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集錦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擁抱能表達不同的情感,愿意用擁抱的方式表達愛。
2、體驗與老師、同伴擁抱的親切感。
重點難點重點:
喜歡和老師、和小朋友擁抱,體驗抱抱帶來的快樂。
難點:知道擁抱能表達不同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有關擁抱的視頻。
2、音樂《抱一抱》。
3、愛心小貼紙。
活動過程
三、活動過程
1、視頻導入,調動幼兒已有經驗。
(一)出示幼兒和媽媽擁抱的視頻。
師:咦,這是誰呀?
幼:媽媽和寶寶。
師:他們在干什么呀?
幼:在抱抱。
師:他們為什么要抱抱呀?
幼:因為喜歡媽媽……
師:那小朋友,你們什么時候和自己的爸爸媽媽抱抱呀?
幼:想媽媽的時候……
師:抱抱的時候你們都會說些什么話呀?
幼: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
師:和爸爸媽媽擁抱是什么感覺呀?你們喜歡抱抱嗎?
幼:和爸爸媽媽抱抱的時候很溫暖,很喜歡和爸爸媽媽抱抱。
師:那寶寶們抱一抱自己旁邊的小朋友吧,體驗一下和小朋友抱抱的親近。
教師小結:原來呀,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和爸爸媽媽擁抱呢。和自己親近的人擁抱感覺很好呢。抱抱呀,能表達我們的愛。
2、游戲:抱一抱,體驗和老師、小朋友擁抱的親切感。
師:老師也想抱一抱可愛的小朋友們,有沒有小朋友知道是為什么呀?
幼:因為老師喜歡我們。
教師擁抱幼兒。
師:那小朋友們有沒有自己喜歡的小伙伴呀,讓我們站起來,在好聽的音樂中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小朋友抱一抱吧。
師:剛剛呀,我們和老師擁抱了,也和自己喜歡的小朋友擁抱了,你們感覺怎么樣呀?
幼:很開心。
師:那如果不認識的人想抱你們可以嗎?
幼:不可以。
師:誰可以抱抱你們呀?
教師小結:抱抱很開心,和老師、小朋友抱抱感覺很溫暖,很高興,感覺真好。爸爸媽媽可以抱抱,老師可以抱抱,小朋友可以抱抱,陌生人不可以抱抱。
3、出示幼兒離園的視頻。
師:幼兒園放學了,你們看到了什么?爸爸媽媽來接小朋友感覺怎么樣啊?
幼:看到媽媽,爸爸來接小朋友了。爸爸媽媽抱著小朋友,他們臉上都笑瞇瞇的。
師:放學了,爸爸媽媽來接寶寶了,他們高興地擁抱在了一起,擁抱呀,可以表達我們的高興、開心。
4、出示孩子哭泣的視頻。
師:接下來的這位小朋友怎么了呀?
幼:哭了,可能是想自己的爸爸媽媽了……
師:后來老師過來了,老師做了什么呀?
幼:老師抱了小朋友。
師:小朋友還在哭嗎?
