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2-09-18 10:38:15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練習側滾紙板的動作。

  2、通過一物多玩的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想象力及動作的協調能力。

  3、樂意探索踢豆袋的活動,比比誰踢得遠。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紙板幼兒人手一個、大圈二個、豆袋若干。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模仿操。

  幼兒站成大圓,教師帶領有而隨著錄音,邊念兒歌,邊做模仿動作,要求幼兒動作整齊認真。

  二、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玩紙板,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

  三、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怎么玩的,其他幼兒跟著練習一下。

  四、游戲活動:壓路機。

  1、教師示范講解側滾紙板的技能。

  2、游戲開始,幼兒扮成壓路機,前排的幼兒跑至紙板處,側滾過去,將地面壓平,再跑至大圈處將地上的“石頭”(豆袋)拾起,放進前方的塑料筐中,最后返回隊伍,游戲可進行2—3遍。

  五、放松活動—踢豆袋。

  1、幼兒人手一個豆袋,自由地站在場地周圍,讓幼兒自己探索踢豆袋的玩法。

  2、請一位幼兒上來示范,將豆袋放在腳面上,再用勁向前踢。

  3、教師帶領幼兒念兒歌,要求幼兒念完兒歌后再將豆袋踢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誰都有自己的童年,誰都有自己的夢,而童年的夢總是和童話故事聯系在一起的。童話故事總能給聽過、看過它的人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起點閱讀”《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老太婆的極度貪婪,老漁夫的善良懦弱,以及小金魚的知恩圖報,使我們永遠記住了貪得無厭不會有好結果。相信幼兒能從這則故事中認識到,不勞而獲的幸福生活是不能長久的,美好的生活只能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創造!

  活動目標

  1.根據畫面前后的聯系,理解漁夫四次向金魚索要禮物的故事情節,懂得人不能過于貪婪,只有付出才有獲。

  2.能初步認讀簡單的符號和文字,并能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有一定的閱讀經驗,知道漁夫是做什么的。

  2.物質材料:教學大書1本,幼兒用書人手1本,小圖片(如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漁夫和金魚。你們知道漁夫是干什么的嗎?他和金魚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教師講述故事前半段(1~4頁),激發幼兒興趣。

  (3)師:漁夫捕到金魚了嗎?老太婆是怎樣說的?漁夫會去向金魚要木盆嗎?

  2.閱讀指導

  幼兒自主閱讀5~l 5頁,教師提出閱讀要求。

  (1)出示圖片l,請幼兒根據圖片符號的提示閱讀書的第5一l5頁。

  (2)思考:漁夫去向金魚要了幾次東西?分別要了什么?

  5.理解故事內容

  (1)找出故事發生發展的線索。

  ①老太婆讓漁夫去向金魚要了哪些東西?一共要了幾次?(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2、3中的相應小圖)

  ②漁夫每次去向金魚要東西,大海發生了什么變化?(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4中的相應小圖)為什么?

  (2)師幼共同整理圖片(圖片5),梳理故事情節。

  4.情感升華

  (1)師: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師:你們喜歡老太婆嗎?為什么?如果是你,你該怎么做?

  小結:老太婆因為太貪心,結果失去了一切。如果想得到,就必須付出,不勞而獲是沒有好結果的。

  活動反思

  童話故事總能喚起孩子的幻想和美夢。《格林童話》是世界童話的經典之作,其中《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流傳最廣的故事之一。漁夫和他的老太婆所經歷的因貪欲過度而最終無所獲的故事,包含了深刻的道理。下面我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下對本活動的理解和看法。

  從教學目標來看,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明確,所選內容以及整個設計過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活動環節清晰,且層層遞進。

  從教學策略來看,本次活動從幼兒生活經驗導入——自主閱讀——理解閱讀——情感升華,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來理解圖畫故事的意義,將幼兒引入文學欣賞的氛圍,感受閱讀的快樂,最終形成自主思考。接著,通過展示與故事相關的圖片,清楚地交代故事發展的過程。最后,請幼兒觀察每次漁夫去找金魚時海面發生的變化,通過集體討論,感受故事中老太婆的貪婪。

