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用手親自做事情,體驗做事的成功與自豪,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了解自己的手和爸爸媽媽以及其他成年人手的不同本領,知道手很能干。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重、難點
1、重點:幼兒嘗試用手親自做事情,體驗做事的成功與自豪。
2、難點:在動手嘗試過程中,清楚的用語言表達出手部的觸覺及其他感覺。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大人手的本領)。
2.神秘箱(不透明紙箱),里面裝有各種不同觸感的物品,如:沙包、熱雞蛋、石頭、饅頭等。
3.自制場景:邋遢大王的家。(場景:桌子上面擺滿了零亂的學習用品,地上灑滿了玩具,鞋子亂丟,床上的被子沒疊,衣服散落一床。)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手指游戲——小手小手變變變。教師示范幾種手型,幼兒通過想象,大膽做出各種手型。
二、基本部分
1.手摸神秘箱:幼兒將手伸進放滿東西的神秘箱,在眼睛不能看的情況下,只用手感覺物體的形狀、軟、硬、冷、熱等,從而判斷出是什么物體。
(1)教師介紹規則。
(2)幼兒嘗試操作,說出物體名稱,并清楚的表達出摸著這個物體的手感等。
(3)每位幼兒依次操作。
小結:小朋友的小手真厲害,能摸出神秘箱里這么多東西。
2.創設情境,引出邋遢大王亂糟糟的家,請幼兒幫忙。
(1)教師創設情境,請幼兒說說看到邋遢大王的家后有什么感覺?應該怎么幫助他?
(2)請幼兒說哪里需要整理,并動手去整理。(被子亂,玩具散在地上,文具擺放不整齊,鞋子亂扔,椅子沒有放在桌子底下)
(3)幼兒整理好后,再次說一說現在看著邋遢大王的家有什么感覺。
(4)教師延伸至幼兒生活,在生活中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向邋遢大王學。
小結: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能幫助邋遢大王把房間整理的這么整齊。不過不能向他學習,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房間自己整理,學習用品也要自己收放整齊。
3.了解成年人手的不同本領。
(1)播放PPT,幼兒了解成人手的各種本領。
小結:以后小朋友要多多向大人學習,讓自己的小手變得更加靈巧。
三、結束部分
師:“小手小手變變變,變成小鳥,飛出去做游戲嘍。”
教師帶領幼兒走出教室。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以“幼兒的手”為切入點,在施教過程中,主要采用了音樂導入法、觀察發現法、游戲鞏固法、感知操作法。活動開始,孩子們在輕松的音樂中,對手有感性認識,產生活動興趣。然后通過觀察,孩子們自己發現手上有什么,有幾個手指,并進行手指和手的比較。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與孩子們共同搭建認識的平臺。
小百科:能干,指有能力會做事。如:這些電工真能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孩子了解一些交通規則的常識。
2、體驗游戲的快樂,遵守交通規則。
3、嘗試了解一些常見的簡單的交通標志圖和一些交通手勢,正確表達它們的作用。
【活動準備】
1、整理孩子們搜集的有關“交通標志圖”的信息圖片。
2、立體的交通標志:信號燈、左右轉彎標志、停車標志。
3、自制紅綠燈。
4、“十字路口”的場景布置。
5、馬路上出車禍的錄像。
【活動過程】
一、孩子們自由交流,互相介紹自己搜集到的交通標志圖。
1、這些交通標志圖的含義是什么?
2、它告訴人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二、老師引導孩子們設想路段的情況,以生動的例子,啟發孩子們對各種交通標志圖作用的理解。
如孩子出示“禁止鳴喇叭”這個標志后,老師引發幼兒思考:
1、在這個地方為什么要保持安靜,不能夠鳴笛呢?
2、假如你聽到連續的喇叭聲,你會感覺如何?
