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錦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由來
在科學區玩的時候,發現幼兒在裝米、水和沙的時候,常把米、水、沙倒在外邊,幼兒一個一個的撿很費力,因此教師想幫助幼兒一起解決問題,由此引出漏斗的活動。
活動目標
1、逐步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3、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興趣。
問題板塊
幼兒對漏斗的了解是個空白,幼兒不知道漏斗有什么用?怎么用?
主題墻報
1、創設以漏斗為主題的墻飾。
2、與幼兒共同設計布置墻飾。
區域游戲相關內容
1、科學區中放置一些漏斗。
2、美工區中放置各種材料制作漏斗。
3、娃娃家中也可放置漏斗。
家園合作
1、向家長說明班里搞的活動,使家長了解其意義和目的。
2、把幼兒的表現粘貼出來請家長了解。
3、請幼兒在家中也做一些這樣的活動。
資源利用
1、在幼兒園中進行活動。
2、可在日常生活中家中進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小班的社會活動《老師愛我我愛她》:“幼兒園象我家,老師愛我,我愛她,老師叫我好娃娃,我說老師象媽媽。”這是一首押韻的兒歌,能讓幼兒朗朗上口,表達了孩子和老師之間具有的深厚感情。孩子們把自己的老師當媽媽一樣熱愛、尊敬,也從老師的一舉一動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從而獲得認知和心理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發展。在活動中,我們還設計了一個制作心意卡的環節,讓幼兒通過制作心意卡送給老師們并說句老師我愛你或者老師辛苦了等不同方式來表達熱愛老師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誰、找找中感知幼兒園生活中處處有教師的愛。
2.理解教師對自己的愛,能用簡潔的語言表達教師關心,教育,幫助自己的原因。
3.感受教師對自己的喜愛,萌發表達內心情感的愿望。
活動準備
1.音樂《幼兒園是我的家》
2.教師和幼兒游戲,教師幫幼兒穿衣服照片各一張
3.心形粘貼若干
活動建議
1.播放音樂《幼兒園是我的家》,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2.在看看、說說、找找的過程中,感受教師的愛。
(1)引發幼兒觀察教師的表情,猜測教師微笑的原因,了解教師的微笑是在表達對小朋友的愛。
提問:什么時候教師會對你瞇瞇笑〉你的心情怎樣?
小結:教師瞇瞇笑得時候,就是在對你說:“老師喜歡你”
(2)出示圖片
1,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其內容,回顧和教師一起游戲的快樂場景。
經驗拓展:教師還會和你玩什么游戲呢?你喜歡和老師一起玩嗎?
(3)出示圖片
2,引導幼兒回顧教師幫助自己的情景。經驗拓展:教師都幫你做過哪些事?
小結:教師幫助你,就是在對你說:“老師喜歡你。”
(4)請幼兒找一找教室里老師為小朋友制作的玩具,說說自己喜歡哪些玩具,猜猜教師為什么要為小朋友做那么多玩具?
引導幼兒用短句“老師喜歡你”表述教師為小朋友做玩具的原因。
(5)請幼兒唱唱教師教的歌曲,看看教師和幼兒一起做的美術作品,了解教師教小朋友本領是在表達對小朋友的愛。
引導幼兒用短句“教師喜歡我”表達教師教小朋友本領的原因。
(6)小結:每天教師都會對你說“教師喜歡你”。對你微微笑,和你一起玩,幫你穿衣系扣,給你做玩具,教你學本領……這些都是教師在說“老師喜歡你”。
3.送給每個孩子象征愛的心形粘貼,請幼兒大聲告訴自己“老師喜歡我”。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目標:
1、幼兒能根據音樂做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
2、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3、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喜歡進行音樂游戲。
準備:視頻:蝴蝶變毛毛蟲
音樂:毛毛蟲變蝴蝶
教學過程:
導入:
師:今天胡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段小視頻,寶寶們先來看看視頻講了什么?
