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中班教案《蠶寶寶》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教案《蠶寶寶》(精選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教案《蠶寶寶》,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班教案《蠶寶寶》 1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加深了解蠶一生的主要成長階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蠶的食物是桑葉。
2.嘗試在大棋盤上下棋,了解一些簡單的規則,激發幼兒對下棋的興趣。
3.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蠶寶寶生長過程PPT、蠶絲織物圖片、大棋盤。
活動重難點:
加深了解蠶一生的主要成長階段及其外形特征。
了解蠶對我們人類的貢獻。
活動過程:
一、談話回憶養蠶經驗,進一步了解蠶的一生成長過程:
1.在我們自然角養了一種可愛的小動物,叫什么呀?蠶寶寶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圓圓的小小的卵)
2.天氣漸漸暖和了,蠶寶寶從卵里鉆出來了,剛剛鉆出來的蠶寶寶是什么樣的?(黑黑的小小的,像螞蟻一樣,這時候的蠶寶寶也叫蟻蠶)
3.你們知道蠶寶寶吃什么嗎?(桑葉)
4.聰明的蠶寶寶很快爬到了桑葉上,開始吃桑葉,不久,黑黑的蠶寶寶變了,變成什么樣了?(黑衣服變成了黃衣服)
5.穿上黃衣服的蠶寶寶開始大口大口吃桑葉,過了幾天,身上的衣服太小了,怎么辦呢?(脫皮,換上白衣服。)
豐富知識:蠶寶寶吃過幾天桑葉以后就會爬到一邊不吃不動,這叫眠,雖然它看上去不在動,其實它的身體在脫皮呢,蠶寶寶脫一次皮需要1—2天時間。每脫一次皮,身體變大一些,顏色變得更白些。看!蠶寶寶越長越大。
6.蠶寶寶長大要經過幾次脫皮?(4次)
蠶寶寶長大一共要脫四次皮,每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了一歲,(看對比圖片)一歲的、兩歲的、三歲的、四歲的、五歲的。
7.長到五歲的蠶寶寶吃起桑葉來更厲害了,它們像是在比賽一樣,吃得又快又多,它們的身體漸漸變得又白又亮,有一天,它停止了吃桑葉,這時它要做什么了?(吐絲結繭)
8.我們養的.蠶結的繭有哪些顏色?(黃色、白色)
9.蠶寶寶在繭子里什么樣呢?它在做什么呢?(看圖片:蠶結繭后在繭里又脫了一次皮,變成了蛹,一動不動地在繭子里睡大覺。”)
10.睡醒了,蠶從繭子了鉆出來,哎呀!它變成了什么?(蠶蛾)
11.蠶蛾長得什么樣?(小結:蠶蛾身體分為頭、胸、腹,身上長了一對翅膀、頭上有一對觸角、身體下面有三對足,它和蜜蜂、蝴蝶長得很像,它們都屬于昆蟲。)
12.蠶蛾從繭子里出來后做什么事情?(交尾、產卵。蠶蛾媽媽生下許多寶寶后,它的一生就結束了。)
二、游戲鞏固幼兒對蠶生長各階段的變化過程。
1.介紹桌面操作游戲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蠶寶寶的生命雖然只有短短兩個月,可是,在它的生命中卻有很多變化,現在考考小朋友,請你們給蠶寶寶排排隊。在我們桌子上有許多蠶寶寶不同時候的照片或圖片,還有一張圓形或長方形的排序表,請你們一組小朋友合作把這些照片和圖片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出來,還要貼上1-9的數字標簽,紅色小圓點代表開始的起點。看哪組小朋友貼得又快又對。
2.幼兒分組操作給蠶寶寶生長過程排序,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講評幼兒操作情況,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問題,并進行糾正。
三、出示自制大型棋盤,激發幼兒玩“蠶的一生”的棋類游戲的興趣。
1.出示棋盤。