預設的答案:可能幼兒園的小朋友正在睡午覺;
可能醫院里有病人需要休息;
可能大哥哥大姐姐正在考試;
3、小結:當我們看到這個標志,在走過這個地方時,絕對不能鳴喇叭,要保持安靜。
三、了解民警在指揮交通時有什么手勢?這些手勢告訴我們哪些交通規則?(微笑立正表示對人尊重;右手掌往上,手心向外,體前平舉表示請停下;右手臂側舉,來回移動表示前行;)
四、孩子們學做民警叔叔指揮交通。
五、讓孩子們說一說如果沒有這些交通標志的危害,看車禍錄像。
小結:當我們過馬路的時候,要注意旁邊的交通指示標志,和路上的車輛,過馬路要走人行道,過十字路口時,要看好紅綠燈。
六、游戲:過馬路要看紅綠燈
幼兒分成信號燈、行人兩類角色,自由體驗生活。
教師引導孩子正確做好信號燈的閃亮工作。
(幼兒站在小椅子,手持紅、綠兩種燈作準備狀。處于十字路口的八盞信號燈,要有規律地輪換跳動,為確保幼兒調換紅綠信號燈這一動作的整齊性,他們以倒數10—1的齊聲念讀為輔助手段,進行合理操作)。
1、幼兒行走在人行道上。
2、幼兒學做開汽車,穿梭于馬路上,面對交通標志,正確識別,認真開車,最后把車停靠在停車場,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我們今天回家的路上,過馬路時,要把我們今天學到的交通小知識用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除了交通標志,還有很多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其他重要標志,那么請小朋友們回去之后,可以留意一下,你身邊還有些什么其他的標志,它的含義是什么呢?
活動評析:
這個集體活動將以“遵守交通規則”為話題,以“了解交通標志”為切入點,通過“討論交流、了解標志”、“遵守交通”、“模仿游戲、體驗生活”三個環節,提高孩子獨立在馬路上行走的安全意識,學習保護自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嘗試進行多角度的規律排列,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
活動準備:
格子手絹一塊;紅、黃、藍、白小方紙片若干混合后每組一份;繪畫工具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 引導幼兒觀察格子手絹,發現圖案的美。
1、觀察手絹圖案特點。
2、啟發幼兒感受圖案的美。
二、幼兒嘗試用方形紙片拼出格子手絹。
1、幼兒操作。
2、引導幼兒進行經驗總結,發現排列規律:第一排:ABABAB第二排:BABABA第三排:ABABAB第四排:BABABA。
三、根據經驗進行繪畫——格子手絹
四、展示作品,幼兒講述自己的涂色規律。
延伸活動:
平鋪結構游戲:美麗的廣場
數學教案-站隊游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知道多種植物種子的特點。
2.在觀看視頻、配對游戲中自主了解種子不同的旅行方式。
3.產生繼續探究其它種子旅行方式的欲望。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根據圖畫書內容制作的動畫課件。
2.圖畫書《一粒種子的旅行》、種子實物若干、放大鏡24個。
活動過程:
一、聊一聊旅行,導入活動。
教師:孩子們,你們外出旅行過嗎?是怎么去的?
師小結:你們有的乘坐汽車、有的乘坐火車、還有的乘坐飛機去旅行,旅行可以讓我們看到不同地方的風景。有一群植物的種子也想去遠處旅行,它們是誰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
二、觀察交流,知道植物種子的特點。
1.分組觀察。
教師:請你們到后面的桌子上仔細認一認,有哪些植物的種子,這些種子長得怎么樣?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交流觀察。
教師:誰來介紹一下你認識的種子,它長得怎么樣?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3.小結。
三、觀看視頻,自主了解種子的旅行方式。
1.觀看視頻,自主學習。
2.幼兒交流,播放視頻。
師:你看到了哪些植物的種子,它們是怎么旅行的?