幼:毛毛蟲變成蝴蝶了
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毛毛蟲長大之后變成了蝴蝶,可是他是怎么變成蝴蝶的呢?小朋友們想知道嗎?那我們認真聽一聽吧。(音樂視頻)
過程:
一、毛毛蟲段落表演(毛毛蟲有兩段音樂不同)
(一)毛毛蟲段落一
1小朋友們都聽到了什么?剛開始的毛毛蟲是什么樣子的?(軟綿綿,一伸一縮)
2那個小朋友能表演給老師看看,毛毛蟲怎么一伸一縮的?(小朋友可以用手指動一動,也可以扭一扭,多喊幾個孩子表演)
3寶寶表演的很好,我們大家一起學學和他學一學好不好?(多學幾個動作跟上音樂)
寶寶最喜歡那個動作,下面你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動作來表演毛毛蟲。(在合上音樂,選擇自己喜歡的動作表演)
(二)毛毛蟲段落二
1、毛毛蟲啊剛開始會吃很多的東西,這樣他才可以慢慢長大,但是慢慢長大的毛毛蟲開始有變化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毛毛蟲怎么了?(不吃不喝不唱歌)
2、現在我們的毛毛蟲長大了,他不吃不喝不唱歌,越來越沒有力氣了,他慢慢的縮在一個角落。誰來學一學毛毛蟲怎么縮在了一個角落的?
3我們一起學一學好嗎(配上音樂一起動)
(三)合起來表演
1、小朋友們真棒,現在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來做一只小小的毛毛蟲。
二、蝴蝶段落
(一)蝴蝶一段落
1、毛毛蟲不吃不喝縮在角落,小朋友猜一猜會發生什么事情?(死掉,變蝴蝶,生病了,)我們一起來豎起小耳朵聽一聽寶寶們猜的對不對?(第二段音樂)
2、小朋友們你們聽到了什么?(蝴蝶來了)蝴蝶怎么飛來的?(學習蝴蝶的動作)
3|小蝴蝶來了,他是誰變得?毛毛蟲變成了小蝴蝶飛來飛去,還做什么了?(唱歌,跳舞,采花蜜)
4、哪個寶寶告訴老師小蝴蝶唱歌跳舞采花蜜是什么樣子的?(喊幾個孩子做一做,其他孩子跟著學一學)
5、寶寶們學的真好,小蝴蝶要去哪里采花蜜?老師也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花朵,下面寶寶們也可以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動作跟這音樂和小蝴蝶們一起來飛一飛好嗎?(合上音樂來一遍)
6小朋友們真棒,毛毛蟲慢慢的變成蝴蝶了神奇嗎?寶寶們想不想來做一只毛毛蟲,我們一起來變成蝴蝶好不好?
7、現在請寶寶們認真聽音樂,我們一起來做一只毛毛蟲。跟著音樂做起來
三,游戲部分
1胡老師藏了好多小花在教室里面,一會小朋友們變成蝴蝶后可以到處飛一飛,找到一朵小花去采花蜜,去和小花比比美好不好?
2寶寶們都找到小花了沒,表現真棒,現在請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們一起做這個游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主題名稱:
你想到了什么
課題名稱:
聲音的聯想
活動目標:
1、運用聽覺感受大自然的變化。
2、培養想象與表演能力。
3、能辨別出不同的聲音,并對聲音產生豐富的聯想錄制各種聲音(風聲,警車,咳嗽,玻璃碎了,鼓掌,)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錄制各種聲音(風聲,警車,咳嗽,玻璃碎了,鼓掌,羊,牛,狗。貓叫聲)
活動流程:
(一)感知聲音播放音樂(風聲)提問,你聽到了什么?你還聽到過什么樣的風聲?現在這個季節的風是什么聲音?那冬天的風呢?如果用身體表示應該怎樣做呢?
(二)游戲大風與小風
我知道小朋友最喜歡玩游戲了,咱們來玩個叫《大風與小風》的游戲好不好?
1。先商量一下大風用身體怎么表示,小風用身體怎么表示。
2。介紹游戲規則后玩游戲。
通過商量,定位雙手上舉為大風,平舉為小風。當老師雙手上舉發出大風的聲音時,小朋友可以做翻滾,跑步等動作,以表示大風吹來;雙手平舉發出小風的聲音時,小朋友輕輕移動,以表示小風吹來。(老師邊說邊示范)
(三)尋找生活中的聲音
讓幼兒說一說,生活中還聽到過那些不同的聲音?(汽車聲,動物叫聲等)
(四)聽錄音,想象感受音樂的多樣性(警車,咳嗽,玻璃碎了,鼓掌)生活中有這么多不同的聲音,咱們來聽聽電腦里播放的是什么聲音。播放課件:不同的聲音,聽到這些聲音,你們會想到些什么?幼兒:警車,咳嗽,玻璃碎了,拍手。老師小結: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我們可以根據聽到的聲音猜一猜,發生了什么事情?
