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合集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指導故事名稱和角色,學習語詞"暖洋洋"。
2、通過模仿曬太陽的游戲情境,理解故事情節。
3、愿意重復聽故事,和教師一起學說故事。
活動準備:
1、班級里飼養小烏龜。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進行情景游戲"小烏龜曬太陽",引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1、教師出示班級飼養角飼養的小烏龜,請幼兒觀察烏龜是怎樣爬的。
教師:(1)、這是誰?
(2)、它是怎么爬的?誰會學一學?
3、教師和幼兒一起在教室里空地方膝著地模仿烏龜爬。
4、教師用故事里的語言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故事里小烏龜曬背、曬屁股、曬肚皮的情節。
5、教師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小烏龜翻跟頭翻身的情節。
(二)、幼兒回座位,欣賞教師講述故事。
1、教師:這里有個故事,說的就是《小烏龜曬太陽》的事情,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有感情地講述,引導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
(三)、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明確故事的名稱、角色。
1、教師: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誰?
教師提問個別幼兒,幫助幼兒明確故事的名稱、角色。
(四)、教師和幼兒一起再次欣賞故事內容。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說一說:"**暖洋洋"(五)教師鼓勵幼兒介紹自己日常活動經驗,說說、做做還可以曬身體的哪些部位。
教師:(1)小烏龜曬太陽,曬的是身體的什么地方?
(2)身上還有哪些地方也可以曬曬太陽呢?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引導幼兒正確認識8以內的數字與數量,區配數量相應的實物。
2、通過集體回答和個人提問發展幼兒思維,理解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勇于創新的精神。
3、通過教學讓幼兒接近大自然和小動物,培養愛心與樂于助人的品德。
4、教幼兒手口一致,點數8以內的數,并會說出數。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6、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教會幼兒手口一致地數1—8。
2、學會看數,并根據要求按數將實物分類。
3、讓幼兒掌握數數時的方位順序及方向
4、教會幼兒手口一致地數1—8
5、學會看數,并根據要求按數將實物分類
教具準備:
紙制的大廈,屋子,各種動物(若干)鴨蛋
教學過程:
一、以歌曲《母鴨帶小鴨》帶領幼兒進入課堂,營造輕松氛圍。
二、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嘗試欲望、引導幼兒感知8以內的數量。
導語:老師今天接到了母鴨打來的電話,它說它的肚子漲漲的,很不舒服,大概是生病了。我們和母鴨是好朋友,對嗎?那么今天我們就叫上小貓,小兔,小豬一起去母鴨的家去看望它吧!
三、教師示范,幼兒操作練習,引導幼兒感知8以內的數量。
1、帶領小朋友正確認識數大廈樓層,層數,間數的順序及方法,并讓孩子以老師提供的數據找到小貓,小兔,小豬的家。
2、根據故事情節帶幼兒來到母鴨的“家”,并讓幼兒為母鴨下蛋的艱辛過程加油,接著讓幼兒數數母鴨生下的鴨蛋數量
3、讓幼兒根據數字認識,將教師要求的鴨蛋數量放入相應的數字屋子里。
四、以歌曲《母鴨帶小鴨》結束課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準備】小猴玩具一只、樹葉路一條、簡筆圖5張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組織幼兒活動室外站好隊,出示小猴:小朋友們,它是誰呀?(小猴)它請我們上他家玩,你們想去么?(想)
2、讓我們一起去吧。組織孩子們走進活動室的樹葉小路。
3、咦?小朋友們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幼兒回答)
4、樹葉怎么會有聲音?(踩到上面就會響了)
5、教師組織孩子傾聽老師和幼兒走到樹葉上的聲音的不同(單、雙腳交替跳,踮起腳尖快走、慢走,用力踩踏等),讓幼兒充分體驗樹葉發出聲音的不同,并跟老師學說表示聲音的詞語(嘩啦嘩啦、踢踏踢踏、窸窣窸窣等)。總結出走路方式不同則聲音不同。為聽故事作鋪墊。
(二)、聽故事
1、出示小猴;歡迎歡迎,請你們到屋里坐吧。(組織幼兒入座,進行活動)
2、小猴:剛才,我聽小朋友們在樹葉小路上玩得很高興,一會嘩啦嘩啦、一會踢踏踢踏、一會窸窣窸窣,小路是怎么發出這些聲音的呢?(請個別孩子回答走過小路的姿勢與發出的聲音)
3、小猴:這條小路不僅能發很多的聲音它還有好聽的故事呢?你們想聽么?
