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活動《艾瑪捉迷藏》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艾瑪捉迷藏》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科學活動《艾瑪捉迷藏》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艾瑪的體色和大森林的關系。
2、獲得動物體色是保護色的經驗。
3、萌發對動物的興趣,樂意親近小動物。
活動準備:
課件、每人一張大象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起興趣。
1、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件禮物,是什么禮物呢?
2、什么是捉迷藏?
師:今天艾瑪和小動物一起捉迷藏,你們看看艾瑪是什么樣子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怎么玩游戲的。
二、觀看課件,分段理解故事。
1、艾瑪可能會躲在什么地方呢?小鳥找到艾瑪了嗎?
2、小鳥發現了誰?它為什么一下就發現了熊貓和七星瓢蟲?
小結:原來我們發現一個秘密,這些小動物都找了一個顏色跟自己身體很接近的地方躲起來,這樣就不容易被發現了。小動物們也就是利用這個本領來保護自己,躲避天敵。
4、故事中的艾瑪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5、在生活當中,艾瑪還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三、拓展
1、觀看圖片中有誰躲起來來了?他們躲的好嗎?
2、小結:原來解放軍叔叔也是向動物學來的本領,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也是從動物那學到的本領,我們回去再發現發現。
四、幫助艾瑪的朋友躲起來。
1、出示大象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你喜歡哪只大象?為什么喜歡它?它們身上的顏色怎么樣?
小結:原來這些大象身上的顏色都是相近色。
2、請你們去想辦法,讓艾瑪的朋友躲起來。
3、展示幼兒作品。說說哪知大象藏的最好,哪知大象最容易被發現?為什么?
幼兒園科學活動《艾瑪捉迷藏》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清楚游戲規則。
2、能夠跟著音樂做動作。
3、感受與同伴做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夠跟著音樂做動作。
難點:清楚游戲規則。
活動準備:
PPT、音樂、艾瑪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和客人老師打招呼。
2、介紹大象艾瑪。
“花格子大象艾瑪有長長的鼻子,最愛和朋友玩噴水游戲。”
二、基本部分
1、講故事,將幼兒帶入故事情節。
“有一天,艾瑪和朋友們出去玩,它們依舊玩著噴水游戲。”(提問:猜猜它們是怎么噴水的?)
“這個時候,艾瑪提議:我們換個游戲,玩捉迷藏吧。你們想不想和它一起玩兒,我們看看他們怎么玩的。”
2、介紹游戲規則。
(1)教師帶領幼兒做動作。
(2)分解講述動作。
3、出示PPT,進行游戲“艾瑪捉迷藏”。
4、艾瑪來到了現場,我們去找找他吧。
“艾瑪吃了小小丸,把自己變得很小很小,我們一起去找找它吧。”
三、結束部分
跟客人老師再見,我們一起出去找艾瑪。
活動延伸:
回到教室與其他幼兒一起玩《艾瑪捉迷藏》音樂游戲。
幼兒園科學活動《艾瑪捉迷藏》教案 篇3
1、設計思路
圖畫書《花格子大象艾瑪》系列風靡全球,《艾瑪捉迷藏》更引領孩子們來到了精彩的游戲世界。在和小鳥一起尋找艾瑪的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了艾瑪五彩斑斕的體色與森林環境的關系。
于是,在好玩的故事情境中,孩子們和艾瑪、他的朋友們開始了“捉迷藏”游戲。從中孩子們知道了動物體色是保護自己的好方法,并繼續去發現人類向動物學來的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2、活動目標
(1)發現動物體色(外形)和環境的關系。
(2)知道一些動物保護自己的本領。
3、活動準備
PPT課件、音樂
操作卡片兩種:第一種是各種動物(如貓頭鷹、螳螂、枯葉蝶等);第二種是這些動物分別藏身其間的環境圖片。
4、活動過程
(1)艾瑪捉迷藏
一(出示封面。)認識這些字嗎?請你說一說。
一什么叫“捉迷藏”?
一你玩過嗎?怎么玩的?
一看看艾瑪他們是怎么玩的?
(師幼一起閱讀:尋找艾瑪藏身的地方,并驗證結果。)
一小鳥把哪些東西當成了艾瑪?
(2)小動物捉迷藏
一小鳥沒找到艾瑪,就去找其他小動物了,看看他們藏起來了嗎?
一誰沒有藏起來?
一誰藏起來了?藏到哪里?怎么藏,才很難被別人發現?
