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匯編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1
適宜年齡:25~30個月
適宜人數:
14人以內(成人、孩子各半)家長學習目標
1.知道25~30個月齡段的寶寶認知里外的三個等級及相應的指導方法。
第一等級:能用自己的身體感知里外方位。
第二等級:能指認實物的里面和外面。
第三等級:能指認圖片上物體的里面和外面。
2.學會觀察寶寶的行為,了解寶寶對里外的現有認知水平,學會在家里開展相關游戲。
寶寶發展目標
1.能在三種不同等級的活動中認知里外。
2.愿意并嘗試用各種材料進行探索。
活動準備
呼啦圈、手套和襪套(寶寶人手一雙)、糖果罐(寶寶人手一只)、各式糖果若干、黑色水粉顏料(人手一盤)、畫有盤子的圖片(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按目標難度層層遞進,家長可以選擇最適合寶寶的游戲,進行里外概念的認知。
1.問候環節(等級一)
(1)將一只呼啦圈放在地上,教師站在呼啦圈里向大家打招呼。
(2)每個寶寶依次上前,走進呼啦圈里向大家打招呼,然后跨出來回到原位。
2.小手小腳躲貓貓(等級一)
(1)教師示范戴手套、穿襪套,再把手和腳拿出來。
師:我把手和腳藏到手套和襪套里去了,看不見了;又拿出來了,能看見了。
(2)寶寶自己嘗試戴手套,穿襪套,再脫去。
師:寶寶們趕快把小手小腳都藏到手套和襪套里面。
3.調皮的糖果(等級二)
(1)教師示范,剝開糖果紙,把糖果裝進罐里。
師:看,調皮的糖果藏在衣服里面呢,衣服在外面把它包起來了。
(2)寶寶嘗試自己剝糖果,并裝進罐里。
(3)完成后請寶寶將糖紙放進垃圾桶里。
4.點點樂(等級三)
(1)出示畫有盤子的圖片,教師示范用一根手指蘸顏料,在畫面中的盤子里點一點。
師:我們一起來點點點,把黑黑的瓜子都點在盤子里面。寶寶注意不要把瓜子掉到盤子外面。
(2)請寶寶在畫面上玩點瓜子的游戲。
家長指導語
里外概念是空間方位認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寶寶日后行為習慣的養成、數學中的幾何學習、美術繪畫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基礎作用。25~30個月是寶寶里外方位認知發展的關鍵期。本次活動我們就提供了三個難度等級的活動來發展寶寶對于里外方位的認知。
等級一的兩個活動都是用身體去感知里外方位,家長可以用語言告訴寶寶身體在什么的里面或外面,幫助寶寶在感知的同時更好地理解里外方位。等級二和等級三的活動需要按要求指認事物的里外。當寶寶沒能正確指認時,家長不要急于糾正或代替,可以用游戲化的語言,如“瓜子掉到盤子外面去了,小花貓要吃掉了”來鼓勵寶寶嘗試。
家長需要認真觀察記錄寶寶的認知水平,根據寶寶的認知水平選擇相應等級的活動并進行指導。
家庭活動延伸
嬰幼兒首先是用自己的身體感知里外,然后能指認實物的里外,再能指認抽象畫面上物體的里外。為了讓寶寶循序漸進地掌握里外概念,在家里可以這么做:
1.用大紙箱、大傘等做道具,和寶寶玩躲貓貓、火車過山洞等游戲,讓寶寶用整個身體感知里外;在穿脫衣褲、鞋襪、手套時,讓寶寶用身體的局部感知里外。
2.結合日常生活為寶寶提供認知里外的機會,如把玩具放進筐里、把垃圾扔進垃圾桶里、把勺子放進碗里、把吸管插進飲料瓶里等,或是把水果放到盤子外面、把筆放到盒子外面等;還可提供俄羅斯套娃、套杯等玩具。
3.為寶寶提供紙、筆、膠棒、剪刀、顏料等工具,嘗試在一定輪廓范圍里涂鴉、粘貼等。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2
大龍球
主要目標:練習寶寶手眼協調能力,使寶寶感受肢體運動的樂趣。
活動材料:大龍球、空花球。
音樂:舒緩、優美的音樂。
指導要點:讓寶寶趴在大龍球上,在寶寶前方的地上放一個小空花球,家長雙手握住寶寶的小腿,向前方滾動大龍球,使寶寶的小手觸摸到前方地上的小空花球。當寶寶抓住時,大龍球往后滾動,寶寶即成半站立姿態。再把寶寶手中小空花球放到地上,游戲繼續重復進行。當寶寶不愿再玩時,可以讓寶寶斜躺在球上,家長向前后左右方向慢慢地滾動大龍球,使寶寶全身肌肉放松。然后,家長可與寶寶一起自由地玩大龍球。
爬過山坡拍響鈴
