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幫助幼兒學習用準確的語言清楚地說出身邊新產品的名稱、外形特征及喜歡它的原因。
2.引導幼兒說話自然大方,聲音響亮,在集體中能耐心仔細地傾聽別人的談話。
3.使幼兒能針對教師的提問,圍繞話題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見解,培養語言交往能力及發散性思維。
(二)情感目標
通過收集新產品,培養幼兒好問、愛思考的習慣及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通過小小設計師活動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
二、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新產品:電子打火機、電動剃須刀、微型冷熱風機、按摩器、對講機、磨刀器、瓜子夾、電動粉碎機、切冰刀、自動鉛筆盒、新型牙簽座、凈煙器、聲控玩具、來電顯示電話機、微型應急燈、溜冰鞋等。
(二)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基本了解自己所帶新產品的名稱、外形特征、用途等。
三、活動過程
(一)創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激起幼兒談話的欲望。
1.教師將帶來的新產品放在一張桌上,引導幼兒觀察。這些產品有的很好玩,有的外形奇特,有的用途很廣,激起幼兒愿意介紹自己新產品和傾聽別人介紹新產品的欲望。
2.教師用提問的形式引出談話話題:“你們帶來的新產品叫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要求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帶來的新產品,教師參與指導幼兒的討論,及時引導幼兒的談話方向,將話題集中在“新產品”上。
(二)幼兒介紹自己的新產品,表達討論出的結果,并展示實物。
1.請在小組談話中談得較好的幼兒,向全班小朋友介紹自己帶來的新產品。要求幼兒說清產品的名稱、形狀、顏色。
2.引導幼兒清晰地把各自帶來的新產品一一介紹給大家。當幼兒介紹發生困難或介紹不全面時,教師應及時提醒,幫助幼兒補充內容,使幼兒能用連貫的語言準確地介紹。此時提醒其他幼兒注意傾聽別人的介紹。
(三)幼兒集體談論所帶新產品的用途,引導幼兒用第一人稱的方法進行談論。
1.教師提問,拓展話題:“你們喜歡帶來的新產品嗎?為什么?”
2.引導幼兒用第一稱的方法介紹自己的產品,教師示范:“今天我也帶來了一件新產品,看,是一雙漂亮的溜冰鞋。”教師一邊擺弄溜冰鞋,一邊介紹,“我的名字叫溜冰鞋,別看我的樣子與普通球鞋一模一樣,但是我的作用比普通球鞋大多了。因為我的鞋底下面有兩個可活動的輪子,要溜冰時就把輪子伸出來,不溜時,可把輪子縮回去,可方便了。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我嗎?”根據教師的提示,幼兒一邊演示實物一邊“自我介紹”。教師注意傾聽,補充和糾正幼兒的談話內容。
(四)幼兒介紹其他的新產品。
教師引導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知道的其他新產品。如家中有的,在商店或別人家里看到的等等。教師提醒幼兒聲音響亮地在集體面前談話,態度要自然大方。
(五)表揚講述清晰、有進步的幼兒,但也要啟發講述能力差、熱情低的幼兒,激發他們喜歡在集體面前講話的欲望。
剛才小朋友都展示了自己帶來的新產品,它也為人們帶來了方便,(對于剛才的談論教師給予小結)但我們身邊的新產品是不是就已經很好了呢?如果讓我們小朋友來設計的話,你們會怎樣設計得更好、用途更廣呢?
幼兒自由談論,教師參與活動并適時指導。請個別小朋友到前面把自己的設想大膽地說出來,教師應給予肯定。
(六)教師提出問題,引起幼兒設計新產品的興趣。
(七)教師總結,鼓勵想像豐富、有創意的幼兒,并激發他們長大后把自己設計的新產品生產出來的欲望。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設計背景
續編故事是幼兒語言發展中的一個難點。幼兒續編故事的能力是建立在豐富的知識儲備、較好的理解故事內容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基礎上的。城里來了大恐龍故事生動有趣,容易吸引幼兒。所以我特意設計了這堂課,來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恐龍的形體特征,龐大、笨重。
2、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使之感受故事語言的豐富和優美。
3、鼓勵幼兒用繪畫的方式來續編故事、表達自己的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愿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重點難點
1、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
2、嘗試用繪畫的方式來續編故事。
活動準備
1、恐龍的圖片。
2、制作一本故事大書《城里來了大恐龍》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豐富幼兒有關恐龍的知識。
二、基本環節:
1、教師出示恐龍的圖片,給幼兒講解恐龍的特征,形態。
2、教師先提問,引導幼兒帶著問題傾聽故事。“老師今天要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城里來了大恐龍》。一直大恐龍來到了城市里,會發生什么樣的事呢?”