小結:原來,要讓自己藏起來,得找一個和自己身體顏色很接近、樣子很像的地方,才不容易被人發現。
(3)游戲:我和小動物捉迷藏
玩法:幼兒分成兩組,可以是弟弟一組、妹妹一組。一組幼兒拿著環境圖片,另一組幼兒拿著動物圖片去找相匹配的環境圖片。找到的一對小朋友一起觀察交流:這個動物藏在哪里?藏得好不好?可交換圖片,繼續游戲。
(4)向小動物學本領
一、看看這些圖片,誰藏起來了?他們臉上、身上為什么是這種花紋?
二、這是我們向動物學來的本領,生活中還有許多,我們再去找一找。
(三)活動拓展
1、區角游戲:找一找。在一張圖片中找到隱藏的事物,鍛煉幼兒的觀察力。
2、欣賞活動:欣賞各種衣服、皮包的格子式樣。
3、可以在平面畫的基礎上,讓幼兒嘗試在立體的東西上設計格子的式樣。
4、收集與發現植物、動物、人類自我保護的方法。
(四)閱讀區的活動
1、活動名稱:說出美麗的色彩
2、活動意圖:讓幼兒在感受的同時用語言來描述美麗的。涂一涂、說一說自己喜歡的顏彩,讓別人也能感受到
3、活動準備
(1)圖片色彩卡。
(2)填色卡。(可以涂一涂、說一說自己喜歡的顏色。)
4、活動提示:
在閱讀時可以用色彩來描述畫面,并配上色彩的形容詞,如翠綠的小草、紅彤彤的果實、金色的甲殼蟲等,以此感受圖畫書中色彩的美妙。
幼兒園科學活動《艾瑪捉迷藏》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艾瑪捉迷藏》是被稱為“現代寓言大師”的大衛·麥基的系列作品之一,他十分了解孩子的心理,“花格子大象艾瑪系列”編繪得妙趣橫生。《艾瑪捉迷藏》以小鳥和大象艾瑪捉迷藏為主線展開,繪本內容它不僅貼近幼兒的生活,而且情節、畫面均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運用PPT制作的畫面在視覺形象上強烈地吸引了幼兒的目光,同時在捉迷藏尋找的過程中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在猜測中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
二、活動目標:
(一)仔細觀察,能大方講述自己的發現,感受發現的樂趣。
(二)發現動物體色(外形)和環境的關系。知道一些動物自我保護的本領。
三、活動準備:
《艾瑪捉迷藏》PPT,太陽傘、輪船、帳篷、襪子圖片ak
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封面引導幼兒觀察并告訴幼兒本活動的內容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繪本,看看!繪本的封面上有誰?
(大象)哦,它和你們一樣有名字哦,它叫艾瑪!我們和艾瑪打個招呼吧!
2、師:看看艾瑪身上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身上有很多顏色)有些什么顏色呀?說一說。那這些顏色在艾瑪身上構成一塊一塊的什么圖形?
師:哦,原來艾瑪是一只五顏六色的花格子大象。
3、師小結:這么有趣的游戲呀!森林里的艾瑪、小鳥,還有許多動物朋友也要來玩一玩這個捉迷藏的游戲,我們來看看它們是怎么玩的。
(評析:以“捉迷藏”的游戲情節貫穿始終,既激發幼兒探究興趣,又滿足幼兒參與活動的愿望。)
(二)《艾瑪捉迷藏》PPT,感受捉迷藏的樂趣
1、PPT2,師:那我們看看艾瑪和小鳥誰找誰藏呢?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捉迷藏游戲開始咯,艾瑪趕緊找地方去躲了起來。
2、PPT3,師:小鳥睜開眼睛開始找咯!它先飛到了小山坡上,這里會藏著艾瑪嗎?仔細地來找一找。是這里嗎?你為什么覺得這里可能是艾瑪呢?)那到底是不是呢?(出示“帳篷畫面”)是什么?(我告訴你們哦,這是一頂帳篷,)知道什么是帳篷嗎?那你們仔細看看,這是一頂怎么樣的帳篷?
(評析:活動中我的提問富有變化,有時追問,有時反問,這樣就能引起幼兒更多的思考、沖突。對于幼兒的回答,我的回應不重復,而是用簡練的語言幫助幼兒進行梳理、概括、提升。)
3、師:小鳥繼續在這里找呀找呀,它又發現了艾瑪,你們發現了嗎?在哪里?是艾瑪嗎?(出示衣服、襪子畫面)原來是什么?
4、師:這里也沒有藏著艾瑪,小鳥接著又飛到了小樹林里,它一下子就找到了艾瑪,你們找到了嗎?在哪里?我們一起看看是不是呢?(出示太陽傘畫面)你能用好聽的詞來說說這頂太陽傘嗎?
5、師:小鳥繼續向前飛,來到了灌木叢里,這里有艾瑪嗎?在哪呢?到底是不是呢?我們閉上眼睛,我數到三你們再睜開,1,2,3,(出示小船畫面)哎!怎么還不是艾瑪呀?原來是一艘小船啊!
