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匯編九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學唱三拍子歌曲《小雨點跳舞》。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創編部分歌詞。
3.在創編活動中體驗歌唱帶來的喜悅。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自制卡片式圖譜(卡片背面貼磁條),其中兩個,兩種顏色的小雨點各兩個,~(彩虹)兩個。
2.人手一份繪畫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學習副歌部分,探索用象聲詞表現小雨點跳舞的聲音。
1.(出示圖片~)教師邊指圖片范唱,帶領幼兒學習彩虹唱歌。
師:這是彩虹,它會唱歌,讓我們聽一聽彩虹是怎么唱歌的。
師:彩虹是怎樣唱歌的呀?(幼兒隨樂演唱)
2.教師引導幼兒探索小雨點跳舞的聲音,并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習演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師:(出示圖片小雨點)這是小雨點,它會跳舞,還有幾個朋友和它一起跳舞呢!(依次出示圖片小雨點)
師:小雨點從天上落到地上,它們跳舞的時候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呢?
3.教師帶領幼兒隨樂演唱歌曲后半段。
師:這一次我們把彩虹唱歌和小雨點跳舞的音樂連起來唱一唱。
二、完整學唱歌曲
1.教師隨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的含義,并學唱歌曲前半段。
師:我這里還有許多小圖片,你們發現了什么?
2.幼兒欣賞教師完整范唱歌曲的前半段。
師:那小問號究竟唱了什么?請仔細聽!
(教師范唱歌曲前四句。)
3.幼兒跟隨教師學唱歌曲的前半段。
三、嘗試用繪畫的方式創編前四句歌詞,同時在繪畫活動中傾聽教師完整范唱。
1.教師提出要求,幼兒作畫。
師:小雨點可能會在哪里跳舞呢?請你用水彩筆在紙上畫出你的想法。
2.幼兒交流繪畫作品,教師選擇合適的四幅答案貼在"?"處。
四、看教師指圖,完整演唱歌曲
1.師幼問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師:有問號的地方我來唱,貼圖片的地方你們唱,好嗎?記住在我唱完四句問話后你們再唱,行嗎?
2.教師更換四幅繪畫作品,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活動反思:
課堂氣氛活躍,課件使用合理,幼兒參與感強。但是活動節奏把握不夠,時間有點長。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根據數字1--10的發音仿編游戲兒歌。
2、要求幼兒輪流念兒歌進行拍手表演游戲活動。
3、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游戲的能力。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黑板、筆教師已排好"拍手歌游戲"
活動過程:
1、幼兒觀看兩位教師表演"拍手歌"游戲,讓幼兒初步了解游戲兒歌及游戲中的動作交往,引起幼兒對游戲活動的興趣。
2、教師和幼兒一起制定游戲的規則。
(1)兩位幼兒邊拍手邊輪流念兒歌,并根據兒歌歌詞做相應的動作。
(2)若一方不能較快地接說兒歌,就由對方輕輕地刮一下鼻子,然后重新開展游戲。
3、教師引導幼兒開展"拍手歌"游戲。
(1)教師啟發引導幼兒根據數字1--10的字音仿編部分游戲兒歌。
(2)教師帶領全班幼兒邊念游戲兒歌邊空手做動作。
(3)教師和全體幼兒輪流念兒歌表演動作,鞏固練習游戲兒歌中的動作和歌詞。育&嬰……會
4、安排幼兒與同伴兩兩結伴玩游戲。
活動反思:
本課以“保護動物”為主題,分為十小節,以拍手歌的形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情感。
優點:
在教學中,我根據課文和學生的特點,呈現給學生許多動物自由活動玩耍的畫面,讓他們在欣賞中感受,在感受中生趣,從而有了認識動物的興趣。課文每節字數相同,讀音押韻,節奏感強,我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識字記字,識字偏重在寫字,所以我創設一些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并選擇兩三個難寫的字進行示范指導,這樣學生們在書寫時就不容易出錯,從而掌握得更牢固。
不足之處:
漢字書寫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正確的書寫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記住字形,也有益于培養學生對漢字的品味。若忽視書寫指導,可能會導致學生只能聞音知義而無法書其形,字形間架結構不準確,失去漢字的美觀。還可能使學生書寫不流暢或“多筆少劃”,這就為以后的習作教學埋下“禍根”——寫錯別字。 改進措施:
語文的識字教學,不是教師包辦代替,面面俱到,它是同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為此,要讓學生多識字,快識字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在教學實踐中,精心的設置課堂作業,來鞏固識字。比如:“一字開花,詞語接龍”等方式,就能讓學生多識字,快識字,學生識字的積極性非常高。同時也采用“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形式來鞏固識字,理解字義,撐握生字的運用。象種將“字、詞、句”連為“一體化”的作業設置對低級學生識字的鞏固非常有效。
課堂教學實踐證明,語文的識字教學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優化識字教學。這些方法的確對提高低年級識字、鞏固識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在教學中,也許還遇到許許多多的新問題,我將不斷摸索,總結經驗教訓,爭取把低年級語學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小百科:拍手就是兩手相拍的意思。多用以表示歡迎﹑感謝或贊成等。然而,經過事實證明,通過長時間固定時的拍手,可以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激發人體的自愈力,改善人體的免疫功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設計背景
孩子們由于受到年齡、生活經驗等方面的限制,特別是我們都是縣城周邊農村孩子多,缺乏各種必要的感性經驗,尚處于直覺形象階段的思維方式的局限,使他們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維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復雜的音樂材料,對歌詞記憶也不能很快的理解記憶。以前我總是先教幼兒跟著我按節奏念幾遍歌詞,再分句教唱,但一節課下來,還是不能很熟悉的唱歌曲。所以我想:象圖譜這樣的視覺符號就起到了把音樂材料簡單化、形象化的作用,圖形譜的運用是一種視覺參與。,它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內容和旋律風格,同時,又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等等,讓孩子主動愉快的學習,讓孩子們的音樂活動不再枯燥,也讓我上音樂課不再單調。我選歌曲《郊游》,是因為旋律平易親切,朗朗上口,為小朋友所喜愛,歌曲描寫了小朋友結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風”、“青山綠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我們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點題。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詞,唱會歌曲的基礎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歡快的音樂,B段優美的音樂。
2、掌握X X XX X這一走步節奏,并且用肢體動作創造性的展現郊游的游戲化情境。
3、在音樂和游戲的情景中,能用歡快、活潑、興奮地情緒,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游時的輕松愉快。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重點難點
1、難點:歌曲的三、四、五樂句。
2、重點: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動準備
錄音帶,錄音機,歌詞圖譜,節奏型卡:X X XX X。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入室律動。組織幼兒做課前手指游戲坐好,
2、復習歌曲《茉莉花》;復習節奏:X X XX X。
二、基本部分:
1、談話引入:小朋友你們跟家人去郊游過嗎?(幼兒自由回答)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師出示歌詞圖譜以講故事形式與幼兒一起回憶郊游的快樂,并引導幼兒按照圖譜說唱歌詞。
3、放錄音帶《郊游》,引導幼兒聽出有兩段“不同的”音樂。
4、教師邊指圖譜邊范唱一遍,讓幼兒能更好的理解歌詞,熟記歌詞。
5、學唱歌曲。
(1)教師以分句教唱法并結合歌詞圖譜帶幼兒唱歌1-2遍。
