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匯編九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全國各地都在開展各種各樣的慶;顒樱S著十月一日的臨近,慶祝祖國60華誕的歡樂氛圍也越來越濃厚。幼兒雖然年紀小,卻也是社會的一員,他們感受著節日的氛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這不正是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佳時機嗎?于是,我們設計了一系列“慶祝國慶”的主題活動,通過層層推進的活動,逐步深化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是祖國媽媽的生日,又叫國慶節。
2.通過調查采訪,增進對祖國的了解,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3.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熱愛自己的祖國。
活動一:營造氛圍,激發情感
活動準備
人們迎接國慶60周年開展各項活動的錄像;介紹國慶節來歷的PPT;國慶節倒計時的牌子。
活動過程
1.觀看錄像:姐姐參加了國慶60周年征文比賽:奶奶參加了社區舉行的“迎國慶”文藝演出:在北京上學的哥哥寫信介紹國慶大閱兵的準備情況等。(提問: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他們為什么要做這些事?)
2.觀看PPT,教師介紹國慶節的來歷。(提問:你們知道祖國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嗎?)
3.出示國慶節倒計時的牌子,請大家一起猜猜使用的方法。
4.引導幼兒討論:今天距離祖國媽媽的生日還有多少天?我們準備怎樣迎接祖國媽媽的生日?
活動二:分組活動,積聚情感
活動過程
1.幼兒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自愿組成“歌舞團”“好事隊”“圖片組”“操作組”四個小組,每組推選出一個組長,并且聘請班上的教師擔任“行動顧問”。
2.在“行動顧問”的協助下,各個小組商量行動方案。
3.各個小組分別開展活動:“好事隊”每周開展一次服務社會的活動,如上街宣傳環保知識、到公園栽一棵小樹苗、為社區老人服務一次等:“圖片組”在家長的幫助下,收集展現祖國大好河山和各地美麗風光的圖片:“歌舞團”在“行動顧問”的協助下排練歌舞節目:“操作組”則負責準備材料制作五角星、五星紅旗等,在國慶節那天布置教室。
活動三:慶祝國慶,表達情感
活動過程
1.在國慶節到來的前一天,“操作組”的幼兒帶領著其他幼兒,和教師一起用這些天制作的材料布置教室。
2.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
3.展示幼兒收集的“祖國多美好”圖片,由“圖片組”的幼兒擔任小講解員,向大家介紹圖片的內容。
4.“歌舞團”的幼兒載歌載舞,表演他們精心準備的節目。
活動四:放飛氣球,升華隋感
活動準備
生日蛋糕:為每個幼兒準備一只氫氣球。
活動過程
【師】:孩子們,今天是祖國媽媽60歲的生日,你們心里有什么話想要和祖國媽媽說,請你們用畫筆表達出來。
1.每個幼兒畫一幅祝福祖國媽媽的畫,并將其系在氫氣球上。
2.在音樂聲中,教師推出生日蛋糕,大家一起吹滅蠟燭,給祖國媽媽唱《生日快樂》歌。
3.去操場放飛氫氣球,并一起高呼:“祖國媽媽,生日快樂!”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養魚是我們黃橋本地的特色。
2、知道本地魚塘養魚的種類、捕魚工具及作用。
3、感受家鄉漁文化的豐富,產生愛家鄉的情感。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ppt制作、音樂
2、經驗準備:請家長(爺爺奶奶)向幼兒介紹養魚的有關知識。
3、幼兒有游戲《漁夫捕魚》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請個別幼兒說說你的爺爺奶奶以前是干什么的?(養魚)魚養在哪里的?(魚塘)
2、出示圖片2,介紹黃橋本地有很多魚塘,人們以養魚為生,被稱為"魚米之鄉"。
二、了解魚的成長過程
1、提問:誰知道魚是怎么養大的?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圖片3,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了解魚的成長過程。
A、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意思?
B、小結:每年的春天漁民們將魚苗放入魚塘,在夏天和秋天的時候漁民就要給魚喂食,魚兒慢慢地長大,那在什么季節可以收獲了呢?
3、請個別幼兒看著畫面講一講魚的成長過程。
三、認識本地魚塘養魚的種類
1、看到收獲了這么多魚,漁民的臉上個個都露出了笑臉。還讓我們漁民們感到驕傲的是他們一種魚很有名,知道是什么魚嗎?