  整個活動,注重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努力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良好的氛圍中感受到:想要得到什么,就應該付出,過度貪欲的結果必定是一無所獲。

  改進建議

  1.教師的有效提問。提問應簡潔、明了,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感染力,提問應該落在對幼兒的關注、了解上,在活動前要多準備、多思考。

  2.教師除了具有良好的語言素養、較高的分析文學作品的能力之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演繹作品,感情要投入。教師的語言、語氣、語調、肢體動作都是演繹作品的關鍵。《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活動有一個較完善的設計,有畫面的沖擊,再加上教師的全情投入,相信演繹的效果也會更好,幼兒也會更投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恐龍在運動中的身體形態,嘗試用肢體動作來模仿。

  2、借助欣賞、模仿及已有經驗,大膽表現恐龍的不同動態。

  3、在合作中共同使用畫紙并能清楚地講述自己作畫的意圖。

  【活動準備】

  1、幼兒已了解恐龍的種類以及恐龍生活的習性、環境,已聽過關于恐龍的故事。

  2、恐龍圖片多幅,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你很特別》。

  3、水粉筆,顏料,英文報紙(或牛皮紙)。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對恐龍的認識。

  師:前幾天,我們小朋友認識了恐龍,知道了恐龍的一些生活習性,誰愿意來講一講?(有霸王龍、長頸龍、翼龍、劍龍等;它們有的是食肉恐龍,有的是食草恐龍;有的是在陸地上走的,有的是在天上飛的……)

  2、觀察圖片,感受恐龍在動態中的外形特征。

  (1)出示“走路”恐龍的圖片。

  師:這是什么恐龍?(霸王龍)看它現在的樣子,你覺得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引導幼兒觀察恐龍走路時的腿的樣子)請幼兒學一學它的動作。

  (2)出示“彎腰”恐龍的圖片。

  師:這幅圖你覺得恐龍它又在干嗎?它的頭怎么樣了?身體是什么樣的?(觀察恐龍的腰部)恐龍的前肢和腿有什么變化?恐龍的腳趾和剛才走路的恐龍腳趾一樣嗎?不一樣在哪里?你們覺得“彎腰”的恐龍身體可以用什么樣的線條來畫?

  (3)出示“對打”恐龍的圖片。

  師:這兩只恐龍它們在干什么?這兩只“打架”的恐龍身體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我們只能看到這只恐龍身體的一部分?(讓幼兒發現遮擋關系)你們發現沒有,“打架”時恐龍的尾巴是怎樣的?尾巴后面畫有幾條短線,為什么要畫這幾條短線呢?(介紹輔助線條的作用)

  ●教師在出示圖片時,要注意層次性,如提供給幼兒的圖片應從簡單到復雜,層層遞進。

  3、幼兒大膽作畫,教師進行指導,鼓勵幼兒畫出恐龍的不同動態。

  師:今天我們來畫恐龍,畫你自己喜歡的恐龍,地上走的、天上飛的,各種各樣。

  4、展示作品,師幼互評。

  請幼兒說說自己畫的恐龍在做什么。

  活動建議

  ☆活動廷伸:將幼兒的作品陳列在班級展示區中,讓幼兒進行經驗交流與分享,嘗試將繪畫作品編成故事進行講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踐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使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的次數越多。

  3、初步培養幼兒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筆、積木、筷子、布條、紙條等)2、記錄測量次數的紙、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教室里的每一樣物品有多長嗎?

