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奶牛》(通用12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奶牛》,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奶牛》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讓幼兒知道牛的種類很多,奶牛是其中之一。
2、通過觀察了解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以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動物。
3、讓幼兒知道東北塘是養牛最多的地方,被稱為“奶牛之鄉”。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參觀奶牛場(事先與牛場聯系好),汽車。
2、牛奶若干、奶制品。
活動過程:
一、 參觀前的談話。
“小朋友,現在我們要去參觀一個地方,小朋友們排好隊伍,聽老師的指揮,上汽車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推擠,注意交通安全知道嗎?
二、 了解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到了,這是什么地方?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呢?你們看見了什么動物?(奶牛)
這些牛是什么樣子的?(鼓勵幼兒自由談論)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牛的外形特征。
“你們知道牛喜歡吃什么嗎?”引導幼兒觀察飼養員喂食。
三、 引導幼兒看牛產奶(飼養員用吸奶器吸奶)。
“我們小朋友吃的牛奶從哪里來的呢?”引導幼兒看產奶。
四、 幼兒排隊,回幼兒園的談話,了解牛與人們的生活關系。
“牛對人們有什么作用?”(奶可以吃,奶可以做成奶制品:奶粉、奶糕、奶片、奶茶....牛的肉可以吃,牛的皮可以做皮衣、皮帶、皮鞋、皮包等等,他的糞便是最好的肥料)
正因為牛有這么大的用途它的全身都是寶,所以人們要養奶牛,我們東北塘是養牛最多的地方,被成為“奶牛之鄉”。
五、 教育幼兒愛護動物
正因為有了這么多的奶牛產奶,使我們人們能吃到新鮮的牛奶,牛奶營養好,很甜美。那么我們也要讓牛生活的更好,給它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為我們人類服務。
活動反思:
幼兒帶著興奮又好奇的心理來到奶牛場,通過觀察和聽飼養員的介紹,使幼兒對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知道牛是人們喂養的動物,它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生活中少不了它,并激發了幼兒愛牛的情感。活動過程中,幼兒探索欲強,人人給牛喂草,看牛吃食物的樣子、睡覺的樣子、有的幼兒還模仿牛的叫聲。整個活動幼兒興奮不已,收獲非淺。
小百科:奶牛是乳用品種的黃牛,經過高度選育繁殖的優良品種,我國的奶牛主要以黑白花奶牛為主,從1980年山東省畜牧局牛羊養殖基地開始引進此品種,此品種適應性強、分布范圍廣、產奶量高、耐粗飼。黑白花奶牛也叫中國荷斯坦奶牛,中國荷斯坦奶牛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其育種過程非常復雜。總之,它是由純種荷蘭牛與本地母牛的高代雜交種,經長期選育而成。
幼兒園大班教案:《奶牛》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簡單的圖形畫出不同形態的可愛的奶牛。
2、大膽想象奶牛的快樂生活,添上相關的周圍背景,使畫面飽滿、豐富。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4、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奶牛場圖片一幅、幼兒8K畫紙、記號筆、油畫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奶牛長得什么樣?它在哪里生活?
2、我們天天都喝牛奶,讓我們一起感謝奶牛吧:“你吃青草,我喝奶,謝謝你花奶牛”。
二、觀察圖片,了解奶牛。
出示“奶牛場”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奶牛的形態特征,了解奶牛的生活習性,以及擠奶、工廠加工牛奶知識等。
三、怎么畫奶牛。
1、奶牛真可愛,那怎么畫呢?(教師請個別幼兒到黑板上畫奶牛,并向大家講述自己的畫法。)
2、教師小結幼兒畫奶牛的方法,編成兒歌:扁扁圓圓大鼻子,鼻子上面大拱門,拱門中間左右開,兩個小門變臉頰畫上圓圓大眼睛。頭上兩個彎彎角,牛角下邊裝耳朵,大大方形是身體,身體下邊有四腿,后腿牛奶擠一擠,喝上幾口好營養。不忘添上細尾巴,趕走煩人小蟲子。
3、奶牛身體是什么顏色?奶牛生活在什么地方?可以在它周圍添畫點什么?
