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魷魚,知道魷魚的外形特征。
2. 觀察解剖魷魚,了解魷魚的表面和內部各器官的名稱。
趣味練習
活動概要
- 解剖魷魚后,了解魷魚的表面和內部各器官的名稱。
準備活動
-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Big eye small eye 活動紙-解剖魷魚(魷魚的內部都有什么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 觀看動畫片【解剖魷魚】,了解魷魚的表面和內部的樣子。
- 說到魷魚你最先會想到什么呢?
- 魷魚長什么樣子?
- 魷魚有骨頭嗎?
- 魷魚的身體里有什么呢?
【展開】
2. 觀看視頻【解剖魷魚】,說一說實驗目標,實驗備品以及實驗順序。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比較觀察魷魚表面和內部的樣子。
- 看一看實驗順序。
1)把魷魚洗干凈。
2)分別用眼睛和手觀察魷魚。
3)把魷魚切開觀察內部。
【活動1:觀察魷魚的表面。】
3. 用五感觀察事先準備好的魷魚。
- 用手摸一摸魷魚,有什么感覺?
- 頭和身體都在哪里?
- 眼鏡和嘴又在哪里呢?
【活動2:觀察魷魚的內部。】
4. 把魷魚切開觀察它的內部。
- 魷魚的內部有什么?
- 墨囊長什么樣子?
- 墨囊有什么用?
- 它的腮在哪兒?長什么樣子?
- 生殖巢在哪?長什么樣子?
【結束】
5.實驗結束后,Big eye small eye 活動紙()-解剖魷魚(觀察魷魚)寫出實驗結果。
注意事項
- 注意切魷魚的時候不要破壞內臟。
- 了解并說說魷魚和章魚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 我們生活周邊有沒有和魷魚類似的吸盤舉例說明。
活動評價
- 對解剖魷魚積極的程度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魷魚的全身又細又滑,可以在水里滑著游泳。魷魚游泳的時候全身會吸滿水變得鼓鼓的,然后在離眼睛很近的一個噴射孔里把這些水排出去。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氣的球跳得高、沒氣的球跳不起來。
2、通過玩球、拍球活動、體會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1、皮球人手一個(癟球一個)2、手動充氣工具一個。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出示一個有氣的皮球和一個癟氣的皮球,教師分別拍著兩個球,請幼兒數拍球的個數。
幼兒討論:哪一個球拍的多,為什么?
2、學習新內容
(1)出示癟氣的球這個皮球為什么拍不起來呢?(因為它沒氣了)
(2)認識充氣工具,感受充氣工具里出來的氣體。
讓幼兒認識這是給皮球充氣的,并在幼兒的表面皮膚(臉上、手上)打氣,讓幼兒感受充氣工具里出來的氣。
3、學習手動充氣的方法。
(1)教師:我們來給皮球充氣吧,氣要從哪里才能進去呢?
我們來一起找找看皮球的充氣孔在哪里。
(2)教師和個別幼兒用手動充氣工具給皮球充氣,讓幼兒幼兒觀察皮球漸漸鼓起來的過程。
4、幼兒玩球
(1)教師:現在充滿氣的皮球和剛才的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的呀?
(現在的有氣,能跳起來;剛才的沒氣球跳不起來。)
(2)教師:現在皮球有氣了,可是皮球寶寶跳得很低,誰有辦法能讓皮球寶寶跳得高一點?
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得出結論:氣的多少與球的彈跳高度有關,氣越足,皮球跳得越高。
(3)請個別幼兒嘗試操作。
5、拍球比賽
幼兒人手一個皮球,根據老師的口令,高皮球,低皮球,快拍球,慢皮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表達自己與同伴互助友愛的情感。
2、培養幼兒積極處理與教師、與同伴離別之情的能力。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幼兒互相幫助、歡笑快樂游戲的錄像。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在優美抒情的樂曲中和老師一起進入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
1、1、教師談話進入主題,萌發幼兒的惜別之情:你們即將上小學,要離開每天朝
夕相處 夕相處的小伙伴,你們有什么感覺?心里是怎么想的?大家是不是有許多祝福的
話要告 話要告訴老師或好朋友呀?請小朋友想想要對好朋友說些什么?
2、2、請幼兒觀看錄像,看后結伴討論、欣賞歌曲“記住你,記住我”,讓幼兒記
住在幼 住在幼兒園的每一天,記住自己的小伙伴,記住幼兒園的美好日子。
3、完整跟琴、錄音學唱歌曲。
4、分組演唱歌曲,表達小朋友之間的離別之情;
5、集體演唱并錄音,然后放給小朋友聽。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向幼兒介紹沙漠,擴大幼兒對自然界的了解。
2、認識沙漠里的駱駝,了解駱駝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動準備
1、有關沙漠自然風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資料。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投影儀、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用實物投影儀放大的畫面,初步了解駱駝的主要特征。
(1)教師:畫面上有什么?駱駝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駱駝的身上有什么?它們有什么特殊的用處?
(3)教師:駱駝喜歡吃什么?駱駝生活在什么地方?
(4)教師:駱駝有什么用途?
(5)教師小結:駱駝生活在沙漠里,駱駝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體里的水分散失,還可以白天防曬,晚上保暖。駱駝底眼睛會產生許多眼淚,讓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長長的睫毛,可以阻擋沙子跑進去。駱駝的鼻孔可以閉合,這樣可以防風沙。駱駝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進去。駱駝的身上有駝峰。可以分為單駝峰和雙駝峰。駝峰可以儲藏營養。
駱駝的腳底有寬寬厚厚的肉墊,不怕熱熱的沙子,也不會陷進軟軟的沙子里。駱駝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稱駱駝為沙漠之舟。
2、組織幼兒討論:
(1)教師:你見過沙漠嗎?沙漠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
(3)教師:沙漠對我們人類有什么危害?我們應該怎樣防止沙化?