6、(同時出示帳篷、衣服襪子、太陽傘、小船畫面)師:剛才我們和小鳥找了好多地方,把哪些東西當成艾瑪了呀?為什么會把他們看成是艾瑪呢?
(評析:活動中通過形象生動地課件畫面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引導他們學習觀察的方法,鼓勵他們仔細觀察比較,從而發現細微的要點。)
(三)小動物捉迷藏,了解躲藏的秘密
1、師:哎,小鳥找了這么多地方也沒找到艾瑪,于是它決定先去找其他小動物,看這里!藏著誰呢?(找找說說青蛙、瓢蟲)
2、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有隱身絕招呢?(老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動物保護色的圖片)
3、師:其他小動物都找到了,可是艾瑪還沒找到呢!我們再去找找它吧!
(評析:最后讓幼兒觀察解放軍叔叔“捉迷藏”的圖片,從而遷移幼兒的學習經驗,知道生活中有許多地方人類向動物學習本領。孩子們對此表現出極大的探索興趣,思維更加活躍、積極性更加高漲了。)
(四)幫艾瑪躲躲好
1、師:小鳥飛呀飛呀,來到了更遠的地方,它在一片草叢里一下子就發現了艾瑪,小鳥說:“艾瑪,你怎么躲在這里呀?”艾瑪說:“哎,我身上五顏六色的,走了這么遠,也沒能找到適合我躲的地方,我只好隨便躲在這個草叢里。”小鳥說:“沒關系,艾瑪,我們再來玩一次,這次你可要藏得好好的哦!”
2、師:我們小朋友來幫艾瑪想想它躲在哪里才不容易被小鳥發現呢?
(根據幼兒說的貼出太陽傘、輪船、帳篷、襪子,感受色彩的相似)
師:原來你已經知道了捉迷藏不容易被人發現的秘密了,就是躲在和自己身體顏色相近的地方,那我們一起來告訴艾瑪吧!艾瑪,艾瑪,你可以躲在五顏六色的……里,誰也來告訴艾瑪?
師:除了躲在五顏六色的……里,還可以躲在哪里呢?你來說。
3、師:說得太棒了!相信在你們的幫助下,這一次艾瑪一定會把自己藏的好好的。我們今天看了小動物們玩捉迷藏游戲,你們也想玩嗎?那我們也玩一玩吧!
幼兒園科學活動《艾瑪捉迷藏》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艾瑪的體色和大森林的關系。
2、獲得動物體色是保護色的經驗。
3、萌發對動物的興趣,樂意親近小動物。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感受艾瑪的體色和大森林的關系。
獲得動物體色是保護色的.經驗。
活動準備:
課件、每人一只大象圖片,畫紙、油畫筆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起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件禮物,是什么禮物?
2、艾瑪捉迷藏,什么是捉迷藏?
3、艾瑪和誰玩捉迷藏呢?
二、觀看課件,分段理解故事內容。
1、艾瑪可能會躲在哪里?為什么?
2、我們看看是不是艾瑪?是什么?
3、小鳥找到了艾瑪嗎?
4、小鳥一下就發現了誰?它為什么一下就發現了熊貓和七星瓢蟲?
5、小鳥為什么沒有發現枯葉蝶、竹節蟲呢?
小結:原來這些小動物就是找一個周圍顏色和自己身體很相近的地方躲起來,這樣就不容易被發現。小動物就是利用這個本領來保護自己,躲避天敵的。
6、故事中,艾瑪還是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的?
7、在我們生活中,艾瑪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三、幫助艾瑪的朋友躲起來。
1、出示艾瑪的朋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你喜歡哪只大象?為什么?
2、它們的顏色怎么樣?(很相近)。
3、請你去想辦法,讓艾瑪的朋友躲起來。
4、展示幼兒作品,互相欣賞。
四、拓展。
1、我們來看看這幅圖片中有誰躲起來了?他們躲的好嗎?為什么?
