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錦集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品味不開燈的晚上獨特的氛圍和情趣。
2、體會故事中夜晚的優美意境,產生對夜晚的探究興趣。
【活動準備】
1、將午睡室布置成暗室,分散放置一些發光的物品(熒光棒或小手電筒等)
2、自備一段抒情、優美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傾聽并理解故事。
師:你們知不知道不開燈的晚上是怎么樣的?在不開燈的晚上能看見什么?
有一個叫落兒的小朋友度過了一個非常奇妙有趣的不開燈的晚上,你們覺得會發生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仔細的聽聽這個故事《不開燈的晚上》。
(幼兒完整傾聽故事)
師:故事講完了,小朋友們聽仔細了嗎?那我來問問你們,落兒住在什么地方?每天晚上屋子里是怎么樣的?
(1)有一天啊,落兒打開門,在門外面看見了什么?
(2)落兒想請螢火蟲進門,螢火蟲卻不肯,這是為什么?落兒最后是怎么做的?
(3)落兒在不開燈的屋子里,覺得有意思嗎,為什么?
(4)螢火蟲帶著落兒來到屋子外,他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5)落兒心里害怕嗎?為什么?
這是個特別的夜晚,你喜歡這樣的感覺嗎?老師再完整的講一遍故事,請小朋友們聽完故事以后說說看,你最喜歡故事里的哪幾句話?為什么?(引導幼兒感受和理解描繪夜景的精彩語言)
二、感受“不開燈的屋子”。
師:聽了這個故事,小朋友們想不想感受一下在不開燈的屋子里是怎么樣的?
老師把小朋友們的午睡室變成了“不開燈的屋子”我們一起進去看看吧。
(幼兒跟著教師進入事先布置好的暗室。)
師:在不開燈的屋子里,有什么感覺?黑暗是怎么樣的?(讓幼兒感受黑暗中的氛圍,說說對黑暗的看法。)
(教師使用熒光棒或小手電筒等發出亮光。)
師:你看到了什么?感覺怎么樣?
幼兒拿著熒光棒或小手電筒,想象自己是螢火蟲,隨著優美抒情的音樂飛舞。
附故事:不開燈的晚上
落兒住在樹林邊的屋子里。每天晚上,屋子里的燈都是亮晃晃的。
這一天,一群螢火蟲在門外飛著。落兒打開門,請螢火蟲進來。螢火蟲怕屋子里的燈光,不肯進門。
落兒關上燈,螢火蟲飛進不開燈的屋子,一閃一閃的飛著,像是一盞盞小燈。月光從窗口照進來,給屋里添上一點點亮。落兒第一次感到,不開燈會那么有意思。
螢火蟲往門外飛去,落兒跟著螢火蟲來到外面。沒有明亮的燈光,樹林里黑幽幽的,天空也是黑黝黝的。
月亮在云的后面露出來,把樹葉、樹枝的影子映到地上。小星星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看著落兒。
螢火蟲往草叢里飛去,落兒聽到草叢里的蟋蟀“瞿瞿瞿”地唱著歌,小松鼠在樹上“悉悉索索”地竄來竄去。
沒有燈光的晚上,落兒看到了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東西,聽到了從來沒有聽到過的聲音。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中班社會美麗的公園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感受公園美麗的景象。
2、使幼兒懂得公園的美麗是園林工人辛勤勞動的結果。
活動準備
1、操作卡片《美麗的公園》、電視機、展示儀
2、聯系參觀有關事宜。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到公園游玩,并提出以下問題:
公園的大門是什么樣的?秋天的公園是怎樣的?有些什么?公園哪兒最美?你喜歡逛公園嗎?為什么?
2、帶領幼兒尋找公園里的秋天。
提問:你找到秋天的景色了嗎?在哪里?是什么?
3、帶領幼兒觀看園林工人的勞動,讓幼兒了解公園如此美麗,離不開他們的辛勤勞動,也離不開我們每一個游客的共同努力。
他們是誰?他們在干什么?
我們怎樣才能幫助他們?