(2)教師以整體教唱法用不同的動作帶幼兒唱歌,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節奏和AB兩段不同的“情緒”。
(3)教師彈歌曲旋律,幼兒根據圖譜用自然,歡快的聲音有感情的
唱歌曲。
(4)分小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錄音,教師與幼兒一起按歌詞合節奏地進行歌表演。
6、音樂游戲:《去郊游》
教師與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聽歌曲音樂進行開火車狀等不同動作進行游戲,還引導幼兒去邀請其他老師一起游戲。
三、結束部分:
1、小結。
2、出室律動,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郊游》這首歌曲的前兩句與最后兩句要求用輕快、跳躍的聲音來唱,而中間則適合用優美、抒情的聲音來處理。教師可以通過示范講解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并辨別區分不同的聲音。
在活動中我一開始對于兩種不同的歌唱方式進行講解,但很快我發現孩子們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于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種方法:為了讓幼兒理解并準確地把握,我設計這樣一幅圖:用一組小兔子的耳朵形狀表示“輕快、跳躍”,用一組柔和的波浪線表示“優美、抒情”,按節奏的形式出現。根據這幅畫,幼兒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幾句需要唱得活潑歡快,哪幾句需要唱得優美抒情。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起教師單調的講解記憶要有趣得多,并且印象更深刻。
活動中我借助了比較形象的圖,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讓幼兒看著圖片演唱,根據圖孩子們正確的對兩種歌唱的方式進行演唱,從而突破了活動的難點。教師的范唱起到一個示范的作用,最后讓幼兒分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后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評價,讓他們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從而突破活動重點。
在這個音樂活動中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比如我沒有在活動前考慮到活動方式的改變,而是在活動中及時調整,對教材的分析應更加透徹;還有就是在活動中的教師的語言應該更加精煉。我還注意到孩子的情緒變化,在活動中我為了讓他們更熟練的唱歌,就請他們再唱一遍,而我的語言組織也不夠精練,所以孩子們就感覺不是很有趣,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多想辦法,讓自己的每個教學環節都進行得更自然更有趣,讓孩子不知不覺輕松的游戲中完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根據歌曲前奏、領唱、伴唱的不同要求,嘗試創編動作。
2、感受歌曲鏗鏘激昂的風格,體驗和表現好漢的英雄氣概。
3、萌發對好漢品質的崇拜。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關于《好漢歌》的VCD及磁帶
活動過程:
師:向客人老師問好!請坐!
1、和幼兒共同探討什么樣的人是好漢,了解幼兒的原有經驗為幼兒理解和表現好漢做準備。
師:好漢!你知道什么樣的人是好漢?(3-4名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2、初步欣賞《好漢歌》,將幼兒原有經驗與當前活動建立聯系。
指導語:為什么一聽這首歌就感覺像好漢?
(幼兒第一次欣賞歌曲)
師:聽了這個音樂你感覺是什么樣的好漢?(3-4名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3、分段欣賞《好漢歌》,并嘗試用歌聲和動作來表現歌曲。
1)參與伴唱部分的表演,感受歌曲中領唱和伴唱的處理效果。
*讓幼兒創編為好漢加油的動作
指導語:可以怎樣為好漢加油呢?請你做一做。
*請幼兒聽音樂,在歌曲的伴唱部分做加油的動作。
(幼兒第二次欣賞歌曲,隨老師做加油的動作)
*隨琴聲練習伴唱部分的表演。
指導語:很多人在唱什么?怎么唱?
*教師扮演好漢,幼兒參與伴唱部分的表演。
指導語:你們來為我這個好漢加油吧!記得在什么地方加油嗎?
2)嘗試創編兩個能表現好漢英雄氣概的靜態造型,感受前奏音樂。
指導語:誰能做一個動作,讓別人一看就知道你是好漢。
4、完整欣賞和表現歌曲《好漢歌》。
5、再次引發幼兒去思考什么樣的人是好漢?