3、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采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情節線索和人物的。
三、形象特征:
1)恐龍來到了什么地方?它覺得怎么樣?
2)恐龍所到之處發生了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恐龍給城里人帶來了那么多的麻煩,是它自己愿意的嗎、
4)恐龍變成了立交橋時,它心里是怎樣想的?
4、教師有感情的再講述一遍故事,可以邊講邊請幼兒用夸張的動作表現恐龍的形體特征。
5、“恐龍還想為城里多做好事。請小朋友想想,恐龍到了哪里?它看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鼓勵幼兒想象并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四、結束環節:
請幼兒試著將自己續編的故事畫下來,粘貼在展板上。并請幼兒互相欣賞、介紹自己創編的故事結尾。
五、活動延伸:
1、在餐前活動中,請個別幼兒將續編的故事講述給大家聽。
2、回家后請幼兒給父母講述此故事,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故事】:
城里來了大恐龍
大恐龍來到了城里,它覺得這個地方比它以前到過的任何地方都熱鬧。大恐龍“啪嗒啪嗒”地走在馬路上,可是它的身體太大,交通被堵塞了,汽車排起了長隊,“笛笛笛”地想起了喇叭聲。
大恐龍“啪嗒啪嗒”地走在鐵路上,它的身體太重了,鐵路被踩的“吱哩吱哩”直響,火車被震得跳起了舞。
大恐龍“啪嗒啪嗒”地走進胡同里,它聞到人家廚房里飄出來的陣陣香味,忍不住把頭伸進窗戶。可是大恐龍的脖子太長,把人家的房頂都掀翻了。大恐龍心里難過極力——城里的人感到大恐龍給他們帶來了危險。
這時,一個孩子說:“大恐龍走了許多路一定是餓了。”他帶著許多小朋友在馬路上撒青草。大恐龍沿著這條青草路邊吃邊走,吃飽了就在十字路口打起了瞌睡。
馬路口被堵住了,汽車從大恐龍的身上、身下開過,它變成了一座立交橋。大恐龍覺得身上癢癢的,睜開眼睛一看。想不到自己還有這么大的用處呢!大恐龍覺得自己應該為城里人多做點事,因為它是多么喜歡這個地方啊!
教學反思
1、語言的發展對幼兒尤為重要,傾聽是語言教育的第一步,語言發生必須完成聽和說兩項作用。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對故事很感興趣,聽故事回答問題也完成的很好。
2、在續編故事中,很多孩子能畫出自己創編的故事,但是在語言組織能力上還是很欠缺。需要大量的聽說練習來加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加入討論環節,讓孩子們多去練,多去說。在部分環節上,多去引導幼兒開口。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畫面,理解故事情節,大膽推測、講述母雞和狐貍之間可能發生的事情。
2、學習故事中的動詞短句:走過……、繞過……、越過……、經過……、穿過……、鉆過……。
3、幼兒創設場景,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的詼諧、幽默。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課件、背景音樂《稻草里的火雞》、《母雞蘿絲去散步》的視頻、動詞短句卡片等。
2、準備椅子、地墊、一個大袋子(障礙物)、大圓筒、拱門、跨欄、呼啦圈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小朋友,今天劉老師要帶你去一個農場,請你仔細看看,你認識農場里的設施嗎?
2、觀看課件P2。
教師:這個農場真大,你看見了什么建筑物?請你大膽的說出來。(鼓勵幼兒說出:院子、池塘、草堆、磨坊、蜜蜂房、籬笆等)
二、幼兒觀看課件(一),并大膽地猜測故事的基本情節。
1、觀看PPT第2—4頁。教師:在農場里,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教師:你看見了什么?這是一只什么雞?雞在干什么?
