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匯總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小孩子握筆的力道還不足,他們更愿意用手指來畫畫。所以小魚哥哥也設計了許多用手指畫畫的課程。當然,老師也和每一位小朋友的家長有事先溝通,因為手指畫畫,難免會弄臟衣服,需要事先給家長打好招呼,以免造成誤會。
課程目標:
1,用手指畫畫,掌握不同的手指劃動出現的圖案的不同。
2,調動孩子的想象力,發展孩子自由的天性。
3,簡單讓孩子用手指勾畫出較有美感的畫面。例如,一朵小花,一棵小草,一枚蘋果等。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課程準備:
1,舒緩且能讓人靜心的古典音樂。
2,每一個小朋友發顏料,紙,印有各種花草,水果的打印紙一張。
3,圍裙,抹布,小凳子等。
課程重點:
1,用手指畫畫,必須強調孩子們不能用沾了顏色的手指去揉眼睛,也不能喂到口腔里。
2,用手指畫畫時,胳膊要抬高,不要讓小朋友的手肘處抹在紙上,否則畫會糊掉。
3,老師必須放大眼睛,全面積觀察孩子,發現有小朋友用顏料打鬧,揉眼睛,喂口腔的動作,要及時制止。
課程過程:
1,老師先示范一下用手指畫畫,最好是能畫出一幅較漂亮的畫來,引起孩子們強烈的興趣。
2,開始由小朋友們畫畫。老師告訴孩子們,你們可以展開想象力,想畫什么畫什么。
3,老師圍著小朋友做持續的轉動,發現有問題的小朋友,及時給予幫助。
課程結束:
老師從中選擇出幾張畫的好的,表現好的小朋友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老師帶小朋友去清洗手指,課程結束。
活動反思:
每一次新的嘗試都能夠從孩子們身上反饋到或多或少的信息。雖然這是孩子們從未接觸的藝術形式,但整個過程都是在盲目的探索中的,每段盲目的探索都會有一個勞動成果的出現,而每個勞動成果的出現最終都會促進教師各方面不同水平的提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激發幼兒對集體唱歌活動的樂趣。
引導幼兒初步學唱歌曲并根據旋律進行模唱。
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歌詞旋律,進行模唱歌曲并能自然地表達出來。
難點:理解“切一切、煮一煮、炒一炒、炸一炸”的節奏。
【活動準備】
炒菜視頻、實物炒菜一份、圖譜ppt、《小小廚師》音樂、鋼琴。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通過實物菜肴,調動幼兒的興趣。
提問:
1、“孩子們快看楊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
“誰做的菜會這么好吃啊?”啟發幼兒說說廚師的工作。
2、“廚師是怎么做菜的?”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并引出“切一切、煮一煮、炒一炒、炸一炸”。
3、“楊老師啊就帶大家一起看看廚師是怎樣做的。”播放分段視頻并提問“這是在做什么?你能學學這個動作嗎?我們一起來學學這位小朋友的動作。”
(二)展開
1、幼兒欣賞《小小廚師》音樂,感受音樂的旋律并理解歌詞內容。
(1)播放音樂,并提出在聆聽音樂時的要求
“楊老師這里也有一首關于小廚師的歌,你們想聽嗎?
那要認真聽,聽聽歌詞里面都說了什么?”
(2)完整欣賞歌曲后,梳理歌詞內容。
“歌曲里面都說了什么”
2、教師完整清唱歌曲,(邊唱邊出示圖譜,一小節一小節的出示)再次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和感受歌曲旋律。
“這首歌真有意思,楊老師也想來唱一唱,你們聽聽楊老師唱的怎么樣”
“楊老師唱的好不好?你們想不想跟著楊老師一起唱?”
3、引導幼兒通過圖譜理解歌詞,并用鋼琴單音伴奏。
“那咱們先來看看歌詞是怎樣的。”(配班老師單手彈奏鋼琴,楊老師邊指圖譜邊教幼兒說歌詞。一遍)
4、教師分解式教學,充分讓幼兒理解歌詞和歌曲旋律。
“孩子們,現在李老師唱一句,看看你們能不能也用好聽的聲音把它唱出來?”