活動反思:
自主性學習的首要條件是學會提出問題,而讀書,貴在有疑,這是古今學者的共同體會和寶貴經驗。在這節課中學生在我的啟發誘導下,學生的提問是很有價值的。
學生在質疑后積極讀書,讀中思、讀中悟、讀后議,使教學水到渠成,體會到查理發生的變化,感受到了善良、信任、充滿愛心給人帶來的快樂。這樣,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
課中設疑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不了的讓學生討論,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感情和積極性,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解決了這個問題,領略到成功的歡愉,使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別林斯基說:“教學方法應該使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使他們發展積極的思維”。讓學生自己去尋求問題的正確解答,這不僅對他們領會知識和掌握技巧,而且對他們的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當他們嘗到成功的樂趣后,對學習的熱愛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選材的思考。《木偶奇遇記》是一部兒童文學經典作品,孩子們非常喜歡聽這個故事,他們被主人公匹諾曹及其曲折的故事情節所吸引。藝術是相通的,我嘗試著把音樂與文學進行有機整合。提升孩子關愛他人的積極情感,豐富他們的肢體表現經驗。
活動選取了《七式進階》《木偶兵》《杜鵑圓舞曲》三種不同風格的音樂素材,營造了濃郁的音樂氛圍。其中,《木偶兵》是主體音樂,它所表現的音樂形象與小木偶較為吻合。
活動價值分析。情感方面的價值:活動以情感為主線,傳遞正向的情感力量。借助故事情景“小木偶在小仙女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愛心。最后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孩子”,讓幼兒體會小木偶變成真正孩子的喜悅,激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表達表現方面的`價值:注重幼兒自發的表達表現,在情境中感知小木偶的動作特征(僵硬),并創造性地表現小木偶不同的動態,積累肢體表現經驗,自主地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環節設計的思考。凸顯情景:活動以故事情景貫穿始終,通過特定的情景(我是木頭人、幫警察叔叔指揮交通、在空曠的草地上植樹種花)來引發孩子自主地進行表達表現。巧用媒體:活動中多次運用直觀的媒體(小仙女、視頻影像、擁擠的馬路、美麗的花園),有助于孩子的理解、表現以及情感的激發。關注能力:在整個活動中,教師的站位比較靠后,沒有直接的動作示范與幼兒模仿,而是通過幼兒的親身體驗、游戲感知、合作表現來梳理提升動作經驗。
活動目標 1、借助音樂與情境,大膽用肢體動作表現小木偶的不同動態,積累僵硬的動作經驗。
2、結合情境體會小木偶變成小朋友的喜悅,愿意在日常生活中關心、幫助他人。
活動準備 1、幼兒前期經驗:聽過故事《木偶奇遇記》,初步感知過小木偶的動作。
2、環境與材料創設:①ppt(擁擠的馬路、空曠的草地等);②flash:仙女姐姐、美麗的小花園:③“和諧城市心靈樂章”公益廣告片斷;④音樂:《七式進階》《木偶兵》《杜鵑圓舞曲》;⑤充氣榔頭一把。
活動過程
一、小木偶誕生 媒體呈現“木偶奇遇記”的畫面,引發幼兒的回憶。
引導語:老木匠的本領可真大,今天我也來學做故事里的老木匠,小朋友們就是小木頭,等會我敲到哪根木頭,哪根木頭就變成我的小木偶,跳到中間擺出一個小木偶的造型,好嗎?
1 播放《七式進階》音樂,教師扮演老木匠跟隨音樂有節奏地敲打、制作小木偶。
A段音樂:做刨木、鋸木、敲釘子狀。
B段音樂:用充氣榔頭在“5-3”(嘟-噠)處隨意敲擊幼兒,幼兒擺出各異的造型,表示小木偶誕生。(為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可請幼兒和“老木匠”一起來制作小木偶。)
2 播放“木偶兵”背景音樂,做游戲“我是木頭人”(邊念兒歌邊模仿小木偶的動作),積累僵硬的動作經驗。
教師:我們都是小木偶,讓我們一起來玩玩“我是木頭人”的游戲,看看誰的動作最像一個小木偶。“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講話不許笑,還有一個不許動”(兩遍)。
游戲:關節動一動。規則:“木匠”拍自己身上的任意一個關節(雙肩、肚子、膝蓋等處)幾下,小木偶就把那里的關節動幾下。(提醒小木偶動作幅度要大些。)
3 幼兒隨“木偶兵”音樂完整表現,教師隨機輔以情景性語言,如把手伸出來,往上伸一伸,往前走一走,一起問個好……
二、小木偶變身 出現仙女,提問:你們想變成真正的小朋友嗎?要變成小朋友必須要有一顆愛心。怎樣才是一個有愛心的小木偶?
1 播放公益廣告“和諧城市心靈樂章”——情感提升。
教師:你們從影片里看到有哪些人?他們幫助別人做了什么事?生活中也有很多人需要我們的幫助,你們想幫助誰?怎么幫助他們?
2 小木偶幫助警察指揮交通(個體表現)。
(1)媒體演示情景——擁擠的馬路
創設語言情景:馬路上太擁擠了,警察叔叔忙也忙不過來,你們愿意幫忙嗎?