幼:沒有哭了。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開心的時候想要抱抱,不開心了、哭的時候也想要抱抱。難過的時候我們可以抱一抱,開心的時候可以抱一抱,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可以怎么樣?(幼:抱一抱)對,我們可以把擁抱送給喜歡的人,那樣他就會覺得很開心,喜歡抱抱的小朋友都是一個一個愛心小天使。
四、貼上愛心貼紙,在游戲《抱一抱》中結束活動。
幼兒在音樂聲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小朋友,和他們抱一抱,老師為孩子們貼上愛心貼紙。
活動延伸:
回家以后與家人抱一抱,對他們表達喜愛之情。
活動總結
小班社會活動是小班所有領域活動中比較難上的,它既需要幼兒調動已有經驗進行情感的喚起,也需要教師在充分了解本班幼兒的具體實際情況、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等特點來做出恰當的選材和設計,以此達到社會領域的發展要求。我們班幼兒是新生小班,因此存在較多的入園焦慮問題。哭鬧,不理老師的問題很常見。于是在小班幼兒入園一個多月,在他們對幼兒園,對自己的老師有了基本的熟悉和信任之后,我設計了這個《抱抱》的活動。在活動中,我通過與幼兒相關的視頻,和老師、和小朋友擁抱等過程,讓幼兒很快的對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了喚起,通過抱抱這個簡單而又充滿溫暖的動作,讓幼兒體驗到除了爸爸媽媽的抱抱以外,還有老師、小朋友的抱抱,讓他們體驗到開心需要抱抱,傷心也需要抱抱,抱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從而增進幼兒和老師、幼兒與幼兒之間的關系,建立起溫馨的情誼,從而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由于我剛剛步入到工作崗位,在一些教學方法、教學組織上還缺乏相應的經驗,在以后的活動中,我還要積極去改進,合理分配時間,認真打磨每一步,充分考慮預設情景,讓教案不只是教案,而是鮮活的、有生命力的、切實促進幼兒發展的橋梁。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地鐵是先進的地下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中擔負起乘客運輸的任務,大大緩解了城市的交通壓力。地鐵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更多的便捷,同時也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地鐵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它跑得那么快?地鐵的開通引發了幼兒濃厚的探究欲望。本次活動根據幼兒“好奇、好問、好體驗”的特點,結合視頻、畫面,引導幼兒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地鐵的特點和功能,激發幼兒對現代交通工具的認知興趣,培養幼兒安全、文明乘車的意識。
【活動目標】
1、了解地鐵的外部構造、功能以及便捷、環保的特點,知道乘坐地鐵的基本程序。
2、能大膽講述乘坐地鐵的經歷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3、感受地鐵出行帶來的方便,萌發安全乘車、綠色出行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帶幼兒乘坐地鐵,感知地鐵的特點。
2、教師自制課件(乘坐地鐵的視頻、采訪地鐵工作人員的視頻、地鐵的相關圖片、地鐵路線圖)。
3、“幼兒學習材料”——《身邊的科學》。
【活動建議】
1、結合圖片,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地鐵的外部構造、功能等。
(1)提問:你平時坐地鐵嗎?地鐵是什么樣子的?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進一步了解地鐵的外部構造、功能。
提問:地鐵在哪里?它是怎樣行駛的?和我們坐的火車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地鐵是鐵路運輸的一種形式,需要在專門的地下軌道行駛。它的車頭是子彈頭的形狀,有利于減小高速狀態下的風阻,減少能耗,提高車速。
2.結合課件,引導幼兒知道乘坐地鐵的基本程序,了解地鐵便捷、環保等特點。
(1)引導幼兒交流乘坐地鐵的經驗。提問:你是怎樣乘坐地鐵的?
(2)請幼兒觀看乘坐地鐵的課件,了解地鐵便捷、環保的特點。
提問:人們是怎樣乘坐地鐵的?為什么人們喜歡乘坐地鐵?
小結:乘坐地鐵安全、準點、快捷、舒適,是一種環保的出行方式。
3、結合課件,引導幼兒了解乘坐地鐵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感受地鐵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引導幼兒討論、交流。提問:乘坐地鐵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引導幼兒觀看地鐵工作人員的采訪視頻,進一步了解乘坐地鐵的注意事項。提問:這是誰?他說了哪些事?
小結:地鐵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方便,只有有序上下車,不擁擠,遵守乘車規則,保護好環境衛生,才能安全快樂地出行。
【活動延伸】
請幼兒閱讀《身邊的科學》第15頁,進一步了解如何乘坐地鐵。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學會用簡單的句子談論自己父母的工作,知道父母的姓名及父母對自己的愛護。
2.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學習演唱歌曲,學習最后一句說、唱的連接。
3.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借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并記憶歌詞。
【活動準備】
《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磁帶;《我家有幾口》歌曲磁帶;布娃娃一個;粘貼在KT板上的幼兒全家福照片
【活動流程】
1.導入活動
師幼聽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進入活動室,在音樂間奏時,引導幼兒一起唱這首熟悉的歌曲,激發起幼兒對媽媽的情感。
2.組織幼兒說說我的一家。
3.出示全家福照片,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的家人
(1).教師出示貼有全家福照片的KT板,幼師談話:建庭老師帶來很多照片,找一找有沒有你的。照片上有哪些人?像這樣的,有爸爸,有媽媽,有孩子的照片,我們叫做全家福照片,現在我們請小朋友來給我們介紹以下你是全家福上的各個成員。
(2).現在小朋友數一數你的全家福照片上有幾口人?都一樣多嗎?為什么會不一樣?