3、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幼兒觀看介紹沙漠的錄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動植物。
沒有條件的,可組織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交談,教師可尋找相應的書籍和圖片,向幼兒介紹相關的知識和經驗。
4、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
(1)觀察畫面,說說:沙漠里有哪些動物?它們叫什么名字?
(2)請你用連線的方法幫駱駝走出沙漠。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感知廢舊物的妙用,知道要節約資源、充分利用資源
鞏固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會拼、拆紙盒,初步建立形與體的雙向聯想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
難點:由平面紙張制作立體紙盒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基本掌握它們的特征
物質準備:各種廢舊紙盒(長方體、正方體);制作紙盒的各種材料:廢舊紙盒和舊掛歷紙、筆、剪刀、回形針、雙面膠、漿糊、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以“紙盒廠需要一批紙盒急用,請小朋友幫忙制作”引出課題。
二、感知立方體
請幼兒觀察自己帶來的舊紙盒,提問:
1.你帶來的紙盒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
2.長方體有幾個面這幾個面有什么特點
3.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都是怎么樣的
幼兒邊觀察,邊自由交流。建議幼兒每數一個面標上一個數字(從“1”開始按順序標數字),標上數字后,觀察有幾個面,每個面是怎樣的。
三、初步感知立體與平面之間的關系
1.拆紙盒
師:“請小朋友把紙盒拆開來,看看紙盒子會變成什么樣子”
幼兒拆紙盒,互相交流紙盒拆后的樣子。
2.紙盒還原
請幼兒把紙盒還原,并討論平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師:“你能把紙盒變回原來的樣子嗎”請個別幼兒演示,大家反復練習。
討論:“平面的紙是怎樣變成紙盒的”
3.了解粘合面的作用
師:“大家找一找,剛才寫的數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數字的面以外,還有其他面嗎這些沒有標數字的面剛才躲在哪里有什么用”(重合、粘貼、封口)
四、嘗試做紙盒
1.教師示范用舊掛歷紙做紙盒。
2.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在制作過程中進一步感知立體與平面的關系。
3.請幼兒把做好的紙盒送到“紙盒廠”。
延伸活動
把有關材料投放到數學區,讓幼兒在自選活動中繼續操作。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無論從目標的'制定、教學具的選擇還是過程的組織都體現了“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環境教育特點。首先,廢舊紙盒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也是較多的廢棄品,幼兒平常只是看或用紙盒子而沒有去動手做過紙盒子。讓幼兒拼拆舊紙盒,既能讓幼兒較直觀形象地感知正方體、長方體的特征,而且能讓幼兒在玩中體會到生活中有許多廢品可以用、可以玩、可以為我們服務。因此,用紙盒子進行教學能取得一舉兩得的作用。其次,用舊掛歷做紙盒子,既美觀、不易破碎,又節約了紙張。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所用的舊紙盒、舊掛歷都是幼兒從家里收集來的,這些本來都是扔在垃圾堆里的廢棄物,現在發揮了這么大的用處,因而活動中孩子們玩得很專注。整個活動提供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活動時間,滿足了大班幼兒喜歡交流的特點,在拆的過程中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又鞏固了知識,做紙盒再一次滿足了幼兒的動手欲望,將本次活動推向高潮。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感受優美和臟亂環境的不同,了解環境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并設計環保標志。
2、能用連貫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見解,愿意與同伴和老師進行積極交流。
3、教育幼兒從我做起,注意保護環境,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對周圍環境情況有大致了解,有設計標志的經驗。
2、大圖片兩幅,小圖片若干。
3、勾線筆、紅蠟筆、白紙每人一份。
4、展示板兩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由小貓的家園引出課題。
1、師:前段時間小貓請我去它家做客,它怕我不認識,還寄來一張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貓的家是怎樣的?(出示美麗家園圖)。引導幼兒講述。
2、師:啊!原來它的家這么漂亮啊!可惜前段時間因為我太忙了,沒去成,那今天我們一起去它家做客,好嗎?
3、帶領幼兒去小貓家做客。(出示被污染的家園圖)引導幼兒講述所看到的景象。
二、利用我們周圍的環境圖片,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分類,感受優美與臟亂環境的不同。
1、師:環境污染給小貓帶來了很大痛苦,在我們生活中,也出現了許多這樣的情況,今天老師也準備了許多圖片,請你
們看一看說一說圖片上有什么?為什么會這樣?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相互討論并請幼兒講述。
老師巡回指導,鼓勵能力強的幼兒能主動、積極地與同伴交流圖片
內容及自己的見解,能力弱的幼兒也能積極參與,在老師的提示、引導下發表自己的想法。
3、請個別幼兒到集體中講述,與大家一起分享。
重點要求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清楚地講述圖片上的內容,并能與大家一起分享、了解環境的危害和原因。
4、請幼兒將優美和臟亂的環境圖片進行分類。
5、師:你們喜歡怎樣的環境呢?為什么?鼓勵幼兒大膽發表想法。
三、鼓勵幼兒從自己的行為做起,提出改善環境和保護環境的方法,并設計環保標志。
1、組織幼兒討論:
(1)怎樣才能使我們的環境變漂亮呢?我們該怎么樣做呢?
(2)怎樣使更多人知道要保護環境呢?
2、老師小結。
3、幼兒設計標志、相互交流。老師巡回觀察,傾聽、指導。
4、結束:將幼兒設計的標志,布置到我們的幼兒園中。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12-16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1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大班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模板12-14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02-02
幼兒園大班教案《值日》12-26
幼兒園大班教案《蚯蚓》12-26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03-05
幼兒園大班教案《夢》03-18
幼兒園大班教案《排序》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