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時間:2022-08-02 11:20:21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匯編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匯編6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我們班很多孩子干事磨磨蹭蹭,我們對孩子一日生活進行了觀察和分析,發現或多或少有磨蹭習慣的幼兒高達78%。在家中,幼兒磨蹭的行為習慣更為嚴重。早晨起床讓家長很頭痛。大班孩子將要升入小學,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的現狀急需改變,于是,我設計組織了“一分鐘”的社會學習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時間的價值,初步樹立時間概念。

  2.體會一分鐘的長短,懂得珍惜時間。做事不磨蹭。

  3.學習制訂作息時間計劃,并能按計劃執行。

  【活動過程】

  1.在理解故事中初步感受時間

  活動開始,我給幼兒講述了故事《一分鐘》,孩子們都被元元的慌張、忙亂逗笑了。“為什么元元只是在床上懶了一分鐘,最后到學校卻遲到了20分鐘?”當我的問題一提出,孩子們有的說:“因為元元太懶了!”有的說:“因為元元碰到了紅燈!”還有的說:“因為元元沒有擠上公共汽車。”他們的認識都停留在元元做的事情上,沒有把元元的行為與浪費時間掛鉤,同時也充分表明孩子們沒有時間概念。我在肯定了幼兒的回答之后,出示了一副圖:晚起床一分鐘一十字路口遇紅燈耽誤時間一沒趕上公共汽車走著上學,耽誤時間一上課遲到20分鐘。

  在圖的提示下,幼兒明白了由于元元晚起床一分鐘,導致了在十字路口和車站都耽誤了時間,于是一分鐘就變成了20分鐘。但是,一分鐘到底是多長呢。從孩子的目光中我覺得他們的理解仍然是混沌的,于是引出了下面的環節。

  2.在操作實驗中體會一分鐘的長短

  我先請幼兒進行猜想“一一分鐘可以干多少事情”?孩子的猜想五花八門:“一分鐘看一本書、一分鐘可以看電視、一分鐘可以玩兒電腦、一分鐘能聽一首歌、眨一下眼”……一分鐘到底是多長?可以做哪些事情呢?我計時,幼兒開始做實驗,并把做事的結果記錄下來。一分鐘后,

  幼兒開始交流自己記錄的實驗結果。“我一分鐘眺了87 個繩、我用一分鐘涮完了牙;我用一分鐘洗干凈了臉;我用一分鐘穿好了大衣、戴好了帽子;我用一分鐘時間疊好了被子;我用一分鐘看了3頁書”……“一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干這么多事情,我們小朋友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鐘的時間!”我及時進行了小結。在這個環節中,幼兒在操作和實驗中真正體會了一分鐘時間的長短。

  3.在制定計劃中理解時間與做事情之間的聯系

  幼兒有了對一分鐘長短的經驗,我就開始引導幼兒制定作息時間計劃。首先,我們一起討論:每天早晨起床、疊被子用幾分鐘時間,從家到幼兒園需要多長時間等。然后,幼兒開始制定自己的作息時間計劃。由于幼兒尚不認識時間,只是對多長時間能干多少事情有初步的體驗。因此,我們選擇了圖表形式制定作息計劃。

  在做計劃的過程中,孩子們真正把自己的實際生活和時間緊緊聯系在一起了。計劃完成以后,我們進行了小組內交流,每個幼兒都能夠把早晨需要做的事情和需要的時間說給同伴聽。最后,孩子們自己提出要把這份時間計劃貼到家里,并決心每天早晨嚴格按照計劃做事,不浪費一分鐘時間。我從孩子的表現中欣喜的發現:孩子體驗到了自己制定作息時間計劃的重要性,從內心產生了自己做決定的需要。經過家園的共同努力,必將慢慢內化成他們的行為。

  附:故事:一分鐘

  丁鈴鈴,鬧鐘響了。元元打了個哈欠,翻了個身,心想:再多睡一分鐘吧,就一分鐘,不會遲到的。

  過了一分鐘,元元起來了。他很快地洗了臉,吃了早點,就背著書包上學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見前面是綠燈,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他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

  他等了好一會兒,才走過十字路。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他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到了學校,已經上課了。元紅著臉、低著頭,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李老師看著手表,說:“元元,今天你遲到了20分鐘。”

  元元非常后悔。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京劇是我國傳統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京劇臉譜、京劇唱腔、京劇表演五彩紛呈,精彩奇特,是具有民族性、夸張性的藝術。讓幼兒接觸一點京劇,欣賞京劇的經典片段,制作京劇臉譜,過一把京劇表演的癮,可以培養幼兒對京劇的興趣,感受中國京劇藝術特殊的美,增強對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了解與熱愛。