(3).現在請小朋友把全家福照片放回KT板上,讓我們的爸爸媽媽看著我們上課吧!
(4).老師這里也有一張全家福照片,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數一數老師家里有幾口人吧!(讓幼兒用掰指頭的方法,進一步熟悉歌曲《我家有幾口》的歌詞。)老師突然想起來,家里還有一個布娃娃(出示布娃娃),我們再一起來數一遍,看看加上布娃娃后有幾口人。
4.學唱歌曲
(1)安靜的欣賞歌曲。
(2)教師完整的演唱歌曲,引導幼兒注意傾聽歌曲最后一句說唱結合的演唱形式。教師:歌曲的最后一句跟我們以前常唱的歌有什么不同?
(3)教師指導幼兒學唱最后一句,初步學習說。唱的節奏。
(4)教師引導幼兒嘗試完整的演唱歌曲。
(5)加上簡單的動作后讓幼兒完整的表演歌曲。
5.情感體驗
小朋友可以怎樣做來表達我們隊爸爸媽媽的愛?
【活動延伸】
做《手指游戲》,大拇指是爸爸,爸爸開汽車,嘀嘀嘀……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我園是“十五”國家教育部重點課題“幼兒素質教育中民間藝術教育體系的研究”的實驗基地,多年來在民間藝術活動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梅花,是南京市市花,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南京的梅花山是國內唯一一處位于世界物質文化遺產景區內的賞梅勝地,被譽為“天下第一梅山”。每到春季,萬株梅花競相開放,層層疊疊。梅花色彩鮮艷,造型多樣,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寓意深遠,代表堅強、忠貞、高雅。
因此,我結合我園的課程特色設計、組織了該活動。該活動通過讓幼兒在優美的古箏音樂中欣賞各種梅花的色彩、外形,感受國畫大師所畫的“紅梅圖”獨特的審美意境,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并在此基礎上讓幼兒嘗試運用濃、淡彩墨創作紅梅花,體驗彩墨畫的創作樂趣,提高手眼協調能力和美的表達表現能力,同時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二、目標:
1、欣賞各種梅花的色彩、外形的美,嘗試在梅枝上用點畫的方法圍繞花芯畫出花瓣、添畫花蕊。
2、注意畫面布局,會用大、小兩種畫筆表現花瓣與花蕊。
3、體驗用彩墨畫表現梅花的樂趣。
三、準備:
大號、小號毛筆每人一支,筆架;濃、淡不同的紅色顏料,墨;已畫好樹干的宣紙;各種梅花的PPT,古箏音樂《高山流水》等。
四、過程:
(一)談話導入,回憶表達有關梅花的已有經驗。
1、師(出示一張梅花圖):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到過梅花?
2、師:你看到的梅花是怎么樣的?(幼兒充分表達。)
3、師:你看梅花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幼兒充分表達。)
教師以“你在哪里看到過梅花”為話題讓幼兒充分表達對于梅花的已有經驗,這樣既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也為幼兒進一步欣賞梅花的色彩、外形作了鋪墊。
(二)欣賞各種梅花,感受梅花的各種色彩、外形。
1、師:春天,小朋友在梅花山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梅花。那么梅花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有哪些好看的顏色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在優美的古箏音樂中欣賞多幅梅花圖的色彩。
(2)師:仔細看看,這些梅花是什么樣子的?有哪些好看的顏色?這些梅花的顏色看上去像什么?
(3)師:你看了這么多顏色的梅花,有什么感覺?
(4)師(小結):梅花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有大紅的、玫紅的、粉紅的、黃的、綠的、白的……它們在春天里競相開放,很漂亮。
2、欣賞單幅梅花圖片,感知梅花的外形。
(1)總體感受梅花的外形。
①師(出示兩張不同花瓣的梅花圖片):梅花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主要有哪幾部分組成?