主要目標:練習手膝爬行過障礙。
活動材料:響鈴若干個,松緊帶l根2。3米長,山坡(自制)。
指導要點:①家長與孩子同坐在地毯上的一端,面向山坡和掛響鈴處。教師對孩子說:“寶寶,老師這里有好玩的響鈴,爬過來,玩響鈴吧。”家長鼓勵孩子爬過山坡拿響鈴,家長要重點指導孩子爬行的方法。②孩子練習用手拍打響鈴或由家長扶著身體用腳踢響鈴,使響鈴發出響聲,家長與孩子共同游戲,根據孩子的興趣可反復進行2~3次。
建議:①自制的山坡一定要穩固,以免孩子翻過山坡時摔下來,把孩子弄傷。②在家里,家長可用床上的枕頭做障礙,在不同的位置用有趣的玩具引誘寶寶練習爬行的動作,促進寶寶肢體的協調能力。
找皮球
主要目標:練習改變方向爬行。
活動材料:小皮球若干個。
指導要點:教師拿出一筐小皮球,將球拋撒在活動室里,并對孩子們說:“快爬過去撿皮球呀。”家長在寶寶快要追到球時,再輕輕將球踢開,鼓勵孩子繼續爬。在活動中要根據孩子的體質狀況掌握運動量,不要使寶寶過度疲勞、興奮。當孩子拿到球后,家長要及時鼓勵寶寶。
爬大山
主要目標:練習爬行翻越的能力,通過親子游戲,增強親子情感。
指導要點:家長躺下當做大山,邊說兒歌邊讓孩子往家長身上爬,當爬上大山的山頂時,家長和寶寶親一親、抱一抱,然后爬下山。
兒歌
爬爬爬,爬大山,
爬上大山看一看,
大山高,大山大,
山上風光美如畫。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3
活動時間:20xx年9月29日(星期六)下午3點整
活動目標:
1.通過中秋知識競答的形式,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基本的文化習俗。
2.通過一起過中秋,共同分享節日的快樂,加深對我國傳統節日的體驗。
3.動手操作能力的鍛煉。
4.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5.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1.視頻《月亮姑娘做衣裳》、爺爺為我打月餅、中秋月兒圓
2.請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一起收集關于中秋節的知識,(中秋節的來歷或者古時候的人怎樣過中秋節的知識,月亮的大小變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詩等等)
3.關于中秋節的知識小問答
4.盤子若干
活動流程:
各位家長好,感謝大家能來參加今天的活動,明天就是中秋節了,今天我們邀請了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陪我們一起歡度中秋,之前也讓家長和孩子們了解了相關中秋節的知識,知道了月亮在中秋節這天是最圓的,下面我們來欣賞一個故事感受月亮形狀的變化。
流程一: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看完故事老師總結:在一個月的時間里,月亮的形狀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上。
流程二:中秋知識問答小比拼
有關中秋節和月亮的知識有很多,下面就來考考我們家長和小朋友,來個"中秋知識問答小比拼"
1.八月十五又稱什么節?(b)
a月餅節 b團圓節 c故鄉節 d詩人節
2.中秋節又可以稱為什么?(a)
a仲秋 b月夕 c秋節 d追月節
3.在哪個朝代中秋節才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a)
a唐 b宋 c元 d明
4.月餅最初是用來做什么的?(a)
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饋贈親友的禮物 c節日食品 d地方小吃
5."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是誰的佳作?(a)
a王安石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6.在典故中,吳剛伐的是什么樹? B
a槐樹 b桂樹 c柳樹 d楊樹
7.以下哪個不是中秋節傳說? D
a嫦娥奔月 b吳剛伐桂 c玉兔搗藥 d迎濤神說