介紹棋盤上蠶從卵一步步變成了蛾的過程,和相應圖片的含義,理解前進、后退、停止、重新開始等符號、圖片的游戲規則。
2.請個別幼兒游戲,集體觀察和辨別游戲規則。
延伸活動:
老師還準備了可以放在桌面上的棋盤,可是上面還沒有規則,請小朋友們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動手畫一畫棋盤,然后我們大家一起來玩。
課后反思:
我班從4月中旬開始養蠶寶寶了,到現在蠶寶寶已經生長進入產卵階段。整個過程中,幼兒一直參與觀察、飼養,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
今天的活動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邊談話邊看PPT圖片,回憶蠶寶寶的一生。在看圖片時,同時豐富了很多關于蠶寶寶的知識,如:“蟻蠶”、“蠶蛹”、“休眠”、“蠶齡”、“昆蟲”等。有了圖片的幫助,幼兒能夠理解起來也較為容易。
在此基礎上,幼兒給蠶寶寶的一生排序。給他們蠶寶寶的各生長階段的圖片和照片,幼兒將它們按照順序排序,5組幼兒排出5中形式,有長條形的,有圓形的,一組幼兒合作完成,很快都順利完成了,其中有兩組稍微有些錯誤,其他組完全正確。從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一代的循環,這就是蠶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兒最喜歡了。通過觀察,幼兒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畫標記的含義:前進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點。其中,幼兒又一次豐富了養蠶知識,如:蠶寶寶不喝水、不曬太陽等。幼兒分成男孩、女孩組,各派代表參與走棋、甩骰子,幾個回合下來女孩組勝利,她們歡呼雀躍,男孩失利,他們很不甘心。
幼兒對棋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盤,請他們下次自己來畫標記,設計規則,活動結束。
整個活動幼兒都能保持較高的注意力積極地參與,特別是排序和下棋,幼兒更是興奮,最大限度調動了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和動手能力。幼兒在看看說說、排排玩玩中,豐富鞏固了幼兒對蠶寶寶的知識,培養了幼兒對小動物的關愛之心,激發了幼兒對棋類游戲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教案《蠶寶寶》 2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蠶的主要生長階段和形狀特征的了解,并知道蠶的食物是桑葉。
2、嘗試在大板上下棋,并學習一些簡單的規則來激發幼兒下棋。
3、培養動手觀察和操作能力,并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通過實驗發展相互的禮貌并學習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蠶寶寶成長過程中的PPT,真絲織物圖片,大型棋盤。
繁重而艱巨的活動:
加深對蠶主要生長階段及其外觀特征的認識。
了解蠶對我們人類的貢獻。
活動程序:
首先,對話回顧了養蠶的經驗,并進一步了解了蠶的生產過程:
1、在我們自然的一角,我有一只可愛的小動物叫什么?從母親的肚子出生的蠶寶寶是什么?(小圓雞蛋)
2、天氣越來越暖,蠶寶寶沒有蛋了,剛鉆出來的蠶寶寶是什么?(又黑又小,就像螞蟻,這次的蠶也被稱為螞蟻蠶)
3、您知道蠶寶寶吃什么嗎?(桑葉)
4、聰明的蠶寶寶迅速爬到桑葉上,開始吃桑葉。很快,黑蠶變了,變成了什么?(黑色的衣服變成黃色的衣服)
5、穿著黃色衣服的桑蠶寶寶開始桑葉。幾天后,身上的衣服太小了。我該怎么辦?(脫皮,穿上白色衣服。)
豐富的知識:桑葉幾天后,蠶就會爬到一邊而不吃東西,這被稱為睡眠,盡管它似乎沒有動,實際上它的身體在剝落,需要1—2天的時間蠶一次脫皮。每次脫皮時,身體都會變大,顏色也會變白。看!蠶寶寶越來越大。
