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社會教案集合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禮物的意義
2.學習包裝和裝飾禮物。
3.體驗贈送和接受禮物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欣賞掛圖
1.結合幼兒用書中的內容,與幼兒一同欣賞掛圖。
2.請幼兒想想自己對喜歡的人會做什么?
二、展示神秘禮物
1.老師以神秘的語氣告訴幼兒,老師今天收到一個神秘禮物。
2.向幼兒展示經過包裝裝飾的神秘禮物,請幼兒自由猜測里面是什么。
三、打開神秘禮物
讓幼兒體驗里面的禮物與猜測的是否吻合,說說驚喜或遺憾的心情。
四、與幼兒一起談論禮物的意義。
1.你們收到過獎品嗎?
2.收到禮物的時候,心情是什么樣的。
3.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會贈送禮物或收到禮物呢?
五、引導幼兒聯系自己的經驗,談談自己想給誰送禮物。
六、指導幼兒選用不同材料做“禮物大包裝”。
包裝好禮物后可以幫助他們寫好卡片,然后將禮物分送給自己喜歡的人。
活動《三只蝴蝶》教學研討
陳:目標——1.感受蝴蝶與花對待朋友的熱情,積極幫助故事中的角色想辦法解決問題。
2.嘗試理解只有合理的幫助才能最終給大家帶來快樂。
以往的活動中是體現蝴蝶的相親相愛,但為什么不能分開躲雨呢?能不能從故事出發讓孩子引發思考,理性地對待這樣的問題。上課中社會和語言還是有較多的說教。
王:目標中不是熱情,故事中傳遞出的語氣是有些對朋友的不熱情。原故事中的體現不是這樣的。
冰:我一問孩子就說分開來躲。
王:這個故事的載體合適不合適。目標2中好像活動中沒有體現而且
吳:這個活動應該不是幫助,而是合理的解決問題。
王:以前的價值觀和現在的價值觀的轉變,
吳:能否把小朋友生活中的問題再現。
陳:社會領域比較容易說教,
丹:孩子的理解還是蠻淺層次的。
沙:第一個孩子處理辦法就比較好,說出在同一朵花下的幾片葉子。
王:社會活動應該來源于生活,到底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這個活動還是老師選擇的。
陳:今天的思路是………………………………。可是今天上出來不是這樣的,孩子一下子就能說出來,是否有必要開始。
王:課件里與問題,花朵很多,蝴蝶一看就覺得有地方躲。還有好多細節,花這么多蝴蝶完全可以躲,畫面馬上跳到下雨,應該有一幅突出好朋友的情節。在表演時應該投放一些胸飾。
丹:這個活動中還有一個相親相愛有很多中方法,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的方式也就是
沙:老師講故事的時候語氣較平,故事不生動。
王:老教材和時代有些脫節,而且情節很淡薄。需要借助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王:三只蝴蝶還有什么其他的角度。
丹:相親相愛的角度能不能挖進去。
吳:用生活的問題。
王:不過相親相愛的教材有更多優秀的教材。針對這個活動還是不用這個教材。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教案目標
·用不同的線條表現出媽媽的特點 ;
·學習畫人物頭像,能表現出媽媽的主要特征。
優秀教案準備:幼兒帶媽媽的正面照片、教師為自己媽媽畫的相片
教案過程
一、我愛媽媽
·教師出示媽媽的照片,告訴幼兒這是老師媽媽。
·請幼兒看看媽媽的照片,每個幼兒都有媽媽,看看媽媽的照片就像看見媽媽一樣,心里特別高興。
·老師和小朋友都是媽媽生的,是媽媽辛苦把我們養大,我們都愛自己的媽媽,我們可以對媽媽說什么?
如:“媽媽我愛你”、“媽媽,你辛苦了”------
二、媽媽的畫像
·教師出示畫好的媽媽的頭像。老師很愛自己的媽媽,雖然有點老了,但在我心里她是最漂亮的,我為她畫了畫像,你們想看嗎?
