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合集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1
美術活動:假如我有一條尾巴 (大班)
設計意圖:在開展《動物》這個主題時,幼兒對于動物的尾巴非常感興趣,有個小朋友說:“猴子真好有一條尾巴可以在樹上蕩秋千”;有的小朋友說:“松鼠的尾巴可以當降落傘,真好”......于是,我設計了該美術活動,讓幼兒看看、想想、畫畫、講講,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對尾巴作用的聯想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鼓勵幼兒大膽夸張的作畫,3、培養幼兒的幽默感。
準備:
1、各種各樣小動物和尾巴的圖片。(圖另附)
2、幼兒用紙、勾線筆。
活動過程:
1、引題
2、今天,老師從動物園里帶來了許多了東西?你們看是什么?(尾巴)
3、那你們看有些誰的尾巴?(幼兒自由講述)現在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為尾巴找一下它們的主人。(依次請小朋友上來找)那它們的尾巴有什么用嗎?
教師小結:猴子的尾巴可以蕩秋千、牛的尾巴可以趕蚊子、松鼠的尾巴可以當降落傘、魚的尾巴可以控制方向……
4、大家摸摸自己看有沒有尾巴,那假如你有一條尾巴你想要一條怎么樣的尾巴?用它來干什么?(幼兒自由講述)
5、有了尾巴以后可不要把小手給忘了,怎么樣讓你的尾巴和小手一起用起來呢?(幼兒講述:我用我的小手------我用的尾巴-------)
6、幼兒作畫
7、教師巡回指
8、引導小朋友把剛才想了很多現在你們把想到的畫在紙上告訴老師。(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發揮想象的作畫)
9、教師講評
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
10、結束
現在請小朋友帶著自己的圖片去講給其他的小朋友聽。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感受京劇文化的同時,對利用自然物的操作感興趣
學習用水粉在溪灘石上描繪臉譜
提高細致動作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在溪灘石上繪畫臉譜,對利用自然物創作感興趣
難點:能較細致地作畫,保持衣物干凈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學過在紙上畫臉譜;帶幼兒去小溪邊撿溪灘石玩耍
物質準備:光滑圓潤的溪灘石若干、小號水粉筆、各色顏料、抹布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出示溪灘石, “這是我們在小溪邊玩耍時撿回來的漂亮小石頭,它象什么呢?”幼兒自由回答,激發興趣。“溪灘石真象一張張可愛的臉蛋呀!我們給它們畫上臉譜吧!”
二、講解示范
1.請幼兒回憶臉譜的繪畫方法及注意點。
2.教師邊講解邊示范:首先要觀察溪灘石的形狀,再依形設計。石頭比較小,我們畫的時候要非常小心、仔細,不能把顏色弄混。
三、幼兒繪制
1.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畫出臉譜的輪廓。
2.鼓勵幼兒大膽用色。
3.提醒幼兒要細心、集中注意,不要把顏色弄混,并要保持衣物干凈。
四、講評
請幼兒把自己的作品擺放在美術角互相欣賞,組織大家說一說自己畫的臉譜有什么特別之處,談談自己喜歡誰的作品并說出理由。引導幼兒體會自然物的神奇以及帶給我們的美感。
活動延伸
把一些形狀各異的溪灘石放置在美工角中,幼兒可以在自選活動中隨意繪制彩石。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3
一、目的:
1、通過談話、討論等形式,幫助幼兒回憶、整理十字路口的主要特征,為幼兒的美術表現準備豐富的經驗。
2、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十字路口不同方向的汽車、行人、建筑物等。
二、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豐富幼兒關于十字路口的生活經驗,了解相關的交通規則,并帶幼兒實地觀察各種各樣的十字路口。
密密麻麻的標志線體現了小作者獨特的視角與觀察能力。
2、有關十字路口的碟片,記號筆、繪畫紙若干。
三、過程:
1、通過談話、討論等形式,引導幼兒回憶十字路口的情景,說說十字路口有些什么特點,需要遵守哪些交通規則。
2、啟發幼兒想像:如果坐在飛機上看,城市的交通是怎樣的?十字路口看上去像什么?