四、奶牛的快樂生活
1、鼓勵幼兒把奶牛畫大,畫出大小和形態不同的奶牛,大膽想象奶牛快樂生活的情景。
2、引導幼兒添畫相關場景,使畫面飽滿、豐富。
五、我的可愛奶牛故事
1、相互欣賞作品,將自己的畫編成故事講給同伴聽。
2、將作品布置在畫廊,幼兒命名主題:快樂的奶牛
活動反思:
1、充分發揮圖片認知作用。通過圖片可以讓幼兒清楚了解奶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用途。我讓幼兒對圖片進行充分的觀察和講述,先對奶牛的一切有個深刻的印象。
2、充分激發幼兒的想象。圖片的出示容易局限幼兒的繪畫思維,我在幼兒繪畫之前,圖片認知之后,充分激發幼兒的大膽想象,給予多方面的畫圖內容啟示,如親親奶牛一家、散步的奶牛、游戲中的奶牛等等。
3、充分肯定幼兒的創作表現。我不做示范,讓幼兒根據對圖片上奶牛特征的認知,和老師一起總結出畫奶牛的基本方法,然后再放手讓他們大膽作畫。繪畫中我只要發現一點點與大家不同的特好的畫面或畫法,就及時拿起作品啟發大家學學或者也可以創作出與眾不同的更棒的作品。在老師的不斷肯定激勵下,孩子們會更膽大去創作,較好的作品效果也就出來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奶牛》 篇3
一、活動設計:
學校準備讓我們到奶牛場參觀,對大班的孩子來說,參觀什么?了解什么?主題是什么?如何分解主題?一周來一直困惑著我。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通過了解奶牛的生活習性,了解飼養奶牛應該注意的事項,了解奶牛的經濟效益,了解奶牛場的投資以及國家對奶牛場的輔助措施四個方面,使孩子對奶牛場進行全面的了解。進而引導幼兒感受到奶牛場的發展,會帶動乳業、包裝業、運輸業等的發展,它可以給下崗工人創造再就業的機會,這一切更會促使丹陽經濟的發展,我們應當為自己是丹陽人兒感到自豪,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感情。以上就是我在設計這一活動時的思路與想法。
二、 活動目標:
1.培養學生愛護動物的情感。
2.培養學生知家鄉愛家鄉的感情。
3.深刻了解環境的重要性,樹立環保意識。
4.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意識,學會主動與人交流。
5.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6.初步了解有關奶牛的生活習性方面的有關知識。
三、活動時間:20xx年11月15日
四、活動過程:
1. 了解奶牛的生活習性。
2. 了解飼養奶牛應該注意的事項。(吃、住、環境)
3. 了解奶牛的經濟效益。
4. 奶擠出后怎樣變成牛奶。
5. 牛糞的妙用。
五、活動后交流經驗。
六、整理資料,畫出參觀日記。
訪信息:
奶牛一天產奶量:多的70斤,少的50斤。
奶牛一天產奶價:多的100元,少的70元。(每斤鮮奶價1.4元)
幼兒園大班教案:《奶牛》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奶牛的特征以及牛奶對人們的益處;
2、在情景化的活動中,自然萌發感謝奶牛的情感。
3、使幼兒對探索奶牛感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幼兒活動前已積累有關牛奶的經驗,并自帶兩種奶制品;
2、幼兒情景表演準備,錄像準備,“奶牛媽媽”角色準備;
3、歌曲《小奶牛》磁帶、錄音機準備。
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引出課題;
1、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幼兒情景表演“蒙牛酸酸乳”廣告片)
2、“酸酸甜甜”的是什么?你們還喝過什么牛奶?
3、討論:這些牛奶是從哪里來的呢?
(二)觀看錄像,走近奶牛;
1、觀看第一遍錄像,提問:
(1)奶牛長得什么樣?(引導幼兒了解奶牛身上的花紋以及碩大的乳房等主要特征)
(2)你還看到了什么?(知道奶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奶。)
2、觀看第二遍錄像,提問:
(1)牛奶是從哪里來的?(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表達。)
(2)你想對奶牛說什么?(激發幼兒自然萌發對奶牛的謝意)
3、討論:草、奶牛與人之間有什么關系?(教育幼兒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三)交流討論,好吃的牛奶;
1、今天,小朋友們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奶制品,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幼兒個別介紹自己帶來的奶制品。)。
2、集體互相交流自帶奶制品的種類、包裝、味道等。
小結:奶制品種類多、包裝精美、味道好,它們中都含有牛奶的成分,小朋友們都很愛吃。(再次激發幼兒對奶牛的感謝之情。)
(四)歡快體驗,親親“奶牛媽媽”;
1、“哞,小朋友們好,你們認識我嗎?”(與小朋友親切交流)
2、“你們為什么每天都要喝奶?牛奶對人們有什么好處呢?”(幼兒與奶牛媽媽交流牛奶對人們的益處。)
小結:牛奶中含有對人身體有益的蛋白質、各種維生素以及豐富的鈣質,它幾乎含有所有的營養物質,吃酸奶還有助于消化,提高免疫力。
3、多吃奶長得高、身體棒,我們應該感謝誰呀?(幼兒謝謝奶牛,與“奶牛媽媽”親切擁抱。)
4、歌表演《小奶牛》,表達對奶牛的熱愛之情。
(五)延伸活動,共享美味。
師幼共同品嘗好吃的奶制品,表達對奶牛的謝意。
活動重點:了解奶牛和奶制品的特點。
活動難點:知道為什么要感謝奶牛,自然萌發對奶牛的謝意。
活動反思:
《感謝奶牛》這個活動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作為幼兒探索的對象。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通過活動前的自主搜集資料、積累有關經驗;活動中的交流討論、相互學習,以及活動后的經驗拓展和提升,較好地體現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以及與環境的互動,整個活動也體現了幼兒自主構建的全過程。活動進行得比較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運用了“蒙牛酸酸奶”和“奶牛媽媽”的動漫形象與孩子們進行互動。活動中氣氛活躍,濃厚的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活動中還運用了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對離日常生活較遠的奶牛產生直觀、感性的認識,較好的突破了重難點的教學。幼兒在情景化的活動中對奶牛的特征以及牛奶的來源、種類、味道、作用等進行主動地探索和交流,解決了一個又一個被情景引發出來的為什么,激發了幼兒熱愛和感謝奶牛的情感!