②師:這兩朵梅花有什么不同?
(2)重點觀察五瓣梅花的外形。
①師:原來梅花的花瓣不一樣,有的多,有的少。
②師(出示五瓣梅花圖):這朵梅花是什么樣子的?有幾個花瓣?(五個花瓣。)
③師:花瓣是什么樣的?(圓圓的)它們是怎么排列的?(圍著花心。)
④師:花的中間是什么?花蕊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
⑤師:這朵花是開放的,沒開的花叫什么?花苞是什么樣子的?(圓圓的.,有的大、有的小。)
⑥師:梅花長在哪兒?
⑦師(小結):這朵梅花有五個花瓣,花瓣圓圓的、圍著花心生長;中間有細細長長的花蕊,從中心向四周發散,像水母的觸角,像太陽的光芒……很漂亮。這些圓圓的、有大有小、沒有開放的是一個個花苞。它們都長在梅枝上。
教師運用多媒體引導幼兒在唯美的古箏音樂《高山流水》的背景中欣賞精心挑選的梅花圖片,把幼兒帶入詩情畫意之中。教師還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大膽表達自己真實的、獨到的想法,從而使幼兒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體驗了梅花的美。
(三)欣賞國畫《紅梅圖》。
1、初步欣賞作品。
師:梅花很漂亮,很多畫家都愛畫梅花。這幅梅花圖漂亮嗎?畫家是用什么材料來畫梅花的?(樹枝是用墨畫的,梅花是用紅色的國畫顏料畫的。)
2、細致觀察畫面色彩、布局等。
(1)師:這朵大梅花的顏色是怎么樣的?(紅紅的)這朵小的呢?(粉紅色的)這里的梅花畫得怎么樣?(有的地方多一些,有的地方少一些)沒有開放的是什么?(花苞。)
(2)師(小結):畫家畫的梅花,有的顏色深,有的顏色淺;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地方多一點、密一點,有的地方少一些、疏一些;畫家還畫了一些花苞。畫家畫了這么多不一樣的梅花,看上去很漂亮。這些梅花都畫在樹枝上。
在欣賞唯美的國畫大師的作品《紅梅圖》時,教師不斷地通過提問和追問引導幼兒細致觀察梅花,有序感受畫面色彩、構圖、布局等,以便為幼兒自主創作彩墨畫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幼兒創作。
1、簡單感知作畫材料和作畫方法。
(1)師:今天請小朋友也來做小畫家,畫一幅“梅花圖”。看看桌上有什么?
(2)師:紙上已經畫好了樹干和樹枝,接下來,我們來畫梅花。每個人有一支大毛筆和一支小毛筆,你們覺得大毛筆適合用來畫什么?小毛筆適合用來畫什么?為什么?
(3)師:怎么畫呢?先拿一支大號毛筆,在小盤子里舔一舔蘸些水,然后蘸上紅顏料,可以先在紙上試一試深淺。梅花畫在哪里呢?(樹枝上)在樹枝旁邊先輕輕地點出花心,圍繞花心畫出五個花瓣(若想花瓣畫得大些,筆可以多壓一會)。等花瓣畫好以后,再換一支小號毛筆蘸上濃墨,輕輕地畫出像太陽光芒一樣的花蕊,還可添畫花苞。
2、在優美的古箏音樂聲中幼兒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1)要把梅花畫在樹枝上。
(2)注意顏色、大小、疏密等。
(3)正確握筆。
(五)欣賞、交流作品。
1、師:你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么?
2、師:你是怎么畫的?你覺得哪里最滿意?