3、通過觀看碟片,了解各種各樣的十字路口,進一步加深對十字路口的感性認識。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引導幼兒特別關注十字路口的形狀、紅綠燈、交通警察以及各種汽車、騎車人、斑馬線、街景等。
4、教師示范十字路口的繪畫方法,講解車輛行駛的方向規則以及紅綠燈的`位置。
5、幼兒繪畫,引導幼兒大膽地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十字路口的相關景物,啟發幼兒想像十字路口可能出現的情景,如交通堵塞、車禍等,鼓勵幼兒大膽表現獨特的畫面,對能力弱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小作者把表現的重點放在了坐車上班的人上,盡管人物動態變化不多,但不乏童趣。
6、展示幼兒作品,重點引導幼兒互相交流。
四、評析:
這則美術活動設計較好地體現了幼兒美術教育的基本要求,它們強調孩子生活經驗的積累,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及相應的年齡特點。我們知道,幼兒的生活經驗越豐富,對周圍事物理解越深刻,美術表現的情感、素材就越豐富,進行美術活動的動力也就越充足。從這個意義上講,從幼兒生活中尋找具有豐富視覺、情感經驗的題材是培養幼兒審美感知能力、審美情感、審美創造能力的重要環節。
從活動《我看到的十字路口》可以看出,教師十分重視挖掘、積累孩子關于十字路口的視覺及情感經驗。除借助錄像、圖片等資料外,教師還要求家長帶領孩子觀察十字路口。在此基礎上,孩子對十字路口的討論就顯得比較充分。另外,教師只為孩子提供十字路口基本型的示范,而不提供完整的范畫,這樣就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自由表現的空間,促使他們敢于將所知道的、所想到的自然地、富有個性地表現出來。小作者表現了十字路口繁忙的景象,其中各種行進的汽車、騎車人、拍電視的記者、車站等,均體現了小作者豐富的生活經驗和表現力。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會使用繪畫、剪貼的方法制作書簽。
2.了解書簽的作用,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實物書簽。
2.鉛畫紙、彩筆等。
活動過程:
1.欣賞各種漂亮的書簽,初步了解書簽的作用。
(1)出事一個書簽,了解書簽的作用。
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是做什么用的?
(2)原來書簽可以幫我們愛護書籍,記下書看到哪里。
2.討論書簽的制作方法。
小朋友,上學以后你們也會用到許多的書,讓我們來做一張漂亮的書簽吧!
(1)大膽暢談自己的創意。
3.幼兒操作,鼓勵幼兒選用不同的材料及制作方法。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能畫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坐、走、跑等基本動態。
2、大膽想象進入小學后的情境,進一步增強進入小學的光榮感。
二、活動準備
已經多次欣賞過小學生活動的照片或已參觀過小學。
三、活動過程
1、談談對小學生活的印象。
提問:你在參觀小學時,看到小學生都在干什么呀?
2、想象自己做小學生的摸樣。
教師:我們長大了,做小學生了,想象下自己的樣子,你的小伙伴在做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繪畫范例。
3、大膽展開想象,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理想。
提醒幼兒自己的模樣特征要畫明顯,人物形象稍微畫大一些,簡單畫出人物走、坐、跑的基本動態,并注意要將畫面安排的合理、豐富。
4、舉辦"我是小學生"的展覽會。
鼓勵幼兒努力學習,做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幼兒園的主要建筑和景物,用繪畫表現幼兒園的樓房、運動器具以及花草樹木。
2、根據幼兒園建筑結構和景物位置,學習合理布置畫面。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在幼兒園里散步,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樓房、運動器具、周圍景物等。
2、組織幼兒進行建筑游戲“我們的幼兒園“,初步掌握幼兒園的布局。
3、彩色筆蠟筆、畫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我們的幼兒園美不美,你們想不想把這么美的幼兒園畫下來,今天就畫“我們的幼兒園“好不好?
2、引導幼兒回憶觀察過的幼兒園的布局
教師:你們在園里看到了什么?幼兒園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門窗在哪里,是什么形狀的?園內還有些什么東西,這些東西放在什么地方?樹和花長在什么地方?它們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
3、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先仔細想好,然后再動筆。在紙上先畫樓房,再畫運動器具和花草樹木,將房子畫大一些,畫在主要位置上。如果幼兒畫面較空,適當啟發幼兒補充內容。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教師組織幼兒互相欣賞作品,找一找哪張畫上的房子畫得很平穩;哪張畫上畫的幼兒園里的東西最多等。
小結:我們的幼兒園真美,今天大家把我們的幼兒園畫下來了,我們要愛護幼兒園的一切東西,使幼兒園永遠都那么美麗。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7
美術活動:陽光下的樹林
目標:通過觀察、擺放感知物體的遠近關系,并能嘗試用水粉表現陽光下的樹林,初步積累寫生經驗,美術活動:陽光下的樹林-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重點:表現陽光下的樹林
難點:理解近的物體清晰,遠的物體模糊,能初步表現。
準備:
1.各種樹模板(清晰和模糊兩種)
2.深綠、淺綠、黃色、橘黃、咖啡、黑色皺紙碎片
過程:
一.觀察:感知各種樹,初步感知物體遠近關系。
師:你們看見了哪些樹?它們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二.擺放:理解遠近關系。
1.實物擺放BR P/P(1)師:這里有許多樹,請你們來擺擺看,哪些放在前面,哪些放在后面,為什么?