(五)聽聲音想象(羊牛貓鳥叫聲)下面來聽一聽這段音樂里發生了什么事情。1。播放許多小動物的聲音,問:你聽到了什么?猜猜他們為什么叫?說一說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小羊咩咩咩,找不著媽媽了)2。播放小羊小牛交替的叫聲問:小羊小牛再說什么?誰來表演一下?
(六)結束部分:再次播放音樂故事,引導幼兒表演故事。
(七)活動延伸:制造聲音原來我們生活當中時時刻刻都能聽到聲音,那能不能自己制造聲音?咱們到院子里試試吧。
活動反思:
通過游戲和音樂提高幼兒對聲音的興趣,幫助幼兒聯系生活經驗展開豐富想象。運用了小動物的聲音讓幼兒想象,充分感受小動物的心理活動。注意運用正確的語言,引導幼兒展開想象"
課后小結:通過游戲和音樂提高幼兒對聲音的興趣,幫助幼兒聯系生活經驗展開豐富想象。運用了小動物的聲音讓幼兒想象,充分感受小動物的心理活動。注意運用正確的語言,引導幼兒展開想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知道水果類食物要洗干凈后再吃。
2、學習用正確的方法洗水果。
3、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幼兒從家中帶來各種水果(蘋果、梨、桃子、香蕉等)。
2、布袋、人手一只小盆。
【活動過程】
1、游戲:摸摸是什么?
——將水果放在神秘布袋內,幼兒蒙著眼睛,伸手在袋中摸水果。
——提問:你摸到的是什么?
2、討論:吃水果的好處。
——知道水果水分多,維生素豐富,多吃可以讓我們幼兒長得又白又健康,漂漂亮亮。
3、給水果寶寶洗個澡。
——幼兒觀察水果表面。
——了解水果表面很臟,知道水果洗干凈才能吃。
——教師和幼兒共同洗水果。
——洗的時候要把水果的每個地方都洗到,不要把水濺出來。
【活動建議】
1、可以讓幼兒品嘗洗干凈的水果。
2、與家長聯系,鼓勵幼兒在家也要講衛生,洗水果。
【活動評價】
對洗水果感興趣,愿意動手洗水果。
教學反思
1、通過學習,幼兒了解了不洗吃東西形對人身體的危害,幼兒還掌握了正確的吃東西方法,有利于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收到良好的效果。通過我班教學活動的開展,幼兒的學習興趣性很高。
2.重難點的突破 這個教學活動的重難點的突破使幼兒了解了洗以后吃東西的重要性。
3.本次教學活動基本完成我所預設的教學內容,課堂效果較活躍,幼兒對本次活動也很感興趣。
4.在這節活動中,我的教具準備得很充分, 所以上起來還比較順利,活動目標基本實現,但也存在一些設計上的不足和臨場發揮不佳問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2、學習將收集的種子分類,排列并做記錄。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種子(蠶豆、黃豆、紅豆各十顆),紙板,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教師依次出示紅豆、蠶豆和黃豆)這些豆豆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們知道它叫什么?(種子)
二 、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幫忙,幫這些種子分分家(出示畫有三個標記的圖片),讓幼兒說第一條線上排什么?為什么?請一幼回答(排紅豆,因為有紅豆標記),那么第二、第三條線呢?(黃豆、蠶豆),排隊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種子站在線上,三個全排完了,不要收,數一數,把數字記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紅豆有幾顆(十顆),黃豆有幾顆(十顆),蠶豆有幾顆(十顆),它們都是十顆,那么它們排的隊伍一樣長嗎?(不一樣)
4、討論為什么都是十顆,隊伍不一樣長呢?(引導幼兒說出因為紅豆小,所以排得最短,蠶豆大,排得最長,黃豆不大不小,排得隊伍不長也不短。)
5、小結: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越大,排列越長。
三、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看看紙板上有什么(種子標記)并說說這三條線怎么樣?(一樣長)
2、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它們用的數會不會一樣多?(有幼兒說一樣多有幼兒說不一樣多)那么我們現在來排列一下,看看到底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幼兒操作,并講述操作結果:用的數量不一樣多,蠶豆用得少,紅豆用得多。)
3、討論: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
4、小結:一樣長短的線條,種子顆粒越小,排列時需要的越多,種子顆粒越大,排列時需的越少。