(2)小木偶隨音樂幫助警察指揮交通(感知僵硬的動作)。可以邊隨音樂表現邊用有節奏的語言:我幫 警察|指揮交 通|請你等一 等|請你快通 過|……(可請個別動作較形象的小木偶來表現,集體模仿。)
教師:警察叔叔說,在你們的協助下馬路變通暢了,真要謝謝你們。
3 小木偶幫助花匠植樹種花(合作表現)。
(1)媒體演示情景——空曠的草地
創設語言情景:你們能把這片空曠的草地變成一個美麗的小花園嗎?
(2)小木偶隨音樂合作表現植樹種花的情景
·怎樣才能變成美麗的小花園?在個別幼兒表演時可輔以有節奏的語言,如我把泥土松一松,我給小樹澆澆水,小樹小樹快快長……
·分組:可以兩個好朋友一組,也可以幾個好朋友一組一起來植樹種花,要先商量好誰來植樹種花,誰來裝扮小樹小花。
·幼兒嘗試合作表現,教師觀察。要點:觀察幼兒表現小木偶植樹種花的動作是否多樣,關注幼兒的合作表現情況。
(3)小組交流、分享(有側重地選取)
(4)媒體演示:空曠的草地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小花園,鮮花盛開、綠樹成蔭,引發幼兒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師:草地變成了美麗的小花同真是太讓人高興了,大家都說謝謝你們。
三、小木偶美夢成真 仙女姐姐:恭喜你們,從現在開始你們終于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小朋友(仙女用魔棒施展魔法),孩子們歡呼:“謝謝你,小仙女!”
教師:我太高興了。你們終于變成一個真正的孩子了!那就讓我們共同慶祝、盡情舞蹈吧!(播放《杜鵑圓舞曲》音樂)。
幼兒合作自由舞蹈,體驗小木偶變成小朋友的快樂心情。
教師:讓我們把愛送給身邊更多需要關心的朋友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大班音樂教案《會變魔術的繩子》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借助繩子大膽想象,能與同伴合作創編歌詞,初步學唱歌曲,嘗試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體驗繩子帶來的樂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音樂《會變魔術的繩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嘗試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2、借助繩子大膽想象,能與同伴合作創編歌詞。
3、體驗繩子帶來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教學圖譜一套;
2.幼兒創作圖譜若干;
3.人手一根繩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根繩子,就在你們的椅子底下,請把它拿出來,你們喜歡嗎?
(二)學習歌曲。
1.簡單了解繩子的特征。
(1)幼兒觀察:繩子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從長短、粗細、手感等方面觀察。
師:看一看,你手里的繩子是什么樣子的?
師:你還看到繩子是什么樣子的呢?
師:對,繩子細細長長的象什么呀?
師: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呀,那細細長長的繩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覺呢?
師:對,摸上去有些粗糙。
(2)小結:這細細長長的繩子它還會變魔術呢。
(3)教師簡單示范用繩子變出蝴蝶。老師用繩子變出了什么?你們想不想去試一試?鼓勵幼兒用繩子去擺一擺,變一變,說一說。
2.幼兒操作:用繩子變魔術。
你用繩子變出了什么?教師用圖記錄幼兒變出的圖形,如小魚、山、池塘等。
師:你用繩子變出了什么?
3.教師示范演唱歌曲,介紹歌曲名字《會變魔術的繩子》。
師:你們真會動腦筋,用繩子變成了這么多的東西,真有趣呀,老師還想把你們變魔術的事情編成一首好聽的歌曲。
(1)教師從幼兒變出的圖形中任意選擇出兩幅圖進行歌曲創編活動。
我把變出的蝴蝶和小魚編進歌曲里去,歌曲的名字就叫做"會變魔術的繩子"。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示范演唱。如:小小繩子,細細長長,會變魔術,多么神奇。變出蝴蝶多么有趣,變出小魚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羅。
4.教師再次示范演唱歌曲。
師:你聽到了哪些好聽的話?
師:你聽到了一句完整的話,你的小耳朵真靈。
師:你知道什么是阿里啰嗎?表示什么意思呢?
