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配樂詩,多角度地感受與想像海風,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
2、嘗試用優美的詞來形容海風,初步嘗試擴展詩歌內容。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海上的風》。
2、有條件的幼兒園可準備一段關于大海的錄像。
活動過程:
一、談論海風。
1、播放課件【背景音樂】。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關于大海的畫面。
2、幼兒結合錄像或在海邊的經驗,談一談自己對海上的風的感受。
教師:你去過海邊嗎?你吹過海風嗎?有什么感覺?
二、初步欣賞、熟悉詩歌。
1、播放課件【詩歌欣賞】,把幼兒帶入詩歌所營造的優美意境中。
2、教師:這里有一首關于海風的詩歌,請你們欣賞。
教師:海上的風是什么?它有什么本領?
三、理解、學習詩歌。
1、播放課件【詩歌教學】,分別點擊“四個問號”,逐句理解詩歌內容。
教師:為什么海上的風是花神,她一來會發生什么事情?
教師用同樣的方式提問后三句:為什么說海上的風是琴師、海上的風是大 力士、海上的風是獅子,她一來,分別發生了什么事?
2、討論理解個別詞匯,逐個討論、解釋。
老師有一個不明白的地方。“綻開”是什么意思?(幼兒個別回答,理解詞義和意境)
3、伴隨音樂,教師和幼兒輕聲朗誦詩歌。
四、擴展詩歌內容。
1、播放課件【詩歌仿編】,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海上的風還像什么?還會發生什么事?
2、鼓勵幼兒展開想像,集體創編、擴展詩歌內容。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回家把《海上的風》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2、提供材料,請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畫下來,并將畫展示在活動區,大家互相欣賞。
小百科:海分為邊緣海、內海和內陸海(廣大的淡水水系,如五大湖)。海域是人類最先通向大洋的橋梁。海域對人類的作用不僅是提供豐富的各類可用資源,它里面的藻類也為調節整個地球水平衡發揮出重要作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魚類的主要特征。(身體表面有鱗,用鰓呼吸,靠鰭運動,用卵繁殖后代,終生離不開水)。
2、學習分辨魚類和非魚類,并說出理由。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對于鯽魚和金魚已經有了充分的觀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2、物質準備:
《小朋友的書》、金魚和鯽魚的手偶各一個、人手一張指示牌,正面笑臉,反面哭臉。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鯽魚搬新家》的故事。
二、找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特征
--通過比較在黑板上羅列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點。
--及時幫助幼兒歸納總結出魚的特征。
三、辯論賽:它們是魚嗎?
--提出問題:烏龜魚是魚嗎?幼兒舉牌回答,笑臉表示肯定,哭臉表示否定。
--請幼兒分成左右兩隊坐,雙方各自陳述自己的理由,直至說服對方,得出正確的結果。
--教師播放烏龜生活習性的視頻幫助孩子理解為什么烏龜不是魚。
--提出新的問題:墨魚是魚嗎?再次辯論,結束后播放視頻請幼兒了解。
四、《小朋友的書-動物王國》
--小朋友,你認識這些水中生物嗎?哪些生物你覺得不是魚類呢?說一說你的原因。
活動延伸:
請你再去收集資料:還有哪些"*魚"其實不是真正的"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做大哥哥大姐姐的信心和自豪感,并有為弟弟、姐姐做榜樣的意識和責任感。
2、引導幼兒與小、中班幼兒交往,學習嘗試關照弟弟妹妹。
3、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
4、能主動地與弟弟,妹妹交流,并能始終帶好弟弟,妹妹。
5、在活動中,體驗做哥哥,姐姐和幫助他人的經驗。
6、理解兒歌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1、大班幼兒已建立生活自理里方面的經驗。
2、與弟弟,妹妹有初步的接觸。
3、讓幼兒給小妹妹小弟弟準備禮物。折紙、一張畫,或其他。
活動過程:
1、討論結識弟弟,妹妹的方法:幼兒討論怎樣使弟弟,妹妹認識自己并喜歡自己的方法。
教師記錄幼兒交友的幾種方法并給予概括:
1)要很熱情主動。
2)送一件小禮品。
3)可以抱抱弟弟,妹妹。
4)向弟弟,妹妹介紹自己的名字。
5)教師鼓勵幼兒可以嘗試一下大家的好辦法,與弟弟,妹妹交朋友,體驗做哥哥,姐姐的快樂。
2、幼兒個別尋找弟弟,妹妹參加活動。
3、交流做哥哥,姐姐的體會,談談自己做哥哥,姐姐的體會和想法。
4、教師提問:家里面有沒有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有什么區別?什么樣的小朋友才能做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可以為弟弟妹妹做什么?你們陪弟弟妹妹玩,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
5、啟發幼兒回憶并講述自己過去剛入園的事情,并和現在對比,了解自己的進步。
6、預設提問:作為大班的哥哥姐姐,應該怎樣幫助小班的小朋友,讓他們不哭不鬧呢?