4、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5、提問:小朋友們故事聽完了,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我來學聲音,你們來猜是故事中的哪個小動物來了,像在干什么?教師分別學習小刺猬和小白兔的,出示掛圖幫助理解。(引導幼兒關注兩者不同的走路方式)。小蚱蜢跳進小路后是什么聲音?(引導幼兒說出小蚱蜢很小,把樹葉當成了小床)
(三)、游戲:模仿小動物走進小路
1、小猴:小朋友們,會響的小路上走過了小刺猬窸窣窸窣、小蚱蜢吱嘎吱嘎、小兔踢踏踢踏,還有哪些小動物會走過小路呢?你們想不想來試一下(組織孩子一起出來體驗并學說聲音詞語)。
2、組織孩子到小路上去體驗小動物走在小路上的聲音,教師對幼兒的詞語進行提煉,小羊的篤的篤,小烏龜窸窣窸窣,組織能力強和能力弱的孩子學說。
3、結束:好了,玩了這么久了,小朋友一定累了,下面咱們要回家啦,讓我們一起跟小猴說“再見”。
【活動延伸】組織孩子到戶外落葉路上體驗更多好聽的聲音。
【設計意圖】冬天到了,樹葉飄落,為了讓幼兒感受大自然萬千聲音的變化,模仿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學說象聲詞,體驗不同姿勢帶來的樂趣,我設計了會想的小路這節活動課。
【活動目標】1、大膽想象并嘗試表達小動物和風兒經過會響的小路的情景。2、享受聆聽樹葉發出的聲音的樂趣,萌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重點:大膽想象并嘗試表達難點:樂意聯想并嘗試用語言表述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考慮到小班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我從語言角度出發,讓社會領域參與,經過掛圖激趣,逐句提問幫助幼兒完成活動目標并受到保護環境的教育,以此培養幼兒的優秀品質。
活動目標:
1、知道兒歌的名稱——《花兒好看我不摘》。
2、初步了解兒歌的內容。
3、教會幼兒認識公園和紅色、白色,培養幼兒愛護環境的品質。
4、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教師熟練地朗誦兒歌,正確地掌握發音。
2、教具:貼絨或圖片、公園環境圖、紙花(白、紅)、絨布一塊,或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出示教具,激發興趣。
2、問:孩子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公園)
3、教師按兒歌的內容順序,運用兒歌的句子提問,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兒歌的句子和內容。
現在,老師再問大家,公園里什么開了?教師指花讓孩子們回答。(花開了)什么顏色的花開了?(先指紅花,然后指白花)你們說,公園里的花好看嗎?(好看)小朋友能不能摘花?(不能)對!花兒好看不能摘。今天咱們大家一起來學這首兒歌,名字就叫《花兒好看我不摘》,大家一起讀兩次。
4、教師將兒歌完整地朗讀一遍,再對著圖片念一次。
5、學念2遍,強調“摘、紅、花、里”的讀音。
6、提問:今天學的兒歌叫什么名字?
7、復習學過的兒歌。
8、小結與評價。
活動反思:
語言活動與生活相互融會貫通,孩子不但對意思簡明易懂,也明白了在生活中該如何做,不過還得有家長平時在生活中多引導、教育,否則孩子在實際行動上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做到。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接觸各種類型的玩具車輛,了解它的結構和用途。
2、通過操作玩耍,加深幼兒對車輛的感性認識。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車的結構和用途。
2、 幼兒各自說自己手上的玩具車。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類型的玩具車
活動過程:
1、看看說說玩具車的名稱。
2、 游戲《汽車跑得快》,介紹玩法。
3、 了解車的結構和用途。
4、 自由活動:互換玩具車玩。
教學反思
教學中幼兒玩得很高興,在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玩耍中不能爭搶,要謙讓。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兒接觸過磁鐵,并被神奇的磁鐵深深的吸引。讓幼兒產生無盡的遐想。使他們感到驚奇,產生疑問。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親手動手操作,發現磁鐵的特性,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磁鐵可吸鐵的特性。
2、愿意進行探究活動,初步感受探究的樂趣。
3、在游戲中加深對磁鐵吸引鐵質物品特性的認識。
活動準備:
磁鐵、硬幣若干、鑰匙、花布、毛線、積木、紙張、紐扣、發卡等。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引出課題。
老師:小朋友們好,這節課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進入神秘的科學世界吧!首先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表演一個小魔術,大家看好啦! (進行魔術表演,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初步感受磁鐵的奧秘。) 老師:小朋友們看看,小魚在上面干什么呢?