師:是呀,高興的時候讓我們一起喊一聲:阿里啰。教師帶領幼兒學一學阿里啰。
師:對,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小小繩子的歌曲。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并結合圖譜整理歌詞。
5.結合圖譜,集體練唱歌曲。
(1)教師指圖帶領幼兒一起演唱。
(2)提醒幼兒聽好音樂節奏,有表情地再次演唱。
6.嘗試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1)師出示波浪線:這是什么符號?你知道什么意思嗎?
師:你知道波浪線表示什么意思嗎?唱的時候應該怎樣呢?
師:你說的很好。什么樣的聲音才是溫柔連貫的呢?演唱時速度應該怎樣?音量呢?
師:那就讓我們用溫柔連貫的聲音,用慢一些的速度來唱一唱。教師帶領幼兒嘗試用溫柔連貫的聲音演唱"小小繩子,細細長長,會變魔術,多么神奇"這一句。
師:繩子變出了蝴蝶和小魚,你們開心嗎?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呢?
(2)師出示曲折線:這是什么符號?你知道什么意思嗎?
師:你的想象力很豐富,它是曲折線。那表示演唱的速度、音量應該怎樣呢?
師:那就讓我們用活潑、歡快的聲音來唱一唱。教師帶領幼兒嘗試用活潑、歡快的聲音練習"變出蝴蝶多么有趣,變出小魚多么有趣"這一句。
(3)教師帶領幼兒嘗試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
7.嘗試用對唱的方法練唱歌曲。
師生對唱:教師和幼兒分句對唱
師:你們想不想和老師合作啊?那老師先唱粉紅色部分,你們唱藍色部分,黃色部分大家一起唱。(交換)
(三)創編歌曲。
1.出示幼兒操作圖譜和卡片,提出創編要求。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用繩子不僅變出了蝴蝶、小魚,還變出了其他有趣的東西,你們想把你們變出的東西編進歌曲里去嗎?
師(出示幼兒操作圖譜和卡片)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小卡片和歌譜,這張歌譜需要兩個人合作完成,請你把剛才用繩子變出的東西用簡單的線條畫在小卡片上,然后插進歌譜,和好朋友一起跟著音樂唱一唱。
3.幼兒合作創編歌曲。
4.個別小組展示。
師:他們用繩子變出了什么?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唱一唱吧。
幼:小小繩子,細細長長,會變魔術,多么神奇。變出太陽多么有趣,變出白云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羅。
師:他們編的歌曲真好聽,讓我們為他們鼓掌。有誰和他們編的歌曲不一樣呢?
幼:小小繩子,細細長長,會變魔術,多么神奇。變出小蛇多么有趣,變出小樹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羅。
5.師:帶著你們的歌譜唱給客人老師聽吧。
(四)結束活動
師:我們拿著歌譜去唱給樓下的弟弟妹妹聽吧。
附內容:《會變魔術的繩子》
歌詞(歌曲旋律同"柳樹姑娘")
小小繩子,細細長長,
會變魔術,多么神奇。
變出蝴蝶多么有趣,
變出小魚多么有趣。
多么有趣,啊哩羅。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主要在于鼓勵孩子探索繩子的不同玩???,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應該以孩子們自己探索為主,老師灌輸為輔。教師展示新玩法的時候也可以讓幼兒仔細觀察并且以此為基礎想出更多的玩法。要突出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從而提高幼兒體育學習能力。
小百科:繩子的出現最早可以上溯到數萬年前。在人類開始有最簡單的工具的時候,他們便會用草或細小的樹枝絞合搓捻成繩子了。人們用它捆野獸、縛牢茅草屋、做腰帶系住草裙……再后,出現了“結繩記事”,用繩子結出大小的疙瘩記錄事件。那是文字誕生前,人們的記事方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模擬故事里的各種聲音,用不同的樂器(或相同的樂器)及不同的方法進行演奏。
2、嘗試運用回旋曲按場景以小組輪換的方式表演,體驗合作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各種樂器,母雞散步經過的故事場景圖片。
2、幼兒已聽過故事,并探索過部分情節的聲音。
3、樂曲《稻草中的火雞》。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主題
1、今天天氣真好,母雞蘿絲準備出門去散步了。
2、幼兒聽音樂用肢體動作學母雞蘿絲散步,思考怎么表現母雞蘿絲悠閑散步的樣子。
二、講述故事,組織討論
1、回憶故事。
(1)母雞蘿絲去散步時經過哪些地方?它先去哪里再去哪里?