10、醒來,蠶就從蝎子里出來了,哦!它變成了什么?(蠶蛾)
11、蠶蛾長什么樣?(摘要:蠶蛾分為頭,胸和腹部。身體有一對翅膀,頭上有一對觸角,身體下有三對腳。它看起來像蜜蜂或蝴蝶。他們都是昆蟲。)
12、蠶蛾從蝎子中出來后該怎么辦?(材料,產卵。蠶蛾媽媽生了許多嬰兒后,生命就結束了。)
其次,該游戲鞏固了家蠶生長各個階段中兒童的變化過程。
1、介紹桌面操作游戲資料并提出操作要求
盡管蠶寶寶的生命只有兩個月的`短暫時間,但其生命卻發生了許多變化。現在,要測試孩子,請把蠶排隊。在我們的桌子上,有許多蠶在不同時間的照片或圖片,還有一個圓形或矩形的分類表。請與一群孩子合作,以小到大的順序排列這些照片和圖片,并在其后粘貼1數字標簽—9,一個小紅點代表起點。快速正確地看到哪一組孩子。
2、兒童的分組操作對蠶寶寶的生長過程進行分類,并由老師指導旅行。
3、顯示,評論幼兒的操作,指導幼兒觀察問題并進行糾正。
第三,表現出自制大型棋盤的興趣,以激發孩子們玩“蠶的生活”游戲。
1、展示董事會。
介紹逐步將蠶從卵變成蛾的過程,以及相應圖片的含義,并了解符號,圖片的游戲規則,如前進,后退,停止,重啟。
2、要求孩子們玩耍,并集體觀察和區分游戲規則。
擴展活動:
老師還準備了一個可以放在桌子上的棋盤,但上面沒有規定。請帶孩子回家和爸爸一起畫一個棋盤,然后我們大家一起玩。
課后反思:
我的班級從4月中旬開始飼養蠶,現在蠶已經進入產卵階段。在整個過程中,幼兒參與了觀察,繁殖和豐富的生活經驗。
在今天的活動中,我首先與孩子們交談,同時觀看了PPT圖片,回顧了蠶寶寶的生活。在查看圖片時,它還豐富了許多有關蠶的知識,例如:“螞蟻蠶”,“蠶”,“睡覺”,“蠶齡”,“昆蟲”等。借助圖片,幼兒更容易理解。
在此基礎上,孩子們對蠶寶寶的生活進行了分類。給他們圖片和照片的蠶的生長階段。孩子們按順序對它們進行排序。 5組兒童以5種形式出院,長條狀和圓形。一群孩子合作并迅速完成了任務。有兩組,其中有一些小錯誤,其他組是完全正確的。從分選表可以清楚地看到,蠶蛾產生的卵→孵化的蠶→變蟑螂→轉蛾,將完成新一代的循環,這就是蠶的生活史。
最后一盤棋,最小的孩子喜歡。通過觀察,孩子可以快速理解網格上標記的含義:向前2步,向后2步,停下一次,返回起點。其中,孩子們再次豐富了養蠶知識,例如:蠶不喝水,不曬太陽。孩子們分為男孩和女孩。各個團體的代表參加了這些舉動,蝎子和女子團體的勝利。他們歡呼雀躍,男孩子輸了,他們不甘心。
幼兒對國際象棋很感興趣。我展示了一塊空白板,要求他們繪制標記,設計規則和活動。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可以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并積極參與,特別是在整理和下棋時。孩子們會更加興奮,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的觀察,思考和動手能力。在孩子們的談話和劃船游戲中,孩子們豐富和豐富了他們對蠶的認識,培養了他們對小動物的熱愛,并激發了他們對棋盤游戲的興趣。
小百科全書:蠶的英文名是``silkworm(意思是``絲蟲病),因為它是用絲綢編織的。繭是用300—900米長的金屬絲編織而成的。如今,中國的絲綢產量和出口量已占世界總量的70%以上,它已成為可以主導世界絲綢價格走勢的主要絲綢國家。
幼兒園中班教案《蠶寶寶》 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蠶寶寶變蝴蝶的過程,并養成保護身邊的小動物的好品質。
2.重點字詞的認讀:蠶、姑娘、變成、脫、舊。
活動準備:
字卡、課本。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興趣。
拿出蠶寶寶,問這是什么呀?有幾個啊?你知道蠶寶寶平時是吃什么的嗎?(桑葉)2.學習兒歌《蠶寶寶》。
教師朗誦兒歌。
告訴幼兒這一過程,蠶寶寶吃了桑葉之后會先吐絲,變成一個個白色的繭,然后蝴蝶會破繭而出,之后會灑下籽,明年的時候又會變出來了。
3.根據兒歌,讓幼兒學會觀察。
現在你們看到了蠶寶寶是這個樣子的,其實啊它每天都在變化著,你明天或是后天看看,看它會有什么樣的變化,是不是和天天老師說的一樣,我們大家一起來驗證一下。