其次,整個活動較好地實現了情感教育內容,情感教育伴隨著活動的各個環節潛移默化地進行。當孩子們知道奶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奶,一頭奶牛一天能產三十斤奶,夠一個小朋友喝兩個月;看到超市里各種各樣的牛奶制品琳瑯滿目;了解到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和幾乎所有的營養物質時,他們都由衷地發出“哇——”和“嘖嘖——”的贊嘆聲,自然而然地萌生了對奶牛的謝意。當“奶牛媽媽”出現時,孩子們的擁抱和親吻將這種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活動氣氛也達到了高潮!活動最后,大家互相打開奶制品包裝袋,分享自帶奶制品,互助、合作和分享的良好社會品質也得到了培養。
此外,在活動中還注重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和引導幼兒暢所欲言,允許孩子自由表達。有關經驗的積累、豐富的材料準備、寬松的活動氛圍,讓孩子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整個活動尊重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科學、社會、健康、藝術等領域內容互相滲透,寓教育于輕松愉悅之中。幼兒在豐富自身生活經驗的同時,進一步認識到了動、植物與人類的關系,激發了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也提高了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例如在交流討論的環節時,座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交流面,材料的擺放也給幼兒的互動帶來不便,在今后的活動中還應注意細節部分的考慮,為幼兒的學習提供合理的活動空間。
幼兒園大班教案:《奶牛》 篇5
活動目標
1、用流暢的線條表現奶牛的基本形態。
2、為奶牛添畫適當的背景。
環境創設
范例。
重點與難點
用流暢的線條表現奶牛的形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每天喝的牛奶是從哪里來的?
奶牛長得怎么樣呢?
二、欣賞范例,學畫奶牛
1、看這幅奶牛的畫,你覺得應該先畫奶牛的什么部位?(頭部),它的頭接近于什么形狀?(有點像長方形,不過邊角比較圓滑)再畫奶牛的角、耳朵、眼睛、鼻子。再畫奶牛的身體,最后畫奶牛四肢及尾巴。
三、涂色
奶牛身體是什么顏色的?(白色的底,黑色的斑點)
頭部呢?(粉色的耳朵和咖啡色的角)
四、添畫
奶牛生活在什么地方?我們可以在它周圍添畫點什么呢?(藍天、白云、草地等)
五、幼兒繪畫,老師指導。
提醒幼兒要把奶牛畫得大,撐滿整個畫面。
六、分享評價
比一比誰的奶牛最漂亮?
幼兒園大班教案:《奶牛》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作品,了解主人公關懷動物,重視它們生命情感需求的善良感情。多角度體會小說主題。
2.復述故事,體會小說構思的精巧,了解懸念手法的作用。
3.學習小說的描寫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寫與小說情節和主題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1.小說主題的多角度分析。
2.小說的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的把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認識作者
1. 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先念5遍“奶牛”,再念5遍“牛奶”,問:奶牛吃什么呀?(輕松氣氛)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和奶牛有關,它是丹麥小說家、詩人約翰尼斯﹒延森的一篇小說——《安恩和奶牛》。
2.首先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小說的作者。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作者介紹:
這篇課文選自《希默蘭的故事》,作者:約翰尼斯延森:丹麥小說家、詩人。194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漫長的旅途》。本文選自作者的《希默蘭的故事》,這部故事集的出現一掃當時流行的無病呻吟、追求華麗詞藻的時尚,為丹麥文壇輸入一股清新的陽剛之氣。
3.關于小說:三要素描寫人物的方法
二、檢查預習,讀準字音
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看誰讀的準確。個別強調。
三、快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簡要概括故事內容。注意說清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相當于記敘文的起因、經過、結果)(生思考,并在“隨堂練習”上寫作)
一天,老婦人安恩牽著一頭奶牛到集市上去,因為這頭奶牛實在太好,問津者不少,最后連屠夫也對它有興趣,但是老婦人卻拒不出售。最后,人們氣憤起來,老婦人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來賣牛的,而是因為那頭奶牛太孤獨,她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讓它跟同類相聚散心。
(時間——一天,有地點——集市上,有人物——安恩。關鍵有開端(老婦人安恩牽著一頭奶牛到集市上去)——發展(因為這頭奶牛實在太好,問津者不少,最后連屠夫也對它有興趣,但是老婦人卻拒不出售)——高潮(老婦人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來賣牛的,而是因為那頭奶牛太孤獨,她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讓它跟同類相聚散心),這篇小說的高潮就是結局。)
集市本來就是做買賣的地方,牽著奶牛來到集市,面對很多問津者卻堅決不肯賣奶牛,看來安恩是個很特別的老太太,知道了故事梗概,我們就一起走近小說的主人公——安恩,看看她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四、初識安恩
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小節,語速要慢,要平靜一些、舒緩一些。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第1小節談談安恩給你的最初印象。
示例:從“”這句描寫中,我看到安恩是一個的人。
(例)從“然而她卻站在那里曬著太陽,打著她的毛襪。哦,真是旁若無人,安閑得很”這句神態、動作描寫可以知道她是一個安靜從容的人。沉靜安詳(心若止水)
又:“她身上穿著樣式老掉牙的舊衣服,可是很干凈;一條手染的藍裙,還帶著鄉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兒。”這是一段衣著外貌描寫,寫出了安恩老人是個樸素的老人。還能看出——(不富裕、自食其力、過得有尊嚴)是個歷經滄桑的老人,是個有愛心的老人。
——安恩年紀老邁,飽經滄桑,生活不富裕而十分儉樸。但她在意生活細節,是一位勤勞而有做人尊嚴的老人。
又:她牽著那頭孤獨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邊。
——聯系后文,就可以明白她“悄悄地站在一邊”大概不是出于“太靦腆羞怯”,更不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只是不想打擾別人罷了。這一舉動闡釋著她的善良。
又:她那瘦骨嶙峋的雙手拿著毛線針飛快地翩然起舞。
——干活時動作嫻熟與優美,見出她雖已不年輕,但依舊勤勞能干。
又:“周圍一片嘈雜喧鬧:馬市上馬兒嘶鳴,海灘上漁船卸貨的在吆喝,馬戲班鼓聲咚咚,小丑們招搖地高聲喊叫”,這是環境描寫,用這種“鬧”,反襯安恩的“靜”。
五、走近安恩
思考:
1.這樣一位認真生活又會享受生活老太太,她的奶牛養得好不好?好,文章哪里可以看出來?