(2)在散步時發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3)狐貍的壞主意得逞了嗎?
2、共同探討。
(1)選擇其中一個情節,分辨其中的聲音,如:你最喜歡哪段故事?在這段故事里能聽到什么聲音?這些聲音是怎樣的?什么聲音在前,什么聲音在后?
(2)思考用什么樂器可以表現這些聲音。
(3)嘗試用樂器表演,共同分辨選用哪種樂器比較合適。
(4)部分幼兒表演。
三、小組練習,共同表現
1、幼兒自由結伴,分別選擇一個場景,共同商議選用的樂器。
2、小組內進行分工,按聲音出現的先后進行練習。
3、交流各組的表現。看看說說每個小組用了什么好方法。
4、共同表演:
(1)由一個幼兒扮演母雞蘿絲,用肢體動作表現散步的情景,其余各組幼兒表現不同的場景。
(2)母雞蘿絲按故事順序分別經過各組,到達某一組時,該組幼兒立即起立用樂器表演故事場景,直至故事結束。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前奏 隨樂做拍手的動作
1-4小節, 隨音樂節奏做“走”的動作,并在最后一個音符時拍手。
5-6小節, 背對背扭扭屁股。
7-8小節, 面對面做鬼臉。
9-10小節, 同5-6小節。
11-12小節, 同7-8小節。
一、游戲玩法建議
1、合樂做動作模型:幼兒自己隨樂做動作。
2、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兩名幼兒游戲。
3.大公雞來了時(低八度音樂響起間奏):幼兒定住,擺一個造型靜止不動,“大公雞”在其中來回走動,以多種方式逗毛毛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旋律,能合樂做出“扭屁股”、“做鬼臉”的逗樂動作,并保持造型不動。
2、遷移故事情境,與同伴合作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空間方位,并創編不同的鬼臉動作。
3、享受運用肢體、表情動作與同伴玩詼諧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剪輯好的音樂、電腦播放器、幼兒人手一只手腕花。
2、經驗準備:幼兒有站雙圈跳集體舞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創設故事情境,導入活動。
師: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蟲們在找朋友做游戲,他們找到了一個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臉。玩得正高興,一只愛吃毛毛蟲的大公雞來了,毛毛雖立刻一定不動,大公雞以為是石頭就走了。
2、創編“扭屁股”“做鬼臉”的動作模型。
師:我是一只毛毛蟲,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個人都扭一扭,還要做鬼臉,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樂,并合樂做動作模型。
師:現在,毛毛蟲們,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師:毛毛蟲們輕輕起立,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
(1)師:毛毛蟲要和朋友背對背扭屁股,還要面對面做鬼臉逗樂。你們可以怎麼做?
(2)師:請你和你的好朋友找個空地方試一試。
(3)請個別幼兒示范。
(4)教師哼唱音樂,幼兒隨樂做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
(5)幼兒隨樂游戲。
5、創編不同的做鬼臉逗樂的動作。
(1)師:還可以怎樣做鬼臉逗樂?請你來試試。看看他的鬼臉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樣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兒聽音樂變換鬼臉造型進行游戲。
6、遷移雙圈舞的經驗,換朋友進行游戲。
(1)討論換朋友的方法。
師:我們在跳舞時換朋友,經常用什么隊形換朋友?
師:現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動,女生換朋友,怎么換?
師:做什么動作的時候換朋友的?拍手時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師哼唱音樂,幼兒站雙圈嘗試換朋友。
(3)幼兒聽音樂完整游戲。
7、戲劇游戲:毛毛蟲與大公雞。
(l)師:這回啊,毛毛蟲們,可能在玩游戲的時候真有大公雞要來做我們哦,我們要怎么樣?能不能動?我們先試一試,我來撓撓這只毛毛蟲,嗯,他沒動,是個小石頭,這只呢?