活動反思:
在孩子們的幫助下,蠶寶寶已經養了一段日子了。孩子們看著蠶寶寶一天天地長大,只要有空就會去看看它、喂喂它,漸漸的有了一份難割舍的感情。正是這些背景與孩子的興趣成了這次活動的開展的.動機。利于在養蠶過程中的觀察與經驗的積累來幫助幼兒整體蠶的生長過程與其中的不同特征。活動中以游戲與繪畫的形式來鞏固知識點,而討論、經驗分享的方式給了孩子說的機會,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自信心。在活動蠶絲的各種用途告訴了孩子蠶并不是一味的當寵物養殖,其實它為我們人類帶來了無限的財富。
幼兒園中班教案《蠶寶寶》 4
活動目標:
1.在與蠶寶寶的零距離接觸中,感受其可愛之美。
2.在師幼互動的輕松氛圍中,建構起關于蠶的外形、習性的粗淺知識。
3.愿意接受新事物,對新事物有探究的欲望。
活動準備:
聯系好活動地點,水果一藍,小背簍人手一只,安全教育
活動過程:
一、到鄉下奶奶家作客
(激發積極性)鄉下的奶奶請我們去作客,去看看她養的蠶寶寶。
二、瞧,蠶寶寶
(自由觀察,相互交流,初步了解蠶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等)
1.你好,蠶寶寶。
(熱情招呼,初步建立感情)
2.自由觀察、交談。
(1)教師在參與觀察中獲取指導信息,向幼兒提供觀察建議,使幼兒的觀察更細致。
(2)傾聽幼兒之間的交談,適時引導幼兒對蠶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進行重點觀察和思考。
3.師幼互動
(1)問:你認識蠶寶寶了嗎?(關于蠶的外形特征等)重點:蠶的體形及特點,蠶的呼吸方式(了解氣孔),蠶的食物及排泄物等。
幼兒隨意發言,教師捕捉與重點內容有關的信息,進行更深入的引導(如:▲找找蠶的鼻子?▲沒有鼻子怎么呼吸呢?▲告訴你一個蠶的小秘密吧:蠶沒有鼻子,但它可以用身上的`小黑點——氣孔來呼吸。▲找找氣孔。)。
教師小結。
(2) 問:為什么叫它們蠶寶寶呢?(關于如何理解稱呼蠶為蠶寶寶)問:它的名字是蠶,可是我們都叫它蠶寶寶,你認為是為什么呢?
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肯定每個不同的答案(如:可愛、長得小、軟軟的等)。
(3)問:還有什么問題要問?(關于蠶的生活習性等)有可能提的問題:蠶匾,蠶網及其作用,蠶的生長等。
教師鼓勵幼兒提問,引導幼兒用較合理的語言來組織問題。
三、蠶寶寶的午餐(采摘桑葉,嘗試喂蠶)
1. 采桑葉
(1) 師:蠶寶寶肚子餓了,要吃飯了,它們的飯是什么呢?
(2) 組織幼兒至附近的桑樹地。
(3) 幼兒嘗試采摘桑葉。教師提醒幼兒從葉柄處采摘。
2.喂蠶寶寶。
(1)請奶奶介紹鋪桑葉的基本方法。
(2)幼兒自由給蠶寶寶喂桑葉。
(4) 觀察蠶寶寶吃桑葉。
四、奶奶的禮物(激發再次探索的欲望)
1.問:再過幾天,蠶寶寶會有什么變化?
(1)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小結:蠶寶寶會越長越大還是會有其他變化呢?奶奶會送幾條蠶寶寶給我們飼養,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2.將奶奶的禮物——蠶寶寶帶回幼兒園。
3.將蠶飼養在自然角,進行觀察記錄直至剝繭成棉。
幼兒園中班教案《蠶寶寶》 5
活動目標:
1.知道蠶寶寶吃的食物除桑葉外,還有生菜葉,榆葉和萵苣葉。
2.通過觀察,比較等方法,了解食物的多樣性。
3.愛護蠶寶寶,對養蠶有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養蠶的前期準備。
2.蠶寶寶圖片和食物圖片。
3.有快有慢的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從人類的食物引入,引到蠶寶寶的食物。
師:人每天都要吃東西,你們知道蠶寶寶吃什么嗎?除了桑葉,還吃什么?
2.觀看蠶寶寶和食物圖片。
通過觀看圖片了解蠶寶寶的生長過程。
(1)請一位小朋友用身體動作來表示蠶寶寶吃桑葉,移動身體。
(2)蠶寶寶換了4次新衣服,每次換衣服時吃的桑葉都是一樣嗎?
