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班級】大班
【活動要求】
1.讓幼兒在認識圓的基礎上,通過做做、玩玩,讓幼兒知道圓形的物體會滾動。
2.知道用輪子能省力。
3.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活動準備】
1.室外:
(1)裝有圓形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小推車;
(2)裝有除圓形以外的各種形狀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小推車。
2.室內:各種形狀的小積木,幼兒人手一套;裝有書籍的箱子一只,圓形的輪子兩個,小推車一輛,大積木一塊,每組一只盒子(裝有橡皮泥、硬卡紙、彩色紙、剪刀、牙簽、膠水、蠟筆)。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滾動圓形和其他形狀構成的物體
在室外供給幼兒裝有圓形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小推車以及裝著除圓形以外的各種形狀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小推車。教師:“這里有許多車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想一想,哪些車子的輪子會滾動?”
二、第二次嘗試:圓形的東西會滾動
1.在室內供給每位幼兒各種形狀的積木玩。
、倌銈兊淖雷由嫌惺裁葱螤畹姆e木?
②請你推動各種積木,你發現了什么?
③為什么圓形的積木輕輕一推會滾,而梯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的積木不會滾動呢?
小結:圓形的東西會滾動,因為它沒有角。
2.圓形輪子會滾動。
師:“人是很聰明的,人們利用圓形的東西會滾動的道理,制造出許多圓形東西,你們見過嗎?”
出示圓形輪子問:
、佟斑@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狀的?”(圓形)
②“輕輕推它會怎樣?”(會滾動)
三、了解輪子的功用(第一次嘗試:利用圓形輪做事,又快又省力)
1.請兩名幼兒把一箱書從A處搬到B處,問:“你們搬得動嗎?”(搬不動)
2.教師在箱子下,放置了4只萬向輪,再請兩名幼兒推動。問:“現在能搬動嗎?為什么?”
3.請兩名幼兒分別將兩堆大積木從A處運到B處,一名幼兒用小推車搬,另一名幼兒用手搬,看一看,誰運得又快又省力?
師小結:使用輪子做事,又快又省力。
4.了解輪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師問:“除了這些輪子外,你們在幼兒園和家里還看到過哪些地方有輪子?”(幼兒自由回答:汽車、飛機、火車有輪子,掛窗簾的軌道有滑輪,升國旗的旗桿上有滑輪,沙發下也有輪子等等)
四、幼兒自己動手制作輪子
1.教師向幼兒介紹手工盤里材料,請幼兒給汽車的車廂制作輪子(教師事先給幼兒每人準備一只盒子做車廂,并先在車廂下部打好穿牙簽的洞),幼兒把兩根牙簽穿入洞內。
2.讓幼兒利用硬紙、橡皮泥等材料做成輪子裝在牙簽上,即成一輛汽車,然后,拿著自制的小車到室外玩。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汽車是此刻社會最為常見的交通工具之一,隨著馬路邊主題的深入,孩子們對于汽車、馬路邊的一些常見事物很感興趣同時也充滿了好奇。透過前幾次的教學活動幼兒對于各種各樣的車及其一些常見的.標志都有了相關的了解和認識,本次活動“熱鬧的馬路”是幼兒操作包中的一個資料,需要幼兒透過自己的觀察和相關生活經驗說出這時什么地方,同時對于一些馬路上的常見標志進行一次鞏固和復習,透過粘帖的方式找到正確的位置。本次活動緊緊抓住這兩點透過說看做讓幼兒對于馬路及其周邊的事物有進一步的認識和感知。
活動目標:
1、嘗試將路邊常見的物體貼在相應的地方。
2、愿意關注馬路邊的事物,能在群眾面前表述。
活動準備: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馬路邊
1、看一看,馬路邊上有些什么?你是怎樣從哪里看出來的?
馬路的上面有一所學校(學校里有紅旗)
馬路的右上方是一個小區
馬路的左下方是一個公園(公園里有各種各樣的樹木,還有亭子)
馬路的右下方是高架(高架上有各種各樣的車子)
2、馬路的周圍有這么多的設施呀!