·通過照片和畫像的比較,引導幼兒從發型、五官等局部特征進行粗略的比較。
三、我為媽媽畫像
·同桌幼兒相互比較媽媽的照片,引導幼兒從發型、五官等局部特征進行粗略的比較。
·提醒幼兒畫得大點,能表現出一、二處的主要特征。
用不同線條表現出媽媽的特點。如各種各樣的頭發
·展示作品,幼兒說說自己媽媽的樣子,最喜歡媽媽的什么。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設計背景:
說到自己的生日,每個幼兒都會表現出極大的興奮。在當今社會,孩子們享受著大人給予的愛,卻忽略了對長輩的關懷。這次活動,結合生活實際,為幼兒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在做做、說說、玩玩中體驗對長輩的尊敬與關懷,培養幼兒對周圍人和事物的.積極態度。這是一次愛的教育,美的教育。
活動目標:
1、感受喜慶日子的美好氣氛,培養幼兒孝敬老人的良好品質。
2、豐富幼兒關于祝壽中祝福的話語,能圍繞祝壽這一話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3、通過自制、品嘗壽桃表達對壽星的感恩之情。
活動準備:
1、環境準備:教室場景布置(七彩的皺紋紙、垂幕紗、壽字圖、紅地毯等)
2、物質準備:音樂《金蛇狂舞》、《生日歌》、《我愛洗澡》、《功夫》、《我的朋友在哪里》;生日蛋糕的圖片、醫生奶奶為小朋友們做事的照片、大壽桃一個、每人一份制作壽桃的面粉和勺子。
3、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參加生日的經驗、用橡皮泥做過小桃子。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回憶過生日的經驗。
1、出示生日蛋糕的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張老師帶來了一張圖片,你們都認識這張圖片上的東西,而且看了以后會很喜歡,想知道是什么嗎?(想)
出示生日蛋糕的圖片,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吃過嗎?什么時候吃過?過生日的時候心情怎樣?
教師:當我們過生日的時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會用各種方法為我門慶祝生日。
2、請幼兒觀察教室里的環境布置,說說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教室里面有什么變化?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覺?“壽”字圖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壽桃是用來干什么的?
教師:今天我們教室里布置的很漂亮,到處都是喜慶的氣氛。小朋友們抬頭看看橫梁上掛著五顏六色的彩帶;教室中間掛著一個壽字,壽字兩邊有一副對聯,對聯上寫著“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這個“壽”字圖的意思是健康長壽,是用來給老人慶祝生日的。那壽桃也代表著健康、吉祥,是用來孝敬老人,表達對他們的感恩之情。
(二)看照片,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醫生奶奶的祝福。
1、播放醫生奶奶為小朋友們喂藥、晨檢、看病的照片。
師:小朋友們,那今天我們教室里布置得這么漂亮,是因為有一位奶奶要過生日了,她說想來中二班和小朋友一起慶祝生日,你們說好不好?(好)這位奶奶平時每天在幼兒園里都要為小朋友做許許多多的事情,你們想知道她是誰嗎?現在我們就一塊來看看她為小朋友做事的相片吧!
播放相片,教師提問:剛才照片里醫生奶奶都為小朋友們做了哪些事情?(給我們喂藥、幫我們噴藥、幫我們看病)
教師:醫生奶奶每天這么辛苦,時時刻刻關心、愛護我們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給她過個快快樂樂、有意義的生日,好嗎?(好)
2、奶奶出場,向小朋友問好,幼兒學說祝福的話,用自己的方式為奶奶祝壽。
師:奶奶今天過生日,我們先給醫生奶奶搬個椅子坐吧!你們會對她說些什么祝福的話呢?(身體健康、越來越年輕、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健康長壽、心想事成……)除了說祝福的話,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孝敬奶奶、表達對奶奶的感恩之情?(唱生日歌、念兒歌 、做律動、打功夫、歌表演)
(三)自制、分享壽桃。
1、自制壽桃。
師:張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心愿,我做了一個壽桃送給醫生奶奶。請中二班的小朋友一起來做壽桃作為生日禮物送給醫生奶奶吧!