8.中秋節在亞洲其他國家也很盛行,在( b ),中秋節也叫感恩節。
a 日本 b 韓國 c 新加坡 d 馬來西亞
9.在古代月圓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a)
a悲歡離合 b天氣的好壞 c兇吉的象征 d身體是否健康
10."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是描寫中秋節的千古名句,它出自( a )
a 蘇軾《水調歌頭》 b 蘇軾《中秋月》
c 王建《十五夜望月》 d 辛棄疾《太常引》
游戲三 《猜燈謎》
1. 老師提前將若干燈謎藏在教室的各個角落
2. 請寶寶們站在教室中間,告訴寶寶們在教室內去尋找燈謎(并拿一個寫有燈謎的卡片,讓寶寶進行觀察,知道去找什么樣子的卡片)
(1)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圓盤,有時像鐮刀---月亮
(2)中秋歸來---八歸
(3)嫦娥下凡---月季
(4)中秋菊開---花好月圓
(5)明月照我還---歸有光
(6)舉杯邀明月---賞光
(7)舉頭望明月---當歸(藥名)
3. 找到后,交到自己的爸爸媽媽的手中,請爸爸媽媽去猜燈謎,用時最短的家庭獲勝。
流程四:合唱歌曲《中秋月兒圓》、親子表演
為了慶祝中秋節,我們小朋友學了一首新歌,一起來唱給爸爸媽媽聽。
老師還知道小朋友在家和爸爸媽媽也學習了新的兒歌和歌曲,歡迎大家到前面來表演。
流程四:親子制作月餅
我們中秋節必吃的一樣食品就是月餅,下面老師帶來了許多顏色形狀都很特別很漂亮的月餅,請大家一起欣賞,看到自己喜歡的可以用橡皮泥模仿著做出來,當然也可以發揮想象做出自己想吃的月餅。
流程五:月餅展示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后來取。
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只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
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小問題:
1.月亮姑娘為什么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為什么三次都沒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么變的呢? 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
教學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大班幼兒已經有多次中秋節慶祝的體驗,對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一定的了解。此次開展中秋節慶祝活動,更注重的是讓幼兒了解中秋節的有關知識,以及感受現代中秋節所特有的藝術性。
小百科: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是媽媽、奶奶等婦女的節日。
2、通過親子活動,萌發關心長輩的情感,增進與長輩之間的感情。活動準備:大鼓、球、布置節日氣氛的教室、旺仔饅頭、橘子、桂圓、勺、氣球、面具等。活動過程:
一.游戲:寶寶找媽媽――媽媽們戴上面具,孩子們分別去找自己的媽媽。
師:寶寶們,媽媽都戴上面具了,我們一起去找找自己的好媽媽,找到了就請媽媽坐上你的小椅子。
二. 談話:“媽媽(奶奶)真辛苦”
師:每年的3月8日是婦女節,就是媽媽、奶奶、外婆、阿姨等等女性的節日。今天,我們小朋友都把自己的媽媽請到我們幼兒園里過媽媽的節日了,開心嗎?
——請幼兒媽媽向幼兒介紹自己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這一天中自己所做的事情。重點說說在家忙許多家務,關心寶寶;在單位還有繁重的工作。
——幼兒互相說說自己媽媽或奶奶、外婆在家怎么關心自己的。
三.幼兒表演環節
師:媽媽每天都這么辛苦,我們愛不愛媽媽?媽媽好不好?那現在我們就一起唱首《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送給媽媽,祝媽媽節日快樂!好不好?