4、回園后讓幼兒看操作卡片,組織幼兒討論人們為什么喜歡玩公園。
公園里有山、有水,風景秀麗,大家都喜歡到公園里來游玩。公園的美麗離不開園林工人的辛勤勞動,我們每一個游客在游玩時都要講衛生,注意保護公園的一草一木。使公園更干凈、更美麗。
延伸活動
要求幼兒回家后,向爸爸、媽媽講述在公園里游玩的事。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目標:
1、透過活動使幼兒明白拾到東西就應還給失主,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導幼兒體驗丟失東西和撿到東西后的著急情緒,找到東西和把東西還給別人時的不同情緒情感。
準備:動物頭飾、情景表演
過程:
開始部分
(一)引起興趣,引出課題。
師:這天,老師要來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讓幼兒了解小貓丟了東西著急、難過的情緒和小兔把東西還給它以后高興的情緒。
提問:1、小貓丟了什么心里怎樣樣(著急、難過)
2、誰撿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撿到了帽子是怎樣做的(他說了什么)
群眾練習:請問,這是你丟的帽子嗎
小結:把帽子還給了小貓,小貓可高興了,小兔著見小貓這么高興,他心理也很高興,我們小朋友要向小兔學習,拾到東西要還給別人。
2、討論,幫忙幼兒體驗丟了東西、拾到東西還給別人等狀況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沒有無過東西丟過什么心里怎樣
(2)你丟了東西,別人拾了還給你,你心里怎樣
(3)你有沒有拾到過別人的東西你是怎樣做的心里怎樣樣
3、情景表演,激發幼兒幫忙小動物的動機,使他們體驗到幫忙了別人會很快樂。
師:看看又發生了什么事,小動物們為什么難過(看見他們難過,小朋友你們心里怎樣樣
(1)提問:小動物們這么難過它們丟了東西心里怎樣看見他們難過你的心里怎樣那怎樣辦呢我們一齊幫忙他們(請問,剛才你們在哪里玩的)我們到走廊里、樓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發現地上有東西就怎樣辦
(2)幼兒幫忙小動物們找東西,(拾起來,拾起來以后怎樣做呢問問撿到東西后怎樣說請問這是你丟的東西嗎
(3)幼兒找東西
(4)師:剛才我們幫忙小動物找到了東西,還給了他們,他們必須很高興,他們肯定會來謝謝我們的,我們小朋友把東西還給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樣(做一做高興的樣貌,笑一笑)
(5)提問:剛才你撿到了什么東西是怎樣還給丟東西的人的,說了什么話
4、幼兒討論:
(1)拾到了東西為什么要還給別人
(a)人家會難過,會著急。
(b)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2)(表揚自己)
討論:找不到失主的東西該怎樣辦呢
(三)結束: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喜歡警察,知道警察的工作是多種多樣、各不相同的。
2、初步了解民警、交警以及交警消防員的工作。
3、體會珍惜生命,知道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教學準備
圖片(民警、交警、武警消防員)。
教學重點與難點
知道警察的工作是多種多樣、各不相同的。
教學方法與手段
設問導答法、談話討論法;圖片輔助教學。
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 幼兒活動
設計意圖
一、組織幼兒進行游戲“猜猜我是誰”。
1、引出活動內容。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猜猜我是誰”。
2、說說游戲的方法。
師:一會兒老師來做幾個動作,你們看看我的動作,猜猜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是誰?
3、跟幼兒一起游戲。
(1)手握方向盤做開車的動作——司機。
(2)一手做梳頭動作,另一只手當剪刀來剪頭發——理發師。
(3)做敬禮的動作——警察。
4、:大家都猜對了,這就是警察敬禮的動作,今天我們警察叔叔阿姨的工作。
了解游戲名字。
聽清游戲的玩法。
看老師的動作來猜職業。 活動一開始,就以游戲的形式展開,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并且也很順利地進入活動的主題——警察。
二、引導幼兒認識、了解警察。
推薦: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可愛動物也要防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我換牙了》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有趣的手指印畫》
1、引導幼兒了解警察分工的不同。
提問:你見過什么樣的警察?他們是干什么的?
人民警察——抓壞人;
交通警察——指揮交通;
武警消防員——救火、救急。
:他們都是警察,但是他們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
2、分別介紹民警、交警、武警消防員的工作。
(1)出示民警的圖片,讓幼兒說說民警的工作。
師:這張圖片上是誰?民警做了哪些事情大家?