2、小結:原來解放軍叔叔也是向動物學來的本領,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也是從動物那里學到的本領,我們一起去發。
活動反思:
知道生活中有許多地方人類向動物學習本領,激發幼兒更大的探索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活動中,幼兒的思維活躍,擴展了他們想象的空間,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激發了幼兒對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幼兒園科學活動《艾瑪捉迷藏》教案 篇6
1、設計思路
這是一本特別的圖畫書,翻開書的第一頁,首先吸引我們的是美麗的色彩和巧妙的設計。在逐頁翻閱的過程中,孩子們期待揭開一個個的秘密,期待找到艾瑪,但每次都是
被另一個像艾瑪的事物所取代,這樣孩子們的好奇心就更大了,不知道下面出現的又會是什么。而且整本書的色彩很鮮艷,充滿整個畫面,使孩子們在興致盎然中看完整本書。
此次活動,抓住幼兒對圖畫原有的欣賞經驗,讓幼兒感受格子畫的美妙。同時,也讓幼兒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都是由格子的形式來表現的,格子畫也可以組成美麗的色彩。對于中班幼兒來說,他們更喜歡動手嘗試,所以讓幼兒在欣賞的基礎上親身體驗格子畫的美麗和繪畫時的樂趣,讓他們更多地了解格子畫、喜歡格子畫。
2、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畫面,感受格子畫的色彩與線條美。
(2)嘗試為各種物體涂色,體會制作格子畫的獨特方法。
3、活動準備
圖畫書《艾瑪捉迷藏》、PPT課件
格子畫圖片若干(用不同的彩色格子畫成孩子們喜歡的各種造型:玩具、水果)
卡紙(大象形狀、長方形)、彩色顏料、筆
4、活動過程
(1)興趣導入,引出話題
①教師出示幾張格子畫圖片,讓幼兒從中找出各種東西。
一蝴蝶躲在哪兒呢?
一誰藏了我的檸檬?
一看看都是誰?
一知道他們是誰嗎?
一森林里的小動物都躲起來了,找到他們了嗎?
(2)欣賞故事,觀察發現
一還記得花格子大象嗎?他叫什么名字呀?(艾瑪。)
一今天他也來和森林里的小動物們一起玩“捉迷藏”了。看!艾瑪來了。
(教師講述故事,請幼兒觀察畫面。)
一你們猜那是艾瑪嗎?
一小鳥找到他了嗎?
一為什么其他動物看到一點就認為是艾瑪呢?(因為他們都是格子紋的,和艾瑪身上的顏色一樣。)
小結:原來動物們找到的東西都是格子紋的,而且和艾瑪身上的顏色一樣,也是五六色的,所以動物們總是找錯。
一原來艾瑪是一只這么美麗的大象,他和其他大象有什么不一樣?(身上有格子,皮膚是彩色的。)
一我們來數數艾瑪身上有哪些顏色?那些格子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格子畫也是很美麗的,它們是用直直的線條組成的一個個格子,在格子里可以添上任何顏色,最后就可以變成美麗的格子畫。
(3)大膽表現,欣賞交流
一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大象,他們都是艾瑪的朋友,也都想像艾瑪一樣有一套漂亮的格子衣服,你們能夠幫助他們嗎?
(幼兒嘗試利用格子畫為大象涂色。)
一本領大的小朋友,可以用這張長方形的紙,先畫出格子的彩色花紋,再勾勒、剪出大象的形狀。
(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小結:哇!原來簡簡單單的格子畫也可以變得這樣美麗,以后我們再來畫畫更多的格子畫吧!
幼兒園科學活動《艾瑪捉迷藏》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圖書,觀察艾瑪和群象的神態,初步了解故事內容,了解艾瑪的"特殊",體會艾瑪的調皮、緊張的心理,感受幽默快樂的情緒。
2、能專注的閱讀圖書,產生閱讀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拼花格子大象,引發興趣。
集體拼圖游戲
師:"請小朋友將自己手中的一張卡片拼在背景圖上。"
幼1:哎呀,是一只花格子大象。
幼2:身上五顏六色的真好看。
師:"今天我們講的就是這只花格子大象的故事。
此環節安排用心良苦,有兩點巧妙之處:利用操作游戲很自然的導入關于"大象"的閱讀活動,吊足了孩子的胃口;"拼出的大象"與圖書相吻合,將大象的特別之處前置,一目了然。
(二)師生第一次閱讀,在教師引導下理解內容。
1、認識封面、書名、作者
師:封面上有什么?數一數身上有哪些顏色?
幼1:花格子大象;
幼2:有紅色、黃色、綠色……
師: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花格子大象艾瑪》,是大衛.麥基著、任溶溶翻譯的。
2、逐幅觀察圖1--圖8,了解內容,感受色彩鮮艷的畫面。
師:(圖1)這些大象長得什么樣?
幼兒觀察后很快發現:有的大象年紀大了,都有皺紋了;有的大象高大;有的大象胖胖的……
師:(圖2、3)這是誰?它們在干什么?
幼:這是艾瑪,它們在玩游戲。
幼:它們把艾瑪拋起來了,玩得很高興……(師朗讀文本文字)
師:(圖4、5)灰象們都睡了,艾瑪睡了嗎?猜猜它想干什么?