四.互動環節
(1) 擊鼓傳花游戲規則:老師背對擊鼓,當鼓聲停止時,花球落在哪個小朋友手里,哪個小朋友就和媽媽表演一個節目。游戲反復進行。
(2) 小腳踩大腳 游戲規則:小朋友的腳穿上鞋套踩在媽媽的腳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看哪一隊先走到終點,先到終點的那一隊為勝。游戲可反復進行。
(3)踩氣球游戲規則:幼兒在腳上系兩個氣球,媽媽去踩其他幼兒的氣球(一分鐘),最后看誰剩下的氣球多為勝利。
(4)“揪尾巴” 游戲規則:媽媽游戲規則游戲將自己的孩子背起來在保證自己孩子不從自己的背上掉下來的同時去揪別的家長的尾巴,揪掉尾巴的家長取消游戲資格。一次8組家庭參加逐漸淘汰。
(5)媽媽找寶寶師:一開始我們寶寶玩了找媽媽的游戲,寶寶們都很幫,一下子就找到了媽媽,那我們現在也考考媽媽,好不好?蒙住媽媽的眼睛,讓媽媽來找我們好不好?但你們一定不可以有聲音哦。
(6) 剝橘子、桂圓,用勺喂媽媽吃旺仔饅頭師:媽媽平時很辛苦,以前在家里,都是媽媽剝橘子給我們吃,現在我們長大了,會做很多事情了,今天讓媽媽好好兒休息一下,我們自己來剝橘子給媽媽吃,好嗎?看一看,哪個寶寶最會剝橘子,剝的最快。
(7) 贈送禮物媽媽將自己畫的.,粘貼的,剪的等作品送給自己的媽媽,讓她們看到自己的本領,認識到我們在長大。五.活動結束師:今天我們寶寶和媽媽歡聚一堂共度媽媽的節日,開心嗎?我們寶寶以后要做讓媽媽天天開心的寶寶,最后我們在一起送媽媽一首《媽媽節》的兒歌,祝所有媽媽們青春永駐、幸福永存!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內容:
釣魚、夾珠子、旋轉蓮花
二、活動目的:
1、體驗參與娛樂游戲的樂趣。
2、掌握簡單的用筷子的技能,并能按意愿選擇材料進行游戲。
三、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魚、釣魚竿、玻璃珠、筷子、半個的乒乓球等若干。
環境準備:三盆水、三組夾珠子、兩組旋轉蓮花。
四、 活動過程:
1、以游戲的口吻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師:今天,小象要來和我們班的小朋友進行游戲比賽,在比賽之前小朋友要先學會一個本領----用筷子夾珠子
2、師講解示范使用筷子的簡單技能。
師: 先拿起一雙筷子,大拇指在筷子的上方,食指繞過筷子和大拇指輕輕碰在一起,中指輕輕靠在筷子上,其它兩指自然放著.現在小象要來夾珠子,一起數數看它夾了多少?小象夾完了,它還想再玩,就用筷子再把珠子一個一個的夾回去,然后接著再玩.等一下小朋友也可以像它一樣,邊夾邊數,夾完以后,再把它夾回去
3、師介紹場景布置,引導幼兒進行游戲。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設想:
為了讓孩子們充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感受濃濃親情,培養動手能力,我們熱情的邀請家長走進班級,與幼兒一起團團圓圓包餃子,熱熱鬧鬧過新年。希望這不僅是一次慶祝新年的包餃子活動更是一次增進親子感情,感受班級大家庭的溫暖,培養孩子們禮貌、大方、分享、合作、參與動手、品嘗美味、繼承中華傳統等的良好教育契機。
二、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包餃子的親子活動,體驗勞動的快樂,增進親子間的感情,營造過新年的熱鬧、快樂氣氛。
2、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
3、借此機會,促進家長間的溝通交流,增進親子、家園相互之間的情誼,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二、活動時間:20xx年1月15日 下午2:30——5:30
三、活動準備:
1、事先召開家長會,選出桌長3名家長(負責整個組的管理,工作分配);副桌長3名家長。以自薦或老師推薦的方式選出,較有組織能力的家長組織幼兒開展游戲。自薦選出會和面、搟面皮的家長6名。