3.教師小結:
在植物世界中,種子們各有他們特殊的本領。有的借助風力旅行,有的借助彈力旅行,有的借助動物出租車去旅行。
四、配對游戲,根據種子的特點選擇旅行方式。
1.介紹操作要求。
2.操作評價。
五、觀看視頻,拓展經驗。
1.觀看水力旅行的視頻。
教師:其實自然界的植物除了運用風力旅行、彈力旅行、借助動物旅行,還有些植物會用特殊的方法去旅行,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活動總結:
教師:鴨腱藤是怎么旅行的?這些種子真聰明,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旅行。那還有其它很多種子,它們又是怎么旅行的呢,這個秘密就藏在這本圖畫書里。圖畫書的名稱是《一粒種子的旅行》。活動結束后,我們可以再讀一讀這本圖畫書,了解更多關于種子旅行的秘密。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在科學區投放《一粒種子的旅行》等關于種子旅行的圖畫書,幼兒繼續閱讀了解植物種子的秘密。
2.生活活動:在散步等活動中,引導幼兒繼續觀察了解植物種子的特點及旅行方式。
教學反思:
讀書活動其實也是學生體驗情感的活動。而有情感體驗的讀書活動,才更具有生命活力。因此,在教學中,我范讀有關文中的語句,實際效果很不錯。我能感受到自己動情的朗讀已打動了所有學生,為他們后面的學習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享受到了讀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快樂是什么》內容。
2、把所學過的詞語全部展示。
3、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錄音機、字卡、大圖書。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
1、小朋友,今天爸爸、媽媽來跟我們一起上課,大家開心嗎?
(開心)那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上課之前老師先跟小朋友做個律動,叫《拍手猜拳》。
2、請小朋友輕輕放好椅子,聽音樂跟老師一起做律動。
二、談話引出故事。
1、小朋友,今天老師要來跟小朋友學習一個新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呢?出示大圖書的封面——《快樂是什么》
2、小朋友你們平時遇到過什么快樂的事情嗎?誰能把自己認為最快樂的事情說出來給老師聽呢?(幼兒自由回答)
3、提問個別家長,讓家長也說說自己最快樂的事情?(個別回答)
4、教師總結:爸爸、媽媽說得太棒了!
三、理解故事。
1、今天,我們來看看故事里講了什么?引導幼兒看圖。
2、莉莉和菲菲遇到傷心的阿奇會說些什么?阿奇是怎么回答的?(讓幼兒找答案)
3、莉莉和菲菲分別去找了誰?他們是怎么回答的?
(鞋匠、老師、醫生、農民伯伯、爺爺)
4、爺爺是一怎么樣的人?
(有愛心的人)
5、她們找到阿奇時,阿奇說了什么?
6、阿奇最后找到快樂了嗎?它的快樂是什么?
(它的快樂是跟毛毛蟲分享青草)
7、教師總結:
小朋友今天我們學了這個故事,它們的快樂都是一樣嗎?(不一樣)如果能和同伴、家人分享,那每個人都會生活在快樂中當。
四、玩字卡游戲。
1、今天我們學習了幾個新的詞語:快樂、鞋匠、老師、醫生、農民、清單。
2、教師范讀,讓幼兒認讀。
3、下面老師來跟你們玩字卡游戲。(把學過的詞語展示出來)
游戲規則是:
①拿到字卡的小朋友要看好是什么詞,別的小朋友不得告訴。
②當老師說:“親愛的小朋友,節日到了”。在下面的小朋友就接著“節日到,放鞭炮,什么炮”。在上面的小朋友把詞語取出來一邊舉到頭頂上一邊讀出來,如果讀得對,鞭炮就會響起來“噼啪”;如果有一個詞讀錯了,鞭炮就不想了。
五、布置作業。