2、出示青魚圖片,觀察青魚外形特征。
A、看青魚長得怎樣,身體什么顏色?
B、為什么我們養的青魚最有名氣呢?觀察圖片5,了解青魚的大;觀察圖片6,知道青魚味美。
3、為什么青魚會長這么大,而且有好吃呢,它是吃什么長大的?出示螺螄與蜆子圖片,了解青魚是肉食性魚類。
4、小結:由于我們黃橋的漁民不怕辛苦,去河里打撈螺螄與蜆子給青魚吃,所以青魚才會養得這么大、這么美味。
5、除了青魚我們的魚塘里還養些什么魚呢?
幼兒自由回答后教師出示ppt8,"我們黃橋魚塘里還養了這些魚,認識嗎?"根據幼兒回答認識各種魚。
。1)鯉魚:引導幼兒觀察鯉魚外形、顏色。
小結:鯉魚比其他魚類都要聰明機靈,一有動靜便立即逃竄。
。2)鯽魚:見過鯽魚嗎?有多大?引導幼兒用身邊事物進行比較。
說一說你吃過那種燒法的鯽魚,覺得那種最好吃。
。3)鰱魚:引導幼兒觀察兩種魚的區別,有什么不同。
。4)草魚:說一說聽了草魚這個名字,覺得它是吃什么的?
草魚是食草性魚類,在夏天的時候要吃大量的草,漁民們就在炎熱的太陽下為草魚割草,汗水滴滴答答往下流,非常辛苦。
。5)鳊魚:引導觀察鳊魚的外形。(鳊魚身體高,側扁,頭小,呈菱形。)
四、認識捕魚工具,了解工具用途
1、漁具的種類漁民們在養魚和捕魚時要用到哪些工具?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小結。
2、各種工具的作用有這么多工具,那它們都有什么用呢?出示工具圖片,一一請幼兒觀察講述。
五、游戲《漁夫捕魚》
1、交代游戲:《漁夫捕魚》
①與幼兒一同回憶兒歌內容。
、谠趫龅厣舷戎付"海面"的范圍,超出部分則為"沙灘"。
、刍貞浻螒蛲娣ǎ豪蠋熥鰸O夫,帶幼兒念兒歌《魚兒游呀游》,當教師回答到"X人來變幼兒游"時,幼兒根據回答中的人數迅速合作,變成一條魚,繼續游。漁夫說到:"抓魚嘍!"就可去抓任意一條魚的"魚頭",當"魚頭"被抓住或"魚身"散掉就算被捕住,當魚被逼離出海面,即到沙灘也算被捕住。
2、幼兒游戲
3、請幼兒當漁夫繼續玩游戲。
活動延伸:將游戲延伸到戶外活動中玩。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俗話說:“水火無情”。在所有的自然災害中,發生頻率最高的莫過于火災。一個小小的火星可以使大自然的寶貴資源遭到破壞,可以使人類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化為灰燼,可以無情地奪走人最寶貴的生命。然而對于火,幼兒缺乏相應的知識和防火能力。因此,增強幼兒防火意識,提高幼兒防火能力,對保護幼兒生命安全至關重要,但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幼兒,都無法進行這種危險的體驗。所以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突破說的模式,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遇到緊急情況不要慌張。
2、培養幼兒基本的防火意識與能力。
3、使幼兒初步掌握基本的安全防火,學會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記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和電話號碼。
2、VCD一盤(內容有大火燒毀房屋、撥打火警電話的鏡頭)。
3、布置好情境表演的場景。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消防員,領孩子跑步帶入。
2、組織幼兒觀看大火燒毀房屋的圖片,使幼兒感受火災的危險性。
3、組織幼兒討論:這些火災是怎么引起的?火災的后果是什么?