(2)幼兒分組擺放,教案《美術活動:陽光下的樹林-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3)師總結:近的樹葉子清晰放在前面,遠的樹模糊放在后面。
2.皺紙表現樹
(1)師:樹有哪些顏色?(幼兒邊回答,教師邊出示皺紙。)這么多顏色呀,那么我們先用皺紙來試試看,做一幅陽光下的樹林。
(2)師生共同撒皺紙
邊撒邊小結:近的樹顏色對比強烈、筆觸小,遠的樹顏色相近、筆觸大。
三.自由創作
師:你想畫哪些樹?哪些在前,哪些在后?還有些什么?
這些樹可以用什么筆觸來畫?
四.欣賞交流
師:誰的樹林最美?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8
一、設計依據
《綱要》中指出5至6歲的幼兒知識經驗相對豐富。他們獲取知識、動手的欲望比較強烈。因此,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支持、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各種美術方式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想。才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想象力,促進身心發展。我們班幼兒有畫線描畫的經驗,但不能很好的去設計,因此,我根據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從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嘗試設計線描畫為目的,從而設計了此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一)引導幼兒嘗試用各種線條裝飾盤子。
(二)鼓勵幼兒大膽裝飾,提高幼兒表現美的能力。
三、重難點
(一)重點:用不同線裝飾盤子。
(二)難點:引導幼兒設計不同的圖案。
四、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喜歡畫畫、會使用線條裝飾。
(二)物質資料準備:紙盤子若干、水彩筆、范例畫。
五、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語言導入:以提問的方式進入主題。
老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兩個盤子,你們看,我的兩個盤子有什么不同呀?哪個更漂亮呢?
2。引導幼兒說出:一個畫畫了、一個是空的。畫畫的最漂亮。
3。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
老師:我這還有好多空盤子呢?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幫老師一起來裝飾盤子呀?
(二)基本部分
1。讓幼兒先欣賞一些優秀的線描作品,感受線的不同變化。
教師提問:大家看看從這些線描畫中,你們發現線都有什么不同。
(1)觀察線條的形狀,有直線、曲線、波浪線。
2。教師示范線描畫中常用的線條運用。
(1)小朋友在繪畫是注意線條的組合,粗與細、直線與曲線的使用。
(2) 線與線之間的空細,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幾何形來豐富,如圓形、三角形等。
3。發給幼兒紙盤,教師輔導,幼兒操作。
(1)鼓勵幼兒大膽畫線描畫,老師適時指導個別幼兒。
(三)結束本分展示幼兒作品,體會畫畫的樂趣。
老師請幾位幼兒到前邊展示,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畫的是什么,用到了哪些線條。老師:咱們小朋友們畫的都很好,把你們的作品放到美工區來展示,讓大家都來欣賞,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9
大家還記得幼兒園哪些好玩的活動的呢,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春雨教案,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活動前思考
1、教材分析
春暖花開的季節,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周圍都披上了綠的春衣,紅的春袖。讓我們感到了一股濃濃的春意。我班幼兒心中也下了一顆種子,他們渴望春雨快快落下來,滋潤種子發芽、長大。就如詩歌“春雨”里描寫的“下吧!下吧!我要發芽。”無論是大自然的植物還是動物或者說我們人類,都急切地盼望著春雨的到來。我設計的“春雨”這一教學活動就是讓幼兒用藝術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重點:用擬人化的方式有規律地畫春雨。
難點:運用多種技能表現地面上的人物、動物或植物等在迎接雨點的快樂場面。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擬人化的方法有規律地排列雨點。
2、能運用遮蓋、連體等方法讓地面上的物體變得豐滿。
3、體驗春雨帶給人們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幼兒作品范例畫幾幅。勾線筆、蠟筆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1、討論與思考。
*集體朗誦詩歌《春雨》。
*提問:
師:春雨給誰帶來好處?還有誰也喜歡春雨?
(評析:讓幼兒回憶詩歌內容,說說春雨給大自然的作用,逐步分析概括事物的情感。發展幼兒的想象思維。)
2、嘗試與排列。
*嘗試。讓幼兒用小的長條紙嘗試畫出自己心目中“喜歡春雨的角色”。
*排列。幼兒將嘗試作品有規律地排列在展示板上。然后說說雨點降落是按照一定規律排列的。
3、觀賞范例。
展示2—3件平行班幼兒的作品。
提問:
*還有誰也喜歡春雨?它們是怎樣迎接春雨的?