讓幼兒回家了解自己的家人,看看他們的快樂是什么?并能來學校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三大環節,第一環節是老師跟小朋友進行律動,讓幼兒以愉快地心情走進課堂;這個環節幼兒很感興趣,家長也覺得很新鮮。第二個環節我以談話引入故事,在這里我除了跟孩子們互動之外,我還安排了提問家長這個環節,讓家長也投入到課堂中去,有家長的參與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在聽講故事中很安靜。最后一個環節以游戲的形式來展示本學期學過的詞語,孩子們表現很棒,家長也對教師本學期教的詞語有所了解,整節課很順利。不足的是,在課堂上有個別孩子見到爸爸、媽媽來聽課很興奮,偶爾會控制不住自己,在游戲環節中出現短暫的混亂,所以教師出現多次提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欣賞毛衣,感受其圖案和花紋帶來的美感。
2.看圖片折剪連續紋樣,用連續紋樣和獨立紋樣裝飾毛衣。
3.利用珠片等輔助材料有創意的裝飾毛衣,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設計毛衣的經驗。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1.教師收集有獨立紋樣和連續紋樣的`毛衣若干件,從網絡下載毛衣圖片制作成PPT。
2.各種顏色的蠟光紙條,珠片等輔助材料,以及卡通小動物圖片等。
3.幼兒每人一件即時貼毛衣底板。
4.剪紙圖示(附一),范例若干(附二)。
活動過程:
一、欣賞毛衣,關注圖案紋樣
——教師身穿帶有獨立紋樣和連續紋樣的毛衣出場,看看老師今天穿的是什么衣服?
——“教室里有這么多的毛衣,你最喜歡哪件?你覺得毛衣哪里很漂亮?“(毛衣上的圖案和花紋很漂亮)
——“看看這些毛衣上哪些部位有花紋?”(胸前、袋子、領子、袖口、底邊)
——“這些花紋是什么樣的?一樣嗎?”(有的花紋一個連著一個,有的圖案不一樣)
總結:底邊、袖口處一個連著一個,連續出現的花紋叫連續紋樣;單獨出現的圖案叫獨立紋樣。
二、觀察圖片,豐富裝飾經驗
——鞏固知識,發現紋樣: “老師身上的毛衣哪些地方的是獨立紋樣,哪些地方的有連續紋樣?”
——逐一觀察,PPT圖片:“這些毛衣的花紋在哪里?是什么紋樣?”
三、學看圖示,嘗試折剪連續紋樣
1.出示范例,觀察發現
——“這件毛衣是怎么裝飾的?哪里有連續紋樣?哪里是獨立紋樣?”
2.猜測方法,提問討論
——“底邊上連續花紋是怎么變出來的呢?”
3.魔術導入,見證奇跡
——出示長條型紙條,變出愛心紋樣的花邊:“這是什么?看我對折、對折、再對折后,咔嚓一剪刀,然后輕輕打開,變成了什么?”
4.出示圖樣,揭示方法
——“第一步是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折了幾次,是怎么折的?誰能用紙條試一試。”(將長條形的紙短邊和短邊對折、對折、再對折)
——““第三步做什么?從哪邊開始畫?誰能看著圖示來畫一畫這半個愛心?”(請一名幼兒到視頻投影儀上操做,半個愛心像數字2的前半部分)在剪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注意不要將連接點剪斷)
——“最后一步是什么?我們在展開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5.幼兒嘗試,初次探索
幼兒嘗試在圖是的指示下進行愛心花邊的折剪。
——“老師為每組準備了兩個筐,一個是放有鉛筆、剪刀和紙條的工具框,另一個是垃圾筐,用剪刀時注意安全,剪下的紙屑要入筐。”
6.分享經驗,交流困難
——“你成功了嗎?你在操作時遇到了什么困難?”
7.分析原因,解決問題
通過比較兩個孩子成功與失敗的作品,發現有的孩子剪的斷點的情況。
——“請成功的幼兒說說,你是從那個邊開始畫的?是折痕邊還是開口邊?”
——“折疊的紙條一邊是像門一樣能打開的,我們叫它開口邊,另一邊是像門軸一樣打不開的,我們叫它折痕邊。”
——“如果畫的太滿,就容易剪斷,上下左右要留有空隙。”
教師總結:剪出連著的漂亮花邊,畫與剪是關鍵,畫的時候一定要留有空隙,剪的時候要從折痕邊入手,不然就會斷開。
四、繼續探索,掌握折剪方法
1.出示不同形狀的折剪示范圖,鼓勵幼兒按圖的示范進行折剪。
——“除了愛心以外,我們能折剪出更多的圖案嗎?”