二、看一看:各種標志與建筑
1、你認識這些東西嗎?它們就應出此刻哪里?
斑馬線———馬路的中間
自行車、摩托車———馬路右邊
樹、垃圾筒、路燈———馬路的兩邊
公交汽車、卡車、小轎車、紅綠燈———馬路上
行人———斑馬線上
2、說說它們的作用。
三、做一做:熱鬧的馬路
1、我們一齊把這些標志和建筑貼在相應的學校、公園、高架橋、小區里,讓這條馬路變的熱鬧起來。
2、輕輕的沿著紙的邊邊一點點撕、,按照取下的圖片貼在相應的背景中。粘貼時沿著紙的虛線往后折一折,在灰色的地方涂上適量的膠水。
3、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貼呢?
4、馬路邊上還會有什么?你看到過什么?你能試著畫出來嗎?
5、幼兒各自介紹熱鬧的馬路。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今年我們這里出現了沙塵天氣。連續幾天的大風沙,孩子們只能躲在活動室里,失去了每天兩個小時戶外活動的快樂時光,孩子們沮喪極了。由于這種壞天氣使孩子們有了切身體會,每天都在討論著。我借此機會組織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認識"沙塵暴"這一天氣現象,及對人類的危害。
滲透目標:
知道植樹能控制風沙,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重點:
"沙塵暴"形成的原因。
活動難點:
植物能阻擋沙塵。
活動準備:
1、 在有"沙塵暴"天氣的日子里,引導幼兒觀察"沙塵暴"天氣的特征。
2、 收集"沙塵暴"天氣給人們造成的危害圖片、及錄相帶,供幼兒了解。
3、 一盤沙土、廢舊輪胎中種植的小麥。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活動-說說沙塵暴
1、 觀看沙塵暴的錄像,引出"沙塵暴"天氣提問:
1) 這是什么樣的天氣?
2) 你是從哪兒聽說的"沙塵暴"天氣?
二、 基本活動--知道"沙塵暴"形成的原因及植物能阻擋沙塵
1、 提問:"沙塵暴"天氣的特征:
風很猛,風中夾著很多的沙子,時間有時長,有時短。
討論:"沙塵暴"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2、 討論:為什么會出現沙塵天氣?沙子是從哪兒來的?了解"沙塵暴"形成的原因。
1) 播放人為的砍伐樹木、破壞草原,致使土地沙化的錄像。
2) 再提問:沙子是從哪兒來的?
引導幼兒說出多植樹,保護綠色植被。
3、 做小實驗。
1) 讓小朋友想辦法把一盤沙"吹"起來。
2) 請幼兒把廢舊輪胎中種植小麥中的土吹起來。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基本的逃生辦法,知道火災逃生的誤區。
2、感受火災的巨大破壞性,培養防火的意識。
3、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會幼兒做個膽大的孩子。
活動準備:
1、火災相關視頻一個。
2、逃生方法解析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引入:“上個星期,在上海發生了一件大事,有沒有小朋友還記得這個新聞?我們一起來看看一看!
二、基本部分
1、播放火災視頻。
提問1:“哪個小朋友可以告訴老師,在這個視頻里發生了什么?”(高樓失火)
提問2:“這是一個發生在高樓(9層以上,帶電梯)里的火災,如果是你住在這么高的、著了火的樓房里,你有什么辦法逃出來?”(冷靜處理)
2、展示逃生方法解析圖片(PPT形式)
“老師的一些朋友也知道火災逃生的辦法,我們來看看他們的辦法和小朋友的一不一樣!