  2、學習自然測量。

  (1)幼兒嘗試自由測量,記錄結果。

  (2)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測量從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導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測量工具要和起點對齊,在測量工具的另一頭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時,要從記號開始接下去量。

  (3)教師與一位幼兒合作,再次進行測量,并做好測量次數的記錄,最后說出測量結果。

  (3)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線路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適時進行輔導。

  (4)請部分幼兒說一說測量的結果。

  3、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師:“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條線路,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2)請兩位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結果的數目為什么不同,說出用長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少,用短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多。

  4、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在區角活動中使用各種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比較各種不同的結果。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了解其用途,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2、幼兒每人一把尺子。

  過程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1)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尺子給小朋友介紹。

  要求說出叫什么尺,有什么特點和用途。

  (2)教師講解各種尺的特征。

  2、討論交流

  請幼兒說一說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么樣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二、比較尺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1、找出尺的不同點。

  (1)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同?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2)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2、找出尺的共同點。

  尺有這么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小結: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三、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1)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

  (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2)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3)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

  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

  接著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

  也不能多計,最后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實際測量:測量課桌的長度(120厘米)。

  (1)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

  (可讓幼兒反復測量,說出測量距離。)

  (2)討論:為什么你們測量的課桌長度會出現不同的數字?

  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3)教師幫助幼兒測量課桌的長度(120厘米)。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域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天然氣的作用和危險性。

  2、學會自救的方法。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小朋友傷感的圖片。

  2、因天然氣泄漏而造成的事故錄像。

  3、天然氣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利用多媒體出示一個小朋友傷感的圖片,讓孩子猜猜這個小朋友怎么了?

  二、觀看因天然氣泄漏而造成的事故錄像,了解天然氣的危險性。

  1、觀看錄像。

  2、教師小結:天然氣的用處很多,可是如果不正確的使用天然氣,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危害。

  3、展示有關圖片或相關的報道,使幼兒初步了解在哪些情況下,會發生漏氣或爆炸

  4、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談談天然氣造成的危險性有哪些?

  三、認識天然氣灶,了解天然氣的用處

  1、出示天然氣灶,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家使用天然氣嗎?你們家的天然氣是從哪里來的?天然氣有什么用?

  2、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我們家用的是管道天然氣,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方便,能燒水、燒飯、燒菜┄┄

  四、依次出示三張圖片讓幼兒評價,知道安全使用天然氣的方法以及發生以后的自救方法

  圖片1、怎樣安全使用天然氣?

  圖片2、怎樣知道漏氣了?如何辨別呢?

  圖片3、我們人體吸進了這些有毒的會有哪些反應呢?

  五、分組制作安全標志、安全宣傳畫。

  活動反思:

  以一張傷感小朋友的圖片導入,啟發孩子們猜想這個小朋友流淚的原因,然后通過錄像、圖片了解天然氣的危險性,從中學會使用天然氣的方法,以及多種保護自己的方法。整個活動孩子們都非常專注認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尤其是在看錄像的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出了極強的探究欲望,為后面的活動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所以小朋友在用語言表述使用天然氣的方法以及自救方法的時候語言很流利,表達很清晰。小朋友制作的安全標志和安全宣傳畫也充分表達了孩子們的心聲。倘若讓孩子們拿上自己制作的安全標志和安全宣傳畫到鄰近的班級去宣傳,既提高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同時又鍛煉了孩子的膽量,增強了孩子的適應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初步感知舞曲的結構和特性。

  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A段旋律的斷頓與連貫以及B段的節奏型與休止。

  體驗和同伴一起玩音樂游戲的快樂。

  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森林暢想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黑板

  活動過程

  一、引入故事情境,初步感受音樂

  森林里舉行盛大的聚會,各種各樣的小樹精靈都趕來參加舞會,還一起開心的玩游戲。聽聽什么地方樹精靈在跳舞,什么地方在做游戲?

  二、隨樂記錄圖譜,進一步感受音樂結構

  1.隨樂記錄圖譜

  一邊聽音樂,一邊把森林里的熱鬧樣子畫下來,看看畫的和音樂像不像?

