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錦集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小手帕的用處,并能使用小手帕。
2、教育幼兒要勤換手帕,做個文明的小市民。
材料創設:圖片、手工紙
請幼兒帶好小手帕、請一老師扮演醫生
活動過程:
一、欣賞兒歌:打噴嚏
1、你喜歡誰打噴嚏?為什么?
2、為什么打噴嚏要用手帕捂住嘴?
二、有用的小手帕
1、我也喜歡小貓打噴嚏,它用手帕捂住嘴(老師拿出小手帕學小貓打噴嚏)
2、你們有小手帕嗎?它有什么用?
3、你在什么時候用到過小手帕?
4、哎呀,我的眼睛怎么這么癢呢?去看醫生(“醫生,我的眼睛怎么這么癢?”“我看看,眼睛發紅,有細菌進去了。”)
(請一老師扮演醫生,說眼睛里有細菌,要用眼藥水)
1)你們幫我想想,怎么會有細菌到眼睛里去了?(請幼兒說說)
2)我想起來了,我前面打過噴嚏,又用同一面擦嚴禁后,怪不得有細菌,用過的就不能用了
(學習疊手帕,用過的一面疊進去)
三、判斷:送手帕
1、老師這里有許多圖片,過會請小朋友裝飾一塊美麗的手帕,然后看看圖片上的人需要手帕嗎?需要的,你就送給他,好嗎?還要說一句好聽的話:“請用手帕。”
(幼兒裝飾手帕,送手帕)
2、 講解
四、教育幼兒做個文明的小市民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2、能用簡單的語言“大的”、“小的”來表述物體的大小。
3、愿意參加“送禮物”的游戲,在游戲中體驗當小主人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大小不同甜餅、汽車、蛋糕模型、禮物等物品若干;大熊和小熊圖片。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2、活動難點:能用簡單的語言“大的”、“小的”來表述物體的大小。
3、指導要點:通過觀察、比較,引導幼兒區分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四、活動過程
1、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1)情境講述,引發興趣。
教師出示大熊和小熊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大小
教師:看一看,誰大誰小?
反思: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利用孩子的興趣來調動孩子學習的動力。本環節通過出示孩子喜歡的玩具:大熊與小熊,讓孩子通過觀察比較,初步有了:“大”與“小”的概念,為下一步奠定了基礎。
(2)游戲活動:分甜餅。
出示大小兩種甜餅,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大小。
教師:看一看,甜餅有什么不一樣?好吃的甜餅怎么分?
引導幼兒將大甜餅和小甜餅分給客人吃,并用“大的。。給大。。吃”的語言表述。
反思:利用游戲,增加興趣,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釋放興趣。因有上一個環節的奠定了基礎,孩子基本上能按要求為大熊與小熊分甜餅,而且很樂意參加游戲。
2、進一步觀察、比較,用簡單的語言表述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1)探索發現:引導幼兒觀察并比較各式禮物的大小。
請幼兒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引導幼兒學習用“大的、小的”語言來進行表述。
(2)互動游戲:送禮物。請幼兒隨音樂自行挑選禮物,要求把大的禮物送給熊爸爸,小的禮物送給熊寶寶,引導幼兒用“大的。。。。送給大的。。。”。并且在送禮物時提醒幼兒使用禮貌用語。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愿意將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不獨占、爭奪玩具。
2、在玩的過程中,初步學會輪流、一起玩、交流玩的方法。
3、體驗與同伴玩玩具的快樂和情趣。
活動準備:好玩的新玩具、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使幼兒知道玩具大家玩,不獨占、不爭奪。
(1) 出示新玩具,引起幼兒興趣,并讓幼兒玩玩具,教師觀察。
(2) 針對活動中幼兒出現的矛盾,引導幼兒討論、感受到獨占、爭奪玩具會帶來不愉快。
2、鼓勵幼兒與他人一起玩玩具,共同分享,并探索一起玩的方法。
(1) 啟發幼兒想辦法:一種玩具大家都想玩,又要玩得高興,可以怎樣玩?
輪流玩:你先玩,他再玩,我后玩交流玩
(2)聽故事,進一步感受輪流玩,能讓大家都快樂的情緒體驗。
教師提問:小龍開始怎么做的?和;后來又是怎么做的?小龍為什么玩的特別高興?