4、發生火災怎么辦?觀看影碟,使幼兒知道火警電話是“119”,并知道如何報警。
5、請個別幼兒模擬撥打報警電話。提示幼兒說清著火地點、著火物和自己的姓名。
6、討論:如果小朋友家里發生火災,消防員叔叔還沒有來到,我們該怎么逃出來呢?教師可演示逃生方法。
7、“安全逃生演習”:教育幼兒遇到危險不要慌張,運用學到的自救知識進行自我保護。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今年我們的祖國媽媽將迎來她的60華誕,這是值得全中國慶祝、紀念的一年。我園大班開展了《我是中國人》的主題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感受到了幼兒對祖國的熱愛,對偉大中國人的敬佩。讓他們了解了許多祖國的歷史,愛國情感已經在他們的心里萌芽。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我選擇上一節歌曲欣賞課,讓幼兒通過對歌詞的理解,更深刻的了解自己的祖國。通過朗朗上口的旋律,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作為中國人的驕傲、自豪感。發自內心的祝福祖國、歌頌祖國。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理解歌詞的主要內容。
2、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自豪。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祖國各地圖片、MTV《大中國》;
2、各種樂器。
活動過程:
(一)引導部分
導入:小朋友們上午好!今天,黃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東西,看看這是什么?
這是我們的國旗——五星紅旗,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面國旗下的中國人。小朋友,你們了解自己的祖國嗎?
(二)基本部分
1、“大中國之最”競答賽
那我們來一個智力競答賽,主題是“大中國之最”,你們接受挑戰嗎?“大中國之最”競答賽現在開始。
(1)中國有多少個民族?
祖國是個大家庭,有56個民族,56個民族就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親相愛,建設著我們的大中國。
(2)中國最長的江叫什么?
長江是中國最長的江,長江流過很多個城市,它就像一條巨龍一樣,環繞在我們大中國的南部。
(3)中國最大的河流叫什么?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大中國的母親河。
(4)中國最高的山峰叫什么?(珠穆朗瑪峰)
這就是珠穆朗瑪峰,海拔8千多米,是大中國最高的山峰。
(5)世界上最雄偉、最長的建筑,是我們中國的什么?
這是一張在高空拍攝的長城照片,這僅僅是長城的一部分。萬里長城就像在云中穿梭,是我們大中國最偉大的建筑。
(6)中國最高的高原叫什么?(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在中國的西部,那里地域寬廣,感覺它比天空還遼闊。
“大中國”智力問答賽結束。小朋友們表現的都很棒,這么了解自己的祖國。剛才我們回答了這么多大中國之最,黃老師感覺到中國真的是好大的一個家。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自豪,小朋友,你們有這種感覺嗎?黃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歌曲《大中國》請小朋友欣賞,仔細聽,想想這首歌為什么叫《大中國》,在這首歌的歌詞里,你最喜歡那一句?
2、幼兒欣賞歌曲.
(1)幼兒第一遍欣賞歌曲,教師提問:
A、為什么這首歌名叫《大中國》?
B、在歌曲中,你最喜歡哪句歌詞?
黃老師還發現了,這首歌曲分兩段,前一段歌詞是寫中國之最,中國的大和好。第二段是表達自己愛中國,祝福中國。你們發現了嗎?
(2)第二次欣賞歌曲。
我們再來欣賞一遍這首歌,聽聽是不是你們說的這些歌詞,會唱的小朋友可以跟著一起唱。
提問:“現在你們有什么感受?心里有什么想法?”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小朋友分享了這么多心情,老師能強烈的感覺到小朋友都很愛自己的祖國,你們想不想用一些道具來抒發你們對祖國的愛呢?在旁邊有老師幫你們拿來的一些道具,小朋友排好隊自由的選擇。
跟著音樂,拿著手上的道具,邊唱邊舞。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祖國各地的土特產品,知道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
2、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一張大的中國地圖平放在桌上。
2、幼兒操作材料“祖國各地特產”。
3、請家長給幼兒講自己老家的署名土特產(名稱和用途)
4、請幼兒與家長一同收集土特產布置成“特產覺”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看中國地圖,啟發談話,引導幼兒介紹祖國特產的興趣。
這是哪個國家的地圖?(中國)
請你在地圖上找出中國首都--北京及自己家鄉的位置,并向別人介紹這座城市有哪些名勝古跡。