  活動目的:

  1、萌發幼兒對京劇藝術的興趣,激發幼兒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美好情感。

  2、鼓勵幼兒參與京劇表演和制作京劇臉譜。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 環境布置各種京劇臉譜。

  2、 日常活動時播放京劇的錄音帶和錄像帶,供幼兒欣賞。

  3、 彩紙、紙板、毛線等手工材料。

  活動一:說說京劇。

  1、 看京劇錄像。

  2、向幼兒簡單介紹京劇:京劇是我國的一種戲曲,只有中國才有,所以叫國粹。唱京劇的人要在臉上涂上一些漂亮的花紋,就是京劇臉譜。因為京劇好聽好看,不僅中國人喜歡,很多外國人也很喜歡。

  3、介紹京劇臉譜的名稱、性格和特點。

  如:紅臉代表忠誠勇敢;白臉代表狡猾;黑臉代表正直忠厚,如"包青天"。

  活動二:學唱京劇。

  1、 幼兒觀看錄像后回答,唱京劇的人臉上涂上各種漂亮的花紋,他們說話、動作、走路跟我們有什么不一樣。

  2、放京劇錄像帶,讓幼兒感受京劇曲調的優美,并跟著哼唱。

  3、幼兒戴上臉譜,自由地表演。

  活動三:畫臉譜。

  1、 觀察京劇臉譜的顏色和花紋,區分紅臉、白臉和黑臉。

  2、幼兒畫京劇臉譜。引導幼兒發揮想象,設計漂亮的圖案進行裝飾,要求色彩鮮 亮。

  3、把畫好的臉譜剪貼在紙板上,用毛線頭當胡須和頭發。

  4、幼兒戴上自制面具做游戲《黑臉敲鑼》。

  活動玩法:

  黑臉一個,紅臉、白臉若干。黑臉慢敲鑼,紅臉和白臉就開始走圓場步;黑臉快敲鑼,紅臉捉白臉,白臉躲紅臉,看誰捉得多,看誰躲得快。被捉到的白臉交給黑臉。

  效果分析:

  當孩子們頭戴自制的臉譜,腳下邁著不太嫻熟的圓場,認真地模仿著自己喜歡的一招一式時,他們都被這古老的藝術深深地感染了。有的孩子在"小劇場"中表演自己剛剛學會的京劇,還有的孩子回家教爸爸媽媽學唱京劇------儼然一個個小戲迷。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中設立"小戲迷俱樂部"。

  活動反思:

  我講授了《我們的國粹》一課,學生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堂中,我運用了一些相關的資料,學生們了解了很多有趣的文化現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采用了討論的方法,學生們可以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孩子們能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思維特別活躍。我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豐富了課程資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這樣有利于教育目標的達成,很有實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我注重了學習方式的開放,學生的學習沒有局限在課堂的40分鐘,學生的學習更多地來自于課外,來自于自己的生活經驗。課堂為學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臺,課堂氣氛自由、開放。

  不足:

  1.有個別學生發言不積極。

  2.學生們的知識不夠豐富。

  改進措施:

  1.我們要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應多關注學困生,爭取讓孩子們在樂中學、玩中學。

  2.教師應讓學生多看書,多查閱資料,應開闊學生們的視野,使孩子們學會更多的知識。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爭取做到寓教于樂。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和同齡人交朋友,學習和新朋友認識、相處的簡單方法。

  2.體驗交到新朋友并共同游戲的快樂。

  3.愿意傾聽同伴的想法,并向同伴學習。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與同齡班班教師交流活動目的和內容。

  2.選擇好角色游戲內容。

  3.圖卡:姓名、快樂游戲、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們做好朋友好嗎?相互商量,相互幫助。

  4.幼兒活動前制作自己的名片,報紙2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話題。

  1.教師:你有朋友嗎,你是怎么認識他(她)的?

  2.教師:在幼兒園里我們只認識自己班的小朋友,今天我們去和大×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們會用什么方法去交朋友?

  3.教師和幼兒相互交流。

  (二)兩個班結對,激發幼兒相互交朋友的愿望。

  1.初步討論結交新朋友的方法。

  教師:我們這里有兩個班的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要找一個新朋友。怎樣才能交到新朋友呢?有哪些好辦法?

