小雨的)
(2)這位自己稱是媽媽同事的阿姨小雨認識嗎?
教師小結:所以無論別人怎么說,只要你不認識的人都是陌生人,陌生人都不能輕易相信。(通過引發幼兒思考,讓幼兒進一步了解"陌生人"的含義。)
(3)小雨的好朋友用了什么辦法救小雨呀?
(4)我們怎樣判斷陌生人說的話是真是假呢?
(引導幼兒通過討論得出一些常用的判別方法,如:給家里人打電話,詢問警察叔叔,找老師幫忙等等)
4.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如果小雨真的被帶走的話,會有什么后果?(會被賣掉,被帶到其他的地方去,就見不到媽媽了)
5.總結:所以我們堅決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判斷推測,引發討論
現在我要來考考咱們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知道遇到陌生人應該怎么做了。
情景一:陌生人給小朋友玩具。
這幅圖上發生了什么事情?(陌生人給小朋友玩具)提問: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
播放情景二:陌生人給小朋友好東西吃。
這幅圖上發生了什么?(陌生人給小朋友東西吃)提問: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
播放情景三:陌生人帶小朋友找媽媽。
問題:遇到這幅圖上的情況你會怎么做?
教師小結:我們的身邊大部分都是好人,但也會有壞人。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也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做個機智勇敢的好寶寶。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社會《勇氣》教案12-06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11-24
幼兒園中班的社會教案12-16
幼兒園中班社會優秀教案04-21
幼兒園中班社會微笑教案05-13
幼兒園中班社會課教案09-05
幼兒園中班社會優質教案06-08
幼兒園社會教案中班06-23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06-01
幼兒園中班社會課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