請你在地圖上找出長江、黃河的位置。
2、認識祖國各地的特產。
。1)教師先作示范,介紹自己收集的祖國特產。哪些特產可列舉一些(如新疆的葡萄干,景德鎮瓷磚),與掛圖對應起來。
。2)請個別幼兒向集體介紹自己收集的祖國各地特產,要求幼兒說出他的名稱、產地、特點、用途等,引導幼兒在地圖上找到相應位置。
(3)游戲“小小旅行家”
讓幼兒在地圖上相應的地方擺放各地的特產,并介紹哪些城市有哪些特產。
3、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說出掛圖上各種題材的產地。
活動反思:
《特產》是一個開放性單元,旨在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全國各地的特產,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如何較好地體現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實現教學目標,結合“生本”實驗,我進行了一些設計:
“生本”課堂是“以學定教”,那作為教師就應充分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并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先學”。其實,就是前置性作業的布置。認真研讀了單元教材,思考了學生最近課前預習及資料收集情況后,我在小黑板上出示了“先學”提示——預習7單元,大致了解書中需學習的內容;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地區或某幾種物產去收集相關特產或地區資料(簡潔、明確、易于介紹)。當然,根據上次《天外來客——隕石》的前置作業完成情況,我也將這項作業放在了周末,以便于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查找。
有了“先學”的鋪墊,我便用一次早讀的時間檢查了“先學”效果,并提出了一些(主要是針對收集的資料)建議,然后,我調整了本來的教學設計——由我先教,改為學生先交流、匯報,我再補充。課堂上,學生們在小組內充分展示、交流,然后爭著上臺向全班展示。當聽到底下的同學發出了贊嘆聲、驚訝聲,交流的學生及所在的小組都露出了驕傲的神情。由于資料收集范圍的廣泛、圖片的精美,吸引了學生的目光,也使得課堂顯得較熱鬧。這時,出現了讓我意想不到的場景——兩位代表“乖乖虎”組上臺交流的孩子上臺后,并未開始介紹,而是小聲交流后大聲對全班說:“同學們,我們愿意與大家分享我們辛苦收集來的資料,但你們鬧哄哄的,一點兒也不尊重我們,讓我們很失望。”我聽后瞪大眼觀察下面的學生,嘿,一下就安靜了。學生們已開始學著組織課堂的交流學習了,真好。
學生的資料收集范圍較大,結果用了兩節課才交流完成。但他們都還是意猶未盡。這時,我將《我愛故鄉的楊梅》提出,讓學生在小組內讀并體會,他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再通過全班交流,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成熟季節、產地呼之欲出;也再一次使他們知道了介紹家鄉特產應注意的方面,為下一步習作奠定了基礎。
這個單元的學習還未結束,僅從已完成的內容及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生是感興趣的,自主參與的意識是強烈的,但也發現了這樣那樣的不足——
前置性作業的布置(主要指資料的收集),教師應給予明確的指向性,避免太廣、太多,影響教材的學習;課堂的交流學習,學生語言明確、簡潔訓練還需大大加強;傾聽習慣的培養還需鞏固;對于組內“懶蟲”的幫輔需重點關注,需在探索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開展,盡量控制“懶蟲”更懶;教師對學生“先學”結果的檢查需更細致,要及時給予指導、建議;課堂上,教師一定要耐心,要忍住想去幫學生說、幫學生做的欲念,給學生充分交流、展示的舞臺······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進入《我要上小學了》主題活動后,我們帶領著孩子們去參觀了小學,來到小學,孩子們顯得特別興奮,一會兒看這里一會兒看那里,對小學的建筑、花草、食堂、圖書館都很感興趣,當我們來到教學樓的時候,孩子們趴在窗口想看哥哥姐姐們上課,過了一會兒,下課鈴響了,孩子們更開心的和哥哥姐姐們一起玩,因此想通過這個活動讓小朋友進一步感受做個小學生在下課十分鐘里可以做些什么事。
活動目標:
1、了解下課十分鐘需要或者可以做的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初步學會用時間的方法做記錄。
3、進一步激發做小學生的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
1、已參觀過小學下課的前期經驗
2、幼兒自備書包,小學學習用品若干
3、和小學相關的課件
4、自制大的課程表
5、下課十分鐘記錄表
活動流程
一、談話導入
1、上個星期我們去參觀小學的時候哥哥姐姐們正在上課,他們是怎么上課的?
2、讓我們看看小朋友們說的對不對。(展示課件)
3、他們坐得多端正,聽得多認真呀,哥哥姐姐們是不是從早到晚連續地上課呀?
二、觀看課件并交流討論
1、那你們看到小學生下課十分鐘都做了哪些事情呀?