幼:艾瑪睡不著,想出去玩。
幼:艾瑪的眼睛偷偷看看大象,在想怎么逗它們玩的主意……
師:圖6、7、8:艾瑪在干什么?它會變成什么樣子?
幼兒一頁一頁專注的翻看,手指圖邊看邊說。特別是學一學艾瑪用鼻子卷樹干搖果子,幼兒模仿角色動作,有的皺著眉頭用勁的樣子,有的搖頭晃腦的樣子……個個都很投入到角色中。
3、重點觀察圖9、11、12、14,觀察艾瑪和群像的神態細節,感受艾瑪的調皮、幽默和快樂。
圖9:艾瑪涂上果汁變成灰色回到象群中,找一找哪個是艾瑪?為什么?
幼兒立即手指中間的一只大象叫起來:在那兒。
師:在哪兒?從哪里看出來的?
幼1:其他大象都閉著眼睛,艾瑪睜著眼睛四處看。
幼2:他翹著鼻子、抬著腿走路的樣子,一下子看出來了……師:艾瑪的動作、眼神看出他心里正高興呢,有點得意、有點調皮的樣子,大家學一學。
圖11:艾瑪回來很長時間了,其他大象什么表情?大象們認出艾瑪了嗎?艾瑪在哪里?它又是什么表情?
幼:大象還是閉著眼睛一動不動。
幼:它們沒認出來,艾瑪高興的笑了。
幼:至于艾瑪是翹著鼻子,眼睛斜看大象。
師閱讀原文文字,問:艾瑪眼睛瞪大,卷起長鼻子笑起來,大家學一學圖12:突然大象們怎么了?BOOO!什么意思?
幼:耳朵豎起來,嚇了一跳。
幼一邊說一邊做著眼神:大象被嚇了一跳,瞪大眼睛,眼珠子都朝上翻。
大家聽了哈哈笑起來,很自然的也學起大象嚇了一跳,吃驚的樣子,唯妙唯肖。
圖14:下雨了,艾瑪的花格子圖案又出現了,大象們看到了是什么反應呢?每只大象笑的樣子不一樣,大家學一學。
幼兒:有的坐著,鼻子翹上天大笑;有的捂著嘴笑;有的背靠背笑;有的張大嘴笑……大家學動作把活動推向了高潮,孩子們盡情地學起大象們的動作、表情。
4、師生第二次完整的閱讀圖書。
閱讀后提問:如果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長的一樣,好不好?會發生什么事呢?大象們喜歡艾瑪嗎?(艾瑪是大家的開心果,不管是什么樣子,大家一樣的喜歡,長得好不好看并不重要。)
(三)遷移經驗:艾瑪捉迷藏
出示三種類型圖片,顏色干擾圖;迷宮圖;點線輪廓圖:艾瑪來和我們小朋友捉迷藏啦,請大家找一找它藏在哪里?
通過操作游戲,就像故事中艾瑪與群像開玩笑一樣,利用自己的與眾不同,帶給大家歡樂。在尋找過程中,再次感受艾瑪的與眾不同;在尋找過程中,培養觀察能力;在尋找過程中,保持對艾瑪的興趣,培養閱讀的興趣。
幼兒園科學活動《艾瑪捉迷藏》教案 篇8
(一)內容簡介
森林里,花格子大象艾瑪和小鳥在玩“捉迷藏”的游戲,可是小烏怎么也找不到艾瑪,它找到的都是格子花紋、彩色的船、帳篷、衣服、皮球、旗子等東西。那艾瑪到底藏在哪里呢?請你幫小鳥在這本開洞的彩色圖書里一起找找吧!