  2.出示圖卡,提出找新朋友的任務:交新朋友的時候需要知道對方的姓名,還要和朋友一起游戲,游戲的時候兩人都能感到快樂。

  (三)幼兒兩兩結伴,參加角色游戲,教師觀察幼兒交友情況,鼓勵幼兒相互交往,并根據需要隨機指導。

  1.教師:你們和新朋友相互認識時說了那些好聽的話?

  2.教師:你交到朋友了嗎?他叫什么名字?怎樣才能記住朋友的名字?

  3.教師:相互認識后還可以說什么做什么?

  4.教師小結:認識新朋友時,要禮貌地和別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紹,問問朋友的名字,還可以拉拉手表示友好。

  (四)了解和新朋友一同游戲時怎樣做。

  1.教師:你們剛才玩了什么游戲?是怎樣玩的?開心嗎?

  2.教師用說故事的方式說出剛才觀察到的幼兒間相互商量及相互幫助的情景。

  3.教師:你們倆玩了什么游戲?怎么玩的?

  4.教師小結:與朋友一同游戲的時候,需要相互商量才能玩得開心。如果朋友遇到困難,我們該怎么做?

  5.再次結交一個新朋友,嘗試相互認識時的好方法,鼓勵幼兒大膽與朋友相互介紹。

  (五)玩游戲,體驗與朋友一同游戲、相互商量的過程。

  出示報紙,讓孩子和同伴交流運用材料玩各種游戲的方法。

  (六)教師小結交新朋友的方法,幼兒交換名片。

  教師:今天交新朋友的方法還可以在以后遇到其他小朋友、上小學后遇到新同學時使用,相信大家能夠交到更多的好朋友。現在與朋友交換自己的名片,再次擁抱,并說再見。

  活動延伸:

  1.利用游戲、勞動等時間組織幼兒和交到的朋友一起活動。

  2.平時家長多帶孩子外出活動,鼓勵幼兒結交更多的朋友。

  活動反思:

  我從這幾方面來總結和反思本次活動

  1.教具的制作和使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本著簡單易操作的教育理念,整個活動過程使用的教具只有小狐貍布偶一個、記錄表、鉛筆若干。教具雖簡單,但卻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孩子們都被我的表演所吸引,緊緊跟隨老師的思路。

  2. 教育對象的選擇:活動的主題是“我會交朋友”,為了拓寬孩子的交友范圍,我選擇了大5、大6、大7、大8的孩子一起參與活動,一開始我還擔憂孩子們會不會去與其他班的幼兒交往,后來發現我的擔憂是多余的,孩子們對于與其他班的孩子進行交往非常雀躍,這讓我深悟:教學要敢于嘗試。

  3.游戲的選擇:選擇“套圈”游戲,目的是進一步熟悉好朋友的信息,游戲中有這樣一段歌詞是:“先套XXX,再套XXX,后套XXX呀”正好可以鞏固剛剛交的新朋友的姓名,同時游戲有一個角色的分配,這又讓幼兒學會了協商和合作,并且體驗了與朋友一起玩游戲的樂趣,從而激發孩子主動交朋友的情感。

  整個活動過程,孩子們都表現得輕松愉快、積極主動,特別是在交友和游戲這兩個環節,課堂氣氛很活躍,有的孩子還主動去找客人老師做朋友,做到大膽詢問、主動邀請、合作協商,不因對方是老師而拘謹。

  本次活動由一位幼兒的.一句問話:“老師,什么是愛好?”讓我看到了活動的不足之處,“愛好”對于大班孩子來說還是太書面化了,沒有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雖然我也有稍作解釋,但還不夠詳細具體,以后在教學中考慮問題還要再全面些,教學中學會換位思考,爭取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更上一個臺階。

  小百科: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 péng 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目標:

  1.知道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種,住在地球上的人是一家。

  2.感受不同人種的文化,并有繼續了解的興趣。

  3.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并珍惜這份友情。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準備:

  圖片若干、錄象、不同膚色的木偶娃娃。

  過程:

  1.情境導入課題:

  ―――“新年到了,為了和小朋友一起過愉快的新年,今天來了幾位小客人,看看是誰?”(木偶娃娃登臺亮相。)

  2.觀察膚色不同的小朋友的特征(膚色、頭發、臉、服裝等):

  ——這些小朋友,和我們長得哪些地方不一樣?

  “他們的五官和我們有什么不同?”

  他們愛穿什么樣的服裝?

