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1
活動日標
開展系列拍球活動,使幼兒喜歡拍球.提高拍球的技能,并在活動中滲透小班數學教育內容,發展幼兒一一對應、點數、比多少的能力。
活動材料與相關環境設計
球若干。記錄個人拍球次數所需要的小笑臉若干,記錄圖表。創設主題墻飾DD《快來拍球吧!》,其中包含了幼兒拍球練習的照片。幼兒的個人拍球記錄,集體的拍球匯總。
活動準備
教師應該在開展拍球活動前對本班幼兒進行一次拍球能力的前測,了解幼兒的現狀,做到心中有數,為以后有針對性地制定分層指導策略做準備。
活動過程
1.活動的引入: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用游戲的形式,或者在觀察到本班有幼兒開始關注時引出拍球活動。
2.教師和幼兒一起嘗試拍皮球,以了解孩子拍球的現有水平。
(根據孩子們的表現,我們決定根據不同幼兒的實際水平和發展需求制定相應的指導策略。于是,我們先對每個幼兒進行了初測,并按照幼兒的不同水平和體能達標的標準劃分了四個層次。
層次一,不會拍球的幼兒有7人,占班級總數的24%。他們基本上沒有建立拍球的概念,就是把球往地上一扔,根本沒有想到要伸手拍球。還有的幼兒受到手眼協調能力的限制拍不到球。
層次二,不連貫地拍一兩個球的幼兒有12人,占班級總數的41%。球彈起來后,幼兒在拍球的時候總是不知道怎樣控制手的力度,不是把球拍高,球跑了,就是拍得太輕,球彈不起來。
層次三,能連續拍5個以內的幼兒有6人,占班級總數的2l鬈。本層次的幼兒掌握了拍球的基本技能,但在操作過程中可能受到周圍環境、同伴干擾,或是自身對技能掌握得還不牢固等,不能很好地把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層次四。能連續拍球5個以上的幼兒有4人,占班級總數的14%。他們能夠熟練掌握拍球的技能,有的甚至能夠連續拍三四十個。
3.調整難度。分層指導
層次一:請兩個會拍球的小朋友表演。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拍球的方法DD皮球落在地上以后,馬上用手找到皮球,用力地拍,小皮球就會不停地跳起來。
(在反復練習中,雖然該層次的幼兒還沒有掌握拍球的技巧,但是已開始具備了拍球的意識,完成了最初的拍球動作,這在他們原有基礎上是一大進步,教師要及時表揚。對于手眼協調能力較弱的孩子,教師要手把手地和他們一起拍球,告訴他們眼要看著球彈起來的方向,手也要往那兒伸。為了迅速地提高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在教室的活動區域中可同時投放練習手眼協調的玩具。)
層次二:進行拍球動作的分解。先讓孩子們把球用力扔在地上,在球上彈的時候嘗試用手接住球。經過這樣的反復練習,使幼兒感受球的上彈,掌握上彈的距離。在看到幼兒能夠比較熟練地接住上彈的球以后。教師提示幼兒不再用手接球,嘗試用手掌拍球。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自身嘗試,學習橫躺滾動作。
2.發展身體靈活性、協調性。
3.體驗集體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墊子8塊,隊伍標記4個,香腸寶寶1個,觀察烤香腸
活動過程:
一、變變香腸
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場地,進行熱身。
出示香腸玩具,“你們猜這是什么”我們跟著他一起來做做動作吧。
模仿香腸寶寶進行立正,鞠躬,扭扭頭,扭扭腰,轉個圈,跳一跳,最后讓幼兒模仿香腸寶寶平躺在地上。(手腳伸直,兩手舉起貼在耳朵邊)
二、烤烤香腸
1.初次嘗試
師:“我肚子餓了,想吃香腸,吃哪根呢?”
“可是,你們都是生的,怎么辦”
出示墊子,請幼兒想想怎么辦?(到上面去烤一烤)
烤箱上該怎么烤呢?師幼討論,請個別幼兒初步示范橫躺滾動作。
幼兒進行自由嘗試,提醒幼兒注意烤箱太小,一次只能出發一根。
2.示范
“這么多香腸啊,該吃哪根呢?”挑選個別游戲中滾得好的幼兒互動。
“你們知道為什么我要吃這根嗎?
幼兒示范,教師小結:滾的時候不要太快,每一個地方都要滾到。
“再來一次,這次我想吃更多熟了的香腸。”
再次游戲
3.滾香腸的秘訣
表揚幼兒的進步,師:“我發現了一根很聰明的小香腸,他似乎有一個秘訣,我們來看一看。”
幼兒示范,教師小結:烤的時候不著急,先躺好后再烤,這樣會烤得很好,相信你們也學會這個聰明的辦法了吧。
再次進行游戲
4.大烤箱
出示大烤箱(將墊子合在一起),因為要烤的香腸太多,下面我們來試試這個大烤箱吧,幼兒變一列縱隊,一個一個出發進行游戲,教師提醒幼兒控制速度,注意安全,烤好的香腸可以排到隊伍最后再烤一次。比比哪一組先全部烤好。
5.漢堡包
墊子并排平鋪,幼兒分成兩組,一組躺在墊子上,將另外的墊子蓋上,另一組幼兒在上面爬。模仿制作漢堡包。
交換再次進行游戲。
三、放松運動
請幼兒躺在墊子上,師幼進行互動:夾香腸游戲。
今天我吃得真飽,下面我們加點調料給我們的其他老師把香腸送去吧!