  2.了解音樂結構

  音樂有幾段?一共有三段:樹精靈跳舞——做游戲——再一次跳舞

  三、肢體表現A段,樹精靈的舞蹈

  1.聽辨音樂細節,感受旋律的斷頓與連貫

  樹精靈為了參加舞會,長出了小嫩芽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聽聽音樂里樹精靈長葉子和跳舞的感覺有什么不一樣?

  (體驗音樂旋律的斷頓和連貫)

  2.幼兒肢體表現

  座位表現,分辨斷頓和連貫。

  散點站立表現,增加動作表達的豐富性要求。

  四、游戲體驗B段

  1.聽辨音樂細節,感受節奏型X X X X | XX X XX X |,休止

  情節引入:樹精靈請精靈之王幫助實現愿望。

  第一個問題:找找“精靈之王,快快來, 快快來”在音樂的什么地方?在這張畫上又表示在什么地方?

  第二個問題:這個黑黑的小圓點在音樂里是什么意思?提醒我們干什么?

  (聽辨樂段中的節奏性和休止)

  2.加入語詞和動作輔助體驗

  座位表現,語詞輔助表現節奏型、體驗B段速度。

  散點站立表現,重點關注休止。

  五、完整表現樂曲

  1、交代游戲規則

  精靈之王幫助樹精靈實現愿望,只要輕輕一摸,樹精靈就會快樂的跑起來,

  2、游戲數遍。教師及時鼓勵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細致的觀察人物動作、神態、表情特征,大膽想象講述畫面內容。

  2、體驗作品中父親對兒子默默的關愛。

  3、引導幼兒大膽表達對父親的愛。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父親與孩子的照片PPT、《醒來后的驚喜》PPT、視頻“爸爸對孩子說的話”、電話

  活動過程

  一、父親和孩子的照片視頻,引導幼兒說說與爸爸之間開心、有趣的

  事情,感受爸爸的愛。

  師:我相信你和爸爸之間肯定還有很多開心有趣的事情,誰能給大家

  講一講你和爸爸之間發生的這些開心有趣的事情呢?(請兩名小朋友說)

  小結:因為爸爸很愛你們,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爸爸和寶寶的故事好不好?

  師:出示題目《醒來后的驚喜》,啟發幼兒了解什么是驚喜。

  二、情景式問,引導幼兒猜測故事內容,設置懸念。逐一播放故事

  PPT,鼓勵幼兒大膽猜想父與子之間發生的事情。

  小結:原來,兒子有個心愿,就是想到動物園里玩。爸爸知道了,就

  想方設法努力幫兒子實現這個愿望,在兒子孩子愛睡夢中的時候,就把他帶到了動物園給了兒子一個大大的驚喜。爸爸不付出了這么多,看到兒子這么高興,他也開心的笑了。

  三、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四、互送驚喜

  1、爸爸送驚喜。播放視頻爸爸的話,讓幼兒說出自己的心情,感受

  爸爸對自己的愛。從而激發幼兒想要表達對父親的愛。

  2、寶貝送驚喜。小朋友給爸爸打電話表達自己對爸爸的愛。

  活動延伸

  爸爸也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個驚喜,讓我們回家尋找這份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產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3、嘗試運用繪畫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物體滾動的軌跡,發展學習的自主性。

  活動準備

  1、三角形、梯形、方形積木;

  2、海洋球、玩具球;一次性杯子、圓臺形的化妝品瓶子;電池、透明膠帶等物體;

  3、記錄卡片16份、小筐8個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教師:這是什么?

  老師把它輕輕一推,看它怎樣了?

  (向前運動、動了、滾動……)

  2.小結:像這個球一樣咕嚕咕嚕往前轉動我們叫它滾動。

  二、出示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1、教師: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好玩的東西,看看有些什么?