四、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1、教師出示海洋球和乒乓球,若用相同數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 短,請一幼兒上來演示。并總結出:乒乓球小,排的隊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隊伍長。
2、若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請一幼兒上來演示,并總結出:海洋 球大用得少,乒乓球小用得多。
3、游戲:過小橋。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走獨木橋,要求腳跟對腳尖從起點走到終點,數一數,比一比,老師用的步子多還是小朋友用的步子多?為什么?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主要在操作中完成,從線條的頂端開始,一顆挨著一顆,并且在線條上,給種子進行排隊。我把線條分別用三角形、花、正方形不能的記號來表示,以防止幼兒視覺錯亂找不到線條。在活動中操作,大多數幼兒能夠按照要求進行排隊操作。通過這個活動幫助幼兒感知物體的數量、形狀、空間位置等一些粗淺的知識,發展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這次活動由于考慮不周全,有一個不足之處就是材料的準備。我給每組孩子共同準備了一份操作材料,但孩子們不能很好的進行合作,再加上由于黃豆等種子容易到處亂滾,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沒排好,花費了不少時間,就連集體討論時還在“鍥而不舍”地排著,影響了活動的效果。事后我想到,可以用KT板,上面壓上幾道凹槽來讓孩子們在上面給種子排隊,這樣種子就不會到處亂滾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練習用剪刀剪長長的紙條,制作長度相同的筷子。
2.養成安全使用剪刀的習慣,體驗剪紙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筷子,白紙,盤子,剪刀。
2.點心店的簡單場景。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面館開業啦!我的面條細又長,我的面條香又香。 (教師一邊說一邊把剪好的'面條下到點心店的鍋中,開始煮。)這么好吃的面條出鍋了,可是……(讓孩子們發現沒有筷子撈不到面條)怎么辦呀?”
小結:沒有筷子,面條撈不起來,沒法吃呀。小朋友,你們幫幫面館師傅的忙好嗎?
二、欣賞筷子
師:“要撈出面條來要怎樣的筷子呢?”
師:“我們用的長長的筷子是怎么樣的呢?彎彎的還是直直的?粗粗的還是細細的?”
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用的筷子是什么樣的? (出示平時使用的筷子進行觀察。)
三、制作筷子
1.師:“我們來請我們的剪刀朋友來幫忙吧!”
通過兒歌和孩子們一起復習一下如何運用剪刀剪紙。
“小剪刀,嘴巴尖,身后長了兩個圈。五指兄弟來幫忙,兄弟碰碰頭,張嘴咬一口,兄弟碰碰頭,張嘴咬一口……”(教師帶幼兒邊念兒歌中“張嘴咬一口”這一句,邊練習剪紙的動作。)
2.幼兒練習剪筷子,教師巡回指導。
請幼兒左手拿紙,把紙放在剪刀的“嘴巴”里,右手拿剪刀沿著畫好的直線剪,剪下一根紙條放在塑料碗里,再剪另一根。
3.幼兒操作時提醒他們使用剪刀注意安全,不要剪到手,也不要讓剪刀碰到身體。指導他們正確地使用剪刀,鼓勵他們將紙條剪直、剪長、剪光滑。
四、作品展示
請幼兒將剪好的筷子和大碗小碗放到一起,一起拿筷子吃吃面館大師傅的面條。
教師點評:“這樣面館師傅店里的生意可好了,他說要謝謝我們小朋友,給我們小朋友每人一朵小紅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知道一年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
2、通過看看、說說、玩玩,了解小兔巧妙利用四季色彩的變化保護自己,戰勝紅狐貍的辦法。
3、能積極參加講述活動,初步體驗與同伴共同講述、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與故事內容相應顏色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字卡;與季節相對應的衣服圖標。與書中一只小兔的衣服同樣大小的紅衣服卡片一張。
2、紅狐貍頭飾一個,兔子頭飾數量與幼兒人數相同。
3、《三只兔子》的故事圖片;實物投影儀;《小兔捉迷藏》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導入課題。
1、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森林里的客人。(放大圖一中的紅狐貍)你認識它嗎?
2、師:對,它就是紅狐貍。仔細看一看,紅狐貍在干什么?它的表情又是怎樣的呢?
3、師:猜猜看,紅狐貍看見了誰?它會怎么說呢?