5、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鼓勵幼兒大膽模唱歌曲。
師幼同唱歌曲《小小廚師》,楊老師伴奏。
(三)結束
小朋友唱的真好,那咱們轉過身為客人老師表演一下吧。之后,帶領孩子們一起分享實物菜肴。
教學反思:
這節《小小廚師》的教學時間較短,有的孩子都沒有體會到,這節課就這樣的結束了,讓有的孩子們感到失望。如果這樣是兩課時來完成的話,我們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機會,也可以通過下節課來檢查孩子們這節課的學習效果,或者進行新內容之前來復習,這樣可以給孩子們更多的機會。
小百科:廚師,是以烹飪為職業,以烹制菜點為主要工作內容的人。廚師這一職業出現很早,大約在奴隸社會,就已經有了專職廚師。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得嘗試活動,正確說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眉的名稱和數量,了解它門在頭上的位置。
2、知道眼、耳、嘴、鼻、眉的用途。
3、教育幼兒要保護好眼、耳、鼻、嘴、眉這些器官。
活動準備:
1. 男孩頭像一幅,眼、耳、口、鼻的器官貼絨,娃娃臉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利用男孩頭像向幼兒介紹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眉的名稱.數量及位置。
教師:昨天,有位大哥哥到照相館照了一張相,他想叫我們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頭像)瞧,大哥哥的樣子多神氣呀,他好像在跟我門說話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題考考你們,你們誰知道我這圓圓的臉上都長了些什么?
1、幼兒看頭像正確說出眼、耳、鼻、嘴、眉的名稱及數量。
2、告訴幼兒眼、耳、鼻、嘴、眉在頭上的位置。并念兒歌鼻子鼻子本領大,長在臉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聽話,長在我的頭兩旁。
二、找一找
1、教師說出五官的名稱,引導幼兒在自己的臉上找出來。
2、用手指一指,還可以在自己的好朋友臉上找一找。
教師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睛,兩只耳朵,一張嘴巴,一個鼻子,一對眉毛;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齒和舌頭。
三、讓幼兒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并重點了解鼻子的用途。
1、通過嘗試,教師噴香水,讓幼兒聞一聞,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的。眼睛是用來看東西的,嘴巴是用來說話和吃東西的,耳朵是用來聽聲音的,眉毛具有美容和表情作用,能豐富人的面部表情,雙眉的舒展、收攏、揚起、下垂可反映出人的喜、怒、哀、樂等復雜的內心活動。
2、幼兒嘗試告訴別人: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體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樣都是不行的。如果沒有了眼睛我們就什么也看不見;如果沒有嘴巴就不能吃東西,不能說話;沒有鼻子我們就什么氣味也聞不到;沒有耳朵我們就什么聲音也聽不到。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3、讓幼兒了解如何保護五官。
(1) 吃完東西要漱口,不亂吃臟東西。
(2) 看電視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塵或沙子進入眼睛不能用手搓。
(3) 不能用手勾鼻子.
(4) 在日常生活中,不把小豆子放入耳朵、鼻子里;不玩尖銳(刀子,剪子。。。)的東西,以免刺傷眼睛。
四、競賽游戲:指五官,即教師提問:鼻子在那里?(眼睛、耳朵、嘴、臉)孩子邊說邊指出來。還可以玩"看誰指得快"的游戲,即教師快說,孩子快指。或者讓孩子自由組合,一個孩子說,另一個孩子指。
五、貼五官。
1、出示缺少五官的面部圖畫。教師說:"有一個小朋友,不知道五官的名字,所以五官朋友們都不和他玩了,瞧,他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啟發幼兒想一想:這個小朋友的臉上少了什么?
