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賣火柴的小女孩
一、設計意圖:
如何在課堂上運用探究性學習方式?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課堂上學生對于問題的探究大部分是圍繞教師的導向性問題開展的。語言教學的核心思想在于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語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并運用語言,更為具形象地說就是通過有意義的語言輸入來激活有意義的語言輸出。這節課是我對于開放式語言教學的一次探究性嘗試,我們班上的孩子處于大班上學期末,在這個學期我班幼兒語言有較大發展,在回答問題時語言較為完整,掌握了一定量的形容詞,思維比較活躍,于是整個課堂我力求讓語言程度不同的孩子都作為主角成為講述者,教師成為一個引導者和傾聽者。
二、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通過讓幼兒復述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四要素,幫助幼兒理解并掌握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語言概括能力,通過多重問題的設置培養幼兒思維的流暢性、發散性和靈活性。
(二)情感與人格目標理解故事內容,并有感情地朗誦,激發幼兒對小女孩悲慘遭遇的同情,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加強幼兒的共情能力,從而培養幼兒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
理解這一童話活動,激發幼兒主動復述故事的欲望,培養幼兒高自控性和高興奮性。
三、活動重點:
使幼兒融入到故事角色中,在培養幼兒的共情能力中完成對故事的表述。
四、活動亮點:
幼兒用自己的方式組織語言并描述自己看到的故事內容。
五、活動準備:
繪本課件《賣火柴的小女孩1》 精簡故事情節課件《賣火柴的小女孩2》 貧困家庭的生活圖片 配樂歌曲:威廉姆斯《辛德勒的名單》 小蓓蕾組合《賣火柴的小女孩》
六、教學方法:
1用繪本的方式欣賞經典故事,可以增強幼兒的觀察與注意力。
2通過多重問題的設置,可以激發幼兒思維的發散與靈活性。
3通過對于問題的回答,可以培養幼兒思維及語言的流暢性。
4通過角色換位,可以培養幼兒同理心即共情能力。
5通過音樂的通感作用,帶給幼兒更加強烈的情感體驗。
6通過將故事向現實生活的遷移,來培養幼兒的同情心和善良品德。
7通過與家長的互動講述,可以激發幼兒主動復述故事的欲望,也可以"通過教育一個孩子,感染一個家庭。"
七、學生學法:
通過教師的引導性語言進行探究性學習。
八、活動過程 :
(一)、用問題語言導入,激發幼兒欣賞作品的興趣。
你們喜歡過年嗎?每年的除夕夜都是怎樣過的?
(二)、第一次欣賞故事畫面,幼兒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中描述故事內容。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內容用提問的方法引導幼兒理解畫面內容,并引導幼兒嘗試進入角色體會小女孩的'處境。
有一個小女孩和你們一點也不一樣,她穿著很單薄的衣服,圣誕節的晚上在雪地里站著賣火柴。
她為什么不回家呢?
發生了什么事情,她為什么光著腳賣火柴呢?光腳踩在雪地上是什么樣的感覺?
她通過別人家的窗戶看到了什么,這些屬于她嗎,她是怎樣的心情?
別人家都在過節了,屋子里溫暖又有好吃的,小女孩回家了嗎?她在做什么?為什么要蜷縮在墻角里?
我們來觀察一下她的手和她的腳,她這時候的感覺是怎樣的,她會想些什么?
她太冷了,有什么辦法可以讓自己暖和一點呢 。
小女孩劃亮了一根火柴,她都看到了什么?這是一只怎樣的火爐?看到火爐小女孩會說些什么?
火柴熄滅了,火爐很快就消失了,小女孩拿出了第二根火柴,她為什么要拿出第二根火柴呢?她又看到了什么?這是一頓怎樣的年夜飯?小女孩會說些什么?
火柴熄滅了,好吃的也很快消失了,小女孩劃亮了第三根火柴,她又看到了什么?這是怎樣一顆圣誕樹?小女孩會說些什么?