:民警每天都在馬路上、小區里幫助大家解決許多的困難。如果遇到困難就可以撥打110電話向民警求助。
(2)出示交警的圖片。
提問:誰知道交通警察都做些什么事情?
(3)介紹消防員的工作。
師:消防員除了能救火之外,還有很多困難也是他們來救助的。
說說平時了解的警察,感知警察有不同的分工。
結合平時看到的民警來說一說,懂得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
說說自己對交警工作的了解,懂得要遵守交通規則。
知道消防員除救火外的其它求助工作。 利用圖片,通過分別觀察與討論,生活中常見的三類警察,了解他們平時不同的分工內容,同時在談話中也讓幼兒懂得一些自我保護、自救的方法。
三、進行性談話。
師:警察的工作種類有很多,他們做的事情也不同,但他們都是為我們大家服務的,我們遇到困難可以找警察,平時要牢記電話號碼110、119。 個別幼兒說說110與119電話號碼。 通過性談話,再一次讓幼兒牢記報警電話與火警電話。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走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能夠認識交通信號燈,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3.知道要在成人的帶領下走斑馬線過馬路。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活動準備:
每人一幅交通信號圖、小人圖片30、小星星音樂、紅黃綠信號燈各一個、方向盤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2分鐘)
提問:來了這么多的客人老師向他們問好,唱一首歌曲吧!《小星星》。歌曲中唱到小星星像什么?眼睛一閃一閃的!那小朋友們知道我們的生活中還有那些現象像星星一樣一閃一閃的嗎?
二、展開:(12分鐘)
1.出示紅綠燈一閃一閃。(1分鐘)
提問:馬老師就知道有一樣東西會像小星星一樣一閃一閃的,今天老師把他請到了咱們班。請看,原來馬路上的交通信號燈。(小朋友的眼睛真厲害,觀察到了這么多一閃一閃的東西,讓我們來看看小朋友講到的交通信號燈吧!)
2.提問:那小朋友你們知道交通信號燈在馬路的什么地方嗎?他有幾種顏色?這幾種顏色的燈表示什么意思?我們看到她后應該怎樣做?(2分鐘)
小結:十字路口通常會有交通信號燈,一般有三種顏色:紅色、黃色、綠色。紅燈亮時,過馬路的人就要停下來,站在路邊等待;綠燈亮時,才可以過馬路;黃燈亮時,要停下來等一等,如果已經走到馬路上了,就要加快腳步趕緊走到馬路對面。
3.小朋友們的小眼睛很厲害,觀察的很仔細,那你們的小腦袋聰明嗎?現在老請小朋友跟老師說一說關于紅綠燈的二個,看誰能夠記住!(1分鐘)
兒歌: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4.現在我們玩個關于交通信號燈的游戲好不好,老師來扮演紅綠燈,小朋友扮演小司機。小汽車在出發前小司機們一定要念兒歌:“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念完兒歌后,小朋友們模仿開汽車的動作。當老師出示綠燈時,小朋友應該怎樣做?黃燈、紅燈怎樣做?一定要看交通信號燈哦!(3分鐘)
我們先來學下小司機吧!
5.小朋友們真是遵守交通規則的小司機,給自己棒一個。(2分鐘)
提問:看老師除了交通信號燈,還帶來了什么?(出示斑馬線)你在哪里見過他?他叫什么名字?他是干什么用得?
小結:一般斑馬線會出現在具有過往行人的路口;他叫斑馬線因為他想動物斑馬身上的.花紋!斑馬線主要是保護行人的作用。人們走在上面會安全的,因為汽車、自行車啊看到斑馬線上有人經過的時候,就會慢慢的減速、停下來的,先讓人們走過去!小朋友外出過馬路的時候,一定要牽好爸爸媽媽的手,走斑馬線哦!
6.現在就請小朋友輕轉小椅子,我們一起做游戲。(3分鐘)
指導語:每個小朋友都會有一幅畫有斑馬線、紅綠燈的圖畫,小朋友手中還會有一個小人,這個小人就是你的小寶寶,今天你帶他過馬路。當老師說紅燈亮時,你應該帶他怎樣呢?看誰能把自己的小寶寶安全的帶過馬路!