2、幼兒討論并交流
3、邊看課件邊交流
好的方面:上廁所,卷鉛筆,整理書包、換書,同學間問問題、做游戲,跳繩。
不好的方面:1、你推我打著玩。2、做作業。
4、你覺得哥哥姐姐們得這些行為哪些是正確的,應該在下課十分鐘里完成的?哪些是不正確的,不該在下課十分鐘里完成的?為什么你覺得是不對的?(邊討論理由邊看課件)
如:為什么要把卷鉛筆的事情放在下課的時候做?
小結:(1)上課有時寫字要用鉛筆的,如果我們沒有在下課把一些學習用品準備好,萬一老師要我們寫東西了,速度就跟不上了。
。2)你推我打的玩很不安全,會傷害自己也會傷害別人。
5、剛才我們看到一位姐姐在整理書包,要換一本書,你猜她是怎么知道下節課要上什么的呢?(看課程表)
6、那今天老師就要考考你們課程表到底是怎么看的
今天是星期幾?我們正在上星期五上午的第二節課,下課后我們該準備哪節課的學習用品呀?
如:那如果現在我們正在上星期二上午的第三節課,下課后我們該準備好哪節課的學習用品呀?
三、摸擬下課十分鐘并記錄
1、看到哥哥姐姐成為小學生以后可以做那么多得事,你們想不想做小學生呀?
2、那下面老師也給你們下課十分鐘時間,你們自己看一下,想一下,自己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實際操作)
3、你在十分鐘里做了哪些事?為什么你做了這些事?
4、老師看到有些小朋友在十分鐘里做了很多事情,我都記不住了,你們愿意把自己做過的事記錄下來告訴老師嗎?
四、幼兒交流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上小學前的準備項目和能力。
2、能夠表達對他人的關懷和自己的想法。
3、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先問問幼兒關于暑假的問題。
提問:
1、小朋友每年暑假都去哪里玩呢?有沒有什么美好的回憶呢?
2、小朋友今年的暑假就要來臨了,大家是否已經有計劃了呢?
3、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就是跟暑假有關系哦。
二、教師開始講述《甜蜜的約定》故事第一段給幼兒聽。提問:
1、小朋友,故事里的小葵,為什么今年暑假不能去奶奶家呢?
2、小葵為什么不想上學?奶奶知道小葵今年不能回去,有什么反映呢?
三、教師繼續講解故事第二段給幼兒聽提問:
1、哇。郵差送來了神秘的禮物啊。這份禮物要給誰呢?
2、小朋友,請你猜猜看,小葵收到奶奶神秘的禮物是什么呢?
3、你知道奶奶為什么要送小葵書包和鉛筆盒呢?
四、教師講解故事最后一段提問:
1、奶奶附上的小卡片里,寫了些什么呢?
2、小葵收到奶奶的禮物開心嗎?如果你是小葵,你會希望收到什么樣的禮物?
五、教師小結故事中的小葵,因為從幼兒園畢業了,今年夏天要好好準備進入小學,所以不能去奶奶家了。收到奶奶的禮物不僅開心,也知道要愛惜自己的東西了,所以我們也要跟小葵學習,因為我們都要成為小學生了。
六、教師發給每人一張小卡片,請幼兒寫下今年暑假的計劃,并帶回家與家人一起分享。
七、字詞句教學
1、請幼兒用上學造句。
2、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上小學之后,有什么期望,訓練幼兒的表達能力。
活動反思:
一、是認識規則。在開課的時候,我以兒童下課時都愛玩的游戲掰手腕導入,從學生的身邊出發,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根據學生愛玩游戲的特點,組織學生給這個游戲設定規則,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通過無規則的游戲來體驗感受游戲中需要不規則,接著再讓孩子們在有規則當中再玩一次游戲,進行步加深學生的游戲規則的理解,從而認識規則。
二、尋找規則。除了游戲規則,規則還中哪里呢?教學中,我根據品德與社會兒學科目標,從學生實際出發,通過當小記者的方式尋找學校、家庭、甚至到社會的各種各樣品規則。在尋找時設計了幾個場景,活動一是學校的規則,學生找到后,先制定小組討論規則,再進行討論,在匯報時也要制定匯報規則才能站起來匯報,這樣讓學生時時處處都在感知著規則。而在學生匯報時以開火車間方式讓他們匯報找以的規則,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參與面廣泛,而且使他們的參與積級性大增;顒佣切〗M交流尋找規則。在課堂上我注意了重視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課前讓他們通過各種方法到家里,到社會上去尋找規則。這個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能力,而且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到了生活處處有規則及規則的重要性。