狐貍的眼睛在看著誰?你猜它在想什么?那母雞到底會不會給狐貍吃掉呢?接下來請看——(讓幼兒猜想)
教師:你看見了什么?狐貍這么樣?(跳起來想吃母雞)
母雞知道嗎?為什么?你猜,母雞會被吃掉嗎?
教師:發生了什么事情?狐貍吃到母雞了嗎?狐貍的表情是怎樣的?這時,狐貍會想什么?那么母雞知道后面跟著狐貍嗎?那接下來又會發生什么事呢?母雞又會去到哪里呢?請你們仔細地觀看——
2、請幼兒連續觀看PPT第5—16頁。(每張課件設置15秒)并回答問題。
教師:看完了課件,請你告訴我們,你看到了什么?故事里面發生了什么事情?(邀請2~3人講述)
3、請幼兒再觀看課件(二),深入地觀察畫面,并進一步了解故事的情節。
重點:觀察狐貍和母雞的表情,還有其它動物的表情與動作。
4、教師播放視頻,請幼兒完整地欣賞故事。(視頻4分鐘)
三、引導幼兒回憶故事內容,并認識動詞短句。
1、教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母雞蘿絲去散步》)(請個別幼兒出來表演什么叫“散步”。)
教師:母雞去散步,一路上經過了哪些地方?(幼兒與教師一起回憶故事情節,教師邊出示動詞短語,并張貼在黑板上。)
(走過院子——繞過池塘——越過干草堆——經過磨坊——穿過籬笆——鉆過蜜蜂房)
★重點:邀請幼兒用動作表現出“動詞短句”。
2、教師: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你最喜歡里面的誰?為什么?喜歡狐貍嗎?為什么?
3、教師小結。
◆狐貍的眼里只有母雞,一心想著吃雞,其它什么都沒看見,所以發生了那么多滑稽、好笑的事情。真是一只貪心、倒霉的狐貍。
◆母雞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表現的非常的鎮定和勇敢,而且想出了許多辦法來對付狐貍,這真是一只了不起的母雞呀!
四、幼兒自己商討,創設故事情景并進行游戲。
1、幼兒分成兩組,每組負責擺設3個情景。
2、教師帶領幼兒整理情景。
3、跟著背景音樂,一起述故事和游戲表演。
4、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說詩歌。
2、學習詞匯:香甜、清涼、欣慰。
3、結合"三八"節進行愛媽媽教育,引導幼兒體會媽媽的愛,增進親子情感。
活動重點:
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朗誦詩歌。
活動難點:
理解"媽媽的心可真大",體會詩歌中所表現的濃濃的母愛。
活動準備:
課件活動過程:
談話導入:
小朋友,你知道嗎?有這么一個人,她有這么一顆心,這顆心很大很大,大到能裝下一個孩子,裝下這個孩子所有的快樂、傷心。等有一天,這個孩子長大了,這顆心,還是能把孩子裝下。猜猜看,誰會有這樣一顆心?(媽媽)媽媽的心為什么可以裝下這么多呢?
二、教師示范朗誦詩歌第一遍。
提問:
1、你還記得詩歌的名字嗎?
2、媽媽的心大嗎?詩歌里怎么說的?媽媽的心里滿滿的裝的都是誰呢?
三、結合課件,教師朗誦詩歌第二遍,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
1、當我餓的時候,媽媽怎么做的?出示蛋糕圖片
2、當我熱的時候,媽媽做了些什么?
3、當我冷的時候呢?
4、生病的時候呢?
5、當我長大了懂事的時候呢?
6、媽媽為孩子的成長操了那么多的心,所以詩歌里說"媽媽的心可真大不然怎能把我全裝下"
教師小結:這就是我們的媽媽,總能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放在她的心里邊,時時刻刻的關心著孩子,愛著孩子,所以我們說媽媽的心可真大。
學習朗誦詩歌:
讓我們來學習朗誦這首好聽的詩歌,送給自己的媽媽吧!
討論:
1。這首詩歌要怎樣朗誦才好聽呢?
2、看課件跟誦一遍。
3、幼兒跟課件嘗試自己朗誦一遍。
五、話題擴展:我的好媽媽。
1、孩子們你們都是媽媽心中最珍貴的寶貝,媽媽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我們,但她們卻不會掛在嘴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說說自己的好媽媽吧!