3、延伸活動:請幼兒回家后或在活動區繼續用其他國畫顏料創作各種各樣的梅花。
五、反思:
幼兒園藝術教育應注重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體現以審美為核心的價值取向。在該活動中。教師先通過談話引入課題,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鼓勵幼兒相互介紹自己了解的各種各樣梅花的色彩、外形,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教師引導幼兒在優美的古箏音樂背景中欣賞用多媒體演示的多種梅花的色彩、外形,使幼兒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用語言表達對于梅花的感受。孩子們驚嘆于梅花的美,紛紛以“紅艷艷”“雪白雪白”“五彩繽紛”等詞語來表達。
然后,教師又引導幼兒欣賞畫家的《紅梅圖》,讓幼兒感知彩墨畫的特點,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幼兒在教師生動的語言的感染下,在教師不斷的提問、追問中,充分了解了大師創作的精妙:色彩深淺相宜、花瓣大小錯落、布局疏密變化、看似有序又隨心的獨特寫意,美輪美奐、情趣盎然。充分的欣賞為幼兒的創作提供了基礎,使幼兒創作的熱情得以激發。他們遷移已有經驗,用濃墨淡彩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活動效果。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了解自己和別人生氣的原因、表現及消氣的方法。
2、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嘗試自我調節不愉快的情緒。
3、體驗自我調節情緒的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活動準備】
1、課件《開心寶寶》;
2、生氣時的圖片若干、表情圖片(臉紅、蕨嘴巴、皺眉、瞪眼睛);
3、消氣方法圖片若干;
4、頭飾(生氣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氣蟲”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好!你知道我是誰嗎?你們猜一猜?
幼:你是小蟲子
幼:你是蟋蟀。
幼:你是蟑螂。
師:你們都沒有猜對,我是生氣蟲。我做了什么事情呢?你們想不想知道?
師:請你們一起看一看故事《生氣蟲飛上天》就明白了。(教師播放課件《生氣蟲飛上天》)
[在中班時期的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他們會以自己的方式去發現他們想要的答案在本環節中教師采用了生氣蟲發生了一件有事情,以“生氣蟲飛上天”的情境引起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以情境“生氣蟲”,了解生氣的原因及生氣時的表現
1、故事中生氣的原因
師:我怎么了?
幼:你飛上了天了。
師:為什么會飛上天?
幼:你想讓小動物們都變生氣,結果他們都沒有生氣,我就很生氣,就飛上了天。
師:我怎么讓小豬生氣的?
幼:你給小豬做了一塊變心蛋糕。
師:為什么小豬生氣了?
幼:小豬吃了變心蛋糕,不信任他的好朋友
師:小豬生氣時表情怎么樣?(教師出示圖片)
幼:小豬的表情是臉會變紅。
幼:小豬的表情是皺眉頭、噘嘴巴。
幼:小豬的表情是瞪眼睛。
幼:小豬的肚子會不斷地變大飛到天空中。
2、自己生氣的原因。
師:平時你們會不會生氣?什么原因會讓你生氣呢?
幼:媽媽不給我買我想要的東西是我會生氣。
幼:沒有人給我玩我會生氣。
幼:媽媽打我,我會生氣。
幼:我和小朋友吵架我會生氣。
師:生氣的時候表情是什么樣的(教師出示生氣原因圖譜、并請幼兒表演3~4名幼兒)
幼:我生氣的表情:臉會變紅、皺眉頭、噘嘴巴、瞪眼睛?
[在本環節中教師借助課件、圖片、動作表現、等多種具有直觀形象的手段,層層遞進的引導幼兒了解釋自己生氣的原因。及自己心情愉快的方法。從而有效的將有將幼兒教師創設一系列的活動中,從而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將原本枯燥的講述、探索過程變得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激發了幼兒自主學習的動力,使他們真正的在學中樂,樂中學的道理。本環節教師通過幼兒自己經歷道想象中有效的結合達到了本節課的難點。為下面的難點做好了鋪墊。]
三、講述消氣的方法,能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嘗試自我調節情緒。
師:你們生氣的時候心情怎么樣?
幼:我生氣的時候心情難過/傷心/痛苦/不高興
師:如果經常生氣,對我們有什么害處?
幼:經常生氣容易生病。
幼:經常生氣沒有好朋友。
幼:經常生氣心里難受不舒服。
師:以后你還會生氣嗎?你喜歡什么樣的心情?
幼:我喜歡高興心情。
幼:我喜歡快樂、開心的心情。
師:高興時你會怎么做?