2、分別出示單個五官的圖片,請幼兒試著說出名稱,并嘗試貼到圖畫正確的位置(可反復進行)3、鼓勵能準確讀出五官名稱并貼到正確位置上的幼兒,幫助遇到困難的幼兒。
4、請孩子在圖上粘貼好五官。
教學反思小班幼兒,因為脫離了親人的關心與照料,對幼兒園的生活不太適應,顯得有些無所適從,一些不良的習慣性行為就會慢慢滋生,如揉眼睛、摳鼻孔等。所以對小班幼兒來說,讓他們認識自己的五官,并啟發他們學習保護自己的五官,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否則,幼兒經常用手摳鼻孔、揉眼睛,把臟手或臟東西以及小珠子之類的東西放到嘴里,是極不安全,也極不衛生的,所以組織此次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對幼兒很有教育意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教育目標:
1、 感知物體的形狀、顏色、觸感,學習將物體按某一特征來進行排列。
2、知道西紅柿黃瓜蘿卜辣椒等是屬于蔬菜,學習用一句完整的、好聽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活動準備:
西紅柿、辣椒、黃瓜、蘿卜若干根,青菜奶奶及蔬菜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引題(出示青菜奶奶的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瞧,這是……是青菜奶奶還是青菜寶寶呀?”
幼:“青菜奶奶。 ”
師:“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幼:“她臉上有皺紋。”
師:“今天青菜奶奶要過生日了,她想請很多寶寶一起和她過生日,誰想去?”
師:“青菜奶奶還要你們帶一樣東西去,帶一個小袋子里的寶寶去。你們先來猜猜看,你的袋子里都是什么寶寶。”
幼:“西紅柿寶寶,球寶寶,棒子寶寶……”
師:“好,那我們一起打開來看看,看看到底是什么寶寶。”
二、引導幼兒觀察手上的蔬菜寶寶
師:“你們手上的都是什么寶寶呀?它們長得都是什么樣子呀?”(形狀:圓圓的、長長的。顏色:紅色、橘黃色、綠色)
幼:“我的是圓圓的。我的是長長的。”
師:“那你們來摸摸看,你們的寶寶摸起來是什么感覺的?誰摸起來是滑滑的?請你把手舉起來。”“誰摸起來是不滑滑的,是粗糙的?也把手舉起來。”
教師小結
三、排排隊
師:“這些寶寶呀都是要帶到青菜奶奶家去的。可是,這么多寶寶出去肯定會走丟的,怎么辦呢?”
幼:“搭火車、排排隊。”
師:“好,那我們就給它們來排排隊。要怎么排呢?我們先給西紅柿排排隊好不好。這里的西紅柿,有的大,有的小,怎么排呢?(引導幼兒從大到小進行排列)
師:“寶寶們排好隊了,青菜奶奶還有這些寶寶們,它們合在一起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大家都可以叫的名字,叫做蔬菜。”
四、敲敲門
師:”現在小班的寶寶們要帶好這些蔬菜寶寶一起去青菜奶奶家過生日了。可是青菜奶奶年紀大了,眼睛看不清楚。所以我們到了奶奶家,記得大聲的告訴她,你是什么蔬菜寶寶。”
師(扮演青菜奶奶):“你是誰呀?你是什么樣子的西紅柿寶寶呀?”
幼:“我是圓圓的(紅紅的)西紅柿寶寶!”