2、家長帶搟面杖6跟、面板、電磁爐3個、電磁爐配套鍋具3個
3、一次性桌布、幼兒用碗、家長用餐盤、筷子、菜盆、大餐盤
4、制作各1、2、3大組分組標記及幼兒名單標志
5、將活動流程單貼在教室和餐廳門上,便于家長參與活動
6、制作任務卡四張,根據各組任務由教師分發給各組桌長
7、兩個電磁爐在教室、一個在餐廳
8、游戲材料——每個家庭一副撲克牌
四、活動地點:中三班教室、餐廳、舞蹈班
五、活動要求
1、本次親子活動盡量是孩子的爸爸或媽媽參加,在整個的活動過程中家長們不僅要照顧好自己的孩子,還要力所能及的幫助、照顧班級的其他孩子,家長們要給孩子起好示范、榜樣的作用,活動中積極主動、團結合作、有謙讓精神。活動結束時,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通力合作一起收拾,把教室整理的干干凈凈。
2、由于寢室空間較小,照顧孩子起床,整理床鋪的家長人數有限制,約15名(家長會時報名)請幫助起床的家長一定要準時。
3、由于使用了電磁爐燒水,家長要照顧好自己的孩子,避免燙傷事故發生,成餃子、添餃子都請家長操作,幼兒不靠近電磁爐
4、為保證食品衛生安全,和面、搟皮、制作餡料的家長要戴口罩操作.
5、教師監督家長及孩子在制作餃子和進餐前做好手部清洗工作。(家長用自己孩子的擦手毛巾)
6、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吃餃子,但是由于人員較多,不能保證能讓大朋友吃飽,希望家長諒解。
六、活動大致流程:
2:30——2:50 15名家長負責組織孩子起床,整理床鋪(指導教師:三名老師)
2:50——3:10 家長組織孩子入廁、洗手、喝水、吃點心(指導教師:楊、孫)
3:10——3:20 由楊老師向大家宣布游戲活動內容,介紹各組桌長,組員,向桌長們分發任務單一
3:20——3:40 1、家長孩子一起在教室摘韭菜,收拾整理場地。(指導教師:楊、孫)
2、請負責和面的家長在餐廳和面,搟皮(指導教師:董)
3:40——4:10 給桌長發任務單二
1、親子游戲(在舞蹈班游戲): 由家長組織幼兒玩“撲克牌搭高樓”的游戲,(游戲詳情附后)(指導教 師:楊)
2、四個桌長家長負責布置教室包餃子場地(拉桌子、椅子、鋪桌布)(指導教師:孫)
3、和餡料家長組織幼兒洗韭菜、并送到廚房處理 ,回教室后和餃子餡(指導教師:董)
4:10——4:40 發任務單三,分組包餃子
1、2組幼兒與家長一起坐在教室包餃子(指導教師:楊、孫)
3、組幼兒與家長一起坐在餐廳包餃子(指導教師:楊、董)
4:40——4:50 大家一起收拾整理,布置就餐環境(指導教師教室: 楊、孫 餐廳:董)
4:50——5:00 請3名桌長負責煮餃子,3名副桌長負責給各組分發(三個電飯鍋分別由三名教師看管)
5:00——5:30 歡歡喜喜吃餃子
5:30——5:50 發任務單四
大家一起收拾整理教室、清洗餐具、活動結束。(指導教師:三名老師)
親子游戲一:撲克牌搭高樓
活動準備:每個家庭準備一副撲克牌
活動地點:舞蹈教室
活動過程:
以家庭為單位,利用撲克牌用折、卷、疊、圍合等方法,搭出高高的撲克牌高樓,比比哪個家庭搭出的高樓最高,造型最奇特。教師用相機幫助記錄修建成果。
親子游戲二:泡泡糖
玩法:親子面對面站,當聽到帶頭人說:“泡泡糖”時,一起回答“粘哪里?”帶頭人回答:如“粘眼睛”這時親子相互摸到對方的眼睛。游戲可以更換帶頭人,玩數次。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7
【活動準備】
袋鼠跳袋6個、皮球四個輪胎兩個幼兒制作好的禮物——領帶
【活動過程】
1、送給爸爸禮物
2、親親爸爸說說悄悄話
親子游戲:
1、親子接力賽。
2、游戲方法:每個爸爸背著自己的寶貝,全班分成兩組。
2、袋鼠跳
六個幼兒一組,爸爸在對面等待。
3、頂球走
游戲方法:
幼兒用頭頂著皮球在爸爸的肚子部位。
4、集體親子舞蹈《火把節》
4、全體合影