三、實踐規則:在課程中間,我設計了一個環節,假如生活動沒有規則會怎么樣,通過三段視頻讓學生分析生活動沒有規則會怎么樣,學生很快就分析出了假如生活中沒有規則就沒有安全、健康,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校的規則能讓同學們在課堂上學得高興,學有所成。而課間規則能讓同學們在校園里安全,快樂地成長。在總結全課時,我安排了看一段視頻,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些規則是顯性的,是明文規定的,而有些規則是隱性的,是人們約定俗成的,而只有遵守規則,才能體現一個人的文明,個人的文明才能帶動社會的文明。學生看完視頻后,就結合亞運會即將召開。號召學生一起做潮州的名片,做昌黎的小主人,寫下自己文明的承諾。學生活陣陣校歌聲中奮筆疾書,有些要寫給父母的,有些說寫給潮州市民的,孩子們興至盎然,看著他們的小手在紙上快速地寫著,我心里真的很高興。
不過,課堂也是一門藝術,是藝術就會有遺憾,也許有正因為有了遺憾,藝術才會讓人們記住。這節課我認為還有三方面還需要加強,首先:在家生明白規則的重要性,知道規則在生活動是必不可少時,可以安排水個放大鏡,讓學生透過放大鏡去看看自己,讓學生來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有沒有不守規則事。這樣加以加深學生對守規則的認識。其次:關于規則的廣度是挖掘夠了,但深度還可以再挖掘一下,學生說了很多共性的規則,但一些特殊場合,比如電影院和醫院,它們是特殊的地方,一定有它們自己特定的規則,而學生大多看到了共性的,如果這里老師能適當點撥一下她們,讓她們再找找這些場合的人些特殊規則,如電影院要對號入座,醫院要嚴格遵守探病時間等那這節課就更完善了。其三:對于計算機輔助教學估計不足,結果計算機遇到故障,影響了教學時間,這些都說明老師還不夠老練,教學急智還要加強。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了解上學的幾條路線,知道安全過馬路的方法。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過馬路》。
活動過程:
1、圖片情境導入:
。1)、看圖片:
“這樣過馬路安全嗎?”
。2)、幼兒議論,鼓勵幼兒每人發表自己的想法。
2、討論安全過馬路的方法:
“怎樣過馬路才安全呢?”
。1)、幼兒例舉幾種安全過馬路的方法:
看清馬路兩邊的車輛、要走斑馬線、不在馬路上追逐游戲、看懂警察的手勢等。
(2)、教師對幼兒的例舉進行小結歸納。
3、認識標志:
(1)、各種標志的解讀:
“這標志是什么意思?”
。2)、師生一起解讀交通標志。
(3)、小結過馬路要注意的事項。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9
1、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皮膚很黑,有的人皮膚很白,有的人臉上長著痣,有的人臉上長滿了痘痘,有的人戴著眼鏡,有的人喜歡留長頭發,有的人喜歡留短發。
2、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的地方,即使是雙胞胎只要你仔細觀察他們也會有小小的不同,體會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特別的,都是“獨一無二”的。
(二)說說同伴“獨一無二”的地方
1、用耳朵聽辨:猜猜是誰的聲音。
2、用眼睛看:每個人的五官、長相,還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3、說說班上小朋友“獨一無二”的地方。
(三)討論交流:哪些地方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被發現
每個人的愛好、性格等也是“獨一無二”的,但要很長時間才能發現。
三、交流各自最喜歡做的事情
1、每人在紙上用簡單的圖像畫一畫自己“獨一無二”的地方。
2、看看說說大家的獨一無二:
(1)看一看同伴的畫面,說一說他的獨一無二。
(2)猜一猜朋友的獨一無二,從畫上證實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3)找一找哪些朋友的畫面相同,說一說他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例如:都是愛彈鋼琴,但是有的愛舞曲,有的愛搖籃曲等)。教師念開頭和結尾,幼兒用“我喜歡……”“我和別人不一樣”創編中間部分。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社會的感恩教案11-30
幼兒園大班社會感恩的教案12-01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05-20
幼兒園大班社會感恩教案11-23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05-29
幼兒園大班社會《微笑》教案04-14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的教案08-03
幼兒園大班活動社會教案12-23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12-19
幼兒園大班社會《迷彩的偽裝》教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