  3.“感受膚色不同的小朋友所在地的文化:

  (1)看錄象:

  歐洲白皮膚孩子、非洲黑皮膚孩子、亞洲黃皮膚孩子的生活片段。(進餐、音樂舞蹈、生活等環境等。)

  討論:“看了錄象后,你們有什么想法?哪些鏡頭是你喜歡看的?”

  “住在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小朋友的平時生活和我們一樣嗎?”

  “你喜歡哪些地方嗎?為什么?”

  “你有什么問題要問的?”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心理學研究表明:5歲是幼兒的社會認知情感、技能協調發展的最佳時期,活動設計《我來關心、幫助你》正適合這一年齡段的幼兒。去年夏天,當我們愉快地度過暑假時,長江流域卻發生特大洪水。在抗洪搶險期間,解放軍挺身而出,他們為了災區人們,在抗洪第一線與洪水搏斗,舍生忘死,在后方的人們向災區群眾捐款,捐物,獻出一片愛心,這些事跡感人肺腑。而當今的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他們大多數被照顧得無微不至,很少能夠體會到別人的辛苦與困難,形成自私、狹隘等不良的個性品質。為此我依據《規程》第二十一條“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點,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設計此課題。

  二、活動目標:

  1.知道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學習解放軍叔叔的抗洪精神。

  2.激發幼兒對災區人民的同情心,產生幫助他們的愿望。

  三、活動準備

  錄像一:洪水情景

  錄像二:解放軍抗洪救災的情景

  錄像三:人們捐款、捐物獻愛心的場面。

  四、重點:培養幼兒學會關心、幫助,學會共同生活,做二十一世紀社會的主人。

  難點:學習解放軍叔叔的抗洪精神,運用材料操作幫助災區的人們。

  五、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的興趣,導入新課。在很遠的地方有一位叫江珊的小朋友,她告訴我她的家鄉非常美麗,想請我們大家去參觀,你們想不想去?

  2.出示畫面:美麗的家鄉。她的家鄉在長江附近,有高高的樓房,漂亮的房子,小鳥快樂地在天上唱著歌,小朋友在操場上做游戲。可是,就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發生了一件事,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就請小江珊來告訴大家。

  3.放錄像一(配音:小朋友,我是小江珊,你們看,天又下雨了,我們這兒發了大水,大水真可怕。你們能想像出,我們美麗的家鄉將會變成什么樣子嗎?)

  提問:

  1.小江珊的家鄉發生了什么事情?

  2.大水會將他們的家鄉變成什么樣子?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發票,了解發票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2、樹立維護自我權益的意識。

  3、懂得3月15日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體驗消費者的權益。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5、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和家長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發票。

  2、幼兒用書《消費者的保護者》。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舉行“發票博覽會”。

  幼兒將自己收集的發票張貼在展板上,互相觀看、介紹。

  師:你知道發票是什么嗎?(發票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收付款項憑證)發票上有什么?(購買單位、銷售單位、商品名稱、商品數量和計量單位、單價和價款、開票單位、收款人、開票日期、公章、發票號碼等內容)

  師:你知道發票上的這些公章、號碼、金額都表示什么意思嗎?

  二、引導幼兒了解發票的用途。

  師:你和爸爸媽媽在消費的過程中,有沒有要過發票?

  師:如果你們要了發票,是做什么用的?(報銷、抽獎、退換貨、防止偷稅漏稅、尋找失物等)

  師:如果你們沒有要發票,有沒有碰到什么問題?碰到問題后你們有什么感受?

  引導幼兒討論:我們在消費的過程中需不需要索取發票?(發票是維護消費者權益必需的,我們要養成消費者后索取發票的好習慣)

  三、我是發票設計師。

  觀察幼兒用書中不同類型的發票(手寫發票、撕票、電腦打印發票等),請幼兒說說這些發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導幼兒討論:隨著社會的發展,手寫發票逐漸被撕票和電腦打印發票所取代,今后發票還會發展成什么樣呢?(從制作發票的材料,發票票面內容等加以討論)

  【活動延伸】

  請幼兒在美工區自己設計發票。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社會的感恩教案11-30

幼兒園大班社會《微笑》教案04-14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05-29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05-20

幼兒園大班社會感恩的教案12-01

幼兒園大班社會感恩教案11-23

幼兒園大班社會《介紹自己》教案12-01

幼兒園大班社會《小熊的尾巴》教案12-10

微笑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12-10

幼兒園大班社會春天來了的教案12-1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图丁香五月天婷婷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 | 日本欧美亚洲日韩在线视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久试看 | 尤物国产在线精品三区蜜芽 | 五月天婷婷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