  (揭密神秘袋,幼兒了解操作的材料)

  2、教師:請小朋友去玩一玩、試一試,看看哪些會滾動哪些不會滾動?然后給它們分一分家,把它們分別放在相應符號的筐里,并填寫好觀察記錄表(一)。

  3、個別指導:你玩的是什么?你把它放在哪個筐里了?為什么?要求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4、師幼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5、教師:大家幫這些東西分好了家,我們來看看能滾動的筐里放了哪些東西?

  幼兒說物品,教師在記錄紙上貼上這些物品的標記圖。

  6、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為什么這些物體能滾動?這些東西不能滾動?

  小結:這些沒有角的圓圓的東西,只要對它們用點力,它們就能滾動。

  三、幼兒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1、教師:這些圓圓的東西它們滾動時走的路線一樣嗎?

  請小朋友再次玩一玩。這次要仔細觀察,把它們滾動時走的路線畫在你的記錄紙上。

  2、個別指導:你玩了什么?它滾動時走的路線是什么樣的?

  3、幼兒說自己的操作發現,教師征求大家意見后記在大記錄紙上。重點講述球體的滾動路線。

  4、從這張大記錄表上你能發現哪些東西在滾動的時候走的路線是一樣的。

  為什么它們走的路線會一樣?

  5、小結:(邊小結邊貼上相應的球體標、圓柱體、椎體標記):

  像皮球、海洋球它們的身體都是圓球體,走的路線是曲線。

  像透明膠帶、電池它們的身體是圓柱體,走的路是直線。

  一次性杯子、化妝品瓶子身體一頭大一頭小,走的路是圓圈。

  也就是說不一樣的形狀它們滾動時走的路也就不一樣。

  我們把這些物體滾動是走的路叫滾動的軌跡。

  四、活動延伸

  這個筐里還有一些不能滾動的東西,你能想出好辦法,讓它們也滾動起來嗎?

  然后再去發現它們的滾動軌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設計背景

  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有美麗的樹葉。每年到秋季時,樹林里到處都是一片片各種各樣的黃葉子,我們有必要讓幼兒認識和了解。于是我設計本次樹葉貼畫活動,引導幼兒在收集樹葉的基礎上說說各種不同形狀的樹葉像什么,和他們一起去拼一拼,貼一貼,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已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來完成有趣的樹葉貼切作品,使幼兒在集體協作中體驗快樂。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樹葉,能述說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特征。

  2.學習運用樹葉來拼組各種圖形,培養幼兒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事先采集各種顏色和形狀的樹葉,擦干后壓平。

  2、白紙、剪刀、乳膠和幾種彩色卡紙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

  老師:小朋友,大家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秋季)

  出示秋天落葉飄落圖,讓幼兒觀察落葉的情景,感受秋天的獨特風景。

  2.樹葉的認識

  出示一些形狀、顏色特別的樹葉,讓小朋友來認認這些樹葉。

  老師小結:這些葉子寶寶都是小朋友和爸爸媽媽所收集到的,經過處理后,我們可以把葉子貼成一幅幅有趣的畫來。小朋友們能做到嗎?

  3.樹葉變變變

  (1)教師出示一些樹葉貼畫的圖片,讓幼兒欣賞。

  (2)教師拿出自己制作的示范貼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樹葉的形狀、色彩。

  教師說:“這樣用樹葉貼出來的畫叫做樹葉貼畫,你們想不想也用樹葉貼畫呢?”請你們通過拼貼和添畫的方式,創作出形似的一種動物或其他事物。

  4.分享交流

  教師總結之后,挑選個別幼兒的作品,讓幼兒自己介紹自己的作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12-16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1

大班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模板12-14

蚯蚓幼兒園大班教案12-11

國旗幼兒園大班教案12-08

幼兒園大班其他教案12-08

關于幼兒園的大班教案12-14

幼兒園大班優質教案12-15

幼兒園大班版畫教案12-15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12-2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不卡 | 五月AV中文字幕DVD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 | 一本一本久久久精品综合不卡 | 一区二区三区四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