2.幼兒嘗試,繼續探索連續紋樣的折剪方法。
——“請你挑選喜歡的圖案,看著圖示來學一學、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
3.幼兒看著圖示,繼續探索,剪出不同圖案的花邊。
五、遷移經驗,用連續紋樣和獨立紋樣裝飾毛衣
1.觀察材料
——“看看材料盒中還有哪些,你可以用它們怎樣打扮毛衣?領口和袖管上的花紋,可以怎樣裝飾呢?如果要設計有規律的連續花紋,我們可以怎樣擺放?
2.設計毛衣
——“請小朋友撕去底板上的不粘膠,把這件白毛衣裝飾一下。想一想你準備設計什么樣的花紋,哪里用獨立紋樣裝飾,哪里用連續紋樣裝飾。”
教師巡視,給與不同能力的幼兒不同的建議和幫助,提醒幼兒保持桌面整潔,工具用完放回框中,最后將垃圾放入垃圾箱。
六、幼兒相互欣賞設計的毛衣
——展示完成的作品,鼓勵幼兒相互欣賞,介紹自己設計的毛衣的圖案。
活動反思:
一件漂亮的毛衣,其圖案的點綴、花紋的排列,給人以無限的美感。孩子是在感受美、欣賞美的基礎上來創造美的。本次活動從欣賞入手,讓孩子通過觀察,了解毛衣上獨立紋樣和連續紋樣的設計特點;進而通過范樣的提供,讓幼兒發現利用多種材料有規律的裝飾美,利用美工區剪下的圖案,裝飾在胸前當獨立紋樣,選用不同顏色的珠片間隔排列,裝飾領口和袖口處的花邊,底邊是用看圖示剪紙的方法,制作出的連續紋樣。
但是對于怎么剪,憑借他們以往的剪紙經驗是不能解決的。這就需要在本次活動中重點學習的,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我設計了簡單的剪紙圖樣,孩子們發現從“折痕邊”往里剪,可以剪出不同的鏤空花邊。在此過程中,讓孩子主動去解密圖示,給幼兒自主去探索方法,允許幼兒出錯,幫助他們分析原因,鼓勵再次嘗試。
當孩子剪出鏤空的連續圖案時,他們的笑臉個個興奮起來,在下一步的裝飾制作中,他們發現剪下的圖案還可以裝飾在不同位置,將毛衣點綴的更加華美。擺上一個個獨特的圖案,貼上一條條連續紋樣,撿起一顆顆亮晶晶的珠片,很多孩子做得入了神,一個紅色、一個黃色、一個紅色……一邊擺一邊念叨,盡管制作花費的時間很長,但是孩子們全神貫注的摸樣,好像在完成一件藝術品。
當看到自己的毛衣展示出來時,孩子們個個自信滿滿,積極地介紹著,這是我制作的毛衣,中間的小花是獨立花紋,下面的連續花紋是剪出來的……誰說不是呢,二十一世紀的服裝設計師由此誕生!
小百科:毛衣,以機器或手工編織的毛線上衣。人類在原始生活中利用樹葉、獸皮來蔽體,在漁牧生活中結網捕魚,就懂得運用編織的技法,隨著文明的演進與科技的發明,人類不僅充分利用各類動、植物等天然纖維編織出生活所需的物品,更研發出多種化學纖維、礦物纖維,使人類生活更舒適便利。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的大班教案08-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幼兒園大班教案12-16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1
大班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模板12-14
【精選】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02-23
幼兒園大班教案《汽車》01-22
幼兒園大班教案《清明》07-20
幼兒園大班環保教案07-21
幼兒園大班教案《恐龍》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