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集合五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練習鉆、跑、爬的能力以及動作的協調性和彈跳力。
2、指導幼兒遵守游戲中三項規則,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3、樂于參加體育活動,感受幫助有困難的人的快樂體驗。
4、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活動準備:
桌子1張,平衡木1個,小盆一個,桃子圖片若干。
活動玩法:
1、熱身運動。(太陽公公起得早,我們一起做早操)
2、導入:
介紹新朋友--小猴子游戲1:鉆山洞摘桃子介紹游戲規則:聽音樂,游戲開始,教師發出信號,第一個幼兒向前跑去,兩手兩膝著地爬過山洞,跑到樹下跳起摘桃子,轉身直接跑回,將桃子放進小盆拍第二個幼兒的手,站到隊尾,依次進行。游戲游戲2:鉆山洞、走獨木橋摘桃子介紹游戲規則:聽音樂,游戲開始,教師發出信號,第一個幼兒向前跑去,兩手兩膝著地爬過山洞,走過上方有障礙物的獨木橋,跑到樹下跳起摘桃子,轉身直接跑回,將桃子放進小盆拍第二個幼兒的手,站到隊尾,依次進行。
游戲3:鉆山洞、走獨木橋、上樹摘桃子介紹游戲規則:聽音樂,游戲開始,教師發出信號,第一個幼兒向前跑去,兩手兩膝著地爬過山洞,走過上方有障礙物的獨木橋,爬到高高的梯子上(大樹上)摘桃子,轉身直接跑回,將桃子放進小盆拍第二個幼兒的手,站到隊尾,依次進行。
活動反思:
我覺得利用這次活動足進幼兒的快速能力和集體合作能力,培養幼兒適應集體生活。如果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把幼兒帶到園內在外面進行游戲。這節課上幼兒的積極性很好還有很好的配合這節課的完成。
小百科:桃(學名:Amygdalus persica L.):薔薇科、桃屬植物。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有一定速度地跳蹦跳球。
2、探索制定比賽規則,感受合作的快樂。
3、鍛煉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4、讓孩子們認識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種精神。有的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會得到更多的幫助,更多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蹦跳球若干。
2、為幼兒提供比賽所需的各種物品:哨子、小鈴、橡筋、粉筆、繩子、椅子等。
3、金、銀、銅牌
【活動過程】
1、嘗試制定比賽規則。
引導語:小朋友,今天我們來舉行一場蹦跳球比賽,比賽的規則請小朋友動腦筋,自己來確定。
幼兒自由結伴,分成六隊,給各自隊取名。
商量比賽中必須要遵守哪些規則。
各隊先自行組織一場預賽,試一試,采用怎樣的必死啊規則最合適。
教師觀察,幼兒制定規則時是否困難(鼓勵幼兒克服困難,積極動腦)
選擇制定規則時所需的物品(小鈴、橡筋、粉筆等)
交流分享:隊長交流各自制定的比賽方法與規則。
教師作裁判,總和各隊的比賽規則(視情況適度調整)
2、比賽正式開始,要求遵守比賽規則。
方法:比賽分三場進行,每場兩隊比,各賽出一個第一名,再進行決賽,獲勝隊為冠軍,另兩隊為亞軍,其余三隊為季軍。
宣布比賽結果,為運動員頒獎。
3、放松活動:全體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舉起獎牌,揮手致意,繞場一周,慶祝勝利。
教學反思:
總觀這堂課,我個人覺得我抓住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也做了正確處理,教學設計板塊清晰,發揮了小組合作的有效性,但還存在很多細節問題。
小百科:比賽:動詞,在體育、生存等活動中,比較本領、技術的高低。名詞,指這種活動。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練習快跑和躲閃的動作,提高幼兒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
2、培養幼兒能在游戲中友愛互助的良好品德。
3、愿意參與體育游戲,體驗在游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4、發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活動準備】
廢舊報紙條彩色布條音樂游戲光盤
【活動流程】
熱身運動——自主探索——運動——分享交流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隊列練習列隊成四路縱隊,聽口立做動作:立正、稍息、向前看齊、齊步走、左右轉彎等
2、聽著音樂做熱身運動教師自編,上肢——下蹲——體轉—腹背——踢腿——整理運動
二、游戲開始:
1、請幼兒想想兩人怎樣玩布條。請幼兒自由找一朋友,分散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2、請會玩揪尾巴的幼兒示范玩法,把布條塞進褲腰,讓對方揪出布條。教師講解玩法規則:兩人面對面站立,數一二三,同時開始左右挪動,瞅準機會揪對方的尾巴,但不得推拉,先揪下對方尾巴為勝,幼兒進行游戲。
3、教師提問:怎樣不被對方捉住尾而自己卻能捉住別人的尾巴?鼓勵幼兒躲閃靈活,捉的動作要快。幼兒再次練習揪住尾巴的為勝利
三、自由玩布條
1、教師提問:你們知道,布條除了有這些玩法,還有其他什么有趣又好玩的方法嗎?自己去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好不好?