4、師:它到底看到了誰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講一講。(放大圖一后,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完整講述圖一內容,用等待、暗示的方法提醒幼兒講述對話部分:“我要把你們全都吃掉。”)
二、引導幼兒圍繞話題自由討論、交流。
1、師:狡猾的狐貍想要吃掉小兔,可怎么辦吶?請你們趕快幫它們想個辦法。
2、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巡回傾聽。
3、請個別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
4、師:這三只小兔會想什么辦法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三只小兔》。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并用問題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放大畫面,并有感情地完整講述故事。
2、師:小兔用了什么辦法,使紅狐貍沒有發現它們的?
3、師:①(放大圖二)春天的時候,小兔穿上了什么顏色的衣服?
②它們為什么要穿上綠衣服?
③如果有一只小兔穿上紅衣服,又會發生什么事呢?(為其中一只小兔貼上紅衣服,使幼兒在視覺上有一個顏色對比。)
④(出示字卡“春天”)老師這里有一個字寶寶,它是什么字呢?(幼兒集體認讀。)
⑤有誰愿意來把春天里的故事講一講?(請2-3位幼兒講一講后再集體看圖講述。)
4、師:①(出示圖三)現在山坡上、樹上和春天有什么不一樣了呢?
②這會是什么季節呢?(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夏天”字卡。)
③小兔這次又會穿上什么衣服呢?老師這里還有三件衣服,誰來幫它們找一找?(請一幼兒上前找出夏天穿的衣服。)
④為什么要為它們穿上花衣服呢?
⑤請男女幼兒分別講述夏天的故事。
5、師:(同時出示“秋天”和“冬天”的字卡)我這里還有兩個字寶寶,誰會是秋天,誰又會是冬天呢?(請一幼兒指認)
6、師:(放大圖四)請你們看看,我這又是什么季節呢?你會講一講這幅圖嗎?(請一幼兒講述后再請小組幼兒講一講。)
7、師:(放大圖五)我知道,你們肯定也會講這幅圖上的故事了,對嗎?讓我們一起來講一講吧!(幼兒集體講述。)
四、再次邊看圖邊完整講述故事。
1、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把這個故事完整地講一遍,讓老師聽一聽,誰的聲音最響亮?
2、師:你喜歡這三只小兔嗎?為什么?
3、師:如果讓你來當小兔,你能象它們一樣聰明嗎?
五、布置場景,與幼兒玩《三只小兔》的游戲,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1、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玩《三只小兔》的游戲。我來當紅狐貍,你們都來當小兔,先請你們戴上小兔的頭飾,再到老師這里來,聽一聽我們該怎樣玩這個游戲。(幼兒自選頭飾戴好。)
2、師:當你們聽到“三只小兔穿上了綠衣服”的時候,要趕快躲到什么地方呢?(引導幼兒躲到貼有綠衣服的椅子后面。)
3、師:讓我再來考考你們。“穿上花衣服”、“穿上花衣服”、“穿上花衣服”(幼兒根據老師指令跑到相應的椅子后面躲好。)
4、師:再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紅狐貍的耳朵可靈了,誰要是發出一點點聲音,它馬上就會發現你們的!所以等會兒千萬不能發出聲音喔。
5、播放《小兔捉迷藏》音樂,與幼兒共同玩游戲,加深幼兒對故事的記憶,并通過游戲使老師了解幼兒對“春、夏、秋、冬”了解的情況。
衣裳。”聽完謎面后,發現幼兒不是很積極的參與其中,幼兒的表現還是不會猜謎語,但是我還是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自己的答案。可是還是沒有我預想的那樣。因此再一次的對謎面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我為了吸引幼兒的興趣,出示了準備好的實物,邊講邊讓幼兒觀察,發現幼兒對實物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我也發現幼兒還是不會猜謎,興趣沒有故事的高。
對于這樣的現象,我也進行了一定的反思,小班的幼兒對猜謎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為他們還不具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所以謎底應是幼兒熟悉的,謎面描述事物特征是明顯而生動的,用的比喻應和謎底實物相似的。 再次,教給幼兒解謎技巧,即讓幼兒仔細聽謎面所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征,然后要求他們對每一句描述應引起聯想與分析,從事物特點上去猜。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猜謎活動之前,對于小班的幼兒教材的選擇很重要,應該是幼兒所熟悉的水果,而且要形象,這樣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當然猜謎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學會的,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我也將在延伸活動中,飯后散步時以及教學活動開展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猜謎的游戲,相信,猜謎會讓我們的孩子們愈來愈聰明!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20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3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8
幼兒園小班經典教案02-22
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玩色_小班藝術教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