幼兒排隊,游戲結束。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自由活動中,常常看到孩子們擺弄書、筆、玩具,把它們豎起來,又倒下。孩子的這種無意識擺弄,引發了我設計這個活動。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有的可以站起來,有的不能站起來,當孩子發現這一現象后,再讓他們想辦法讓站不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這樣使原來無意識地擺弄,變成了帶有問題去探索。本次活動的源泉來自于孩子,材料取自于生活,充分調動起孩子在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
《幼兒園教育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我在組織大班科學活動“站直了,別趴下”時,引導幼兒親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讓孩子們在操作、探索、交流中獲得進步,獲得有關周圍物質世界及其關系的經驗的過程,使幼兒獲得樂學、會學這些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教育價值,較好地實踐了《綱要》的精神。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激發幼兒探究物體直立平衡現象的興趣,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2、知道有的東西站得穩,有的東西不能站起來,初步感知物體直立平衡現象。
3、大膽嘗試讓站不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創造性。
活動重點:
知道有的東西站得穩,有的'東西不能站起來,感知物體直立平衡現象。
活動難點:
大膽嘗試讓站不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
活動準備:
1、厚的書、薄的書、鉛筆、可樂罐、娃娃、一次性筷子、卷筒紙芯、葉子、玩具梳子、雞蛋、吸管等。
2、輔助材料:橡皮泥、夾子。
活動過程:
一、幼兒游戲《直立的木頭人》進場。
二、第一次探索,找找能站住的東西,感知物體直立平衡現象。
1、引導幼兒自由探索
教師:今天我帶來了很多東西,等會請你們一起玩,但玩的時候要找找哪些東西可以站起來?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
3、幼兒表述探索結果
教師:請你們告訴大家,你讓什么東西站起來?是怎么讓它站起來的?
4、教師小結:……
三、第二次探索,大膽嘗試讓站不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發揮創造性。
1、鼓勵幼兒想辦法大膽嘗試解決問題
教師:現在請你們動動腦筋,讓站不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發現。
3、幼兒表述探索結果
教師:誰成功了?告訴大家,你是怎么讓它站起來的?
四、第三次探索,鼓勵幼兒再次大膽創造【添加輔助材料】
教師:老師今天還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東西,有橡皮泥、夾子你們可以請他們來幫忙,再試試看,用和剛才不一樣的方法讓站不起來的朋友,站起來。
1、幼兒操作,教師鼓勵個別幼兒。
2、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
教師:誰愿意告訴大家,你是用什么辦法讓站不起來的東西站起來的?
教師:誰用其他不同的方法也讓它站起來了?
3、教師小結:你們想了很多方法,讓站不起來的東西站了起來。以后,我們再去找找,還有哪些東西也能站起來。
活動延伸:
回家找找我們家里還有那些東西能站起來,哪些東西不能站起來?有什么辦法讓不能站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4
勇敢者的道路大班體育活動教案
活動要求:
1、樂意嘗試用示意圖或路線圖的方法,搭建勇敢者的道路,培養幼兒創造性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2、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活動準備:
示意圖、路線圖、各類材料(彩虹橋、箭頭標記、木版、梯子、輪胎、沙包、凳子、平衡木、彩帶、橡皮筋、鐵圈、大小不一的墊子等)。
利用幼兒園現有場地與山坡。
活動過程與指導:
1、聽音樂熱身運動:迪斯科音樂
2、讀信、建路:
以讀信的方式導入活動,引發幼兒活動興趣,選擇材料創建“勇敢者的道路”。
3、練習(平衡走、鉆、爬、跳、攀爬、跑)
引導幼兒以檢查者的身份嘗試每條路:是否穩當、是否符合圖的要求。(提供幾何圖形標記,幫助幼兒記憶,便于教師觀察指導。)
教師以同伴、教練的身份參與并指導游戲。
4、游戲“幸運紅綢帶”。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5
目標:
1、嘗試把物品夾在下肢不同位置練習行進跳,體驗下肢不同力量的運用。
2、體會游戲的快樂。
3、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4、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材料:
飲料瓶、紙板、布球若干。
布置:
在長方形空地的四個角分別布置商店、小豬的家、小兔的家和小袋鼠的家。
過程:
(一)導入
以游戲《石頭、剪刀、布》為活動做準備。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扮演袋鼠媽媽:“孩子們,天氣這么熱,咱們買些飲料回家好不好?”啟發幼兒用下肢夾住飲料瓶行進跳。用角色口吻提醒幼兒夾穩。
2、教師帶幼兒跳到小豬的家,“天這么熱,小豬一定也渴了,我們送些飲料給它吧”一些幼兒放下飲料瓶,夾上小豬送的水果(布球)繼續行進跳。
3、經過小兔的家,一些幼兒又放下飲料瓶,夾上小兔送的餅干(硬紙板)繼續行進跳,最后回到自己的家,品嘗美味。
4、小結:表揚小袋鼠愛護朋友,并對幼兒把物品夾在不同的位置的做法給予肯定。
分散活動:目標:
能自由選擇材料創造性的玩,與同伴和睦相處。
材料:
增加高蹺、繩辮、皮球
過程:
1、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材料與同伴,用不同的方法玩,有愿意繼續練習夾物跳的幼兒提出設置障礙的新要求。
2、重點指導玩高蹺的幼兒掌握平衡,手眼協調。
3、教師注重在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指導,及時發現幼兒的新玩法并給予肯定。
結束部分
1、和老師一起邊念兒歌邊做放松動作:“大面團,小面團。揉呀揉呀揉面團,揉呀揉,搓呀搓,捏呀捏,捶呀捶,甩甩手,甩甩腳,變成一個面娃娃,我們大家笑哈哈!”
2、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整理材料后回班。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07-26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04-06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范文09-15
必備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08-06
關于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08-29
幼兒園大班的體育活動教案12-15
幼兒園中班體育活動教案08-02
幼兒園小班體育活動教案10-28
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教案09-28
有關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