2、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發現的新玩法。
3、探索用報紙條玩揪尾巴的游戲。
【活動反思】
這個游戲小幼兒十分喜歡,只是不知道正確的玩法。今天我們利用戶外游戲活動時間玩這個游戲,這個活動主要是訓練幼兒靈活性和快速躲閃的動作。通過幾次的練習玩耍幼兒在游戲中還是比較靈活的。整個活動中放開地讓孩子們玩,讓孩子們自主探索。孩子們在玩中學習,智力得到了提升,身體得到了鍛煉,情感得到了升華。從而培養了幼兒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
小百科:尾巴,讀作:wěiba基本的意義是指動物的身體器官,因其在身體的后部,后來延伸為事物主要部分的.跟隨部位。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主動體驗玩鞋盒活動的樂趣。
2、在玩鞋盒中練習走、跑、跳、爬等各種技能。
3、能主動探索廢舊鞋盒的多種玩法。
4、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5、發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組織幼兒玩走、跑、跳、爬等各種技能動作的游戲。
物質準備:每人一只去蓋成人鞋盒,水果。
【活動過程】
1、準備部分。
手持鞋盒做準備操。
(1)曲線跑→跑成螺旋形→圓形→蹲著走→踮起走;
(2)放在地上當鼓敲→放體側敲→轉身敲→高舉歡呼。
2、基本部分。
(1)引出活動。
師:“剛才我們用鞋盒舞龍又敲鼓,用鞋盒還可以怎么玩?請小朋友想出各種玩法,比一比,誰想得多、想得好,和別人的不一樣。注意在玩時不能把鞋盒弄破,可以一個人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
(2)幼兒自由探索鞋盒的玩法。
(3)集合成馬蹄形,請個別有創意的幼兒示范并請其他幼兒學習。
(4)學習“大腳”帶著鞋盒向前跳的動作。
①教師示范“大腳”向前跳的動作。
②注意事項:提醒幼兒雙腳并攏,不可以跳得過高。
③幼兒分散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5)游戲“運水果”。
①教師示范玩法:“大腳”向前跳到目的地拿一個水果,再跳回來放在筐內,拍一下第二個小朋友的手,再排到隊伍的最后。依次輪到最后,最先完成的組為勝。
②集體游戲一次。
③小結游戲情況,肯定幼兒游戲。
【活動反思】
1、難度有點低可以再增加一點難度。
2、在活動結束后應該組織幼兒讓他們自己收拾鞋盒。
3、可以增加一個讓幼兒自己挑戰和調整鞋盒高度的活動環節。
小百科:服裝,鞋帽,服飾,運動,休閑鞋盒:是鞋的外包裝物品,同時也是鞋企業的一種宣傳廣告的平面媒體,同時又是個人收藏、整理、擺放鞋的一種不可缺少的包裝物品。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認識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種精神。有的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會得到更多的幫助,更多的樂趣。
2、在互相拋球接球的過程中,一定會有的孩子會拋不好或者接不好,所以教師一定要在這個時候引導孩子要怎樣才能給同伴拋個好球或者接到好球。
3、鍛煉孩子們雙手用力的協調性、接球的預判能力還有臨時反應能力。
4、幼兒能自主結隊進行游戲,學會與他人協作,提高團結協作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學會怎樣與同伴交流,并且能夠掌握如何將球拋好給同伴。
2、難點:交流過程中會產生怎樣的分歧,如何去解決,是否需要教師介入等。拋球時雙手的用力協調,盡量避免單手拋球。
3、因為拋接球是一個相互互換角色的活動,拋球者在將球拋出去之后就變成了接球者,他需要隨時準備著接同伴拋過來的球。所以拋接球的雙方都認真地對待對方,拋球的同時準備接球。
活動準備
1、先把活動的內容、注意事項等先告知于幼兒。
2、帶領幼兒活動各種大、小關節,調動其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以及身體能動性。
活動過程
一、 開始環節:
1、教師帶領幼兒做完準備活動之后,將幼兒兩兩分組,或者是讓幼兒們自己需找自己的伙伴進行活動。
2、教師先做示范,一邊講解一邊示范,并且確保每一個幼兒都能看到教師將球拋給同伴的動作;教師伸手迎球、接球的動作。
3、每組一個球,活動開始。創設孩子間自己拋接球的機會,教師適時介入。
二、 基本環節:
1、教師在巡視幼兒活動過程當中,找出出現的問題并且指導幼兒如何去解決。
發現的問題:①不能平穩地拋接球;②接球者想接球,但是又不敢去接,沒有主動去迎球并接球;③在活動過程中,同組的幼兒相互埋怨對方沒有做好的情況時有發生,并沒有在自身方面找原因。