(幼兒回答)
老師:猜猜我是用什么方法讓它移動的呢?
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二、基本部分。
1、老師展示磁鐵。
老師:哦,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哦,原來紙的背面有個東西,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幼兒回答)
老師:對啦,這個是磁鐵,你們知道磁鐵還能吸什么嗎? (幼兒思考)
2、幼兒通過實驗認識磁鐵,進一步感受、了解磁鐵的特性。 老師:剛剛有的小朋友說了自己的看法,那現在請你們看看桌上的東西,先猜猜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哪些不能?然后再用磁鐵一個個的實驗。
(幼兒用磁鐵進行試驗,老師觀察并給予幫助。)
3、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引導幼兒根據實驗總結磁鐵的特性。
老師:好啦,大家都動手操作了一下,那根據你們所實驗和所觀察的,發現磁鐵有什么奧秘呢?
老師總結:磁鐵有吸鐵的特性。
老師:那除了老師準備的東西以外,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間活動室還有什么東西能被磁鐵吸住,現在請你們去試試吧!發現了要告訴老師哦!
(幼兒自由在教室里尋找可以被磁鐵吸住的鐵質物品。)
老師:好了,寶貝們我們快來坐好,非常棒,大家又找到了很多鐵質的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
四、活動結束。
老師:小朋友們小貓一家想要小朋友們幫助它們釣魚,因為新年快到了,它們要招待很多親戚朋友,可是在釣魚之前小朋友們想一想怎樣才能用磁鐵把小魚釣上來?
(幼兒回答,并動手操作。)
老師:寶貝們真聰明,這么快就找到辦法了。那我們現在來釣魚比賽好不好?在一分鐘內,音樂停了就停下來哦!我們看看哪組小朋友釣的最多,誰就獲勝。然后把釣到的魚送給小貓一家。
結束部分:小朋友們在我們的教室里還有好多小魚,我們一起給客人老師說再見,然后到教室去繼續玩兒釣魚游戲好嗎?
磁懸浮列車是一種靠磁懸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來推動的列車。由于其軌道的磁力使之懸浮在空中,行走時不同于其他列車需要接觸地面,因此只受來自空氣的阻力。磁懸浮列車的速度可達每小時400公里以上,比輪軌高速列車的380多公里還要快。磁懸浮技術的研究源于德國,早在1922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就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請了磁懸浮列車的專利。1970年以后,隨著世界工業化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加強,為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以適應其經濟發展的需要,德國、發達國家以及中國都相繼開始籌劃進行磁懸浮運輸系統的'開發。我國第一輛磁懸浮列車20xx年1月開始在上海運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體驗小手的作用。
2、能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初步仿編。
3、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幼兒用小手做事的相片、小手娃娃,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教師出示自己的一只手(上面畫有眼睛、嘴巴),以小手娃娃的口吻說:“小朋友們好,我是小手娃娃,我的手能做許多事情,你們的小手會做什么事情呢?”
2、教師小結:原來小朋友的小手會做工這么多的事情,真能干。
二、出示掛圖,理解兒歌內容。
1、這里也有一個小朋友,他的小手也很能干,我們來看看他的小手都做了什么事情。
2、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圖畫,說說小手做的事情,并用兒歌里的語言來概括每一幅圖的意思。
三、欣賞兒歌。
1、我們來給這幾幅圖起個名字吧。
2、老師有感情地朗誦一遍兒歌。
四、學習兒歌。
1、請小朋友跟著老師邊拍手邊念兒歌。
2、引導幼兒嘗試用動作表演。
五、創編兒歌。
1、出示相片,看看小朋友的小手還會干什么。
2、我們把小朋友小手做的事情編到兒歌里。
六、保護小手。
我們的小手這么重要,我們要怎樣保護它呢?(不做危險的事情,不玩尖利的東西等)
活動反思:
孩子們通過學念兒歌,了解到自己的小手的本領,了解了原來自己的小手這么能干可以做這么多的事情,從而促使更多的孩子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去嘗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正確認識生活種常見的幾種顏色,并能根據顏色大膽聯想,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話。
2.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會說短句:小蝸牛吃了×××,變成了×顏色的蝸牛。
3.愿意參與交流,體驗故事情節變化的樂趣。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喜歡并嘗試創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重難點:
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會說短句:小蝸牛吃了×××,變成了×顏色的蝸牛。
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ppt、圖片、人手一個瓶子做的小蝸牛。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咦,這是誰呀?