5、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父親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現代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繁忙、威嚴,孩子與爸爸接觸交流的機會甚少。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通過線的變化感知直線和曲線,并能用身體動作簡單的表現。
(2) 和媽媽一起玩線,變線,感知親子玩線的快樂。
活動準備:
用皺紋紙剪成的線若干。
活動過程:
一、感受直線和曲線,直線跳波浪舞和圓圈舞。
(1) 直線跳波浪舞。
教師:分別拉住線的兩端,上下抖動手腕,直線跳波浪舞。
(2) 直線跳圓圈舞。
教師:抓住線的一端,手畫圈,直線跳圓圈舞。
二、媽媽和寶寶一起讓直線跳波浪舞和圓圈舞。
(1) 一起跳波浪舞。
師:媽媽抓住線的一端,寶寶抓住線的另一端,媽媽和寶寶手腕上下抖動,直線跳波浪舞。
(2) 一起讓線跳圓圈舞。
師:媽媽抓住寶寶的手,和寶寶一起手畫圈,直線跳圓圈舞。
三、用身體變線,嘗試用身體表現線的變化。
(1) 身體的線跳波浪舞
師:把手臂伸直,也變成一條直線了。手臂上下動,也跳波浪舞拉!
(2) 寶寶和媽媽線連線跳圓圈舞。
師:媽媽和寶寶身體的線連起來,跳圓圈舞。
休息活動:家長帶寶寶喝水、拉尿。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9
1、毛毛蟲
游戲目標:體會親子共同游戲時的平等,和諧。
游戲道具:小呼拉圈,獨木橋,易拉罐
游戲規則:每個家庭派出一個小孩和兩個大人,三人排成一列縱隊,第一個圈套在前面兩人身上,第二個圈套在后兩人身上,從起點出發,途中經過獨木橋、木樁,到達終點后返回,以最先回到起點的家庭獲勝。
2、小袋鼠拍球樂
材料準備:球7個。
游戲目的:訓練孩子對身體的控制能力。
游戲規則:讓孩子雙手抱緊爸爸(媽媽)的脖子,雙腿夾緊爸爸的腰,像小袋鼠一樣緊緊掛在爸爸(媽媽)的胸前,爸爸(媽媽)俯腰拍球,到達終點后放下孩子,親子抱球跑回,用時最短者為勝。
3、接球游戲
游戲目標:練習投擲動作,培養孩子的協調性和靈敏性。
游戲道具:球、塑料桶
游戲規則:孩子投球,家長用塑料桶接球,在規定的時間內(限時1分鐘),接球最多者獲勝。
4、抬花轎
游戲目標:體會共同游戲的樂趣,增進親子情感的交流。
游戲規則:每個家庭一個小孩和兩個大人,兩個大人搭起手孩子將孩子托在手上。聽到口令后,由起點線出發至終點返回,最先返回者獲勝。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背景:
我們班的小朋友最喜歡聽故事了。平時小朋友們之間談論得最多的也都是“我爸爸.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里面講的……”.“我家里有動畫片,里面講的……”。在這樣的談論過程中.孩子們極大的豐富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游戲活動中,大家都爭先恐后的講述自己學會或者是創編想象的故事。在今年的“母子讀書”故事會的比賽活動中,我們班先后開展了請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共同表演故事的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 “找朋友”是其中之一。這個活動讓小朋友過足了故事大王癮同時也讓幼兒在與家長、與同件的相互合作中學會合作,學會交往.增強了表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力。
系列活動:
1、“小小”故事會。
2、“親子”讀書賽。
3、給圖片涂色。
活動目標:
1、找出有因果關系的圖片進行講述,根據圖片編故事,發展創編能力。
2、發展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
相關領域:語言、藝術
適用對象:中班幼兒