(2)邀請客人老師扮演角色參與游戲。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戲活動環節組織過程中,教師遵循團體律動的傻瓜教學流程:放事一一動作一一音樂一一游戲(動作方位、游戲、交換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戲元素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幼兒創編、熟悉動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動作模型和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索背對背扭屁股及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接著再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鬼臉造型并游戲,最后再加人大公雞逗引的游戲玩法。
2、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可調整游戲難易度,如,降低難度時,可在音樂的第2、第4小節時,不必強調幼兒在樂句句末拍手。
我的小花園
大班音樂——《我的小花園》
一、目的:1、通過圖譜教學讓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唱準弱拍起唱的歌曲,發展幼兒的節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優美的特點。
二、準備:1、花園情景圖一張,節奏譜若干,圖譜一張;
2、錄音機一架 ,磁帶一盒,鋼琴一架。
三、過程:(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1、律動《新疆舞》入室
2、發聲練習《逛公園》,要求愉快地演唱并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
3、節奏練習:
我 的 花 園 種 滿 了 什 么 ? ( 鮮 花 )
0/ /0/
——————
0X / X XX X/X0
——————
這 里 有 什 么 顏 色 的 花 ? ( 白 花 )
0 / / 0
—— ——
0X /XXX /X 0
————
那 里 有 什么 顏 色 的 話 ? ( 紅 花 )
0 / / 0/
—— ————
0 X /X X X X/ X0
—— ————
(二)結合圖譜,理解內容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
2、師有表情地示范清唱一遍歌曲,表現歌曲清新、優美、舒暢的特點。
3、提問:聽了剛才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學習歌詞,掌握節奏。
1、幼兒完整跟讀。
2、分句朗誦并根據歌詞用體態節奏表示。
3、幼兒根據圖譜按節奏完整朗誦歌詞。
(四)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按旋律朗誦歌詞。
2、提醒幼兒注意休止符,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3、認識圖譜中“”(連貫)“”(放聲唱)“”(弱拍起唱)的符號。
4 、重點練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導幼兒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幫助掌握并唱準音。
5、幼兒練唱,采用合唱、輪唱、分組唱、個別唱等形式學唱歌曲。
(五)幼兒復習舞蹈《拾豆豆》。
(六)律動《兔子舞》出室。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應AB曲式和樂句。
2、用不同的形式表現音樂。
3、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兒歌,根據兒歌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4、在活動中與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動準備】
掛圖、彩帶、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P2,以故事的情境引入。
二、聆聽音樂。
1、老師播放音樂磁帶,幼兒靜靜聆聽。
2、手之舞
A段:手臂飄點出旋律的高低。
B段:在空中畫出4個樂句。
3、飄帶之舞
A段:聆聽老師哼唱唱名旋律。
B段:在四周的空中劃出4個樂句的線條。
三、律動感應AB曲式。
1、全體圍圈
A段:模唱唱名旋律。
B段:彩段劃船。
2、兩人一組
A段:面對面模唱。
B段:兩人一根彩段劃船。
四、出示圖片P3,講故事。
感應兩個小節的樂句:二個6拍
每2小節換拍肢體部位,走2小節換方向。
五、音樂與舞蹈。
1、分組進行表演。
A段:打擊樂器伴奏。
B段:彩段劃船。
2、兩人一組,拿一根彩帶。
A段:左右搖晃。
B段:兩人一前一后隨樂句劃船。
六、游戲書。
A段:依樹葉高低,唱出旋律的唱名。
B段:畫出青蛙的船漿及水的漣漪。
【活動反思】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習,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關。
5、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適用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語境,采用推測、查閱和協調的方法進行學習。
3)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并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小百科:夢幻,指人生。多種顏色細膩勾勒出的夢幻,比美更令人沉醉于其中。出自 《莊子·齊物論》:“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后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后知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音樂音樂教案07-28
幼兒園大班音樂《音樂噴泉》教案08-03
《音樂噴泉》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2-11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06-15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06-11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06-09
幼兒園音樂大班教案07-31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2-14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買菜》07-08
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