火柴熄滅了,圣誕樹也很快消失了,小女孩看到天上有一顆流星……小女孩想奶奶了,她想看到奶奶,怎么辦呢?
奶奶會對小女孩說些什么?你最近過的好嗎?小女孩會怎么說?
第二天人們在雪地里發現了什么?小女孩怎么了?
小女孩還能活過來嗎?
小女孩有自己的名字嗎?人們怎么稱呼她呢?如果你給故事起一個名字,你會起什么名字呢?
(三)、教師與幼兒共同梳理與概括故事主要情節看精簡課件2《賣火柴的小女孩》。
1,故事發生在什么季節。故事是講誰的故事?
2,小女孩為什么不回家,為什么光著腳賣火柴?用因為所以的句子回答
3,因為什么所以小女孩劃了一根火柴?她劃了幾次火柴,都看到了什么?這些都是真的嗎?
4,故事的結果是怎樣的,這是一個讓你感覺怎樣的故事?
(四),師幼完整的在悲傷的樂曲《辛德勒的名單》中欣賞故事ppt,提問并激發幼兒同情感。
1、小女孩為什么要去賣火柴呢?小女孩為什么會死呢?讓幼兒理解小女孩因為家庭貧窮,不能像普通的孩子一樣在家里過年,最后又冷又餓就凍死在大街上了。
2、組織幼兒討論:如果你是一個行人,碰巧在大街上看見了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看見她穿著單薄的衣服,還光著一雙小腳綣縮在墻角里,你會怎么做? 引導幼兒講出自己的想法,激發同情心。
(五)、遷移經驗,讓幼兒了解現實生活中一個貧困家庭的現狀,誘發起幼兒關心幫助他們的愿望。
賣火柴的小女孩雖然只是一個故事,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可憐的孩子1、 看貧困兒童家庭的生活圖片。
2、 比較一下和我們自己有什么不一樣?
3、 小組討論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他們?
(六)、欣賞歌曲 《賣火柴的小女孩》 ,整理情緒,討論如何幫助貧困的人。
看了圖片、聽了情況介紹后心里有什么感覺?你想怎樣幫助他們?
請小朋友聽一聽歌聲中的小朋友是如何幫助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告訴爸爸媽媽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和爸爸媽媽討論一下我們可以怎樣幫助那些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貧困的孩子。
九、活動評價:
這節課主要分為兩大部分A部分是有目的性的欣賞故事 包括觀察 ——概括梳理故事主要情節——完整體驗故事情緒這三個環節。B部分是遷移情感在觀察環節中,教師完全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讓幼兒作為講述者,用問題的形式引導著幼兒的自主觀察,通過精心設置的問題,讓幼兒能夠自己開口說,有話說。概括梳理的環節是為了通過精煉故事的主要環節,整理幼兒邏輯思路順序,降低部分幼兒對于故事內容的掌握難度。完整體驗故事,既可以讓幼兒更加完整的體驗故事的情感加深對于故事的理解,也配合上面的環節,體現尊重幼兒間差異性,讓語言發展程度不同的幼兒都能夠選擇自己或簡單或復雜的表達方式。這節課最讓我感到成功的一點就是這個故事并不是一個記憶組塊非常明確的簡單小故事,但是通過家長的反饋讓我了解到,班上每孩子都圍繞故事的主要要素講出了幾十個或簡單或復雜的不同版本,每一個孩子都用自己獨特的語言方式復述了這個故事。
遷移情感的環節雖然短小,但將故事引入生活,將社會領域引入語言領域中,結合實際,這個環節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達到了學校教育的在社區中起到的積極作用,使得這一節語言課有了更加廣闊的延展空間。
這節課的問題都是針對本班幼兒語言發展水平經過精心設計,但是課堂教學千變萬化,仍需要進一步分析并完善以擴大推廣的空間。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賣火柴的小女孩】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賣火柴的小女孩09-29
賣火柴的小女孩04-17
賣火柴的小女孩05-19
賣火柴的小女孩12-15
賣火柴的小女孩04-15
賣火柴的小女孩09-17
賣火柴的小女孩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