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兒歌《不挑食的寶寶》,熟悉兒歌的資料。
2、認識各種平時吃的菜都有哪些。
3、明白吃飯不能挑食,各種菜都有營養,都應當吃。
4、懂得為自我選擇營養豐富的菜。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了解食物的營養,各種食物都有豐富的營養,都應當吃,做不挑食的寶寶。
教學難點:食物的合理搭配,食物的營養價值。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不挑食的寶寶》。
2、小盤子若干。
3、各種食物的小模型,如青菜、茄子、番茄、蘿卜、魚、肉塊等。
【活動過程】
一、學念兒歌《不挑食的寶寶》。
首先讓幼兒翻開幼兒教書,教幼兒朗誦兒歌《不挑食的寶寶》,帶領幼兒一齊學念兒歌。
二、說一說:吃菜
師問:小朋友們,你們最愛吃什么菜呀?
小朋友A:我最喜歡吃魚。
小朋友B:我最喜歡吃雞腿。
小朋友C:我最喜歡吃雞蛋。
小朋友D:我喜歡…………
師:能不能只吃自我最喜歡的菜而不吃其他菜?為什么?
引導幼兒:如果只吃自我喜歡吃的,剩下那些不喜歡吃的誰來吃呀?那不吃的是不是很浪費呢?所以小朋友們吃菜不能挑食,如果挑食就會營養不良,各種都有豐富的營養,所以都應當該吃,要像小寶寶那樣,吃飯從不挑食,這樣才健健康康的成長,聰明伶俐人人愛。
三、做一做:豐盛的午餐
1、請幼兒自我做飯,挑選有營養的食物放在小盤子里。
2、請幼兒說說自我做的午餐有哪些菜,教師介紹這些菜的營養。
3、請幼兒互相交流,說說其他幼兒做的午餐都有哪些菜,好不好?為什么?
四、活動延伸
除了午餐要吃得營養,早餐和晚餐也同樣要吃得營養。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粽葉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感知粽葉的用途。
2、通過觀看視頻引導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體驗端午節的風俗。
3、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粽子、粽葉若干
2、有關介紹(1)粽葉的短片,(2)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風俗
3、記錄表
操作(用小手表示)
活動過程:
一、出示“粽子”,引出話題。
師:“孩子們,今天是老師帶來了一種葉子,看看你們在哪里見過它的?它叫什么名字?”(粽葉)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的媽媽、奶奶用它來做成粽子,這種葉子的名字叫粽葉。
二、認識粽葉。
(一)觀察粽葉,了解粽葉的特征以及生長環境。
1.師:“瞧,在你們的紅色籮筐里就有許多粽葉,呆會請你們去看一看、摸一摸,和你的朋友說一說粽葉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看上去像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覺,你還可以聞看有什么味道。”
2幼兒觀察討論。
3.師:“誰來說說你看到的粽葉是什么樣的?”(幼兒回答、教師記錄)
4.小結:“原來粽葉是綠色、葉子長長的、寬寬的,摸上去很光滑,看上去像……,而且還有一陣清香呢。”
(二)幼兒觀看視頻①,了解粽葉的生長環境。
1師:“粽葉也有自己的家,那它的家在哪里呢?現在就讓我們跟粽葉到它家去看看吧!”(教師播放片段:粽葉的介紹以及生長環境)
2、提問:你聽到了什么?
3、小結:“哦,原來粽葉是喜歡呆在潮濕的地方,比如林間、山中,有水的地方都是他的家。”
(三)幼兒觀看視頻②,初步感知粽葉的用途。
1、師:“那你們誰知道這粽葉有什么用?”(幼兒說)
2、教師播放視頻②,幼兒觀看感知粽葉的用途
提問:剛才這小小的粽葉介紹了哪些本領?
3、小結:“原來粽葉的本領很大,可以包裝食品還能搭配菜肴等。是一個健康的綠色食品。特別是每年的農歷5月初五,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那天家家戶戶都會用這粽葉包各種形狀、味道的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也就成了端午節的一種民間風俗。”
三、延伸
1師:“那孩子們,你們都吃過哪些不同味道、形狀的'粽子?