*你覺得這些畫面上的春雨怎么樣?為什么可愛?你還喜歡畫面上的什么東西?
(評析:讓幼兒觀賞孩子的作品,拓寬創作思路,激發幼兒的繪畫欲望。)
4、討論重疊
滴嗒!滴嗒!下春雨啦!植物娃娃和動物娃娃們都擠在一起出來迎接春雨的降落。瞧!下面的娃娃又大又多,都擠在一起了,怎樣畫出又多有大的植物娃娃和動物娃娃?
(評析:教師及時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討論遮蓋、連體等方法技法,使
畫面得以充實和豐富。)
5、操作要求:
*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小雨點的動態。
*提醒幼兒把雨點畫小一些,并要按照一定規律排列。雨點的四肢可用線條
表示。
*聯系已有的技能和經驗,表現歡迎春雨的各種娃娃的動態。
(評析:在每次練習中都從不同角度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幼兒通過每次
練習都有新的進步。)
6、講評作品
*幼兒將作品貼在展示板上,講講自己的作品中所表現的想法。
*大家說說你最滿意的地方是什么。你認為哪張畫得好,為什么?
(評析:評價幼兒作品應立足于孩子的自我展示,聽一聽他們的描述,看一看他們的妙趣。這樣才能激起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自己手型的變換來進行描畫,學習手型畫的方法。
2.在活動中大膽發揮想象和創造,體驗手型畫的樂趣。
3.大膽進行添畫和用色。
活動準備:
畫紙、油畫棒、范畫。
活動重點:
能根據自己手型的變換來進行描畫,學習手型畫的方法。 活動難點:
根據自己變換后的手型進行添畫,大膽用色。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可愛的動物朋友,它給我們出了一條謎語。(圖片)一棵樹,五個叉,不長葉不開花,做事情全靠它。謎底就是手,然后師生同唱《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師生共同玩手指游戲:石頭、剪子、布的活動,做各種手勢,如小狗汪汪汪、小鳥飛飛飛、小貓喵喵喵、小兔子跳跳跳等,為做各種手形打下基礎。
師:其實,我們的手不僅能變出石頭、剪子、布,還能變換出很多的手型來,請小朋友用你自己的一只手來變換出你喜歡的手型。(幼兒自由變)提問:誰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你用手型變換出了什么?你是
怎樣變的?
二、幼兒嘗試手型畫的畫法。
1.提問:小朋友,你能把你變換出的手型畫出來嗎?誰愿意上來畫一畫,請小朋友仔細看他是怎樣把變出的手型畫出來的(請幼兒講)。
2.師小結:先把自己變換的手型放在紙上不動,再用握筆的手沿手的外型輪廓畫,畫出的圖案叫手型畫。然后再根據你畫出的圖案進行添畫。
3.范畫欣賞。
請幼兒欣賞老師的范畫,啟發幼兒大膽想象。
三、幼兒嘗試創作手型畫(老師提繪畫要求)。
1.先變換手型,然后再畫變換的手型,再根據你畫的手型來添畫涂色。
2.鼓勵幼兒自己動腦筋,大膽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圖案。
四、作品展示和評價。
1.教師引導幼兒圍繞重點(根據自己手型的變換來進行描畫的程度)來進行評價。
2.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本課時的難點(根據自己變換后的手型進行添畫,大膽用色)進行評價。
3.老師把幼兒的作品展示在畫墻上。
五、總結:
大家說美不美啊,我們的雙手真像是一位魔法師!那么,老師也希望小朋友們能好好運用自己能干的小手,把我們的世界裝扮的更加美麗多彩!
本次教學活動,也作為我們大班行為跟進式的研討課。在第一次的教學活動后,我們大班組的全體老師都幫我出謀劃策,和她們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幫我修改教案,讓我深受感動。所以在第二次的教學活動中,孩子們的思維更活躍了,想象力更豐富了。整個教學活動也比較流暢。
本次活動也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教師的話太多,一直在重復某些詞語,在最后美術評價的過程中,應該把好的作品都展示出來進行講評,并要顧及全體幼兒。
總之,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要上好每一堂課,幼兒的課前經驗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學中,自己要不斷的努力,不斷學習,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12-21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06-13
大班美術活動《我們的幼兒園》教案01-04
橋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01-04
《織網》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12-20
《母與子》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12-10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及反思09-26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太陽》09-19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優質教案08-27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