(二)主題分析
有趣的“捉迷藏”游戲讓孩子們發現了格子花紋的特別,欣賞到格子畫的魅力,并且感受了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的關系。
(三)情節分析
“捉迷藏"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玩的游戲,小鳥和艾瑪也要玩這個游戲呀?故事一開始就充分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
森林里,小鳥到處找艾瑪,在好多地方都發現了像艾瑪身上的格子花紋,可是飛過去一瞧,都不是艾瑪。在有趣的畫面里,孩子們完全融入到充滿懸念的故事情節中,化身為故事中的角色之一,和小鳥一起去尋找艾瑪。在屢次發現與失敗中,孩子們強烈地感受到了格子花紋的特別,情節也漸漸推至高潮。
故事的結尾出人意料:原來艾瑪哪里都沒找到能躲起來的地方,又回到了出發的地點。
(四)角色分析
這是一本開洞的書,孩子一邊讀,一邊尋找著秘密。在翻開下一頁時,對隱藏在里面釣東西一直猜測,再翻過一頁后就可以看到類似艾瑪身上格子紋的東西。故事中最快樂就是小鳥和艾瑪“捉迷藏”的心情,帶給孩子們一個又一個驚喜,越來越期待讀完它,找到每一個洞洞后面的秘密。孩子們在欣賞圖畫書的時候,都會把自己當成小鳥,完全融入到故事的情景之中,猜測艾瑪究竟藏在哪里。欣賞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們也找到了格子紋的秘密。
(五)圖畫分析
1.畫面構圖、色彩
這是在熱帶叢林里發生的故事,畫面的色彩采用了紅、黃等暖色系,畫面色彩鮮艷、柔和,給人以明亮和溫暖,非常切合森林里小動物們生活的溫馨場景。畫面構圖簡單而 又奔放,童趣十足。
2.圖畫中蘊藏的細節
小鳥每看見~次格子花紋,旁邊總會有一個動物在“指點江山”,有的用手勢,有的用眼神,有的用體態,這同樣也能引導小讀者細致地觀察畫面。
(六)語言分析
艾瑪系列圖書主要是一種色彩的語言,但也有許多優美的文字。
貫穿始終的幾句話就是“哎呀,你好啊……我還以為……"、“小鳥,太好玩了”。
故事中有三組詞匯,第一組是打招呼的相關詞匯,如:你好啊;第二組是對話式的表達,如:我以為……第三組是表達心情的詞匯,如:太好玩了。
幼兒園科學活動《艾瑪捉迷藏》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仔細觀察畫面,幼兒能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并能用完整的句式來表達。
2.通過理解故事了解動物通過保護色來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3.在活動中感受發現的樂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教學PPT、視頻“神奇的變色龍”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引出故事,激發幼兒好奇心
1.體驗捉迷藏的游戲玩法
(1)小朋友,你們玩過捉迷藏的游戲嗎?誰來說一說是怎么玩的?
(2)小結:捉迷藏就是要有人躲起來,其他人蒙起眼睛找的。
(3)請幼兒玩捉迷藏的游戲。
2.出示封面,引出故事
(1)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也來玩捉迷藏的游戲了,看看它是誰?(出示封面)
(2)這是一頭特別的大象,它和我們平時看到的大象有什么不同?
(3)小結:這是一頭花格子大象,它的名字叫艾瑪。今天我們講的故事名字叫《艾瑪捉迷藏》。
二、仔細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PPT1:
(1)看看艾瑪是和誰玩捉迷藏的?它們誰是找的?誰是躲的?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環節分析: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是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觀察能力。)
2.出示PPT2:
(1)小鳥來到小樹林,這里可能藏著艾瑪噢!你們發現它在哪兒了嗎?
(2)小鳥為什么會把太陽傘看成是艾瑪呢?
(環節分析: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是為了讓孩子們能觀察出太陽傘身上的圖案和艾瑪很相似。)
3.出示PPT3:
(1)小鳥繼續找呀找,來到了灌木叢,這里會藏著艾瑪嗎?仔細找找它在哪兒?
4.出示PPT4:
(1)小鳥繼續往前飛,來到了小山坡,仔細看看艾瑪在這里嗎?它在哪兒呢?
(環節分析: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是為了讓孩子能根據艾瑪身上的圖案觀察到艾瑪可能躲在那里。)
5.出示PPT5:
(1)在這個地方藏著艾瑪噢!仔細找找它在哪兒?
6.出示PPT6:
(1)艾瑪的好朋友也想玩捉迷藏的游戲,看看它的好朋友有誰?
7.出示PPT7圖片:
(1)小動物們都躲起來了,大家快點來把它們找出來。你們找找看,它們藏在哪里?
(2)為什么它們要躲在那里呢?
(環節分析: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是為了讓孩子們能觀察出動物們可以找和自己顏色一樣的地方藏起來。)
三、了解其他動物自我保護的本領
1.出示PPT(8—10)
(1)你發現了什么動物?你們認識它嗎?它們藏在哪里?
(2)小結:在我們自然世界里有很多動物它們為了保護自己都會找和自己顏色一樣的地方藏起來,這種自我保護的方法就叫做保護色。
活動延伸:
師:在自然界還有許多小動物都有保護自己的本領,你們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找他們分別是用什么辦法保護自己的,下次再來告訴你的同伴,好嗎?