7、組織幼兒去小班進行大動帶小活,組織幼兒做禮物送給小班的小朋友。
8、回班后和幼兒一起交流這次活動,讓幼兒說說自己從中獲得了那些樂趣。
活動實錄:
孩子們興高采烈的來到小一班教室,把自己心愛的禮物送給弟弟妹妹,這些小弟弟,小妹妹有的拿著小禮物在玩,有的一會兒就扔到了地上,哥哥,姐姐看到了,不知所措,不時回頭朝老師張望。
活動小結:
幼兒積極的回憶并講述了自己剛剛進入幼兒園的事情,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了解了自己各方面的進步,變的懂事了許多。
延伸活動:
大帶小活動應該有更豐富的形式和內容,有了這次活動作鋪墊,弟弟妹妹已經裝進大孩子的心中,以后可以嘗試在更廣闊的范圍中開展大帶小的主題活動,如“手牽手去秋游”、“讓我來幫助你”、“快樂節日”等,不斷總結出大帶小活動所折射出的教育價值。
活動反思:
本學期是孩子們在幼兒園里的最后一個學期,即將成為小學生的他們在之前的幾次活動中意識到自己的成長,很興奮,我設計此次活動是想以此讓幼兒從關心自己轉向關注他人,通過陪弟弟妹妹玩,為弟弟妹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來體驗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哥哥姐姐們還為弟弟妹妹們演唱了歌曲,背誦了兒歌,還給他們送去了自己親手繪畫的作品,就在今天的活動“大手牽小手”中,哥哥姐姐還帶弟弟妹妹參觀了幼兒園,平日里愛亂跑亂撞的軒軒不見了。他們在活動中,特別小心的牽著弟弟妹妹,嘴里還不停的說:“走樓梯要小心,眼睛看好,一個跟著一個走,儼然就是一個小老師的樣子,看著孩子們的進步,我們十分高興,活動后,我還引導孩子們思考:我們還能為弟弟妹妹做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制度一個計劃吧。孩子們都想到了幫弟弟妹妹穿衣服、幫弟弟妹妹端飯、和弟弟妹妹一起做游戲等等,我把孩子們的這些想法都記錄了下來,接下來我們將聯系好小班的老師,引導孩子們分組去到小班執行自己的計劃,真正從活動中體驗自己是個姐姐了,可以幫弟弟妹妹做許多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探索影子,獲取有關影子形成、變化的具體體檢。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一只燈或手電筒等光源。(作手影游戲用)
2.幼兒用書畫面“這些手影像什么”。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對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見過影子嗎?”“什么時候會有影子?”(太陽光、電燈光照著我們的時候就有影子了)“還有什么東西有影子?”(樹、花、房子、動物等)“為什么會有影子呢?”(幼兒猜測并討論)用手電筒做實驗,使幼兒知道因為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引導幼兒觀察物體的影子及變化
“請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樣的?”“請你再找一找、看一看,還發現了哪些影子?它們是什么樣的?會不會變?為什么會變?怎么樣就使自己沒有影子了?”(我們把光的位置改變了,影子變會改變,躲到陰暗處,就沒有影子了。讓幼兒改變光照的位置觀察影子的變化)
3.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玩手影游戲。
“下面我們來玩手影游戲。老師用手做一個影子,讓你們猜這是什么?然后再跟老師學著做好嗎?”師生共同做手影游戲。“我們變了這么多手影,你們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不同手影嗎?”(手的不同姿勢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活動建議:
啟發幼兒注意晚上在馬路上,路燈照著自己的影子有什么變化。
活動反思:
由孩子在戶外活動不經意的一個游戲,給了我構思,捉住了他們喜歡玩的這個特點,同時這個活動比較貼切生活,由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出進一步探索,在設計中我由淺及深,層層遞進擴展和深化了幼兒關于影子的概念,還通過玩手影這一活動環節,強化了活動的趣味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愿意參與科學探索活動,在活動中拓展思維,有一定的創新。
2、在探索、發明、制作、操作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彈性,對物體彈性的用途。
3、通過幼兒,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探索、發現生活中彈性的特征。
活動準備:
1、彈性玩具若干。
2、有彈性和無彈性的物品若干。
3、幼兒制作玩具的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自由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
1、談話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今天,老師帶來許多好玩的玩具,每樣玩具,都有一
個小秘密,小朋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發現它們的小秘密。比如:用手壓一壓、拉一拉、
捏一捏或者用腳跳一跳等等。玩的時候要小心,別把玩具弄壞了。”
2、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各種玩具,自由操作、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
3、教師巡回觀察,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啟發幼兒發現“物體有彈性”的秘密。
4、幼兒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及發現,了解物體彈性的基本特征。
老師邊操作,邊引導幼兒小結:“我們玩的東西很有趣,它們都有彈性。我們用力拉它
或壓它的時候,它就會改變形狀,手一松,它又能變回來,這就是物體的彈性。”
二、再次探索并對物品分類,鞏固對彈性的認識。
1、分組投放有彈性與無彈性的物品。
2、幼兒自由探索。
3、請幼兒把有彈性的與無彈性的物品分類。
三、游戲:找一找,想一想。(聯系生活了解彈性的用途)
1、找一找,看誰身上有彈性的東西最多。
2、找一找,活動室里哪些東西有彈性,看誰最先找到。
3、想一想:幼兒園、家里及其他地方,還有哪些東西有彈性。
四、引導幼兒討論:
1、如果所有的物體都沒有彈性將會怎么樣
2、怎樣利用物體的彈性發明一種用品或玩具?