第2小節中對奶牛的描寫。 3到19小節中很多人都來問奶牛的價錢,甚至出大價錢要買奶牛。
2.那么安恩為什么還是堅決不賣奶牛呢?文章哪里給了我們答案?
最后一小節。讀安恩的話卒章顯志,揭示主題。
3.我們知道安恩是獨自來集市的,可是文章最后用了三個“我們”,你們說說這是為什么?
她已經把自己和那頭奶牛視為同等的生命,奶牛是她的朋友、伙伴、親人。她關注奶牛的物質世界,也關注奶牛的精神需求。
安恩不賣奶牛有她的道理。可是集市上很多人想買這頭“結實健壯”的奶牛也很符合常理,下面我們一起來讀3—19小節,思考:
1.先后有幾撥人要買奶牛?哪幾撥?這幾撥人的出場順序能倒一倒嗎?為什么?
有四撥。分別是,錙銖必較的人——身穿血跡斑駁的罩衫的屠夫——死乞白賴的人——來過一次又出大價錢的人。
不能顛倒,這四撥人一撥比一撥難對付。是根據情節發展的深入而設定的順序。
2.通過安恩的回答(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等細節),你對安恩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對奶牛十分愛憐,對人非常善良。
(小組合作交流,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說說對安恩這個人物有哪些新的認識。)
示例:從“老太婆安恩愛憐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視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轉過臉去往遠處張望,仿佛發現了什么使她感到興趣的東西。”這句中動作細節可以看出安恩是個十分憐愛奶牛的善良的人。
又:老太婆安恩愛憐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視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轉過臉去往遠處張望,仿佛發現了什么使她感到興趣的東西。
——“愛憐地瞅”表現出對奶牛的愛惜,“不屑地斜視”則明確表現出對屠夫粗魯動作的厭惡,刻畫其善良、慈愛與樸實。
又:“不!”堅定不移地拒絕“那誘惑力簡直令人難以抗拒”的“大價錢”時毫不猶豫。“這頭牲口是不賣的。”再度堅持。“這頭奶牛太孤單了,”她終于吐露了真情,“……至少可以讓它跟同類聚聚,散散心……‘對不起,我很抱歉’。……謝謝你。”
——安恩帶奶牛來集市的目的就是讓它到集市上散心,親近一下自己的同類。至此,前面所有的“不”都有了答案。這樸素之極的理由表達了她對奶牛的慈愛之心,也盡顯她的淳樸和善良。她那窘迫下真誠的歉意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淳樸善良。
六、評價安恩多角度分析主題
1.當我們初識和走進安恩后現在來用一段話評價一下安恩。
安恩勤儉、淳樸、善良、熱愛生活、富有愛心,她把奶牛當做自己平等的同類、老朋友、親人一樣理解、尊重,關懷奶牛的精神世界,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極致,展現出高貴的人性之美。
2.從安恩和奶牛身上,我們能讀出點什么?你認為這篇小說的作者想告訴讀者什么?
我們可讀出一種對生活的態度,一種淡泊與坦然的生活態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孤獨是痛苦的。能夠讀懂孤獨,理解孤獨,解除孤獨,這樣的主人是偉大的。難道只有我們人會感到孤單寂寞嗎?奶牛也會的。能夠把動物當作人來看待,也算是愛心無限了。我們對待動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質性的一面,同時也應該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和動物的和諧。人和動物都和諧了,那人與人之間呢?
作家想告訴人們:人與動物也會有真摯的感情,人應當像尊重同類一樣尊重動物,愛護它們,理解它們,重視它們的情感需求。人類對于動物不僅應有物質上的關懷,還應有精神的憐憫。
3.作者為什么不安排安恩早些解釋不出售奶牛的原因呢?充滿矛盾設置懸念構思精巧
4.“親近文學,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文明人增長知識、提高修養、豐富情感的極為重要的途徑。”
你能結合《安恩和奶牛》談談你在這些方面的收獲嗎?
同學們,讓我們走進文學的大門,去享用精神的“美味佳肴”,用來補充心靈的營養,豐富你的情感,滋潤你的人生。
七、小結課文這篇小說非常精彩也非常動人
本節課我們知道了小說的情節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本課的情節極具有懸念,直到結尾才讓人豁然大悟:設置懸念,激發閱讀興趣。我們還初步知道了小說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刻畫細節: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等細節。我們還懂得了人類對待動物不能只給他們物質上的給予,也應該給他們精神上的關懷。
安恩給了我們很多的啟迪,但是我們身邊卻經常發生一些讓我們震驚的事情!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一句話提醒了我們:“對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的考驗,在于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動物。”
多年前我看過一本畫冊,是一位叫tippi的法國小女孩和她的野生動物朋友的照片,每個畫面都深深震動我的心靈,它們讓我感受到了什么叫人和動物的真正和諧,我選了其中的幾幅和大家一起分享:
是的,Animalisn’tfood,it’sfriend.——動物不是食物,而是我們的朋友。尊重動物,就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我們自己。讓我們行動起來,用我們的雙手給予動物們更好的生活環境,用我們的愛心為動物朋友們送去更多的精神關懷。這個世界會因此更加和諧美好。
八、布置作業
小說最后安恩對自己不賣牛作出解釋后,集市上的人有怎樣的反應?請續寫一個結尾。(寫“筆記本”上)
幼兒園大班教案:《奶牛》 篇7
【活動目標】
1、借助故事中神奇的想象,了解一些蔬菜的顏色特征。
2、能根據故事的情節線索進行大膽仿編,自主表達。
【活動準備】
四頭奶牛(身上有變化過程),蔬菜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它們是誰?(奶牛)有幾頭奶牛?(4頭)現在我們到了奶牛場,我是這里的擠奶師,擠奶師是干什么的?(擠奶)是啊!香香的牛奶就是我從奶牛身上擠出來的。
2、我的這四頭奶牛可喜歡吃蔬菜了,而且他們都有神奇的本領呢,神奇在哪兒呢?