(3)小姐: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愛玩,你玩玩、我玩玩,不爭也不搶,大家都開心。
3、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說說:換面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樣玩玩具的?你喜歡誰?為什么?請你在圓圈里給會與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小朋友打√
幼兒玩玩具,鼓勵幼兒積極常識輪流玩、交換玩的方法,體會一個人玩和大家玩的不同感受。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寶貝玩具
活動目標:
懂得玩過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處,學習收拾玩具的方法。
活動準備:
1.一個會哭、會笑的娃娃。
2.一些散放在各處的玩具。
3.根據玩具的特征,制作玩具標記貼在玩具架上,幫助幼兒建立常規意識。
活動過程:
1.送娃娃回家。
尋找哭聲:將玩具娃娃丟棄在一角,使其發出哭聲,帶領幼兒尋找哭聲是從哪里來的。
找到娃娃后抱一抱、親一親,引導幼兒關心娃娃。
請幼兒將娃娃送回家,使其發出笑聲,啟發幼兒想像自己找不到媽媽時會怎么樣,使幼兒懂得玩完玩具后要送玩具回家。
2.幫玩具找家。
找一找還有什么玩具沒有在自己家里,請幼兒幫助它們回家。(即按玩具標記擺放)
3.游戲“誰走錯了家”(先請幼兒閉上眼睛)。
先將部分玩具拿出玩具柜,散放各處或調換位置。
?請幼兒睜開眼睛觀察什么玩具走錯了“家”,幫助玩具回家。
4.欣賞兒歌:寶貝玩具
寶貝玩具真有趣,
天天和我做游戲,
輕輕拿,輕輕放,
收拾整齊要牢記。
建議:
在游戲時經常提醒、鼓勵,幫助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習慣。
評價:
1.能夠關注娃娃的哭聲同情找不到家的娃娃。
2.能認真仔細地尋找散落在地上的玩具并把它們送回各自的“家”。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高高興興迎新年
活動名稱:高高興興迎新年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2、能大膽的對新年慶祝活動提出設想和建議。
活動準備:
1、絹花、小玩具、玩具水果、玩具糖若干。
2、貼有2-6數卡的毛絨繩若干,貼有2-6數卡的禮物帶若干,貼有2-6數卡的小籃子若干,貼有2-6數卡的透明小糖盒若干。
3、四份已包裝好的禮物。
4、貼有4、5、6數卡的禮物展示臺,幾只大簍子。
活動過程:
一、包裝禮物。
1、新年快到了,很多小朋友想送禮物給好朋友。
2、出示貼有4、5、6數卡的展示臺,引導幼兒觀察各種禮物包裝的方法,如用毛線繩扎出花形、用禮物袋裝小玩具、用小籃子裝水果、用透明小盒裝糖果等。
3、幼兒自選材料操作,按數取物,進行包裝,然后將包裝好的禮物放到幾只大簍子中。
二、給禮物分類。
1、引導幼兒按包裝上的`數卡給禮物分類。
2、提醒每個幼兒自己檢查禮物上的數卡和展示臺上的數字是否一致。
3、簍子中為什么有一些禮物沒放到展示臺上?
三、送禮物。
引導幼兒與好朋友互贈禮物,并說一些祝福的話。
建議:
1、一年一度的迎新年活動能增添快樂的氣氛。讓幼兒共同參與一些活動更能增加欣喜的程度。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自己投入的程度愈大,愈能獲得成功、滿足、自信的體驗使自己更加快樂。
2、在尊重幼兒提出的方案的前提下與幼兒園同年級組的教師商量新年慶祝形式。
3、在區域活動中布置活動的拉花、燈籠、窗花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幼兒認識多種食物的基礎上,形成水果、蔬菜、糕點的分類概念。
2.激發幼兒感知這些漢字的興趣。
3.初步發展幼兒的分析、綜合能力。
教學準備:
各種水果、蔬菜、糕點的圖片,漢字卡片,各類幼兒自制的材料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1.出示三個“家”:水果、蔬菜、糕點。
2.啟發幼兒思考這三個“家”里分別有什么東西。(老師根據幼兒所說,出示相應的圖片、漢字,如沒有,當場書寫。)(二)操作練習1.游戲:找“家”。商店里進了一批貨,請小朋友將他們歸類放整齊。水果放在第一個紅盤子里,蔬菜放在第二個綠盤子里,糕點放在第三個黃盤子里。
2.幼兒自制各種水果、蔬菜、糕點卡片。
提示語:商店里的貨物不夠,請小朋友去進一批貨。(教師提供各種材料供幼兒選擇、自制,如書寫、繪畫、泥塑等)(三)復習鞏固游戲:去商店購物1.交代規則今天我收到一張請帖,是兔媽媽寫來的,它說今天是小兔的生日,請我們一起幫忙采購一些水果、蔬菜、糕點來招待客人。請每位小朋友到老師這兒拿菜單,然后到商店去買。
2.幼兒游戲(注意檢查幼兒所拿物品是否與菜單上的物品一樣)3.延伸活動:乘車到小兔家去送禮物。
四、提示與建議1.幫助幼兒盡量多認識一些水果、蔬菜、糕點,擴大生活知識面。
2.根據年齡特點引導幼兒學會區分食物的類型,并認識其中的漢字。
3.在游戲中發展幼兒的分析、綜合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搓泥條、堆搭、連接的方法制作鳥窩。
2、能創造性地進行模仿制作。
3、提高空間建構能力。
活動準備:
1、奧運場館“鳥巢”圖片。
2、陶泥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扮演小鳥:嗚……怎么辦?我的家被大風刮走了,誰來幫幫我呀?