幼兒園科學活動《艾瑪捉迷藏》教案 篇10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很榮心能代表中班段來說說這節課:繪本是圖畫和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故事,圖文合奏,是通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種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的一門藝術。又是以圖畫的美感抓住了讀者的閱讀心理。《艾瑪捉迷藏》是以一個個色彩豐富、動態鮮活的畫面來組成,文字不多,簡潔明了,給兒童想象、猜測的空間,符合幼兒閱讀的特點。引導幼兒從圖示觀察入手的,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先和圖示進行對應、碰撞,產生共鳴,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畫面。基于這樣的背景,因此我們中班選擇《艾瑪捉迷藏》的繪本教學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首先我先來說說《艾瑪捉迷藏》這個教材
《艾瑪捉迷藏》是被稱為"現代寓言大師"的大衛﹒麥基的系列作品之一,他十分了解孩子的心理,"花格子大象艾瑪系列"編繪得妙趣橫生。捉迷藏是幼兒喜歡的游戲,貼近孩子生活,是孩子熟悉的事情,而且情節、畫面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獨特的心理狀況、思維方法和語言特色,在視覺形象上繪本以艾瑪與小鳥捉迷藏的形式展開故事,不僅讓孩子感受到色彩變化的美妙與繪畫的樂趣,而且還能強烈地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在捉迷藏尋找過程中又符合幼兒好奇、猜測、想象等心理特征,能讓中班幼兒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持久的興趣。
二、接下來說說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通過觀察圖片,了解故事情節,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到處是五顏六色,絢麗多彩。
2、原定目標(能大膽積極得講述自己的發現,并學說故事角色中的對話。)現定目標:發現動物體色(外形)和環境的關系。
3、在躲藏過程中感受捉迷藏游戲的快樂。(后來加的目標)
三、說重點難點
前面幾次老師在試教的時候發現,孩子對模仿小鳥和動物們比較困難,在情感上也沒有很好的和老師引起共鳴,那么我們后來就覺得通過運用角色扮演法,先是老師做小鳥,小朋友做小動物。于是我們的把活動重點放在理解故事內容,學說艾瑪和小動物之間的對話。但是整個活動下來,發現這樣的教學過于單一,封閉。于是現定重點:通過閱讀繪本,了解故事情節,能大膽積極得講述小鳥把哪些東西當成了艾瑪。
原定目標難點定在幫助幼兒理解"我哪里都沒有找到你",開始時我們為什么把這句話作為難點呢?因為在前面幾次試教的過程中,小朋友對這句話理解不了,因此我們把請幼兒猜測討論"小鳥為什么不能找到大象?因為大象哪里都沒有去,"現定難點:理解動物體色與環境的關系。
四、說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
原來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繪本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并對ppt做了修改彩色艾瑪的拼圖,通過活動開始部分和孩子玩的拼圖游戲,加深幼兒對繪本中艾瑪的認識。
在我們柴老師第一次在試教時,因為在活動前捉迷藏的游戲沒有和孩子們玩過,后來組織下來我們老師發現孩子們雖然以前已經玩過捉迷藏的游戲,但對捉迷藏的理解不夠深入,(根據心理學上兒童的遺忘規律的現象,覺得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我們提出在要進行經驗上的準備,活動前再和孩子們玩捉迷藏的游戲。
五、說教法、學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為四大部分,先是通過拼圖游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了解大自然中小動物躲藏的秘密——再次通過游戲,遷移經驗
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開始環節,游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們第一次、第二次試教的時候,是老師出示不完整的艾瑪拼圖,請幾個幼兒自己到黑板前來拼一拼,猜一猜,說一說怎么來拼?為什么?可是等待拼圖完成的時候。我們發現這樣對孩子來說有點困難,時間有點長,也很容易導致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于是我們組的老師就提出請幼兒來說怎么拼?老師來幫助他們來粘貼,這樣一來時間上就縮短了,難度也降低了。
當拼圖完成的時候,教師馬上進行追問:你們發現原來是什么啊?
幼1:哎呀,是一只花格子大象。
幼2:身上五顏六色的真好看。
師:"對,今天我們講的就是這只花格子大象的故事。引出主題。此環節安排用心良苦,有兩點巧妙之處:利用游戲法很自然的導入關于"大象"的閱讀活動,吊足了孩子的胃口;"拼出的大象"與繪本相吻合,將大象的特別之處前置,一目了然。
第二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這里我們根據原來的目標,通過逐一出示ppt,教師主要通過運用直觀法和提問法,對每一張圖片都詳細閱讀。這樣的教學過程感覺很羅嗦,出現多重提問體現不出層次和梯度,邏輯不夠嚴密,重難點不夠顯現,感覺停留在對繪本表面的解讀,沒有把繪本蘊藏的信息挖掘出來。于是我們又通過自己的認真解讀,卻驚喜的發現《艾瑪捉迷藏》不僅能引領孩子們來到了精彩的游戲世界,孩子們在和小鳥一起尋找艾瑪的過程中,還感受艾瑪五彩斑斕的體色與森林環境的關系。于是我們及時的調整了目標和過程,并對ppt做了修改。
PPT1:幼兒看完后圖片后向幼兒拋出問題,你們看動物都藏在哪里?我們一起來找一找。當小朋友都找到后
PPT2:現在輪到艾瑪藏起來了,誰來找?你怎么知道的?(這個追問的目的在于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現在輪到艾瑪躲起來了。我們數到10就去找大象吧。(數到十雖然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它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感受捉迷藏游戲的有趣。)
PPT3、4:一起尋找艾瑪在哪里,首先找到的是獅子的太陽傘,老師馬上拋出問題"小鳥為什么會把太陽傘當成是艾瑪呢?"