3.閱讀《蠶寶寶觀察日記》的精彩段落。
蠶寶寶觀察日記
(1)蠶的`卵只有芝麻粒那么大,小得快看不清了,即使有十粒也覺得很少。它們是灰黑色的,較圓,中間有點癟。老師告訴我們,蠶卵只要透明,就預示著新生命的降生。剛破殼出來的小蠶叫蟻蠶,又小又細又黑,甚至比螞蟻還小。
(2)哇,太好了!我的小蠶破殼而出了!有的蠶要出沒出,正在掙脫的時候很好玩,它們尾巴先出來,使勁地蹭殼,上下掙脫到頭的時候最費勁。使勁呀咽為它們頭大,所以很費勁。太好了,我的蠶終于破殼而出了。
(3)在給它們喂桑葉時,我發現它們長大了一點。頭前部有點發灰了,黑白相間,身體肉滾滾的,小爪像毛毛渣子,頭在桑葉上面一上一下吃著桑葉,很可愛。哈,太好了,我的蠶長大了!
(4)哇,我一回家還背著書包就去看蠶,它們長得好快,大了許多!蠶的頭部變白了,還鼓鼓的,渾身是肉。啊,太好了,我的蠶大了
(5)我有一條蠶長得可大啦,簡直就是“鶴立雞群”!它的身子發白,頭又黑又亮,可以到處爬著吃桑葉了。噢,我的蠶長大了,我喂的新桑葉它們一會就吃沒了,一掃而光。 啊,你知道嗎?那條大蠶有7-8毫米啦!
(6)今天,有幾條大蠶的身子發黃了,不對,準確地說是皮發黃了,尾巴分為兩叉,尾巴上白色的尖也有點發黃了,頭部后面的肉皺成一團,再后面一點還長著兩道灰黑色的小彎圖案。有兩條蠶,組在一起像一個括號,很有趣。
(7)現在我的蠶基本上都蛻完了第一次皮,大部分蠶約4厘米長了,不過也有小的,還很小,它們可能是最后一批出殼的,還沒有蛻皮。蠶蛻完皮時渾身是濕的,蛻下來的皮里也發潮。我有時碰一碰蠶頭,感覺它的頭很硬。蠶大了,身子很白,身子中間的體內能明顯看出有一條黑線,大概是“血管”吧!尾部的血管是閃動的,忽隱忽現。蠶的爪子就相當于吸盤,可以扒在物體上,可是遇到了玻璃等光滑的物體,就不行了,就失靈了。
4.了解養蠶的用處。
師:我們為什么要養蠶呢?
師:蠶絲可以做什么呢?
師總結:蠶絲可以做衣服,被子,圍巾,
幼兒園中班教案《蠶寶寶》 6
活動目標:
1、了解蠶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及變化過程以及用途。
2、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觀察閱讀活動,進一步了解蠶的生長、變化過程。
3、具有關注、愛護蠶寶寶的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蠶生長過程圖片、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主題謎語:小時侯穿黑衣,長大穿白袍,到老留下一卷絲,獻給人們做嫁衣。
提問:這是什么呀?(蠶)蠶寶寶是什么樣子的'?蠶寶寶愛吃什么?
二、通過討論、觀察和操作活動,了解蠶的生長變化過程
1、提問并出示相應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1)蠶寶寶是由什么變成的?(蠶卵)蠶卵是什么樣子的?
(2)蠶卵孵出來的幼蠶像什么?叫什么?
師小結:幼蠶很小,像螞蟻一樣,我們給它取名蟻蠶。
(3)蠶寶寶吃了很多桑葉,一天天地長大,它又有哪些變化?又變成什么樣子?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并排序提問:
(1)蠶寶寶長大要經過哪幾個階段?請小朋友們看圖想一想,再按蠶寶寶的生長過程,排一排先后順序。
(2)個別幼兒上來給圖片排序,全體幼兒觀察。
3、師小結: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剛孵出來的幼蠶,身體黑色很小,像螞蟻,叫蟻蠶。蟻蠶吃了很多桑葉,慢慢地長大,經過四次蛻皮,身體一次比一次變白、變大。最后,蠶開始吐絲作繭,在繭里,蠶再蛻一次皮,變成蛹,由蛹變成蛾,然后咬破繭爬出來,蠶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產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蠶的用途 帶領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認識桑樹和蠶寶寶。說說蠶寶寶喜歡吃什么?飼養蠶有什么用?