二、猜猜講講形式感受神奇的奶牛:
(一)以第一頭奶牛了解神奇在哪?
1、小白兔喂奶牛吃了?(胡蘿卜)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出示后兩幅圖)看看這兩幅圖,想想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自由講述)
2、原來小白兔喂奶牛吃了黃黃的胡蘿卜,就擠出黃黃的牛奶,小白兔喝了變成了一只小黃兔,現在你們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嗎?小白兔怎么變小黃兔的?(幼兒)原來神奇在這兒,小動物喂奶牛吃了什么顏色的蔬菜,奶牛就擠出了什么顏色的牛奶,小動物喝了就變成了什么顏色,真神奇呀!
(二)猜猜講講其他奶牛的變化。
1、真的'是這樣嗎?森林里的小花鹿、灰狐貍、小黑貓(出示)聽說了這件事,也想來試一試,結果會怎么樣呢?他們變了沒有(出示變化后的動物)
(1)小黑貓變成了什么樣?誰想上來看看?(幼打開)變成了?(小綠貓)
(2)這只灰狐貍會不會變呢?(幼打開)變成了?(紅狐貍)
(3)那小花鹿變了嗎?(師打開)一起說說看(小紫鹿)
2、他們是怎么變的?
(1)牛奶——吃了什么蔬菜會擠出綠色的牛奶?(猜測相關蔬菜)——出示驗證:如綠綠的青菜
(2)灰狐貍喝了什么顏色的牛奶變成了紅狐貍?(紅紅的牛奶),奶牛怎么會擠出紅紅的牛奶,可能吃了?(猜測紅色蔬菜)——(驗證:紅紅的西紅柿)
(3)看到小紫鹿,你想到了什么顏色的牛奶和蔬菜(紫紫的)——出示紫紫的牛奶是因為奶牛吃了紫紫的什么蔬菜呢?(猜測)——揭示
三、欣賞故事:彩色牛奶。
1、這么多神奇的事情就發生在“彩色牛奶”的故事里,我們一起聽一聽,也可以跟我一起說說。
2、欣賞故事。
四、編編神奇的故事。
1、你們想不想喂奶牛吃蔬菜,編編有趣的故事?(出示蔬菜圖)這么多五顏六色的蔬菜你們認識嗎?
2、個別幼兒說說:如紅紅的西紅柿等,并及時給他:紅紅的西紅柿給你。
3、認識個別不熟悉的蔬菜:如紫甘藍:紫紫的紫甘藍。
4、幼兒挑選蔬菜:看看你拿了什么蔬菜?和爸爸媽媽編個神奇的故事吧。
5、幼兒自由編故事。
6、交流:誰愿意來喂喂奶牛。
你拿了什么蔬菜?(綠綠的菠菜)綠綠的菠菜喂給哪頭奶牛吃(貼上)。
【活動結束】
還有許多小動物也想到這兒來看看這些神奇的奶牛,讓自己也變一變,以后等其他的小動物來了,我們再來編一編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奶牛》 篇8
【設計意圖】
新《綱要》在藝術領域中指出讓幼兒“能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本次音樂活動《奶牛和小老鼠》選取了海頓的第九十四交響曲的第二樂章的第一主題《驚愕》。它的節奏單純,速度平穩,有明顯的行進感,由小提琴輕柔地奏出,第二次反復時聲音更輕,兩段音樂有較明顯的強弱變化與力度變化,最后一個強有力的和弦發出爆發性的聲音使聽眾愕然,適合小班幼兒欣賞。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和學習特點,結合最近主題,我設計了音樂欣賞活動《奶牛和小老鼠》,在活動中通過故事情節、圖譜、肢體節奏、樂器演奏和游戲等形式幫助幼兒理解重音的出現和音樂的強度與力度的變化,鼓勵孩子用身體動作的幅度力度的變化來表現樂曲力度的變化,從而不斷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活動目標】
1、感受弱力度音樂造成的神秘感和突然出現的強力度和弦造成的驚奇感,學習把握音樂的節奏,用身體動作、敲打樂器的幅度和力度變化來表現音樂的力度變化。
2、初步學習看指揮按節奏演奏,學習分組演奏,“輕輕奏”時仍可聽到聲音,“重重奏”時不發出難聽的聲音。
3、樂意玩音樂游戲,體驗活動的快樂。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5、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玩過打擊樂活動經驗
2、物質準備:《驚愕交響曲》片段、圖譜、愛心魔力棒、獅子出場音樂、輕快活潑的音樂、自制樂器(裝有黃豆的口香糖瓶子人手兩個)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感受重音表現的音樂特色
1、第一次欣賞音樂,感受重音出現的驚奇感。
(1)情境語:奶牛和小老鼠是一對好朋友,它們最喜歡在一起打鼓啦。聽!