教學方法:看圖片、討論、游戲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張圖片。(上次活動請幼兒涂色) 。(圖片內容為A、B、c三組每兩張一組。)
2、頭飾若干、皺紋紙、剪刀、回形針等。
活動過程:
一、自由講述
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每人一張圖片,幼兒自由講述(家長坐在幼兒身后)。師:今天,老師將上次活動時小朋友涂色的圖片發給大家。請小朋友仔細地看一看自己手中的圖片,講一講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小朋友們相互之間可以隨意地講講說說,也可以跟你們爸爸、媽媽商量著講。教師啟發幼兒仔細觀察圖片,講清圖意,理解內容。
評議一:該教師沒有套用傳統模式一一指定圖片講述或提出問題講述,而是一開始就讓幼兒人手一張圖片講述,這樣做有好處。其一,符合幼兒心理特點,.幼兒控制能力差,難以做到一開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指定的圖片上,而讓幼兒看看自己手中的圖片.讓幼兒隨意與別的小朋友交流,自己支配注意力,很適合幼兒無意注意占優勢的特點。其二、有利于激發幼兒興趣、圖片是幼兒親手勞動的成果,幼兒講起來必然會積極、主動。其三.為下一步講述做鋪墊,幼兒的講述需要有一個觀察理解的過程,自由講述有利于這個過程的完成。
二、找朋友
師:小朋友手中的這些圖片還有一個小秘密呢,每兩張圖片是一對好朋友。講的是同一件事情,也就是說.我們小朋友可以根據自己手中的圖片去找好朋友,你手中的圖片必須與你好朋友手中的圖片講的是同一件事情。1、幼兒找朋友,換座位。找到朋友的小朋友將座位換到一塊兒。(家長同樣調換座位)2、提問: “你為什么找他做好朋友?” “你們誰應該排在前面?誰應該排在后面?”啟發幼兒對每組兩張圖片的排列先后進行討論,明白因果關系。
評議二:老師指出了圖片的秘密,兩張圖片是一對好朋友,由于幼兒是人手一張圖片,這樣呢,每兩個幼兒也就成了一對好朋友,極大的調動了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而在幼兒找朋友的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向幼兒進行詢問,讓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能調整思路,了解幼兒的不同想法和做法。
三、創編小故事表演講述
1、師:每一對好朋友都可以編成一個很有趣、很動聽的小故事。現在,就請小朋友來做“故事大王”,好朋友之間相互合作,用自己的小圖片,和你的爸爸、媽媽一起來編、講、表演故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頭飾、皺紋紙、回形針等一些物品,小朋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故事的道具,呆會兒表演時可以用,可以請你們的爸爸、媽媽和你們一起表演。
2、家長與幼兒共同創編想象,老師巡回指導。
3、幼兒與家長各種同邊講故事邊表演。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親子活動幼兒園教案08-26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09-07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08-21
親子活動幼兒園教案08-18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范文09-09
有關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09-28
幼兒園親子活動小班教案03-15
幼兒園大班親子活動教案03-05
幼兒園中班親子活動教案05-26
幼兒園中班親子活動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