三、結束。(1分鐘)
小結:小朋友們真是聰明、靈活的寶貝。現在讓我們開著小汽車去小邊喝水吧!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沒有以小班式的口吻對孩子進行對話,聲音尖、語速快。在游戲中,游戲的時間以及設計考慮的不是很細致。在紅綠燈游戲過程中,知識不嚴謹,沒有按正常的紅綠燈顯示出示。活動時,幼兒的常規欠一些。
改進措施:在下一次的活動中,語言上要親切,與孩子盡量保持平等的距離。在紅綠燈游戲時,請孩子分組進行游戲,游戲中出示紅綠燈變化時,要符合現實現象。在第二個游戲,將幼兒在紙上操作改為布置場地,讓幼兒實際進行體驗如何過斑馬線。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幼兒對活動增加趣味性。
小百科:交通信號燈是指揮交通運行的信號燈,一般由紅燈、綠燈、黃燈組成。紅燈表示禁止通行,綠燈表示準許通行,黃燈表示警示。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調味品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輔助品。它貼近幼兒的生活,但往往被忽視;調味品具有比較獨特的口味,鮮亮的顏色,是幼兒感興趣的。在日趨注重飲食的當今,調味品的地位就顯得更為突出。根據《綱要》探索求知部分所提倡的鼓勵幼兒大膽探索、發現,并結合幼兒實際水平,設計了這一活動。旨在通過認識調味品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看、摸、比、嘗、聞,使幼兒了解調味品的顯著特征并能正確區分調味品。
2、能將自己的感受用清楚的語言表達出來。
3、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三人一份調味品(鹽、糖、醋、醬油、辣椒面、五香面)。
2、每人半杯水,盤、勺各一套。
3、每桌一份菜肴:鹽拌胡蘿卜絲、糖拌西紅柿、醋拌黃瓜絲、醬油拌豆腐、辣肉、五香肉。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介紹自己知道的味道。
“小朋友,你們知道一些什么味道?”
二、引導幼兒通過看、摸、比、嘗、聞等手段說出調味品的特性。
“今天,老師準備了一些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
看看這是什么東西?它們有什么味道?”
1、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教師提醒幼兒品嘗東西要少一點。
(2)、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操作,自由交談。如:“這些東西除了嘗(聞、摸、放入水中、混起來攪拌……),還可以怎樣玩?”
2、引導幼兒表達操作結果并逐一認識調味品。
“剛才你玩什么了?怎樣玩的?發現了什么?”(調味品的特性附后)
三、引導幼兒正確分辨調味品(糖與鹽、醋與醬油、辣椒面與五香面)并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說出分辨的緣由。
如:分辨糖與鹽可以從顏色、粘手程度、看、嘗來快速辨別。
四、請幼兒品嘗菜肴,進一步加深對各種調味品的認識。
“老師給小朋友做了幾道菜,請你嘗一嘗是什么味道的?”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看看還有什么調味品,那些調味品有什么特性。
[活動評析]
本活動以調味品獨特的味道為載體,引導幼兒通過看、摸、比、嘗、聞展開一系列探究、研討活動。從活動進程可以看出,幼兒的思維是活躍的,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都是由他們自己確定的,因此對自己在探索活動中的體驗能清楚地表達出來。此活動對幼兒的情趣、語言、動手操作能力都有促進作用;幼兒在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體現,是一節比較成功的師生互動式的活動。
附:調味品的特性
名稱顏色味道特征
鹽 白色咸 像細沙子一樣、放入水里會化、水變咸了
糖 乳白色甜 像粗沙子一樣粘手、亮晶晶、放入水里會化、水變甜
醋 淺褐色酸 會流動、放入水里顏色變淺、味道很淡
醬油深褐色咸、甜 會流動、放入水里顏色變淺、味道很淡
辣椒面紅色辣 軟軟的像面一樣、很刺鼻
五香面褐色有點麻嘴軟軟的像面一樣、有一種特殊的香味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一、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有一定的環保意識,知道不亂扔垃圾,了解像飲料瓶這類垃圾可“變廢為寶”,但對垃圾的分類和回收卻知道的很少,為了更好地利用資源,豐富幼兒環保知識,設計了本活動,讓幼兒通過操作實踐,參與垃圾分類和回收,并在活動延伸中用垃圾回收款購買鷗糧喂海鷗,讓幼兒感受環保的意義。
二、活動名稱:
社會
三、活動目標:
1、知道哪些是無毒無害的廢舊物,了解它們能循環再用。
2、認識垃圾分類標志。
3、參與垃圾分類回收實踐,通過用回收款買鷗糧喂鷗,感受環保的意義。
四、活動準備:
《垃圾分類》PPT 貼有易拉罐 廢紙 塑料瓶標志的可回收垃圾箱三個 上述可回收垃圾若干五、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主題:
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見過的垃圾有哪些?