蠶屎可做枕芯,有藥用價值;蠶繭能抽絲紡織成絲綢,可做面料和服裝。
幼兒園中班教案《蠶寶寶》 7
【活動目標】
1.了解蠶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以及用途。
2.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進一步了解蠶的生長、變化過程。
3.愿意養蠶和關心蠶寶寶,萌發對小動物的愛。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各個生長階段的蠶寶寶圖;蠶生長過程圖片;班里飼養的蠶寶寶以及其照片;人手一片桑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最近我們班的自然角來了一些小客人,他們在我們的照顧下慢慢長大了,你們知道是誰嗎?(蠶寶寶)
蠶寶寶是什么樣子的?蠶寶寶愛吃什么?
二、通過討論、觀察,了解蠶的生長變化過程
1.提問并出示相應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1)蠶寶寶是由什么變成的?(蠶卵)蠶卵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先說一說,再出示圖片)
(2)蠶卵怎么樣能孵出蠶寶寶來?蠶卵孵出來的幼蠶像什么?叫什么?
師小結: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我們可以用棉花把蠶卵包起來曬曬太陽就能孵出蠶寶寶來了。(遷移小蝌蚪的成長)幼蠶很小,像螞蟻一樣,它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叫蟻蠶。
(3)蠶寶寶吃了很多桑葉,一天天地長大,它又有哪些變化?又變成什么樣子?(依次出示圖片讓幼兒了解蠶寶寶在各個階段的特征)
2.幼兒分批觀察班里的蠶寶寶,等待的幼兒和小伙伴說一說蠶寶寶是怎么樣慢慢變化的。
3.出示蠶寶寶的一生循環圖,幫助幼兒理順蠶寶寶的生長過程。
師小結: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剛孵出來的`幼蠶,身體黑色很小,像螞蟻,叫蟻蠶。蟻蠶吃了很多桑葉,慢慢地長大,經過四次蛻皮,身體一次比一次變白、變大。最后,蠶開始吐絲作繭,在繭里,蠶再蛻一次皮,變成蛹,由蛹變成蛾,然后咬破繭爬出來,蠶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產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桑葉以及蠶的用途
1.蠶寶寶喜歡吃什么?(桑葉)桑葉是什么樣子的?(桑葉人手一片觀察)
2.飼養蠶有什么用?
蠶屎可做枕芯,有藥用價值;蠶繭能抽絲紡織成絲綢,可做面料和服裝。
3.師:蠶對我們的用處很大,我們在飼養時,應注意些什么?
勤換桑葉,讓蠶寶寶吃飽;幫蠶寶寶清理便便,注意衛生;蠶結繭時,不要移動等。
四、聯系生活,情感遷移
1.出示我們班養的蠶寶寶照片,激發幼兒去關愛蠶寶寶的意識。
2.教師小結:希望我們小朋友能用今天學到的養蠶寶寶的方法去好好照顧我們班的蠶寶寶,每天去看看他們,喂喂他們,觀察蠶寶寶是怎么長大的。(幼兒教育)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教案《蠶寶寶》 8
活動背景:
在“春天里”的主題課程中,孩子們探索了蠶寶寶的一生,并參與了蠶寶寶的養殖全過程。并表現出對此活動的濃厚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蠶寶寶的生長過程與蠶絲的各種用途,培養幼兒做一個有愛心、細心的好孩子。
2.能通過繪畫的方式將蠶寶寶的成長過程繪畫出來。
材料準備:
1.在養蠶的過程中所積累下來的各個過程的照片。
2.蠶繭若干
3.人手一份記號筆、蠟筆、白紙
4.用蠶制作的物品照片
活動設計:
一、出示蠶繭引出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師:咦!這一個個白色的小球球怎么在這呀,我們的蠶寶寶去哪了呀?