2、每個幼兒的身體機能以及技能的發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在發現問題時,從拋球者的主動性角度來說,教師要教導幼兒怎樣把球拋得平穩。從接球者的被動性角度來說,他們想接球,但是球來得偏了,低了或者高了,這樣都會導致他們不想接球,想接也接不穩,接不到。
3、當孩子之間相互拋接球時,孩子能解決的問題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讓對話屬于孩子間的交流。當幼兒認知發生沖突需要幫助,或者活動無法繼續開展幼兒束手無策時,當談話內容處于拉鋸狀態而缺乏深度和寬度時, 教師都要適時介入,巧妙點拔,引發幼兒思考。教師再進行示范,在幼兒接到球或者拋出球的時候應鼓勵幼兒,使球繼續拋接下去。
4、引導幼兒被自己的活動所吸引,幼兒直接產生積極的互動,可衍生出各種傳、拋球形式來吸引孩子,只有幼兒對教師組織的活動產生興趣,他們才會積極參與。
三、結束環節:
1、收拾器材,帶領幼兒做放松活動。
2、總結這節活動課所學習到的知識以及技能。
3、帶隊回教室,做好課下常規。
教學反思
在這節活動課中,出現了師幼互動以及幼兒之間的互動。在師幼互動體現在很多方面,如提問、提供游戲角色等。
作為發揮主導作用的教師,應該重點圍繞兩個方面,一是如何更好地拋好球:要根據孩子的興趣、能力、性格、讓孩子跑一跑,接到球;二是如何更好地接住球:它表現為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機智,根據孩子拋過來的球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或生成有意義的活動。幼兒在拋接球的時候要注意球的高度、難度和力度,并在其中形成自己的拋球經驗。并且能在下一次拋球的時候保留原有的經驗水準。
在上課的過程中,孩子們的交流一直處在一個相互探討的內容。例如:你該如何把球傳給我;你要怎么怎么拋等等。這些都是在孩子們的對話中出現得最多的句子。我們要把握好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有時孩子的球拋的不好,孩子無從去接,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為了讓孩子接住拋過去的球,我們應該了解孩子的發展需要,從孩子的需要、從孩子的已有經驗出發,教導他們在拋接球的過程中,學會及時調整手中的“球”,以使孩子有能力、有興趣去接住同伴拋過來的球,并且接穩球。在課上,還出現了幼兒坐在塑膠地板上兩人直接互相拋球、滾球。這些活動反映出了幼兒對接不穩球這一問題的解決。正因為是坐在地上滾球,球的軌跡相對比拋出去的軌跡好判斷。所以,有部分的幼兒熱衷于滾球。在這里我并沒有阻止孩子的這一行為,只是對他們給予鼓勵,對他們的做法進行贊許。進而要求他們掌握好雙手協調用力這一關鍵點,為能進一步實現兩兩之間的拋接球。在這一點上,孩子們感受到我對他們的行為重視,從而自然而然地繼續努力,把球滾好、拋接好。
在活動課中,難免會出現幼兒的做法與教師的教法不相同,當我了解到孩子的做法是由該活動衍生出來的之后,我會先贊許他們的做法,再將他們引回到我最初想教導他們的軌道上。在尊重幼兒的同時,也能增進自己的教學經驗。
設計背景
大班的孩子,球對他們的吸引力是很大的。特別是當教師在給他們表演自拋自接球的時候,他們也會學著教師的樣子自主學習拋接球。但是對于自拋自接相對該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還是會有些難度。所以,我設計了一個以兩人互拋互接球的健康游戲。讓孩子們在這個活動中更新一步的互動交往,更進一步了解合作。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12-21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06-09
關于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12-23
幼兒園大班體育滾動教案12-23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報紙》04-26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跨欄04-26
關于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06-09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熱門】06-26
幼兒園大班幼兒體育教案06-21
【薦】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