平時這些垃圾是怎么處理的?
2、觀看PPT,認識垃圾分類標志。
(1)出示分類垃圾桶圖片,提問:這是什么?它們有什么用?
(2)認識垃圾分類標志,幼兒討論:哪些是可回收垃圾?
(3)教師小結。
3、幼兒操作實踐活動《垃圾分類和回收》
(1)幼兒觀察自己帶來的垃圾袋里有什么,是不是可回收垃圾。
(2)認識貼有易拉罐、塑料瓶、廢紙標志的垃圾箱。
(3)幼兒分類垃圾。
(4)請垃圾收購站的回收垃圾。
4、延伸活動:家長帶幼兒用垃圾回收款購買鷗糧喂海鷗,體驗環保活動的樂趣。
六、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探索實踐活動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養了幼兒認真觀察、歸納分類的能力;活動延伸將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起到了家園共育的作用,也讓幼兒體驗了垃圾回收帶來的樂趣。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分享到海洋公園游玩的經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繪畫海洋動物,發展創造力。
3、學習用圖畫表現自己的見聞。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備到海洋公園或海洋館游玩的照片或紀念品。
2、媽媽手偶和男孩手偶。
3、海洋公園或海洋館的入場券、小冊子和地圖。
4、圖畫紙、彩筆。
【活動過程】
一、利用媽媽手偶和男孩手偶進行對話:
媽媽:星期天,我們一家要去一個好玩的地方,那里可以欣賞動物表演,還可以觀賞珍貴的動物,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
男孩:動物園。
媽媽:答對了一半,那里有很多動物都是住在水里的。
男孩:海洋公園。好哇,星期天我們去海洋公園。
二、出示海洋公園或海洋館的入場券、小冊子和地圖,讓幼兒觀看,并統計班中有多少名幼兒去過海洋公園或海洋館。
三、請去過海洋公園或海洋館的幼兒介紹帶到幼兒園的照片或紀念品,說說當天和誰去的海洋公園,看過什么動物,玩過什么游戲。
四、請幼兒與同伴交換欣賞照片及紀念品。用照片或紀念品將展覽區布置成“海洋公園”。
五、請幼兒把在海洋公園見過的動物,或玩過的游戲畫下來。
六、老師協助幼兒在圖畫上加上文字說明,將圖畫裝訂成圖書,放在展覽角讓大家欣賞。
【活動評價】
1、能用比較清楚、完整的語言介紹海洋公園的動物和設施。
2、樂于與同伴分享生活經驗。
3、能用圖畫表達見聞。
【活動建議】
活動前,老師可以事先請家長帶幼兒到海洋公園或海洋館游玩,使幼兒有更直接的感性經驗。活動中,老師注意收集幼兒普遍關注的問題,可以在以后的活動中展開探究。活動后,通過區域活動或過渡環節引導幼兒利用展覽區的環境,繼續探討有關海洋生物的話題。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 學習做客的禮節,和待客的方法。
2、 發展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培養獨立性和意志品質,以及責任意識和關心他人的品質。
3、 體會共同合作交往的樂趣,為幼兒良好情感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養分。
4、 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 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 事先和xx的媽 媽聯系好,確定時間。
2、 準備一些簡單的節目。
活動過程:
1、 告訴幼兒今天的活動主題是:做客去。讓幼兒知道今天是到xx家里去做客,xx今天是小主人。
2、 請幼兒討論:做客是要注意什么?怎樣做一個熱情的小主人?