(2)教師:你怎么幫助小鳥呢?小鳥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自由交流)
2、觀看奧運會場館“鳥巢”圖片,學習制作。
(1)教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觀察“鳥巢”的特征及其構建方法)
●學會觀察的方法對幼兒陶藝制作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應引導幼兒從鳥巢的形狀入手,了解其特征及構建方法,為幼兒的后期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多學習觀察,形成良好的觀察意識。
(2)教師:如果請你用陶泥來做一個“鳥巢”,你會怎么做? (幼兒討論)
(3)教師示范制作“小鳥的家”,重點講解堆搭、連接的技能和技巧。
3、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發現幼兒的閃光點給予表揚,適時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要點提示:
1)堆搭泥條時,要注意相互交錯,一層層向上疊加。
2)在鳥窩中放入報紙團或干草,讓“小鳥的家”變得更溫暖。
4、作品展覽,引導幼兒相互參觀、評價“小鳥的家”。
教師:你最喜歡哪一個“小鳥的家”,為什么?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幼兒園小班教案 :認識大和小
一、 活動目標
1.學會目測有明顯大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通過觀察總結出小兒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過游戲使幼兒初步體會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間的轉變,初步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蘿卜若干個,大籃子和小籃子各一個。
2.氣球若干個。
3.可變大或變小的食物若干種,如餅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三、重點難點
1.在學習中獲得“比較才知大和小”的概念。
2. 讓幼兒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過程中發展多角度的、多層面的思維。
四、活動過程
(一)、比一比
教師: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玩拔蘿卜的游戲好不好?
1.每次請兩名幼兒一起來拔蘿卜,每人拔一個,認為大的就放大籃子里,認為小的就放小籃子里。
2.提問:你是怎樣知道大和小的?(兩個蘿卜放到一起比一比就知道了)
3.教師小結:要知“大”和“小”,兩個相比較。
4.學兒歌:大和小
哪個蘿卜大?哪個蘿卜小?
兩個在一起,比比就知道。
5.誰愿意說給大家聽?鼓勵說得好的小朋友。
(二)、找一找
1.請幼兒將手放在眼睛前當望遠鏡,大家一起來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將幼兒分成兩組,玩超級比一比的游戲:比比誰的鞋子最大?誰的頭最大?誰的嘴巴張得最大?誰的手最大?誰穿的衣服最大?
(三)、變一變
1.引導幼兒想一想:有哪些能夠變大和變小的物體?
(游泳圈、氣球、蹦蹦床、折疊床、扇子、被子、雨傘。)
2.老師準備了好多氣球,請小朋友自己試著把氣球變大再變小好不好?
(1)、每名幼兒發一個氣球用口將氣球吹大,體驗氣球由“小”變“大”。
(2)、再將氣球里的氣慢慢放掉,體驗氣球由“大”變“小”。
3.大家圍坐在桌前,觀察餅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提問:怎樣使食物變大、變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斷、真空包裝、曬干、浸泡、油煎。)
分享食物,把好吃的東西變小、變沒有
五、活動延伸
1.繼續收集如望遠鏡、放大鏡、充氣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以進一步加深對大和小變化的認識。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長變化過程等各種動物的成長資料(書、圖片、錄音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長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潛在的、隱性的游戲。如從“拔河”可了解力氣的大和小、從“獨木橋”可比較膽子的大和小、從“大雨和小雨”可體驗到聲音的大小
六、活動評價
本次活動設計是從基礎入手形成大小相對概念的教學活動,重點是讓幼兒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過程中發展多角度的、多層面的思維。
在教學上打破了過去數學課的傳統模式,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寓數學教育于語言、游戲之中。一系列的游戲活動,使幼兒在“大”和“小”的驚喜探索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注意到了發展性原則,循序漸進,步步深入。
活動過程符合幼兒的心理,活動效果非常明顯,孩子們積極投入,自主探索,興趣非常濃厚,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出“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20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8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3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
幼兒園小班經典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