2、媽媽這樣關心愛護孩子,那孩子應該怎么樣愛自己的媽媽呢?
3、師生共同小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再麻煩媽媽。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聽媽媽的話不讓媽媽生氣,做最讓媽媽驕傲的寶貝!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準備
作品的動畫片、幼兒建構作品的照片、PPT(人體疊高)
疊高用的多種用具、紙制隔板、可移動的“月亮”。
活動目標
在觀察動物“吃月亮”的畫面中,討論并發現疊高時保持平衡的方法。
與同伴一起探究疊高的“奧秘”,從中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交代名稱,引發好奇
(通過“開門見山”式的問題引出作品,引起幼兒無限的遐想和學習的積極性。)
1.這是什么(月亮)?這里有一個關于月亮的'有趣的故事,一起看看這個故事的名字——《月亮的味道》。
2.你認為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3.過渡:有一群動物也在想: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它們想去摘月亮,動物們有沒有摘到月亮?動物們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
二、聽講故事,理解作品
(借助重點問題和插問幫助幼兒理解作品內容,討論并發現疊高的一些方法,促進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1.播放PPT:看看講講(講述中適當進行一些插問)。
(1)大象這么大,海龜這么小,我們一起幫忙想個好辦法,讓上面的大象站穩、下面的海龜不受傷,可以怎么做(引導幼兒大膽推測)?
(2)現在誰來幫忙了?獅子站在斑馬身上,它的頭往哪邊比較合適呢?為什么這樣站比較好?
(3)現在幾個動物在摘月亮(7個)?你認為猴子會請哪個動物爬上去比較合適(推進)?為什么小老鼠爬上去比較合適?
(4)小老鼠為什么能成功?這是朋友們互相合作、努力配合的結果嗎?
(5)誰能說說動物們是用什么辦法站穩、夠到月亮的?
2.小結:動物們互相配合,慢慢地往上疊,它們都找到了保持平衡的方法。它們不怕失敗,最終成功地夠到了月亮,嘗到了月亮的味道。大家都覺得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很值。
3.過渡:動物們齊心協力用疊高的方法夠到了月亮,品嘗到了“它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你們想不想也和朋友一起“夠月亮”?
三、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借助操作體驗和問題討論,引導幼兒在共同游戲中探究疊高的“奧秘”,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_ 兒童網
1.第一次探索。
提供材料:每個桌上有一個可移動的“月亮”。一個塑料筐,筐里有一些小紙板、罐頭、積木、木板等。每組材料的種類和數量相同。
(1)交代操作要求:
這些材料像什么呢(動物的腿)?這些小紙板可以代替什么(動物的身體)?
有的動物是兩條腿的,也有的動物是四條腿的。你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材料代替動物的腿。
材料只有4份,而我們有16個人,可以怎么玩游戲呢(4人合作游戲)?
(2)幼兒4人一組探索活動。
[觀察要點]:怎樣的材料適合放在下(上)面?怎樣放置材料才會穩穩當當的?
(3)交流各自用什么辦法“夠月亮”
2.第二次探索。
提供材料:每個小組增添相同數量的藥盒、酸奶罐、圓柱體積木。
(1)交代操作要求:
這次每個小組增加了材料,你們可以用和動物不一樣的方法試試疊高“夠月亮”。
提醒幼兒可移動的“月亮”可移至中間處或最高處。
(2)幼兒4人一組探索活動。
[觀察要點]:幼兒是否有意識地挑選材料?幼兒是否能分工合作進行疊高?疊高時是否細心?
(3)交流各自用什么辦法“夠月亮”。
(重點介紹與眾不同的方法,分析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3.小結激趣。
“夠月亮”的辦法有很多,今天有的小組成功了,有的小組失敗了……以后,我們可以試試各種辦法,相信你們肯定可以夠到月亮。
延伸活動
請幼兒欣賞圖片或PPT,引導幼兒看看說說有關人體疊高等畫面,進一步感知其中蘊含著的有關疊高——平衡的“奧秘”。
在區域活動中,提供疊高用的多種材料,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繼續玩游戲,并記錄游戲的操作情況,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基本理解詩歌所展現地想象意境,感受詩歌中小朋友熱愛生活、感受大自然的情感。
2、嘗試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活動準備:
配樂詩歌朗誦磁帶、教學掛圖、幼兒用書《快樂的小屋》。
活動過程:
1、激發導入:
(1)教師出示背景圖配上音樂,師生共同交流對森林美好的感覺。師;“你覺得大森林美嗎?你們喜歡大森林嗎?”