幼:我高興時我想唱歌。
幼:我高興時我跳舞。
幼:我高興時我畫畫。
師:那怎么樣才能讓你們的心情高興起來呢?我們一起看一看課件就知道了。(教師播放課件《生氣蟲飛上天》)
師:小豬是怎么樣高興起來的?
幼:好朋友幫助了他、他們一起唱歌、跳舞,變得很開心。
師:平時你遇到不開心、不愉快的事的時候,你會用什么方法讓自己高興起來。
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
幼:我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的時候我會和好朋友一起玩。
幼:我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的時候我會看書。
幼:我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的時候我會跳舞。
幼:我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的時候我會吃東西。
幼:我若果遇到不愉快的事的時候我給自己說笑話。
[在本環節中,教師利用幼兒的以有經驗,再根據教師的課件。讓幼兒充分的了解到生氣給我們帶來的害處,同時也了解到如何去讓自己高興。并嘗試在歡快的音樂中體驗快樂是一件非常開心、有趣的一件事情。自己樂意去嘗試快樂消除不開心的事情。最后達到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四、創設情境“我們來比賽”以畫連環畫的形式繪畫出消氣的不同方法。
師:你們想不想把你們使自己快樂的方法記錄下來。
幼:想。
師:我們比比誰的方法記錄的最多。
師:小朋友又怎么多方法使自己不生氣,我在也不做生氣蟲了。我要做一個高興蟲和小朋友一起高高興興的到外面做游戲。你們愿意嗎?
幼:我們愿意和你一起玩。(幼兒與教師一起走出教室到戶外)
[在本環節中,教師鼓勵幼兒續深入探索使自己快樂的方法。同時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自己發現地使自己快樂的方法。進一步的讓幼兒得到了快樂。為他們以后的在解決為題或是遇到得不到滿足、心情不高興、傷心……有了更好地解決方式。同時可以用這些方法給別人帶來快樂。]
課后反思:
在綱要中指出:人與人之間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接觸,從而在心理和行為上發生相互影響的過程。在社會性交往的過程中,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過交往,能使幼兒了解和認識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幼兒社會性教育已得到廣泛的重視,幼兒時期的社會交往不僅能促進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同時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因此,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不僅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質的迫切要求。
1、通過情境的教學方法引導產生學習的樂趣。
教師只有利用不同的情境、身體語言來激發幼兒去探索學習的動力。在本節課中教師利用幼兒的現實經驗中的情境和自主創設的人為情境,引導幼兒自主觀察、想象、體驗感受。在本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直觀的課件《生氣蟲飛上天》,讓幼兒在不同情境中自主的學習、發現自己生氣和別人生氣時得表情、動作…… 及幼兒自己去探索如何去使自己或她人高興、快樂起來。這種方法可以更好的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使幼兒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主動獲取知識,從中自然而然的自主的構建新的知識經驗,開發幼兒的多元智能和培養幼兒自我學習能力。
2、通過幼兒自身的經驗與同伴相互交流。
在本節中主要是讓幼兒講述自己以前遇到了傷心不開心的事情時,家人或是朋友用了什么方法使自己高興的。從而使幼兒了解更多的使自己或她人高興的方法。從中也讓幼兒了解到在現實社會中,知識不僅來源于老師的教育、爸爸媽媽的講述。同時還來源于自己周圍的事物、伙伴……從而激發幼兒樂意去學習去探索更多的事物。激起他們學習的愿望。
在《生氣蟲飛上天》教學活動中正是由于以上特點,激發了幼兒濃厚的探究活動的興趣,自主地進行探究活動,從中構建知識體系。同時為了能更好的去調度幼兒的興趣,我運用了開放式提問,引導幼兒自主的想自己生氣的事情,自然的將幼兒導入到新的活動中,激發幼兒主動探究使用同的不方法可以使自己不在生氣。同時也擴張了幼兒對學習知識的了解,不僅只有老師的講述,更多的是來源于周圍的世界、自己的探索。在本節活動中教師真正的讓幼兒學會了與同伴友好相處的方法。同時對以自我為中心的幼兒激發了他們的新態度,了解自己生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生氣還會我們帶來還多的傷害。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布娃娃,我送你們回家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入園后,為了安撫孩子們的情緒,我收集了好多的玩具,創設了一個玩具區。隨著活動的開展,發現很多寶寶不能自覺地收拾玩具,總是由老師跟在后面收拾。為了讓幼兒養成自覺收拾玩具的好習慣,于是設計了本節課。
活動目標
1、知道玩具是我們的好朋友,不僅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還能幫助我們學到本領。
2、教育幼兒,讓其知道要愛護玩具,玩過玩具后要把玩具放回原處,并擺放整齊。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玩具是我們的好朋友,不僅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還能幫助我們學到本領。
難點:教育幼兒,讓其知道要愛護玩具,玩過玩具后要把玩具放回原處,并擺放整齊。
活動準備
1、自制影像1個;
2、各種玩具,布娃娃若干,玩具柜3張(上面貼有相應的標記)
3、寶寶收拾玩具的教學碟1張4、歌曲〈〈送玩具回家〉〉
活動過程
一、小玩具,你為什么哭了?