提問1:“哪個小朋友可以給老師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著火的房間,驚慌的人,潑水等)
提問2:“這是兩個著火的房間,老師的朋友有的跑出了門,有的關著門往門上潑水,你覺得是因為什么?”(前者是屋內著火,后者是屋外著火)
提問3:“如果你住的高樓遇見了屋內著火的情況,你有什么好辦法?”(報火警,披上毯子,濕布捂鼻子,沿墻爬行)
提問4:“如果是房間外面著火,你出不去怎么辦?”(報火警,躲到陽臺)
提問5:“他們通過窗子逃生,你覺得這個辦法好不好?為什么?”(要成人幫忙且不適用于高樓)
提問6:“老師覺得,住在那么高的樓上,我一步一步走下來肯定沒有坐電梯快,為了快一點從著火的高樓里逃生,我要坐電梯,你覺得這個辦法好不好?”(火災中電梯斷電)
三、結束部分
1、防火措施討論
提問1:“小朋友們知道了火災逃生的辦法,那么,老師要問一問,你覺得做什么事情會讓火災發生?”(廚房;臥室電器、吸煙;樓頂放煙花;墻內電線老化等)
提問2:“那么,你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讓火災不發生或者在著火的第一時間就能把火給滅掉?”(滅火器)
2、將火災逃生方法與家長分享。
園任導師評議:
1、教師急于實現活動目標,各環節點到即止,沒有引導幼兒進行深入思考。
2、教師主導了活動,掌控多于引導,幼兒沒有充分表達看法的機會。
3、教師應根據幼兒的思維、表達水平有選擇的請幼兒回答問題。
同學評議:
1、教師沒有充分傾聽幼兒的表述,而是將自己的觀點“灌輸”給幼兒。
2、教師對活動的把握欠缺,某些環節的相互銜接不夠自然,缺乏過渡。
自我反思:
1、各環節的設計較為合理,但在活動中急于實現活動目標,各環節沒有充分實行。
2、提出的問題應該遵循一條較為明顯的邏輯性(如,可根據逃生工具從無到有,幼兒在不同的情境中各應采取怎樣的措施)。
3、在各種逃生方式的學習過程中應該以幼兒討論為主。在幼兒運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方法的探討由幼兒自己總結出合適的方式,學習新的經驗。
4、結束環節可以引導幼兒回顧活動的內容,由幼兒總結學習過的火災逃生的辦法。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目標:
1、 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毛細現象。
2、 培養幼兒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準備:
1、 毛巾、海綿、布、吸水紙、紗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若干。
2、 紅、黃、藍、綠顏色水及紅墨水,大白菜葉,細管(醫用采血管)若干。
3、 白色皺紋紙做成的紙花,塑料小碗若干。
4、 圖片(植物靠根須吸水,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等)
過程:
一、設置游戲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發現這些材料都能吸水。
1、 玩一玩:引導幼兒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幫水搬家。
教師:今天,老師請來許多水,可是它們現在住在小盤子里太不舒服了,它們想搬到寬敞的大盆子里,怎么辦呢?
它們想考考你們。不用倒的辦法,用小盆子旁邊的東西來幫水搬家。
2、 一說:你是用什么辦法幫水搬家的?
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結:這些東西都能幫水搬家,它們都能吸水。
3、 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能吸水?
幼兒園科學教案:神奇的小細管
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毛細現象。培養幼兒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侵参锬懿荒芪?)
二、教師設疑,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將新鮮的大白菜葉放入紅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葉漸漸由下向上變紅。
2、“細管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用細管去吸顏色水,當細管一接觸到水時,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發生了什么變化,鼓勵幼兒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細管”,掰開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紅了的“小細管”。
4、 幼兒欣賞圖片(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百合花等)
彎彎曲曲的像紅線似的“小細管”,了解生活中的無處不在的毛細現象。
5、 討論:毛巾、海綿、紗布,吸水紙里有“小細管”嗎?
小結:這些放進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東西里都有“小細管”,有的“小細管”很小很細不容易看見,有了這些“小細管”,毛巾、海綿等才會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師設疑:怎樣把白色紙花變成彩色的花呢?
引導幼兒想一想:能不能讓紙里的小細管來幫忙吸顏色水呢?
2、 幼兒操作,將紙樹變成彩樹。
四、結束。
幼兒將彩花送給樹媽媽,給樹媽媽打扮。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的教案08-03
幼兒園大班社會感恩教案11-23
幼兒園大班社會感恩的教案12-01
幼兒園大班社會《微笑》教案04-14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05-29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05-20
幼兒園大班社會的感恩教案11-30
幼兒園大班社會《合作》教案范本12-17
關于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09-29
精華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