(幼兒傾聽,師用手偶演示)
(2)師:“哎喲!剛才我們都被(嚇了一跳),連奶牛和小老鼠也嚇得躲了起來。心里有點(害怕)!曲子最后一個音聲音很(大)很(重)。這個重音寶寶藏得可好了,我們一起來把它找一找吧!”
2、第二次欣賞音樂,學習用簡單的身體動作隨音樂有節奏表演,啟發幼兒大膽想象,講出平時在生活中聽到的類似曲子中“驚愕”的現象。
(1)師:“重音寶寶原來藏在曲子的最(后面),把我們突然嚇了一跳。你覺得會是誰來了?(幼兒自由猜想)出示大獅子圖片,師:“你們說的都有可能,看!原來是森林之王大獅子來啦!”
(2)師:“請你想一想,你平時聽到什么聲音,也會把你突然嚇一跳?”
(3)教師小結:兇猛動物的吼叫聲、天空中的打雷閃電聲、鞭炮聲都會把我們突然下一跳,但我們是堅強勇敢的孩子,不害怕。
二、結合圖譜,感受樂曲表現的強弱變化
1、學習用身體動作幅度和力度變化來表現音樂的變化。
(1)師:“今天天氣真好,奶牛和小老鼠又在一起打鼓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教師指圖,幼兒欣賞,感受曲子強弱變化。
回憶交流:故事里誰先打了鼓?(奶牛)奶牛打鼓的聲音比小老鼠要(大、重);奶牛打鼓結束了誰接著打鼓?(小老鼠)它打鼓的聲音怎么樣?(小、輕)。重音寶寶原來是誰來了的聲音?(大獅子)
(2)啟發幼兒用肢體動作(打鼓)來感受曲子強弱,第二遍時加入聲勢“咚咚”
師:“我們也來學學老牛和小老鼠打鼓吧!小鼓棒準備好!”
師:“如果你在打鼓時發出好聽的咚咚的鼓聲就更能干了!”
2、學習看指揮用樂器演奏,通過幅度和力度變化來表現音樂的變化。
師:“瞧!我們的打鼓聲把瓶子寶寶給邀請來啦!”
第一遍時完整演奏,第二遍時分組演奏。
師:“瓶寶寶玩累了,讓它在椅子下面休息一下吧!”
三、結合故事,在游戲中感受音樂特色
1、師哼唱,幼兒分角色一拍一下向前走學老牛和小老鼠打鼓。
師:“告訴小朋友一個好消息!森林音樂會就快要開始啦,小朋友,我們一起跟著奶牛和小老鼠去表演打鼓的節目吧!誰愿意學奶牛打鼓?請你站在這邊。”
2、隨音樂完整玩游戲
師:“表演真精彩,現在動物音樂會正式開始啦!讓我們面向客人老師”
“看!誰來了?”(教師彈奏大獅子出場音樂)配班老師扮演大獅子,幼兒蹲下或跑下座位以示保護自己。
3、教師彈奏輕松歡快的曲子,幼兒跳舞歡慶,結束活動。
師:“大獅子走了,奶牛、小老鼠我們出來跳一跳、玩一玩吧!
教學反思
《小老鼠上燈臺》是一首比較老的歌曲,但是歌曲詼諧幽默,深得孩子們的喜愛,有很多家長在家教孩子唱的也是這首歌。我在教學的時候,也有個別孩子已經會唱了這首歌曲。
活動時,我先出示手偶小老鼠,讓孩子在《小老鼠上燈臺》的音樂聲中,和小老鼠一起鍛煉,活動活動身體,激發幼兒的情趣,讓幼兒投入到活動中。接著我根據歌詞內容,用手偶講述故事,我邊操作,幼兒邊學習,孩子的興趣一下就提高了。在學唱時,我除了讓幼兒完整欣賞以外,還和孩子們分段欣賞了歌曲。幼兒說出哪句,大家就一起學唱哪句,在這個過程中,我針對歌曲的難易、孩子的掌握程度,有針對性的練習歌曲。游戲是小班孩子的最愛,這個活動中自然也少不了。在游戲《貓和老鼠》中,配班的俞老師做貓,小朋友做小老鼠,孩子的興趣一下就提高了,有個別孩子還被大貓的出現給嚇哭了呢!在游戲中大家都比較關注的是貓什么時候出現,而不是歌曲本身。我想,小班孩子要求他們邊唱邊游戲還是有些困難的,因為孩子的注意點不是在歌曲的演唱上,而是擔心自己會不會被貓給抓住,真的是很天真。
歌曲可以通過具體的音樂形象來表現、恰當地根據歌曲的內容創設生動具體的情景,使幼兒通過想象、聯想來理解歌曲,使教學活動情趣盎然,生動活潑。音樂活動中讓幼兒身臨其境,增強了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自然地將自己角色化,與角色融在一起。
活動雖然結束,但留給我的思考依然很多,需要在今后的活動中不斷的磨練,不斷的思考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幼兒園大班教案:《奶牛》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及作品。
2、通讀全文,梳理小說的情節,把握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能夠復述故事。
3、通過課文品讀,初步了解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鑒賞小說的人物形象,能說出安恩的性格特點。
4、通過評讀探討,能體會小說巧妙的情節構思,說出其對于塑造人物表現中心的作用。學習運用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5、通過閱讀作品,了解主人公安恩關愛動物,重視它們生命情感需求的善良感情。多角度體會小說主題。
教學重點:
1、學習文章巧設懸念的寫法及作用。
2、學習人物描寫的多種方法,了解外貌描寫與小說情節和主題的關系。
教學難點:
1、理解安恩對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其勤勞淳樸、善良慈愛的性格特點。把握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
2、多角度分析小說的主題,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教學方法:
“四讀”導學,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師引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課前預習課文,處理生字詞,標注自然段序號。預習指導檢測:
A.給加點的字注音:
褶(zhě) 撂(liào) 木屐(jà) 窘迫(jiǒng) 臀(tún) 茸(róng)
锃(zng)亮 瘦骨嶙峋(lín)(xún)翕(xī)動 躊躇(chóu)(chú)
反芻(chú) 瑕疵(xiá)(cī) 找茬(chá) 羞怯(qi) 刨根究底(páo)
粗糲(lì) 錙銖(zī)(zhū)必較 靦腆(miǎn)(tiǎn)
B.詞語解釋:
1.靦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2.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
3.旁若無人:好象旁邊沒有人,形容態度自然或高傲。
4.熙來攘往:同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5.錙銖必較:對很少的錢都計較。
6.揚長而去:大模大樣地離開。
7.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細。
C.《安恩和奶牛》選自《20世紀外國文學作品選》,作者約翰尼斯·延森,_丹麥_(國籍)的小說家、詩人,代表作《漫長的旅途》。
D.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描寫。
2、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作家趙麗宏希望我們邁進文學之門,巴金先生引領我們走進了散文天地,冰心老人用雋永的小詩帶我們漫步了詩的國度。今天我們跟隨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延森的步伐,共同學習短篇小說《安恩和奶牛》,輕輕地叩開小說之門,去感知小說世界里的真善美、假惡丑,體會人物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二、問讀:
教師問讀,學生回答:
1.本文啥體裁?(小說。)
2.本文寫了啥?(安恩和她的奶牛在集市上散心。)
3.本文為啥寫?(愛護善待動物,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4.本文咋樣寫?(通過刻畫把握安恩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理解安恩對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她淳樸、勤勞、善良、慈愛的性格特點。)
5.本文寫咋樣?(文章用最生動、最有表現力的手法,用極精彩的筆墨將人物的真善美、假丑惡和盤托出,讓讀者欣賞評價。 )
三、尋讀:
(一)尋重點
1.請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看誰能復述故事內容。注意說清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相當于記敘文的起因、經過、結果)(生思考回答)
一天,老婦人安恩牽著一頭奶牛到集市上去,因為這頭奶牛實在太好,問津者不少,最后連屠夫也對它有興趣,但是老婦人卻拒不出售。最后,人們氣憤起來,老婦人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來賣牛的,而是因為那頭奶牛太孤獨,她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讓它跟同類相聚散心。
(時間——一天,地點——集市上,人物——安恩。關鍵有開端(老婦人安恩牽著一頭奶牛到集市上去)發展(因為這頭奶牛實在太好,問津者不少,最后連屠夫也對它有興趣,但是老婦人卻拒不出售)高潮(老婦人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來賣牛的,而是因為那頭奶牛太孤獨,她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讓它跟同類相聚散心。)這篇小說的高潮即是結局。
2.在復述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情節結構,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按照情節的發展可分為幾部分,各講了什么內容?
提示:按照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來劃分。
第一部分:(1)是小說情節的開端部分:介紹故事發生的地點、人物。寫安恩和奶牛在集市上。
第二部分:(2-10)是故事情節的矛盾發展部分,寫安恩兩次拒絕想要買她的牛的顧客。她表示這頭奶牛是不賣的!
第三部分:(11—19)故事的高潮及結局。寫安恩說出了事情真相。
(二)尋難點
1.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特別是外貌、對話描寫。
2.品味鑒賞作品的語言,感悟人物形象。
(三)尋探點
這篇小說成功的原因何在?