(這兩個圖片,老師與幼兒一起詳細的解讀,挖掘出繪本中蘊藏的信息。)
PPT5、6:
1、那個花格子是不是艾瑪呢!
2、小鳥還把什么當成了艾瑪? (風箏)(這個問題是本次活動的核心,在接下來的閱讀中就是圍繞這個問題來開展的。)
3、那艾瑪在哪呢?我們來幫小鳥找一找。依次點擊出示小船、韋伯、旗子、帳篷、衣服和襪子。(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嚴謹性。如果像原來設計的提問,教師的"提問"不僅不能給幼兒帶來生機,反而對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
4、(同時出示帳篷、衣服襪子、太陽傘、小船畫面)
師:剛才我們和小鳥找了好多地方,把哪些東西當成艾瑪了呀?為什么會把他們看成是艾瑪呢? (這個問題具有一定針對性,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拓展幼兒的視野)。
第三部分:了解大自然中小動物躲藏的秘密
1、師:小鳥找了這么多地方也沒找到艾瑪,于是它決定先去找其他小動物,看這里!藏著誰呢?(找找說說螳螂、知了、枯葉蝶)(這里很自然地過度到動物體色(外形)和環境的關系上,讓孩子們理解:要讓自己藏起來,得找一個和自己身體顏色很接近、樣子很像的地方,才不容易被人發現,為后面的游戲做好準備。)
最后一個環節:游戲(游戲是幼兒最容易接受也是最喜歡的活動,把活動中的知識經驗遷移到游戲當中,促進孩子的情緒情感的體驗,使活動達到最高潮)。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活動反思:
《艾瑪捉迷藏》是一節很有趣的課,它讓幼兒對動物保護色有了更進一步的探索。活動選材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是幼兒特別感興趣事物和問題,又有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這節活動不僅增加幼兒的科學知識,還讓幼兒的觀察和表達能力得到一定的發展。
讀本《艾瑪捉迷藏》主要是通過對圖畫的觀察和學習來理解故事,并發展幼兒的細節觀察能力:發現大象藏在哪里?從哪里看出來?發展幼兒的換位思考能力等,同時,把從讀本中獲得的經驗遷移到生活和游戲中,豐富他們的相關經驗,這也是活動的重點。
在第一環節經驗時,對于捉迷藏幼兒是非常喜歡的,但對于怎樣藏才安全?怎樣藏才不容易被找到?幼兒的經驗明顯不足。
在第二環節閱讀圖書中,幼兒在教師的提示下,能夠通過畫面信息,很清楚的知道艾瑪躲在什么地方,并說出大象所在的位置,如大象藏在彩色樹的后面等等。圖畫中的地方都是幼兒能直觀感受的,因而幼兒比較容易理解,學習的興趣也比較濃,課堂氣氛較為活躍。故事的結局也頗有幽默感,孩子們對這個結局興趣盎然,津津樂道。
第三個環節幫助艾瑪的朋友躲起來主要是加深幼兒對花格子大象身體相近色的認識,并給它找個合適不易發現的地方躲藏。在操作的過程中,幼兒能將自己的感知與思考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這個環節中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強,操作環節花的時間長了些。
活動中我一直都是利用提問的方式讓幼兒能夠更清楚的理解故事,在整節課中,我留給孩子的空間太少了,一個問題下去,就有點破不急待的尋求答案,或自己講出來。幼兒沒有太多思考的時間。
雖然這節課得到了老師的一些肯定,但對我來說,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反思的也還有很多很多。今后,在如何準確引導孩子觀察發現、如何回應孩子拋過來的問題等方面要不斷實踐、探索。
【幼兒園科學活動《艾瑪捉迷藏》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艾瑪捉迷藏06-15
《艾瑪捉迷藏》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09-19
《艾瑪過化裝節》幼兒園活動教案12-06
幼兒園中班科學捉迷藏的昆蟲教案08-26
《捉迷藏》幼兒園小班活動教案06-09
幼兒園《小貓捉迷藏》活動教案08-25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昆蟲捉迷藏08-29
幼兒園中班《艾瑪》教案范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