二、基本部分
1.出示ppt,初步理解故事,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師:咦,小蝸牛變成什么顏色了?他吃了什么變成綠蝸牛了?
幼兒根據顏色聯想講述,如綠青菜、綠黃瓜等。
師:真有趣,原來他是一只會變色的蝸牛。
師:小蝸牛繼續往前爬呀爬呀。咦,小蝸牛又變成什么顏色了?他吃了什么變成黃蝸牛了?
幼兒根據顏色聯想講述,如黃香蕉、黃梨子等。
師:請你們猜一猜,小蝸牛還會吃什么顏色的好東西呢?
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幼兒學說短句:小蝸牛吃了×××,變成了×顏色的蝸牛。
2.完整欣賞故事,體驗情節變化的樂趣。
鼓勵幼兒和教師、同伴一起自由講述故事。
3.游戲"會變色的小蝸牛"。
(1)教師出示貼有小蝸牛圖片的瓶子,表演小蝸牛顏色變化的過程。
(2)幼兒自由嘗試并講述,聯系完整說短句。
三、結束部分聽音樂教師和幼兒一起做小蝸牛爬行的動作結束活動。
附故事:
今天天氣真好,一只小蝸牛打算出門去散步。他爬呀爬呀,爬到了一片綠草地。"哎呀!肚子有點餓了!"它吃了綠綠的小草,變成了一只綠蝸牛。蝸牛繼續向前爬,看到了一個黃梨子。蝸牛吃了黃梨子,變成了一只黃蝸牛。蝸牛繼續向前爬,看到了一個紅草莓,蝸牛吃了紅草莓,變成了一只紅蝸牛。這次蝸牛終于吃飽了。
活動反思:
本活動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將幼兒帶入了小蝸牛的動物世界。幼兒在教師生動的語氣語調的猜謎語的引導下,進入了活動,而且注意力集中,具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性很高,始終處于“樂學”的狀態,表達積極,思維活躍。在語言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感官,腦、眼、耳、手、口并用,使幼兒通過視覺、聽覺、言語等器官的相互聯合,掌握運用語言交際的基本能力。活動中,教師制作的課件具有可操作性,根據故事的進展播放,幼兒從聽到看,幼兒的情緒、注意力、思維等都隨之而變化。教師的提問具有開放性、拓展性,給了幼兒很大的想象空間,巧妙的提問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幼兒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無限的想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 能安靜地傾聽故事,并聽懂故事大意。
2 知道長時間的看電視會影響眼睛。
3 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 喜歡并嘗試創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戴眼鏡的小貓手偶
活動過程:
1、手偶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咱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大家看看是誰啊?(出示小貓手偶)大家歡迎(幼兒鼓掌歡迎)
2、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能夠安靜的傾聽故事并聽懂故事大意。
師:小貓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你們想不想聽啊?大家可要認真聽啊!聽完可是要問問題的哦。
出示小貓手偶,講述故事《愛看電視的小貓》
“我過生日了,我的好朋友大象送給我一臺電視機……”
提問:(1)小貓的眼睛怎么了?
(2)為什么會這樣啊?
(3)小朋友能不能像小貓學習啊?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啊?
小結:我們小朋友看電視時要與電視有一定的距離,也不能長時間的看電視,看電腦也是一樣的,要不然就會像小貓一樣也會帶上眼鏡的。
3、嘗試與幼兒共同講述故事。
小朋友們,這次咱們一塊兒來講一下這個故事吧!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后與爸爸媽媽互相監督是不是有長時間看電視或電腦
反思:
我發現在活動過程中,所有幼兒能夠安靜的傾聽故事,對故事大意掌握的很好,也都知道了長時間的看電視會對眼睛不好,會像小貓一樣戴上眼鏡。目標完成。可是在活動中發現有個別幼兒表達喜歡戴眼鏡,覺得戴眼鏡會很有意思,這是我所沒想到的,在活動中我對幼兒的這種想法一帶而過,但是我覺得有必要在設計一次活動,讓幼兒知道戴眼鏡與看不清楚的害處。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經典教案02-22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8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20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3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