二、引導幼兒回憶在養蠶過程中,蠶個階段的形態與特征。(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各階段的照片)
卵——幼蟲——蛹——成蟲(蛾)
三、討論、經驗分享、教師補充——蠶的用處。(用蠶制作的物品照片)
四、游戲:
我是可愛的蠶寶寶。
幼兒用肢體動作大膽地表現蠶各生長過程中的'形態。
五、活動延伸:
繪畫活動——蠶寶寶的一生
在孩子們的幫助下,蠶寶寶已經養了一段日子了。孩子們看著蠶寶寶一天天地長大,只要有空就會去看看它、喂喂它,漸漸的有了一份難割舍的感情。正是這些背景與孩子的興趣成了這次活動的開展的動機。利于在養蠶過程中的觀察與經驗的積累來幫助幼兒整體蠶的生長過程與其中的不同特征。活動中以游戲與繪畫的形式來鞏固知識點,而討論、經驗分享的方式給了孩子說的機會,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自信心。在活動蠶絲的各種用途告訴了孩子蠶并不是一味的當寵物養殖,其實它為我們人類帶來了無限的財富。
幼兒園中班教案《蠶寶寶》 9
活動目標
1、利用布袋探索與動物相關的多種玩法,體驗創造性玩袋的樂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通過游戲“蠶寶寶長大了”,了解蠶——蛾的演變過程,發展幼兒肢體的柔韌性、靈活性、協調性。
3、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布袋若干、自制桑葉若干 、鈴鼓一個、錄音機、磁帶。
2、知識準備:幼兒了解“蠶吃桑葉——蠶吐絲——蠶結繭——蠶變飛蛾”的過程。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聽音樂,練習身體的基本動作。
2、介紹活動材料,激發活動的興趣。
二、探索活動
1、幼兒自由探索布袋的多種玩法,體驗創造性玩袋的.樂趣。
2、在教師是指導下,相互交流示范各自利用布袋的玩法。
(1)單人用布袋模仿小動物。
(2)兩人、三人、多人合作用布袋模仿小動物。
3、對幼兒的表現做積極的評價。
4、師幼共同回憶蠶的生長過程,稍做休息。
三、游戲《蠶寶寶長大了》
1、蠶吃桑葉——利用桑葉的不同位置,調節幼兒的活動量,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吃較遠的桑葉。
2、蠶吐絲——幼兒慢慢將身體收縮,鉆入布袋中,可反復多次。
3、蠶結繭——幼兒將身體完全鉆入布袋中,縮成一團,練習團身滾動。
4、蠶變飛蛾——幼兒模仿飛蛾的動作,四散跑。
四、放松活動隨音樂做“蠶蛾飛”放松身體。
活動結束
將布袋放在活動區內,供幼兒進一步探索練習。
幼兒園中班教案《蠶寶寶》 10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
2.在活動中幼兒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每位幼兒一份表格、每位幼兒一支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我這兒有一張表格,表格上面畫的圖案都是你們所想到的有蠶寶寶的地方,你們來看看有哪些地方呢?
師:那我們一會兒到這些地方去找一找,看看這些地方到底能不能找到蠶寶寶。
幼兒聽教師介紹上次課所提出的幾個地方,有圖案表示。
二、討論活動
師:我們一會兒將到這些地方去找,找到的我們要用符號來表示,那你們現在自己想一想你想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
幼兒自己思考并說出自己用什么符號來表示“有”和“沒有”。
三、實踐活動
師:那現在我們就一起到后花園去找,你們用你們自己的符號來表示,找到或沒有找到都要做好記錄。
幼兒同教師一同按照圖上的地方去找,幼兒自主尋找并做好記錄。
幼兒將自己所找的結果講給朋友和老師聽。沒有找到的`地方幼兒帶回家在家長的陪同下繼續尋找。
活動反思:
幼兒能通過自己尋找的過程得出了結果,并能用自己的符號來表示。幼兒感受到完成任務的喜悅;在活動中幼兒能獨立操作、探索,并能思考和表達,從中有所發現,獲得成功,感受到愉悅的情緒,增強自信心。
不足的是在符號的表示上除了教師“有”和“沒有”這兩種符號外,在出現幼兒自己創設的符號時,教師沒有很好地鼓勵和幫助他們用自創符號做記錄。
【幼兒園中班教案《蠶寶寶》】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教案《蠶寶寶》(通用15篇)08-01
幼兒園蠶寶寶教案06-26
【薦】幼兒園蠶寶寶教案06-26
幼兒園蠶寶寶教案15篇03-02
幼兒園蠶寶寶教案(15篇)03-02
幼兒園蠶寶寶教案(精選15篇)03-02
幼兒園蠶寶寶教案精選15篇03-02
幼兒園蠶寶寶教案(通用10篇)04-12
幼兒園蠶寶寶教案合集15篇03-02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我學蠶寶寶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