個性化的人物形象描寫,吸引人的故事情節,成功的制造懸念,文章主題的深奧多義。層層設置懸念,文末解疑,突出主旨。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中。故事簡單,但是耐人尋味。原因就是作者把故事講得充滿懸念,具有吸引力。文章直到結尾才揭開謎底,讓人恍然大悟,引人深思。
四、評讀:
1.評朗讀:挑選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11-19段),注意把握人物的語氣。學生評價: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人物的不同語氣。
2.評“三讀”請在“三讀”:問讀(略讀)、尋讀(速讀)、品讀(精讀)中談談自己的收獲、啟示或發現。
3.評拓讀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約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麥小說家、詩人。從小學起,他就迷戀書本,尤其喜愛丹麥古典文學和北歐神話傳說。故鄉西瑪蘭教育了延森對時空的強烈感受,使他關注人類歷史和命運并與大自然深深結緣。
本文選自作者的《希默蘭的故事》一書,共包括34篇(1898—1910)。這是延森以日德蘭半島北部故鄉風光人物為背景,把幼時聽到過的各種故事和逸聞進行文學加工而寫成的短篇故事集。在這些短篇小說中,他熱情謳歌希默蘭的農民,贊美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樸但健康的生活,同時也描述了當地剽悍粗野的民俗鄉風,其中最出色的是《安恩和奶牛》。這部故事集的出現一掃當時流行的無病呻吟、追求華麗詞藻的時尚,為丹麥文壇輸入一股清新的陽剛之氣。1944年,“由于他借著豐富有力的詩意想象,將胸襟廣博的求知心和大膽的、清閑的創造性風格結合起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五、布置作業:
請發揮你的想象力續寫本文。字數在150—200字左右。
幼兒園大班教案:《奶牛》 篇10
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能簡單概括故事內容。
2、通過課文研讀,能夠說出安恩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3、通過探討,能理清小說巧妙的情節構思,說出其對于塑造人物表現中心的作用。
重點、難點:
1、理解安恩對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樸、善良、慈愛的人物特點。
2、把握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預習指導檢測
1、給加點字注音:
褶( )撂( )木屐( )窘迫( )
锃( )亮瘦骨嶙峋( )( )翕( )動
反芻( )瑕疵( )找茬( )羞怯( )
粗糲( )錙銖( )( )必較躊躇( )( )
靦腆( )( )刨根究底( )
2、詞語解釋
靦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旁若無人:好象旁邊沒有人,形容態度自然或高傲。
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
熙來攘往:同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錙銖必較:對很少的錢都計較。
揚長而去:大模大樣地離開。
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細。
3、《安恩和奶牛》選自《20世紀外國文學作品選》,作者約翰尼斯●延森,_丹麥_(國籍)的小說家、詩人,代表作《漫長的旅途》。
4、寫作背景介紹:
本文選自作者的《希默蘭的故事》。《希默蘭的故事》(1898—1910)這是延森以日德蘭半島北部故鄉風光人物為背景,把幼時聽到過的各種故事和逸聞進行文學加工而寫成的短篇故事集。在這些短篇小說中,他熱情謳歌希默蘭的農民,贊美他們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的簡樸但健康的生活,同時也描述了當地剽悍粗野的民俗鄉風,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這部故事集的出現一掃當時流行的無病呻吟、追求華麗詞藻的時尚,為丹麥文壇輸入一股清新的陽剛之氣。
★5、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的三要素是人物、環境、故事情節。
幼兒園大班教案:《奶牛》 篇1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奶牛洛特和郵遞員的情緒變幻理解故事內容,
2.學習按故事情節的發展順序閱讀單頁多副畫面
3.學習正確的閱讀方法,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幻燈片PPT,音樂片段,早期閱讀經驗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體驗被驚嚇的感覺,并說一說感受
師:聽完音樂,你的心情怎么樣?
如果有人總是這樣嚇唬你,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
二、看圖片閱讀故事,并提問
1.觀察扉頁,介紹主人公奶牛
師:畫面上有誰?從哪看出來是頭牛?奶牛為什么要埋伏在那里呢?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閱讀P1~1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1>奶牛在看什么?那個蹲下來的人是誰?
〈2〉畫面上的牛是誰?它在干什么?躲在哪些地方?它的表情怎么樣?
〈3〉它鬼鬼祟祟的要干嗎?嚇唬誰?〈配合音樂翻開第三頁〉
〈4〉它每天躲在哪些地方?
〈5〉如果你是農場主太太你會喜歡洛特這樣嗎?為什么?(第十一頁)
〈6〉如果你是郵遞員你會怎么樣呢?為什么?(第十二頁)
三、幼兒自主閱讀P13~19
〈1〉教師介紹閱讀內容,你們從這頁看到最后一頁,看看發生了什么事?
〈2〉幼兒自主閱讀,了解故事最后部分
四、集中交流,了解故事后半部分內容
〈1〉誰來說說后來發生了什么事情?
〈2〉他送包裹時路特在干嗎?它躲在了什么地方?當郵遞員過來時它怎么樣了?郵遞員怎么樣?在路特后面的又是誰?
〈3〉包裹掉的時候郵遞員好象說了一句話,他會說什么?
〈4〉包裹被壓扁了,這個包裹是送給洛特的,洛特心情會怎么樣?從哪里看出來的?
〈5〉經過這件事以后,你覺得洛特會有所改變嗎?路特后來會怎么樣?這是故事的結局嗎?
五、教師帶領幼兒完整閱讀圖書
〈1〉教師介紹封面。
〈2〉現在它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讓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
〈3〉送郵件,為什么?
幼兒園大班教案:《奶牛》 篇12
活動目標:
1、借助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引導幼兒注意蔬菜的顏色特征,關注蔬菜的作用。
2、能根據故事的情節線索進行大膽仿編,自主表達。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人手一本看圖說話
活動過程:
一、創設談話環境,產生興趣:
出示“神奇的牛”。這是誰?奶牛有什么特殊的本領?
二、閱讀故事:愛吃蔬菜的奶牛
第一邊閱讀后提問:你覺得書里大概講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你覺得什么地方很有趣的?(互相商量)
三、再次閱讀:
1、這里的人都不喜歡吃蔬菜,大家的身體變得怎么樣呢?
2、一天誰來了?奶牛喜歡吃什么?它擠出的牛奶是什么顏色的?
3、人們喝了奶牛的就牛奶變得怎么樣了?
4、現在大家喜歡吃蔬菜了嗎?為什么喜歡?
5、你覺得這個故事里什么地方很有趣的?(互相商量)
四、介紹故事的名字。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奶牛》】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奶牛》美術教案08-24
奶牛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01-07
《感謝奶牛》幼兒園大班教案04-04
幼兒園大班《奶牛》美術教案3篇08-24
《參觀奶牛場》的幼兒園大班教案01-14
幼兒園中班《神奇的奶牛》教案02-19
《彩色奶牛》幼兒園中班教案02-19
幼兒園中班《奶牛》教案(精選10篇)08-13
奶牛04-28