2、師:“那你們想自己來動手包粽子呢?(想)好,那下次我們就一起來試著學包粽子好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2、在熟悉兒歌的基礎上創編兒歌最后一句,把“你、我”替換面自己的名字。
3、體驗創編兒歌的樂趣及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4、體驗合作創編游戲的樂趣。
5、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大鋸”一把、教師排練好的“拉大鋸”游戲。
活動過程:
一、設置游戲情境。
1、教師出示大鋸:今天,黃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樣好玩的玩具,小朋友看,是什么玩具呀?小朋友們知道這大鋸是用來做什么的嗎?。
2、教師:現在黃老師要和袁老師玩一個很有趣的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拉大鋸”,游戲的名字叫什么呀?
3、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進行游戲。
4、提問:
(1)、游戲的名字叫什么?
(2)、游戲時老師念了什么?
二、引導幼兒學念兒歌。
1、教師再次有感情地念兒歌,后提問:老師念了什么?
2、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兒歌2遍。
3教師帶領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表演。
三、交待游戲規則。
教師:請小朋友把小椅子轉過去,和好朋友面對面坐好,開始小朋友邊念兒歌邊做拉鋸的動作,念到“你也去”時用手指著好朋友,念到“我也去”時,就用手指著自己,念到“我們一塊去看戲”時,先自己拍一下手,再和好朋友拍一下手。(教師一邊講解一邊示范游戲)小朋友會玩嗎?
四、組織幼兒游戲兩遍。
1請小朋友和旁邊的小朋友進行游戲。
2請小朋友搬到椅子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進行游戲。
五、教師示范創編兒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練習用雙腳傳物,發展幼兒腹部肌肉的力量
2.培養合作意識和能力。
3.嘗試通過動作和色彩來感知美、創造美。
4.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游戲的快樂
難點:學會游戲的規則
活動準備:
大海綿包,小椅子。
玩法:
把椅子擺成一個圓圈,幼兒坐在椅子上,用雙腳夾住大海綿包,傳給下一名幼兒。要求盡量不讓大海綿包掉在地上。
建議:
游戲可以脫掉鞋子進行。幼兒熟練掌握了游戲的玩法以后,可以組織分組比賽。
教學反思:
課堂環節緊湊,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戲過程中,我講游戲規則不到位,導致幼兒在游戲過程有的搗亂,氣氛太過度的活躍,導致我控制不住場面。今后我要加強本班的游戲規則的培養,是幼兒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戲樂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科學:動物的尾巴
活動目標:1、知道不同的動物尾巴形狀不同,并初步感知尾巴的功能。
2、在活動過程中能培養幼兒仔細觀察和談論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尾巴的興趣。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課件,背景圖,動物圖片若干。
經驗準備:有去動物園參觀小動物的經歷。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激發興趣。
師:今天呀,老師想帶你們去樹林里玩一玩,你們愿意嗎?看,真漂亮呀,樹林里有些什么呀?
二.觀察尾巴、感知不同。
1、捉迷藏:感知金魚、馬尾巴形狀的不同。
2、用分別先出示松鼠、孔雀身體的方法說說尾巴形狀。
3、小結:尾巴長在身體的后面,不同的動物尾巴不同。
三.操作游戲、鞏固知識。
1、操作要求:看一看,說一說,貼一貼。
2、幼兒操作。
3、小結:你們真棒,幫這些小動物們都找到了尾巴,小動物說要謝謝你們,小朋友,謝謝你們!
四.兒歌滲透、了解作用。
1、讓幼兒試述4種動物的尾巴的功能。
2、老師通過兒歌的形式來說一說這4種動物尾巴的功能。
3、小結:原來小動物不僅長著漂亮的尾巴,而且這些尾巴用處還真不小啊!
4、通過兒歌《尾巴的用處》加深幼兒對尾巴作用的了解。
五.延伸活動、拓展經驗。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1、活動目標
認識自己的標記。知道在幼兒園有屬于自己的東西。
2、活動準備
每個孩子的個人生活物品有不同的標記。
3、過程建議
1)帶幼兒來到飲水區,認識自己的茶杯,了解其作用。
2)選擇自己喜歡的標記貼在茶杯上。
3)說一說自己茶杯的標記是什么樣的?是否喜歡?
4)認標記拿自己的茶杯喝水。
5)告訴孩子口渴時可自行取杯喝水。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經典教案02-22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8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20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3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