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2、品嘗壽桃。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知道"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2、在故事中感受"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的道理。
二、活動準備
故事的PPT、錄音
三、活動過程
1.看圖引出課題。
(請幼兒看圖)師:小朋友們,你看看圖畫上的是誰呀?(大公雞、小弟弟)今天老師要講一個大公雞和小弟弟之間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雞和漏嘴巴》。咦,漏嘴巴會是誰呢,難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嗎,聽一聽故事就知道了。
2.傾聽與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賞(錄音)師:故事里都有誰,發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賞(結合PPT)師根據PPT引導幼兒說出圖片內容,提問如下:
①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②小弟弟碗里的飯為什么撒得到處都是?
③大公雞來了說什么?然后做了什么?
④大公雞為什么說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雞唱的是什么兒歌?
⑥小弟弟為什么哭了?
⑦奶奶對小弟弟說了什么?
⑧后來小弟弟還撒飯粒嗎?
3.引發討論,體會故事主旨
(1)幼兒討論: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么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師總結:漏嘴巴是一個壞習慣。小朋友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同時將幼兒的討論結果編成一首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4.活動延伸在日后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游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大公雞和漏嘴巴》活動反思故事教學是幼兒園在社會教育中常用的方法,這與單純的說教相比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大公雞和漏嘴巴》是一個形象生動、又極具社會教育價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能力和習慣形成是靠日積月累的,并富有重復性的特點,生活活動是一種養成性教育,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教育。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知道"漏嘴巴"是個壞習慣,同時也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本次活動主要有三大環節:
環節一是導入。我以看圖的形式引出故事的兩大主人公:大公雞和小弟弟,并且開門見山說出故事的題目,引發幼兒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這個"漏嘴巴"呢?請幼兒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故事的欣賞與理解。這符合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幼兒有聽故事的興趣。
環節二是故事的欣賞與理解。該環節是接下去第三環節的鋪墊,只有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才可以引發幼兒的討論。因為是小班幼兒,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賞采取錄音播放的形式只是為了讓幼兒有一個簡單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賞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賞時同時采用了PPT資料,并且隨故事進展設立問題讓幼兒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內容。活動中幼兒通過看圖以及回答問題較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對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環節三是討論環節。由于這是一次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上一環節對于故事的欣賞和理解只是該環節的一個鋪墊。幼兒通過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個不好的進餐習慣,那么在進餐的時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為此特引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進餐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這是本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將文學作品回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以提問:"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么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為切入,并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先自己探討出好的辦法,最后我及時地將幼兒的回答小結成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活動的延伸活動則是在日后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游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快樂,嘗試在不快樂的情況下,試圖讓自己快樂。
2、通過討論、記錄等方式,找尋讓自己快樂的方法。
3、了解心情愉快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我快樂
2、小戲臺幕布。
活動過程
一、動畫片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引導幼兒從動物的表情上來觀察、比較。
2、你看出來這些動物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嗎?有哪些表現?
很高興的笑
皺著眉頭
憤怒的樣子
3、了解表情和心情的關系,并選用合適的詞來形容。
(鼓勵幼兒用多種詞匯來表達。)
喜笑顏開
悶悶不樂
愁眉不展
忐忑不安等等
二、結合動畫片,了解不快樂的原因,幫助自己或他人找到快樂的方法。
1、說說小動物會因為什么事情而快樂。
(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大膽表述。)
2、說說小動物會因為什么事情而不快樂。
小動物有這么多不快樂的事情,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
如何讓他快樂起來呢?
3、你遇到過什么不快樂的事情?
(讓幼兒傾訴自己心中不愉快的事,排解一下心情)
4、你有沒有想辦法讓自己快樂?現在,如果你再遇到不快樂的事情,怎么讓自己變得快樂呢?
(引導幼兒想出各種愉快的辦法)
三、游戲:可笑的“鬼臉”
1、給幼兒提供一個小戲臺屏幕,分別請幼兒站在幕布后面。
在幕布上面露臉時,給小朋友做一個“鬼臉”,然后說:我是×××。
2、根據幼兒的興趣,變換形式反復進行,讓幼兒沉浸在快樂的情緒中。
【幼兒園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品德與社會的教案11-24
幼兒園社會安全教案07-14
幼兒園社會教案06-08
幼兒園社會端午教案06-08
幼兒園社會教案05-13
幼兒園社會冬天教案06-25
《社會安全》幼兒園教案03-29
幼兒園社會主題教案08-26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案08-26
幼兒園社會環保教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