(2)教師提問,幼兒想象交流。師:“小朋友用鵝卵石搭了一間小屋,你們說會是什么樣的呢?”
2、欣賞理解
(1)幼兒邊聽錄音邊看圖片,欣賞詩歌。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回憶詩歌內容,教師用詩歌語言概括、表述:
“這間快樂的小屋是什么樣的呢?”
“這間小屋快樂嗎?你認為快樂在哪兒呢?”
“為什么用螢火蟲做燈,用蜘蛛網做窗簾?”
(3)再次欣賞,幼兒可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快樂的小屋。
(4)嘗試和著音樂朗誦詩歌。
3、想像表達:
(1)教師出示快樂小屋的整體圖像,幼兒欣賞感受。
(2)啟發想像,大膽交流:“快樂的小屋里都會發生哪些快樂的事情?”
(3)教師、幼兒共同小結想像中快樂的事。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討論,逐步了解故事中各形象之間的關系,理解故事內容。
2.嘗試用語言、動作、表情大膽地表現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3.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風格。
活動準備:
Flash動畫課件《老鼠嫁女》、各人物角色頭飾。
活動過程:
1.通過觀察.討論了解故事中各形象的特點。
(1)觀察老鼠爸爸的形象。
指導語:老鼠爸爸想把女兒嫁給一個世界上最神氣的人,什么叫神氣?你們覺得誰最神氣?
(2)觀察故事中各形象,討論了解各形象的特點。
指導語:你覺得它們中誰最神氣?為什么?
2.邊看課件邊欣賞故事,了解故事中各形象間的關系,理解故事內容。
(1)完整欣賞課件,傾聽故事。
指導語:①老鼠爸爸找了誰?它是最神氣的嗎?為什么?(鼓勵幼兒有表情地分角色對話。)②最后老鼠爸爸找到了誰?
(2)邊看課件邊講述故事。
3.分角色表演,體驗故事的幽默感。(老師當對白人,幼兒分角色表演,引導幼兒注意講述時的語氣、語調和表情。)
延伸活動:在區域提供故事形象,供幼兒表演故事。
附故事:老鼠嫁女
嘰里啦、嘰里啦,又是敲鑼鼓又是吹喇叭。咦,這是誰家在辦喜事啊?原來是老鼠家有個女兒要出嫁。老鼠媽媽問老鼠爸爸:“我們的女兒嫁給誰啊?”老鼠爸爸是個老糊涂,說了一句糊涂話:“誰最神氣,我們的女兒就嫁給他。”
老鼠爸爸去問太陽:“太陽,太陽,你是不是世界上最神氣的呀?”太陽說:“烏云會遮住我,看見烏云我就害怕。”老鼠爸爸又去問烏云,烏云說:“大風會吹走我,看見大風我就害怕。”爸爸又去問大風,大風說:“圍墻會堵住我,看見圍墻我就害怕。”爸爸又去問圍墻,圍墻說:“老鼠會打洞,看見老鼠我就害怕。”“噢!太陽怕烏云,烏云怕大風,大風怕圍墻,圍墻怕老鼠,我們老鼠怕誰呀?”爸爸想了想,樂得笑哈哈:原來貓咪最神氣,女兒應該嫁給他。
嘰里啦、嘰里啦,又是敲鑼鼓又是吹喇叭。老鼠女兒坐花轎抬到貓咪家。過了幾天,老鼠爸爸和老鼠媽媽到貓咪家去看女兒,可是女兒在哪兒呀?他們就去問貓咪,貓咪拍拍肚子說:“我怕別人欺負她,啊嗚一口吞下了她”。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06-11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的教案04-07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03-05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比尾巴》教案08-25
【推薦】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06-26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熱】07-28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冬天教案07-12
幼兒園大班語言《微笑》活動教案08-12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家09-23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家》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