3、 總結:我們去做客時要有禮貌,看見xx的奶奶和媽 媽要主動打招呼,在他們家里要安靜的參觀或坐著,輕聲說話,注意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潔,不弄壞他家里的東西。請吃東西時要說謝謝,并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回來時要禮貌的和他們說再見。
4、 做小主人要熱情,主動給客人倒茶,發好東西吃。和客人說說話。
5、 交代去的路上的注意事項,要注意走路安全。
6、 來到xx家里,和奶奶打招呼,客氣的接受招待。
7、 請幾個小朋友給奶奶表演節目。給奶奶捶捶背。
8、 收拾好垃圾防到垃圾桶里,和奶奶說再見。
9、 回教室說說自己的感想。
活動反思:
帶領幼兒到同伴家里去做客,這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興奮不已。小朋友也收獲頗豐。因為這次活動帶給了孩子們更多更好的生活經驗。通過活動,加深了孩子和家人的感情,使他們懂得要關愛身邊的人。知道了禮貌做客的一些常規性禮節。也了解了家庭中的主要設施。體會了交往帶來的愉快。同時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合作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幼兒是真正的參與者、當事人及活動的主體。實踐活動雖然走的地方也不是很遠,卻帶給孩子們在教室里學不到的東西,給了他們生活的啟迪,為他們今后適應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真正讓幼兒在現實生活中獲得了情感的體驗和經驗的積累,為幼兒在生活和實踐中不斷進步和成長提供了鍛煉的空間。這社會實踐活動,受到家長的一致好評。當然在實踐活動中,也有部分幼兒只顧興奮了,忘記了老師的交代,不能禮貌有序的做客還把一些垃圾亂扔,經過老師的提醒,才及時改正。希望在今后的實踐活動中,能有更好的表現,也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應怎樣與人相處。
2、發展幼兒的理解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學習初步簡單的分析問題,教育幼兒能選擇一種處理問題的較好的方式方法。
活動準備
圖片-爭搶球的孩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圖片-爭搶球的孩子。
兩個小朋友在玩球,玩著玩著,他們開始爭搶,為此吵了起來,后來又動手相互打對方。
二、展開。
1、引導幼兒分析解決問題。
(1)教師請幼兒舉手發言,知道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為。
師:請小朋友說說,這兩個小朋友做得好不好,為什么?
:他們兩個不對,他們互相爭、搶、打,只會浪費時間。
(2)幫助幼兒分析問題。
師:結果他們誰玩到新球了?(誰都沒有玩到)
誰都玩不到球,大家還都不高興,那么誰能幫他們想個好辦法?
請幼兒動腦筋、想辦法,說己的看法。
:幼兒園里這種事情經常發生,解決的辦法:
——小朋友要相互謙讓,也可以一起玩。
——可以商量,相互輪流玩。
——可以利用“石頭、剪子、布”的游戲輪換著玩。
2、故事,引出新問題。
師:戶外游戲時,一個幼兒往前跑時潮后面看,不小心撞了前面的小朋友,他趕緊說:“對不起。”被撞的小朋友不原諒他,動手又打了他一下。
(1)師: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并請幼兒說己的理由。
(2)教師教幼兒學習分析:
如果別人打了你一下,你要看他是不是有意的,如果他是無意碰到你,又向你道歉,應該原諒他,說聲“沒關系”。
3、教師提出一個新問題,請幼兒思考:
你站在那兒玩,別人跑過來故意打你一下,你怎么辦?
教師幫助幼兒分析:
(1)他為什么打你?是不是妨礙了別人?是不是別人和你逗著玩?
(2)他打疼你了嗎?疼說明了什么?不疼說明了什么?
(3)他打疼了你,你怎么做?
(4)他總是那么做,你怎么辦?
教師啟發幼兒回答:
——告訴老師,請老師解決。
——學會躲閃。
——給他以有力的回擊,保護自己。
三、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要團結友愛、相互幫助,不允許欺負別的小朋友。
當別人打了你,你要了解清楚是“為什么”,然后再選擇好的解決辦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06-01
幼兒園中班社會優質教案06-08
幼兒園中班社會領域教案04-02
中班社會幼兒園的標識教案03-31
幼兒園社會教案中班06-23
幼兒園中班社會微笑教案05-13
幼兒園中班社會課教案09-05
幼兒園中班社會優秀教案04-21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11-24
幼兒園中班社會《勇氣》教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