五、做一做、玩一玩。
1、“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材料,我們也來動動腦筋,想一想,發明一件有彈性
的用品或玩具。”給幼兒介紹材料名稱。
2、鼓勵幼兒先想想準備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做?先和好朋友說說。
3、提出操作要求。
4、介紹自己的'作品,表揚有創意的幼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通過欣賞一系列的圖片培養孩子們的審美感。
2. 鍛煉孩子們的握力。
3. 培養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
活動準備
“我是秀拉”的圖畫, 各種顏色的圓點粘貼
教學具圖片
■ 活動過程
[導入]
1. 講解關于欣賞名畫的知識
-你想要欣賞名畫嗎?
-欣賞名畫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展開]
2. 欣賞“我是秀拉”。
-這幅畫畫了什么?
-看過這幅圖畫后你有什么感覺呢?
① 欣賞過圖畫后談談這幅畫有什么特征以及你對畫家的感想。
-“我是秀拉”這幅畫的代表作是出自于一名法國的畫家, 他把圓點形象地聚集在一起完成了這部著作。* 喬治·秀拉 : 他是新印象派的重要人物,畫作風格相當與眾不同,秀拉的畫充滿了細膩繽紛的小點。代表作品有《阿尼埃爾的浴場》,《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等等。
-把色點聚在一起完成的畫稱為點描畫。
② 老師講解一下點描畫的含義
-“我是秀拉”這幅畫怎么樣?大家看出來它是用一個一個小點兒畫出來的嗎?
-點描畫是用筆尖或是小刷子的背面點點兒的方式完成的作品。
*點描畫 : 用筆尖或是小刷子的背面點點兒,構成視覺上的混色效果。
③ 談一談看過點描畫你有什么感想?
④ 討論一下有沒有和點描畫差不多的畫畫方式,是什么呢?.
3.研究一下活動紙
① 研究一下活動紙
- 蘋果是什么顏色?
- 應該怎么涂色呢?
4.效仿點描畫的方式把圓點粘貼粘在蘋果上
-我們也一起像點描畫畫家那樣作畫呀?
① 談論一下用彩色粉筆和用圓點粘貼為蘋果上色有什么不同?
[結尾]
1. 讓孩子們把自己做的組品介紹給朋友們
2. 總結活動
[出示圖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通過欣賞樂曲,引導幼兒聽辨樂曲各段的節奏,感受節奏和情緒的變化。
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快樂的小廚師》。
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快樂的小廚師》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方式:
1、 引導幼兒充分欣賞音樂,聽辨樂曲各段的節奏,感受樂曲情緒的變化。
2、 以提問的方式,鼓勵幼兒嘗試用語言描述自己對各段音樂的感受。
(1)樂曲的節奏一樣嗎?有什么變化?
(2)這時聽起來心情怎么樣?
(3)誰能猜猜音樂快、慢的時候都像小廚師在做什么?
活動反思與推進:
孩子們通過欣賞樂曲,能很好地聽辨《快樂的小廚師》各段的節奏和樂曲一會兒快一會兒慢的節奏特點;并能很好地說出“最后一段聽起來的感覺是很開心,很高興的”等等。但當在我提出:“誰能猜猜音樂快、慢的時候都像小廚師在做些什么?”時,我發現孩子們由于缺乏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對廚師勞動的了解)對每段樂曲所表達的內容無法理解、分辨,更無法用語言或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理解。
小百科:廚師,是以烹飪為職業,以烹制菜點為主要工作內容的人。廚師這一職業出現很早,大約在奴隸社會,就已經有了專職廚師。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12-16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1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大班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模板12-14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02-02
幼兒園大班教案《值日》12-26
幼兒園大班教案《蚯蚓》12-26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03-05
幼兒園大班教案《夢》03-18
幼兒園大班教案《排序》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