五、結束
師:”我們一起為青菜奶奶過生日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分類舀是訓練寶寶手眼協調,三指捏、舀的動作。
2、鍛煉手眼協調的準確性,增強手指肌肉的力量。
3、學習跟隨兒歌做動作,體驗語言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歌曲《哈嘍,你好》勺子,珠子和鈴鐺兒歌《小魚游》。
2、小筐,夾子若干;彩虹傘。
一、問候時光
目的:增進教師與孩子、家長之間的關系,消除孩子的陌生感和恐懼感。
過程:
1、教師熱情地迎接每位家長和孩子,主動地向孩子問候,詢問孩子。
2、師幼相互認識時,教師先自我介紹,再由家長向大家介紹自己及孩子,結合歌曲《哈嘍,你好》讓孩子愿意也可讓孩子自己說出名字、介紹自己的家人。對于大膽介紹自己的孩子,教師要及時表揚。
二、走線活動
“今天,寶寶們要和媽媽一起來玩‘開飛機’的游戲,請媽媽抱住寶寶的身子,寶寶的雙手伸開做飛機,準備好了嗎?飛機要起飛了。(飛機慢慢地飛,開始飛快了,飛機飛得很高很高,飛機飛得很低很低,飛機側著飛,換個方向側著飛,飛機飛累了,休息一會兒,繼續我們的航行。)飛機場到了,請寶寶們找個空的機位停下來吧。”
三、分類舀
目的:分類舀是訓練寶寶手眼協調,三指捏、舀的動作。(培養觀察、比較、判斷的能力。)
過程:珠子和鈴鐺都很大,感知數量5,制地和顏色都不同,對寶寶來說都很容易分辨,但珠子會滾,難舀,對寶寶的手眼控制很高。舀到碗里聲音不同,刺激聽覺,以前的分類用的都是相同的物體,是二緯度的變化,現在有了三緯度的變化。寶寶舀的時候家長不要打擾他,一開始寶寶不會,家長可以幫忙一起舀,熟練后讓他自己舀。
四、說說唱唱:小魚游(學習跟隨兒歌做動作,體驗語言游戲的快樂)
1、教師進行兒歌表演,導入活動。
教師雙手手心相對合攏,左右擺動做“小魚游”狀:“寶寶,小魚游來了,小魚要給我們表演一個節目,我們一起來看吧!”教師邊念兒歌邊表演動作。
2、引導寶寶學做“小魚游”。
提示家長:第一遍請家長握住寶寶的手腕,隨教師邊念兒歌邊帶寶寶一起學做動作,后面幾遍由寶寶自己做;家長要以自己夸張的語調和動作來激發寶寶的游戲興趣。
3、教師帶領家長和寶寶一邊念一邊表演2——3遍。第3遍可請家長念兒歌,寶寶自己站起來表演,表演完后家長鼓掌表揚。
附兒歌
小魚游,河里小魚游呀游,(雙手手心相對合攏,左右擺動)
搖搖尾巴點點頭。(動作同第一句)
一會兒上,(雙手上舉,揮動手掌)
一會兒下,(雙手放腿兩側,抖動手掌)
好象快樂的小朋友。(拍手)
五、游戲:小魚吃食(鍛煉手眼協調的準確性,增強手指肌肉的力量)
準備:人手1份:小筐1個,夾子若干;彩虹傘(事先由教師平鋪在場地的另一端)
過程:教師導入活動。
教師捏住一個夾子”做小魚游“狀:“看,小魚游來了!哎呀,小魚說好餓呀,我們來請小魚吃東西吧。”
讓家長帶領寶寶用力捏住夾子尾端,讓寶寶看到夾子頭部的開合,然后將夾子夾住彩虹傘的邊緣,同時模仿小魚的口吻說:“啊嗚,真好吃!”(芮琴)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不同工作的老師。
2、豐富社會經驗,了解人們的生活關系,培養孩子的熱情,禮貌的交往能力。
3、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保健老師、司機老師、園長老師、門衛老師穿上各自的服裝。
活動過程:
一、歡迎客人。
1、客人逐一進入教室和小朋友們見面,讓小朋友猜猜她是誰?
2、客人進入班級后要簡單的向幼兒介紹自己,告訴幼兒自己的名字,會幫助幼兒解決什么困難。
二、幼兒向客人介紹自己,和客人老師交流、談話。
三、"猜猜我是誰"
1、客人老師藏起來,敲門,幼兒說:"請進",老師問"我是誰",幼兒回答"你是……老師"。
2、喜歡他的幼兒可以抱一抱這位老師。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參觀各位老師工作的辦公室,進一步認識幼兒園的環境。
2、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引導幼兒和其他教師打招呼,學習禮貌用語如:"老師好,老師再見等等"。
教學反思:
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征。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刺激幼兒去感受美和表現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是好動,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強烈。及時表揚幼兒的點滴進步,肯定和鼓勵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舉止,樹立自信心,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8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20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3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
幼兒園小班經典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