(1)說一說玩具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具嗎?(喜歡)為什么喜歡?(因為玩具好玩)玩玩具時,你們的心情怎么樣?(很高興,很開心.....
(2)玩具哭了
師:聽,這是誰在哭呀?(哭聲響起)讓我們去看一看!(播放影像,玩具在哭)是玩具哭了....
師:原來是玩具寶寶在哭,請問它為什么在哭呀?(放得不好,亂七八糟的它們沒有家了)我們一起來問問玩具寶寶吧!
齊問:玩具寶寶你為什么哭呀?(播放影像:玩具說話)
師:玩具的家在哪里?(柜子里)我們一起叫小主人把玩具寶寶送回家吧.(播放影像:玩具回家)
(3)送玩具回家(要求送玩具回家要擺放整齊......)
二、玩具玩具我們一起玩
(1)出示三個柜子,里面放滿三種玩具:布娃娃,小汽車,積木師:哈哈,又到我們玩游戲的時間了。你們看老師這里有好多的玩具分別放在三個柜子里,這兒就是他們的家
(2)幼兒玩玩具
(3)收拾玩具
(4)小結寶貝們都很棒,已經把玩具放回原處,而且放得很整齊,玩具寶寶可喜歡你們啦,加油。
三、玩具玩具,在家我會收好你
(1)幼兒交流師:你們家里有玩具嗎?(有)你們是怎樣收拾好玩具的?.....
(2)播放寶寶收拾玩具教學碟
(3)師小結
四、我們一起唱首歌
師:小朋友,我們都學會整理玩具了。老師把收拾整理玩具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看來唱吧。歌曲(送玩具回家)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大膽的說出自己會干的事情,萌發自豪感。
2、增強幼兒的獨立意識。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家人照片來園。
活動過程:
一、我可愛的家人。
1、老師這里有許多的照片,你們看都是誰的:展示幼兒帶來的照片,引導幼兒向同伴、教師介紹自己家中有些什么人,他們長什么樣。如媽媽卷頭發,爸爸系領帶,奶奶白頭發等。
2、你家里誰最大?誰最小?(最大的是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最小的是我)
二、我會干的事情。
1、請幼兒說說在家里、在幼兒園,會做什么?你能幫家人、老師做什么事?引導幼兒大膽說出自己會做的事,教師進行小結:我們雖然小,但我們很能干!
2、告訴幼兒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如穿衣、刷牙、洗臉、吃飯、收拾玩具等,不會做的可以請大人教,做不了的才請大人幫忙,愛勞動的好孩子,人人都會喜歡。
三、結束活動。
1、表揚能干的小朋友,并給他們貼上小紅花。
【幼兒園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品德與社會的教案11-24
幼兒園社會主題教案08-26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案08-26
幼兒園社會疫情教案03-05
幼兒園社會環保教案04-08
幼兒園社會教案06-08
幼兒園社會安全教案07-14
《社會安全》幼兒園教案03-29
幼兒園社會端午教案06-08
幼兒園社會冬天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